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整改整治 » 水土保持治理

水土保持治理

发布时间: 2020-11-22 22:15:07

㈠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2008)是哪个出版社出版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泵刚治理技术 GB/T 16453.6—2008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㈡ 什么是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和重点治理区

楼主的问题貌似有点问题。
根据我国水土流失情况,我国实行水土流失的分区防治,区划为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区。
重点预防保护区需要采取预防保护措施,维持区生态屏障作用。重点监督区需要加强监管,有效遏制人为造成的新的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应因地制宜的开展综合治理,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㈢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1.压缩农业用复地,重点抓制好川地、塬地、坝地、缓坡梯田的建设,充分挖掘水资源,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措施,提高土地生产率,逐步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基本前提)
2.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3.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超载过牧的地方应适当压缩牲畜数量,提高牲畜质量,实行轮封轮牧
4.复垦回填

实践:小流域综合治理
重点:保持水土,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
方针:保塬,护坡,固沟
模式:工程措施(打坝建库,平整土地,修建基本农田,抽引水灌溉)、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深耕改土,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轮作复种)

㈣ 简单说明水土保持规划要解决三个问题

类别和任务
根据规划的地域大小,可分为两类。
大面积的战略规划 以大流域或其主要支流为单元,或以省、地、县为单元,主要任务是在综合考察和水土保持区划基础之上,按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分别提出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方向,确定保持水土的主要措施、治理的重点地区与重点项目,明确开展治理的基本步骤,提出重要技术经济指标,供上级主管部门研究战略决策参考,并指导下属各基层单位编制实施规划。
小面积的实施规划 以小流域或以乡、村为单元,主要任务是,根据大面积战略规划提出的方向和要求具体确定农、林、牧业生产用地的比例和位置,布设各项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具体安排各项措施的实施程序、逐年进度和所需劳力、经费和物质,并预测可能获得的效益。[1]

规划作用
水土保持规划是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的主要依据,也是农业生产区划和国土整治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为了指导水土保持实践,使控制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工作按照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进行,避免盲目性,达到多快好省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利用水土资源
我国一些山地丘陵区,广种薄收,单一农业经营十分普遍,这种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是造成水土流失和人民生活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通过合理的规划,可以明确生产发展方向,对原来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进行有计划的调整,改变单一的农业生产结构,恰当地安排农林牧业生产用地比例,变广种薄收、单一经营为少种高产多收的农林牧副综合发展,从而达到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的目的。在许多地广人稀的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科学的水土保持规划,坚决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和谐统一的目标。
2、确定合理的治理措施,有效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水土保持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全面规划,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是开展水土保持治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和前期工作。由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涉及面较广、工作量较大、开展时间较长,需要采取综合措施,而且各项措施、多种因素相互关系复杂,要经过一定的分析、计算、预测、评价。因此,要做好水土保持的防治工作,就必须制定科学的规划。没有规划,凭主观意愿去指挥,造成盲目性、随意性,结果会事与愿违或事倍功半,挫伤群众的积极性。通过规划,可确定需采取的各项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包括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农业耕作措施,如梯田、坝库、林草、沟垄种植等的科学布局、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等,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特别要处理好治坡与治沟的关系,上游和下游的关系,工程、林草、农业耕作三大措施之间的关系,以及工程措施与林草措施的配套、治理和管护。多年来不少地方由于处理不当,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治理效果却不显著。因此,必须研究制定科学的规划,协调处理好这些关系,使水土保持工作得以顺利地向前发展。
3、制定改变农业生产结构的实施办法和有效途径
水土保持是一项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通过规划,根据客观的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采取建设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等有效措施,在解决群众温饱问题的基础上,再逐步加以改变。
4、合理安排各项治理措施,保证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进行
对于规划中的任务,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劳动潜力和机械设备,把一切能用上的力量全部都使出来;另一方面,要注意协调各项措施的关系,包括施工季节和年进度安排,使各项措施相互促进。
5、分析和估算水土保持效益,调动群众积极性
治理水土流失、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改变山丘区贫穷落后面貌,增加群众收入,同时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境质量。如在经济效益方面,实施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后,在提高粮食产量,增加现金收入,改变群众贫困面貌等方面能达到什么程度。用这些能达到的美好前景教育群众,调动群众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水土保持防洪、减沙效益的估算,可为大中河流的开发治理和各项水利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㈤ 水土保持治理措施规划

一、标准条款

1 综合治理措施的总体布局

总体布局应包括措施平面配置与实施顺序安排两个方面,每个方面又各有小流域规划和大、中流域规划两个层次的不同要求。

2 综合治理措施的平面配置

2.1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配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2.1.1 以整个小流域为规划对象,流域四周分水岭为界,不受行政区划(县、乡、村)的限制,进行全面规划,建成完整的防御体系。

