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治理设计
㈠ 地质灾害治理设计内容
1.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防治
中国是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全国,除了上海及个别省区外,均不同程度地受到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危害。斜贯中国中部的川滇山地、鄂西山地、秦岭、黄土高原、燕山山地、辽东山地等是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西部和西北部的阿尔泰山、天山、祁连山、青藏高原部分地区,也是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多发、易发地区。已有资料表明,崩塌、滑坡、泥石流是我国常见地质灾害中分布最为广泛、影响最大的灾种,全国共发育特大型崩塌51处、滑坡140处、泥石流149处;大型崩塌3000多处、滑坡2000多处、泥石流2000多处;中小型崩塌、滑坡、泥石流达40多万处。全国有350多个县的上万个村庄、100多个大型工厂、55座大型矿山、3000km以上的铁路受崩塌、滑坡、泥石流的严重危害。
作为地质灾害的主要灾种,崩塌、滑坡、泥石流具有突发性强,分布范围广,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每年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已成为国民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据统计,因崩塌、滑坡或泥石流灾害造成的损失约占常见地质灾害损失的70%~80%。国土资源部2008年发布的《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一五”规划》中划分的16个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中,除珠江三角洲地面沉降地面塌陷重点防治区、长江三角洲地面沉降重点防治区、华北平原地面沉降重点防治区以外,其余13个重点防治区均要求对崩塌、滑坡或泥石流灾害进行重点防治。
根据我国地质灾害发育特点,以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点,本着教学为生产服务的宗旨,本教材在安排地质灾害治理设计案例时,拟以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防治案例作为学生实训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运用所学的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理论、方法、手段,进行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治理工程设计。
2.其他地质灾害防治
我国地质灾害发育具有地区之间的差异性,表现为地势阶梯特征明显:第一阶梯(海拔4000m以上),冻融、泥流等灾害发育;第二阶梯(海拔为1000~2000m)与第一阶梯过渡地带,以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为主;东部广大平原、盆地为第三阶梯,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淤积等灾害为主。
考虑到我国地质灾害发育的上述地域性差异,有的学生毕业后可能在非滑坡、泥石流高发区工作,因此,在安排地质灾害治理技术实习时,可作如下调整:
1)针对我国第一阶梯地质灾害发育特点,冻融灾害属于特殊土灾害问题,特殊土灾害在《地基处理》课程的教学中,对各种地基处理方法的设计进行了较详尽的介绍,可供参考。
