长江的治理与开发
① 长江的治理与开发,长江有哪些优势(最好答详细一点)
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1、 上游地区:
(1)开发任务:水能资源开发
从气候、地势、水系特征等方面分析三峡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气候:巫峡以上的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高山气候,有丰富的降水和冰雪融水
地势:三峡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
水系:长江上游有众多源远流长的支流,水系庞大。
(一)长江三峡和长江三峡地区
1、长江三峡
指长江干流自重庆奉节白帝城至湖北宜昌南津关间193千米的河段。是瞿唐峡、巫峡、西陵峡的合称。
三峡险滩相间,两岸悬崖绝壁,江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是世界最大的峡谷之一。
2、长江三峡地区
指自宜昌至重庆的三峡工程淹没区及周围地区。大致以三峡工程淹没区及周围移民安置范围为界线,包括从湖北宜昌到库区回水未端的重庆市沿岸的20多个县(市区),即三峡库区。
长江三峡地区和横断山区水能资源都丰富,为什么目前把长江水能资源开发的最大工程放在长江三峡而不在人口相对稀少的横断山区建设?
自然因素:两区域水能资源都很丰富且都处于山区,河谷狭窄,具备筑坝条件。但横断山区地质构造更加复杂,地壳活动更为频繁,而山峡地区地质相对稳定。三峡地区的筑坝条件要优于横断山区。
社会经济因素:(1)水电站建设的条件不同:三峡地区背靠大西南腹地,面对经济比较发达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位于我国的西南和华中两大区域,西部和中部两大经济地带的结合部,处于我国大陆腹心位置,社会经济条件及交通运输条件较好。而横断山区处于我国经济落后的西南地区,建坝的社会经济条件和交通运输条件较差(2)电力市场不同:三峡地区建水电站电力市场广阔,辐射远。而横断山区地处偏僻落后的西南地区,电力市场狭小。(3)水电站的综合效益不同:横断山区建水电站的效益单一。而三峡地区建水电站具有巨大的综合效益。
(二)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综合效益
1、三峡工程建设的正反效应
三峡工程的综合效应
(1)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
三峡工程建设的首要目标:防 洪
(2)三峡工程的发电效益
长江三峡水电站是目前世界在建的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是目前世界已建成的最大水电站)
三峡水电的建设对我国东部沿海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有何积极作用?
减少东部城市对煤炭、石油等矿物能源的消耗,从而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避免出现酸雨等污染危害,同时也减少了废渣的排放。
(3)三峡工程的航运效益
宜宾到重庆的川江航运,流经高山峡谷地段,落差大、水流急、险滩多,通航能力低。三峡工程建成后,该河段水位上升,险滩淹没,水流趋缓,航道加深加宽,万吨级轮船可从上海直达重庆。因此三峡水库建成后,航运条件得到根本改善的是其上游的川江段。
1、三峡的交通位置:扼守长江上游河道,是西南地区联系华中和华东的重要通道;焦柳线穿越此地.是联系南北的重要站点;有重要的河港.也是公路的交会处.是货物的重要集散地。
2、长江三峡的成因:地壳上升,河流下切
3、三峡工程选址原因:从水文方面看,该地位于三峡出口处,水量大,水流急;从地质方面看,该地是由花岗岩体构成,且地震烈度小;从工程方面看,该地河面较窄,便于施工。
4、三峡工程是世界瞩目的工程:工程规模最大、淹没面积最大、移民安排难度最大、效益最大。
5、目前,三峡建设中的热点问题:生态、文物保护、泥沙淤积、投资与融资 。
效益 作用过程 受益地区
防洪 三峡水库可以调节洪峰、拦蓄洪水 中下游地区
发电 三峡水电站建成后将是世界上最大的发电站,将缓解输电地区能源紧缺状况 华中、华东地区
航运 三峡水库可加深、加宽上游航道,使水流趋缓,改善长江的航运条件,促进东西部的物资流通 上游
供水
养殖 三峡工程的兴建对中下游城市供水和农业灌溉、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库区水产养殖 中下游地区
库区等
旅游 沿途名胜古迹有白帝城、巫山十二峰、三游洞、昭君故里等 全流域
(2)生态环境建设:
生态环境问题 成因 危害 措施
崩塌、滑坡、泥石流 地形复杂,坡度大 破坏了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导致长江中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高 ,洪水威胁加大 加强长江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实行封山育林、育灌、育草的保护政策。对现有森林实行保护性的经营和开发
水土流失 自然灾害
人类对植被的破坏
背景知识:崩塌、滑坡、泥石流
崩塌:是指陡坡上大块的岩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崩落的自然地质现象。可因多裂隙的岩体经强烈的物理分化、雨水渗入或地震而造成的。规模巨大的崩塌叫“山崩”。往往毁坏建筑物,堵塞河道或交通路线。
