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案例
1. 新农村综合体的案例
二东村是达州市新农村综合体建设试验点,位于达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核心地带,距场镇1.5公里,全村辖6社402户1372人,耕地面积1321亩,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5650元。二东村新农村综合体有居民112户,占地约60亩,其中新建户46户,改扩建户66户,配套建设有“1+6”村级活动室和专合社服务阵地。
据了解,该综合体是由重庆大学建筑设计院设计,采取民办公助和“十统二带” (占地统筹、建房统规、资金统筹、队伍统招、材料统购、质量统管、基础统建、房屋统分、产业统育、管理统制,带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方式进行建设。新建工程分两期建设,一期26户,二期20户,每户房屋占地面积92㎡,建筑面积175㎡,分上下两层。房屋主体结构由农户按照设计图纸统一建设,政府实行以奖代补。综合体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道路、院坝、广场、文体设施、水电气主干道、污水管道及污水处理、公共服务设施等由群众主体、政府主导进行统一配套建设。
二东村以综合体为平台,强化产业支撑,建成高规格、高质量的集育苗中心、蔬菜生产加工一条龙的现代农业大棚蔬菜核心展示片125亩,解决该村闲置劳动力百余人,农民务工户平均增收3000余元。同时,二东村配套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整合涉农项目资金2120万元,加快道路建设。全村共硬化村道6.1公里、社道6公里、通户路4公里、田间耕作道7公里,实行土地综合整治623亩,配套建设饮水、用电、供气、通信、垃圾站点等基础设施,并对综合体周边环境进行了综合治理,栽种经济林2600余株。二东村还强化了综合体公共服务功能,建设了“村两委+便民服务中心、农民培训中心、文化体育中心、计生卫生中心、综合调解中心、农家购物中心”的“1+6”活动阵地,配套了远程教育中心、党员培训中心和蔬菜专业合作社等办公室,使之成为便民利民和群众休闲娱乐、教育培训等的集中场所,基本形成了农村新型社区的雏形。
2. 农村经济的发表案例
1、论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2、加快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领域与政策思路
3、非正式组织与农村社会控制研究
4、乡镇机构职能转换与“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思考
5、农民合作组织视角下的村庄治理
6、乡村治理主体围绕治理资源多元化合作路径探析
7、农村法治问题与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8、农地经营权资本化流转的约束性研究
9、农村土地流转确权颁证问题研究
10、耕地保护中的农民激励问题研究
11、新形势下的我国农村土地产权改革与农村经济发展
12、构建城乡统筹的公共服务机制与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13、城乡一体化中农民文化权益保障问题探析
14、坚持以产业提升为主线的发展选择——基于四川省资中县血橙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15、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风险态度的微观分析——以四川省资阳市“六方合作机制”为例
16、小额信贷扶贫的治理机制、运营模式及发展困境——以中国社会科学院“扶贫经济合作社”为例
17、政府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机制构建中的角色定位
18、论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的完善
19、土地整治整村推进:农民从分化走向分离——基于皖南新村的考察
20、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身份属性——从农村户口迁移引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困境谈起
3. 农村工作案例撰写 要写一篇关于农村工作案例
呵呵,这个,要拿你的分蛮麻烦的哦。我家就是在农村。我爸爸是村支书,经常处理这样的问题。实例非常多。不过,3000字哦~~~~太多了,我有点懒。呵呵~~有机会,还是建议你到农村走走,然后问问别人,就很容易写了。
4. 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讲话稿中可以用到的好的例子有哇急
全镇新农村建设现场会讲话稿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镇新农村建设现场会,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和新农村建设推进会议精神,研究部署今年我镇农村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上午,我们一起参观了现场,既看了一些亮点,有看到了一些污点,相信大家有所启发,有所感触。刚才张永元主席等五位分管领导就如何做好今年的新农村建设有关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指导性意见,希望大家认真领会,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作为镇里来讲,农村工作是重点也是难点,我们董浜镇有优势也有劣势,镇党委、政府很重视农村工作,特别是新农村建设,多次研究部署重大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探索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各村也都要提高认识,认清自身形势,认真思考、盘算今年本村的目标、任务、发展思路,发展措施,确保圆满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争取在村级财力建设、新农村建设等方面有更大的突破,更好的发展,为今后几年的农村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当前农村工作和新农村建设再讲四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抓好现代农业建设,不断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农业是农村的命脉,是富民的重要基础,是我镇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必须高度重视,常抓不懈。