2)针对我国第二阶梯的地质灾害发育特点,即以地面沉降、塌陷、淤积等灾害为主,由于地面沉降灾害的防治重在预防、治理难度大、且效果并不明显,实际工作中对于地面沉降的治理任务较少,因此,为适应第二阶梯广大地域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需要,有必要考虑的实训主要是地面塌陷的治理。各院校在安排实训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另行考虑是否增加地面塌陷治理设计的实训。
㈡ 设计阶段滑坡勘查要点
1.设计阶段勘查一般规定
1)设计阶段包括初步设计和设计施工两阶段,合称为设计阶段。
2)设计阶段勘查应结合防治工程部署,充分利用可行性论证阶段的初步勘查成果,进行重点勘查。
3)重点查明滑坡岩土体结构、空间几何特征和体积、水文地质条件,提供工程设计需用的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进行稳定性评价和推力计算,满足工程设计图的地质要求。
2.设计阶段工程地质测绘要点
1)根据可行性论证推荐的防治方案,开展工程部署区大比例尺测绘。
2)地面排水工程测绘应沿排水沟工程轴线追索进行,内容包括:地形、坡度、岩土体结构。以纵剖面图测绘为主,比例尺宜为1∶100~1∶500,并在沿线不同单元处测绘横剖面图。地下排水工程的测绘应沿廊道工程轴线追索进行,结合钻探、井探、物探等,测绘纵剖面图,比例尺宜为1∶100~1∶500,对廊道口应提交进硐工程地质立体图,比例尺宜为1∶20~1∶100。
3)抗滑桩和锚固工程的测绘沿工程布置轴线进行,内容包括地形、坡度、岩土体结构的测绘。结合钻探、井探、物探等,提交沿工程布置方向的地质剖面图,比例尺宜为1∶200~1∶500。
4)挡墙工程的测绘应沿工程布置轴线进行,包括地形、坡度、滑坡体结构;滑动带的测绘,比例尺宜为1∶250~1∶1000,并提交工程区纵向的工程地质剖面图,比例尺宜为1∶50~1∶100。
5)刷方减载和回填压脚工程的测绘应提供工程区纵、横剖面图,包括地形、坡度、岩土体结构等,剖面间距20~100m,并对不同的单元或转折地段应有剖面控制,比例尺宜为1∶50~1∶500。
3.设计阶段勘探与测试要点
应结合地质条件和防治工程方案,对初步勘查阶段的勘探线进行加密勘查,勘探点线间距布置要求见表4-6。纵向主勘探线勘探点间距宜加密为40~60m,并对纵向辅助勘探线适度加密,勘探点间距宜为80~120m。横向勘探线重点布置在工程实施部位,勘探点间距宜为40~120m。
表4-6 勘探点线布置要求
4.设计阶段监测要点
1)对稳定性差,或施工期间扰动大的滑坡应进行监测。
2)对危害程度为一级的滑坡,应进行包括地表变形、裂缝、深部位移、地下水位、孔隙水压力变化的立体监测,监控滑坡整体变形。
3)对危害程度为二、三级的滑坡,应进行以地表变形、裂缝和地下水位变化为主的监测,监控滑坡沿主滑方向的变形。
4)变形监测以地表位移监测为主,深部位移监测为辅。地表位移监测包括:①绝对位移监测,监测滑坡体表层的三维(X、Y、Z)位移量、位移方向与位移速率;②相对位移监测,监测滑坡体重点变形部位、周边裂缝、崩滑带等两点之间的相对位移量,包括张开、闭合、错动、抬升、下沉等;③地表倾斜监测,测定监测点的地面角度变化,得到地表倾斜变形的特征与趋势。
5)地下深部变形监测包括利用钻孔测定不同深度的变形特征,以及在探硐内对裂缝、滑动带或特征地层位移的监测。
6)地表水监测可包括与滑坡体形成和活动有关的地表水水位、流量、入渗率、含水量等动态变化,以及地表水冲蚀情况和冲蚀作用对滑坡体的影响。
7)地下水监测宜包括钻孔、井、硐、坑等地下水的水位、水压、水量、水温、水质等动态变化。
8)可在地表或地下(钻孔、平斜硐内)埋设地应力计,测量滑坡体内地应力状态及其变化。应划分拉力区、压力区,并分析压力变化,用以推断岩体变形及应力状态。
9)应充分利用钻孔、探井、探槽布设监测点,并可用于施工阶段监测。根据工程地质情况,在滑坡范围内,沿滑坡纵横轴线分别布置2~3条监测断面,每条断面监测点不少于3个。
10)监测工作应根据勘查情况,及时调整监测网的布置,主要监测点可用作施工阶段监测。
11)监测周期分为正常监测周期和特殊监测周期。正常监测周期为3天,特殊监测周期必须加密,其测次视具体情况而定。
5.设计阶段勘查报告要点和附件
1)设计阶段滑坡勘查报告应包括:序言、滑坡区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滑坡体结构特征、滑动带特征、滑坡变形破坏及稳定性评价、推力分析等,并提供岩土体物理力学试验、原位岩土力学试验、设计参数试验、地下水动态监测、滑坡变形监测等原始报告和附件。
