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
❶ 如何运用网格化管理推进社会治理体系
社会综合治理是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要求,我国的社会治理由过去的“综合治理”转为“平安建设”是一个重大的进步和创新。虽然平安建设不是郑州最早提出的,但郑州经验为平安城市建设的科学内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9+X”模式,并且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
我们需要在四个全面战略格局背景下来看郑州市实现社会治理模式转变的经验,金鹏信息专家认为其如下七条经验值得肯定:
一、深化平安建设,安全幸福为本
从全国的情况看,一般的平安建设推行已久,而郑州推行的是深化平安建设,它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于安全为本、幸福为本、民心为本。
二、整合社会资源,全民共建共享
这一点,前面发言专家谈的较多,我就不展开了,只要看看郑州各类社会组织、各类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工作的大格局和正能量,就可知概况。
三、抓住疑难重点,建设善治区域
比如“9+X”的重点行动经验。我们去开发区,他们提供的经验就是规定动作9,后面用其他颜色标志出自选动作3,就是9+3,也即根据不同时空条件来确定各基层、领域的疑难重点,更有效地建设善治区域。此经验符合郑州的实际且有成效,值得点赞和推广。
四、深入宣传发动,加强督导考核
此点是以往人们坚持群众路线、落实责任机制的通行经验,用到深入平安建设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也是值得点赞和推广的。
五、保障队伍建设,优化执法环境
郑州的做法表明,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抓好法治队伍建设,才能在高层决策、顶层设计和基本方针确定之后,由上往下直到基层都能扎实推进;同时,须要不断改善执法环境,否则,执法工作、社会治理没有良好环境,得不到社会各方理解和支持,那就不能持久;其次,从建设法治中国的愿景来看,郑州的做法回应、契合了现代法治的新趋势、新理论。
六、郑州网格化管理经验,民主参与共治理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强调治理,这不是简单地要求加强管制的含义,而是指公众参与、政民合作、共同治理。郑州的做法充分体现了这一点,顺应了现代法治的新趋势,既与世界接轨,也是中国特色,其实质是增强民主性、走向民主化。
七、运用精细法治建设理论
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注重法治建设,但与经济建设一样,过去是粗放发展,无论立法、执法还是司法,都存在粗糙、欠科学、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到现在,我国法治建设开始进入精细化、民主化、科学化发展阶段,如果我们对此未有深刻认识、未予足够重视,仍搞粗放式的法制建设,就会产生许多弊端和矛盾。在社会治理领域,也须要有精细化的法治建设理论作指导,郑州正是按此方向探索前行,其创新精神可嘉。
摘自:http://www.jpsycn.com/changjianwenti/20160726162915.html
❷ 什么是网格化管理
网格化管理在各地的具体做法并不一样。除了前面提到的北京市东城区“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河南省郑州市的做法是把全市43个乡镇(街道)划分为2464个管理服务网格,整合党政、社会、条块资源,探索部门融入机制,以网格为单位建立服务团队,并根据团队成员的岗位职责、专业特长、年龄结构等因素进行科学配置和优化组合。郑州市金水区的做法则是对应街道、社区(村)、楼栋(自然村)分别设立一、二、三级网格。街道工委书记担任一级网格负责人,二级及以下网格责任人由街道班子领导、街道机关科室负责人、社区(村)党组织负责人等担任。二级及以下网格中配备舆情信息员、安全巡管员、综治维稳员、司法调解员、政策咨询员,实现“一格多员、一员多能、一岗多责”和“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另外,金水区还积极引导各类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驻区单位等共同参与网格化管理。
小编从郑州市金水区的网格化管理实践中提炼出若干核心特征,以此来说明这一新型治理模式的科学内涵。
1、延长社会治理链条,下沉社会治理资源
