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整改整治 » 提高审计整改质量

提高审计整改质量

发布时间: 2021-03-11 17:42:48

Ⅰ 如何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提高审理质量

一、编制好审计实施方案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组对单个审计项目实施审计时,为了顺利实现审计目标、完成审计任务而对项目审计工作作出的具体安排。审计实施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直接关系到审计项目的实施质量和效果,因此,如何制订审计实施方案,是国际审计组织和各国政府审计准则中重点加以规范和指导的内容。为了达到预期审计目的,在实施审计前运用重要性和谨慎性原则,在评估审计风险的基础上,围绕审计目标确定的审计范围、内容、步骤和方法,对从发送审计通知书到报送审计报告全部过程工作所作的计划和安排。审计实施方案是用于指导整个项目审计的指导性文件,在审计质量控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审计实施方案编制前要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活动,包括机构设置、人员情况、职责范围、业务经营情况、会计报表以及相关的内部控制及其执行情况等,并要求被审单位如实提供有关资料。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是建立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形成的,没有充分的审前调查,难以制定出高质量审计方案。切忌对调查掌握的情况不作认真分析,就作为制定方案的依据。
(二)审计实施方案内容要具体、有操作性。方案编制的核心是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和审计重点。审计人员在掌握被审计单位大量材料的基础上,要对存在重要问题可能性进行风险评估。内容详尽、指导性强的审计实施方案必须要明确审计目标、审计重点和审计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以及如何安排时间,如何组织力量,如何发现问题,如何探索和运用先进的审计手段、技术和方法,在哪些方面出成果,求突破等等,这样的审计实施方案就是一张“施工”图,实施审计时,审计人员才能按图索骥,易于操作。
(三)审计组在审计目标、审计事项等情况发生变化时要及时调整审计实施方案。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工作的指南,审计组在确定的审计目标、范围、重点和组织实施要求等因素发生变化时,审计组要相应调整审计实施方案,确保审计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二、规范好审计记录审计记录包括调查了解记录、审计工作底稿和重要管理事项。其中调查了解记录是对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作出的记录,审计工作底稿用于记录审计人员依据审计实施方案执行审计措施的活动的记录,重要事项记录用于记载与审计相关并对审计结论有重要影响的管理事项。
(一)由于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建立,是在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相关情况和评估被审计单位存在重要问题可能性基础之上,因此调查记录必须是在审计实施方案编制之前对调查了解和评估判断的情况作出的记录,在审计实施方案执行过程中,根据审计获得的信息,判断可能需要调增新的审计事项时,如需对有关情况进行了解,以确定适当的审计应对措施,审计人员也应在开展相关的调查了解活动之后作出记录。
(二)审计工作底稿是对审计实施方案执行过程和结果的记录,因此在审计实施方案之后作出的记录,是审计查出问题的所有相关事项及审计人员专业判断等审计证据的载体,不仅是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也是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和知识水平的体现,同时也是证明审计人员按照国家审计准则的要求完成审计工作、履行应尽职责的证据。
(三)重要管理事项记录贯穿于审计项目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记载所有与审计事项相关并对审计结论有重大影响的管理事项,可以使用被审计单位承诺书、审计机关内部审批文稿、会议记录、会议纪要、审理意见书或者其他书面形式,编制人员既包括审计组成员、也包括审计组成员之外的其他单位和人员。
审计的过程就是收集审计证据,并对其进行分析评价,得出审计结论的过程。离开审计记录,审计无从谈起。规范化的审计记录是控制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手段,是审计质量控制的源头。
三、撰写好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审计机关按照《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和《国家审计准则》的要求,对审计项目实施审计后出具的,对审计项目发表意见、作出审计结论的审计法律文书。审计报告与审计质量息息相关。审计报告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审计目标是否实现,审计任务是否完成,审计风险是否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审计报告的编审是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在审计质量控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集体讨论提出处理处罚意见及审计评价意见。审计组在起草审计报告前检查确定审计目标是否实现,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事项是否完成,取得的审计证据是否适当和充分,有助于确保现场审计工作质量,为审计组提出高质量的审计报告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有利于充分调动审计组成员的积极性,群策群力,确保审计组提出的审计报告的质量。审计组成员直接参与现场审计工作,对项目有关情况最熟悉、最了解、也最有发言权。审计组成员起草审计报告前集体讨论提出审计评价意见,评估审计发现问题的重要性,提出对审计发现问题的处理处罚意见,有助于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确保审计报告反映的问题事实清楚,证据适当充分,结论正确。
