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整改整治 » 雨洪治理与利用

雨洪治理与利用

发布时间: 2021-03-16 07:41:35

㈠ 雨水回收利用的好处有哪些

北美的雨水利用常以提高天然入渗能力为目的在芝加哥市建了地隧道蓄水系统,以解决城市防洪和雨水利用问题,其他很多城市还建立了屋顶蓄水和由入渗池、
井、草地、透水面组成的地表回灌系统。
欧洲:丹麦用水22%靠天降
丹麦在城市地区从屋顶收集雨水,收集后的雨水经过收集底的预过滤设备,进入贮水池进行储存,使用时利用泵经进口的浮筒式过滤器过滤后,用于冲洗厕所和洗
衣服.每年从居民顶收集的雨水,占居民冲洗厕所和洗衣服实际用量的68%,占居民用水总量的22%。
国内应用及前景: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
2001年国务院批准了包含有雨洪利用规划内容的“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推动北京市的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走在了全国前列。目前,北京市城
区己经完成的雨水利用工程22项,在建的雨水利用工程20项。2001年,河北省邢台市在其下属的八城区全面建立了雨水利用示范工程。上海、西安、青岛、深圳等城
市,也相继开展了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的相关工作。2005年,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主编的国家标准“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技术工程规范”完成,使我国的城市雨水资
源化利用初步走上了标准化道路。
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不仅能涵养和补给城市地下水、缓解地面沉降、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增进城市绿化、防治雨洪灾害,还能减轻城市排水和处理系统的负
荷、减轻防汛压力、减少雨水径流污染,利用城市河湖和各种人工与自然水体、沼泽、湿地,调节气候、遏制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从经济社会意义来
看,可以有效增加城市水资源供给,缓解城市水资源紧缺的局面,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节省市政和居民用水开支。
我国作为一个缺水国家,缺水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瓶颈因素,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必然课题。
综上所述,中国雨水收集利用势在必行!
雨水收集选择沃而润,他们实力比较强。

㈡ 求助…我国有关雨洪利用方面的法律条文有哪些~

水法相关规定:
第二十条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坚持兴利与除害相结合,兼顾上下游、左右岸和有关地区之间的利益,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并服从防洪的总体安排。
第二十一条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首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并兼顾农业、工业、生态环境用水以及航运等需要。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用水需要。
第二十三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结合本地区水资源的实际情况,按照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调度开发、开源与节流相结合、节流优先和污水处理再利用的原则,合理组织开发、综合利用水资源。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重大建设项目的布局,应当与当地水资源条件和防洪要求相适应,并进行科学论证;在水资源不足的地区,应当对城市规模和建设耗水量大的工业、农业和服务业项目加以限制。
第二十四条在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国家鼓励对雨水和微咸水的收集、开发、利用和对海水的利用、淡化。
第二十五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灌溉、排涝、水土保持工作的领导,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在容易发生盐碱化和渍害的地区,应当采取措施,控制和降低地下水的水位。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其成员依法在本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集体土地或者承包土地上投资兴建水工程设施的,按照谁投资建设谁管理和谁受益的原则,对水工程设施及其蓄水进行管理和合理使用。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修建水库应当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㈢ 关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的研究

中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行动计划建议
摘要:中国环境与发展的核心在水,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水,水的兴衰取决于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及其在国民经济中基础产业地位的真正到位。同时取决于水利部门从工程型水利向资源型水利的战略性转移、广大水利干部和社会公众对传统水利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变,以及社会公众的参与。

