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整改整治 » 对疆治理

对疆治理

发布时间: 2021-03-11 18:37:53

1. 古代对边疆的治理对今有何借鉴

具有百年复积累的中国边制疆史研究,随着我国边疆和周边热点问题频现,近年来开始不断升温。在学者们的共同努力下,中国边疆史研究突破了仅仅研究近代边界问题的范围,开始将中国古代疆域史等作为研究重点。同时,学者们将中国边疆的历史与现状相结合,直面当代中国边疆(当然离不开边界线外侧的周边诸国)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有机结合,从而将构建中国边疆学提上议事日程。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特别是古代治边政策研究得到长足发展,取得了诸多共识。择其要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古代治边政策自秦汉到清朝逐步发展完善。在中国历史上,秦汉时期就已经形成自己的治边政策,经隋、唐、元、明等王朝的充实,到清朝时已经比较完善,可以说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治边政策体系。清朝治边政策可谓集中国封建王朝治边政策之大成,是中国特殊国情的特定产物,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地域的广阔性、内涵的多样性、影响的深远性四个特点。

2. 因地因人治理边疆,对边疆多元性的重视体现为哪些方面

历史上,在中华帝国辽阔的疆域上,不仅各边疆地区呈现出不同的区域特点,而且即使同一地理区域内,情况也千差万别。因此,如何既坚持“大一统”原则又“因俗而治”,无疑是边疆经营上无法回避的现实课题,而历代封建王朝正是依据传统的“经权”思想,做了多方面的探索,其核心就是区别对待,因地而异,“从俗从宜”,采取务实、灵活和理性的态度,制定不同的边疆经营措施。如唐朝虽在西域的广大地区实行都护府、都督府、州制度,保留西域各部及中亚诸国原来统治者的政治地位,任命其原来的酋长或国王担任都督、刺史等职,维持一种松散的政治联系,但在今新疆的东部地区,包括伊、西、庭三州和隶属沙州的罗布淖尔一带,因其自然条件优越,居民以汉人为主且多从事农业,所以对其实行和中原内地完全相同的州、县管理制度。清朝对多元的边疆的经营更为成功。满族以边疆少数民族的身份入主中原后,依据自身曾作为边疆民族的经验,针对各边疆地区具体情况,创造性地设置了相应的管理机构,制定了不同的管理措施,如在中央设有边疆管理的最高机构理藩院,专门处理和管辖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区少数民族事务,建立起了组织严密、事权统一、符合大一统原则的行政体系。同时,满清统治者又遵循“因俗而治”的原则,在边疆地区对边疆各民族实行多种形式的管理制度。其中,在东北地区,主要实行军府制度,即由中央派将军分驻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管理军政与民政,实行军府制下的旗、民分治。在蒙古族聚居的北部边疆和西北部分地区,则实行盟旗制。在新疆地区,则根据维吾尔、汉、满、回、哈萨克、蒙古、布鲁特等多民族杂居,民族成分复杂、社会习俗各异的现实,对各民族聚居区实行相应制度,如对汉族聚居区行郡县制,对维吾尔族聚居区实行伯克制,对游牧的哈萨克、布鲁特、蒙古诸部及吐鲁番、哈密、维吾尔人实行札萨克制。此外,在西藏地区,实行政教合一的行政管理制度;对西南的四川、青海、甘肃、贵州、云南等地民族地区则实行土司制度。这些制度既与内地的郡县制有较大的区别,也是对边疆民族原有政治体制加以改造后的再利用。如盟旗制度就是在蒙古民族原有的鄂托克和爱马克制度的基础上,参照满洲八旗制,在蒙古地区实行的政治制度。清政府还对自元代起中央政府在西南边疆各民族聚居区实行的土司制进行了改革,形成了流土并治及分别流土等一套严格管理制度,削弱了土司的独立性。凡此种种,都体现了清朝对多元的边疆能够因时因地而治,正是在此基础上,到了18世纪中叶,多元化的边疆格局最终走向统一,被置于清朝直接统治之下,于是完成了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其发展过程的最后阶段。