2.1.2 根据流域内各类土地的适宜性和发展生产的需要,确定土地利用规划;根据土地利用规划,在不同利用的土地上分别配置相应的治理措施:在宜农的坡耕地配置梯田(梯地)与保土耕作措施,在宜林宜牧的荒地上配置造林种草与育林育草,根据需要在坡耕地和荒地配置各类小型蓄排工程,在各类沟道配置各项治沟措施,做到治坡与治沟、工程与林草紧密配合,协调发展,互相促进。

2.1.3 治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根据各类土地防治水土流失的需要,因害设防地部署各项治理措施;而各类治理措施的产品又应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并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通过梯田、坝地等基本农田建设,应解决群众粮食问题;通过造林、种草和育林、育草和营造果园、经济林,应解决群众燃料、饲料、肥料问题,并与当地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结合,建成商品生产基地,发展市场经济,促进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2.1.4 小流域各项治理措施的平面配置,应逐项到位,落实到措施规划图上(一般应以土地利用规划为基础,有的可与之结合),明确反映各项措施的具体位置和数量,并作出典型设计,便于实施。

2.1.5 不同类型地区的小流域,其治理措施各有不同,应因地制宜。不能千篇一律,生搬硬套。

2.2 大中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配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2.2.1 应根据不同类型区确定各区的生产发展方向及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

2.2.2 根据规划范围内不同区的水土流失特点和开展工作的需要,确定重点防护区、重点监督区与重点治理区,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大面积连片的森林和草原,应列为重点防护区,制定和实施防止破坏林草植被的规划。

b)资源开发和基本建设规模较大,破坏地面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应列为重点监督区,实施监督执法,要求有关单位做好水土保持规划,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

2.2.3 大中流域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农村生产方向,应当与所在省和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方向一致,并纳入区域经济体系,其治理措施配置应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服务

2.2.4 大中流域规划的实施,应在总体规划基础上,以小流域为单元,分期分批进行。小流域规划中措施配置的原则,在大中流域实施治理进程中均应遵循。

3 综合治理措施的实施顺序

3.1 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的实施顺序安排,应遵循以下原则:

3.1.1 应先治坡面,后治沟底;先治支毛沟,后治干沟;先治上游,后治下游。在某些具体情况下,需要采取相反的作法时,应经过科学论证,确定其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方可采用。

3.1.2 应先治投入少、见效快、收益大的地方。有的措施虽然投入较多、见效较慢,但对小流域的生产和治理有全局性重大影响,经过科学论证也应优先安排。

3.1.3 规划中对实施顺序上相互影响的措施,应根据其相互关系妥善安排。对广种薄收农业(粮食)用地偏多,而造林种草土地偏少的地方,应通过先修基本农田,提高粮食单产,促进陡坡退耕,造林种草。修建基本农田、退耕陡坡、造林种草三者的实施顺序应紧密配合,逐年交错进行。

3.2 大中流域综合治理的实施顺序安排,应遵循以下原则:

3.2.1 应根据各个类型区水土流失特点和开发利用的效益,确定其实施顺序。对水土流失严重,影响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和淤积下游水库、河道,危害较大的地区,应优先安排实施;对虽然危害不大,但投入少,开发利用效益大的地区,也应优先安排。

3. 2. 2 对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和贫困山区 ( 简称老、少、边、贫地区) 的实施,应优先安排。

3. 2. 3 经过研究确定为重点治理区的,应优先安排。如重点治理区面积较大,还应根据上述原则,选 “重点中之重点”优先安排。

3. 2. 4 在规划范围内分期分批实施的小流域,同样应根据上述原则,确定第一、二批优先实施顺序; 但应同时适当考虑大致均匀分布在不同的行政区划,避免过分集中。

4 各项治理措施规划

4. 1 坡耕地治理措施规划

4. 1. 1 梯田 ( 梯地) 规划应包括修梯田地段选定、类型确定、道路规划、地块布设、田埂利用等内容。陡坡区 ( 15°以上) 与缓坡区 ( 5°以下) 应有不同要求,因地制宜区别对待。

4. 1. 2 保土耕作规划应包括改变微地形的保土耕作 ( 沟垄种植,抗旱丰产沟等) 、增加地面被覆的保土耕作 ( 草田轮作、间作套种等) 、提高土壤入渗与抗蚀能力的保土耕作 ( 深耕、深松等) ,各地应根据不同条件因地制宜地配置。