关键词:水资源 可持续利用 行动计划

中国环境与发展的核心在水,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水,水的兴衰取决于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及其在国民经济中基础产业地位的真正到位。同时取决于水利部门从工程型水利向资源型水利的战略性转移、广大水利干部和社会公众对传统水利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变,以及社会公众的参与。资源型水利的战略目标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资源型水利的战略目标要贯穿到水资源的“规划、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和管理”的全过程。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目标的关键取决于国家的水利经济政策和国家的投资政策与法规。鉴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还取决于国际化的统一准则和行动。综合以上分析,针对中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特提出以下行动计划建议。
一、制定一个“碧水绿洲”行动计划,大力增强全民族水的忧患意识
(1)增强公众对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整体意识,将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作为国家的基本国策。
(2)增强全民对水灾的忧患意识,要有抗大洪的思想准备和应急措施。
(3)增强公众对水危机的意识,提高全民的节水意识,鼓励社会公众的参与,尤其是妇女和儿童的参与。
(4)各级政府及其宣传部门要以水多为患、水少成灾、水脏贻害为中心,在全社会开展保护水、爱惜水、依法治水、科学管水、节约用水、防治污水等一系列改善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宣传活动。
(5)教育部门要把中国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把水与人类、水与经济社会、水与环境等,系统地编写到教材中去,从小学开始进行普及教育。各级政府直到村民自治组织都要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教育。
二、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
(1)在制定2050年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划时,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和供水能力。
(2)重新审查2010年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要根据水资源条件,调整发展规模和生产力布局。已建的耗水大的工业要向水源丰富地区或可利用海水的沿海地区转移,规划中耗水大的项目必须布局在丰水地区。
(3)中国地区间自然条件差异性极大,由此决定了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因此,对不同地区,比如对东、中、西三类不同的经济地带,应当有不同的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各地要严格按供水量配额制定地区发展规划。
三、重新审查水利发展战略及长远规划
(1)中国水的问题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水利部门要审定水利发展战略规划,重视中长期发展的预测工作,尤其要加强水资源的宏观战略研究和管理。
(2)面对21世纪中国水资源紧缺的形势,根据水资源条件的变化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组织对全国水资源重新进行全面评价。
(3)防洪安全事关全局,未来大江大河的防洪问题仍然是江河治理的重中之重,应根据新的防洪形势,修订和完善防洪规划,尤其要加强非工程防洪措施的规划。
(4)水利发展应将现有水利基础设施的巩固、配套、挖潜和更新改造作为战略重点之一。因此,要下决心改革过去计划经济投资分配的格局,在基本建设投资中重点安排。巩固提高这些基础设施的效益,直接关系到21世纪的战略目标的实现。
(5)农业用水要实行总量控制,灌溉面积的增长要依靠科技创新,在节水中求发展。
四、全面理解和正确贯彻开源与节流并举的方针
开源与节流并举,以节水为先。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已将节水排列在资源节约的首位,十五届三中全会又提出,要把节水作为革命性措施来抓,党中央制定的节水战略方针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
(1)缓解中国水资源短缺的根本出路在节水,要从战略的高度尽快建立节水型的经济发展和节水型的社会体系。国家对节水要作为一项工程,列入基本建设计划。全方位制定节水工程的发展规划和经济政策。
(2)在抓好节水工程的同时,必须加快水源工程建设,加大多种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力度,提高雨洪资源化及其利用程度,有计划地兴建一批大型蓄水、引水和提水工程。地下水资源丰富的地区要适度进行开发。在干旱地区以及山区,广泛发动群众兴修小型、微型水利及雨水集流工程。沿海地区要研究海水的利用,适当地进行海水淡化与微咸水的利用。
五、加快跨流域调水的步伐
(1)进一步加快跨流域调水的规划和论证,逐步实施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工程。无论是近期还是从长远来看,南水北调都是十分必要的,但研究调水线路和方案必须服从区域性水资源的最佳配置。实施方案应采取先易后难、先通后畅、分段实施的步骤,应充分利用现有水利基础设施为原则。在研究解决北方缺水时,当地水资源仍然是利用的主体,调水是补水性质。因此,应立足于本区域内水资源的统筹规划和优化配置,合理利用及统一调度,在此基础上研究跨流域性的调水方案。
(2)不管南水北调采取何种方案,为保障21世纪中叶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战略目标,在2015年以前,一定要抓紧实施南水北调来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南水北调工程重点是解决北方地区的工业和城市用水,调入各省、市的水量,各省、市应与本地区供水量统筹安排,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定价。应遵循市场经济体制,按商品水制定价格政策;农业用水应采取以工补农的经济政策。
(3)黄河水资源已超负荷利用。黄河水资源的利用和分配问题必须从上、中、下游全局来研究,不宜再考虑向现有供水区以外引水,黄河接济海河、淮河的用水应考虑由长江供水。从长远看,在普及节水的基础上,要加快对黄河补水方案的研究,远期要考虑南水北调西线供水。
(4)华北地区缺水已成定局,在南水北调工程未实施以前,近期缺水如何解决应研究应急方案。建议在“十五”期间,从整个华北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出发,结合引丹济黄、引黄济冀、引江济鲁等分段引水方案,建议研究滦河、潮白河、永定河可利用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大型水库的联合调度问题。以优化配置、统一管理、联合调度为手段,形成华北地区水资源统一管理调度的网络。
六、依法完善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体制,建议成立国家水资源委员会
(1)实现水资源的统一和有效管理,必须积极推进水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向集约转变,推进水资源管理方式的转变,一定要建立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中统一、精干高效、依法行政、具有权威的水资源管理新体制,以加强对全国水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
(2)要通过法规确立对水资源实行统一、集中、综合管理体制,建立仿照国家防汛总指挥部的模式,组建具有权威和决策能力的国家级的水资源委员会,办事机构设在水利部。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是研究发展战略、审定发展规划、协调水的分配和水事纠纷。同时加强以流域为单元的水资源统一管理,在国家水资源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各流域分别成立流域级的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并作为流域机构的主要职能。
(3)水资源的统一、集中、综合管理机构确立以后,必须健全有效的水管理政策。水的有效管理包括地表水与地下水、水量与水质、水的保护和有效利用、水的分配和统一调度,以及各用水部门与用水户的有效管理。改进水管理必须从观念、技术、经济、社会、卫生、环境、立法等各个领域共同承担责任,同时国家要有相应的投入和经济政策。
(4)要尽快修订《水法》,制定各大江河的流域法规,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纳入国家宪法和国家政策,制订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法规和道德准则,完善水法规体系

