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洪治理
❶ 山洪应当如何防治
山洪是指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洪水。山洪具有突发性,水量集中流速大、冲刷破坏力强的特性。
二是探索规律,科学确定灾害特征雨量。由于山洪是由降雨形成的,因此,科学确定山洪致灾的特征雨量是山洪防治,特别是制定山洪防御方案的关键依据。一般可根据当地下垫面条件和对历史山洪灾害形成及演变过程的分析,确定警戒雨量和危险雨量。
警戒雨量是指当一定时段降雨达到某一特征值,且如果降雨仍继续,即有可能发生山洪灾害的雨量;危险雨量是指当一定时段降雨达到某一特征值,即有可能发生山洪灾害时的雨量。特征雨量一般按1小时、2小时……6小时来划分降雨时段,并分析确定出相应的特征雨量,具体划分和确定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
希望我们国家的山洪防治工作能够越做越好,尽量避免因为山洪造成人员伤亡!
❷ 中国神话中哪位神治理好了洪水
中国神话中的第一次大洪水和“共工怒撞不周山”的传说有关,这个传说至少有两个版本,一是共工氏和颛顼争夺帝位未成怒撞不周山;另一个是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因故吵架,共工败,就一头撞向不周山,谁知不周山是撑天的柱子,被共工一撞便断了,于是半边天塌了下来,天上露出大洞,大地也裂成沟痕,洪水从地底喷涌而出,滚滚浪花泻满大地,一片汪洋。据《淮南子天文篇》载:惜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共工与祝融的争斗记载在《史记》司马贞补《三皇本纪》中: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补王,以水乘木,乃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以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缺。
两个神话故事很相似,结果都是共工怒撞不周山,致使不周山拦腰折断,整个山体轰隆隆地崩塌下来。天空向西北方向倾倒。因为天空向西北方向倾倒,日月星辰就每天都从东边升起,向西边降落;因为大地向东南塌陷,大江大河的水就都奔腾向东。人类在此情况中已无法生存。造人的女娲眼见此惨烈灾祸,便炼五色石用来补苍天,断了大鳖的四脚当柱子用来撑起四方,杀黑龙以救助冀州,堆积芦灰用以止住大水。苍天补好,四方也正了,大水干竭,天地才算又奠定了,谨慎善良的人得以存活。
女娲补天,在《淮南子·览冥篇》中称:“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滥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虽然这则神话故事里没有像其他的故事一样明确地指出当时的人类正在败坏,但是却也同样地告诉人们,只有善良的人才能被留下,进入新的历史中。
另一则洪水神话是发生在尧帝时代,《书经.尧典》说鲧治水用了九年,《史记.夏本纪》记载大禹治水在外十三年,所以这次大洪水前后持续有二十二年以上。当时大地一片汪洋,人民没有居住之地,《孟子.滕文公下》说:“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 由此可见,这次大洪水肆虐大地,民不聊生。起先鲧被派去治理洪水,他用堵塞的方法使洪水反而愈治愈烈,治理洪水九年不成功。后来鲧的儿子禹被派去治水,当时的天帝是虞舜。禹治水之前,曾得到河神的帮助,授予他一张治水的地图(《尸子》孙星衍辑本卷下)。他改堵塞为疏导,结果成功了,洪水平息,解救万民的痛苦,得到人民的爱戴。
《书经.大禹谟》说“洚水儆予”(上天用洪水来警戒人类)说明了这场滔天洪水发生的原因。在中国历朝历代,君王就像是该朝的表帅,君王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影响着臣民的道德举止。而大禹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德行相当崇高的君王,他治水时 “三过家门而不入” 的精神最为人称道。因此当时中国的百姓能在大洪水中得救,实在不能说与大禹使整个国家社会的民风转为纯朴高尚无关。
❸ 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
一、水利工程措施
水利工程措施是梧桐河流域中下游防洪除涝的根本措施。对于丘陵漫岗区要通过大量的修建水库、谷坊、塘坝、截流沟等水利工程,并结合田间工程措施、生物措施、技术措施。
