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整改整治 » 课程设置开设整改方案

课程设置开设整改方案

发布时间: 2021-03-11 18:59:35

❶ 如何加强和完善研究生课程设置审核

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
课程建设的意见

教研[2014]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军训部,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各研究生培养单位: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落实《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要求,更好地发挥课程学习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现就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进一步明确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

1.
高度重视课程学习在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课程学习是我国学位和研究生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必备环节,在研究生成长成才中具有全面、综合和基础性作用。重视课程学习,加强课程建设,提高课程质量,是当前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和紧迫任务。

2.
立足研究生能力培养和长远发展加强课程建设。坚持服务需求、深化改革、立德树人,以研究生成长成才为中心,以打好知识基础、加强能力培养、有利长远发展为目标,尊重和激发研究生兴趣,注重培育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以强化单位责任、加强制度和机制建设为主线,充分发挥培养单位主体作用,调动单位、教师和研究生的积极性,加强规范管理,鼓励特色发展,为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提供稳固支撑。

二、强化研究生培养单位的课程建设责任

3.
发挥培养单位课程建设主体作用。培养单位应科学认识课程学习在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和功能,重视课程建设工作,全面承担课程建设责任,加强对课程建设的长远和系统规划。切实转变只重科研忽视课程的实际倾向,把课程建设作为学科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课程质量作为评价学科发展质量和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指标。

4.
完善投入机制,健全奖励体系。培养单位应统筹使用各类经费,加大对研究生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的常态化投入。支持和奖励研究生教学,建立完善课程建设成果奖励政策,把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工作纳入学校和院系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加大考核评价指标权重,提升课程教学工作地位。

三、构建符合培养需要的课程体系

5.
把培养目标和学位要求作为课程体系设计的根本依据。完整贯彻本学科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学位要求,重视课程体系的系统设计和整体优化。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拓宽知识基础,培育人文素养,加强不同培养阶段课程体系的整合、衔接,避免单纯因人设课。科学设计课程分类,根据需要按一级学科设置课程和设置跨学科课程,增加研究方法类、研讨类和实践类等课程。

6.
提供丰富、优质的课程资源。加大课程开发投入力度,跨院(系)统筹课程资源,建立开放性、竞争性课程设置申请机制。增加开设短而精的课程和模块化课程。探索将在线开放等形式的课程纳入课程体系的机制办法。鼓励培养单位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开设实践性课程。

四、建立规范、严格的课程审查机制

7.
严格审查新开设课程。建立完善新开设课程申报、审批机制,明确课程设置标准,坚持按需、按标准审查课程。对于申请新开设课程,应从课程的目标定位、适用对象、课程内容、教学设计、考核方式、师资力量、预期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全面审查。对初步审查通过的新开设课程,应加强对课程开发的指导监督,通过试讲等确认达到预期标准的,方可批准正式开设。

8.
定期审查已开设课程。对已设置课程的开设情况和教学效果进行定期审查,保证课程符合培养需要、保持较高质量。除管理部门和内外部专家外,注意吸收毕业研究生和用人单位参与课程审查。对于不适应培养需要的课程应及时进行调整,对于质量未达到要求的课程提出改进要求。对于无改进可能或改进后仍不能达到要求的,应及时调整任课教师另行开设或停止开设。

五、加强研究生选课管理

9.
重视研究生课程学习计划的制定和审查。课程学习计划是研究生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培养和进行管理的重要依据。课程计划的制定,应以培养目标和学位基本要求为依据,综合考虑研究生已有基础和兴趣志向,重视全面能力培养和长远发展需要。要进一步完善制度机制,更好发挥导师组和培养指导委员会作用,加强对研究生课程学习计划制定的指导和审查,严格对计划执行的管理和监督。

10.
形成开放、灵活的选课机制。建立完善研究生跨学科、跨院(系)和跨校选课的制度机制,支持研究生按需、择优选课。扩大研究生的课程选择范围,增加课程选择和修习方式的灵活性。在相对集中安排课程学习的同时,支持研究生根据培养需要在论文工作阶段修习部分相关课程。

六、改进研究生课程教学

11.
促进学生、教师之间的良性互动。尊重研究生的主体地位,鼓励研究生参与教学设计、教学改革和教学评价。注意营造良好的学术民主氛围,促进课程学习中的教学互动。重视激发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发掘提升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和指导研究生积极开展自主学习。

12.
优化课程内容,注重前沿引领和方法传授。根据学科发展、人才需求变化和课程实际教学效果,及时调整和凝练课程内容,加大课程的教学训练强度。重视通过对经典理论构建、关键问题突破和前沿研究进展的案例式教学等方式,强化研究生对创新过程的理解。加强方法论学习和训练,着力培养研究生的知识获取能力、学术鉴别能力、独立研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结合课程教学加强学术规范和学术诚信教育。

13.
加强对研究生课程学习的支持服务。构建研究生课程学习支持体系,为研究生提供个别化的学习咨询和有针对性的课程学习指导,开展各类研究生课程学习交流活动。加强教学服务平台和数字化课程中心等信息系统建设,对研究生课程学习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

七、完善课程考核制度

14.
创新考核方式,严格课程考核。根据课程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式等的特点确定考核方式,注重考核形式的多样化、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加强对研究生基础知识、创新性思维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重视教学过程考核,加强考核过程与教学过程的紧密结合,通过考核促进研究生积极学习和教师课程教学的改进提高。

15.
探索建立课程学习综合考核制度。根据学校、学科、博士和硕士层次的实际情况,结合研究生中期考核或设立单独考核环节,对研究生经过课程学习后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等是否达到规定要求进行综合考核。对于综合考核发现问题的,指导教师和培养指导委员会要对其进行专门指导和咨询,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课程补修或重修,确有必要的应对培养计划做出调整,不适宜继续攻读的应予分流或淘汰。

八、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

16.
加大对教师参与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激励与支持。深化教师薪酬制度改革,提高课程建设和教学工作在教师薪酬结构中,特别是绩效工资分配中的比重。将承担研究生课程建设和教学工作的成果、工作量以及质量评价结果列入相关系列教师考评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要求。加大对教师承担研究生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项目的资助力度。对在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