4. 2 荒地治理措施规划

4. 2. 1 水土保持造林应主要在水土流失的土地上实施,应做到适地适树,既能保持水土,防治侵蚀,改善生态环境,又能解决群众的燃料、饲料、肥料,并增加经济收入。

4. 2. 2 水土保持种草应主要在水土流失的土地上实施,同时结合畜牧业的发展,选种抗逆性强的优良饲草。

4. 2. 3 封禁治理规划应包括封山育林与封坡育草两方面。对原有残存疏林应采取封山育林措施,对需要改良的天然牧场可采取封坡育草措施。

4. 3 沟壑治理措施规划

4. 3. 1 应以 “坡沟兼治” 为规划原则

在搞好集水区水土保持规划基础上,进行从沟头到沟口,从支沟到干沟的全面治理。

4. 3. 2 沟头防护工程规划

应根据沟头附近地形和来水情况,因地制宜地布设蓄水型或排水型沟头防护工程,防止水流下沟,制止沟头前进。

4. 3. 3 谷坊工程规划

应根据沟底地质和附近的建筑材料情况,因地制宜地布设土谷坊、石谷坊、柳谷坊; 合理安排谷坊高度与间距,减缓沟底比降,制止沟底下切。

4. 3. 4 淤地坝与小水库 ( 塘坝) 工程规划

a) 首先应进行坝系规划,在干沟和支沟中全面、合理地安排淤地坝、小水库和治沟骨干工程,并确定各项工程的实施顺序。

b) 根据淤地坝、小水库、治沟骨干工程三者的不同要求,正确选定每项工程的坝址,确定工程规模。

4. 3. 5 崩岗治理措施规划

崩岗是风化花岗岩地区沟壑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其治理布局原则与沟壑治理相似。

4. 4 风沙区治理规划

4. 4. 1 北部 ( 东北、西北、华北) 风沙区治理,应因地制宜地布设沙障、防风固沙林带、农田防护林网、成片造林种草和引水拉沙造田等措施。

4. 4. 2 中部 ( 黄河故道为主) 风沙治理,应采取密植杨柳堵住风源、淤土压沙、育草固沙等措施,固定沙丘,改造沙地,发展林果商品生产。

4. 4. 3 东南沿海风沙区治理,应营造大型防风固沙林带和选种适应高温树种,有条件的搞围海造田。

4. 5 小型蓄排引水工程规划

4. 5. 1 坡面小型蓄排工程。包括截水沟、蓄水池、排水沟三项措施。截、蓄、排应合理配置,暴雨时应保护坡面农田和林草不受冲刷,并可蓄水利用。

4. 5. 2 “四旁” 小型蓄水工程。包括水窖、涝池 ( 蓄水池) 、塘坝等,主要布设在村旁、路旁、宅旁、渠旁,拦蓄暴雨径流,供人畜饮用,同时可减轻土壤侵蚀。

4. 5. 3 引洪漫地工程。

a) 有引坡洪、村洪、路洪、沟洪、河洪等五种。其中前三种措施简便易行,暴雨中使用一般措施即可引水入田; 后两种应正式规划设计,修建永久性的引洪漫地工程。

b) 引沟洪工程包括拦洪坝、引洪渠、排洪渠等,主要漫灌沟口附近小面积川台地。

c) 引河洪工程包括引水口、引水渠、输水渠、退水渠、田间工程等,主要漫灌河岸大面积川地。

二、理解与实施

本节是新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说明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的总体布局以及各项治理措施规划。其中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的总体布局包括平面配置和实施顺序两个方面,每个方面又有小流域规划和大、中流域规划两个层次不同的要求。小流域的平面配置要求以整个小流域为规划对象,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和评价,因地制宜地进行治理,切勿不能千篇一律。大、中流域综合治理的配置要求根据各地特点进行水土保持分区,确定不同的治理措施,分区后也要遵循小流域措施配置的原则。在实施顺序方面,小流域遵循的是从小到大,从上到下,先易后难的原则。大、中流域则是采取,先治理重点区域,减少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

各项治理措施规划包括了多项在我国最有代表性的水土保持治理区的治理措施,即: 坡耕地的治理措施规划、荒地治理措施规划、沟壑区治理措施规划、风沙区治理措施规划和小型蓄排引水工程规划。

与原标准相比,新标准改动的地方主要有:

( 1) 删除原标准一些条款中不必要的赘述,如: 7. 2. 1. 1 中 “从分水岭到坡脚,从沟头到沟口,从支毛沟到干沟,从上游到下游”,7. 2. 1. 5 中 “由于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情况、水土流失特点不同”,7. 3. 2. 4 中 “使地方政府的领导力量和匹配资金以及劳工量能相应地均匀分布”,7. 4. 4 中 “我国北部、中部、东南沿海三地风沙区治理各有不同的规划要求” 等。

( 2) 对原标准某些条款进行了简化更改,如: 将条款 7. 2. 2. 1 “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情况和水土流失特点,将规划范围分为若干个不同类型区,因地制宜地分别提出每个类型区的治理措施配置要求,突出每个类型区的措施配置特点,并选一条有代表性的小流域进行典型规划,提出典型的配置模式。”改为 “应根据不同类型区确定各区的生产发展方向及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