在“街居制”模式下,我国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主要由街道和社区两级组织来完成。其中,作为政府派出机构的街道主要扮演领导、规划和统筹的角色;治理任务的具体实施基本由社区承担。网格化管理将这一链条延伸为由街道、社区、网格所构成的三级组织架构。目前金水区九个街道累计划分为107个二级网格和7679个三级网格。在新的组织架构下,完成社会治理的具体任务主要不是在以社区为主体的二级网格中,而是在由农村的自然村、城市的楼栋和驻区单位所构成的三级网格中。在延长社会治理链条的同时,网格化管理还将治理资源下沉一级。金水区规定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要下沉到网格。街道领导班子成员每人挂钩一个片区(即一级网格),定人定岗定责;街道其它干部和社区工作人员则全部下到二、三级网格,确保不存在管理盲点和服务遗漏。行政人员下沉导致了治理资源的下放。金水区一些街道还聘请兼职人员,如人大代表、退休人员和志愿者等参与网格治理,从而进一步拓宽了网格化管理的资源来源渠道。
2、打破部门壁垒与整合治理资源
在以社区为基本单位的治理模式中,卫生、社保、教育、公安等各职能部门彼此相对独立且分别向社区下达任务,使得社区疲于应付;各部门的治理资源也难以共享,致使社区服务质量不高。而在网格化管理中,人员配备大多遵循这样两条原则:一是打破政府职能部门间的界限与壁垒,改变条块分割的做法;二是有效整合公共资源,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等在社会服务与治理中的作用。如金水区要求街道打破传统科室职能界限,搭建街道网格一站式服务中心,使各职能部门的信息和资源在网格中得到共用。金水区街道,还建立了网格联席会议制度,三级网格作为成员单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借助这一平台,驻区企业、高校等单位的资源被有效整合。如有企业为社区提供用房作为服务中心;有高校组织志愿服务社团与社区结对,定期开展健康咨询、知识讲座、义诊等活动。社区服务质量与基层治理水平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3、主动吸纳和积极满足社会利益诉求
当前我国基层社会各类矛盾纠纷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会个体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不畅通、机制不健全;政府欠缺吸纳社会利益诉求的主动性。通过实施网格化管理,基层政府希望能够更主动地倾听民情民意、满足民生需要。因此,各地的网格化管理都十分强调准确掌握基层群众利益诉求信息和及时解决可能导致矛盾冲突的各类事件。在金水区网格化管理中,这具体体现为三项机制。一是“信息采集机制”。要求建立网格社情民意信息网络,在楼栋(组)配备专兼职信息员、社区(村)建立信息点、街道建立信息站、区信访局建立信息中心,每年至少开展两次走访,全面存储、及时更新网格服务对象信息。二是“定期巡查机制”。网格责任人每天要到责任区域内巡查至少一次,以确保下情上传和上情下达,畅通民意传输渠道,做到有问题早发现。三是“联动处置机制”。网格责任人对在网格内能解决的问题要立即解决;不能解决的要报上一级网格协调解决;此外还要定期召开网格联席会议,依托各类社会力量化解矛盾。
4、构建服务与管理并重的治理体系
重“管治”而轻“服务”一直是我国基层治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如何提供更为健全与优质的公共服务已经成为基层政府面临的巨大考验。网格化管理可视为是基层政府对此的回应。各地网格化管理大多既强调解决纠纷、群防群治和稳定秩序等“管理”职能,也强调民情畅通、服务健全和反馈及时等“服务”职能。金水区规定网格需承担“联系群众、政务管理、社会服务、综合治理”四类职能,重点围绕“城市管理、综治维稳、安全生产、民生保障、社会服务、党建工作”六个方面开展日常工作。而在金水区考核网格化管理成效的内容中,除了无“上访”、无“群体性事件”等指标外;还加入了体现服务质量的主、客观指标,如“入户走访次数”、“群体诉求处置率”、“网格化工作满意率”、“群体诉求处置满意率”等。在转变政府职能的背景下,好的管理即为好的服务,反之亦然。网格化管理强调服务与管理并重,是基层政府对这一潮流的主动顺应。
5、数字信息技术的运用与精细化治理
不少学者关注数字信息技术与网格化管理相结合对提升治理绩效的作用。其实,目前我国各地网格化管理中真正运用数字信息技术的并不多,主要是如北京、上海、深圳等一些大城市。因为动辄上千万的信息平台建设费用决定了这一技术暂时难以广泛推开。但数字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治理效应,是各地网格化管理普遍追求的。这就是精细化治理,即合理划分治理单元、配备治理资源,建立无缝隙的治理组织体系,从而达到及时反馈、妥善处置和高效服务的目标。目前金水区网格化管理的数字化程度并不高,但仍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些措施以实现精细化治理。如在网格中逐人、逐地、逐事明确任务,做到网格内事、人、责没有遗漏和一一对应;各网格都要张贴“社会管理网格化责任牌”,上面有各网格的范围、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社会治理的任何问题都可以直接联系所在网格的负责人;一些街道还将工作量化到月、周、日,并根据各级网格职责编制台账,要求责任人每天工作都留有痕迹等。金鹏信息网格化管理解决方案