滑坡:是指不稳定边坡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或滑动带)整体向下滑动的自然地质现象。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作用及人为的不合理工程活动对边坡岩、土体稳定性的破坏经常是滑坡发生的主要原因。
泥石流:是指饱含大量泥沙、石块的突发性洪流,主要见于山地高原地区。在地形陡峻、地表多松散碎屑沉积处,遇特大暴雨或大量冰融水流出时,极易形成。暴发时,山鸣地动,水与泥沙、石块等聚为一体,沿陡坡汹涌滚流而下。历时短暂,但来势凶猛,往往淹没农田,堵塞河道,毁坏路基桥涵等建筑物,造成严重灾害。
(1)三峡工程建设的影响:
正面效应(有利影响) 负面效应(不利影响)
发生区域 主要在中下游 主要在库区
具体影响 ①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的破坏,改善生存环境②有利于中下游地区血吸虫病的防治③减轻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淤积④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⑤调节局地气候⑥减轻环境污染和酸雨危害等 ①水库蓄水淹没土地和耕地②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③可能诱发地震,增加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④影响三峡自然景观⑤影响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⑥库区和库尾泥沙淤积加重⑦滋生蚊虫,影响健康等
生态环境问题 成因 危害 对策
不可逆转的生态环境问题 不可逆转的,但仍可以采取措施加以补救或挽回部分损失的生态环境问题 淹没耕地 水库蓄水,水位上升,淹没线下耕地受淹 耕地减少,加剧人多地少的矛盾 合理开发现有土地资源,发展大农业,解决耕地不足
淹没文物古迹 水库蓄水,水位上升,淹没线下文物古迹受淹 文物古迹受损 对被淹文物古迹实施搬迁、防护
影响珍稀水生生物 三峡大坝的阻隔作用,阻隔了中华鲟的洄游产卵路线,影响白鳍豚的栖息环境 影响珍稀物种和生物多样性 ①采用人工繁殖投放措施②在大坝下游江段形成新的繁殖场所③在部分江段建立白鳍豚自然保护区
可逆转的生态环境问题 影响较大但采取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和减轻其不利影响的 水土流失和库区、人地矛盾问题 农村移民开发、城市迁建处理不当 河流含沙量加大,加剧水库及中下游湖区淤积;破坏库区生态环境 ①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大农业生产②改造中低产坡地、“三跑地”,开发高标准水平梯田③政策、资金上给予倾斜,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水土保持工作
泥沙问题 水库蓄水后水流条件发生巨大变化,导致库区和库尾回水区泥沙淤积 影响水库使用寿命;威胁重庆港通航(即碍航问题) ①采用“蓄清排浑”的水库运行方式,使来沙和输沙总体趋于平衡②港口整治、航道疏浚
影响较小且可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危害发生或把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的 水库诱发地震问题 影响大坝安全 ①三峡坝址及库区为难得的弱震区②工程设计在抗震方面留有余地
影响珍稀陆生生物 ①移植②人工培育③建立植物园和保护区
图4-1-9三峡淹没区、移民安置范围及城镇迁建规划
三峡库区淹没区呈线状分布的特点有别于一般水库淹没区的片状分布,使得库区移民具有相对分散的特点,且淹没区涉及的356个乡镇中几乎没有一个被全淹,这有利于移民在本县甚至本乡就近后靠安置,避免了水库移民大量外迁、远迁所造成的种种困难和后遗症。三峡移民搬迁大多可以就地后靠,就近安置,这是三峡移民的一大特色。
三峡移民的方针:开发性移民
就近后靠安置的优缺点:
优点:不离本乡本土,移民容易接受,且避免了移民大量外迁、远迁所造成的困难和后遗症。缺点:容易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过大的压力,如过度开垦坡地、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等。
图4-1-10长江上游防护林
为了改变长江中上游地区森林植被大量减少、水土流失面积大量增加的局面,国家决定建设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计划从1989年起,用30-40年时间,在本地区11个省的200个县植树造林,增加森林面积2000万公顷,使水土流失面积下降40个百分点以上,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全面治理长江流域的目的。
图4-1-11长江三峡地区的茶园
土壤呈弱酸性、排水条件较好的坡地是茶树种植的良好条件。在长江三峡地区的低坡地上种植茶树,既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又能保持水土,取得巨大的生态效益。
2、中游地区:
(1)资源优势及开发措施:
资源优势 分布地区 影响和意义
平原面积广大,土地肥沃 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 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肉类和水产品生产基地
矿产资源丰富 大冶的铁矿、铜矿,大余的钨矿,