㈣ 雨水回收利用的好处有哪些

北美:就地贮留渗透
北美的雨水利用常以提高天然入渗能力为目的在芝加哥市建了地隧道蓄水系统,以解决城市防洪和雨水利用问题,其他很多城市还建立了屋顶蓄水和由入渗池、
井、草地、透水面组成的地表回灌系统。
欧洲:丹麦用水22%靠天降
丹麦在城市地区从屋顶收集雨水,收集后的雨水经过收集底的预过滤设备,进入贮水池进行储存,使用时利用泵经进口的浮筒式过滤器过滤后,用于冲洗厕所和洗
衣服.每年从居民顶收集的雨水,占居民冲洗厕所和洗衣服实际用量的68%,占居民用水总量的22%。
国内应用及前景: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
2001年国务院批准了包含有雨洪利用规划内容的“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推动北京市的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走在了全国前列。目前,北京市城
区己经完成的雨水利用工程22项,在建的雨水利用工程20项。2001年,河北省邢台市在其下属的八城区全面建立了雨水利用示范工程。上海、西安、青岛、深圳等城
市,也相继开展了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的相关工作。2005年,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主编的国家标准“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技术工程规范”完成,使我国的城市雨水资
源化利用初步走上了标准化道路。
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不仅能涵养和补给城市地下水、缓解地面沉降、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增进城市绿化、防治雨洪灾害,还能减轻城市排水和处理系统的负
荷、减轻防汛压力、减少雨水径流污染,利用城市河湖和各种人工与自然水体、沼泽、湿地,调节气候、遏制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从经济社会意义来
看,可以有效增加城市水资源供给,缓解城市水资源紧缺的局面,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节省市政和居民用水开支。
我国作为一个缺水国家,缺水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瓶颈因素,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必然课题。
综上所述,中国雨水收集利用势在必行!
雨水收集选择沃而润,他们实力比较强。

㈤ 北京城市雨水可持续管理与水生态系统

——雨水利用与雨水径流污染控制

车伍李俊奇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00044,中国)

引言

北京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近年来,政府投入巨额资金实施“南水北调”工程、水污染控制和城市污水处理工程,仅为整治北京城区河湖水系就已投入数十亿人民币。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市政府提出了“绿色奥运”的行动准则。在此背景下,北京城市雨水的可持续管理成为一个难以回避的重大课题。

城市雨水可持续管理主要指以下专题:

(1)有效的、经济的和优化的暴雨收集和输送系统。该系统对城市水生态系统影响最小,效益/费用比最大,且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雨水资源利用技术体系,包括雨水收集、净化和利用技术和各种雨水贮留渗透设施。

(3)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控制,也称城市非点源或面源污染控制。

(4)城区或住宅区雨水和水景生态系统等。

城市雨水与水生态系统的关系可简略地表述如下:

水与发展

可以把城市雨水理解为城市水生态系统中的血液。对城市雨水实施有效的管理,为水生态系统提供水质与水量的保障,使其保持健康状态。反之,水生态系统在一定的负荷下对城市雨水起到接纳、贮留和净化作用。整个系统保持一种稳定的平衡状态。

当城市发展失控、建设不当,以及人类对自然环境表现出无知或蔑视的结果,导致这个系统失衡甚至破坏。传统的城市雨水处置方式视雨水径流为“无污染”的废水,直接并尽快地排入城市接纳水体。结果是随着城市化过程,导致越来越大的雨水径流量、雨水资源的大量流失、地下水位的急剧下降、城市排水和处理系统的超负荷、城区水涝、接纳水体的水质恶化以及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等。换言之,即城市水生态系统失衡。

1北京城市雨水目前的管理模式和主要问题

基本上还是以传统的观念和手段对待城市产生的大量雨水径流,主要特点:①直接输送排入水体;②采用截流的办法改造旧的合流制排水系统,并按总体规划逐步改为分流制;③重工程建设,而忽略运营管理。

目前暴露出几大矛盾:①流失的雨水资源量越来越大,对地下水的补充却越来越少;②建设和改造的速度跟不上城市的扩建速度,排水系统负荷过重,加上设计标准较低,城市水涝现象严重;③合流制溢流的污染和雨水径流的污染并存,缺乏控制对策,对城市水系构成严重威胁;④由于缺乏相应的法规和有效的管理,已有的排水设施发挥不出应有的效益。

2北京城市雨水利用现状与趋势

中国城市雨水利用起步较晚,过去主要在缺水地区有一些小型、局部的非标准性应用,比较典型的有山东的长岛县、大连的獐子岛和浙江省舟山市葫芦岛等雨水集流利用工程。大中城市的雨水利用基本处于探索与研究阶段,但已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北京、上海、南京、大连、哈尔滨、西安等许多城市相继开展研究。