( 3) 删除原标准 7. 2. 2. 2 的 “c) 对原来水土流失严重,对当地和下游造成严重影响或重点水利水电工程上游、老 ( 根据地) 、少 ( 数民族) 、边 ( 远山区) 、贫 ( 困地区) 列为重点治理地区,进行专项规划,提出比一般治理要求更高的治理进度和措施配置”部分; 原因是在本节后半段实施顺序安排中又有涉及,在此不作赘述。

( 4) 因为崩岗治理措施治理原则和沟壑治理相似,故删除原标准 7. 4. 3. 5 崩岗治理措施规划的解释。即: “a) 在崩口以上集水区综合治理,崩口处修 ‘天沟’,制止水流进入崩口。”和“b) 沟口底部修谷坊群巩固侵蚀基点。崩壁两岸修小平台造林种草,崩口下游修拦沙坝防止泥沙流出。”

三、示例

根据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合理进行水土保持治理措施规划,要充分发挥大自然的生态自我修复能力,恢复良好的生态环境,尽可能保持生态系统的自然性和良性循环。以“云南省师宗县五洛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为例,简单概括如下。

1.基本情况

云南省师宗县五洛河地处东经104°14'~104°19',北纬24°33'~24°39',境内由高山、梁坡、沟谷3个地貌单元组成,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呈阶梯状,海拔高程1460~773.0m,相对高差687.0m,总面积14.78km2。系珠江干流上的一条二级支流,沟道平均经降i=0.045,平均沟壑密度2.12km/km2。属云贵高原之滇东岩溶地区的槽区地带。

区域内年平均气温18.3℃,最高气温达38℃,最低气温-2℃,多年平均蒸发量1710.4mm,多年平均降雨量1360.0mm,土壤以红壤土、紫色土、黄棕色土为主,土层一般厚为150cm,最厚1000cm,pH值6~8,成土母质主要是三叠系页岩母质。主要树种有云南松、柳杉,主要草种有长矛、紫君等。

水土流失侵蚀类型以面蚀、沟蚀和重力侵蚀等,总流失面积达8.09km2,占总面积约67.6%,据《云南省水文资料》推算年径流模数为:483830m3/km2,侵蚀模数3500t/km2·a。境内壮、苗、汉三民族聚居3个行政村,12个自然村,3866人口,1700个劳动力,人口密度192人/km2,以粮食生产为主,一年一熟旱作农业区,农业经济以甘蔗、生姜为主。

2.综合治理措施的总体布局及平面配置

以整个五洛河小流域为规划对象,依据地貌特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布设,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根据流域内各类土地的适宜性和发展生产的需要,确定土地利用规划;根据土地利用规划,在不同利用的土地上分别配置相应的治理措施,配套措施总体布局为:先上后下,先坡后沟;以集水工程措施为先导,以植物聚流措施为主体。

根据实际情况,在宜农的坡耕地配置梯田(梯地)与保土耕作措施,在宜林宜牧的荒地上配置造林种草与育林育草,根据需要在坡耕地和荒地配置各类小型蓄排工程,在各类沟道配置各项治沟措施,做到治坡与治沟、工程与林草紧密配合,协调发展,互相促进。五洛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共进行:山梁顶防护,坡面防护,沟底、沟坡防护,村庄道路防护四道防护体系进行综合治理,建成完整的防御体系,实现小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目标。

3.综合治理措施的实施顺序

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规划中,对实施顺序上相互影响的措施,应根据其相互关系妥善安排。应先治投入少、见效快、收益大的地方;对广种薄收农业(粮食)用地偏多、而造林种草土地偏少的地方,应通过先修基本农田,提高粮食单产,促进陡坡退耕,造林种草。修建基本农田、退耕陡坡、造林种草三者的实施顺序应紧密配合,逐年交错进行。

4.各项治理防护体系措施规划

(1)山梁顶防护体系。山梁顶自然坡度在10°以下,水土流失形式以溅蚀片状为主。防护措施为:分水岭营造防护林,荒坡地选林种草,实行耕造结合,以封为主,同时在坡面汇流集中处,修卧牛坑,涵养水分,保持水土,制止山梁顶水土流失。树种选择适宜区域生长迅速,防护性能好的树种种植,采用桉树营造防护林为宜。株行距为1.5m×2m,造林密度为3333株/hm2左右,共营造25/hm2桉树防护林,修卧牛坑7496个,形成第一道防线。