(二)审计组组长必须认真审核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是评价审计实施方案执行情况和审计目标实现情况的基础资料,也是形成审计报告的基础。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现场审计质量和审计报告的质量。因此审计组组长在审计组起草审计报告前,对所有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都按照规定经过审核并提出审核意见,所有审核意见是否都得到落实;对于委托主审或者审计组其他成员审核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的,审计组组长应当检查确认受托人是否按照《国家审计准则》的规定,对所有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进行了审核并提出了审核意见,是否所有审核意见都得到了落实。同时审计组组长组织审计组在起草审计报告前,对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和充分性进行评价。也就是说,审计组组长不仅要对每一份审计工作底稿后面所附的具体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和充分性进行审核把关,还要组织审计组对用于支持审计结果和结论的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和充分性进行总体评价,以确保审计质量。
(三)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保持谨慎的态度发表审计评价。审计评价是审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审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审计评价恰当准确、公正客观与否,直接关系到审计报告的质量。依据《国家审计准则》的有关规定,审计组在进行审计评价、提出审计评价意见时,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保持谨慎的态度。同时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要根据项目的特定目标进行审计评价。所谓审计目标,是指审计组实施审计项目预期要完成的任务和结果。每个审计项目都有其特定的审计目标。审计组进行审计评价时,应围绕项目审计目标进行,而不能偏离审计目标;二是要以审计认定的事实为基础进行审计评价。审计组进行审计评价时,应当遵循“审什么,评价什么”的原则。具体地说,就是只对所审计的事项发表审计评价意见,对审计过程中未涉及的事项不发表审计评价意见;三是审计组进行审计评价要特别注意防范审计风险。对于审计证据不适当或者不充分、评价依据或者标准不明确以及超越审计职责范围的事项,审计组不得发表审计意见;四是审计组进行审计评价要按照《国家审计准则》第六十六条的规定选择适当的审计评价标准。
(四)重视审计机关业务部门复核工作。审计机关业务部门对审计报告和有关审计事项进行复核的规定,是贯彻落实审计法实施条例的具体要求,有利于保证审计质量。在实践中一是审计机关业务部门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审计质量进行复核把关:第一,审计组对审计任务的完成情况,具体包括审计项目的审计目标是否实现,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事项是否完成等。每二,审计证据和审计记录的质量情况,包括审计认定的事实是否清楚、数据是否正确,取得的审计证据是否适当、充分等。第三,审计报告等审计结论性文件的质量情况,具体包括审计发现的重要问题是否在报告中反映,审计评价、定性、处理处罚和移送处理意见是否恰当,适用法律法规和标准是否适当,被审计单位、被调查单位、被审计人员或者有关责任人员提出的合理意见是否采纳等。二是审计机关业务部门应当在全面复核的基础上,就复核结果提出书面意见。
(五)审理机构审理也是加强审计质量控制的关键。审计项目审理制度来源于审计实践。审计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审计机关实行审理制度,将审理机构审理作为审计结果形成的必经程序。审理制度的实施,对于进一步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提高审计工作科学化、专业化和规范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审计机关业务部门开展复核并对审计结论性文书作出修改后,应当将审计项目全部材料报送审理机构审理。审理机构要以审计实施方案为基础,重点关注审计实施的过程及结果。
审理机构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审计质量进行审理把关:第一,审计组完成审计任务情况,主要看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事项是否完成。第二,审计证据和审计记录的质量情况,重点看审计认定的主要事实是否清楚、相关证据是否适当、充分。第三,审计报告等审计结论性文书的质量情况,包括审计发现的重要问题是否在审计报告中反映,适用法律法规和标准是否适当,评价、定性、处理处罚是否恰当等。第四,审计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包括审计通知书是否按规定送达被审计单位,审计报告是否按规定征求被审计对象意见等。