要不断调优农业种植结构,按照规模化、高效化、品牌化、生态化发展的要求,扩大高效农业整体规模和效益。拓展粮油、蔬菜、果品、水产、副业等多种经营,进一步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下功夫,把董浜农业盘子做大做强,把农业牌子做响做精。打造好三大基地,运作好三大品牌,发挥好三大组织,建设好三大形态。要打破行政界限,整合土地资源、品牌资源、市场资源、设施资源、精心打造以万亩蔬菜示范区、优质葡萄生产区、万亩优质粮种植区为代表的特色农业基地。进一步打响和培育曹家桥蔬菜、沈巷葡萄、乐百姓大米、智林草鸡、杜桥奶牛等农产品品牌知名度,着力提高品牌效应。要结合各村发展需要,适度加快土地合理流转,提高土地利用率。进一步发展壮大土地股份合作社等三大合作经济组织,发挥蔬菜技术研究会、葡萄协会等专业技术协会的作用,把农民组织起来,土地集约利用起来,通过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来提高农产品品质和附加值,增强农业的综合效益,通过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带动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发展优质高效的蔬菜、葡萄、养殖等产业。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加强农业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农业的装备水平、标准化水平和农业基础设施配套水平,疏通沟渠,计划新增3只节水灌溉工程,收益面积3500亩,争取受益总面积达到8000亩,鼓励、带动农户发展设施栽培等综合效益高的现代农业,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工业、服务业转移,开展多种经营,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多元持续增收。鼓励农民创业,加快农业利用三资,着力培育市场主体,加速农业产业化,积极培育一批农业致富带头人和农民经纪人,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深加工企业,加快农业向二产、三产渗透,加快传统种植业向生态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形态延伸,真正把大农业的优势发挥出来,提高农业的产出效益,促进我镇由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大镇向农业强镇转变。
二、抓好村级财力建设,不断夯实农村经济基础。发展农村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加强村级财力建设更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重中之重。对于我们董浜来说,这项任务十分艰巨,更要集中力量一抓到底。坚持一产、二产、三产齐头并进,多措并举,多渠道发展农村经济。要坚持工业化致富农民、城镇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的思路,积极实施村级财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各村要按照“三年翻一番”的目标,认真制定好村级财力建设规划,积极探索村级经济发展路子,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加以逐步推进。各村要立足村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整合盘活闲置资源,加强集体资产管理,完善村帐镇代管等村财务管理制度。鼓励以村村联合、村企联合等方式,共同投资发展物业经济,加快标准厂房建设和出租,大力推进工业坊、集宿区和综合用房、社区超市、店面、市场等经营性资产的开发和建设,三年内,村村要新增标准厂房5000平方米以上,人均社区综合服务用房1.5平方米;加大对经济薄弱村的扶持和奖励力度,通过财政奖补、市场引导、金融扶持等政策措施,鼓励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建设农村。各村要进一步做好结合文章,用活用好扶持政策,增强村级经济的自我发展能力,形成稳定的收入来源。争取今年村平可用财力增长10%以上,各村可用财力“保底八十万,力争一百万”,有2-3个村达到全市可用财力的平均水平。
三、抓好综合环境建设,不断加快镇村一体步伐。坚持镇村一体规划,完善行政村建设规划,增加农村公用设施和社会事业投入,逐步扩大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把基础设施和便民服务向农民集中居住区延伸,统筹推进镇村道路、电力、污水管网等设施,促进镇村基础设施共享共用,增强农村的配套功能。按照“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整洁、村容美化”的要求,加快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继完善供水排水、垃圾处理、小区绿化、环境整治综合规划,建设一批示范小区。重点抓好新民、红沙、旗杆、北港、天星5个老村改造示范点建设以及民智苑、沈巷小区、永安集居区、新民集居区等建设,继续推进撤并村落向规划居住点集中,加快农民拆迁安置小区设施配套,农民居住条件,力争每个村都能启动一个集中居住区示范点。