❸ 请谈谈网格化社会治理的内容有哪些
所谓网格化管理,就是在保持原有街道——社区管理体制不变的基础上,按一版定标准将城市社区划分为若干个权单元网格,并搭建与统一的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相连接的社区信息化平台,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的部件和事件的巡查,建立起一种监督与处置相分离的新型基层管理体制。作为我国政府在基层社会管理模式选择上的最新尝试,网格化管理模式最早诞生于“数字城市”建设之中,是一种通过数字化平台整合资源、传递信息以加强管理的方式。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在维稳任务凸显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背景之下,网格化管理表现出巨大的社会治理功效,在政府各部门得到较高的肯定性认同,并显示出极强的横向拓展和复制的能力,很快扩展到社会的其它领域,逐渐在社会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❹ 如何发挥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在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
网格化管理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以及数字化的平台,将城市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为单元网格。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的部件和事件巡查,建立一种监督和处置互相分离的形式。
社会管理中
社会管理,外文名称public
administration,主要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转,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指导、规范、监督和纠正社会失灵的过程。社会管理在广义上,是由社会成员组成专门机构对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事务进行的统筹管理;在狭义上仅指在特定条件下,由权力部门授权对不能划归已有经济、政治和文化部门管理的公共事务进行的专门管理。
《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
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程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制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坚持综合治理,强化道德约束。坚持源头治理,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网格化社会管理软件金鹏信息
❺ 网格化基层社会管理存在哪些问题
在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话语背景之下,城市网格化管理获得了政府行政系统的青睐,成为中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领域日渐流行的模式。毫无疑问,“网格化”管理运用科层理念和全新的治理技术,在打造“数字城市”、创新社会管理体制以及城市管理服务规范化等方面发挥了特殊的功用,值得肯定。但这并不意味着网格化在日趋复杂的城市管理领域可以无条件地收到“一网就灵”的效果。城市管理网格化模式要想真正深度地嵌入城市基层社会,还必须克服一些局限。
1、网格运行成本及其持久性