17.
加强师德与师能建设,提升课程教学能力。完善制度体系,强化政策措施,引导和要求教师潜心研究教学、认真教书育人。明确研究生课程任课教师资格要求,加强对教师的教学指导与服务。支持教师合作开发、开设课程,鼓励国际和跨学科合作。实施新、老教师结对制度,充分发挥教学经验丰富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建设教学交流和教学技能培训平台,有计划地开展经验交流与培训活动。

九、加强课程教学管理与监督

18.
严格课程教学管理。培养单位要建立健全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制度,按照规定程序办法严格教学管理。已确定开设的研究生课程,必须按计划组织完成教学工作,不得随意替换任课教师、变更教学和考核安排、减少学时和教学内容。研究生课程开课前,教师应按照课程设置要求、针对选课学生特点认真进行教学准备,制定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应对课程各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形式做详实安排,对学生课前准备提出要求和指导。课程教学大纲应在开课前向学生公布并提交管理部门备案,作为开展教学和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

19.
完善课程教学评价监督体系。培养单位要加强研究生课程教学评价,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定期实施课程评价。建立以教学督导为主、研究生评教为辅的研究生课程教学评价监督机制,对研究生教学活动全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监督。完善评价反馈机制,及时向教师和相关部门反馈评价结果,提出改进措施,并督促和追踪整改工作。注重通过评价监督发现优秀教学典型和进行经验推广。鼓励引入社会或行业的专业机构以及国际认证组织对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进行诊断式评估。

十、强化政策和条件保障

20.
有关教育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研究生课程建设工作,通过规划引导、资源配置和质量监管等手段,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培养单位不断加强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管理。鼓励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课程建设试点和课程建设示范项目,组织开展课程建设经验交流,营造重视课程建设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完善国家教学成果奖励政策,对研究生教学成果的评审奖励实行分类管理,加大对研究生教学成果的奖励力度。

❷ 课程开设汇报材料

一、课程方案执行情况

1、国家课程是否开全了课程门类

在期初视导和新课程专项检查中,初高中各所学校全部开齐开全了国家规定的课程门类,初中、高中的综合实践活动,通用技术课程也都有所开设。高中开全了必修课和选修课。

2、国家课程是否开足了课时

初、高中开足了国家课程规定的课时,个别学校略有增加。

3、地方课程是否开全了课程门类

地方课程开设情况不仅人意,多数学校不能开全课程。四城区初中已经不在征定地方教材。

4、地方课程是否开足了课时

每所学校每周能保证2课时地方课程的开设,但门类不全。

5、都开设了那些学校课程,是否有教材吗,效果如何

校本课程的开设好于地方课程,各个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开设了相关的校本课程。其中有工业类、农业类、经济类、科学类、科技类。鞍山一中编制了40余种校本教材,岫岩满中编制了《满族风情》教材等等。

对国家、地方和学校课程还有那些意见和建议

对国家课程没有意见。地方课程的教材,内容多,课时少,需要把教材重新整合,注意和其他学科在内容上的互补和协调,去掉类似的雷同的,在内容选择上从一年到六年也要有相对的稳定性、系统性、可操作性。

为了使地方课程和国家课程能在同一个高度上,应加强专业教师配备,应加强相关教师、相关专业内容的培训,使地方课程教学逐渐规范化。

上级教育业务行政主管部门想了解基层学校地方课程实施的基本情况,不要光听领导说或看材料,要到实地去调查去研究,走进学生,走进一线教师,问题是存在的,要想解决问题,不要怕暴露矛盾,基层学校领导的思维方式、工作态度决定了对事情的不同处理方式,上级教育业务主管部门,下到基层了解情况,要让基层学校了解其真实意图,免除后顾之忧,才能了解到真实情况,更有效的指导改进工作。

在地方课程实施过程中,主管部门也应该有布置,有检查、有指导、有评价等相关机制,进而促进此项工作,使之走向正轨,就向语文数学一样,成为学生学习中不可缺的一门学科。

应注重对学校课程编写的审查和批准。

二、课堂教学情况

1、新课程改革带来的突出变化是什么

(1)新课程带来的新变化

新课程改革带来的突出变化是:—教育观念的变化。由教育观念的变化带来了其他方面的变化:

A、教师的教学方式变了

教师由过去传统的单一讲授变为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在课堂上老师只起到组织、引导、促进与合作的作用。老师课前准备了大量的课程资源,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为学生服务,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B、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了

学生改变以往的机械训练、死记硬背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教师的良好学习氛围中,学生兴趣高涨,分成小组,愉快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潜能得到了最大限度地开发,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C、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

教师不再像过去那样居高临下,具有权威性,而是建立起了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上出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场面。师生之间不再是过去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成为互为课程资源的相互交流与合作的关系。

(2)教研活动丰富多彩

鞍山市面对新课改,进一步完善教研活动的组织网络,教研活动分东南西北四片进行,教研工作分三步走,发现并培养典型;典型事例在片上示范、交流,适时召开现场交流会;期末总结、研讨。

重视发挥教研组织的功能,建立了市、片、乡、校四级教研网,课改成果层层传递,增强了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强化校本教研,他们要求各学校根据课改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为对象,选题进行研究,每校有教研工作计划,有周教研活动计划,教师人人有研究专题、研究方案。开展联谊活动和送教下乡活动,先后两次召开鞍山市初中校本教研经验交流会。

千山区教育局为教研工作提供了有利的人员、时间和经费的保证。每年教育局给师校拨款20万元,保证了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3)专题研究针对性强

中小学教研部门选择课改中的重要课题进行专题研究。中小学进行了学习质量评价研究,制定了考核方案;中学各学科教研员每学期初都确定研究专题,每学期末写专题研究论文,有的还公开发表。

(4)教学研究成果显著

不断总结推广课堂教学积累的教学经验,涌现出了新的课改典型。

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公开课:领导的示范课;骨干教师的引路课;全体教师的汇报课,小学教师达5646人次,中学2200人次。

2、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化:

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观念变了。

教师普遍认识到新的教学方法的选择要:

A. 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B.有助于体现学科特点,关注人文性和实践性。

C.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

D.有助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方式灵活了

如:A.利用“情景教学法”将优美的画面、悦耳的音乐带给学生。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

B.借助“讨论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推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

C.采用“诵读法”打破常规,摒弃烦琐的分析,侧重让学生自读、自悟。

D.针对学生提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探索法”学习,通过积极、有效的探索,学生各抒己见,在思维的碰撞中增强求异、创造能力。

总之,新课程的知识观和学习方式的变化,使教师的教学方法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明确了“课堂讲授还要与不要”的问题,明确了“讲”与“灌”、“填”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的转变,使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发生了新变化:

A. 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

B. 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C. 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D. 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E. 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

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变化:

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

实施新课改以来,在教师更新教学观念的前提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乐于自主探究,敢于挑战自我,使个性得以张扬。

(1)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究的氛围,让课堂充满乐趣。传统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一节课教师只想到自己怎样教,忽视了学生想怎样学,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而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前提必须是学习的自主性,而这,取决于课堂的气氛。

(2)提供自主探究的切入点——让学生学会提问,学会探究。

(3)实现自主探究的拓展——让自主探究跳出课堂

人类普遍存在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对什么都感到好奇的少年儿童表现更为突出。教师应把教材当作例子,让学生在学中思,在思中疑,鼓励他们敢于超越课本,敢于超越教师,敢于用挑剔的眼光去思考并发现问题,让自主探究跳出课堂,走进生活。

乐于合作探究,敢于超越自我,使潜能如花绽放。

(1)创设情境,使学生想合作探究。

(2)开放时空,使学生能合作探究。

(3)适当介入,使学生会合作探究。

(4)积极评价,使学生乐合作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是学习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在众多的学习内容中,有的内容适合于合作学习,有的内容则适合于实践体验,或者适合于自主探究、教师讲解等。我们要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有价值学习方式,这样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情况如何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情况非常好。教师和学生成为了学习共同体的伙伴,教师是指导者、引导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是教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发挥的非常突出。

4、你认为还应该在哪些方面做进一步尝试

老教材是“学”材,新课改教材是“教”材。教师应该敢于打破教材的编写体系,重新梳理教材,有效处理教材。

5、校本教研开展的如何

鞍山市的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的即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每所学校,每个学期都有校本教研工作计划。在校本教研的基础上,又开展了科本教研活动。2005年鞍山市教师进修学院在海城市召开了校本教研成果展示会。2006年在市教师进修学院召开了校本教研经验成果交流会暨总结表彰会。会上经行了不同层面的经验交流,进行了校本教研展示活动。表彰了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6、对课堂教学还有那些困惑

困惑一: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中“活”与“实”的关系?

困惑二:如何优化课堂中学生的活动?

困惑三:如何处理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之间的关系?

困惑四:如何正确认识学生的个性学习?

困惑五:如何进行正确的课堂评价?

三、教师培训情况

1、教师都参加了哪些培训

教师参加了通识培训和教材培训,有些学科还参加了专题培训。

2、参加各级培训的人数有多少

四年多来,我市已有1140人次参加国家级培训,5624人次参加省级培训,14159人次参加市级培训,课改年级的教师和相关的管理人员真正做到了“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

3、对各学科《课程标准》的理解程度如何

参与新课程改革的教师对各学科《课程标准》的理解程度基本达到多数理解,少数精通,少数稍差。

4、对新教材的掌握和熟悉程度如何

有30%的教师对新教材达到熟悉,55%的教师对新教材达到掌握,15%的教师对新教材还不能掌握。

5、课程改革前后的教育教学理念有哪些变化

教师的观念的转变:

实验教师对课程及课程的实施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实验教师在课改过程中不断转变自己的观念,实验教师对本次课改中“以人为本”的理念有所理解。

教师行为的改变:

(1)人人做到微笑进课堂;

(2)能倾听学生们不同的声音;

(3)注意关注更多的学生;

(4)能够选择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5)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6)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6、课程改革前后的课堂教学要求有何不同

变“组织教学”为“动机激发”,变“讲授知识”为“主动求知”, 变“课后巩固”为“当堂训练”。

7、各学科教师是否配齐

各主要学科教师能够配齐,政治、历史、地理、生物教师农村初中还有个别缺乏。

8、对培训还有哪些要求

对新教材培训应该半年进行一次,已经培训的教师还应进行二次培训,个别学科针对个别问题还应进行专题培训。

四、课程资源开发情况

1、各学科《课程标准》能否做到人手一册

不能,但我们通过前沿教育研究网进行了网上公布。

2、各学科教材和教师用书能否做到人手一册

能做到人手一册。

3、教辅材料有哪些

很多。教辅材料都是通过新华书店教师和学生自己购买,缺乏省市统一要求。

4、结合教学还开发了哪些资源

农村中学农远的学科配套光盘,还有鞍山教育网和前沿教育网的网上资源。

5、是否有时间和精力开发课程资源吗

新课程教材教师需要认真研究和理解,耗费了大量的时间。没有时间和精力开发课程资源,多数教师也不具备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

6、在课程资源开发方面还应剖那些想法

准备在前沿教育研究网上逐步建立单元试题、期中期末试题库。

五、设备和基地建设情况

1、教具和学具配备是否齐全

条件好的初中只有少部分教具和学具,条件差的初种基本没有教具和学具。

2、仪器设备配备情况怎么样

由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验收,各个学校都有语音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好的学校能够做到班班都有多媒体。全市有十所学校班班都有多媒体。

3、各个学科的实验室是否都有

鞍山市实验室建设非常到位,仪器设备非常齐全。每所初中都有理化生实验室。

4、专用教室是否齐全

95%以上的学校都用专用教室,其中包括音乐室、美术室、舞蹈室、图书室、阅览室。

5、市、县(市、区)是否有实践基地

市、县(市、区)少数学校有实践基地,包括学农基地、学工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德育基地、军训基地等。