继续抓好农村大环境整治。加强农村生态建设,完善农村环境卫生考核评比办法,完善专项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新村面貌有新的改善。积极推进老村整治改造先行点环境整治,抓好村容村貌、田容田貌、河容河貌的日常保洁,逐步推行“户集中、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积极实施“三绿三清”工程,大规模开展村庄绿化,抓好15个绿化村庄,健全和完善保洁保绿市场化运作机制,让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推广农村废弃物综合利用,积极引导农民科学使用有机肥,有效治理畜禽养殖污染,确保完成十个省级卫生村的复查任务。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增强节能减排的自觉性,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四、抓好社会事业建设,不断提高农村文明程度。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大系统,不仅是指繁荣的农村、宽裕的生活,整洁的村容,更要求有文明的乡风、进步的农民,概括成一句话:“民富、村美、风气好”。要“富民强村,”也要“文明兴村”,“民主治村”。要加快发展农村医疗卫生、科学教育、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按照现代化新农村建设要求,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按照市级要求,积极稳妥完成征(使)用土地安置补偿工作,继续深化“文明村镇、和谐社区”创建,倡导文明新风尚,引导农民崇尚科学、诚信守法。加强农民素质培养和培训,增强农民的文化素质、道德素质,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农村养老保险、合作医疗的参入率,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认真实施“农民健康工程”,抓好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组织1-2个村创建“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苏州市级先进村,高度重视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完善农村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强化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改善基层文化设施条件,发挥社区文化阵地作用,进一步开展百村体育健身工程,促进先进文化在农村传播,要贴近农村、贴近农民生产生活,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规范村务公开制度,完善集体资产核算制度。继续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抓好安全生产、信访等各项工作,积极推进“平安董浜”建设,保持社会稳定。加强农村干部的培养和使用,储备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年轻村干部。坚持把品德好、能力强、会干事的同志选拔到村级班子。加大对基层干部的教育和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农村干部文化水平、决策水平、发展经济的水平、做群众工作的水平。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是我们当前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做强大农业,做美大环境,做特新农村,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为镇党委、政府要以身作则,进一步加大行政推动力度,加大协调指导力度,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各级党组织、各职能部门都要十分重视新农村建设,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强化服务,协调配合,用实际行动支持新农村建设,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镇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要及时研究协调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碰到的矛盾和问题,敢于负责,敢于碰硬,科学指导各村有效开展各项工作;各联系挂钩领导、机关干部要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帮助基层出注意、想办法;各村主要领导要切实强化责任意识,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谋划,勤于思考,制定好发展规划,工作计划,落实好工作措施。虽然我们的村级经济比较薄弱,农村工作任务艰巨,但我们也有自身的优势和潜力,我们要坚定信心、群策群力,认真落实各项措施任务、推进镇村一体化发展,积极寻找发展空间,开拓创新,加快发展,使我们的农村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5. 山东省临沂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案例论文5000字以上临沂
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月亮湾社区、郯城县刘道口社区,都是很好的案例。
莒南县三义社区,到CNKI搜索下载。
6. 农业新技术推广案例