网格化管理启动于社会群体性事件和个人极端事件频发的社会转型期,因而它的提出及运行实际上依托于网络技术和科层治理技术、是一种以权责明晰划分和监督考评为制度保障,将政府公共行政管理服务系统与基层社区组织结合起来的管控模式,带有一定的应急性。毫无疑问,网格化管理为在基层社会与政府公共服务部门之间建立起畅通的信息沟通反馈机制,避免政府各主管部门之间的扯皮推诿从而缩短问题解决的时间,提高政府科层系统的行政绩效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值得注意的是,城市网格化管理的编织及其运行也潜藏着行政成本膨胀的风险。如在一些网格内设置多名网格指导员,增设各级网格管理指导中心办公室,这就使其人力和设备投入势必增加。此外,网格化管理系统的建立虽然可使政府的社会治理力度得到一定的加强,但其效能是否能够持久则令人怀疑。近年来,在一些大城市中,其网格化管理往往是作为大型活动的配套机制而出台的,而每当这些大型活动结束后,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社区组织,都不可避免地出现倦怠和松懈,从而导致严重的城市管理事故。上海“后世博”和北京“后奥运”时期出现的种种问题,即是明证。所以,如何将网格化的“非常之举”变为“寻常行动”,则是问题的关键。
2.网格化与社区自治
近年来,在学界关于社区研究的成果中,很多学者都对社区行政化持一种批判的态度,认为“社区行政化”是“城市政府为寻求经济增长与社会稳定的平衡,依靠行政权力,自上而下地实现社会再组织化的过程。其基本表现是:社会空间行政化、社区组织行政化、社区事务行政化”。从本质上讲,社区建设的行政化倾向是中国传统的城市管理“一竿子插到底”的全方位管理思想和方式的延伸,影响了社区自治功能的发挥。
在现实的社区发展建设中,网格空间的诞生存在着削弱社区自治能力的可能性。正如有的论者所言:“政府行为的全面回归,不仅使公共服务辐射到社会各个领域,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行政强制的倾向:行政体制俨然成为一部设计合理、运转有效的庞大机器,但面对社会出现的突发事件和具体矛盾,则需要每个部件、每个齿轮都随同这一机器系统调整方向,连带运行,失去了灵活多变、敏锐出击的应对能力。”
当然,强调网格化对社区自治的消极影响,并不是要拒斥网格,而是要对两者关系展开复杂的理解和分析。在现实社会中,社区自治与行政化之间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在现阶段社区自治尚不完备的情况下,网格化管理的推进和加强可能导致行政力量的强化、社区自我管理的弱化,而弱化社区自我管理则会对社区自治的进程产生消极影响。但笔者认为,在现实中,完全意义上的社区“去行政化”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社区实际上是作为“政府”和“居民”之间的联结组织而存在的。
社会是一个高度复杂的联结系统,以至于我们很难用简单的话语完全揭示其中的奥秘。但我们必须关注那些基本的关键性联结环节,因为一个社会如果其关键的联结处被破坏了,便会发生社会解组的悲剧。因此,我们应从社会联结的角度来理解社区性质,这样就不会简单地将社区置于与政府相对的立场之上而提出“去行政化”的思路了。
在社会管理领域,最高级的管理境界实际上是“自我管理”,所以我们要大力培育各种社会组织、中介组织,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社会管理。当然,我们这样说并不是要切断社区与政府的关系,而是要弄清行政系统与自治组织之间的关系联结,追问两者是“协动”关系还是“服从”关系,是“联结”还是“从属”。
3.网格的泛化问题
网格化治理风靡于当下的中国社会,主要是缘于政府为加强社会管理而弥补现有体制的不足,加强各部门间的协动。但随着网格化治理的推行,“网格化的功能与实施范围都被大大地泛化了。就网格化的功能而言,已经被泛化到可以解决任何问题的地步,似乎与党的系统和政府系统相关的所有问题都可以通过网格化来解决,网格化的范围被大大泛化”。当人们确信一切依赖网格、一切通过网格来解决之后,势必形成严重的网格依赖症,其社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必然弱化,其直接后果就是将社会管理简单化。
总之,新时期的社会治理正在发生一些值得注意的重要改变,其具体表现是:社会治理的主体由单一的政府向多主体、多中心转变,社会治理的手段由平面社会向网络社会转变,社会治理的目的由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转变。我们应以理性客观的态度来看待城市管理的网格化模式,处理好“网格管理”与“政府治理”、“网格管理”与“社区自治”之间的关系,寻找“政府社会治理”与“社区自治”之间有效的联结点,调适好“国家”与“民众”间的距离构造。所以,我们应“广泛吸收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特别是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它们承担更多的公共服务,努力营造官民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
❻ 网格化管理在社会治理中取得了哪些成效