6、学生在基地怎么样实践

学生在实践基地学习各种经验,不收费用。

7、实践基地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

实践基地只能是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联系建立的,不属于学校固有的,所以学生在实践基地进行实践比较困难。学校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专用基地。

六、教材和教辅情况

1、是否喜欢新教材

学生喜欢新教材,教师不太喜欢新教材。

2、能否适应新教材的安排吗

与原教材相比,现行教材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A.生动活泼,简明轻快,图文并茂。

B.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调整合理。

C. 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D.教材难度明显降低。

所以教师能够适应新教材的安排。

3、教材内容安排的怎样

教材内容安排科学合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开发学生的的思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有利于教师的教;有利于学生的学。

4、按照课程方案的安排,教学时间是否够用

按照课程方案的安排,教学时间略显紧张,一些生源好的学校能够完成教学任务,有一些学校完不成教学进度。教师只有开快车,易煮夹生饭,学生消化不良。

5、教材内容的安排是否合理、科学

教学内容的安排比较科学合理,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学目标逐步提高,最后将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人才。

教材内容的开放性和教材配套资源不足的矛盾将牵制教师相当的精力,但也给学校和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新课程实验中,教师普遍认同新教材内容的综合性、现代性、开放性和灵活性。教师要上好这样的课,除了必须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和专业技能外,还必须有大量配套的教参、教具、学具和音像资料等,最好还要有与之相应的社区教育资源。这些资源的短缺已成为普遍现象,学校和教师必须在教学资源和资料的寻找、开发、制作、使用等方面花费相当的时间和精力,但学校和教师为解决这个问题也将就网络技术何时进入学校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如何在教学中应用做出选择,从而推动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进程。

新教材编排体例的变化与教师教学习惯的矛盾造成了很多教学过程中的理解"冲突"。

教师普遍认为,新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充满了时代气息。但传统课程中学科体系强调系统与规范,强调严密的逻辑顺序和严谨的知识结构等特点在教师脑中已根深蒂固,使教师对新教材编排体例的变化常常产生理解上的"冲突"。要正视实践中教师对教材重新组合处理以更加切合教学实际既缺乏胆量又欠缺能力的问题。因此,增强教师对教材内涵的理解,切实提高教师的能力与素质已成当之急。

能否解决新教材注重方法的多样性与教学中个别学生掌握不扎实的矛盾将成为新课程实施成败的关键。

新教材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而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强调思维的多层次、多角度、全面性,答案不唯一而有开放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教学实际中发现,智力较好、反应较快的学生,课堂教学中可能掌握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讲,很可能一种方法也没有掌握。相比以前一堂课上只"啃死"一种方法而言,新课程倡导的教学与学习方法之先进是无可置疑的。但对后一类学生来讲,可否引导其只掌握某一种较易的方法呢?可否给这些学生安排一些单独的辅导呢?这也是个别化教育教学的一种体现,更是新课程实施的一种必然。

6、和课程改革配套的教辅材料都有哪些

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确定后,以课标、教材、教参、教辅的编写为重要凭借实施。调研发现,新课程教材、教参、教辅有待改进处多。首先是各科教材都有相当数量的调查、参观等实践性活动,外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独立看似都合理,实际都落实则偏多,缺乏时空保障,遑论其它。其次有的教材刻意回避定义(初中数学),有的容量陡增,要求偏高(初中英语),有的教材欠精美,虽价格略低,却并不为广大师生喜欢(小学语文),还有的教材有知识性错误(初中语文)。再次有的教参观念陈旧,指导性不强(语文),有的同步练习册与教材不一致。如不要求讲的知识点,却有作业(语文、数学等),有的不考虑小学生实际,练习册习题不注音,没人辅导学生就无法做题(小学语文等)。所有这些都为教师教学增加了困难。

对策探讨:1、反馈信息,促编写者改进。2、实践性活动年级统筹,尽可能学科间结合进行,既节省时间,又增强指导力量。3、强化教师教学主动性,科学合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参、教辅。

7、教辅材料是否够用,还存在哪些问题

很多,够用,但不规范。教辅资料不准统一征订,也就意味着不准统一使用,这不符合教辅资料作为商品进入市场的特殊规律,也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教辅资料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无论从商品的本质特征,还是从教辅资料的编写、印制、发行、使用等,与其他商品的开发、生产、销售等方面都不相同,面对目前的这种混乱局面,没有一套完整的管理措施和方法,它伤害的不仅仅是广大的学生,最终伤害的是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

为了规范我们的教育市场,为了提高教育质量,省市必须强化对教辅资料市场的规范和管理已势在必行,其建议主要归纳为四个“一”:

第一、出台一套强制的管理政策和严格的管理措施,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类商品,都有自己的行规,都有一套完整的管理措施。教育行政部门出台教辅资料推荐目录,规定学生使用教辅资料的品种和数量,规范教辅资料的定价,这本身符合教育市场规律。一个学生手上有几套教辅资料,一个班上或者一个学校、一个地区、一个省市同时使用几十,甚至上百个版本的教辅资料,根本就不利于教学业务的指导和教育质量的监测。

第二、成立一个教辅资料的管理、审查机构,建立教辅资料的准入机制。

成立一个由教育行政部门(或由教育行政部门委托有关教育业务单位)牵头,由各学科和一线教师组成的教辅资料审查小组,对进入本省市的教辅资料或由本省市编写的教辅资料进行严格审查,从质量、价格、适用性等方面提出具体审读意见,并从中选出优质优价的、适合本省市中小学生使用的品种进入市场,严禁低质价高的教辅资料进入中小学校,同时将专家审读意见向社会公开公布。

第三、搭建一个集教辅资料编写、出版、发行、使用、指导、管理等于一体的市级平台,强化对教辅资料的质量保障和指导服务。

教辅资料不像其他商品那样,一旦消费者购买,凭一个简单的说明书就可以使用。教辅资料除了注重编写质量、正规出版外,其销售行为必须包含指导教师、学生使用的过程。然而现有的发行渠道,无论是正规的新华书店,还是民营二渠道或个体书商,追求的纯粹是经济利益,只管把书送到学生手中算数,对于教辅资料的质量如何、学生如何使用一概不管,销售和服务完全脱节。因此,搭建一个集编写、出版、发行、指导、管理于一体的市级机构势在必行,然后各区县成立相应的分支机构,共同加强对学生选购、使用教辅资料的指导、培训和服务。