水口山的铅锌矿,冷水江的锑矿 形成了以冶金、机械、建材等为主的工业体系,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2)中游地区的洪水及整治
造成洪灾的原因是:
①自然原因(决定性因素)
a.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排水不畅;
b.降水多集中在春夏两季,洪水使平原湖区积水而无法排入长江。
②人为原因(加剧作用)
a.过度砍伐森林,陡坡开荒,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
b.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调节洪峰的功能消弱。
治理洪灾措施:
a.严禁沿湖围垦,退耕还湖,疏浚湖泊,增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蓄容量;
b.搞好分洪工程.继续加强和完善荆江分洪工程;
c.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营造防护林,综合开发和治理山区;
d.修建水利工程,发挥水利枢纽的拦洪治沙功能。
背景知识:长江中游洪水的来源
宜昌以上的干支流,南面的洞庭湖、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的汉江是长江中下游洪水的三个主要来源。三股洪水出现的时间受雨带推移的影响。
时 间 雨带位置 洪水来源
一般年份各路洪水来洪时间错开 5月 长江南岸支流 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涨水,汇入长江
6月 长江干流和北岸支流 长江干流、汉江涨水
异常年份洪水同时来临 雨带徘徊于长江南北两岸 长江南北两岸洪水和干流洪水同时袭来
阅读图4-1-14 长江荆江段(湖北枝城至湖南洞庭湖口的城陵矶)
(1)防洪的重点河段 原因:河道特别弯曲,有“九曲回肠”之称,水流不畅,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高出两岸河堤,形成悬河。一旦发生洪水,堤防崩溃直接威胁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的农业、工业、城市、交通要道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荆江治理措施: 修建荆江分洪工程;进行几处裁弯取直工程;加固荆江大堤,对防洪、航运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思考:黄河形成地上悬河的原因?
由于下游河道变宽,水流变缓,导致泥沙大量沉积,使河床逐渐抬高,两岸河堤逐渐加高,形成悬河。
阅读图4-1-15日益萎缩的洞庭湖
长江水系的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围湖造田;泥沙沉积,湖床抬高;工农业用水量增多,使湖水减少等。
湖泊面积缩小的影响:调蓄洪峰能力下降,加剧长江洪灾。
3、下游地区
(1)开发任务:农村经济和综合性工业的发展
开发条件 经济发展概况 表现
地形 以平原为主
农业基础好 鱼米之乡
水资源 丰富,河湖密布 丝绸之乡
气候 温暖湿润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高
人口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地理位置优越 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轻纺、机电、化纤等工业在全国占有突出地位
钢铁、石化、轿车及轻工业很重要
水陆交通便利 微电子与电子信息、精细化工、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已具有一定基础
(2)下游地区的整治
环境问题 水体和大气的质量普遍下降
整治重点 综合治理环境污染
措施 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治理环境污染的核心),促进技术进步并创新,逐步淘汰或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第三产业
加强环境保护,通过推广各种环保技术、加大执法力度等途径,对环境污染加以控制
思考:长江下游地区发展工农业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1)长江下游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
自然条件:气候温暖湿润;平原广阔;河湖密集;土壤肥沃 自然条件优越
社会经济条件: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开发历史悠久,农业经验丰富
(2)长江下游地区发展工业的条件:
有利条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经济实力雄厚,技术先进,协作条件好
不利条件:资源缺乏,尤其是能源不足。
打开知识窗:浦东开发
打开知识窗:太湖水环境问题:
问题:太湖水污染严重,太湖水体的富营养化正在加剧
水质下降的原因:太湖地区城市化和经济发展迅速,大量污染物排入湖中
归纳总结:(P87“活动”)
发展优势 开发重点 问题 整治措施
上游 地势悬殊,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水能资源的开发 地形复杂,自然灾害频繁;不合理的开发导致植被破坏,引发水土流失 加强长江防护林和水源防护林建设;实行封山育林、育灌、育草的保护政策
