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整改整治 » 韩信整改

韩信整改

发布时间: 2021-03-13 17:10:05

㈠ 形容改正的成语

朝过夕改 形容改正错误快。
出处:《汉书·翟方进传》:“朝过夕改,君子与之。”
朝闻夕改 早晨闻过,晚上即改正。形容改正错误之迅速。
出处:《晋书·周处传》:“古人贵朝闻夕改。君前涂尚可,且患志之不立,何忧名之不彰?”
犯颜极谏 犯颜:冒犯君主或尊长的颜面、威严;极谏:以直言规劝(常用下对上)。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而极力规劝其改正错误。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犯颜极谏,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以为谏臣。”
改过不吝 吝:可惜。改正错误态度坚决,不犹豫。
出处:《尚书·仲虺之诰》:“改过不吝。”唐·陆贽《奉天论延访朝臣表》:“述汤之所以王,则曰:‘用人惟己改过不吝。’言能纳谏也。”
改过从善 改正错误,决心向善。指去恶就善。同“改过迁善”。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七卷:“不知大舅怎生样劝喻,便能改过从善。如此可见好人原容易做的,只在一转念耳。”
改过迁善 改正错误,变成好的。指去恶就善。
出处:《周易·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改过自新 自新:自觉改正,重新做人。改正错误,重新做起。
出处:《史记·孝文本纪》:“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虽复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
改过作新 指毫无保留地改正过错。同“改过自新”。
出处:元·施惠《幽闺记·会赦更新》:“陀满兴福,父母妻儿都杀戮,逃命潜奔,哨聚山林暂隐身,心阑意卸,天幸遭逢颁大赦,改过作新,作个清平无事人。”
革心易行 指改正错误思想,改变错误行为。
出处:汉·贾谊《新书·先醒》:“于是革心易行,衣苴布,食疄(田改丰)馂,昼学道而夕讲之。”
更姓改物 指王朝更迭,改正朔,易服色。
出处:《国语·周语中》:“叔父若能光裕大德,更姓改物,以创制天下,自显庸也。”韦昭注:“更姓,易姓也。改物,改正朔、易服色也。”
过而能改 有了错误就能改正。
出处:《左传·宣公二年》:“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矫邪归正 矫邪:纠正邪恶、邪念;归正:归于正路。改正错误,走上正道。
出处:《晋书·吕光等载记论》:“向使矫邪归正,革伪为忠,……则燕秦之地可定,桓文之功可立。”
旧病难医 老毛病难于医治。比喻过去的缺点错误难以改正。
出处:明·无名氏《三化邯郸》第三折:“则待作抱官囚,觅不着逃生计,急回头待悔来应迟,又不将心猿意马牢拴系,也不是你本性难移,旧病难医。”
苦口良药 好药往往味苦难吃。比喻衷心的劝告,尖锐的批评,听起来觉得不舒服,但对改正缺点错误很有好处。
出处:《孔子家语·六本》:“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累教不改 经过多次教育仍然不改正。
良药苦口 好药往往味苦难吃。比喻衷心的劝告,尖锐的批评,听起来觉得不舒服,但对改正缺点错误很有好处。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孔子家语·六本》:“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屡教不改 多次教育,仍不改正。
出处: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犯错误的人,出岔子极少数坚持错误、屡教不改的以外,大多数是可以改正的。”
迷而不反 迷路后不知回来。比喻犯了错误不知改正。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钟会传》:“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发,玉石皆碎。”
迷而不返 迷失了道路,不知道回来。比喻犯了错误不知道改正。
出处:汉·王粲《为刘表与袁尚书》:“若使迷而不返,遂而不改,则戎狄蛮夷将有诮让之言。”
迷而知反 迷路后知道回来。比喻有了过失能够改正。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袁术传》:“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
迷而知返 迷路后知道回来。比喻有了过失能够改正。
出处:《宋书·二凶传·元凶劭》:“所以淹霆缓电者,犹冀弟迷而知返耳。”
迷涂知反 比喻犯了错误能改正。同“迷途知反”。
