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整改整治 » 治理盐沼措施

治理盐沼措施

发布时间: 2021-03-09 03:15:47

1. 内蒙古自治区生态治理的五大区域

三、“十二五”期间内蒙古生态综合治理建设布局
(一)生态综合治理建设布局思路
按照我区生态建设指导思想,在“十一五”生态保护和建设成效的基础上,按照国家、自治区主体功能区划的要求和地形地貌划分,构建以“两线七区”为主体的生态综合治理建设布局。
“两线”:大兴安岭生态防线。加强天然林保护,禁止非保护性采伐,植树造林,涵养水源,保护野生动物,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林草产业。阴山北麓生态防线积极退耕退牧还草,治理土地沙化盐碱化。
“七区”:呼伦贝尔草原沙地防治区、乌珠穆沁典型草原保护区以退牧还草、退耕还草、划区轮牧,禁止开垦、樵采和超载放牧等为重点,防治草场退化沙化。科尔沁沙地防治区、浑善达克沙地防治区以恢复沙地草场生态环境为重点,严格实施以草定畜,增强防风固沙功能。毛乌素-库布齐沙漠化防治区、阿拉善沙漠化防治区,加强综合治理,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防止沙丘活化和沙漠化面积扩大。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流失防治区重点加强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盐碱化治理。
(二)区域划分及综合治理建设内容
1.草原、沙地生态综合治理建设区
该区域包括大兴安岭以西阴山以北的草原牧区、西鄂尔多斯草原牧区和四大沙地及四大沙漠边缘地区;以呼伦贝尔草原沙地防治区、乌珠穆沁典型草原保护区、科尔沁沙地防治区、浑善达克沙地防治区、毛乌素-库布齐沙漠化防治区、阿拉善沙漠化防治区为综合治理重点建设区。
草原牧区以保护和改善天然草原生态为核心,坚持保护和建设相结合,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适地适草,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进一步提升草原生态功能,实现草原退化沙化趋势有效缓解并向良性循环发展。坚持以草定畜、草畜平衡,采取退牧还草、长期禁牧、阶段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建立草原保护区、建设农区半农半牧区人工草地、转移超过环境承载力的人口等措施,加大草原保护力度。大力发展草产业,扩大人工草地和饲料地面积。加强草原监理、监测及科技支撑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强草原监理队伍建设,健全草原监督管理体系。
沙地及沙漠边缘地区以防沙治沙为重点,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科学管理等手段。按照突出重点、集中连片、综合治理的方针,实施退耕还林、飞播造林、封山(沙)育林、人工造林、围栏封育、舍饲休牧、划区轮牧等生态建设项目。加大生态移民力度,积极发展沙产业和林草产业,实现绿富同兴。在浑善达克沙地建设沙地榆基地,在呼伦贝尔沙地、科尔沁沙地建设樟子松基地,在毛乌素沙地建设樟子松基地。在腾格里、巴丹吉林、乌兰布和、巴音温都尔、库布齐沙漠边缘条件适宜的地区采取围栏封育、飞播造林、人工造林、封沙育林等措施,其它地区主要通过封沙育林(草),复壮更新严重退化的天然林草植被,提高防风固沙功能,遏制沙漠化土地进一步扩展,降低沙尘暴发生频率。
2.林灌生态综合治理建设区
该区域包括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北麓等主要山地;以大兴安岭生态防线、阴山山脉、贺兰山北麓等为综合治理重点建设区。
依托国家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实施以生态建设、产业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强化森林资源的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加强对现有森林的经营管理,充分发挥森林的综合效益。继续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公益林补偿等生态建设工程。加大林区生态移民、林场撤并、“以煤代木”、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项目建设力度。进一步增加国有林场资源,实现效益增加和职工致富双赢。结合天保工程和自然保护区建设,以林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加快发展特色种养业、林下采集业和林产品加工业。在城镇周边、主要铁路和公路两侧以及机场周边,大力营造防护林、护路林。
3.低山丘陵生态综合治理建设区
该区域包括大兴安岭东南麓、鄂尔多斯高原东北部、阴山南麓、西辽河上游等水土流失较重的地区;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流失防治区、西辽河上游等为综合治理重点建设区。
加大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力度。加强对生态环境良好区域和生态修复区的保护,努力控制人为水土流失。以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为重点,加强对开发建设项目的监管。落实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加强和规范水土流失防治费的征收与管理。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水土保持队伍依法行政能力和监督执法水平。
加快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继续抓好重点小流域治理、淤地坝修建、禁垦、退耕还林还草、封育保护、禁牧轮牧、水土保持林栽植为主的生态修复工作,促进生态系统自我修复。大力推动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水源地水土流失防治工作。黄土高原地区着力抓好淤地坝系建设管理和安全度汛工作,切实减少入黄泥沙。东北黑土区主要采取梯田、水土保持林、经济林、沟道治理、生态修复、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等治理措施。
加强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努力提升水土保持科技支撑能力和现代化水平。推动水土保持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实现水保生态补偿机制实现新突破。
4.农业生态综合治理建设区
该区域包括松辽平原、大兴安岭中段、河套平原、土默川平原等。
以平原绿化和农田防护林建设、更新改造为重点,提高生态工程综合效益,切实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整合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理、农业开发、水利工程、林业建设等工程项目,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农田林网配套建设。在农田主干道、机耕路上营造宽林带、大网格的高标准防护林,利用毛渠以育代造和发展渠道堰道果树,逐步提高农田林网化和平原绿化建设水平。对陡坡耕地和严重风蚀沙化耕地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加快发展速生丰产林、防护用材兼用林和经济林等。积极引进优良速生品种,通过科学造林、集约经营,建设不同类型的速生丰产用材示范基地,引导全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建设的健康发展。加快改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生态农业和农牧业。
5.湿地及自然保护区生态综合治理区
该区域包括以额尔古纳河流域、嫩江流域、西辽河流域以河流、湖泊和沼泽为主的东北湿地区,以及黄河上中游河流及沿岸湿地和西部盐沼湿地。
加强湿地保护。建立不同级别、不同规模的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自然保护小区,加强已建各类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分级管理,整体推进,形成较为完善的湿地自然保护区网络。加大湿地恢复力度。实施湿地生态补水工程,引用河流汛期槽蓄洪水、凌汛期凌汛水及农业灌溉间隙水等湿地,恢复和扩大湿地水域面积,增加湿地调蓄水资源和抗旱能力。实施湿地污染治理工程,按照浊清分治原则,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经过处理后,就近排放到湿地区,利用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水体,为工农业提供可利用再生水。实施退耕还滩、退耕还湖、退耕还林和退耕还草工程,增加植被盖度,恢复湿地水域面积,改善湿地生态环境,维持湿地生物多样性。
各类自然保护区依法实施强制性保护,严格限制各类开发活动,保持区域的原真性、完整性,保障禁止开发区域的生态服务功能。加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保护。开展全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本底调查,建立动态数据库,构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与持续利用信息共享平台。保护生物物种及遗传资源,对特别受威胁的生物物种实施重点保护。