拦蓄地表径流,达到涵养水源、控制水土流失、防止坡地洪水爆发,在保护了坡耕地的同时也保护了下游的农田,同时充分合理利用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变水害为水利。
二、水土保持措施
种植水土保持林,控制水土流失,发展当地农业生产。水土保持林的主要作用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调节气候,减少或防止空气或水质污染,美化、保护和改善流域的生态环境,从而改变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保证和促进农业高产稳产。
据有关资料,林带可削减地表径流80%,减少冲刷量90%,增加土壤含水量18%,提高抗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营造和更新农田防护林,结合沟、路、渠布置新林带,同时对残破林带更新改造,使农田防护林林网化。
三、水利工程管理
在水利工程管理上无论是垦区还是鹤岗均已成体系,初步改变了重建轻管现象。但在管理体制、资金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1、管理设施不配套。
2、管理人员、生产人员均未按规范要求进行配备,多数由地方或农场水务局的工作人员兼管,并且人员偏少,难以保证管理质量,应根据规范要求及当地的实际情况对相关人员及设施重新进行配备,完善涝区工程管理。
(3)山洪治理扩展阅读:
洪涝灾害包括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两类。其中,由于强降雨、冰雪融化、冰凌、堤坝溃决、风暴潮等原因引起江河湖泊及沿海水量增加、水位上涨而泛滥以及山洪暴发所造成的灾害称为洪水灾害。
因大雨、暴雨或长期降雨量过于集中而产生大量的积水和径流,排水不及时,致使土地、房屋等渍水、受淹而造成的灾害称为雨涝灾害。由于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往往同时或连续发生在同一地区,有时难以准确界定,往往统称为洪涝灾害。
❹ 为了保护环境,治理水土流失,学校的环保小组测定了山洪冲刷地面时洪水中的含沙量(即每立方米的洪水中含
因为洪水的含沙量是指单位体积的河水中含有泥沙的质量,所以它的定义式可写作x=
m |
v |
x表示洪水中的含沙量,m表示洪水中含有泥沙的质量,V表示洪水的体积.
则:m沙=Vx,m水=m-m沙=m-Vx,
∴V沙=
m沙 |
ρ沙 |
Vx |
ρ沙 |
V水=
m水 |
ρ水 |
m?Vx |
ρ水 |
又∵V沙+V水=V,
∴
Vx |
ρ沙 |
m?Vx |
ρ水 |
∴代入数据得:
100cm3×x |
2.5g/cm3 |
101.8g?100cm3×x |
1g/cm3 |
解得:x=0.03g/cm3=30kg/m3.
答:洪水中的含沙量为30kg/m3.
❺ 山洪治理设计工程一般需要哪些资质
建筑边坡等岩土工程的设计单位必须具有相应的岩土工程设计资质。凡国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设计单位应具有岩土工程设计甲级资质,设计文件应由具有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参与,具有公路路基工程专业承包一级(含)以上资质或具有公路养护二类甲级(含)以上资质或具有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乙级(含)以上资质的均可。
❻ 历史上有哪些为治理洪水作出国贡献的人
1.禹(约公元前21世纪),中国传说中古代部落联盟领袖,是中国最早治理大洪水的领袖人物。他改以前边单纯用堵的办法为疏导的办法,取得了成功。他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至今为人所传颂。他的治水思想至今仍值得借鉴。
2. 孙叔敖(公元前770-前476年) 楚国期思(今河南淮滨期期思)人,当时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水利家。公元前605年,主持兴建了我国最早的大型引水灌溉工程——期思雩娄灌区。因该灌区的两条引水河总长为100余里,公元前598-前591领导修建了淮河流域著名古陂塘灌溉工程,以称安丰塘,其周长 120许里,灌田万顷,迄今2500多年一直发挥着灌溉效益。