3. 据材料一二说明我国对边疆地区的治理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我国国家实力的崛起,边疆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边疆治专理不仅在军事、经济属、文化等方面承担着拱卫国家核心区的功能,而且在国家治理中承担着辐射周边国家的功能。边疆治理对国家治理的具体作用体现为:经济层面上决定着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政治层面上影响国家主权和安全,社会层面上影响国家治理效能,文化层面上担负中华文化认同建设的重任,生态层面上关系着美丽中国建设,外交层面上承担着落实我国周边外交战略的具体任务。

4. 据材料一,二,说明我国对边疆地区的治理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主权;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发展。
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汉朝根据边疆实际,因地制宜,设立管理边疆的专门性机构,维护了边疆地区的稳定,清朝左宗棠收复新疆,粉碎了俄英分裂祖国新疆的阴谋,为国家领土统一和边疆开发做出了巨大贡献。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我国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主权,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发展。

5. 各个朝代的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

和亲、设置管理部门、战争等措施。

举例:

古代对新疆采取的措施:

1、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的开始。

西汉统一西域后,建立了西域都护府。公元前108年,西汉出兵攻破楼兰、车师,打败大宛后,在轮台、渠犁驻兵屯田,建立了“使者校尉”,管理屯田事宜。

这是西汉在西域设置的最早的行政机构。公元前68年,西汉派特郎郑吉、校尉司马憙到渠犁一带屯田。公元前64年,任命郑吉为“护鄯善以西使者”,主护南道。公元前60年,任命郑吉为“西域都护”,统管南道和北道,都护府设在乌垒城(今轮台东北)。



2、唐朝时,唐太宗在天山以南,设立安西都护府;武则天在天山以北设立北庭都护府。

3、清朝时,乾隆帝平定了新疆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并设置伊犁将军,管理整个新疆地区。

(5)对疆治理扩展阅读:

古代边疆多指四大地域:西北人烟稀少之地,东北极度苦寒之地,西南烟瘴遍布之地和东南荒岛几近无人之地。光听名字就知道,这些地方有多荒凉。气候恶劣,去那里很容易水土不服。

还没等累死,就先病死了。就算没病死,周围也有很多凶猛野兽神出鬼没。而且边疆地区很容易发生战事,每天都要提心吊胆,稍不留神,自己就是炮灰。

6. 中国治疆方略有什么内容

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这十二个字,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深刻而准确地抓住了新疆发展和治理的“根”和“魂”,是党的治疆方略和理念的发展与升华,是做好新疆工作的总体战略。必须始终保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的战略定力,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方能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

7. 简要概述清朝为加强对边疆的治理和巩固采取了哪些措施

一、设置台湾府 1、郑氏政权的归顺 2、台湾府繁荣设置(1684年) 二、平叛和反分裂斗争 1、平定三藩叛乱 2、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3、平定回部叛乱 4、土尔扈特部众回归祖国 三、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1、顺治皇帝赐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封号。 2、康熙皇帝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3、清朝开始设立驻藏大臣,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常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四、设置将军、参赞在伊梨、吉林、黑龙江、盛京、乌里雅苏台等地设立将军,在西北各地设立参赞大臣等官职,兼管军务和民政,大大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 五、通过会盟、联姻、在承德避暑山庄接见少数民族首领等方式,加强与边疆各族的联系。4回答者: 弄花熏舞衣

8. 清代对边疆的治理论文1500∼2000字

摘 要: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为巩固自身统治,其治理边疆的政策广泛吸取了历代治理边疆的经验教训,包含了极为丰富的内容。本文通过分析清代边疆政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总结出清代在治边方面的得与失。