中游 平原面积广大,土地肥沃,矿产资源丰富 商品粮、棉、油、肉类和水产品生产基地;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洪灾严重 严禁沿湖围垦,退耕还湖,疏浚湖泊;继续加强和完善荆江分洪工程
下游 平原为主,气候温暖湿润,水资源丰富,人口密集 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 水体和大气质量普遍下降,特别是以太湖为代表的水污染相当严重 综合治理环境污染;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环境保护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② 长江流域的综合治理和开发情况是怎样的
长江经济带整体开发不但重视长江中下游的开发开放,还加大上游地区的开发、开放和环境保护力度,充分利用上、中、下游流域的区位优势条件,因地制宜的重点发展经济。
具体来说,上游利用水能、矿产等自然资源优势,主要发展生态经济,如保持水土植被,发展利用水能的电力、矿产的开发,及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等;
中游利用劳动力、天然水道等优势,重点发展航运水产和旅游业等;
下游则利用技术、资金、人才和信息等方面的优势,重点发展商贸、航运、金融等服务业。上游地区:开发任务:水能资源开发。从气候、地势、水系特征等方面分析三峡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气候:巫峡以上的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高山气候,有丰富的降水和冰雪融水
地势:三峡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
水系:长江上游有众多源远流长的支流,水系庞大。
长江三峡指长江干流自重庆奉节白帝城至湖北宜昌南津关间193千米的河段。是瞿唐峡、巫峡、西陵峡的合称。三峡险滩相间,两岸悬崖绝壁,江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是世界最大的峡谷之一。
长江三峡地区和横断山区水能资源都丰富,为什么目前把长江水能资源开发的最大工程放在长江三峡而不在人口相对稀少的横断山区建设?
自然因素:两区域水能资源都很丰富且都处于山区,河谷狭窄,具备筑坝条件。但横断山区地质构造更加复杂,地壳活动更为频繁,而山峡地区地质相对稳定。三峡地区的筑坝条件要优于横断山区。
社会经济因素:(1)水电站建设的条件不同:三峡地区背靠大西南腹地,面对经济比较发达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位于我国的西南和华中两大区域,西部和中部两大经济地带的结合部,处于我国大陆腹心位置,社会经济条件及交通运输条件较好。而横断山区处于我国经济落后的西南地区,建坝的社会经济条件和交通运输条件较差(2)电力市场不同:三峡地区建水电站电力市场广阔,辐射远。而横断山区地处偏僻落后的西南地区,电力市场狭小。(3)水电站的综合效益不同:横断山区建水电站的效益单一。而三峡地区建水电站具有巨大的综合效益。
③ 对比长江与黄河在治理与开发方面的异同点
一、不同的根本原因
自然环境对长江黄河的影响,主要是温度和降水,这是它们基础的区别,也是采用不同开发和治理方案的根本原因。
长江流域,多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降水丰富,中下游河网密布,湖泊众多。
黄河流域,多为温带季风气候,流域内气候大致可分为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气候,水量贫乏,且降水集中,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
二、开发利用和治理的不同
上游地区,不用多说,都是开发水能资源,重点是中下游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肉类和水产品生产基地。防治长江水患,整治江河湖泊是中游地区的重要任务,而综合治理环境污染是长江下游地区的主要任务。
黄河中下游地区,中游地区的煤炭资源、下游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我国的“能源流域”。黄河的治理主要集中于清理中下游泥沙淤积,南水北调(主要针对黄河断流)。
④ 长江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有哪些
长江流域横跨我国华东、华中、西南三大经济区,地理位置优越,水资源得天独厚,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长江治理开发工作,组建了流域机构,开展了流域综合利用规划,初步建立了长江防洪、灌溉、水力发电、航运、水土保持和水资源保护体系,在保护流域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流域情况的变化,长江治理开发的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层出不穷,必须认真分析研究,及时加以解决,把长江治理开发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让长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加强防洪保安体系建设,仍是长江治理开发的首要任务
一是抓紧完成长江近期防洪工程建设任务。