迷途知反 迷途:迷路;反:反回。迷了路知道回来。比喻犯了错误能改正。
出处:《南史·陈伯之传》:“夫迷途知反,往哲是与。”
迷途知返 迷途:迷失道路;返:回来。迷了路知道回来。比喻发觉自己犯了错误,知道改正。
出处:《三国志·魏志·袁术传》:“以身试祸,岂不痛哉!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
纳谏如流 纳:采纳,接受;谏:旧指规劝君主或尊长,使改正错误;如流:迅速。接受劝谏就像流水那样自然。形容非常乐意听取别人意见。
出处: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三折:“豁达大度,纳谏如流,为宗而罢刑肉。”
破罐破摔 把破损的罐子摔破。比喻有了缺点、错误不改正,反而有意向更坏的方向发展。
迁善改过 指改正过失而向善。
切瑳琢磨 比喻学习或研究问题时彼此商讨,互相吸取长处,改正缺点。同“切磋琢磨”。
切磋琢磨 将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比喻学习或研究问题时彼此商讨,互相吸取长处,改正缺点。
出处:《诗经·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洒心更始 犹言改过自新。自改正错误,重新做起。
绳愆纠缪 改正过失,纠正错误。绳:纠正。愆:过失。谬:错误。
死不改悔 到死也不追悔、改正。形容非常顽固,坚持错误。
死不悔改 到死也不追悔、改正。形容非常顽固。
他山之石 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出处:《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痛改前非 痛:彻底;非:错误。彻底改正以前所犯的错误。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 痴公子很使噪脾钱》:“你痛改前非,我把这所房子与你夫妻两个住下。”
痛湔宿垢 犹痛改前非。彻底改正以前所犯的错误。湔,洗。
出处:明·张居正《请戒谕群臣疏》:“朕方嘉与臣民会皇极之路,尔诸臣亦宜痛湔宿垢,共襄王道之成。”
痛下针砭 针砭:古代以砭石为针的治病方法。比喻痛彻尖锐地批评错误,以便改正。
出处:《清史稿·艺术传·徐大椿》:“《慎疾刍言》,为溺于邪说俗见者痛下针砭。”
痛自创艾 指彻底地改正自己的过错,重新做人。
出处:明·张居正《素庵戴公墓志铭》:“里中少年有殴母者,公欲与其父直诸有司,置之重典,少年惧,叩头流血请教,公乃许之,而其人亦痛自创艾,卒为善士,为乡里所重如此。”
一字之师 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出处: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贼心不死 不放弃坏念头,而继续做下去。
知过必改 认识到自己错了就一定要改。
出处:《论语·子罕》:“过则勿惮改。”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知过能改 认识到自己错了就能够改正。
出处:《论语·子罕》:“过则勿惮改。”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治病救人 治好病把人挽救过来。比喻帮助犯错误的人改正错误。
忠言逆耳 逆耳:不顺耳。正直的劝告听起来不顺耳,但有利于改正缺点错误。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于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史记·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于行。”
自新之路 罪犯自己改正错误,重新做人的出路。
出处:《三国志·魏志·田豫传》:“豫悉见诸系囚,慰谕,开其自新之路,一时破械遣之。”
自怨自艾 怨:怨恨,悔恨;艾:割草,比喻改正错误。原意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在只指悔恨自己的错误。
出处:《孟子·万章上》:“太甲悔过,自怨自艾。”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攻:琢磨。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出处:《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则:就;加:加以。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勉励自己。
出处:《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宋·朱熹《集注》:“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其自治诚切如此,可谓得为学之本矣。”

