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整改整治 » 治理之道

治理之道

发布时间: 2021-03-13 19:47:06

1. 求《管子》中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的翻译

翻译:但凡治理国家的方法,必须首先使百姓富裕起来。

一、原文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

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二、译文:

大凡治国的道理,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人民富裕就容易治理,人民贫穷就难以治理。何以知其然?人民富裕就安于乡居而爱惜家园,安乡爱家就恭敬君上而畏惧刑罪,敬上畏罪就容易治理了。

人民贫穷就不安于乡居而轻视家园,不安于乡居而轻家就敢于对抗君上而违犯禁令,抗上犯禁就难以治理了。所以,治理得好的国家往往是富的,乱国必然是穷的。因此,善于主持国家的君主,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起来,然后再加以治理。

三、出处

管仲著《管子·治国第四十八》

(1)治理之道扩展阅读

一、创作背景

《管子·治国》是春秋时期军事家管仲创作的一篇散文。管子一书是稷下道家推尊管仲之作的集结, 即以此为稷下之学的管子学派。《汉书·艺文志》将其列入子部道家类 ,《隋书·经籍志》列入法家类。《四库全书》将其列入子部法家类。

书篇幅宏伟,内容复杂,思想丰富,是研究中国古代特别是先秦学术文化思想的重要典籍。

二、作品赏析

短文为了讲清“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的道理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方面讲“人民富裕就安于乡居而爱惜家园,安乡爱家就恭敬君上而畏惧刑罪,敬上畏罪就容易治理了”,紧接着从另一方面讲“人民贫穷就不安于乡居而轻视家园,不安于乡居而轻家就敢于对抗君上而违犯禁令,抗上犯禁就难以治理了”。

从这两个方面作了鲜明的对比后进行总结“富国常治,乱国常贫(治理得好的国家往往是富的,乱国必然是穷的)”进而得出“必先富民,然后治之(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起来,然后再加以治理)”的道理。

三、作者介绍

管仲(前719一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被称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华夏族,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经济学家、改革家。

管仲的著作今称《管子》,内容涵盖各种学术,是后世道家、儒家、名家、法家、农家、兵家、阴阳家等等多家学术思想的源头。

2. 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此名言警句出自那部书籍

原文是“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出自明朝张居正《答福建巡抚耿楚侗》,这里是化用的。