河南金水区自开展创新网格化管理治理模式以来,不仅巩固了社区工作的战斗壁垒,同时夯实了基层基础,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为拓展工作队伍找到了新路径
在网格中实行精细化、全面化、数字化管理,强化了党群干群之间相互沟通,实现了居民在观念上、态度上、认识上和行动上的巨大改变。用居民的话对居民讲,增强了居民对干部信任和理解,涌现出了一大批拍手叫好的居民,有的居民甚至主动帮助基层干部们宣传政策,协助干部们的工作。扎实有效地推进了工作的开展,增进了共识,凝聚了人心,汇聚了力量为基层工作拓展了工作队伍,汇聚了居民力量。
(二)为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找到了新平台
正所谓民心稳则社会安,社会安则基层固。社会治理创新,归根到底就是对人的服务,网格化管理作为社会治理的有效载体,为畅通干群交流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融洽了干部与居民、居民与居民的关系,让居民消除了对政府工作的误解,化解了干群隔阂,有力促进了“民呼我应、民思我想、民需我为、民盼我帮”新型党群干群关系的形成。
(三)为夯实基层基础搭建了新模式
让老百姓参与到社会治理建设中来,充分尊重老百姓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在与民交流中,了解民众、贴近民心,接地气、去霸气,深化民主管理。无论是居民开放日还是网格化服务等,使老百姓有平台可以交流,有渠道可以倾诉,营造出和谐、开放、协商的良好发展氛围,得到了居民积极地拥护和支持。
金鹏信息走访金水区时,居民对网格化的管理的赞扬,对管理者的时效性大发赞扬,政府踏踏实实为民务实,这个是指的赞扬的,居民点点滴滴的反馈,正式验证了网格化管理在社会治理中取得的成效
❼ 社会治理网格化是啥来的
一、从总体性社会到社区建设:基层国家——社会关系的变迁
自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在“动员型集体主义”的发展模式下,中国社会始终是一个结构分化程度很低的总体性社会。在此种社会体制下,国家对经济以及各种社会资源实行全面的垄断,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三个中心高度重叠,国家政权对社会实行全面控制,而总体性社会的主要制度载体就是单位制。单位制的起源可追溯到建国前根据地时期所形成的对“党的革命队伍”的特殊管理体制,这种体制在生活上对成员一律实行供给制并且具有严格的纪律和高度的政治意识。建国后,党将这种组织结构延伸到工厂、商店、学校、医院、党政机关等社会的各种组织和机构中,将其变成单位。单位几乎垄断了所有与成员有关的社会资源,使单位人完全依附于国家,从而形成了一种集政治、经济、社会各种功能于一身的高度合一的综合性社会管理体制。
二、网格化管理的勃兴
所谓网格化管理,就是在保持原有街道——社区管理体制不变的基础上,按一定标准将城市社区划分为若干个单元网格,并搭建与统一的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相连接的社区信息化平台,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的部件和事件的巡查,建立起一种监督与处置相分离的新型基层管理体制。作为我国政府在基层社会管理模式选择上的最新尝试,网格化管理模式最早诞生于“数字城市”建设之中,是一种通过数字化平台整合资源、传递信息以加强管理的方式。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在维稳任务凸显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背景之下,网格化管理表现出巨大的社会治理功效,在政府各部门得到较高的肯定性认同,并显示出极强的横向拓展和复制的能力,很快扩展到社会的其它领域,逐渐在社会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网格化模式的功能
网格化模式之所以为政府所推崇,主要是较之原有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其在社区治理上所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功能:
1) 社会控制功能
网格化模式核心的特征,是社会管理的重心下移。而网格化管理模式则有利于克服这一弊端,它通过政府行政力下沉的方式,将原有的区级行政职权和资源直接下沉到街道,覆盖到社区,实际上是在社区层面上对原有“条线”部门进行了重新的横向协调。同时,由于它是在社区边界不变的前提下划分的更小基层单位——“网格”中展开,使得其对下沉的行政资源重新整合更为容易,变革的制度阻力也较小。网格化模式正是通过行政力的下沉实现了政权力量和社会个体在更微观的层面上实现了联接,个体更加明确的被纳入了社区管理的轨道中,从而使社区治理的实际绩效大大提高。
2) 信息传递功能