由于缺水形势严峻,北京的研究较早,步伐较快。2001年国务院批准了包括雨洪利用规划内容的“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和北京城市节水办公室从1998年开始立项研究,成果并于2001年4月通过鉴定,开始在城区以示范工程来推广应用。北京市水利局和德国埃森大学的示范小区雨水利用合作项目也于2000年开始启动,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北京市政府66号令(2000.12.1)和奥运行动规划中都明确要求开展市区的雨水利用工程。

北京城市雨水利用不仅是水资源保护的问题,而且与城市的防涝、排水系统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与运行、城市非点源污染控制和城市水系的生态环境有密切的联系。

北京城市雨水利用已进入示范与实施阶段,并且是向与城市环境和生态建设紧密结合的多目标综合性技术趋势发展。它可望成为我国城市雨水利用技术的龙头。随着水管理体制和水价的科学化、市场化,通过一批示范工程,争取用较短的时间(5年)带动整个领域的发展,实现城市雨水利用技术的系列化、标准化和产业化。

3北京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控制面临的挑战

北京城区水系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排泄雨洪、旅游航运和首都风景观赏等综合功能,也是首都生态环境的窗口,对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2008年“绿色奥运”的成功举办也将产生很大的影响。中央和北京市政府对首都的生态环境建设和河湖水系的整治都十分重视。

北京从1998年开始实施“碧水蓝天”工程,包括首先对市中心河湖进行综合整治,已投资数十亿元。经过整治的部分河湖水质虽有改善,但由于整治重点放在对点源污染的截污治理、清淤、护岸、水利设施改造等工程措施,对城区水系较严重的城市面污染源缺乏研究和有效的治理对策,使整治后的河湖水系仍然受到各类面源污染的危害,而得不到彻底的治理和保护,甚至有功亏一篑的隐患。整治后的河湖又沉积大量污染物,暴雨后水质恶化都是很明显的例证,如2001年8月,从京密引水渠部分河段到紫竹院、展览馆后湖、北护城河、什刹海等爆发严重的“水华”现象,水质十分恶劣,影响很大,对北海、中南海也构成威胁。2002年夏季红领巾湖发生严重“水华”,大量鱼类死亡;什刹海、后海等湖面也发生较明显的富营养化;北护城河和昆玉河段也出现水质恶劣现象。这些已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

由于北京的特殊性,在水污染控制上已走在全国的前列。到2008年,城市污水处理率将达到90%,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因此,城市水环境面源污染将很快成为主要矛盾,对它的研究与治理非常紧迫。

4北京城市雨水利用与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的研究和工程应用

4.1北京市城区雨水利用技术研究及雨水渗透扩大试验(1998~2000)

(1)北京市雨水资源量及其分配,可利用雨水资源量分析计算;

(2)北京市雨水水质状况及其变化规律;

(3)初期雨水对环境的影响及相应的控制措施;

(4)雨水用于中水系统的可行性、相应的处理与控制要求;

(5)各种渗透设施的性能及设计计算;

(6)城市和生活小区雨水渗透及雨水利用方案设计,技术经济和效益分析。

4.2北京城区雨水径流污染控制与管理模式(2000~2003)

(1)北京城区雨水径流污染状况分析:①降水的污染分析;②屋面雨水的污染分析;③路面雨水的污染分析。

(2)城区雨水径流污染控制与管理模式——技术措施:①污染源控制技术;②初期雨水分流控制技术;③雨水净化技术。

(3)城区雨水径流污染控制与管理模式——非技术措施:①管理机构与措施;②政策法规;③宣传教育与经济措施等

4.3北京城市雨水利用示范工程项目简介(北京8个城区)

(1)北京第15中学运动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已建成);

(2)青年湖雨水截污利用与湖水整治(已建成);

(3)海淀区政府大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已建成);

(4)华嘉小学雨水利用与景观系统(已建成);

(5)丰台区总工会新建区雨水利用系统(即将完成)。

例:丰台区总工会新建区雨水利用系统

水与发展

㈥ 雨洪的作用是什么

也不知道你要的是不是这个,你没有说明 我就给你找了点

城市雨洪利用是针对城市开发建设区域内的屋顶、道路、庭院、广场、绿地等不同下垫面降水所产生的径流, 采取相应的集、蓄、渗、用、调等措施, 以达到充分利用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外排径流量、减轻区域防洪压力的目的, 系寓资源利用于灾害防范之中的系统工程。与缺水地区农村雨水收集利用不同, 城市雨洪利用不是狭义的利用雨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它还包括减缓城区雨水洪涝, 回补地下水减缓地下水位下降趋势,控制雨水径流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广泛的意义。因此, 城市雨洪利用是一项多目标综合性技术, 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尚处在起步阶段, 需要在全面把握国内外现状的基础上明确方向, 更加深入、系统地开展研究, 为进一步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㈦ 雨洪管理的概念是什么啊