2)结合滑坡防治工程,应专门提交供设计图使用的工程地质图册,并以纸质和电子文档形式提交,包括:各防治单元的剖面图、立体图、剖面图、钻孔柱状图、探井和探硐展示图及综合工程地质图等图件。
㈢ 植物防护工程
(一)植物防护的原理
植物防护技术是利用植物涵水固土的原理稳定表层岩土,美化生态环境的一种新技术,是综合岩土工程、恢复生态学、植物学、土壤肥料学等多学科于一体的复合工程技术。它是通过种植草、灌木、树,或铺设工厂生产的绿化植生带等加固表层岩土体、防止岩石风化、减轻地表水入渗和冲刷,达到防止表层崩塌或滑坡的目的。适用于浅层崩塌或滑坡的防治以及治理工程实施后的环境恢复和美化。
植物防护技术具有力学锚固效应、水文效应和生态效应等多方面的作用。
1.植物的锚固效应
(1)深根的锚固作用
植物的垂直根系穿过坡体浅层的松散风化层,锚固到深处较稳定的岩土层上,起到锚固作用。小灌木、豆科植物在地下0.75~1.50m深处有明显的土壤加固作用,树木根系的锚固作用可影响到地下更深的岩土层。试验表明,根的直径越细,其抗拉强度越高,直径2~5mm的各种类型的根,其抗拉强度为8~80MPa。
(2)浅根的加筋作用
在基质及土体中盘根错节的根系,使基质及土体在其延伸范围内成为土与草根的复合材料,草根可视为三维加筋材料。
2.植物的水文效应
(1)降低坡体孔隙水压力
降雨是诱发崩塌、滑坡失稳的重要因素之一。植物通过吸收和蒸腾坡体内的水分,可降低土体的孔隙水压力、增加土体内聚力、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有利于坡体的稳定。
(2)截留降雨、削弱溅蚀、控制水土流失
一部分降雨在到达坡面之前被植物截留,可以削弱雨水溅蚀坡面土体的动能,防止片蚀、沟蚀的出现,从而控制水土流失的发展。通常情况下,土体流失量随植被覆盖率的增加而锐减。
3.植物的生态效应
密集的植物根系呈网状分布于土壤中,其分泌出的具有胶结作用的分解产物有助于防止坡体岩石的风化剥落。同时,根茎的腐烂分解为土壤微生物增加了碳、氮和其他生物养分,有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
不同植物对坡面的防护效果也不同。草本植物属于水平根型,主根不发达,侧根或不定根相对发达,并向四周扩展,根系多分布于土壤表层,即主根扎入土体不深,故其护坡作用主要表现为增强坡面的抗冲刷性能。木本植物属于垂直根型,主根发达,可扎入土体深层,其力学作用相当于以主根为轴向、侧根为分支的全长粘结型锚杆,故其固坡效果十分显著。
此外,植物的固坡作用效果还取决于边坡类型(主要是边坡岩土体结构特征)与所选植物的匹配关系。二者匹配良好,则植物的固坡作用显著;反之,则固坡作用微弱。
(二)植物种类选型设计
1.选型原则
科学地选择适宜于边坡的植物种类是建立坡面植物群落的重要工作之一。不同的植物具有各自不同的基因特性,因而表现出对环境条件的不同适应性,护坡植物种类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1)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
2)适应当地的土壤条件(水分、pH值、土壤性质等);
3)具有较强的抗逆性(抗旱性、抗热性、抗寒性、抗病虫害等);
4)生长快、根系发达;
5)种子易得、成本合理。
2.选择依据
(1)气候条件
光照、气温、湿度、降水、风等气候条件都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但在选择边坡植物时,主要应考虑的气候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2)土壤条件
土壤的厚度、成分、肥力、结构、酸碱性、盐碱性等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决定着植物能否正常生长,其中尤为重要的因素是土壤的肥力、结构、pH值等。
(3)种植目的
用于崩塌或滑坡防护的植被,主要目的是固土护坡、防止水毁及美化环境。因此,要求植物的根系深并能快速地覆盖地表。
3.植物种类的气候区划类型
我国各大地区常用的护坡植物见表2-26。
表2-26 我国各大地区主要可用的护坡草坪植物