网格化模式可以看做是数字信息技术嵌入到科层化行政体制过程中引发的制度与技术互动的产物。在信息化时代,网络往往会使社会事件产生一种瞬间无限放大的效应,故在转型期的城市基层治理中,那些看似是微小的矛盾,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就可能会造成无法弥补的社会后果。而网格化模式通过网格管理人员的定时巡视和排查,将对社情民意信息的掌控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收集”,及时掌握第一手的社区动态,从而使得信息的“收集——反馈”间隔时间大大缩短。
3) 社区服务功能
网格化模式的另一功能优势便是在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上,在以往城市基层权力结构下,公共服务资源只能下沉到街道一级,“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上级布置的各种难缠事务的具体执行都落到了街道头上,面对面积过大、人口过多的社区,街道仍沿用行政化控制手段,自然难以提高公共服务的提供效率,而处于上级的条线部门又可以凭借其分工权限的制度设置,相互推卸责任。网格化模式则是将公共服务的权责直接下沉到社区,在街道和社区之下建立了一个更小的执行单元——网格,将过去各自为政的资源重新整合并合理配置,这无疑有利于公共服务的提供效率。
2、网格化模式的局限
网格化模式之所以能够体现出上述诸项优势,主要源于政府行政力的下沉。面对当前社会群体多元化、社会矛盾复杂化的局面,网格化模式的推出体现了政府基于全面掌控基层秩序、实现社会稳定的心态。通过社会管理的下沉,将城市社区个体纳入到社会行政管理体系当中,所体现的仍是传统的“一竿子插到底”的全方位治理思维。在这一意义上,网格化管理在本质上仍然是技术治理背景下行政科层化力量的进一步展开。它是在未触动原有“街道——居委会”体制的前提下在网格——社区之下细化出的微小单位——实现的一次行政资源和服务资源的整合。从网格化模式的制度安排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其三大功能中,仍是以社会控制作为目标的。正是因为如此,因缺乏社区力量的参与,在基层管理的权力结构上,它并没有实现由“垂直结构”向“平面结构”的转变,这使得它在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方面,存在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1) 从社会公共服务层面来说,网格化所能提供的服务较少,服务面较窄,带有很强的执行行政任务的色彩,其持久性令人怀疑。尽管在网格中几乎投入了街道——社区所能掌握的所有行政资源,但仍距城市基层全面的公共服务型治理甚远。也就是说,网格化模式中社会管理的“下沉”中,行政责任的下沉多,而服务资源的下沉少。技术治理改革的主要特征在于目标责任和量化考核,但是它并不能打破条线部门的科层结构和信息资源的垄断地位,而全面的公共服务治理仍有赖于条线部门的权责在宏观意义上的横向整合与联动,而网格化显然还无法做到这一点。
2) 从社会管理层面来说,由于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实质是政府行政力的强力下沉,将国家政权力量向基层社会的延伸,刚性的行政力是其维系的核心,运作结构缺乏弹性。网格化模式主要着眼于社会秩序的控制,它所代表的社会管理的下沉,实质上仍是政府行政力的下沉。
事实上,城市基层社会秩序的维护一直存在于两个维度,即政府自上而下的管理维度与居民自上而下的自治维度。在社会矛盾显著增加、政府管理难度加大的背景下,城市基层社会秩序的维护实际上取决于这两个维度良性互动的程度。由于网格化模式所代表的行政力扩张的趋势,其具备潜在的形成新的城市行政管理层级的可能性,不仅与简化政府城市行政管理级别的趋势不符,同时也蕴含着基层政权内卷化的风险。这无疑与社区治理的另个维度——社区自治之间形成张力,使原有的“国家—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金鹏信息网格化管理软件
❽ 什么叫做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网格化
是“资源共享、协同服务、便民利民”的社会事务信息化发展格局。
把辖区划分成若干个管理片区,进行网格化管理。
❾ 什么是网格化管理
网格化管理就是根据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等原则,将管辖地域划分成若干网格状的单元,并对每一网格实施动态、全方位管理,它是一种数字化管理模式。
1、城市网格化管理是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以街道、社区、网格为区域范围,以事件为管理内容,以处置单位为责任人,通过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市区联动、资源共享的一种城市管理新模式。