在按规划完成长江中下游干流堤防建设任务之后,继续加强洞庭湖、鄱阳湖区及支流堤防的达标建设和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对荆江四口洪道、洞庭湖区及其四水尾闾、鄱阳湖区及其五河尾闾进行必要的清淤疏浚,清除洪障,保持行洪畅通。
研究有针对性的措施,挖掘潜力,充分发挥丹江口、五强溪等已建大型水库的防洪作用。三峡工程防洪库容及其调度运行对长江中下游防洪意义重大,要按照水利部审定的《三峡水利枢纽防洪调度方案编制工作大纲》,积极开展水库防洪库容的复核及三峡工程不同运行阶段防洪调度方案的编制工作。
根据远近结合、突出重点的原则和移民建镇的思路,分步安排分蓄洪区建设,实现计划分洪,尽可能减少分洪损失,近期重点实施城陵矶附近100亿m3的分蓄洪区建设。
二是进一步加强长江防洪工程体系建设。要进一步提高防洪标准,减少分蓄洪区的使用机率和范围,必须兴建防洪作用较大的干支流水库。为了使长江防洪体系能主动适应三峡工程建成后情况的变化,要加紧长江中游防洪物理模型及数学模型、三峡工程建成后对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及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等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三是要高度重视非工程防洪措施的建设和运用。长江洪水的自然特性表明,即使防洪工程系统进一步完善后,要完全消除洪水灾害也是不可能的。
必须大力加强非工程措施的建设,人为的活动要从无序、无节制地与洪水争地,转变为有序、可持续地与洪水协调共处,特别是对土地的开发利用必须适度,以便在长江发生不同量级洪水时,提供足够的蓄泄场所,避免发生影响全局的毁灭性灾害。要加快长江防汛指挥系统的建设,积极开展长江防御超标准洪水预案的研究和修订,加强洪水保险等有关政策法规的研究及实施。
要强化流域机构的防洪管理职能,加强防洪风险的研究及风险管理,依法加强河道、湖泊和分蓄洪区的管理,严禁对河道湖泊洲滩进行新的围垦和侵占。
(二)、加快开发利用水资源,是新世纪长江治理开发的重大战略举措
1.抓紧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尽快实现我国水资源配置“四横三纵”的总体格局
2.加快长江流域水能资源开发步伐,为国民经济提供优质能源
(三)、加强上游水土保持,加快中下游河道整治和泥沙防治,是长江治理开发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
1.进一步加强上游地区水土保持,遏制人为水土流失
2.加强泥沙的原型观测,充分发挥上游水库的拦沙作用
3.加强中下游河床演变的观测与分析,加快实施关键性河势控制工程,保持中下游河势的稳定
4.深入研究复杂多变的江湖关系,科学调控水沙
5.加大长江口综合治理与开发利用的力度,促进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的发展
(四)、强化水资源保护,是实现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一是坚持“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的城市水资源战略。城市工业用水的70%以上将转化为污水,“节流优先”是降低供水投资、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合理选择,也是世界发达国家城市用水的发展方向。据预测,2010年供水设施的单位投资约为8元/m3,污水处理约为10元/m3,而节水仅需3元/m3左右,通过节水减少污水排放是最为经济的手段。“治污为本”是保护供水水质、改善水环境的必然要求。
长江流域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率不高,据预测,要在2010年以前基本遏制城市水污染的发展趋势,保护城市水源,并在2030年以前使水环境有明显改善,2010年和2030年城市污水的有效处理率必须分别达到50%和80%以上。
二是坚持以源头控制为主的污染综合防治战略。由于工业结构的不合理和传统的发展模式,工业废水造成的水污染负荷占水污染总负荷的50%以上,绝大多数有毒有害物质都是由工业废水的排放带入水体的,要把控制工业污染做为源头治理的重点,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淘汰耗能大、用水量大、技术落后的产品和工艺,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提高资源利用率,削减污染排放量。
与此同时,要结合生态农业、节水农业的建设,通过合理使用化肥、农药以及充分利用农村各种废弃物和畜禽养殖业的废水,将面源污染减少到最少。特别要加强对饮用水源地的保护,保障饮用水安全。
三是坚持多种手段并用。大力推进水资源保护法制建设。建议抓住《水法》修定的有利时机,增设“水资源保护”专章,建立具体的水资源保护制度,同时强化违法的法律责任,增加流域管理方面的条款。
具体到长江流域,应根据三峡库区水环境的保护、南水北调供水水源地的水资源保护、长江口水生态系统的保护、西部大开发中的水资源保护和长江中下游湿地的保护与利用等实际需要,制定适合长江流域特点的流域水资源保护法规,通过法制保障流域的水资源保护工作。切实加强流域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尽快将长江流域水功能区划和水资源保护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
加大水资源保护投入,在巢湖等重点水域实施一批水资源保护工程。