Ⅱ 如何提高审计质量之我见

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是审计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现场审计结束之后,审计报告质量就成为审计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但当前审计报告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一、 审计报告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审计报告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因各地审计机关的具体情况而不同,但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情况介绍“事无巨细”。在介绍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时过于细致,管理体制详细到所属单位名称一一罗列、收支情况详细到二三级科目,资产情况详细到低值易耗品等等,甚至将有关领导的讲话精神也写入其中。
二是审计评价“过或不及”。有些审计机关出于规避审计风险、与被审计单位搞好关系等因素,评价往往或“过”或“不及”。所谓“过”,就是超出审计职权、审计范围进行评价,进行一些无审计证据支持的评价,甚至做一些前后矛盾的评价;所谓“不及”,就是在评价上只说成绩,不说问题,说一大堆套话,象在给被审计单位总结先进经验。或在问题的评价上一语带过,不痛不痒。
三是问题表述“记流水账”。有些审计报告对审计查出的问题没有进行梳理归类或没有进行科学的梳理归类,只是对问题进行“流水账”式的罗列,一份报告能列出几十个问题,内容庞杂、条理不清,轻重点分不分,让人难以看出头绪。
四是审计建议“千篇一律”。提出的审计建议缺乏针对性、操作性,经常出现诸如“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空话,缺乏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有的审计建议的合法合规性还值得探讨。有些报告在无建议可提的情况下,为凑足报告的要素和“块块”,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管理提出建议,说一堆外行话,有“狗尾续貂”之嫌。
五是报告整体“长篇大论”。有的报告语言不简洁、拖泥带水、前后重复。有的报告各部分详略不得当,平分秋色,甚至喧宾夺主,造成报告冗长,动辙十几页甚至几十页。
二、提高审计报告质量的对策措施
要解决审计报告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不断提高审计报告质量,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培养严谨细致的作风。审计报告作为法律文书,具有很强的严肃性、规范性和法律性。对于审计报告的要素、内容,《审计法实施条例》和《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都做出了明确规定。审计人员应认真领会和掌握这些具体规定,在编写审计报告时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杜绝随意性。尤其要注意审计评价的客观性、问题定性及处理处罚依据的充分性、审计建议的可行性。要对每一个问题、每一个审计数据、引用的每一条法律法规进行认真审核,确保准确无误。
二是保持独立的审计地位。在撰写审计报告时,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一是一、二是二。不为权力、人情、利益所左右,不掺杂个人感情。不要因过分考虑被审计单位的接受程度而文过饰非,夸大被审计单位的成绩,回避被审计单位的问题;更不得隐瞒、截留审计问题。
三是努力提高能力素质。审计报告质量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审计人员的能力问题。当前,要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的系统思维能力,引导审计人员从整体上把握审计情况,把握审计报告的内容和重点,系统地梳理、归纳和反映审计情况,增强审计报告的条理性;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引导审计人员从改革发展的高度、宏观管理的层面,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层次分析研究,结合法律法规和地方实际提出对策,增强审计建议的针对性和可行性;提高文字表达能力,加强审计人员的文字修养,开展写作、语法和公文知识学习演练,掌握写作基本功,避免因语言表达失误而影响审计报告质量。
四是加大审核把关力度。坚持对审计报告实行三级复核,明确各级复核把关人员的责任和复核标准。既要把好法律政策关、又要把好文字关。在必要时,审计机关文书管理部门也应参与对审计报告的把关。
五是改进审计报告模式。审计的主要职责是揭露和反映问题。审计报告应紧紧围绕这一主旨进行改进。应精简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介绍,精简审计评价内容;审计建议可设置为非必要要素,在确实没有可行建议的情况下,可以不提;对于审计数据较多的审计报告,可以探索实行表格化,增强审计报告的直观性。同时,上级审计机关应探索制作审计报告模板或编写审计报告范例,为下级审计机关提供参考,使于审计报告的统一和规范。