给你个例子: 2004年发展粮食生产技术推广方案 根据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农业部关于发展2004年粮食生产的总体部署与目标任务,制订以下“2004年发展粮食生产技术推广方案”。 一、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全国特别是粮食主产省区农技推广系统专业技术人员较多、专业覆盖面较广和推广体系较健全等优势,积极配合农业部有关司局,围绕“一个目标”(确保粮食总产不低于9100亿斤),狠抓“三项工作”(推广主导品种,配套主推技术,开展主体培训),服务“五大行动”(夏粮增产行动,春夏播面积恢复行动,大秋作物增产行动,科技提升行动,标准农田建设行动),举全系统之力,为实现2004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二)目标任务 在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四大粮食作物的10个优势产业带的15个主产省区,建立良种良法示范点26个(其中标志性示范点13个)(附件1),示范推广新品种50个、关键技术15项。围绕发展粮食生产“五大行动”,为四大粮食作物主产省区和重点县培训技术骨干、乡村农技员、示范户、种粮大户500万人次。通过示范与培训活动,辐射和带动15个省区优良新品种的推广和先进实用技术的应用。 (三)技术路线 以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大粮食作物为对象,以优势产业带为单元,以品种为主线,组装综合配套技术。在每个优势产业带设立若干个示范点,每个示范点确定1-2个主导品种,推广1-2项关键技术,辐射和带动良种良法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根据统一部署、分头实施和广泛发动、多方参与的工作原则,组织相关省区各级农技推广部门的力量,积极投身发展粮食生产的各项科技行动。通过加强组织领导、信息发布、技术示范、逐级培训、服务指导、督促检查等工作措施,切实提高技术的到位率和普及率。 二、主要内容 (一)水稻 在华南地区、长江流域和东北地区等3个优质水稻产业带,设立示范点9个(其中标志性示范点6个),示范主导品种18个、主推技术4项。 1.华南地区优质水稻产业带 (1)主导品种(4个):博优235、博优998、丰华占、矮秀占。 (2)主推技术(1项) 水稻抛秧和免耕抛秧技术。技术要点:选用塑料钵体软盘育秧;旱育秧培育适龄壮秧;抛秧的大田施足有机肥,免耕抛秧的大田采用秸秆还田;亩抛基本苗6-7万株;适时施用分蘖肥和化学除草;中期适时晒田,控制无效分蘖;适时施用穗粒肥,间歇灌溉;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2.长江流域优质水稻产业带 (1)主导品种(12个):丰川三号、D优13、金优463、先农16号、两优培九、绵Ⅱ优838、丰两优1号、中优448、T优207、金优117、丰优香占、扬两优6号。 (2)主推技术(2项) 抗药性稻螟虫综合治理技术。技术要点:调整播期,避过一代螟虫产卵高峰期,降低害虫在水稻上的落卵量,减少虫口基数;做好田间清理工作,有条件地区实行深水封灌减少害虫越冬场所,降低虫源数;集中秧田防治,重治一代,压低二代基数;停用高抗性的药剂,换用抗性较低的药剂,实施混合、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 稻瘟病综合治理技术。技术要点:应用抗病品种;进行种子包衣和种子消毒处理;栽插前使用药液浸秧;通过调节播期、田间密度、田间湿度和施肥量,增强抗逆性;系统监测病情,适时采用喷药防治。 3.东北地区优质水稻产业带 (1)主导品种(2个):辽粳9号、辽粳294。 (2)主推技术(1项) 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技术要点:旱育秧培育壮秧;施足有机肥,精细整地;稀植或超稀植;中期露田晒田,控制无效分蘖;及时防治病虫草害;适时收获。 (二)小麦 在黄淮海强筋冬麦、长江中下游弱筋冬麦和大兴安岭沿麓春麦等3个产业带,设立示范点5个(其中标志性示范点3个),示范主导品种10个、主推技术4项。 1.黄淮海强筋冬麦产业带 (1)主导品种(6个):郑麦9023、豫麦34、8901、9409、济麦19、洛麦20。 (2)主推技术(2项) 氮肥后移延衰高产栽培技术。技术要点:对中筋、强筋小麦,选用肥水条件较好的高肥地块和单株生产力高、抗逆性强的品种;将底肥和追肥的比例由7:3改为5:5,追肥时期由原来的起身期推迟到拔节期,地力较好的地块可推迟到拔节与挑旗之间。 节水高产栽培技术。技术要点:足墒播种;选用早熟、耐旱、容穗量大的品种;增加磷肥施用量并全部底施;春季控制用水,实现亩产350-400公斤目标,只需在拔节期浇1水,实现亩产400-450公斤目标,最佳浇水时期为拔节期和开花期。 2.长江中下游弱筋冬麦产业带 (1)主导品种(2个):扬辐麦2号、扬麦13号。 (2)主推技术(1项) 稻茬麦少免耕高产栽培技术。技术要点:选用越冬期抗寒抗冻害力强的矮秆、半矮秆紧凑型品种;适期播种,共生期一般掌握在10-15天,不宜超过20天;精确套播,基本苗一般比常规耕播高产栽培法增加10%-30%,确保全苗齐苗。 3.大兴安岭沿麓强筋春麦产业带 (1)主导品种(2个):龙麦26、垦大6号。 (2)主推技术(1项) 保优与节本标准化生产技术。技术要点:在轮作的基础上,选用大豆茬(避免甜菜茬);进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适时播种,边播种边镇压;在3叶期采用顺垄法压青苗2次;合理肥水运筹。 (三)玉米 在东北内蒙古专用玉米和黄淮海专用玉米2个产业带,设立示范点5个(其中标志性示范点2个),示范主导品种9个、主推技术3项。 1.东北内蒙古专用玉米产业带 (1)主导品种(4个):龙丰二号、益丰10、四密25、平安18。 (2)主推技术(2项) 大垄双行覆盖栽培技术。技术要点:选择适合当地条件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生育期稍长的品种;适时化除覆膜;选用长效碳氨或涂层尿素作底肥;及时放苗补苗。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技术要点:适期放蜂,防治一代玉米螟在产卵初期为第一次放蜂适期,产卵始盛期第二次放蜂;防治二代玉米螟,于8月初及8月12日左右放蜂两次;保证亩放蜂量为1-1.5万头,总数2次,每亩设放蜂点2-4个;根据当时当地的主风向和风速安排放蜂和各点蜂量,将蜂卡撕成小块,在放蜂点附近选择一株玉米,将蜂卡用秫秸皮或针线别在中部叶片背面叶脉基部的三分之一处,如遇大雨,须延期放蜂,并将蜂卡放在阴凉黑暗处暂时保存;配合使用菌剂消灭幼虫。 2.黄淮海专用玉米产业带 (1)主导品种(5个):郑单958、浚单20、登海3707、鲁单984、蠡玉16。 (2)主推技术(1项) 夏玉米免耕覆盖栽培技术。技术要点:根据玉米用途选用优质专用玉米品种;麦收时麦秸直接粉碎还田;确定底施化肥量,调整施肥深度,将全部磷、钾肥和少量氮肥做底肥,施肥深度在8-10厘米为宜;适时进行化学除草及害虫防治;在定苗后及早追肥,促幼苗早发。 (四)大豆 在东北内蒙古高油大豆和黄淮海高蛋白大豆2个产业带,设立示范点7个(其中标志性示范点2个),示范主导品种13个、主推技术4项。 1.