第四、组建一支由各个方面组成的执法、监督队伍,加大对整个教辅资料市场的查处和管理。

目前对图书资料市场或整个文化市场执法的是市区文化执法队,但其查检、查处的内容和范围也仅仅是看图书资料出版印刷和发行渠道是否合法,而对图书资料的内在质量和使用情况却无从查处。因此,建议应该成立一个由文化执法人员牵头,集行政主管部门、教育业务部门和出版发行部门相关人员共同组成的联合执法队伍,于学校每学期开学初、学期中或学期未对各中小学生使用教材和教辅资料的情况进行检查,对乱用、滥用和违法购买使用教材、教辅资料的单位或个人进行严肃查处。

8、国家、地方和学校课程的教材还存在哪些问题

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以往,我国中小学执行国家统一的课程方案,使用单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课程的统一性过强,多样性和选择性很差,不适应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各学校发展不平衡的国情,也不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不同需求。特别是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和城市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区域间的不平衡性更为突出,而中小学的课程、教材主要面向城市,很少考虑农村的需要。这种情况导致了农村中小学的课程脱离了农村生产生活的实际。如何使课程既能体现国家的统一性要求,满足每个学生的基本学习需要,达到中小学教育的基本质量要求,又能满足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适应农民及其子女的教育需求,是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下,开发和建设具有地方特点和农村特点的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建立统一性和多样性结合的、富有灵活性和选择性的农村中小学课程体系,是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一些地区和学校在农村中小学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开发方面已做了一些成功的尝试。有的学校设置了符合当地与学校实际的课程,有的学校自编了相应的教材,许多学校在各学科教学中还补充了当地生产、生活、自然、历史的实际例子,弥补了国家课程和统编教材脱离学生实际,脱离生产、生活实际的不足。但就总体而言,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建设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课程目标的确立,缺乏必要的理性抽象和实践验证;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编排,指导思想与选择标准不够明确,只局限于经验层面;课程实施与评价、教师培训等方面很不规范,随意性很大。特别是在理论上和观念上比较滞后,水平参差不齐。绝大多数学校还不具备理论和开发能力。有些概念还需要进一步界定。

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建设中,校长、教师应是积极的参与者,更是实施者。因此,其教育观念应不断更新,在参与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加强课程理论的学习,提高对地方、学校课程的认识,研究和探索课程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中小学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正在探索中前进。农村中小学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建设,应当坚持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性、适应性、规范性和可接受性的原则。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指导,制定相应的课程规范,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机制,创设科学的、民主的、开放的、宽松的课程管理体制,规范其行为,确保其实效,逐步形成适应农村发展需要的多元化的中小学课程结构。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http://www.5ykj.com/Article/zjbggzhb/58477.htm