(2)坡面防护体系。坡面是产生水土流失的严重区域,由坡耕地、荒地形成。根据坡面水土流失的不同特点,不同地形条件和土地利用情况以及农业发展对基本农田的要求等,在小于25°集中连片的坡耕地区域内修筑水平梯田,建立高标准梯田,通过改变地形,起到蓄水保土,改良土壤的作用,变原来的“三跑田”为“三保田”。根据区域条件修筑梯田36hm2(540亩)。在大于25°的坡耕地进行退耕还林,荒坡地营造防护林,育草或封山育林,调节地表径流,缓减冲刷,有效防制了坡面侵蚀。在区域内,根据立地条件情况进行配置造林项目种类,在立地条件差的地带营造以桉树、杉木为主的水土保持防护林,株行距均为1.5m×2.0m,造林密度为3333株/hm2左右。在缓坡地带立地条件好的营造以芭蕉、脐橙、板栗为主的经济果木林。芭蕉的株行距为4m×4.0m,造林密度为630株/hm2左右。脐橙、板栗的株行距为3m×4.0m,造林密度为840株/hm2左右。其次是采取“以封为主,封育结合”的原则,进行区域内封禁治理,以较少的投入,扩大水土保持防护林面积。使区域内疏幼林迅速生长,不受人为破坏,并进行补植、补播及对幼林、中龄林的定期扶育管理等措施促进植被迅速恢复。因此,坡面营造水土保持防护林175hm2(2625亩),营造经济果木林125.54hm2(1883亩),封禁治理345.73hm2(5186亩),形成第二道防线。

(3)沟道防护体系。沟头修筑防护工程沟埂、埂墙、谷坊、涝池等,用来保护径流跌水而引起沟头延进,沟底打坝淤地或修筑小型水利工程,以稳定沟底,沟坡两岸修筑水平截水沟,以减少坡面汇流产生的面蚀,做到治坡与治沟,工程与林草紧密结合,建立能排能蓄,有引有栏的水利体系,有效堵截流失道路,稳定沟坡,防止沟岸侵蚀扩张,共配置水保工程20件。其中:水平截水沟8条,0.4m×0.4m矩形过水断面,Q=0.25m3/s,共长1.77km,涝池4个,V=3m×3m×2.8m,谷坊8座,形成第三道防线。

(4)村庄道路防护体系。该区域裸露面积较大,径流较集中。村庄设置“四旁”植树,道路两旁营造护路林,村庄庭院栽植果树及花卉、种草,发展庭院经济。此外,村庄在相应位置应配设防护工程,如排水沟、导流坝等,特别是场地、道路等,进行“硬化”处理等。结合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进行合理的配置,从而达到了综合治理的效果。内域内共有12个村民小组(自然村),共配置“四旁”植树风景林面积25hm2(375亩),树种选择迳延及圆柏。株行距为1.5m×2m,造林密度为3333株/hm2左右,营造庭院经济果木林面积20hm2(300亩),树种选择:美国黑李、油桃,株行距为3m×4m,造林密度为840株/hm2左右。配置道路“硬化”砂石路面4.5m宽,长3.17km,75#砂浆砌块石排水沟长2.06km,过水断面0.8m×0.6m,Q=0.35m3/s,形成第四道防线。

(5)农耕措施防护体系。在流域区内种植旱作物为主的坡耕地是水土流失的一大策源地,根据实际情况,除采用修筑梯田的面积外,其余小于15°坡耕地需要进行保土耕作措施减轻水土流失的危害。采取农耕措施技术为:横坡耕作、沟垄种植等方法改变微地形。增加地面植被覆盖,合理安排种植作物,采用间作、轮作、套种、混播等方法,提高农作物生态群落相互协调,生长环境互补的良好地面植被。采用地膜覆盖,育苗移栽,湿植播等方式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变土壤质地,增加团粒结构,提高抗蚀性,大力推广农科技术,推广优良品种,增施化肥,精耕细作,合理调整植株密度,使农耕措施既增加粮食产量,又具有明显的水土保持效益,配置农耕措施56.27hm2(844亩)。

通过以上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调整,各治理措施的综合配置,五洛河小流域形成了控制水土流失的“四道防线”,建立了区域发展的生态效应,为区域繁荣山区经济脱贫致富,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㈥ 如何加快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思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积极吸收借鉴外地冶水治土,预防水土流失的好经验是对水土流失区防冶的一条捷径。就江西赣南而言,原来是一个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近年来,10多个县、市、区在防治水土流失方面采取了预防、监督,林、果综合开发取得十分可喜的成绩,多次受到中央和地方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他们的主要做法是:一是水土保持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各县市都设置水土保持局,无论机构改革怎样进行,水保局一直保留,级别不降,队伍不散,人员不减。抚州地区的广昌县从原赣州划过来后,一直沿用赣南的好传统,水保局始终保存。10多年来,广昌水土保持工作始终在抚州11个县(市)名列前茅,二是预防、治理、执法有经费,地方财政每年预算中安排了水保办公费,有执法交通工具、通讯用具、项目治理等专项费用,水土保持工作能正常开展。三是县、乡、村三级组建了一支水土保持监督队伍网络,村有监督员、乡有水保站、县有水保局,三点一线,一抓到底。四是水土保持治理有示范片,示范点敞到了县乡领导有水土流失治理示范片,水土保持机构本身有示范点,县直有关单位也有示范基地的多元榜样模式。在干部群众中掀起了带头、推动、群策群力。大抓治理水土流失的浪潮。