Ⅲ 如何加强审计整改

(一)提高审计质量。打铁必须本身硬。提高审计质量是做好审计整改工作的基础。审计机关必须坚持严谨细致,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实施审计,进一步加强全过程审计质量控制,保证审计程序合法、事实清楚、取证充分、法律法规引用准确,定性和处理处罚恰当。把每一项审计都办成“铁案”,让审计质量经得起检验,让被审计单位无话可说。要加强审计风险防控,严格遵守审计纪律,恪守审计职业道德,不因利益、关系、人情而损害审计的独立性和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性。

(二)优化审计服务。做好审计整改工作,还要求审计机关树立“民本意识”,努力提升审计服务理念,消除就审计论审计的理念,为被审计单位提供优质服务。首先,要加强财经法纪的宣传,增强财经法纪意识,消除抵触情绪;二是要把整改贯穿于审计过程始终,边审计边整改,对审计中发现的正在发生的违法违规问题,及时提醒和制止;三是要加强审计结果的综合分析,多从制度、机制、体制的角度分析问题、提出对策,提高审计建议的操作性、可行性,便于被审计单位采纳。还可协助被审计单位建章立制,规范账目、财产财务管理等;四是采取反复上门协调、审计回访等方式,多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以诚恳的态度推动整改。

(三)完善管理机制。一是要完善法律机制。对审计机关、有关主管部门应承担的整改责任、时效及标准在法律法规上明确界定;赋予审计机关在督促审计整改上简便适用的强制性手段;二是完善整改目标管理机制。把审计整改纳入审计质量管理和目标考核,设定审计决定落实率、审计建议采纳率等一些硬性指标,促使审计人员抓整改。三是完善整改问责机制。由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联合制发审计整改问责办法,明确审计整改问责启动的临界点,启动程序,问责方式,如对拒不整改的实行戒免、停职、停岗等。

(四)借助部门力量。审计机关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与沟通。重点要建立健全与本级党政督办部门、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财政、国资部门和一些大系统主管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如可以争取党政督办部门将审计整改纳入督办事项,列出清单,限期整改。定期召开审计整改会议,督促整改进度,对整改不到位的进行通报批评,并对涉及单位的领导班子进行问责,对长期审计整改不力的单位和责任人,追究相关责任

Ⅳ 浅谈如何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1.审前调查准备不充分。现在基层审计机关的工作人员缺乏流动性,许多审计人员在一个岗位上工作时间较长,对被审计单位情况了解得相对多一些,导致一些审计人员对近年来多次审计过的单位和项目,自以为情况熟悉,无须调查,在审前调查开始之前,没有对充分收集与项目相关的基础资料,对项目的了解仅限于上级提供的计划内容,不能有的放矢的收集被审计项目的相关信息,造成审计实施方案编制简单粗放、针对性不强、可操作性差。
2.审前调查千篇一律,流于形式。审前调查应采用到被审计单位调查了解情况、对被审计单位进行试审、查阅相关资料、走访上级主管部门、有关监管部门、组织人事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等多种方式。但在具体实践中,审计人员没有明确的调查实施方案,有的仅限于填写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表,对调查重点、审计的资金量、审计延伸的范围安排不尽合理。对常规审计、专项审计、效益审计等不同审计事项要求达到的审计目标和采取的审计方法没有进行深入研究,以至于审计实施阶段目标不明确,审前调查结果成效不突出,利用不充分。
3.忽视计算机辅助审计在审前调查阶段的应用。审计人员没有在审前调查阶段将被审计单位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进行采集转换,计算机辅助审计往往是在审计组正式进点时才开始使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也不利于发现疑点线索,确定工作重点。

Ⅳ 浅谈如何加强审计整改,提升审计成果

审计成果是审计工作的结晶,是审计工作的价值所在。审计成果的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审计项目的成败优劣,直接关系到审计的价值实现和审计质量的高低。