3.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怎么样

第一次上导师的课,老师就讲了如何读书的问题,听后深感惋惜,要是早听四年的话,估计我的本科生涯不会那么混乱,当然这也与我的性格有关,不过总不至于那么混乱。老师说读书应该按照由近及远、由专到通、强调专业和兴趣,并要求书籍与文章兼顾,因为后来出现的书一般都会吸收前人的精华,专业书籍还可以使读者对问题的论证有更清晰的认识。另外,要切忌见名人的书就读,更不能跟随出版商的宣传。很惭愧,这些我都没做到,现在我尽量向这个方向努力,看看前几天从图书馆借的书,发现都符合老师的标准,于是很是欣慰。老师上课的时候还推荐了两本书,一本书是普特南的《使民主运转起来》,另一本就是我这几天在读的《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这两本书都是基于长期(几十年)的经验研究进行理论研究,阅读这两本书主要是进行研究方法的学习。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是著名的政治学家、公共行政学家,一生著作等身,而这本《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则是其中最为著名的著作之一。这本书在搜集大量经验案例的基础上,运用制度分析方法研究现实的政策问题。作者研究的基本思路是,首先交代关于公共事物治理的传统模型,并对其的适用性进行评析和挑战;在此基础上,作者将研究视角从理论转移到现实中的公共池塘资源问题,指出其中的困境,并设计研究该问题的框架;针对提出的问题,搜集正反两种案例,分析其中有助于困境的的解决以及导致困境的各种变量,并对其进行理论分析;最后根据经验研究进行系统的理论总结。 传统上,公共事物治理问题通常都可以归为三种模型:公地悲剧、囚徒困境和集体行动的逻辑,其基本思路类似,系指人都是理性的,但单个人的理性会导致集体的非理性。得出这个结论的原因在于人的自利动机,当然还包括信息的不完备、缺乏沟通以及监督不利等。但是这三个模型都是建立在理想的基础上,现实中尽管有接近这些模型的实例,但通常情况下,现实生活并不与之符合,如果政策人员简单的运用这些模型进行政策分析或政策制定,则会产生理论与现实不符合的后果。作者对其存在的问题归结为三个:没有反映制度变迁的渐进性和制度自主转化的本质;在分析内部变量是如何影响规则的集体供给时,没有注意外部政治制度特征的重要性;没有包括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于是就有对其进行改进的必要,也就是通过增加符合现实的变量,使其更符合现实的要求,从而为政策的制定提供更完善的基础。奥斯特罗姆选择公共池塘资源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并其研究范围限定为小规模。她在批判传统的集体行动困境的两种解决方法(企业理论和国家理论,即私有化或者实行中央控制)的基础上,提出公众内部自主组织和自主治理的可能性,并指出实现这一目标的三个难题,即供给、承诺和监督问题,因为这些措施在力图解决个人自利动机和搭便车心理的同时,也同样会产生这些问题,即二阶困境,而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正是后面的成功案例之所以成功的关键所在。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研究框架,指出要改变单层次的研究方式,而将研究范围扩展到多层次,研究占用和供给问题,与此同时,提出现实场景的选择依据,即通过选择成功与失败的正反案例,找出有助于解决集体行动困境的相关变量,并解决制度的供给难题。 接下来就是对案例的分析,这些案例的具体内容主要涉及高山草场、灌溉制度、渔场、水利等问题,尽管存在具体形式的不同,但却有着一个共同点,即都属于公共池塘资源问题,这是一种可以被公众单独享用的公共资源,在所有权上具体公共性,在使用上则是典型的个人受益,并且对其使用的限制需要付出极大的成本,其使用达到一定限度后可以看作是具有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公共品,因而也可以将之理解为半公共品。正是因为它的这种性质,使得这些案例中的成员都有滥用资源的趋势,这在那些失败的案例中成为现实,而在那些成功的案例中则没有实现。