采用调水、截污、清淤、非点源控制生物治理、污染源治理等综合措施,为用水安全和生态用水提供可靠保障。积极探索运用税收、财政、信贷、补贴、奖励、收费、赔偿、罚款等经济杠杆,调节流域内人类活动与水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通过经济手段来控制污染。抓紧水资源保护基础工作,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
对主要城市江段的水质、入河排污口、近岸水域、鱼体残毒及沉积物等进行全面系统的调研;根据长江流域的具体情况,积极开展水资源保护规划、节水防污、水体富营养化控制和流域水环境管理模型开发等关键技术的研究。
抓紧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设,推进水生生物环境诊断技术的应用,逐步研究采用自动监测、遥感监测等技术手段,为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制定适当的环境技术政策,鼓励低污染和无污染生产。
(五)、坚持体制、机制、科技创新,是推进长江治理开发的根本动力
长江流域机构现行的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与其肩负的使命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要求还很不适应。
最突出的问题是:依据现行的《水法》《水土保持法》等水法律、法规的规定,流域机构的执法主体地位不明确?难以适应依法行政的需要;流域机构对于违法水事活动很难进行处罚和纠正,对流域内的控制性骨干工程大多没有直接管理和调度权,无法起到统一调度的作用。
流域治理缺乏稳定的投资保障和有效的筹资机制;还存在政事企职能交叉,责、权、利不清的问题,长委的汉江集团、陆水管理局等主体企业的公益性耗费长期得不到补偿,负担沉重,缺乏活力。
完成新世纪长江治理开发的艰巨任务,必须在体制改革和机制、科技创新上狠下工夫。
⑤ 比较长江和黄河在开发利用和治理方面的不同
在欧盟的综合流域治抄理袭项目中,针对长江和黄河流域的治理重点有所不同。
在长江流域,主要是帮助中国进行水土保持;而在黄河流域主要是治理水污染。从项目资金的使用来看,在长江流域,世行的贷款将主要用于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兴修梯田、植树造林等等,而欧盟的赠款则用于软件建设,比如培训当地的水资源管理决策者、流域内的居民等。
在黄河流域,污染的来源不仅来自农业污染,还有沿岸的工业污染。所以资金将主要用于对黄河的汾河、渭河和涑水河这三大支流进行综合污染治理。
⑥ 长江的治理与开发,长江有哪些优势
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1、 上游地区:
(1)开发任务:水能资源开发
从气候、地势、水系特征等方面分析三峡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气候:巫峡以上的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高山气候,有丰富的降水和冰雪融水
地势:三峡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
水系:长江上游有众多源远流长的支流,水系庞大.
(一)长江三峡和长江三峡地区
1、长江三峡
指长江干流自重庆奉节白帝城至湖北宜昌南津关间193千米的河段.是瞿唐峡、巫峡、西陵峡的合称.
三峡险滩相间,两岸悬崖绝壁,江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是世界最大的峡谷之一.
2、长江三峡地区
指自宜昌至重庆的三峡工程淹没区及周围地区.大致以三峡工程淹没区及周围移民安置范围为界线,包括从湖北宜昌到库区回水未端的重庆市沿岸的20多个县(市区),即三峡库区.
长江三峡地区和横断山区水能资源都丰富,为什么目前把长江水能资源开发的最大工程放在长江三峡而不在人口相对稀少的横断山区建设?
自然因素:两区域水能资源都很丰富且都处于山区,河谷狭窄,具备筑坝条件.但横断山区地质构造更加复杂,地壳活动更为频繁,而山峡地区地质相对稳定.三峡地区的筑坝条件要优于横断山区.
社会经济因素:(1)水电站建设的条件不同:三峡地区背靠大西南腹地,面对经济比较发达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位于我国的西南和华中两大区域,西部和中部两大经济地带的结合部,处于我国大陆腹心位置,社会经济条件及交通运输条件较好.而横断山区处于我国经济落后的西南地区,建坝的社会经济条件和交通运输条件较差(2)电力市场不同:三峡地区建水电站电力市场广阔,辐射远.而横断山区地处偏僻落后的西南地区,电力市场狭小.(3)水电站的综合效益不同:横断山区建水电站的效益单一.而三峡地区建水电站具有巨大的综合效益.
(二)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综合效益
1、三峡工程建设的正反效应
三峡工程的综合效应
(1)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
三峡工程建设的首要目标:防 洪
(2)三峡工程的发电效益
长江三峡水电站是目前世界在建的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是目前世界已建成的最大水电站)
三峡水电的建设对我国东部沿海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有何积极作用?
减少东部城市对煤炭、石油等矿物能源的消耗,从而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避免出现酸雨等污染危害,同时也减少了废渣的排放.