❸ 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修订稿) 根据 《中共中央国家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 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 《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 意见》、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 号) 和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教基〔2001〕28 号)等文件精 神,结合《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试行)》试行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大力推 进素质教育,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 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 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 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 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 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1、均衡性原则 根据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 各门课程比例 适当,总课时数和课时比例均在国家规定的范围之内,以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 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 教育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对 新型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级增加。 2、综合性原则 注重学生的直接经验,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 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 多和缺乏整合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一至二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三至六年级设品德与社会 课, 旨在适应儿童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 把课程内容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 社会,使之生活经验不断丰富、社会性逐步发展。 3、选择性原则 设置综合与分科相结合的课程,各地根据本地的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 求,可以选择分科课程,也可以选择综合课程;同时,还必须为地方课程与学校 课程留有一定课时,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鼓励各地发挥创造 性,办出有特色的学校。 在达到九年义务教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农村普通中学试行“绿色证 书”教育,形成有农村特点的学校课程结构。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 术课程。 三、课程设置安排 1、各学年教学时间安排 全年 52 周:教学时间 39 周,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 13 周。 各学年 39 周教学时间安排:一—八年级每学年上课 35 周,复习考试时 间 2 周,学校机动时间 2 周,由学校视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如学校传统活动、文 化节、运动会、远足等。九年级全学年上课 33 周,复习考试 4 周(初中最后一 年的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时间增加 2 周),学校机动时间 2 周; 2、每周活动总量 每周按 5 天安排教学。一、二年级周活动总量 26 课时;三——六年级 周活动总量 30 课时;七—九年级周活动总量 34 课时;每课时以 45 分钟计。 3、课程计划表 表一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四川省省级实验区(按分科设置)课程计划表 年 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总课 课时比例 时 品德与生活 2 2 2 2 2 2 420 0.044 品 德 (社会) 思想品德 2 2 3 239 0.025 语 文 8 8 7 7 6 6 5 5 5 1985 0.208 数 学 4 4 4 4 4 5 5 5 5 1390 0.146 外 语 2 2 2 2 4 4 4 692 0.073 历 史 2 2 2 206 0.022 社会 地 理 3/2 2 158 0.017 科 学 2 2 2 2 280 0.029 生 物 2/3 2 157 0.017 科 学 物 理 2 3 169 0.018 化 学 3 99 0.010 体育(初中为体育与 4 4 3 3 3 3 3 3 3 1009 0.106 健康) 音 乐 2 2 2 2 2 2 1 1 1 523 0.055 艺 术 美 术 2 2 2 2 2 2 1 1 1 523 0.055 综合实 信息技术 1 1 1 1 1 1 1 243 0.0255 践 地方课程 3 3 3 3 4 4 4 4 2 1046 0.1099 活动、 地 方与学 学校课程 1 1 2 2 2 1 1 0 1 383 0.0402 校 课程 周总课数(节) 26 26 30 30 30 30 34 34 34 274 学年总课时(节) 910 910 1050 1050 1050 1050 1190 1190 1122 9522 展(夕)会 每天 20 分钟 大课间体育活动、眼 每天 35—40 分钟,其中大果是体育活动 25—30 分钟;眼保 保健操 健操 10 分钟,上、下午各一次,每次 5 分钟。 表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四川省级实验区(按综合科设置)课程计划表 年 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总课 课时 时 比例 品德 与 2 2 2 2 2 420 0.044 生活 2 品 (社 德 会) 思想 2 2 3 239 0.025 品德 语 文 8 8 8 6 6 6 5 5 5 1985 0.208 数 学 4 4 4 4 4 5 5 5 5 1390 0.146 外 语 2 2 2 2 4 4 4 692 0.073 历史与社会 4/3 3/4 3 344 0.036 科 学 2 2 2 2 4 4 5 725 0.076 体育(初中 4 4 3 3 3 3 3 3 3 1009 0.106 为体 育与健康) 艺 术 4 4 4 4 4 4 2 2 2 1046 0.110 综合 信息 1 1 1 1 1 1 1 243 0.0255 实践 技术 活动 地方 3 3 3 3 4 4 4 4 2 1046 0.1099 和地 课程 方与 学校 学校 1 1 1 3 2 1 0/1 1/0 1 383 0.0402 课程 课程 周总课时 26 26 30 30 30 30 34 34 34 274 学年总课时 910 910 1050 1050 1050 1050 1190 1190 1122 9522 晨(夕)会 每天 20 分钟 大课间体育 活 每天 35—40 分钟,其中大课间体育活动 25—30 分钟;眼保 动、眼保健 健操 10 分钟,上、下午各一次,每次 5 分钟。 操 表三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四川省实验区(分科与综合相结合设置)课程计划 表 总课 课时 年 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时 比例 品德与生 2 2 2 2 2 2 420 0.044 品 活 (社会) 德 思想品德 2 2 3 239 0.025 语 文 8 8 8 6 6 6 5 5 5 1985 0.208 数 学 4 4 4 4 4 5 5 5 5 1390 0.146 外 语 2 2 2 2 4 4 4 692 0.073 历史与社会 4/3 3/4 3 344 0.036 科学 2 2 2 2 280 0.029 生物 2/3 2 157 0.0165 科学 物理 2 3 169 0.018 化学 3 99 0.010 体育(初中为 体育 4 4 3 3 3 3 3 3 3 1009 0.106 与健康) 音乐 2 2 2 2 2 2 1 1 1 523 0.055 艺 术 美术 2 2 2 2 2 2 1 1 1 523 0.055 综合 信息技术 1 1 1 1 1 1 1 243 0.0255 实践 地方课程 3 3 3 3 4 4 4 4 2 1046 0.1099 活动 和地 方与 学校课程 1 1 1 3 2 1 2 1/0 0 403 0.423 学校 课程 周总课时 26 26 30 30 30 30 34 34 34 274 学年总课时 910 910 1050 1050 1050 1050 1190 1190 1122 9522 晨(夕)会 每天 20 分钟 大课间体育活 每天 35—40 分钟,其中大课间体育活动 25—30 分钟;眼 动、 保健操 10 分钟,上、下午各一次,每次 5 分钟。 眼保健操 四、课程设置说明 1、表三是“分科与综合相结合设置”的课程计划表,与表一比较,综 合学科增加了“历史与社会”,该表可以在表一和表二的基础上生成。以表一为 基础生成表三的基本思路是:分别用表二“历史与社会”替换表一中的“历 史”、“地理”;以表二为基础生成表三的基本思路是:用表一中的 3—6 年级 “科学”、7—9 年及的“物理”、“化学”、“生物”替换表二中的“科学”, 用表一中的“音乐”、“美术”替换表二中的“艺术”。按照这一思路,可以生 成综合学科有一门,如只有“历史与社会”、“艺术”的课程计划表和综合学科 有两门的课程计划表。 2、综合课“历史与社会”,包括了分科课“历史”的全部内容和“地 理”中的人文地理部分;综合课“科学”包括了分科课程“物理”、“化学”、 “生物”的全部内容和“地理”中的自然地理部分; 综合课“艺术”包括了分科 课程“音乐”和“艺术”的全部内容。 初中阶段的学校在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 的课程时,若选择科学、历史、地理,可相应减少自然地理的内容;若选择历史 与社会、生物、物理、化学,则应参照相关课程标准安排自然地理的内容。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 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其中,信息 技术教育根据教育部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情况,从三年级开始单独开设,每周 1 课时;其他内容则统整在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中学习。各地应根据教育厅的有 关要求开足开好,课时必须得到保证,不得挤占或挪用。 4、地方课程由省教育厅根据教育部关于地方课程管理与开发的指导意 见统一安排(见《四川省义务教育阶段地方课程实施方案》);学校课程由学校 根据我厅关于学校课程管理与开发的指导意见开发与管理。 5、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各门课程普遍增加了实践活动。 学校在做学年教学安排时,应根据活动的性质和内容,统筹合理安排;各门课程 均应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有机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 主渠道作用。 6、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一至六年级 设体育课,七至九年级设体育与健康课,其中七至九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 要求的健康知识, 应在学生进行相关体育活动时, 使学生了解, 但不得组织笔试。 没有体育课(体育与健康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 集体体育锻炼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寄宿制学校要坚持每天出早操。 7、小学劳动、初中劳动与技术教育、法制与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法制教育、 绿证教育、 环境教育、 本土历史与社会教育等主要安排在地方课程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国防教育等专题教育 的内容主要渗透在相关学科和活动中进行, 也可以利用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 课开设专题讲座。 8、小学开设外语的起始年级一般为三年级,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从一年 级开设外语。其课时从学校课程安排的课程中解决。 初中阶段开设外语课程的语种,可在英语、日语、俄语等语种中任选一 种。外国语学校或其他有条件的中小学校可以开设第二外语。 结合我省正在开展的外语双语教学的实验工作,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 加强外语教学,办出地方和学校的特色。 9、遵循学生的发展的规律,根据需要,学科课程可以进行开设长短课 时的探索,如小学英语可以 30 分钟为 1 节课。