东北内蒙古高油大豆产业带 (1)主导品种(8个): 铁丰31号、辽豆11号、吉育45、吉育43、黑农41、东农434、吉林35、吉林47。 (2)主推技术(3项) “垄三”栽培技术。技术要点:对土壤进行深松,深松的深度以打破犁底层为宜;分层深施肥,化肥做种肥时,施肥深度要达到种下5~6厘米处,化肥做底肥时,施肥深度要达到种下10~15厘米处;采用机械在垄上进行双行等距精量播种,播量每公顷保苗20~35万株。 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技术要点:选用矮秆、半矮秆抗倒伏品种,并选用合适的播种机械进行精量播种,按平窄密、大垄密和小垄密三种方式确定行距;增加肥料投入,重点是增施有机肥,搭配施用化肥,施用量要较常规垄作增加15%以上,还要因地施用微量元素肥料;搞好播前或播后苗前的化学除草,根据当地杂草群落,选择效果好、污染小的除草剂,实现一次性的彻底除草,以防草荒。 重迎茬控制技术。技术要点:合理轮作,尽量避免重茬、减少迎茬;选用抗孢囊线虫或抗逆性强的品种,进行种子包衣,并适当增加播种密度;采用松、翻、耙、旋相结合的深松耕法;推行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化肥,加强田间管理。 2.黄淮海高蛋白大豆产业带 (1)主导品种(5个):冀豆12、徐豆9号、豫豆25、鲁豆10、豫豆22。 (2)主推技术(1项) 高蛋白大豆优质高产综合栽培技术。技术要点:在前茬作物收获后抢墒免耕播种,采用条播或点播,争取五苗(早、全、齐、壮、匀);中耕灭茬,及早间、定苗;科学施肥,采取前茬重施磷肥(施足底肥),花期追施氮肥,后期根外喷施;在大豆分枝期或初花期,对旺长的大豆施用多效唑进行控制;出苗20天后要灌水防旱,同时中耕松土保墒;及时防治病虫草害,苗期主要防治地下害虫、草害,中期防治好蛴螬,后期要防治大豆食心虫。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研究制订《2004年发展粮食生产技术推广方案》,每个主要粮食作物成立1个技术推广督查指导组,中心领导任组长,相关省区农技推广站(总站、中心)及中心有关处室人员为组员,具体组织实施每个作物的技术推广方案(附件2)。 (二)发布技术信息 组织有关专家编写四大粮食作物良种良法实用技术手册,按作物、产业带介绍主导品种及其优质高产配套技术,免费印发各示范点。在四大粮食作物生长关键季节,利用《农民日报·中国农技推广周刊》、《中国农技推广》和《中国植保导刊》及“中国农技推广网”发布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资(肥料、农药、农膜等)以及粮食政策、市场供求等信息。组织相关省、地、县农技推广部门在广播、电视、期刊、报纸等传媒开辟专栏或专题节目,按照农时及时发布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技术信息。通过在农民活动集中场所举办宣传栏、墙报,利用送科技下乡、热线电话咨询和发放明白纸、信息卡等多种形式和途径,传播粮食生产实用技术。 (三)组织技术示范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会同有关省区、县农技推广部门建立13个标志性良种良法示范点(一个业务处室负责一个示范点)(见附件),其余13个示范点由相关省区农技推广部门会同有关地、县农技推广部门建立。各粮食主产省区要组织县农技推广部门在重点县、乡村设立集中连片的示范点,做到1县1个示范区(面积万亩以上)、1乡1个示范片(面积千亩以上),形成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示范网络。在生产关键季节逐级组织现场观摩或实地培训,利用示范点带动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资大面积推广应用。 (四)开展逐级培训 围绕发展粮食生产“五大行动”,组织各级农技推广部门开展技术培训。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负责培训粮食主产省区和重点县农技骨干(1000人次),相关省、地级农技推广部门负责培训县级和重点乡镇农技人员(20万人次),相关县级农技推广部门负责培训乡镇农技推广员、示范户和种粮大户(480万人次)。 (五)狠抓服务指导 加强与农业科研、教学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在生产关键季节,组织科研、教学、推广系统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基层现场咨询指导。组织各级农技推广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苗情、墒情、虫情、病情系统调查和监测,研究提出适合本地实际的技术对策,并进行现场指导。组织各级农技推广部门开展技物结合配套服务,推进农资产品连锁经营与配送服务,因地制宜提供统一机耕、统一植保、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收获等社会化服务。协助有关部门整顿、规范农资市场,确保农民用上放心的农资产品。 (六)强化督促检查 各级农技推广部门要用“与时俱进”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责任到人”的方法切实将本方案落到实处。各级农技推广部门在每个粮食作物生产的前、中、后期要向上一级农技推广部门报告一次工作进展情况。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每个作物的关键生产季节要派员实地督查指导。各地工作进展及督查情况将通过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工作简报》和“中国农技推广网”予以通报。 全国农技中心办公室 2004年3月22日印发
7. 村霸以宗族势力欺压百姓
如何界定“村霸”?七个特征一目了然
2017-03-14 17:07:46【源自网络】
3月1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作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他表示,2017年检察机关将突出惩治欺压百姓、胡作非为的“村霸”和宗族恶势力犯罪,推动完善乡村治理。
“村霸”到底有哪些典型特征?“村霸”和宗族恶势力存在的根基是什么?如何加以惩治和预防?媒体记者近日专访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总局三局局长孙忠诚。
如何界定“村霸”?