3.西门豹 河北人,战国时期魏国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水利家。魏文侯时曾任邺令,主持修筑引漳十二渠灌溉工程,在漳河上建无坝取水枢纽和12座低溢流堰,引出12条灌渠,既减少了河水泛滥之祸,又肥沃了土壤。引漳十二渠经人们的不断整治,灌溉效益一直延续到唐代至德年间(756-758年),有1000多年。西门豹死后,邺地百姓在他治水的地方兴建了西门豹大夫庙,宋、明、清三朝还为他树立了碑碣。直到现在,河北临漳地区还有一条渠道叫西门子渠。
4.李冰,秦昭王灭周后(公元前256-前251),任蜀守,领导兴修了一批水利工程,其中最主要的是都江堰工程。都江堰工程至今仍发挥着巨大的灌溉效益。为纪念李冰,早在唐代就兴建了李冰祠。
5. 王景(约公元20-90年) 琅琊不其(今山东即墨县西南)人,东汉水利家。自幼“广窥众书”,学识渊博,掌握多种技艺,尤其热心于水利工程建设。永平十二年(69年)主持由几十万人参加的治理黄河、汴河。使桀骜不驯的黄河安流800年,后人对王景“河、汴分流”,固定了河道,给予很高的评价。历史上对王景充满了赞扬之词:“王景治河,千载无患”。
6.范仲淹(989-1052),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出生在一个贫苦农家,两岁丧父。他从小有志,发愤读书。26岁中进士,开始做官。文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武官至枢密副使(宋朝军事机关枢密院的副长官),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倡言。他在水利方面也作出了不朽业绩。曾在江苏东部海滨修筑捍海大堤——范公堤,恩泽后代。在治理太湖时期,结合自已的治水实践,提出了“浚河、修圩、置闸”三者并重的治水方针,较妥善地解决了蓄与泄、挡与排、水与田之间的矛盾,至今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7. 王安石(1021-1086) 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所主持的变法,在历史上有较大影响。变法期间,他制订了发展农业的各种新法,其中《农田水利约束》是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农田水利法。《农田水利约束》的颁布和实施,大大调动了全国人民兴修水利的积极性。形成了“四方争言农田水利,古堰陂塘,悉务兴复”的喜人景象。许多地方在新法的彭励下,自动组织起来,大兴农田水利,形成了一次水利建设高潮。
8.郭守敬(1231-1316) 河北邢台人,元代杰出的科学家,对天文、历法、水利三方面贡献很大。中统三年(1262年)提出修治燕京附近运道、开发邢台、磁州农田水利及豫北沁河、丹河水利等六项建议,这些建议得到元始祖忽必烈的称赞,并被任命为“提举诸路河渠”,受命负责河流与渠道的整修、管理事务。中统四年(1263年),郭守敬因兴修水利有功,升任副河渠使。1264年在西夏地方行政长官张文谦的支持下,在宁夏等地修复、新建了数十条引黄灌溉渠道,并修建了许多水闸。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唐徕渠、汉延渠等十几条渠道就是当时重修的。次年郭守敬升任都水少监,协助都水掌管全国的水利事务。回到大都后,郭守敬提出重开金口河,以引浑河(今永定河)之水入大都,兴漕运与灌溉之利。至1266年,全面整修了金口河,使这条旧渠道起到了既能灌溉又能漕运的作用。至元八年(1271年)郭守敬升任都水监,掌管全国水利工作。元十二年(1275年)元朝庭开始修筑京杭大运河,郭守敬奉命勘察了今山东西南的泗水、汶水、御河等主要河流,设计了京杭大运河山东段的河道线路,为运河全面沟通奠定了基础。至元十三年任工部郎中,不久又调至太史局,负责制订新历法。至元十七年完成了我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最精确的《授时历》。郭守敬还研制成功了近二十种观测天象仪器,组织实施了规模宏大的“四海测”计划。提出了以海平面为地形测量的基点的科学理论及“海拔”的概念。元二十八年复任都水监,修复通惠河工程。至元三十一年任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事。郭守敬是与张衡、祖冲之等人齐名的我国古代八大科学家之一,是十三世纪末登上世界科学高峰的杰出人物。
9.潘季驯(1521-1595),乌程(今浙江湖州)人,明工治河专家。30岁中进士,嘉靖末至万历中,4次任总理河道大臣,主持治理黄河、运河等,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有重要贡献。提出著名的“束水攻沙”理论,对以后治河有很大影响。其代表作《河防一览》,共14卷。