城市雨洪利用是针对城市开发建设区域内的屋顶、道路、庭院、广场、绿地等不同下垫面降水所产生的径流, 采取相应的集、蓄、渗、用、调等措施, 以达到充分利用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外排径流量、减轻区域防洪压力的目的, 系寓资源利用于灾害防范之中的系统工程。与缺水地区农村雨水收集利用不同, 城市雨洪利用不是狭义的利用雨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它还包括减缓城区雨水洪涝, 回补地下水减缓地下水位下降趋势,控制雨水径流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广泛的意义。因此, 城市雨洪利用是一项多目标综合性技术, 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尚处在起步阶段, 需要在全面把握国内外现状的基础上明确方向, 更加深入、系统地开展研究, 为进一步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㈧ 中国城市的雨洪资源利用率该项指标的平均水平是多少还有易涝面积比例

3;1

㈨ 在进行场地雨洪控制和规划场地雨水径流的时候,应着重注意哪些方面

http://www.landscape.cn/paper/ecology/2013/0301/155595.html
近年来很多地区频发干旱和内涝等灾害,引发我们对城市水危机的深刻思考。水资源短缺和洪涝灾害并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雨水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利用,而是通过排水系统排走,但排水设施的设计标准较低且城市排涝标准体系的缺失造成了暴雨时节严重积水,产生洪涝灾害,加剧了城市缺水,水污染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通过雨水资源化解决水危机及洪灾问题一直是很多学者关注的重点[1-3],它对于缓解水资源危机,补偿城市生态环境及防洪减灾等方面具有重大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现有关于雨水资源化的研究大多从工程设计方面入手,但实际上应整体和多目标的解决雨水问题,而非单一工程的解决方式,在城市发展的规划层面需前瞻性的分析雨水资源化的方向,构建雨水利用及生态安全格局,发达国家已从单纯的工程技术层面走向与景观生态设计紧密结合[4-7]。城市规划及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理应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可操作的平台,而传统的城市规划,主要是将雨水通过管网排除或收集至污水厂进行处理解决点源污染,却导致排水设施压力增加,且雨水径流的面源污染得不到控制,威胁城市的安全。目前城市雨水利用尚未纳入城市规划的考虑范围,造成雨水利用设施建设随意性较大;未来城市规划需充分认识雨水资源的价值,在规划中积极引入雨水资源化的理念,通过雨洪利用和景观生态设计等手段解决城市水危机。

本文针对北京首钢工业改造区进行雨水利用规划研究,将雨水作为地区景观设计的重要元素,将雨水利用纳入城市规划体系中,构建雨水利用“生态海绵”地区。初步优化探讨“生态海绵”地区雨水利用的综合效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雨水利用构建技术和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后续土地一、二级开发及雨水利用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1项目概述

2007年,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了《首钢工业区改造规划》,根据区域发展要求并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首钢主厂区及其协作发展区应作为北京城市西部的综合服务中心;作为中国钢铁工业改造转型的典范,应走出一条特色工业资源与现代科技文化相结合的发展之路,成为后工业文化创意产业区。根据区域发展要求并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按照总规要求创新规划理念和方式方法,在该规划中探索低碳生态的规划设计指标体系。

工业区地形坡度大,现状雨水通过人民渠排除,但是河道断面狭窄,过水能力低;现状月季园和晾水池两处水域都采用自来水补水,因无雨水收集设施及地势等影响,雨水无法流入湖内补充水体,现状雨水利用几乎处于空白。

根据工业区改造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目标,对雨水利用提出一些要求:第一,必须保障防洪安全;第二,以节约利用水资源为目标,构建以雨水利用为主的景观;第三,通过雨水利用恢复规划区水生态系统,保障规划区生态安全格局;第四,雨水利用规划与土地开发、景观设计、竖向规划及其他涉水专项规划协同编制,确保规划能够实施。

2“生态海绵”规划理念

2.1理念概述

本规划结合“生态排水+管网排水”雨水排除新模式,融合雨水开发应用领域最新的可持续发展及低影响开发等理念,构建“生态海绵”雨水利用地区的规划理念。

“生态海绵”地区要求改变传统雨水排放的模式,它要求采用与自然相近的雨水管理方法,尽可能不让雨水外排,而是分散的蓄留和初步净化。整个规划区应该像海绵一样,将进入的雨水短暂的存储起来,再利用或缓慢下渗,构建生态海绵地区规划理念,强调雨水可持续利用,把雨水“排水量零增长”的概念形象表达出来,这种理念符合生态环境保护及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要求。

2.2综合目标

本规划兼顾城市用地和空间开发宏观指引,制定雨水综合利用的空间分布、分类及技术措施等;微观上进行雨水利用规划设计的要点控制,确定具体利用技术,控制指标及相关配套政策等。期望能够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层面上进行雨水利用综合规划,进而实现调蓄减排、水资源保护、雨水利用、水污染控制、水景观及微气候改善等综合效益。