㈦ 水土保持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蓄水保土耕作措施是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

1、工程措施

指防治水土流失危害,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而修筑的各项工程设施,包括治坡工程(各类梯田、台地、水平沟、鱼鳞坑等)、治沟工程(如淤地坝、拦沙坝、谷坊、沟头防护等)和小型水利工程(如水池、水窖、排水系统和灌溉系统等)。

2、生物措施

指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采取造林种草及管护的办法,增加植被覆盖率,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的一种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包括造林、种草和封山育林、育草。

3、蓄水保土

指以改变坡面微小地形,增加植被覆盖或增强土壤有机质抗蚀力等方法,保土蓄水,改良土壤,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措施。如等高耕作、等高带状间作、沟垄耕作少耕、免耕等。

开展水土保持,就是要以小流域为单元,根据自然规律,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合理安排工程、生物、蓄水保土三大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最大限度地控制水土流失,从而达到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水土保持是一项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战略性措施,也是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的必要途径;水土保持工作不仅是人类对自然界水土流失原因和规律认识的概括和总结,也是人类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能力的体现。

(7)水土保持治理扩展阅读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水土保持规划,组织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单位有计划地对水土流失进行治理。在水力侵蚀地区,应当以天然沟壑及其两侧山坡地形成的小流域为单元,实行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建立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

在风力侵蚀地区,应当采取开发水源、引水拉沙、植树种草、设置人工沙障和网格林带等措施,建立防风固沙防护体系,控制风沙危害。国家鼓励水土流失地区的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对水土流失进行治理,并在资金、能源、粮食、税收等方面实行扶持政策,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有计划地对禁止开垦坡度以下、五度以上的耕地进行治理,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整治排水系统、修建梯田、蓄水保土耕作等水土保持措施。水土流失地区的集体所有的土地承包给个人使用的,应当将治理水土流失的责任列入承包合同。

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可以由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个人或者联户承包水土流失的治理。对荒山、荒沟、荒丘、荒滩水土流失的治理实行承包的,应当按照谁承包治理谁受益的原则,签订水土保持承包治理合同。承包治理所种植的林木及其果实,归承包者所有,因承包治理而新增加的土地,由承包者使用。

国家保护承包治理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承包治理合同有效期内,承包人死亡时,继承人可以依照承包治理合同的约定继续承包。企业事业单位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必须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对造成的水土流失负责治理。本单位无力治理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治理,治理费用由造成水土流失的企业事业单位负担。

建设过程中发生的水土流失防治费用,从基本建设投资中列支;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水土流失防治费用,从生产费用中列支。在水土流失地区建设的水土保持设施和种植的林草,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检查验收。对水土保持设施、试验场地、种植的林草和其他治理成果,应当加强管理和保护。

㈧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因地域而不同,在北方地区,主要是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或者在设计院和公司写水土保持方案,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多为林业局和水利局,水文、环保、气象和国土方向也招收水保专业毕业生但人数较少。

在南方地区主要就业单位也是最多的就是在各个企业或设计院做水土保持方案编制。2015年,为减少环评审批的部门职能交叉,取消水土保持、行业预审等环评审批前置条件,水保行业变得不景气,导致编写水土保持方案的公司和设计院招生水保专业学生明显减少,考硕士和博士的人数逐年增多。

水土保持有三大措施“林草、工程、农牧”,所谓水保方案编制就是估算各工程对当地水土流失情况的影响,相当于环境评价,力求达到影响最小。而“荒漠化防治”这一块就业对口的单位很少,主要可以考研后在一些防沙治沙站或高校工作。防沙治沙站属科研单位,主要研究一些固沙措施,和沙区植被恢复方面。

(8)水土保持治理扩展阅读: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满足水土保持行业及水土保持学科发展需要,掌 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求 实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林业、水利、农业、公路、铁路、采矿、环境保 护、国土资源等行业从事教学、科研、规划、设计、施工、监测、资源开发、工程管理等工作。

㈨  水土保持的经验与建议

从全省的水土保持工作情况看,面临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在治理现有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整个工作进程中,目前只能算刚刚起步,工作中的困难和阻力还比较大。一是干部群众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还不强;二是各级投入治理水土流失的经费不足,治理速度还比较缓慢。今后喀斯特石漠化防治的总目标是保护生态环境,协调人类影响,消除贫困,实现石漠化地区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石漠化防治要全面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实行“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遵循预防为主,以重点防治为基础、点面结合,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防治与开发利用相结合和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效益一致的五项原则。