孙忠诚表示,严格来说,“村霸”并不是一个正式的法律术语,而是对农村一些流氓恶势力的通俗用语。“村霸”的特征有七个,符合其中之一的,一般均可归属于“村霸”范畴:
一是横行乡里,称霸一方,严重干扰破坏村民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
二是无事生非、无理取闹、打架斗殴、聚众闹事,危害农民群众利益,群众不敢惹、乡村干部不敢管的;
三是倚强凌弱、强拿强要、强买强卖,欺行霸市或坐地纳贡、结伙哄抢的;
四是有组织、有固定成员,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扰乱和危害农村社会治安秩序,严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
五是对乡村干部不满,寻衅滋事、无理取闹,或者依仗其家族、亲属势力或利用其物质财富操纵农村基层组织选举的;
六是诬告陷害,利用热点难点、矛盾纠纷煽动群众,操纵闹事,破坏农村安定团结的;
七是受雇于人、充当打手,残害无辜的。
如何区别对待宗族中的恶势力?
在农村治理中,宗族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区别对待其中的恶势力?
孙忠诚表示,宗族的确在农村治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当前也有一些地方宗族势力的发展出现扭曲,演变成为争夺家族利益甚至一己私利而从事非法活动,侵害农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一股恶势力。对于涉嫌违法犯罪的宗族恶势力,必须毫不手软,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
对“村霸”和宗族恶势力的治理中面临哪些困难?
孙忠诚表示,目前,在治理“村霸”和宗族恶势力的工作中,仍然面临一些困难。
一是部分农村经济发展落后,教育水平跟不上,产业发展不足,许多适龄青年无书可读、无业可就,很容易蹚入“村霸”浑水。
二是存在个别基层组织人员为“村霸”充当保护“保护伞”的行为。
三是一些地方基层“两委”班子选举制度不健全、不透明,“村霸”拉票、贿选,或为当选“两委”而拉拢成气候的“村霸”、宗族势力,从而沦为其欺行霸市的爪牙。
四是有些基层组织弱化,作为民间纠纷第一道防线的村调解委员会、治保会等面对矛盾纠纷不愿管、不敢管;而一些村民法治观念淡薄,面对不法侵害多数选择忍气吞声,助长了“村霸”和宗族恶势力的嚣张气焰,同时也造成执法、司法部门无从了解相关犯罪行径,无从查办和治理。
如何建立惩治“村霸”和宗族恶势力犯罪的长效机制?
孙忠诚表示,建立惩治“村霸”和宗族恶势力犯罪,必须建立长效机制。
一是要加强检察、纪检监察、公安、社会综治的协作配合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二是要发挥检察职能,配合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和换届选举机构共同维护好“两委”换届工作秩序,积极有效预防各类干扰、操纵和破坏换届选举的职务犯罪,杜绝“村霸”和宗族恶势力操纵选举。
三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健全村调解委员会、治保会、民兵等组织,壮大农村社会治安力量。
四是加大宣传,及时曝光查办的典型案例,向群众展示惩治“村霸”和宗族恶势力的成效。
同时,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群众法制观念,促进其自觉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权。
8. 乡村振兴方面的计划哪家的好
了解一下槐德公司的助力乡村振兴3175计划,模式很超前,完美解决精准扶贫问题
9. 如何解决中国农村土地搁置问题案例
一、我国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制度存在的困境
制度本身是代表一种规范运作的社会结构模式,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我国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制度现今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供给不足、制度模糊、政策执行力度和保护体系不完善等方面。
土地管理制度供给不足,节约集约利用缺乏制度上的支持。作为农村经济的基础以及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基础,我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难以继续为现代化、国际化以及非农化提供相应的最前沿的支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农村土地管理体制不规范。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是我国现行的主要管理模式,上下级土地管理部门是一种指导政策型服务模式,土地管理部门受上级指导,同时又对人民政府负责。在这种管理体系下,监管和金融互为一体,作为代理人的经济活动主体,政府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动机下,很难做到真正有效监管,因此,土地违法现象时常产生。
土地立法体系不健全。随着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迅猛,我国现行所执行的农村土地制度包括征收产权、承包经营和权利保障方面均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例如土地征收条例中现行的土地管理法,缺乏动态的市场标准补偿机制,整体的程序并不规范,缺乏农民的主动民主参与。对于没有被征收的集体建设用地,并没有其他相关配套法律支持。