㈡ 蔡伦是怎样改进造纸术的

纸的发明者
蔡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家,造纸术的发明者。在没有发明纸以前,古代各国人民想尽办法,利用石头、砖头、树叶、树皮、蜡板、铜、铅、麻布和兽皮、羊皮等等,文字记录下来。
在我国商朝时,人们把文字一笔一划地刻到龟甲和牛、羊、猪等动物的肩胛骨上;随后,人们又用规格一至的木片(又称牍)和竹片(又称简)来书写文章;以后,还用以丝织品缣帛为纸来书写的办法。东汉时期,随著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竹简、缣帛越来越不适应书写的需要。为了制造一种比较理想的书写材料,蔡伦在前人利用废丝绵造纸的基础上,采用树皮、麻头、破布、废鱼网为原料,成功地制造了一种既轻便,又经济的纸张,总结出一套较为完善的造纸方法,使造纸技术有了悦跃的进步。公元 105 年(元兴元年,汉和帝刘肇年间),蔡伦将造成的纸张献给朝廷,受到皇帝的赞扬。从此,人们都用这种纸,并在全国通称蔡伦造的纸为“蔡侯纸”。
公元 121 年,东汉朝廷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牵扯到蔡伦,汉安帝刘祜命令他投案。蔡伦耻于受审,即洗浴全身,换上最漂亮的衣服,然后服毒自尽。
公元 8 世纪,我国已经广泛使用纸,这后的几个世纪中,我国将纸出口到亚洲各个地方,并严保造纸秘密。公元 751 年,唐朝和阿拉伯帝国发生冲突,阿拉伯人俘获几个中国造纸工匠。没过多久,造纸业便在撒马尔罕和巴格达兴起。就这样,造纸技术便逐渐在阿拉伯世界各地传开,那里开始广泛使用纸张,后又经阿拉伯诸国传到北美和欧洲。据史书记载,在蔡伦发明造纸术后的 1000 多年,欧洲才建立第一个造纸厂。虽然现代的造纸工业已很发达,但其基本原理仍跟蔡伦造纸的方法相同。造纸原料十分之七八已为木浆所代替,但造高级印刷纸、卷烟纸、宣纸和打字蜡纸等,仍不外蔡伦所用的破布、树皮、麻头、废鱼网等原料。
蔡伦对我国乃至人类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并且这种影响还将持续下去。今天,我们是无法用数量来衡量纸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人类对纸的使用将会延续到何年,更是难以预测。因此,蔡伦(还有四大发明的留下姓名的另一位发明者毕升)理应在为中国和人类历史进程带来巨大影响的人物名单里占据首席或近乎于首席的位置。

纸的发明过程
西汉初年,政治稳定,思想文化十分活跃,对传播工具的需求旺盛,纸作为新的书写材料应运而生。许慎著的“说文解字”,成书于公元100年。许慎认为纸是丝絮在水中经打击而留在床席上的薄片。这种薄片可能是最原始的“纸”,有人把这种“纸”称为“赫蹄”。这可能是纸发明的一个前奏,关于这种“纸”的记载,可以追溯到西汉成帝元延元年(公元前12年)。“汉书•赵皇后传”中记录了成帝妃曹伟能生皇子,遭皇后赵飞燕姐妹的迫害,她们送给曹伟能的毒药就是用“赫蹄”纸包裹,“纸”上写:“告伟能,努力饮此药!不可复入,汝自知之!”。由此推测纸可能与丝有一定关系。
远古以来,我们的先人就已经懂得养蚕、缫丝。秦汉之际以次茧作丝绵的手工业十分普及,韩信在未发迹之前“乞食漂母”的漂母,大概就是以此为生的。这种处理次茧的方法称为漂絮法,操作时的基本要点包括,反复捶打,以捣碎蚕衣。这一技术后来发展成为造纸中的打浆。此外,借助竹器沥干丝缕也是此法的一个重要步骤,它是造纸中抄纸的原型。我国古代常用石灰水或草木灰水为丝麻脱胶,这种技术也给造纸中为植物纤维脱胶以启示。纸张就是借助这些技术发展起来的。
从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来看,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初年。最早出土的西汉古纸是1933年在新疆罗布淖尔古烽燧亭中发现的,年代不晚于公元前49年。1958年5月在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出土的古纸经过科学分析鉴定,为西汉麻纸,年代不晚于公元前118年。1973年在甘肃居延肩水金关发现了不晚于公元前52年的两块麻纸;1973年在甘肃金关出土,为西汉麻纸,暗黄色,质地较粗糙1978年在陕西扶风中延村出土了西汉宣帝时期(公元前73~49年)的三张麻纸;1979年在甘肃敦煌县马圈湾西汉烽燧遗址出土了五件八片西汉麻纸。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文帝时期(公元前179~前141年)的纸质地图残片,表明了当时的纸可供写绘之用。从上述西汉出土的纸的质量来看,西汉初年的造纸技术已基本成熟。
历史上关于汉代的造纸技术的文献资料很少,因此难以了解其完整、详细的工艺流程。后人虽有推测,也只能作为参考之用。造纸技术环节众多,因此必然有一个发展和演进的过程,绝非一人之功。它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㈢ 作文渺小的我写自己缺点和怎样改进的作文