(3)三峡工程的航运效益
宜宾到重庆的川江航运,流经高山峡谷地段,落差大、水流急、险滩多,通航能力低.三峡工程建成后,该河段水位上升,险滩淹没,水流趋缓,航道加深加宽,万吨级轮船可从上海直达重庆.因此三峡水库建成后,航运条件得到根本改善的是其上游的川江段.
1、三峡的交通位置:扼守长江上游河道,是西南地区联系华中和华东的重要通道;焦柳线穿越此地.是联系南北的重要站点;有重要的河港.也是公路的交会处.是货物的重要集散地.
2、长江三峡的成因:地壳上升,河流下切
3、三峡工程选址原因:从水文方面看,该地位于三峡出口处,水量大,水流急;从地质方面看,该地是由花岗岩体构成,且地震烈度小;从工程方面看,该地河面较窄,便于施工.
4、三峡工程是世界瞩目的工程:工程规模最大、淹没面积最大、移民安排难度最大、效益最大.
5、目前,三峡建设中的热点问题:生态、文物保护、泥沙淤积、投资与融资 .
效益 作用过程 受益地区
防洪 三峡水库可以调节洪峰、拦蓄洪水 中下游地区
发电 三峡水电站建成后将是世界上最大的发电站,将缓解输电地区能源紧缺状况 华中、华东地区
航运 三峡水库可加深、加宽上游航道,使水流趋缓,改善长江的航运条件,促进东西部的物资流通 上游
供水
养殖 三峡工程的兴建对中下游城市供水和农业灌溉、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库区水产养殖 中下游地区
库区等
旅游 沿途名胜古迹有白帝城、巫山十二峰、三游洞、昭君故里等 全流域
(2)生态环境建设:
生态环境问题 成因 危害 措施
崩塌、滑坡、泥石流 地形复杂,坡度大 破坏了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导致长江中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高 ,洪水威胁加大 加强长江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实行封山育林、育灌、育草的保护政策.对现有森林实行保护性的经营和开发
水土流失 自然灾害
人类对植被的破坏
背景知识:崩塌、滑坡、泥石流
崩塌:是指陡坡上大块的岩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崩落的自然地质现象.可因多裂隙的岩体经强烈的物理分化、雨水渗入或地震而造成的.规模巨大的崩塌叫“山崩”.往往毁坏建筑物,堵塞河道或交通路线.
滑坡:是指不稳定边坡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或滑动带)整体向下滑动的自然地质现象.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作用及人为的不合理工程活动对边坡岩、土体稳定性的破坏经常是滑坡发生的主要原因.
泥石流:是指饱含大量泥沙、石块的突发性洪流,主要见于山地高原地区.在地形陡峻、地表多松散碎屑沉积处,遇特大暴雨或大量冰融水流出时,极易形成.暴发时,山鸣地动,水与泥沙、石块等聚为一体,沿陡坡汹涌滚流而下.历时短暂,但来势凶猛,往往淹没农田,堵塞河道,毁坏路基桥涵等建筑物,造成严重灾害.
(1)三峡工程建设的影响:
正面效应(有利影响) 负面效应(不利影响)
发生区域 主要在中下游 主要在库区
具体影响 ①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的破坏,改善生存环境②有利于中下游地区血吸虫病的防治③减轻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淤积④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⑤调节局地气候⑥减轻环境污染和酸雨危害等 ①水库蓄水淹没土地和耕地②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③可能诱发地震,增加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④影响三峡自然景观⑤影响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⑥库区和库尾泥沙淤积加重⑦滋生蚊虫,影响健康等
生态环境问题 成因 危害 对策
不可逆转的生态环境问题 不可逆转的,但仍可以采取措施加以补救或挽回部分损失的生态环境问题 淹没耕地 水库蓄水,水位上升,淹没线下耕地受淹 耕地减少,加剧人多地少的矛盾 合理开发现有土地资源,发展大农业,解决耕地不足
淹没文物古迹 水库蓄水,水位上升,淹没线下文物古迹受淹 文物古迹受损 对被淹文物古迹实施搬迁、防护
影响珍稀水生生物 三峡大坝的阻隔作用,阻隔了中华鲟的洄游产卵路线,影响白鳍豚的栖息环境 影响珍稀物种和生物多样性 ①采用人工繁殖投放措施②在大坝下游江段形成新的繁殖场所③在部分江段建立白鳍豚自然保护区
可逆转的生态环境问题 影响较大但采取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和减轻其不利影响的 水土流失和库区、人地矛盾问题 农村移民开发、城市迁建处理不当 河流含沙量加大,加剧水库及中下游湖区淤积;破坏库区生态环境 ①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大农业生产②改造中低产坡地、“三跑地”,开发高标准水平梯田③政策、资金上给予倾斜,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水土保持工作
泥沙问题 水库蓄水后水流条件发生巨大变化,导致库区和库尾回水区泥沙淤积 影响水库使用寿命;威胁重庆港通航(即碍航问题) ①采用“蓄清排浑”的水库运行方式,使来沙和输沙总体趋于平衡②港口整治、航道疏浚
影响较小且可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危害发生或把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的 水库诱发地震问题 影响大坝安全 ①三峡坝址及库区为难得的弱震区②工程设计在抗震方面留有余地
影响珍稀陆生生物 ①移植②人工培育③建立植物园和保护区
图4-1-9三峡淹没区、移民安置范围及城镇迁建规划
三峡库区淹没区呈线状分布的特点有别于一般水库淹没区的片状分布,使得库区移民具有相对分散的特点,且淹没区涉及的356个乡镇中几乎没有一个被全淹,这有利于移民在本县甚至本乡就近后靠安置,避免了水库移民大量外迁、远迁所造成的种种困难和后遗症.三峡移民搬迁大多可以就地后靠,就近安置,这是三峡移民的一大特色.