2.3评价指标

针对规划构建的“生态海绵”地区从经济、资源环境等角度出发提出三类指标,具体见表1。

雨水利用强度类指标反映雨水利用的程度,其中年雨水排放率指该地区进行雨水利用改造后排入市政管网的雨水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零排放降雨量和零排放重现期指可被规划区滞留的降雨量和该降雨量对应的重现期。经济类指标反映雨水利用设施的建设及管理成本,资源环境类指标反映雨水资源化程度及环境污染的控制情况。根据规划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各类指标的限制值,可控制和指导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雨水设施用地的预留和建设,指标体系也可用来预测及验证规划方案实施后的实际效果。本文构建的指标体系主要为本规划效益评价服务,期望后续继续完善雨水利用指标体系,为雨水利用相关管理控制措施及法规的制定提供帮助。

2.4技术体系

构建“生态海绵”地区的技术体系由雨水净化系统、雨水渗透系统和雨水蓄集利用系统组成。规划方案以绿地改造利用技术为核心技术,联合其他以绿地为主要空间的雨水综合利用技术,进而实现雨水的生态海绵吸收渗透方式。

屋顶:以屋顶绿化和屋顶花园改造为主,综合径流系数设计为0.2。广场道路:采取透水铺装改造。绿地:地块内绿地主要以低势绿地、雨水花园等生物滞留系统为主,并结合渗透沟和植物沟渠渗透系统,整个系统以细粉砂的渗透系数为标准(取1×10-5m/s),蓄水深100~200mm;公共绿地以生态湿地、景观池等雨水集中利用设施改造为主,并配套相应蓄水池,蓄水深200~500mm;道路绿化带采取绿色街道的改造建设,蓄水深200mm。后续详细规划设计计算,都将按照相关技术的设计标准进行计算分析。

3方案设计计算

3.1综合方案(图2)

研究针对规划区的地质、环境、水文和气象等条件进行分析,论证了雨水利用的可行性,确定雨水利用的主要途径为下渗补充地下水,部分补充景观水系。

宏观上,将整个规划区按照现有水域和绿地分布分为南北两区,不同汇水面雨水经初期截污措施后优先下渗补充地下水源,多余雨水以重力流方式汇集至南北两区的水系中。其中北区以现有晾水池为调蓄池接纳未渗透的雨水,南区以现有景观湖泊为调蓄池,并在水系周边的公共绿地中建设生态湿地景观,构造亲水空间,起到美化环境和净化水质的双重功效。发生暴雨时溢流雨水通过防洪渠排除。

微观上,将位于长安街两侧的地块作为示范区,对其进行雨水利用详细规划设计,其中示范区1为综合商业用地,示范区2为商业和公共绿地组合用地(该区域内含有景观水体),通过对典型地块的优化设计,探讨全区雨水利用的技术体系及控制指标。

3.2设计计算

3.2.1综合渗透系统

示范区1为综合商业用地,汇水面由屋面、绿地、道路和广场组成,区域内无大面积水域,无景观补水需求,因此本区雨水利用系统设计为“屋顶绿化+高位花坛+透水铺装+低势绿地+植被浅沟、渗透沟”的雨水综合渗透利用系统。屋面径流经屋面绿化截留净化后再流经高位花坛(内填渗透性能好、净化能力强的人工混合土)进行渗透净化。道路雨水一部分经透水铺装直接渗透,一部分与屋面雨水一起通过低势绿地,流入渗透浅沟;雨量较大时,雨水沿着浅沟进入渗透沟下渗;超过渗透能力的雨水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为确定雨水利用措施的最佳方案,综合北京市已有的工程设计经验,分析屋顶绿化改造比例、绿地改造比例、渗透铺装比例以及设计零排放降雨量对经济成本的影响。具体优化分析计算如下。

(1) 固定绿地改造和铺装改造比例分别为20%和30%、考察屋顶绿化和设计零排放降雨量对经济成本的影响,结果见表2。

由表2可见,屋顶绿化改造比例的提高,对提高地块零排放降雨量的作用较小,且随改造比例增加所有经济指标都相应增加,因此需适当降低屋顶绿化比例以节省成本。

(2) 固定绿地改造和屋顶绿化比例分别为20%和10%、考察透水铺装和设计零排放降雨量对经济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屋顶绿化相似,透水铺装改造比例的提高,对提高地块零排放降雨量的作用不明显,且随改造比例增加所有经济指标都相应增加。

(3) 固定透水铺装和屋顶绿化比例分别为30%和10%、考察绿地改造和设计零排放降雨量对经济成本的影响,结果见表3。

由表3可见,与屋顶绿化和透水铺装不同,绿地改造比例的提高,对提高地块设计零排放降雨量的作用明显,且随改造强度增加,吨水综合利用和吨水维护成本有所降低,表明提高绿地改造比例可提高零排放降雨量和降低经济成本。本结论从蓄水量及经济最优方面验证了学界关于绿地是城市雨水利用最佳效益获取场所的论述[8-10]。