【渺小的我】

如果说生活是一片海洋,那么我应该是其中一滴纯洁的水。如果说生活是一片草地,那么我应该是一棵嫩绿的青草。如果说生活是一片夜空,那么我就该是一颗的星星。我也许就是这样渺小吧!
渺小的我没有可以张扬的特点、个性,我渺小的只能发出一点点微弱的小光,当然这就是自己没有优点所造成的吧。
渺小的我认为自己虽然渺小,但是只要自己发自内心的努力,并拥有自己最为之努力的梦想足矣。
渺小的我努力过,我以为可为得到回报。历史上,苏秦他“锥刺股”发愤苦读,方能得到六国的官位,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董仲舒“三年不窥国,学习儒家经典”,后来方能成为汉武帝所重用的人才。曾国藩勤奋学习,成为了毛主席所敬佩的人物。也许如果他们不努力有可能渺小的不能再渺小了,所以我当然可以通过努力来让自己不再渺小。
渺小的我,有志向,我以为这可以成为现实。从古至今有多少人有梦得到成功。陈胜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他的志向使他成为第一个站起来反对残暴统治的农民,成为王。岳飞立志抗金,后来他成为了一位百姓所拥戴的抗金英雄。韩信想成为大将,在刘邦手下他成为一名善战的大将。他们有志,所以完成了自己的梦想,最终都成为王。我难道就不可像他们一样实现自己的梦吗?渺小的我虽渺小,但是只要坚持我最终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㈣ 王者荣耀新赛季调整了哪些英雄

娜可露露和甄姬都进行了增强。 不过甄姬本来就不差,所以这次也算是锦上添花。可能天美觉得中单可选的人太少,因此试图把甄姬送上去。看样子,甄姬也没让天美爸爸失望。娜可的话,增强了很多,排位表现也很强势。只不过现在大家都玩韩信李白,所以娜可露露依然需要开发。

㈤ 在实现远大目标是需要改正自身缺点800字作文

成功需要什么?你也许会回答:毅力、汗水、知识。倘若问成功的前提呢?前人积累吗?不是。人际关系吗?不是。勇气?果敢?都不是。成功最需要的是眼光。

有眼光,有助于成就事业。

刘邦是一个有眼光的人。也许他没有过人的谋略,没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事头脑,没有统率百万大军杀敌建功的才能,但是,他凭着“大丈夫当如此”的眼光,任韩信,用萧何,拒酒色,爱人民,终于成为一代明君,赢得后人敬佩与仰慕。

韩信是一个有眼光的人。在势单力弱时,他甘受胯下之辱;在领导着一群乌合之众作战时,他决意用“背水一战”以求胜;在项羽不任用他的时候,他果敢地投奔刘邦。倘若他不是拥有远大的志向与敏锐的眼光,他便永远是个默默无闻的百姓。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武则天有眼光,胸怀大志,历经沧桑,终成女皇;苏轼有眼光,历尽艰难,直面磨难,名留青史;林肯有眼光,废除奴隶制,阻止国家分裂,赢得后人敬仰。可见,古今中外,只有拥有眼光,才能成就一番丰功伟绩。

没有眼光,将自取灭亡。

商纣王是一个没有眼光的人。他每天沉溺于酒池肉林,寻欢作乐,不务正事,对朝政不闻不问,而且他为人残暴,百姓敢怒而不敢言。这样一个只顾眼前舒适,鼠目寸光的君主,最终只能自取灭亡,受到后人的唾骂。

项羽是一个没有眼光的人。纵使他“力拔山兮气盖世”,也有“彼可取而代之”的豪言壮志,但是他刚愎自用,置樊哙的计谋而不用,而又生性残暴,固执己见,以致临死前还仰天叹道:“此天之亡我!”不亦悲哉!