2、每个网格配备网格长、网格管理员、民情信息员、网格警员、网格监督员,把矛盾调处、公共服务等与百姓息息相关的事项,融入网格,落到人头。
(9)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扩展阅读:
1、网格化核心是以网格化管理为载体,以差异化职责为保障,以信息化平台为手段,促进条块融合,联动负责,形成社区(村)管理、服务和自治有效衔接,互为支撑的治理结构。
2、网格化解决现行管理制度弊端,强化政府职责落实的迫切需要,转变领导方式,深化“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的有效载体,强化干部监督管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措施。
3、网格化管理是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以及数字化的平台,将城市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为单元网格。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的部件和事件巡查,建立一种监督和处置互相分离的形式。
4、每个网格配备网格长、网格管理员、民情信息员、网格警员、网格监督员,把矛盾调处、公共服务等与百姓息息相关的事项,融入网格,落到人头。
❿ 如何运用网格化管理推进社会治理
社会综合治理是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要求,我国的社会治理由过去的“综合治理”转为“平安建设”是一个重大的进步和创新。虽然平安建设不是郑州最早提出的,但郑州经验为平安城市建设的科学内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9+X”模式,并且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
我们需要在四个全面战略格局背景下来看郑州市实现社会治理模式转变的经验,金鹏信息专家认为其如下七条经验值得肯定:
一、深化平安建设,安全幸福为本
从全国的情况看,一般的平安建设推行已久,而郑州推行的是深化平安建设,它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于安全为本、幸福为本、民心为本。
二、整合社会资源,全民共建共享
这一点,前面发言专家谈的较多,我就不展开了,只要看看郑州各类社会组织、各类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工作的大格局和正能量,就可知概况。
三、抓住疑难重点,建设善治区域
比如“9+X”的重点行动经验。我们去开发区,他们提供的经验就是规定动作9,后面用其他颜色标志出自选动作3,就是9+3,也即根据不同时空条件来确定各基层、领域的疑难重点,更有效地建设善治区域。此经验符合郑州的实际且有成效,值得点赞和推广。
四、深入宣传发动,加强督导考核
此点是以往人们坚持群众路线、落实责任机制的通行经验,用到深入平安建设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也是值得点赞和推广的。
五、保障队伍建设,优化执法环境
郑州的做法表明,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抓好法治队伍建设,才能在高层决策、顶层设计和基本方针确定之后,由上往下直到基层都能扎实推进;同时,须要不断改善执法环境,否则,执法工作、社会治理没有良好环境,得不到社会各方理解和支持,那就不能持久;其次,从建设法治中国的愿景来看,郑州的做法回应、契合了现代法治的新趋势、新理论。
六、郑州网格化管理经验,民主参与共治理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强调治理,这不是简单地要求加强管制的含义,而是指公众参与、政民合作、共同治理。郑州的做法充分体现了这一点,顺应了现代法治的新趋势,既与世界接轨,也是中国特色,其实质是增强民主性、走向民主化。
七、运用精细法治建设理论
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注重法治建设,但与经济建设一样,过去是粗放发展,无论立法、执法还是司法,都存在粗糙、欠科学、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到现在,我国法治建设开始进入精细化、民主化、科学化发展阶段,如果我们对此未有深刻认识、未予足够重视,仍搞粗放式的法制建设,就会产生许多弊端和矛盾。在社会治理领域,也须要有精细化的法治建设理论作指导,郑州正是按此方向探索前行,其创新精神可嘉。
金鹏信息网格化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