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㈠ 如何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
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一般包括:
安全意识——解决思想意识领域的问题,即确定一个什么样的安全理念,如何形成自觉和习惯
安全制度——解决靠制度管事的问题,也是根本的,是铁律;
安全规程——解决程序上的问题,即安全生产如何运转,包括安全操作规程;
安全监督——解决制约与激励的问题,促使大家人人讲安全时时抓安全;
安全文化——解决特点与特色、形成单位安全生产品质与风格的问题,这也是最值得传承的。
当然,还有技术上的支撑。
在新的环境形势下,环保部门作为确保环境安全的职能部门,必须未雨绸缪,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构建环境安全防控体系,提高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水平,预防和控制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对于构筑新时期环境安全防控体系,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转变观念,创新思维,引导环境安全防控体系建设。
要树立主动防控观念,明确工作思路,调整工作重点,把环境安全防控体系建设作为一项自觉行动,变“要我防”为“我要防”,变“被动补防”为“主动设防”;要树立打持久战的观念,切实摈弃急功近利的思想,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做好基础性工作入手,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艰苦细致的工作;要树立动态管理观念,提高动态掌控能力,以适应环境安全形势变化的需要为出发点,强化动态管理观念,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应变能力。
强化措施,推动环境安全防控体系向纵深发展。
一是要强化防控工作的导向作用,并做好环境安全预警。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后要按规定程序立即上报,发生较大、重大、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要按有关规定向上级环保部门报告。
二是要尽快开展重点污染源或风险源环境安全风险评价试点工作,逐步由点及面,对区域范围内的企业新、扩、改建设项目全面开展环境安全风险评价,提出针对性的预警监测措施、应急处置措施和应急预案。
三是要加强环境隐患全面排查,实施动态管理。要建立健全三级排查体系,即企业自查、属地排查和环保部门督察。对在督察中发现存在环境安全隐患的单位,要责令其尽快补做环境风险评价,限期完善环境风险预警监测装备、应急处置装备和应急预案,验收合格后方可准予正常生产;对限期不能完善或验收不合格的,依法采取限产或停产治理等措施;对存在重大环境安全隐患且选址不当的已建项目,应向当地政府提出调整结构、关闭或搬迁等相关建议。
四是要定期开展环境安全应急管理队伍业务培训和环境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切实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专业化水平;加强环境安全应急管理机构建设,配齐环境安全应急监测和处置装备,加强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人力、技术和物资保障能力。
五是要开展环境污染事件典型案例的警示宣传教育,提高环境风险源单位的环境安全意识和自律意识;广泛宣传环境法律法规和环境应急常识,增强公众对突发环境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在全社会形成环境安全群防群治的良好氛围。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提升环境安全防控效能。
环保部门应将环境安全防控作为重点工作,深入实地检查指导、落实工作,强化督察督办;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属地管理、企业实施的“四位一体”工作机制,提高环境突发事件反应速度;对每天接到的所有环境信访进行回访并分类筛选,及时组织力量分析,以便能及时发现环境安全隐患,并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
㈡ 如何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
首先,要提升对双控体系的认识,从直上直下,学习并领会。其次,为了避免产生过多的工作量,要结合安全生产标准化来建立双控体系。当然,成立建设推进小组最好,然后借鉴成功企业关于双控体系建立的案例,召集安全技术人员,车间管理人员,岗位操作人员集思广益对形成的初始文件进行合意,形成文字性东西。最后按照pdca的方法进行验证,逐步改良。
㈢ 如何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
第一,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从安全生产管理理念、监管机制、监管手段上进行创新,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一是制定隐患排查标准。根据企业规模、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危险因素等条件,对企业进行分类分级,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评定标准为基础,细化隐患排查标准,明确各类企业每项生产工作的具体标准和要求。二是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形成企业安全隐患动态监管分析系统和监管服务平台,实现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过程记录和管理,企业对自查、上报、整改隐患、接受监督指导等工作进行管理,安全监管部门对企业自查自报数据、日常执法检查数据、监管措施到位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对重大隐患治理实施有效监管。三是完善安全考核奖惩机制。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突出工作过程的结果化,将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等过程管理的内容纳入年度考核指标,增强绩效考核的约束力。鼓励和支持职工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鼓励社会公众举报监督,对发现、排查、举报事故隐患有功的人员给予奖励和表彰。四是健全安全责任制度。明确安全监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监督、考核各行业主管部门和属地政府的综合安全监管职能,明确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督、指导、协调、服务职能,明确企业负责人对本单位事故排查治理工作的全面责任,严格责任追究,对责任不落实的单位或个人,给予严肃处理。