❹ 如何撰写学校课程开发方案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要注意: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度和程序
孩子们在学校当中获得什么样的课程经验,这是国家、地方和学校共同努力的结果,学校在其中更是担负着直接的责任。
在实施新方案以后,试完全抱着“执行”的态度是很难行得通的。
学校必须参与到课程开发工作中来。
但是改革应当是一个积极稳妥的过程,不同的学校在课程开发方面达到的程度可能不同,应该允许这种差异的存在。
这种差异一方面表现在开发的“范围”上。
学校在进行课程开发时,可能只涉及“部分课程”,也可能涉及学校的“全部课程”。
其中的尺度应由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需要而定。
即使是对全部课程进行开发,也可以在开发的深度上有所侧重,在课程的选择上有一个先后、主次等顺序上的安排。
另一方面也表现在开发的“行为”上。
学校在进行课程开发时,可以采用选择、改编、补充、拓展、新编、整合等不同的行为方式。
“选择”,就是采用拿来的方式引进某一门课程或科目、活动;
“改编”,就是对原有的或拿来的课程做一些调整,以使它更加符合本校、本班学生的特点;
“补充”,就是在保持某一课程基本目标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些相关内容或资源,以更好地实现原定目标;
“拓展”,就是对原有或拿来的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体系进行提升;
“新编”,就是对某一门课程或活动进行完全的开发;
“整合”,就是在不同的课程、科目、活动之间形成关联,增强学校课程的整体逻辑性。
这些不同的开发行为之间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异,但不一定存在水平和效果上的差异。
用哪一种方式对学校里的课程进行开发,应该体现出学校和学生的特点:。
如果把校本课程开发作为一项常规工作,那么,它无非包括这样一些程度和步骤:
1.建立组织——领导和组织开发工作,让一部分教师率先参与研究和准备。
2.动员——对全校教师进行共同组织,让课程开发成为所有人的事业。
3.形成核心价值——在学校层面表达教育者的核心教育理念,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很多学校不太重视这个环节的工作。
事实上,教育者关于“教育”、“学生”、“课程”、“教学”的核心价值观直接影响整个学校的课程框架的展开和课程思路的确定。
比如,与传统的关于人的素养、智能的理解不同,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的结构模型,认为不同的学生可能在语言、逻辑与推理、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交往、内省、自然观察方面,有不同的智能表现和潜质。
台湾某小学在“整合”全校的课程时,就是依据这个关于“人”的核心理念展开了本校的课程框架。
4.学生需求评估——通过正式的渠道而不是主观判断,了解学生、家长以至社区对学校课程的需要情况。
5.资源评估——在自然探究、社会亲近、个人成长三个方面形成社区、学校、家庭、网络资源的基本列表。
6.形成课程规划——对全校的课程结构、实施要求、相关管理制度进行设计,并使它在全校发挥法规的效力。
7.培训——使所有相关人员(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其他志愿参与者等)理解课程框架,并掌握基本的实施技能,做好课程实施的准备。
8.过程调控——解决实施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保证实施过程达到预定目标和水平。
9.总结评价——对新课程的实施效果和经验、困难形成判断。
10.改进——开始进行第二轮的开发活动。
二、校本课程的整体结构
过去,往往习惯于采用“堆垒”的方式设置学校里的课程,觉得什么课程重要,就开设什么课程,觉得什么活动过时了,就把什么活动拿掉。
这样的做法无法体现教育者对于“教什么、怎么教”这个课程问题的整体见解,使整个课程结构显得很散乱,并因此而减低了学校教育的总体效果。
使全校的课程结构化,这是校本课程开发无法回避的任务。
所谓结构化,就是从学校教育的核心价值出发,使所有的课程内容形成逻辑联系。
结构化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操作:板块设计、层次设计和年级设计。

❺ 教学整改计划

参考一下

自动化学院预评估后本科教学整改工作计划

2007年5月21日学校召开了武汉理工大学本科教学预评估工作总结暨意见反馈会,对我校各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提出了整改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现制定预评估后我院整改工作方案。请各单位认真执行。
第一部分 组织机构
本科教学评估工作指挥小组
组长:袁佑新
副组长:周新民
成员:王志修 施青平 全书海 陈 静
工作职责:全面指导学院本科教学评估工作。
下设:
1) 本科教学评估整改工作小组
组长:袁佑新
副组长:周新民
成员:王志修 刘昌照 梁俊玲 曹雪莲 陈艳三 段奇法 张素文 李彬 刘明
工作职责:
提出整改措施,组织、实施学院一级检查和整改落实工作。
2) 本科教学评估材料收集整理工作小组
组长: 梁青
副组长:胡习文
成员:陈旺霞 赵汉桃 甘建祥 孟凤英 江彩虹 王琼
职责:按指标体系和学校要求收集整理准备评估材料。
3) 本科教学宣传工作小组 (请小组根据学校安排布置宣传工作)
组长:王志修
副组长:施青平 周新民
成员: 梁青 赵汉桃 夏炜 胡习文 甘建祥 陈萍 苏义鑫 段奇法 曹雪莲 陈艳三 罗惠谦
工作职责:组织教师中开展本科评估工作及评估知识的宣传
第二部分 保障措施
1. 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协作,分片负责,责任到人。
2. 进一步明确、细化要求,保证整改工作的可操作性。
3. 教师、教研室、学院三级把关,不留死角。
4. 广泛动员,全院教职工人人参加。
5. 激励和责任追究相结合,调动积极性。
6. 责任落实具体如下:
(1) 按照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将责任落实到人。做到责任明确,分工协作,并实行责任追究。
自动化学院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第一责任人:袁佑新 王志修;全面负责学院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落实。本科教学主管院长负有主管责任。
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按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进行分工负责,为领导责任人。学院各办公室按照三级观测点负责落实,办公室主任为落实责任人。
领导责任人负责组织所负责的三级观测点的评估支撑材料收集工作的督促。部署并督促落实观测点所要求完成的工作。
各教研室主任、书记为本教研室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第一责任人。负责安排并督促落实完成学院分配给本教研室及分管实验室的本科教学评估任务。教研室分管教学主任和分管实验室主任负有主管责任。
学院所有教师,实验人员须认真履行武汉理工大学及学院相关教学规范和规定,高质量完成各教学环节。特别是授课,教师指导实验、毕业设计指导等。对不认真履行教学规范规定或授课质量较差、学生反映强烈的教师、实验人员将中止其一年教学任务的安排。
学院所有教职工所上交、上报或要求保存的教学文档,包括试卷,课程设计,实习,实验报告,实验日志等,须符合学校及学院要求。出现的问题,由教职工本人负责。需要集体组织上报、上交的教学文档,如分散实习成绩等,由学院或教研室所指定的人员负责。
凡我院教职工均有责任认真按时完成或配合学院、教研室布置的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对不服从学院及教研室工作安排的,年终考核只能评为不合格。