对其原因的探寻正是接下来三章所要做的事情,正如作者所说的,“提出复杂变量作为分析框架而不是作为模型的原因,准确说来是因为无法在一个模型中容纳下此等复杂的情形”,也就是说最终作者只找到了解决集体行动困境的变量,而不能穷尽之所以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所有原因。通过比较这些成功的案例,作者归纳出长期存续的公共池塘资源制度中所阐述的七项设计原则:清晰界定边界、使占用和供应规则与当地条件保持一致、集体选择的安排、监督、分级制裁、冲突解决机制、对组织权的最低限度的认可、分权制企业。简单的说,就是要求组成由社会成员组成的合作组织,并建立解决冲突的机制和场所,在这个组织中可以明确成员的资源所有权和数量,同时建立相关的监督机制。而经验证据也证明,那些失败的案例无一不是没有达到这七项原则,并且基本上都是仅拥有三项或以下,还需要指出的是,有些案例表明,一些地方虽然具备了大多数原则,但仍然导致失败,这可以被归为脆弱的制度。要解决监督,首先需要具有可信承诺,而要获得可信承诺,则必须解决制度的供给问题,第四章的案例主要反映的就是制度供给问题,作者介绍了大洛杉矶地区南部一系列地下水流域的制度起源。从这关于雷蒙特领域、西部和中部地区三个案例中可以看出,人们在组织者的领导下,通过将现有规则的预期受益和成本的净流量与替代规则的预期受益和成本的净流量进行比较,做出进行制度变迁的选择。但是,制度变迁在现实条件下仍然不是单纯的内部问题,它还与外在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由于内部因素的难以测量,使得不得不转向对外在环境的研究。在最后一章的总体分析中,作者指出,有关收益、成本、共有规范和机会的数据所组成的总和变量很难被记载下来或者有效的收集,因此就必须转向影响这些总和变量的环境变量,应该看到,促进型体制对占用者采纳增进共同利益的新规则较之冷漠型体制有着更大的作用,这正是外部政治环境的影响之所在。 这本书在研究方法上的贡献是巨大的,它对三个理论模型的修正,为在现实生活中解决集体行动困境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基础,使得政策分析更具可操作性。当然,这项研究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比如,对促使社会集体成员组织起来的心理因素的分析显得不够,同时,作者在探讨成员间合作时曾提及“社会资本”的概念,但却没有深入研究下去,使得本书没能发掘出促进社会成员间相互合作、增强信任的这一重要变量。当然,对“社会资本”的研究在作者以后的论文中已经出现。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Governing the Commons:The Evolution of Institutions for Collective Action) 作者:[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Elinor Ostrom) 译者:余逊达,陈旭东 目录: 导言第一章 反思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 第一节 三种富有影响的模型 第二节 模型的隐喻性用法 第四节 一种挑战 第二章 自主组织和自主治理公共池塘资源的制度研究 第一节 公共池塘资源的情境 第二节 相互依存、独立行动和集体行动 第三节 三个难题:供给、承诺和监督 第四节 研究框架的设计 第三章 长期存续的自主组织和自主治理公共池塘资源分析 第一节 高山草场和森林的社群保有权 第二节 韦尔塔的灌溉制度 第三节 菲律宾桑赫拉的灌溉社群 第四节 各种长期存续的自主组织治理的公共池塘资源制度的相似之处 第四章 制度变迁分析 第一节 抽水竞赛 第二节 诉讼博弈 第三节 企业家的博弈 第四节 多中心的公共企业博弈 第五节 制度供给分析 第五章 制度失败和制度脆弱性分析 第一节 公共池塘资源问题不断的土耳其近海渔场 第二节 公共池塘资源问题不断的加利福尼亚地下水领域 第三节 斯里兰卡渔场 第四节 斯里兰卡水利开发工程 第五节 脆弱的新斯科舍近海渔场 第六节 比较研究得到的教训 第六章 自主组织和自主治理公共池塘资源的分析框架 第一节 供给问题、可信承诺问题和相互监督问题 第二节 分析制度选择的框架 第三节 对社会科学家的挑战 参考文献 后记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6月第一版(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298千字