审计成果的三层含义
首先,什么是审计成果?笔者认为,审计成果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一是被审计单位就审计查出的问题接受审计机关的处理处罚,采纳审计机关提出的意见、建议,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二是被审计单位变被动接受审计整改为主动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对同类问题举一反三,通过修订、完善内控制度来加强和改进管理,在机制和体制上进行自我完善。
三是审计机关上报的审计结果和建议被上级领导批转或者采纳后,做出对行业性、全局性的指导意见、办法、措施、制度、法规等。一方面有助于规范各种经济活动,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屡查屡犯、重复审计等问题。
当前审计成果运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审计成果得不到被审计单位的足够重视。审计实践中,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往往采取“就问题改问题、避重就轻、敷衍了事”办法,造成同类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这在无形中加大了被审计单位管理风险。
二是审计成果得不到被审计单位的充分利用。审计实践中,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及其他审计文书往往只有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财务人员才能看到,真正参与具体工作的人员很少能够了解情况,导致整改方案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可操作性,审计成果的功能大大折扣。
三是审计成果得不到审计部门的充分利用。一是认识不到位,审计工作重处理轻分析、重处罚轻披露等,造成有些问题屡查屡犯,审计整改不落实;二是审计成果转化运用的意识不强,没有运用有效的方法去转化应用审计成果,致使审计成果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三是审计成果运用机制不健全,与纪检、组织、人事、财政、被审计单位等多个部门之间的联动和协调欠缺,信息不对称,审计成果利用渠道不畅通,使大量的审计信息和成果被闲置,一直未能建立完整的审计资料库,审计资源严重浪费。
审计成果充分利用的方法和对策
一是采取“四个回头看”力促审计整改意见落实。组成审计回访小组,进行实地监督回访。一看审计决定是否执行。二看审计建议是否被采纳。三看审计效果是否明显。四看被审计单位在执行财务政策及制度的理解上是否有需要审计部门帮助解决的困难。
二是尝试“三个结合”确保审计成果得到充分利用。首先,将审计的整改落实与审计实践活动的全过程相结合,坚持边审计、边整改、边规范,及时纠正违规问题,并健全完善相关制度。其次,将审计整改落实情况与审计结果公开相结合,形成审计监督与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的合力,促使有关部门对审计查出问题进行认真整改;最后,将审计整改情况与部门绩效考核相结合,与组织、纪委、监察等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将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纳入部门绩效考核内容,共同推进各项整改措施落到实处。
三是紧抓“两个基本点”加大对审计成果的宣传力度。一是紧抓审计保卫经济社会正常运行的“卫士”作用,宣传审计监督揭露出的各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提高审计的威慑力。二是紧抓审计服务于社会发展,促进政府中心工作的“谋士”作用,宣传审计在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民生、改革与稳定,服务干部监督管理和预防腐败方面的丰富成果,维护社会稳定发展,提高审计的公信力。
四是围绕“一个核心”提高审计人员成果利用意识。审计成果利用是发挥审计成效最关键的环节,也是实现审计免疫功能的最重要途径,要实现这一途径,必须紧紧围绕提升审计人员成果意识这一根本核心。首先打铁还需自身硬,审计工作者必须严格按照“审计干净、干净审计”的审计理念,确保审计质量,为创造优秀的审计成果奠定基础。其次,要激发审计人员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促进审计职能的转变,努力从宏观上、机制上研究分析问题,提出建议,实现审计成果由微观领域向宏观领域的转变。最后,要建立健全有关激励机制,将审计成果利用作为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单位考核制度中,落实责任,明确各部门单位的任务和目标,规定考核标准和办法,使其逐步制度化、规范化。