通过对三种影响因素及各种经济指标的综合分析,针对示范区的雨水利用综合渗透系统,绿地改造25%左右、设计零排放降雨量35mm左右是最佳雨水利用改造措施方案。

3.2.2以景观水体为核心的综合利用系统

示范区2是公共绿地和商业综合用地,区内有景观水体,因此规划构建“以景观水体为核心的综合利用系统”。屋面雨水先经屋顶绿化截留净化后再流经建筑物周边雨水花坛等设施进行渗透净化。净化后的雨水再流经设置于景观水池中的人工湿地,出水水质可符合景观水体的水质要求,经湿地处理后排入景观水池。多余雨水通过绿地渗透系统进行下渗补充地下水。

与综合渗透系统一样,采取同样方式优化分析最佳方案,结论与综合渗透系统一致:屋顶绿化和透水铺装改造比例的提高不能提高零排放降雨量且增加经济成本,绿地是最经济的雨水利用场所。

经济性分析表明:总净增造价、年折旧费用、单位面积净增造价、吨水投资折旧和年维护费用都按照改造比例增加而增加,但吨水维护费用和吨水利用综合成本随改造比例的提高变化曲线如图3和图4所示。

综上分析,针对“以景观水体为核心的综合利用系统”,绿地改造11%左右、设计零排放降雨量40mm左右是最佳雨水利用改造方案。

3.2.3规划区综合方案计算

以示范区的设计计算结论为依据,规划全区雨水利用方案,按照雨水利用强度等级,提出4种方案,具体见表4。针对4种方案进行经济性及滞留雨水量分析,结果见表5。

按照4种方案考察不同利用方案情况下,全区可滞留的降雨量、零排放标准及雨水利用率等指标,方案3为最佳方案。后期土地一级和二级开发利用需以此改造比例为标准进行不同性质地块雨水利用设施建设。

4“生态海绵”效益分析

上文已构建了“生态海绵”地区评价指标,利用这一指标体系进行规划方案的综合效益分析,4种规划方案的经济性分析见表5,最佳方案3时,规划区可滞留98mm降雨量,相当于规划区3年重现期以上的降雨量都可被“海绵”吸收,雨水利用率可达90%(表6)。

结合全区水域的调蓄和渗透补充地下水,方案3实施后可节约水资源量202.47万m3,雨水经绿地渗透和生态湿地等雨水利用设施净化,大大减轻了雨水中污染物对环境的污染,根据北京市雨水污染物浓度的监测值和净化设施净化能力,预计方案3实施后可减少COD外排量101万t,这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5结语

长期以来,城市涉水规划中雨水排除与利用规划均未被以单项规划进行,且雨水利用规划与其他专项规划之间缺少有机联系。将雨水资源化思想融入城市规划、水系统规划、环境规划及综合防灾等规划中,对未来城市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可以“生态海绵”地区构建为借鉴,创新雨水利用规划理念,进一步完善雨水利用规划的法规、管理政策、尽可能将雨水利用规划由非传统规划改变为法定规划,引导社会认识雨水利用的重要性,加大相关研究和实践的投入,从法律、经济和教育等方面提供保障,创造适合我国雨水利用的技术和艺术。

㈩ 求一篇 关于我们水资源利用与保护领域应加强的工作的论文1500字

中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行动计划建议
摘要:中国环境与发展的核心在水,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水,水的兴衰取决于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及其在国民经济中基础产业地位的真正到位。同时取决于水利部门从工程型水利向资源型水利的战略性转移、广大水利干部和社会公众对传统水利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变,以及社会公众的参与。