在喀斯特地区要加倍努力认真贯彻实施好《水土保持法》,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要15年初见成效,30年大见成效的奋斗目标,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与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千方百计争取各方面的投入,治管结合,搞好治理成果后期的看护,推广应用新的技术成果,加快治理步伐,为改善贵州的生态环境,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最大贡献。

一、基本经验

(1)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充实人员:贵州省、地(州、市)及重点治理县均成立了以政府领导为首,有关部门参加的水土保持委员会,水土保持队伍也在近年的机构改革中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加强。特别是列为“长治”重点治理区的地、县两级都成立了水土保持委员会及其办公室。乡镇成立了工程实施领导小组或指挥部,各级都由政府一把手任委员会主任或指挥长。不少县(市)为了加强机构建设力度,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单独设立了局级或副局级的水土保持办公室。各重点治理县(市)都选配了政治、业务素质较高的人员充实机构,人数一般都在15~20人左右。同时,根据执法需要,各级都设立了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站,选拔、任命了预防监督员,从而使水土保持治理、执法都有了组织保障。

(2)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水土保持意识,增强执法力度:水土保持事业的公益性和广泛性决定了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但是,要发动群众积极主动地投入治理水土流失、搞好预防监督,必须首先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水土保持意识。因此,各地始终把宣传教育放在首位,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面向全社会宣传水土保持政策法规、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意义,水土保持的基本知识以及水土流失的危害等。同时,组织水土流失地区的干部群众参观一些治理成功、效益突出的工程点,结合水土保持违法案件的查处,以案说法,教育群众。通过长期不懈的深入宣传,大大提高了人们的水土保持意识,增强了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为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条件。

(3)坚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寓开发于治理之中,促进流域经济快速发展: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是几十年来治理水土流失的经验总结。这一经验特别是对贵州山区这样的地形地貌尤为适用。因此,各重点治理县都是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其效益十分显著。在治理措施和模式上,改变过去单一措施为综合措施,改消极式的防护型治理为积极式的开发型治理。其基本思路是以发展小流域经济为目标,以坡耕地的挽救和改造为突破口,大力开展基本农田建设,在治理中搞开发,以开发促治理。普遍作法是实行工程措施、生物措施、耕作措施合理配置,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发挥资源优势,优化组合生产要素,大力开发各具特色的名、特、优经济林果。同时,以市场为导向,形成种、养、加,农、工、贸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机制和经济发展格局。

(4)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科学规划,制定正确的治理对策:由于贵州地势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各地的自然环境和条件都不一样,水土流失的特点和状况各不相同,因而治理措施和方式上不能千篇一律。对此,采取的是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因势利导,以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治理水土流失。例如,能就地取用石材的地方,搞石埂坡改梯,搬石让土,挖高填低。对取石不便的地方,搞土埂坡改梯,对建成后的梯地,配套修建排、灌水系工程。大力推广绿肥横坡聚垄耕作,把培肥地力和保持水土结合起来。在有水土流失的荒坡地,根据自然条件规模连片地种植苹果、黄梨、桠柑、柚子、生漆、核桃、板栗、杜仲等经济林果。总之,根据自然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名、特、优经济林果。在实施治理过程中,水保部门始终加强科学技术指导和服务,举办培训班,为乡(镇)和治理区群众培养技术人才。同时,经常性地组织人员深入工地,蹲点进行检查指导,开展技术咨询和服务。

(5)抓典型、做示范、创样板,引导面上治理工作向高标准、高质量和高效益发展:在推进治理水土流失过程中,始终注重发挥榜样的作用,采取抓典型、做示范、创样板的方式,以点带面,推动全省小流域治理向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方向发展。省、地、县、乡各级都有自己创办的样板点,仅毕节地区各县(市)创办的示范样板点就有120多个。示范点的内容比较丰富,有小流域的综合治理,有石埂、土埂坡改梯,有规模连片的经果林,有水土保持种苗场,还有预防监督和执法队伍的规范化建设等。这些示范点不仅起示范带动作用,而且也作为进行人员培训和水土保持科研基地,从而为群众性的防治水土流失工作培养了大批乡土技术人才,为加大水土保持科技含量、及时总结治理和执法经验提供了基础条件。

(6)加强项目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和治理效益:为使小流域治理达到“治一片,成一片,见效一片”,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项目管理。一是精心规划设计,认真组织实施。各地根据水利部的《水土保持技术规范》,结合本地实际编制技施设计大纲,组织有水保技术人员、乡村干部、农民代表三结合的设计队伍,深入实际进行规划设计,将治理措施落实到山头地块。同时将治理措施的技术规程、规范、标准和质量要求编印成册,发送到各乡、村,并按标准严格掌握施工(照片6-6);二是采取“双向”承包的办法层层落实责任制,将任务和技术质量分别承包给治理区的行政领导和水保部门,严格奖惩兑现;三是严格检查验收。根据工程质量和任务完成情况确定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每年进行一次检查评比,不合格的不予验收,同时,按照“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不干不支持”的原则,将检查评比的结果与第二年下达任务和补助经费挂钩。