气候区划是在气候分类的基础上,将不同气候类型的地域分布加以区分,寻找不同气候类型分布的范围和分区界线。植物生长要求的生态条件很多,从气候因子来看主要是热量,包括年平均气温、最冷月气温、最热月气温、温差、无霜期;其次是水分,按年降水量进行度量,草坪草的气候区划就是以上述气候生态条件作为基础,按照草坪草对气候生态因子的要求,选择最适草种。
(三)典型的植物护坡技术设计
1.铺草皮护坡
铺草皮是较常用的一种护坡绿化技术,是将培育的生长优良健壮的草坪,用平板或起草坪机铲起,运至需要绿化的坡面,按照一定大小、规格重新铺植,使坡面迅速形成草坪的护坡绿化技术,草皮应选择根系发达,茎矮叶盛的耐旱草种,如白茅草、假俭草、绊根草等。
铺草皮护坡具有成坪时间短、护坡见效快、施工季节限制少和前期管理难度大的特点。
(1)适用条件
根据铺草皮护坡在国内不同地区、不同类型边坡的应用经验,初步确定其适用条件包括以下方面。
1)应用地区:各地区均可应用,但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应保证养护用水的持续供给。
2)崩塌或滑坡体所处边坡状况:各类土质边坡均可应用,强风化岩质边坡也可应用。其坡率一般不超过1∶1,局部不陡于1∶0.75,坡高一般不超过10m。由于铺草皮只是起表面防护作用,因此边坡自身必须稳定。
3)施工季节:春季、夏季和秋季均可施工,一般以春秋两季最为适宜。
(2)铺草皮护坡的施工方法
铺草皮护坡的施工工序为:平整坡面→准备草皮→铺草皮→前期养护。
1)平整坡面:清除坡面所有石块及其他一切杂物,翻耕20~30cm,若土质不良,则需改良,增施有机肥,耙平坡面,形成草皮生长床,铺草皮前应轻振1~2次坡面,将松软土层压实,并洒水润湿坡面。理想铺草皮的土壤应湿润而不是潮湿。
2)准备草皮:在草皮生产基地起草皮。起草皮前一天需浇水,这有利于起卷作业,同时也保证草皮卷中有足够的水分,不易破损,并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失水。草皮切成30cm×30cm大小的方块,或30cm×200cm的长条形,草皮块厚度2~3cm。为保证土壤和草皮不破损,起出的草皮块放在用30cm×30cm的胶合板制成的托板上,装车运至施工现场。长条形的草皮块可卷成地毯卷,装车运输。
3)铺草皮:铺草皮时,把运来的草皮顺次平铺于坡面上,草皮块与块之间应保留5mm的间隙,以防止草皮块的运输途中失水干缩,遇水浸泡后出现边缘膨胀,块与块之间的间隙应填入细土。铺草皮时应避免过分地伸展和撕裂。在每块铺好的草皮4个角用尖桩固定。尖桩为木质或竹质,长20~30cm,粗1~2cm。钉尖桩时,应使尖桩与坡面垂直,尖桩露出草皮表面不超过2cm。待铺草皮告一段落后,用木锤把草皮全面拍一遍,以使草皮与坡面贴紧。在坡顶及坡边缘铺草皮时,草皮应嵌入坡体内,与坡缘衔接处应平顺,以防水流沿草皮与坡面的间隙渗入使草皮下滑。草皮应铺过坡顶肩部100cm或铺至天沟,坡脚应作砂浆抹面处理。
为节约草皮,利用草坪分孽和匍匐茎蔓延的特点,也可采用间铺法和条铺法。
间铺法:草皮块可切成正方形或长方形,铺装时按一定的间距排列,如棋盘式、铺块式等。此种方法铺草皮时,要在平整好的坡面上,按照草坪形状和厚度,在计划铺草皮的地方挖去土壤,然后镶入草皮,必须使草皮块铺下后与四周相平,经过一段时间后,草坪匍匐茎向四周蔓延直至完全接合,覆盖坡面。
条铺法:将草皮块切成6~12cm宽的长条,两块草皮条平行铺装,其间距为20~30cm。铺装时,在平整好的坡面上,按草皮的宽度和厚度在计划铺草皮的地方挖去土壤,然后镶入草皮,保持草皮与四周坡面相平。经过一段时间后,草皮即可覆盖坡面。
4)前期养护:①洒水:草皮从铺装到适应坡面环境健壮地生长期间,每天都要及时进行洒水,每次洒水量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原则,每天的洒水次数视土壤湿度而定,直至出苗成坪。②防治病虫害:当草苗发生病害时,应及时使用杀菌剂防治病害,常用喷射药剂有代森锰锌、多菌灵、百菌清、福美霜等。在使用杀菌剂时,应掌握适宜的喷洒浓度。为防止抗药菌丝的产生,使用杀菌剂时,可以用几种效果相近的杀菌剂交替或复合使用。对于常发生的虫害如地老虎、蝼蛄、蛴螬、草地螟虫、粘虫等,可进行生物防治和药物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常用的杀虫剂是有机磷化合物杀虫剂。③追肥:为了保证草苗茁壮成长,有条件时可根据草皮生长需要及时追肥。
2.液压喷播植草护坡