Ⅵ 浅论如何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

要进行审计质量控制,必须分析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审计人员及其组织、被审计单位、审计程序、审计标准、审计方法手段等都可能对审计质量产生影响,可将其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审计人员的独立性。独立性是指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时,应当在实质上和形式上都独立于委托单位和其他机构。审计人员独立于委托单位,才能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发表审计意见。独立于其他外部机构,才能得到社会公众的信任。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受托审计,但现实中,审计委托人和被审查客户同为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当局,这种异化的受托关系使得会计师事务所在承受客户巨大的压力和在不菲的经济利益的诱惑下,很难保持独立性。
2.审计人员的执业经验和职业态度。审计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审计人员的经验是至关重要的。审计经验决定着审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和收集审计证据的效率和效果。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更可能找到审计风险高的领域,降低审计的风险,提高审计的质量。审计人员的职业态度是他们对待审计工作的整体心态的外露。审计人员要保持勤勉尽责谨慎的职业态度,时刻有一个为信息使用者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负责的心态,才可能减少工作中的失误,提高工作的质量。
3.审计信息有效需求不足与审计质量。注册会计师审计服务的主要对象是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的年报审计是独立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证券市场处于初创时期,现实中真正的审计信息的需求者主要有公司的股东(包括控制股东和小股东)和债权人(银行和其他债权人)。从股东方面来看,无论对于国有独资公司还是股份公司,国有股东缺位现象严重,控制性股东实际上控制着董事会,而广大小股东短期投机动机使他们没有形成对审计信息的强烈需求,因此,审计信息的需求者主要是国有股东和控制性股东。债权人主要是银行,对审计信息有一定的需求,但考虑我国银行的国有性质,这种需求要打折扣。因此,最终的主要需求者是证券市场的监管部门,这种需求可以说是政府监管导向性需求。对高质量审计信息的有效需求不足。

Ⅶ 如何提高审计整改的几点想法

审计成果是审计工作的结晶,是审计工作的价值所在。审计成果的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审计项目的成败优劣,直接关系到审计的价值实现和审计质量的高低。
结合近几年的工作实践,谈谈对审计成果的几点思考。
审计成果的三层含义
首先,什么是审计成果?笔者认为,审计成果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一是被审计单位就审计查出的问题接受审计机关的处理处罚,采纳审计机关提出的意见、建议,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二是被审计单位变被动接受审计整改为主动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对同类问题举一反三,通过修订、完善内控制度来加强和改进管理,在机制和体制上进行自我完善。
三是审计机关上报的审计结果和建议被上级领导批转或者采纳后,做出对行业性、全局性的指导意见、办法、措施、制度、法规等。一方面有助于规范各种经济活动,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屡查屡犯、重复审计等问题。
当前审计成果运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审计成果得不到被审计单位的足够重视。审计实践中,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往往采取“就问题改问题、避重就轻、敷衍了事”办法,造成同类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这在无形中加大了被审计单位管理风险。
二是审计成果得不到被审计单位的充分利用。审计实践中,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及其他审计文书往往只有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财务人员才能看到,真正参与具体工作的人员很少能够了解情况,导致整改方案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可操作性,审计成果的功能大大折扣。
三是审计成果得不到审计部门的充分利用。一是认识不到位,审计工作重处理轻分析、重处罚轻披露等,造成有些问题屡查屡犯,审计整改不落实;二是审计成果转化运用的意识不强,没有运用有效的方法去转化应用审计成果,致使审计成果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三是审计成果运用机制不健全,与纪检、组织、人事、财政、被审计单位等多个部门之间的联动和协调欠缺,信息不对称,审计成果利用渠道不畅通,使大量的审计信息和成果被闲置,一直未能建立完整的审计资料库,审计资源严重浪费。
审计成果充分利用的方法和对策
一是采取“四个回头看”力促审计整改意见落实。组成审计回访小组,进行实地监督回访。一看审计决定是否执行。二看审计建议是否被采纳。三看审计效果是否明显。四看被审计单位在执行财务政策及制度的理解上是否有需要审计部门帮助解决的困难。
二是尝试“三个结合”确保审计成果得到充分利用。首先,将审计的整改落实与审计实践活动的全过程相结合,坚持边审计、边整改、边规范,及时纠正违规问题,并健全完善相关制度。其次,将审计整改落实情况与审计结果公开相结合,形成审计监督与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的合力,促使有关部门对审计查出问题进行认真整改;最后,将审计整改情况与部门绩效考核相结合,与组织、纪委、监察等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将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纳入部门绩效考核内容,共同推进各项整改措施落到实处。
三是紧抓“两个基本点”加大对审计成果的宣传力度。一是紧抓审计保卫经济社会正常运行的“卫士”作用,宣传审计监督揭露出的各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提高审计的威慑力。二是紧抓审计服务于社会发展,促进政府中心工作的“谋士”作用,宣传审计在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民生、改革与稳定,服务干部监督管理和预防腐败方面的丰富成果,维护社会稳定发展,提高审计的公信力。
四是围绕“一个核心”提高审计人员成果利用意识。审计成果利用是发挥审计成效最关键的环节,也是实现审计免疫功能的最重要途径,要实现这一途径,必须紧紧围绕提升审计人员成果意识这一根本核心。首先打铁还需自身硬,审计工作者必须严格按照“审计干净、干净审计”的审计理念,确保审计质量,为创造优秀的审计成果奠定基础。其次,要激发审计人员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促进审计职能的转变,努力从宏观上、机制上研究分析问题,提出建议,实现审计成果由微观领域向宏观领域的转变。最后,要建立健全有关激励机制,将审计成果利用作为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单位考核制度中,落实责任,明确各部门单位的任务和目标,规定考核标准和办法,使其逐步制度化、规范化。