农村土地质量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治理上无章可循。在新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部分农用地工非农产业使用是在所难免的事情。但是由于规划的不科学,信息技术和支持制度的不到位导致优良土地缺乏严格的界定和保护,出现占优补劣的现象。在当今村庄规划方面,由于制度资金缺乏,导致青壮年人口常年不在家居住,使得大量空置宅基地的出现,甚至坍塌废弃。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越来越严重,农村空心化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农村主体老弱化,土地利用效能低,浪费惊人。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权责主体由于制度设计模糊而导致缺位。我国宪法和土地管理法中都规定,农村城镇的土地除了法律规定归国家所有以外均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自留地也属于集体所有。从法律文本条例解释,农民集体对土地拥有所有权,然而在实践过程中,集体所有制的集体是一个虚位的主体。权利体系被限制或者分割。例如在承包关系的执行过程中,具体作为监督土地用途和技术提供方,本应是担当为农民集体带来收益的角色。然而在实际的过程中,确又限制经营权和经营期限,其过程必须接受政府的指导。在集体土地操作过程中受国家干涉过多的背景下,农户经营主体难以产生积极性,其主动性也难以得到激发,行政的过度干预使得工业化和商业化模式相隔离,使得内部集体的流转权受到损害,最终农民的责任保护意识也被弱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强度自然也就很低下。
土地政策执行人为制度性异化导致效率低下。虽然我国在制定政策层面上,从模糊渐渐走上清晰,具有相当的价值理性。例如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提出了两个,最严格的执行土地保护的制度,然而两个严格土地保护的制度的提出,使得我国的土地资源管理从城市开始转移到农村为管理重心,为我国的节约集约型社会指明了重大方向。然而政策的制定不等于政策的执行,在我国现有的制度上只给出政策的文本是绝对不够的,必须要在现实生活中扮演实际发挥作用。按照政策性文本设计,政府的权力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中央政府履行监管职能对土地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第二是通过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具有相应的独立审判权力。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由于执行权和裁量权相互结合,从而使得政府行使权力具有无限扩大的可能,地方政府的执行力度远远超过了中央规定的界限。因而导致各种违法现象时有发生。例如通过任意解释公益利益的范围,通过越权审批、先斩后奏、编制理由等手段寻租利益的空间。尤其是在基层乡村,违法现象更为严重,由于农民经济社会权利得不到切实的合理保障,地方扩张的权力导致农村用户承包方土地权利束中的相关权利进一步压缩。
农业相关扶持政策不够,导致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化强度较低。对农业进行相应的政策性扶植已成为国际性的做法。21世纪以来,我国政府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政策,然而整体而言,当今的农业扶持政策尚有不健全的地方,保护性结构政策不够合理,支持水平较低。农业扶持力度较低的情况下会导致农村大量耕地搁置,而被更多的经济作物侵占粮食的情况必然发生。此外,由于对农业科技投入的比值较低,农业总体生产潜能不够,效益低下,难以形成有力的节约集约现象。
二、创新有利的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制度的相应措施
工业化和市场化的双重发展,导致了土地资源刚需和土地供给刚性约束性的矛盾越来越激烈。而在解决这一矛盾的过程中制度性的建设是非常关键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国家宏观政策经济的影响,而解决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关键在于对于制度的创新与供给寻求一种平衡和有效性的措施。
建立有效的土地管理制度,加强制度基础。我国土地腐败案件层出不穷,既有旧体制上的原因又有规划和法制程度覆盖率低的原因存在。针对土地管理进行规范,首先,要对土地管理的行政体制进行规范,特别是要校正地方政府的职能,明确地方政府职能的权限和内容。在地土地管理上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反馈以及制约机制来防止地方权力的无限扩张。具体而言中央和省级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应该实行垂直体系的领导模式,在各地驻派分支机构,分支部门一方面要履行对国有土地的管控,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民主积极性参与当地法规环保制定的执行,对于非理性干预应该降低到最低。其次,健全法制管理制度。立法应该在作为一项最基本的产业化和国有资源化度,其也是各项行政执行的前提。我国的立法体系,在土地利用方面应有的公平效益和市场化理念还无法体现,立法严重滞后。从当前实际情况看,应该将改革的重点放在农村土地法律体系方面,加强使用权以及登记,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和征收制度的改革也应该是重点,确保农村土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最后应该严格执行长远的土地利用规划。在不违背基本的城乡规划法的基础上,应该秉承自上而下的民主公开原则,学习有效沟通制,确保法律的权威性,不得随意改变法律程序,对于土地规划的一系列管控指标应该具有强制和指导的双重性,此外,应该加强修编程序以及对违法处罚的办法应该进一步细化。