第二,建立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一是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思想观念。改革安全绩效考核办法,加大安全绩效在领导干部政绩业绩考核中的权重。促进各地、各级领导干部切实把安全生产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把经济社会的发展建立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切实保障的基础上,使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推动,使人民群众平安幸福地享有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二是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安全保障能力。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尽快降低事故相对较高的第二产业的比重,提升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改善我国安全生产状况。特别要继续整顿关闭小煤矿、小矿山,淘汰落后的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产能,做强做大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产业和项目,使我国经济结构中的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三是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加强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全面做到岗位达标、专业达标、企业达标。加强以班组长为重点的班组安全建设,加强现场管理,加强各类专业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推动安全科技创新,提高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技术装备提升安全水平。四是逐步把安全生产推向法制化的轨道。加强法规和标准建设,加强执法检查,切实保障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落实。探索进行事故前责任追究,通过对相关部门和企业的监督,以及对重大事故隐患和严重违法行为的检查,倒查国家工作人员和企业不落实国家法律和政策规定的原因,追究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安全生产责任,通过实施严厉处罚,确保各部门、各企业及其相关工作人员安全生产监管责任的落实。
㈣ 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中的隐患排查组织级别有那几个及检验周期
双体系分为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生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其中隐患排查治理中排查方式分版为基础管理类隐权患排查治理和现场管理类隐患排查治理。每种排查组织级别又分为日常检查 、专业性检查、综合性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其中基础管理类检查只有专业性检查、综合性检查)。这个组织级别和周期可以根据总局16号令以及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来确定。我们做的一般都是日常检查为班/每天,班中/每天。专业性检查为部门每月,车间每月。综合性检查为每季度或者每半年部门联合车间、公司。季节性检查可以参考综合性检查。节假日检查为节前部门检查。其实不用那么麻烦。我有成套资料,各行各业的可以参照。看我资料
㈤ 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中的三个覆盖是指什么
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中的三个覆盖:“安全培训到人、隐患排查到位、治理整顿到底”的三个全覆盖
“八个全覆盖”。重点抓好安全生产“八个全覆盖”,即:“党政同责”全覆盖、“一岗双责”全覆盖、落实“三个必须”全覆盖、排查治理隐患全覆盖、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全覆盖、安全执法全覆盖、安全生产属地监管全覆盖、规模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全覆盖。
㈥ 什么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是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基础”。根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要求,企业组织实施风险点识别、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典型措施制定和风险分级,确定风险点、危险源为隐患排查的对象,即“排查点”。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作为安全系统管理的两个核心环节,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均有明确要求,并作为其基础关键环节存在。其核心理念也是运用PDCA模式与过程方法,系统的进行风险点识别、风险评估与管控措施的确定,并对各个过程制定规则、原则,进行过程控制并做到持续改进。
(6)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扩展阅读: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蓝色风险:可包括5级风险和4级风险。
5级风险:稍有危险,需要注意或可忽略的、可接受的。对于该级别的风险,员工应引起注意;公司的基层工段、班组负责控制管理,可根据是否在生产场所或实际需要来确定是否制定控制措施及保存记录。
4级风险:轻度危险,可以接受或可容许的。对于该级别的风险,公司的车间、科室应引起关注并负责控制管理,所属工段、班组具体落实;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应考虑投资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监视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现状,保留记录。
黄色风险:3级风险,中度(显著)危险,需要控制整改。对于该级别的风险,公司、部室(车间上级单位)应引起关注并负责控制管理,所属车间、科室具体落实;应制定管理制度、规定进行控制,努力降低风险,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在规定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在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一步进行评价,确定伤害的可能性和是否需要改进的控制措施。
橙色风险:2级风险,高度危险,重大风险,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对于该级别及以上的风险,公司应重点控制管理,由安全主管部门和各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具体落实。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应采取应急措施,并根据需求为降低风险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或配给资源、限期治理,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
红色风险:1级风险,不可容许的,巨大风险,极其危险,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对于该级别风险,只有当风险已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如果无限的资源投入也不能降低风险,就必须禁止工作,立即采取隐患治理措施。
㈦ 什么是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1、需要有排查治理的制度。
2、需要按照制度排查安全事故隐患。
3、对检查出来的隐患需要治理,需要落实责任人员,大的隐患需要制定治理方案。
4、治理结果需要向员工通报。
5、所有制度、每次排查治理,以及隐患治理通报都要形成档案记录。
㈧ 针对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有哪些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