液压喷播植草是将草种、木纤维、保水剂、粘合剂、肥料、染色剂等与水的混合物通过专用喷播机喷射到预定区域建植草坪的高效绿化技术。由于喷出的含有草种的黏性悬浊液具有很强的附着力和明显的颜色,喷射时不遗漏、不重复,可以均匀地将草种喷播到目的位置。在良好的保湿条件下,草种能迅速地生长发育成为新的草坪。因此,液压喷播植草是一种高速度、高质量和现代化的绿化技术,此项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公路、铁路和水利工程等边坡绿化工程。
(1)适用条件
根据液压喷播植草护坡在国内不同地区、不同类型边坡的应用经验,初步确定其适用条件如下:
1)应用地区。各地区均可应用,但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应保证养护用水的持续供给。
2)崩塌或滑坡体所处边坡状况。各类土质边坡均可应用,土石混合边坡经处理后方可采用。其坡率一般为(1∶1.5)~(1∶2.0),当坡率超过1∶2.5时应结合其他方法使用。每级坡高一般不超过10m,同时要求边坡自身必须稳定。
3)施工季节。施工季节一般以春秋两季较为适宜,应尽量避免在暴雨季节施工。
(2)施工方法
液压喷播植草护坡的施工工序为:平整坡面→施工排水设施→喷播→盖无纺布→前期养护。
1)平整坡面。交验后的坡面,采用人工细致整平,消除所有的岩石、碎泥块、植物、垃圾。对于填土土质条件差,不利于草种生长的坡面采用回填改良客土,厚度为50~75mm,并用水润湿让坡面自然沉降至稳定。若pH值不适宜,尚需改良其酸碱度,土壤pH值的改良一般在播种前一个月进行,以增加改良效果。
2)施工排水设施。排水系统的设置是否完善和合理直接影响边坡植草的生长环境。对于长大边坡,坡顶、坡脚及平台均需设置排水沟,并应根据坡面水流量大小考虑是否设置坡面排水沟。一般坡面排水沟横向间距为40~50m。
3)喷播。按设计比例配置草种、木纤维、保水剂、粘合剂、肥料、染色剂及水的混合料,并通过喷播机均匀地喷播于坡面。建议配合比为每平方米用水4000mL,纤维200g,粘合剂(纤维素)3~6g,保水剂、复合肥及草种视具体情况而定。
4)盖无纺布。雨季施工,为使草种免受雨水冲失,并实现保温保湿,应加盖无纺布,促进草种的生长,也可采用稻草、秸秆编织席覆盖。
5)前期养护。主要包括①洒水:用高压喷雾器将养护水成雾状均匀地湿润坡面,注意控制好喷头与坡面的距离和移动速度,不要产生高压射流破坏坡面。养护期视坡面植被生长状况而定,一般不少于45天。②防治病虫害:定期喷广谱药剂,及时预防各种病虫害的发生。③追肥:为了保证草苗生长,应根据植物生长需要及时追肥。④及时补播:草种发芽后,应及时对稀疏或无草区进行补播。
上述介绍的两种典型植物护坡技术具有设计简单,可操作性强,成本低廉的特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我国各类边坡工程的坡面防护。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植物护坡技术,如植被混凝土绿化护坡、三维植被网护坡、挖沟植草护坡、骨架植被护坡、钢筋混凝土框架植草护坡、预应力锚索框架地梁植被护坡技术等。在此应说明的是,植物防护一般不作为滑坡稳定性计算因素参与设计,仅在表层土体滑塌和美化环境中加以考虑,并且多与格构、格栅等防护工程结合使用;在顺层滑坡、残积土滑坡中,采用植树等植物防护措施,需论证由于植物根系与水的作用加剧顺层或沿基岩顺坡滑动的可能性。
小 结
本章的学习重点是排水工程、重力式挡墙、削方减载、前缘回填压脚、植物防护的设计与施工,难点是锚杆锚索、抗滑桩的设计与施工。可用于崩塌与滑坡治理的工程措施很多,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工程措施组成多个设计方案,并经方案比选后再进行防治工程的施工。抗滑桩的施工成本相对较高,工期较长,且设计的难度也相对较大,对于中小型滑坡一般较少采用。
复习思考题
1.崩塌与滑坡的防治工程措施有哪些?
2.锚杆有哪些类型?锚杆用于加固边坡时应如何进行设计?
3.预应力锚索的破坏形式有哪些?锚索的预应力损失有哪几种?
4.预应力锚索的施工包括哪些工序?
5.抗滑桩的破坏形式有哪些?如何进行抗滑桩的抗剪和抗弯验算?
6.抗滑挡土墙与一般挡土墙有什么区别?
7.在重力挡土墙设计时应进行哪些验算?
8.如何布设用于滑坡治理的地表排水工程?地下排水工程主要有哪些?
9.如何进行削方减载和回填压脚的设计?