4. 唐太宗如何走上天下大治的国家治理之道

原标题:唐太宗的成功之道
{本期话题}:历史{本期关键词}:李世民武则天唐朝张晓媛:很多人对唐太宗的印象是从影视剧来的,形形色色的电视剧,有很多和他的后宫相关。历史上真实的他是怎么样一个人?
韩升:唐太宗李世民出身于军事世家,祖上是北周的开国元勋,自己16岁参军,在战场上英勇作战,在战争中学习战争,逐渐成长起来。18岁的时候,他随父亲李渊起兵反隋,成为唐军统帅,东征西讨,指挥弱小的唐军屡破强敌,在歼灭河北最为彪悍的窦建德集团中,尽显出军事才华。唐朝统一中国的重大战役,主要是李世民指挥的。到他24岁的时候,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如此辉煌的军功战绩,在中国历史上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深深地知道,打天下靠武力,治天下靠文德。所以,他当上皇帝之后,马上率领满朝文武转型,告别高压专制,提倡民主之风,大批选拔德才兼备又具有开拓性视野的人才,得人之盛,在整个中国古代最为显著;他坚定不移推行依法治国,完成号称中国古代里程碑的唐朝法律体系建设;他贯彻以民为本、藏富于民的国策,在短短几年间达到天下大治。因此,他被称为“千古一帝”。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人同时完成打天下、治天下两大历史性任务的皇帝,仅此一人。
刘彦彩:历史学家柏杨这样评价唐太宗:“李世民大帝是中国帝王中最初一个被中国人真心称颂崇拜的人物,固由于他的勋业,也由于他本身的美德。他治理国家的一言一行,成为以后所有帝王的规范。”我觉得这是对唐太宗的评价中最为中肯和全面的,他的伟大不仅仅在于他不世出的功绩,更在于人格的宽广。
张晓媛:对于“治国”谋略,韩老师最为推崇吴兢所辑的《贞观政要》,并视之为治国宝典。为什么这么说?
韩升:唐太宗把中国打造成为五千年古代文明的盛世,其中有多少宝贵的历史经验值得后人认真总结与借鉴。唐太宗去世后,唐朝史官吴兢从国家档案中摘录出唐太宗治国的经验,分成四十个问题,编为五卷,呈献给唐玄宗。在中国,它成为历代统治者案头必备的治国宝典;成为历史学家研究“贞观之治”的第一手史料;成为人生教育的最佳教材。在国外,它流传也非常广泛,东亚国家的统治者视之为必读的经典,在宫内讲读,学习仿效。如果说古代存在着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文化圈,那么,《贞观政要》就是构成其政治基础的经典之一,影响极其深远。
刘彦彩:《贞观政要》以摘编的方式,记录了唐太宗治国的理念及其为人处世的谋略,既提供了国家治理的经验,又提供了一个千古一帝的风范和格局,这是后世帝王都很愿意学习的。
张晓媛:唐太宗的成功和唐朝的辉煌如何解析?
韩升:唐朝是中国古代最辉煌的盛世,然而,从国家治理的角度深度研究和剖析唐太宗,这样的著作却没有出现,所有的撰述都是从唐太宗个人传记的角度展开的,没有人深度解开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思路和做法。《唐太宗治国风云录》是第一部这样的著作。
唐太宗的成功,并不只是政治清明,用人纳谏那么简单的。本书作者通过几十年的研究和深入探索,对《贞观政要》的记载,对照唐史,全面系统解读,第一次理出唐太宗治国的总体设计,再把唐朝这段历史放在中国五千年文明的长河中定位,追源溯流,揭示唐太宗治国理念的传统源头与创新及其对于中国历史进程造成的深刻影响。作者发现唐太宗面对长达四个多世纪的分裂和动乱,是第一个醒悟过来的领袖,他彻底改变了以往通过强力手段和高压统治的做法,真正大力落实以德治国、以民为本的国策,对于国家治理进行了全面的设计。
首先是顶层设计,实现了“治国先正君”的第一个转型,接着实现了从打天下到治天下的转型,最终确立起以民为本、藏富于民的历史性转变。
其次,是以国家诚信为抓手,重建社会诚信。用大气力建立系统的法律体系,坚定不移地实行依法治国。同时,在国家政治制度、经济政策、人才选拔与考核管理等重大制度建设上励精图治,法律和制度构成国家治理的基础。
第三是明确国家的中心任务是文化建设,从文化、教育方面入手,极大地提升全民的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平,提倡公平正义和制度性忠诚,凝聚成为国家最强大的向心力,成为世界人才的聚集地和文化艺术的高地。一个文明昌盛的唐朝就是这样磅礴于世的。
张晓媛:问一个八卦问题,同样是武则天,为什么李世民只封为才人,而他的儿子就视若珍宝?
韩升:因为唐太宗是强者,他欣赏的是有文化教养,温文尔雅的贤内助。高宗内心不是那么强大,他需要的是姐姐般的呵护。
刘彦彩:我觉得这跟个人的追求和价值观有很大关系。唐太宗继承王位,虽名为继承,但过程艰辛,并且背负着一些不仁不义的骂名。所以他在任上,第一重要的就是要巩固地位。因此,夙兴夜寐、励精图治,才是他人生的主色调,其他的包括女人在内都不那么重要了。况且,他还有那么好的皇后,有伴侣如长孙皇后,夫复何求?
张晓媛:读者可能会觉得,齐家比治国更实际更重要,通过了解历史上的唐太宗,对他们会有什么影响和帮助?
韩升:治大国如烹小鲜。治国与治家在很多地方是相通的。无论是国还是家,要治理好,归根结底还是人的问题。如何锻造出优秀的人,有品格的人,能够适应社会的人,乃至如何与人相处,情商和智商的培育,贞观时代各种类型的人物出现在这部书中,给我们各种类型的参照与启发。
刘彦彩:唐太宗夺权之前,戎马生涯,是一个粗放、豪迈的军人,治国不是他的长项。他的厉害之处在于,他转变思路,收长放短,从头学起,拜十八学士为师,终成千古一帝。我本人最大的启示是:一要找准方向,二要找对方法,这个简直具有普适功能。

5. 请任选一个世界性城市,论述其治理之道。

你好!
同学,我是陈文老师,如果你觉得这样有意义的话,直接来跟我说一下就好,我可以直接可以给你个A。当然意思意思一下就可以了,不用太大手笔。
来我办公室找我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

6. 治国之道是什么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上犯禁,陵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