完善土地产权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根据现今的产权理论,土地产权关系的明晰程度直接关系到是否能有效配置土地资源。针对当前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首先要对土地所有权的所有权方式进行改革。事实上应该严格按照法律所规定的农村土地所有权集体来执行,农村集体的每个成员均有权平等的处置土地的权利,集体土地权利的行使变更应该由农民集体共同决定而不是只有基层组织擅自更改。在所有权的实现方式上应该探索有利于农户用地的制度,保证农民的生产权能够在土地价格收益波动的情况下也实现分配。从当今世界范围来看,针对土地产权关系的处理经历了以归属为中心的处理方式到以应用为中心的发展历程。其次,需要构建农村土地权利体系,实现同地同权,一是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在不变更现有土地所有制的基础上,应当考虑给予农民永久性的土地使用权。在土地承包权方面,应该明确每个集体成员均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土地的权利。承包权通过承包合同而转变,承包土地的使用权主体是承包户,而不是集体的每一个成员。针对农民住宅建设用地,对使用期界满的情况应该予以无条件顺延。在制度保障安排上应该考虑土地登记流转制度的完善,重视土地所有制的转变。在保障农村集体用地财产完整权利的同时,国家应该完善相应的土地业务体系,坚持严格的土地耕地保护措施和监管措施,加大打击土地方面违法犯罪的行为。对于已发生的违法擅自利用土地的地方政府行为,应该按照市场价格进行赔付。此外,应该重视和改革土地税收制度,通过土地使用权的保有环节统一征收房地产税,抑制过度占用土地的行为,维护民众和社会的利益。
3、完善土地征收制度促进合理利用
土地具有公共性和商品双重属性,是一种可利用的资源。当前土地供需矛盾急需解决,需要明确农村土地的顶层制度设计,完善征收制度,通过立法明确界定所谓公共利益的范围。通过缩小征地的幅度和范围,限定地方政府权力的膨胀,集体土地征收应该参照国有土地征收现有的办法,通过列举和概括两者相结合的模式,既能体现前者的公益性,又不至于限制公共利益的发展性。此外,应该明确集体土地征收补偿的原则。当前国际上流行的做法是实行完全或公平补偿,既通过客观存在的土地价值,而确定补偿的价格机制。从土地本身的属性分析它应该包括自然、经济、心理甚至社会属性。
因此,在征用集体土地的过程中,其补偿机制也应该要进一步拓宽,除了考虑一次性货币补偿之外,还可以尝试采用就业社保股权等补偿机制,通过在城镇化过程中,让农民拥有尊严、有保障、有股权的模式确保补偿机制的公平性和合理性。要想确保公共利益网和大众化的利益就必须,考虑每一个集团成员均有自己的代表话语权,通过充分的参与,才能保证公正、公平、公开,这需要以严谨的程序制定为基础,如果在土地征收过程中违反了正当有序的原则那么土地资源就难以得到有效的配置。当前我国土地管理办法的实施条例明确提出了征收补偿的公告程序,但是该程序只规定被征收人具有受领权,但没有规定其参与调查和审查的程序,而且也没有监督权和异议权。因此,在我国应该考虑把调查和审查程序作为一个先决前置程序,并赋予被征收人应有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异议权,由人民法院实行司法上的监督,赋予农民应有的补偿机制谈判权利。
完善农业扶持政策制度,确保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长久有效性。当今农业在投入成本,风险方面均进入了高发时期,必须加强对农业体系的保护,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使农民的收入得到不断稳定地提高,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通过健全农业支持和保护制度.
首先,要加大对农业力度的支持,通过稳定的财政资金支持稳定增长机制。使得每年的财政支持农业投入,国家固定资产投入,政府土地让出让收入均明显呈现增高的趋势。
第二,需要改变农业的保护方式,提高其生产能力。农村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主要通过在基础设施上的投入以及科技的投入来体现,通过改善生产条件激发科技元素来实现合理的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提高综合能力市场竞争力,加强现代农业转变的比例和幅度。
第三,是建立当代的农业保险制度以减轻农业的生产风险,我国农业自然灾害频发,难以保证农民稳定的预期收益。要建立健全农业保险机制,可以考虑政策性保险和商业性保险互为补充的保险体系。政府在农业保险体制中应该在补贴经营管理费用以及农业巨灾风险基金等方面予以一定的支持和保护。
土地是一国之根本,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阶段。农村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是目前土地使用政策的核心和最主要内容。政策和市场手段是落实集约节约使用土地的主要管理方式。政府和企业都要树立集约使用土地的观念,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证经济社会的良好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