三峡移民的方针:开发性移民
就近后靠安置的优缺点:
优点:不离本乡本土,移民容易接受,且避免了移民大量外迁、远迁所造成的困难和后遗症.缺点:容易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过大的压力,如过度开垦坡地、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等
⑦ 长江的治理措施是
黄河的治理措施:
1、上中游进行水能的梯极开发。
2、中游地区进行水土保持工作,以减少入河泥沙量。
3、修建水利枢纽,调节径流,同时还对拦沙、调 沙、防洪起到作用。
4、大力发展节水型工业,改善灌溉技术,提高节水意识。
5、下游疏通河道,加固堤坝。
6、引黄灌溉。
长江的治理措施:
长江上游:
一、加强长江上游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
二、封山育林、育灌、育草,对现在森林采取保护性的经营和开发。
长江中游:
•严禁沿湖围垦,退耕还湖,疏浚湖泊,增强湖泊的调蓄能力。
•搞好分洪工程,
•营造中游防护林,综合开发治理山区,保持水土。
•修建水利枢纽,发挥其拦洪治沙功能。
长江下游:
•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
•逐步淘汰和改造传统工业。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加强环境保护。
•推广环保技术。
•加大环保执法力度。
⑧ 长江上中下游的环境问题及治理
问题:上游都是说冰雪消融快,水源减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中游的话水质受到工业及人类生产生活的污染及自然影响,由由中游地区水流较急大多为山区,而树木砍伐过度,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下游除了受工业污染外还由于下游水流平缓而造成河道堵塞,河床上升. 治理:
上;植树造林,防止上游的水土流失,保持水土,有利于减少下游的泥沙淤积
中;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下;加强长江沿岸水污染的管理,关停并转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率的企业,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加固下游的堤坝。
⑨ 我国长江流域的开发和治理与田纳西河流域相比较,有哪些相似之处
梯级开发是美来国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源和治理的核心。原因如下:梯级开发分段修水库,首先能改善不稳定径流,使各段水位相对平稳,利于通航;其次,水库建成后可抵御洪涝灾害,蓄水后利用落差可以发电,电力充足可用于工业生产,保护了森林,有效减轻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又改善环境质量;再次,水源充足,小气候得以改善,植被得到恢复,又可以改善不稳定径流;最后,水库储存的水源可解决农业灌溉所需。
梯级开发就是对于一些落差较大的河流采取修建多个拦河大坝和水库 ,使水流趋于平缓,样子很像楼梯的水利工程。
梯级开发的利:
1. 拦河大坝可以拦水发电
2. 水库可以养殖
3. 发展旅游业
4. 防洪和灌溉
5. 加深航道,利于航运
梯级开发的弊:
1. 不利于鱼儿回溯产卵(物种多样性遭到破坏 )
2. 回水淹没农田,有时需要移民
3. 施工会破坏环境和水体
4. 水流减缓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水的自净能力下降)
⑩ 借鉴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整理经验,就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治理提出建议
①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实行全流域的统一管理与开发,提高防洪标准;②加大对长江水能资源的开发;③疏浚河道,提高流域的通航能力;④进一步改善流域内生态环境;⑤发展特色旅游业。101教育PPT的资源库里有明确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