10.在崩塌与滑坡治理中如何进行植物防护工程设计?
㈣ 按设计图纸施工,但出现滑坡该谁负责
有三种可能,一个是勘察单位,地质勘探报告问题;二是设计单位,结构图纸问题;三是施工方法问题;要通过有资质的单位鉴定后才能确定!
㈤ 岩土工程,比如滑坡治理工程,挡土墙工程施工图审查是由施工图设计审查机构审查是一类还是二类审查呢
岩土工程类别是指工程本身,而不是单位资质。岩土工程类别的划分主要依据工程规模、重要性以及场地和地基复杂程度综合确定。滑坡工程一般应划分为甲类。
㈥ 滑坡勘察设计书的编写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和一般的岩土勘察报告类似,但需要确定滑坡的滑动带特征,包括深度位置、物质类型、厚度、抗剪强度,以及滑坡的范围、滑动主轴方向。也需要给出初步的处理建议。
㈦ 能不能帮忙提供一份滑坡治理的施工资料样板,借来参考一下~~~
资料介绍
2011年麓山公寓北部滑坡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目 录 一、施工方案二、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三、平面布置四、保证质量措施五、保证安全措施六、文明施工措施七、主要机具使用计划八、劳动力安排计划 一、施工方案(一)施工整体布置及安排 1、工程概况该边坡防护工程位于长沙市先导区含浦学士村北之麓山别墅群南部,香格里拉大道北侧,边坡坡顶为麓山别墅群内的B25#、B26#栋,滑坡坡顶距已建构筑物基础分别约为2.50~6.00m。场地有施工道路相通,交通较方便。由于麓山公寓1#、2#栋分布于山坡坡脚,在拟建工程的基础平场过程中,经局部地段人工开挖形成了人工边坡,边坡最大高度约24m。在未进行支护的情况下对拟建建筑物基坑进行了的开挖,造成在麓山别墅B25#坡脚处出现一条长约6m,宽约0.15m,呈东西向的张性裂缝,危及整个边坡的稳定。为此应对边坡及时进行治理工作。本滑坡坡顶标高82.06~84.79米,坡底标高59.10~64.36米,最大坡高约24米,坡中下部63.3~65.5米标高处设消防通道,消防通道下为地下室基坑,基坑开挖底标高为59.0m,基坑深4.3m~6.0。设计根据规划要求及现场地质、地形情况,滑坡治理分AB和BC两段,均采用桩锚AB段支护。AB段:桩顶标高74.0m,桩自由段底标高63.0m,桩底标高48.5m,桩身长25.5m。桩上布置预应力锚索三道;BC段:桩顶标高74.0m,桩自由段底标高63.0m,桩底标高49.0m,桩身长25.0m。桩间布置预应力锚索三道。桩间坡面采用高压喷射素混凝土支护。桩顶以上坡面按1:1.75坡比放坡,坡面采用高压喷射素混凝土支护。本滑坡支护工程为永久性工程,设计年限为50年。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重要性系数取γ0=1.1,稳定性安全系数取1.30。 2项目机构组织: 3、主要工程量 φ1500旋挖桩: 24 根支护面积约: 550 m2 锚索: 2209 m 4、施工要求技术标准本次基坑支护工程设计遵循下列技术标准 a)《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b)《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c)《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d)《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e)《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f)《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g)《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h)《长沙市边坡及基坑支护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要求》(长沙市建设委员会) 5、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化工部长沙设计研究院编制的《麓山公寓北部边坡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概述如下: 地层岩性 根据钻探揭露及地质调查,场地内主要地层由第四系填土层(Q4ml)、冲洪积层(Q3al+pl)及上元古界板溪群紫红色、浅灰白色砂质板岩及泥盆系板岩组成,其野外特征自上而下分叙如下: a)第四系填土层(Q4ml)素填土①:褐红色、褐黄色,松散~稍密,稍湿,系基坑开挖后反压堆填。
㈧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规范出新版了吗
看家工程建设标准化信息网所新规范修订都发布查询
㈨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最新是哪版
最新版是:DZ/T0219-2006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㈩ 滑坡应急勘查设计 包括施工图设计吗
滑坡应急勘查设计省略了可研(初步勘查)、初步设计(详细勘查)阶段直接转入施工图设计(补充勘查)。应急工程虽因不可控因素省掉了部分流程,但仍是严格的生产报告,出了问题一样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