这样的例子也多不胜数:秦始皇没有眼光,大兴土木,建阿房宫,焚书坑儒,终究落得“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下场;唐玄宗没有眼光,与杨贵妃游玩取乐,沉溺酒色,以致落了个身死国灭的下场;前苏联赫鲁晓夫没有眼光,只抱着战时的旧模式不放,未能挽救国家的命运。由此可见,没有敏锐眼光的人,终究经不住风雨的吹打,而遗憾终生。

纵览历史沧桑,阅读芸芸众生。我们从中可以淘出一个真理:成功最需要的是眼光。朋友,要想成功吗?那就以眼光为桨,扬起风帆启程吧!

㈥ 韩信在整治上是不是没有眼光,他要是不杀钟离昧,两人联手刘邦是不是不敢惹他

确实有点脑抽。他的齐王就是要挟刘邦才被封的,也不想想刘邦心里会不怨恨他吗。刘邦问他我能将几何,他说十万。问他能将多少兵,居然说多多益善。真是单纯。

㈦ 东汉时期,谁改进了造纸

纸的发明者
蔡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家,造纸术的发明者。在没有发明纸以前,古代各国人民想尽办法,利用石头、砖头、树叶、树皮、蜡板、铜、铅、麻布和兽皮、羊皮等等,文字记录下来。
在我国商朝时,人们把文字一笔一划地刻到龟甲和牛、羊、猪等动物的肩胛骨上;随后,人们又用规格一至的木片(又称牍)和竹片(又称简)来书写文章;以后,还用以丝织品缣帛为纸来书写的办法。东汉时期,随著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竹简、缣帛越来越不适应书写的需要。为了制造一种比较理想的书写材料,蔡伦在前人利用废丝绵造纸的基础上,采用树皮、麻头、破布、废鱼网为原料,成功地制造了一种既轻便,又经济的纸张,总结出一套较为完善的造纸方法,使造纸技术有了悦跃的进步。公元 105 年(元兴元年,汉和帝刘肇年间),蔡伦将造成的纸张献给朝廷,受到皇帝的赞扬。从此,人们都用这种纸,并在全国通称蔡伦造的纸为“蔡侯纸”。
公元 121 年,东汉朝廷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牵扯到蔡伦,汉安帝刘祜命令他投案。蔡伦耻于受审,即洗浴全身,换上最漂亮的衣服,然后服毒自尽。
公元 8 世纪,我国已经广泛使用纸,这后的几个世纪中,我国将纸出口到亚洲各个地方,并严保造纸秘密。公元 751 年,唐朝和阿拉伯帝国发生冲突,阿拉伯人俘获几个中国造纸工匠。没过多久,造纸业便在撒马尔罕和巴格达兴起。就这样,造纸技术便逐渐在阿拉伯世界各地传开,那里开始广泛使用纸张,后又经阿拉伯诸国传到北美和欧洲。据史书记载,在蔡伦发明造纸术后的 1000 多年,欧洲才建立第一个造纸厂。虽然现代的造纸工业已很发达,但其基本原理仍跟蔡伦造纸的方法相同。造纸原料十分之七八已为木浆所代替,但造高级印刷纸、卷烟纸、宣纸和打字蜡纸等,仍不外蔡伦所用的破布、树皮、麻头、废鱼网等原料。
蔡伦对我国乃至人类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并且这种影响还将持续下去。今天,我们是无法用数量来衡量纸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人类对纸的使用将会延续到何年,更是难以预测。因此,蔡伦(还有四大发明的留下姓名的另一位发明者毕升)理应在为中国和人类历史进程带来巨大影响的人物名单里占据首席或近乎于首席的位置。