Ⅷ 关于提高审计质量的几点思考

现场审计结束之后,审计报告质量就成为审计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审计人员必须重视审计报告的撰写质量,提高审计报告的利用价值。
一是审计质量意识须先行。
每个项目审计组作为审计项目的直接实施者,提高审计质量意识十分重要。无论是规避风险,还是评选优秀审计项目,都需要努力提高审计质量,在各个环节都应当严格按照审计程序实施。
二是审计审理严把关。
审计审理作为审计机关实行审计质量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机制,是审计报告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加强审计审理工作,提高每一位审计人员对审计审理工作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审计审理工作是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的需要,是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的需要,更是提高审计监督能力的需要。严格执行审理制度,这是加强审计报告质量控制的基础,对每个审计项目实行三级复核,级级严格把关,不放过任何疑点和难点,使审计审理工作和程序达到制度化、规范化。
三是建立审计质量责任制度。
加强审计报告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建立审计质量责任制度。对审计报告的各个质量控制环节都要有监督,明确审计人员的职责,合理分工,强化过程控制,把事后责任评估的工作前移,加强内部质量控制机制,定期开展事后审计报告质量的检查工作,也可把质量检查的结果,纳入科室年度目标考核中。
四是后续整改很关键。
审计报告质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查出问题的多少,还要注重落实整改的程度,落实整改率高,这样才能给这份审计报告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政府投资审计中的跟踪审计,更是要采取“边审计,边整改”的措施,在审计过程中重点关注建设程序、质量控制、材料采购、设计变更、工程签证等环节,及时指出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报告审计动态,及时提出整改建议。在跟踪审计的全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发挥监督职能,最终的审计结果中力求将问题控制到最少。
五是综合素质要提高。
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对控制审计报告风险、提高审计报告质量有着根本性的作用。应成为各级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的经常性的工作。
一是要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审计的职业特性要求审计人员运用一定的职业判断,再完善的控制措施也不能防止审计人员的有意舞弊。审计人员仅仅具备专业技能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相应的职业道德水平。
二是强化审计资源配置使用。合理安排年度审计任务,上级部门及政府安排的年度审计任务逐年上升,我们应深入贯彻“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审计工作方针,既保证审计质量,又使审计人员在具体的审计过程中不断进行总结、学习,以提高审计业务水平。
要经常组织学习相关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熟悉和把握财政经济工作的全面情况,开阔眼界,拓宽思路,冲破就事论事的狭隘眼光的局限,自觉联系政治经济大局来开展工作、分析问题、研究解决问题,培养和提高审计人员政策水平和宏观思维、辩证思维能力;要加强岗位继续教育培训,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学习新技术、更新新知识,不仅要熟悉审计业务知识,而且要有一定的文字水平和词章修养。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