10. 李仪址(1882-1938),1909年毕业于京师大学堂,先后赴德国皇家工程大学和但泽工业大学学习土木工程和水利,1915年与张謇一道创办了南京河海工程学校(现河海大学的前身),引进西水利技术。主持兴建了陕西泾惠渠、渭惠渠等灌溉工程。曾任陕西省水利局局长、渭北水利工程总局总工程师范、担任中国水利工程学会第一至第六任会长,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兼总工程师,导淮委员总工程师、扬子江水利委员会顾问等,为我国近代治水的先驱。
❼ 希腊神话中治理洪水和中国治理洪水有什么不同
面对灾难的态度,显示文化差异
1.西方文化面对灾难第一思维:躺平
诺亚方舟的故事,有几个关键词:逃、淘汰、选择、拯救。
这说明西方文化中,面对灭顶之灾时,他们的核心观念就是“逃离”或者“逃避”。
被淘汰的算他倒霉,由上层人士选择的人或动物才可以存活,最后还是靠神来拯救。
神安排做啥就做啥,诺亚一家子作为神选之人,也不想着为民请命之类的,自己能活就好。
灾难来了,躺平就好,反正只有神选之人才有资格登上“诺亚方舟”,连动物都分为三六九等,不干净的畜类存活率就低。
人类好人只有诺亚一家子么?干净和不干净的畜类又是谁区分的呢?人类做了坏事,为啥走兽昆虫、空中飞鸟莫名背锅,也要受牵连而死?
2.东方文化面对灾难第一思维:抗争
大禹治水的故事,有几个关键词:治、堵、败、疏、成。
这说明东方文化中,面对灭顶之灾时,我们的核心观念是:“抗争”!
大水来了,我们要努力治理,四处堵水失败,那么就换一种疏导的办法,办法总比困难多,抗争到最后,一直抗争到最后的成功!
抗争的精神,在中国古神话里处处可见:大禹治水、夸父逐日、后羿射日、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我们不依赖“神”的眷顾和“拯救”,我们靠自己!我们不淘汰任何人,而是团结起所有人,大家一起想办法,一起参与进这场伟大的抗争!
灾难来临,大禹接受父亲的教训,改变方法,励精图治,筚路蓝缕,三过家门而不入……充分而生动地体现了错而能改的勇气和不懈奋斗的精神。
3.面对疫情,东西方做法不同
如今,面对新冠病毒疫情这样的大灾大难,我们发现中国和欧美的做法,与神话传说中体现的做法,没有太大区别。
中国的做法大家有目共睹,带领全国人民一起行动,与病毒做抗争,从联防联控到一线抗疫,我们把抗争精神体现在抗疫的全过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到现在已经取得抗疫的初步胜利了。
欧美的做法,大家也都知道,听说病毒来了,第一反应都是“躺平”。美国的“不检测就没有”,英国的“群体免疫”,西班牙意大利一开始的不当回事,都是如此。
同时,也看得出欧美的上层阶级不太把民众的生命当回事,都是要民众抗议到万不得已的地步,才会改变一下做法,比如免费核酸检测,封城措施的实施,都是在疫情严重到控制不住才实施的,结果如何大家也看到了。
从神话传说里可以看出,数千年来各民族的性格特点并没有太大变化。
❽ 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灾害治理什么意思
中小河流的治理,主要是从防旱防涝、保护生态环境两大目的出发,着力于“三清一护”工作。山洪灾害治理是指治理因降雨在山丘区引发的洪水及由山洪诱发的泥石流、滑坡等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
中小河流的治理,主要是从防旱防涝、保护生态环境两大目的出发,着力于“三清一护”工作。山洪灾害是指因降雨在山丘区引发的洪水及由山洪诱发的泥石流、滑坡等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近年来,受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极端灾害性天气以及经济社会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各地山丘区洪水、泥石流、滑坡灾害频发,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基础设施损毁、生态环境破坏十分严重。山洪灾害是我国自然灾害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灾种,已成为我国防洪减灾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❾ 如何治理洪水问题
不用阻挡,用疏导的方法,将洪水引入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