纸的发明过程
西汉初年,政治稳定,思想文化十分活跃,对传播工具的需求旺盛,纸作为新的书写材料应运而生。许慎著的“说文解字”,成书于公元100年。许慎认为纸是丝絮在水中经打击而留在床席上的薄片。这种薄片可能是最原始的“纸”,有人把这种“纸”称为“赫蹄”。这可能是纸发明的一个前奏,关于这种“纸”的记载,可以追溯到西汉成帝元延元年(公元前12年)。“汉书•赵皇后传”中记录了成帝妃曹伟能生皇子,遭皇后赵飞燕姐妹的迫害,她们送给曹伟能的毒药就是用“赫蹄”纸包裹,“纸”上写:“告伟能,努力饮此药!不可复入,汝自知之!”。由此推测纸可能与丝有一定关系。
远古以来,我们的先人就已经懂得养蚕、缫丝。秦汉之际以次茧作丝绵的手工业十分普及,韩信在未发迹之前“乞食漂母”的漂母,大概就是以此为生的。这种处理次茧的方法称为漂絮法,操作时的基本要点包括,反复捶打,以捣碎蚕衣。这一技术后来发展成为造纸中的打浆。此外,借助竹器沥干丝缕也是此法的一个重要步骤,它是造纸中抄纸的原型。我国古代常用石灰水或草木灰水为丝麻脱胶,这种技术也给造纸中为植物纤维脱胶以启示。纸张就是借助这些技术发展起来的。
从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来看,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初年。最早出土的西汉古纸是1933年在新疆罗布淖尔古烽燧亭中发现的,年代不晚于公元前49年。1958年5月在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出土的古纸经过科学分析鉴定,为西汉麻纸,年代不晚于公元前118年。1973年在甘肃居延肩水金关发现了不晚于公元前52年的两块麻纸;1973年在甘肃金关出土,为西汉麻纸,暗黄色,质地较粗糙1978年在陕西扶风中延村出土了西汉宣帝时期(公元前73~49年)的三张麻纸;1979年在甘肃敦煌县马圈湾西汉烽燧遗址出土了五件八片西汉麻纸。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文帝时期(公元前179~前141年)的纸质地图残片,表明了当时的纸可供写绘之用。从上述西汉出土的纸的质量来看,西汉初年的造纸技术已基本成熟。
历史上关于汉代的造纸技术的文献资料很少,因此难以了解其完整、详细的工艺流程。后人虽有推测,也只能作为参考之用。造纸技术环节众多,因此必然有一个发展和演进的过程,绝非一人之功。它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㈧ 东汉宦官谁改进了造纸术

纸的发明者
蔡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家,造纸术的发明者。在没有发明纸以前,古代各国人民想尽办法,利用石头、砖头、树叶、树皮、蜡板、铜、铅、麻布和兽皮、羊皮等等,文字记录下来。
在我国商朝时,人们把文字一笔一划地刻到龟甲和牛、羊、猪等动物的肩胛骨上;随后,人们又用规格一至的木片(又称牍)和竹片(又称简)来书写文章;以后,还用以丝织品缣帛为纸来书写的办法。东汉时期,随著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竹简、缣帛越来越不适应书写的需要。为了制造一种比较理想的书写材料,蔡伦在前人利用废丝绵造纸的基础上,采用树皮、麻头、破布、废鱼网为原料,成功地制造了一种既轻便,又经济的纸张,总结出一套较为完善的造纸方法,使造纸技术有了悦跃的进步。公元 105 年(元兴元年,汉和帝刘肇年间),蔡伦将造成的纸张献给朝廷,受到皇帝的赞扬。从此,人们都用这种纸,并在全国通称蔡伦造的纸为“蔡侯纸”。
公元 121 年,东汉朝廷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牵扯到蔡伦,汉安帝刘祜命令他投案。蔡伦耻于受审,即洗浴全身,换上最漂亮的衣服,然后服毒自尽。
公元 8 世纪,我国已经广泛使用纸,这后的几个世纪中,我国将纸出口到亚洲各个地方,并严保造纸秘密。公元 751 年,唐朝和阿拉伯帝国发生冲突,阿拉伯人俘获几个中国造纸工匠。没过多久,造纸业便在撒马尔罕和巴格达兴起。就这样,造纸技术便逐渐在阿拉伯世界各地传开,那里开始广泛使用纸张,后又经阿拉伯诸国传到北美和欧洲。据史书记载,在蔡伦发明造纸术后的 1000 多年,欧洲才建立第一个造纸厂。虽然现代的造纸工业已很发达,但其基本原理仍跟蔡伦造纸的方法相同。造纸原料十分之七八已为木浆所代替,但造高级印刷纸、卷烟纸、宣纸和打字蜡纸等,仍不外蔡伦所用的破布、树皮、麻头、废鱼网等原料。
蔡伦对我国乃至人类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并且这种影响还将持续下去。今天,我们是无法用数量来衡量纸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人类对纸的使用将会延续到何年,更是难以预测。因此,蔡伦(还有四大发明的留下姓名的另一位发明者毕升)理应在为中国和人类历史进程带来巨大影响的人物名单里占据首席或近乎于首席的位置。