关键词:清代;边疆政策;内容;特点;得失
一、清代的边疆政策
清朝对边疆民族地区实行的统治政策有很多,包括对边疆居民的统治、对边疆地区的经济建设与开发、防范外来入侵等措施。总结起来有如下几项:
首先,设立理藩院为主管边疆地区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并针对不同少数民族地区颁布律令,以加强民族地区的统治。清朝在1636年设立管理少数民族的中央机构蒙古衙门,1638年更名为理藩院。主要管理西北边疆地区少数民族事务,这较之以前历代封建王朝大大前进了一步。为加强边疆民族地区的法制,还在各个不同地区颁布了适用当地的法律条文。
第二,根据不同边疆地区的情况设置不同的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管辖,正所谓因俗而治。如东北和新疆地区,主要实行军府制度;在蒙古族聚居的北疆地区,实行盟旗制度。由于社会习俗各异,清政府还对不同地区分别采取郡县制、盟旗制、伯克制来管理地方行政。如西藏地区,实行政教合一。西南地区,清初仍袭明朝,实行土司制度;到雍正年间,因清政府实行大规模改土归流,土司制度也有所变化。
第三,笼络、利用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加强边疆统治。羁縻政策,这也是历代中央封建王朝的传统政策。清政府对其加以继承,通过封爵、给俸、联姻、朝觐制度等措施,极力拉拢、抚绥少数民族上层人物。
第四,利用藏传佛教(喇嘛教)对蒙藏地区进行精神统治。藏传佛教是蒙藏人民共同笃信的宗教,清统治者对喇嘛教领袖不断赐封,在蒙藏地区黄教界,形成了达赖、班禅、哲布尊丹巴、章嘉四大活佛系统,影响遍布蒙藏广大地区。
第五,对边疆的经济进行建设与开发。随着清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统一与行政建置的设立,为维持当地各族人民与驻防官兵的经济生活需求,清政府在当地居民原有开发的基础上,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生产与经济开发措施。如在蒙古族地区建立盟旗制度后,通过划分旗界、固定牧场等措施,使畜牧业得到较快发展。在新疆地区,自平定准葛尔割据势力后,大力发展农业生产,采取屯田实边措施。西南地区实行招民开垦,使久荒之土,亩收数倍。边疆地区农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矿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在新疆、云南、贵州等地,盛产铜、锡、银、铅等矿,从康熙中叶到乾隆朝中叶,上述地区的矿业得到较大发展。商品经济也日益活跃,清代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与繁荣,与清政府的开发措施有着密切联系。
第六,加强边防建设,为防御外来侵略,保障边陲局势稳定。清政府在东北外蒙古和新疆地区等地,设置军府、屯兵驻守的同时,设置了一系列军事哨所,在东北、西北、蒙古等地还兴修驿道,设置驿站,从而加强了内地与边疆的联系,推动了交通运输的发展,而且在防御外来侵略上具有重要意义。
二、清代边疆政策的特点
首先,继承历史。清代的边疆政策在继承中又有创新。我们从历史上的羁摩政策、和亲政策中可以找到清代军府制、盟旗制、满蒙联姻等政策措施产生、发展的历史轨迹,我们还可发现康熙大帝一改历代固守长城、消极北防政策的创造性雄才大略。
其次,治理范围广阔。清代前期,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经营,其有效管辖范围除18行省(兼有台湾)外,还包括有奉天、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六盟、喀尔喀蒙古各部、唐努乌梁海、新疆和西藏,成为一个幅员广阔、疆界明确的统一多民族大帝国。
最后,内涵多样,这也是由广泛的地域范围所决定的。清代的边疆政策包括了自成一格的海疆政策和陆疆政策。清代前期海疆政策中对沿海地区的治理和对台湾、海南的治理,又各不相同。陆疆政策则涉及从东北到西南的广大地域,东北的军府制与新疆的军府制内容并不相同,而在西藏和西南地区,则又根据当地政治、历史、民族的特点,分别实施驻藏大臣制和通过改土归流来加强中央政府对西南诸省的统治。
三、清代边疆政策的积极作用与消极左右
清代的边疆政策根本上还是为了维护以满族贵胄的根本利益为首的封建国家秩序。这一点明显反映于作为清政府统治边疆地区根本大法的理藩院则例中。从明清之际的社会状况与历史发展趋势来看,清代的边疆政策基本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要求,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首先,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统一。其次,增强了各族之间的联系,加速了民族融合的过程。再次,加速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最后,促进了少数民族宗教的发展和传播。
由于清政权阶级属性的决定,其边疆政策的消极作用也很突出。首先,清代边疆政策具有鲜明的民族压迫、阶级压迫性质。其次,清朝是以少数民族满族统治全国的。为了防止汉族与边疆少数民族联合以反对其统治,因而在其边疆统治中,往往采取封禁、隔离与分而治之的措施,如严禁蒙汉通婚等。再次,清政府利用喇嘛教,麻痹、削弱了蒙藏民族。最后,清代边疆政策具有封闭保守性质,对近代中国落后局面的形成有一定影响,如海禁政策等。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