二、几点建议

贵州喀斯特地区的水土保持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只能算是刚刚起步,有的工作成效也仅仅是局部的,从整个生态环境状况看,水土流失、生态恶化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工作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下一步的基本思路是:以宣传教育为先导,坚持预防保护为主的方针,以落实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和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为突破口,加强执法,遏制人为新的水土流失,抓住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创新水土保持机制,多渠道增加水土保持投入,进一步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促进全省水土保持工作走上法制化建设轨道。

(1)全民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亟待进一步增强。许多干部和群众对防治水土流失还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处理开发建设与保护水土资源关系问题上,往往重开发轻保护,以至仍然存在边治理边破坏,人为水土流失不断发生的现象;一些地方和单位没有认真贯彻《水土保持法》,相当一部分建设项目没有依法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和落实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有的领导干部仍然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给执法工作带来了困难和阻力。第一,继续加强对水土保持执法的领导,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完善配套法规,执法程序,工作制度和加强执法队伍管理,巩固已取得的执法成果,规范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的法律程序,落实方案实施过程中的“三同时”制度;二是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开展执法试点,扩大试点范围,并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第三,加强水土保持立法工作,建立健全成果管护的规章制度;加强预防监督时,有条件的应以流域为单元,成立管护组织,利用有偿回收等资金落实管护经费和人员,明确管护目标,切实把已治理的工程管护起来,使国家,地方,群众的投入不致白白损失,并使治理工程得到永续利用,效益得到充分发挥,从长远意义上实现治理目标。

(2)加强预防监督、巩固治理成果、总结推广成功经验、提高治理效益。治管结合,巩固治理成果,杜绝边治理边破坏,甚至破坏大于治理的现象,避免重蹈先破坏后治理的覆辙,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贵州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是现有坡耕地的整治,治理的措施对策,一是要坚持几十年来积累的成功经验,即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通过综合治理,加强以坡改梯为主的基本农田建设,以改促退,为陡坡退耕还林奠定坚实基础;二是要认真贯彻朱镕基总理提出的“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措施;三是要充分利用贵州降水丰富、水、热条件好、植被恢复快的优势,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要加大林草措施和封禁治理的力度,落实相应的承包管护制度,做到治理一片,巩固一片,发挥效益一片;同时,要把治理水土流失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紧密结合起来,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群众脱贫致富。

(3)增加投入、提高补助标准:贵州水土流失治理的任务还十分艰巨。目前还有近60000km2的水土流失面积亟待治理,且治理的难度越来越大。尤其是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地方几乎都是贫困地区,坡耕地比重大,人多地少,治理所需的投入相对较多。目前的投入和治理速度还远不能满足群众的迫切需要。近几年来,钢材、炸药、水泥、苗木等材料物资价格不断上涨,单位面积的材料消耗费用超出了国家投资的数额。另外,由于治理难度加大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目前国家补助标准相对偏低,影响了工程的正常开展,一些地区只能满足点上治理的投入,而面上治理则难以兼顾。为此建议国家适当提高治理补助标准,以满足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

(4)加强对治理资金的管理:治理资金是国家对水土流失地区的专项投资,无论是国家计委的投资,水利部的投资,还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的投资,都必须按照项目管理规定,做到及时足额到位,专款专用,账目清晰,手续完备。要加强对水土保持财会人员的培训,提高财会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规范和完善水土保持重点防治经费管理制度,严格杜绝资金使用管理方面的一切违纪现象。财务账目应接受上级水保部门和财务部门的检查,定期进行审计。

(5)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利用计算机与GIS-RS等现代科技手段,建立水土流失、石漠化治理和动态遥感监测,根据TM和Sport影像判读,随时掌握石漠化治理情况的动态变化,作出调整措施,做好宏观调控工作。大力发展石坎梯田,地坎经济林;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推广灌排水系与机械施工等技术。这样,避免人力跑点监测带来的弊端,减少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㈩ 水土保持治理类型区划分

根据《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15772—2008),本研究“河南水源区小流域水土流失规律研究”将河南水源区划分为3个不同的水土流失类型区(详见表5.1),以利于水土保持治理中采取不同的措施。

表5.1 河南水源区水土保持治理类型分区

综合项目区水土流失特点,河南水源区水土流失均以水力侵蚀为主,且主要为面蚀,局部地区存在滑坡、崩塌和泥石流侵蚀。水土流失主要来自坡耕地、荒山荒坡和疏、幼、残林地,其中坡耕地流失最为严重。根据已有的水土保持治理成果及经验的基础,以及“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成果,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以坡耕地改造和坡面水系建设为重点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建立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防治体系,是水源区水土保持治理的根本措施。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