纸的发明过程
西汉初年,政治稳定,思想文化十分活跃,对传播工具的需求旺盛,纸作为新的书写材料应运而生。许慎著的“说文解字”,成书于公元100年。许慎认为纸是丝絮在水中经打击而留在床席上的薄片。这种薄片可能是最原始的“纸”,有人把这种“纸”称为“赫蹄”。这可能是纸发明的一个前奏,关于这种“纸”的记载,可以追溯到西汉成帝元延元年(公元前12年)。“汉书

㈨ 小型便利店与大型超市对比怎么改进配送流程

便利店的产品策略:首先必须提高门店的商品陈列利用率,目前,有些便利店门店商品数量和陈列空间的利用率存在严重不足现象,对其产品销售产生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便利店一般是在城市的繁华地段,面积也通常在100平米以内,所以不能浪费门店的陈列空间。其次要正确选择商品种类,便利店的主打商品应在速冻食品、饮料及日常用品上,这些商品不求多、全,而应求精,即选择畅销的、质量高的、价格又适中的产品上架。在便利店中应避免出现整扎销售或者大包装的产品,既然便利店的定位是为应急的需求,量贩包装的商品是不属于便利店的销售范围,便利店销售商品的选择不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因为销售大包装商品,便利店的价格必然要高于大型综合性超市的价格,这种“鸡蛋碰石头,扬短避长”的行为将会导致顾客对便利店产生价格高、购物上当的心理。最后要注意的就是避免货架存在大面积空位。
便利店的分销策略:一间普通的连锁店一般只有100-200平方米大小,却要提供2000-3000种食品,不同的食品有可能来自不同的供应商,运送渠道和保存方式的要求也各有不同。每一种食品又不能短缺或过剩,而且还要根据顾客的不同需要随时调整货物品种,顾客的种种要求给连锁店的物流配送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便利店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配送系统的成功。一家成功的便利店背后一定有一个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统,这就需要连锁便利店品牌必须要建立网络配送系统,统一配送,拿纷橙e购便利店来说,纷橙e购便利店的下货从网上平台下单,配送由当地最近的仓库配送,保证了物流配送时效。从便利店方面来说,便利店应该提高商品周转率,减少库存,货架商品的库存量应严格控制在最大库存量以内,这就要求配送中心将配送商品配准、配全,从而保证便利店的商品常进、常新,以减少库存,提高商品的周转率。
更多内容,请关注特许经营第一网。
便利店的价格策略:便利店24小时全天候营业,作为都市人生活中一种难得的购物场所,不仅稀缺,而且还要负担24小时不间断的人力费用、营业费用以至于照明费、空调费等。如果要求企业提供的商品对消费者来说既便利,价格又便宜,对商家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企业的利润也就无从谈起。因此,便利店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实现“否定低价、便利制胜”。便利店在制定价格策略时,一方面,要尽量降低成本,以适合消费群体急需的品种大量采购,争取较低价格销售;另一方面,便利店的定价不能盲目追求低价,更不可与大型超市竞价,便利店的商品价格比大型超市高一些是正常现象,因为其吸引顾客的不是价格而是可以应急的服务

㈩ 胯下之辱多多益善背水一战这3个成语的主角都是韩信对还是做并改正

胯下之辱。《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歇后语来自淮安民间传说。
背水一战,又称井陉之战,发生于汉高祖三年,汉军和赵军在井陉交战,汉军大将韩信利用赵军主帅陈馀轻敌之心,摆下兵家大忌的背水阵,鼓吹本军将士奋勇作战以求死里逃生,并另调两千轻骑趁隙夺取赵军军营并在军营内插满汉旗。
都对!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