关键词:水资源 可持续利用 行动计划

中国环境与发展的核心在水,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水,水的兴衰取决于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及其在国民经济中基础产业地位的真正到位。同时取决于水利部门从工程型水利向资源型水利的战略性转移、广大水利干部和社会公众对传统水利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变,以及社会公众的参与。资源型水利的战略目标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资源型水利的战略目标要贯穿到水资源的“规划、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和管理”的全过程。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目标的关键取决于国家的水利经济政策和国家的投资政策与法规。鉴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还取决于国际化的统一准则和行动。综合以上分析,针对中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特提出以下行动计划建议。
一、制定一个“碧水绿洲”行动计划,大力增强全民族水的忧患意识
(1)增强公众对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整体意识,将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作为国家的基本国策。
(2)增强全民对水灾的忧患意识,要有抗大洪的思想准备和应急措施。
(3)增强公众对水危机的意识,提高全民的节水意识,鼓励社会公众的参与,尤其是妇女和儿童的参与。
(4)各级政府及其宣传部门要以水多为患、水少成灾、水脏贻害为中心,在全社会开展保护水、爱惜水、依法治水、科学管水、节约用水、防治污水等一系列改善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宣传活动。
(5)教育部门要把中国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把水与人类、水与经济社会、水与环境等,系统地编写到教材中去,从小学开始进行普及教育。各级政府直到村民自治组织都要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教育。
二、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
(1)在制定2050年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划时,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和供水能力。
(2)重新审查2010年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要根据水资源条件,调整发展规模和生产力布局。已建的耗水大的工业要向水源丰富地区或可利用海水的沿海地区转移,规划中耗水大的项目必须布局在丰水地区。
(3)中国地区间自然条件差异性极大,由此决定了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因此,对不同地区,比如对东、中、西三类不同的经济地带,应当有不同的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各地要严格按供水量配额制定地区发展规划。
三、重新审查水利发展战略及长远规划
(1)中国水的问题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水利部门要审定水利发展战略规划,重视中长期发展的预测工作,尤其要加强水资源的宏观战略研究和管理。
(2)面对21世纪中国水资源紧缺的形势,根据水资源条件的变化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组织对全国水资源重新进行全面评价。
(3)防洪安全事关全局,未来大江大河的防洪问题仍然是江河治理的重中之重,应根据新的防洪形势,修订和完善防洪规划,尤其要加强非工程防洪措施的规划。
(4)水利发展应将现有水利基础设施的巩固、配套、挖潜和更新改造作为战略重点之一。因此,要下决心改革过去计划经济投资分配的格局,在基本建设投资中重点安排。巩固提高这些基础设施的效益,直接关系到21世纪的战略目标的实现。
(5)农业用水要实行总量控制,灌溉面积的增长要依靠科技创新,在节水中求发展。
四、全面理解和正确贯彻开源与节流并举的方针
开源与节流并举,以节水为先。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已将节水排列在资源节约的首位,十五届三中全会又提出,要把节水作为革命性措施来抓,党中央制定的节水战略方针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
(1)缓解中国水资源短缺的根本出路在节水,要从战略的高度尽快建立节水型的经济发展和节水型的社会体系。国家对节水要作为一项工程,列入基本建设计划。全方位制定节水工程的发展规划和经济政策。
(2)在抓好节水工程的同时,必须加快水源工程建设,加大多种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力度,提高雨洪资源化及其利用程度,有计划地兴建一批大型蓄水、引水和提水工程。地下水资源丰富的地区要适度进行开发。在干旱地区以及山区,广泛发动群众兴修小型、微型水利及雨水集流工程。沿海地区要研究海水的利用,适当地进行海水淡化与微咸水的利用。
五、加快跨流域调水的步伐
(1)进一步加快跨流域调水的规划和论证,逐步实施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工程。无论是近期还是从长远来看,南水北调都是十分必要的,但研究调水线路和方案必须服从区域性水资源的最佳配置。实施方案应采取先易后难、先通后畅、分段实施的步骤,应充分利用现有水利基础设施为原则。在研究解决北方缺水时,当地水资源仍然是利用的主体,调水是补水性质。因此,应立足于本区域内水资源的统筹规划和优化配置,合理利用及统一调度,在此基础上研究跨流域性的调水方案。
(2)不管南水北调采取何种方案,为保障21世纪中叶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战略目标,在2015年以前,一定要抓紧实施南水北调来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南水北调工程重点是解决北方地区的工业和城市用水,调入各省、市的水量,各省、市应与本地区供水量统筹安排,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定价。应遵循市场经济体制,按商品水制定价格政策;农业用水应采取以工补农的经济政策。
(3)黄河水资源已超负荷利用。黄河水资源的利用和分配问题必须从上、中、下游全局来研究,不宜再考虑向现有供水区以外引水,黄河接济海河、淮河的用水应考虑由长江供水。从长远看,在普及节水的基础上,要加快对黄河补水方案的研究,远期要考虑南水北调西线供水。
(4)华北地区缺水已成定局,在南水北调工程未实施以前,近期缺水如何解决应研究应急方案。建议在“十五”期间,从整个华北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出发,结合引丹济黄、引黄济冀、引江济鲁等分段引水方案,建议研究滦河、潮白河、永定河可利用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大型水库的联合调度问题。以优化配置、统一管理、联合调度为手段,形成华北地区水资源统一管理调度的网络。
六、依法完善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体制,建议成立国家水资源委员会
(1)实现水资源的统一和有效管理,必须积极推进水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向集约转变,推进水资源管理方式的转变,一定要建立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中统一、精干高效、依法行政、具有权威的水资源管理新体制,以加强对全国水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
(2)要通过法规确立对水资源实行统一、集中、综合管理体制,建立仿照国家防汛总指挥部的模式,组建具有权威和决策能力的国家级的水资源委员会,办事机构设在水利部。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是研究发展战略、审定发展规划、协调水的分配和水事纠纷。同时加强以流域为单元的水资源统一管理,在国家水资源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各流域分别成立流域级的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并作为流域机构的主要职能。
(3)水资源的统一、集中、综合管理机构确立以后,必须健全有效的水管理政策。水的有效管理包括地表水与地下水、水量与水质、水的保护和有效利用、水的分配和统一调度,以及各用水部门与用水户的有效管理。改进水管理必须从观念、技术、经济、社会、卫生、环境、立法等各个领域共同承担责任,同时国家要有相应的投入和经济政策。
(4)要尽快修订《水法》,制定各大江河的流域法规,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纳入国家宪法和国家政策,制订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法规和道德准则,完善水法规体系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