(2) 党政领导负责的联系单位
自控教研室 王志修
模式识别教研室 陈静
检测教研室 周新民
电力电子教研室 袁佑新
电气教研室 施青平
电工教研室 全书海
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电工分中心 周新民
各联系人负责所联系单位本科教学评估整改和材料收集的督促落实。
第三部分 主要工作内容
一、 进一步对教学文档进行整理、完善及整改
1. 学院根据学校规范要求,进一步细化和明确试卷、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实验室日志记录、实习等工作规范及评阅规范。
2. 各教研室按课程成立课程组,确定课程组长及成员,负责今后该门课程的建设工作。近期各课程组在组长的统一安排下,严格按照上述规范标准,对上一学期该门课程试卷、课程设计及实验报告逐一进行检查,并落实整改,确保不出问题。课程文档多的课程组可在组内成立相关小组开展检查整改工作(如电工学、自动控制原理省级精品课程)。实习报告文档以实习承担教研室为单位,由教学主任负责组织教师进行检查。余区实习报告文档由段奇法老师负责组织检查。
3. 学院在检查前,将对组织课程组组长(及相关小组长)进行规范检查标准的指导讲解。
4. 根据预评估反馈意见,在学院细化明确试卷分析撰写规范后,各课程组要组织教师对上一学期试卷分析进行检查。对存在问题的试卷分析要求责任人重写。
5. 学院在课程组、各单位完成检查、整改后,将抽查部分教学文档。若仍发现存在问题,将对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问题严重的责任人,将参照武汉理工大学教学事故处理办法进行处理。教师提供的教学文档由教师本人负责。
6. 根据教学办提供的清单材料,各课程组对教学文档是否齐全进行检查,特别是学生实验报告文档。学院内将对遗失整班实验报告文档的情况进行处理。
7. 本学期的教学文档规范按此次检查的规范执行。特别要做好本学期的考试、评卷、试卷分析工作,实行教师、教研室(课程组)、学院三级把关制度。全部课程考试结束提交成绩后,组织检查。
8. 检查、整改工作及时间安排:
i. 2007年5月24~30日各教研室确定课程小组。
ii. 2007年5月30日前细化各检查标准,并与教务处、督导办沟通确立检查标准。
iii. 6月1日~6月10日由课程组按照标准进行检查。并落实整改情况,向教学办提交书面整改情况汇报。
iv. 本学期课程考试结束后,由课程组对本学期教学文档,按照标准进行检查。并落实整改情况,向教学办提交书面整改情况汇报。
二、 对2006级培养计划及各教学环节大纲进行再次审核,并修订完善。
1. 培养计划:由自动化学院2006级培养计划制定工作小组组长工作组成员讨论培养计划的科学合理性,并提出修改意见。
2. 教学大纲由课程组严格审查、修改,教研室主任把关,学院最后审定。
三、 逐一核查2007届毕业设计(论文),重点检查指导教师评语、评阅人评语及答辩委员会评语,由学院明确评语规范要求。严格执行学校毕业设计规范。严格杜绝评语雷同现象。
1. 学院组织修订毕业设计模版、答辩,评阅、评分等规范要求。并组织规范培训。(6月1日前完成,并请专家讨论后公布。答辩前组织答辩小组长培训)
2. 毕业设计后期检查工作由答辩小组具体实施。包括所有毕业设计文档规范,标准,答辩评分表内容的检查。责任人为答辩小组组长。
四、 各实验室做好实验室日志记录、仪器设备使用记录等基础工作。教学办统计好实验室教学任务记录及本学期实验室上课情况、各门课程综合设计性实验开设情况。各课程组组织讨论06级大纲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质量问题。并检查本学期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设情况,向教学办提交综合设计性实验开设情况报告。(与大纲修改同步进行)
五、 全面清理自查实习状况及实习报告的撰写情况,清理近三年的实习教学资料及相关检查总结材料。
六、 教师上课质量监控
1. 做好下学期,特别是评估阶段上课教师的选派工作。各教研室在安排下学期教学任务时要精心选派授课质量好的教师承担教学任务。教学任务的安排须报请学院审查,必要情况下予以调整后再上报教务处。
2. 下学期教学任务安排后,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教研室老师听取任课教师公开讲课,并提出意见,帮助改进授课效果。特别是正式评估时间上课内容要精心组织。
七、 精心组织开展电子设计竞赛训练活动,力争在07年全国大赛中取得好成绩,为学校和学院争光。开放实验立项项目要做好开放实验室日志等实验记录,有条件的要组织学生结题答辩,并鼓励学生撰写论文。结合开放实验室实验,学生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的,学院将给与版面费资助。
八、 进行国有资产清查后续工作,包括空调清查、管理财务和资产管理制度,领用人更换和07年购置设备帐卡物对应等,做到仪器设备帐、卡、物100%相符,确保本科评估指标优秀。
九、 组织全校电工技能大赛。由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电工实验分中心根据已拟定的电工技能竞赛方案,拿出具体实施方案。与我院学工办、团委一起办好电工技能大赛。
第四部分 时间安排
附:近阶段有关工作时间安排表
请各单位、责任人按照时间表认真组织、实施。对未按要求及未按时完成的责任人,学院将根据情况提出批评。

❻ 你认为幼儿园在游戏课程设置方面还有哪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需要多开创一些适合孩子动手操作的能力,开发孩子智力的课,游戏!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