2. 2013为什么杨浦区的中考一模不出来

生态问题
土壤侵蚀问题
中国典型地区:
黄土高原,南部丘陵地区

(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
(2)原因:植被的破坏,农业系统,矿山不合理的。
治理措施:
压缩农业用地?面积扩大吗?森林,牧草种植,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 A>,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并建立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健康
全国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典型的地区的荒漠化问题

中国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古等地)
原因:
(1)自然原因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强烈,降水减少在内陆地区,啮齿目动物;蝗虫。
(2)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项目的保护不足。
治理措施:
发展草原保护的法律和法规,加强管理,控制放养密度,三北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林还牧; />人工草地的建设
治理禁止收获海藻的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调整产业结构,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的全面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促进和放牧;经济发展
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土地资源的保护,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典型地区:
干旱和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中游和下游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中国北方,西北,中间和下游
BR />中国北方,这是因为:(1)自然原因:属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较少的??河流径流,降水变率;旺盛的春季蒸发。
(2)原因:人口密集,工业和农业用水需求和严重的水污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春耕春种水的消耗。
治理措施:南部,水库建设,人口控制,并提高产品质量,减少水体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制发展高耗水产业,发展节水农业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水价调整的实施,促进节约用水的意识,淡化。
(思考:为什么中国的东北地区没有形成春旱?)
土壤盐渍化典型

在中国晃来晃去怀黄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造成的河套平原
原因:(1)自然原因:频繁的干旱和洪涝灾害的低洼(黄淮海平原);地形;少降水和灌溉水。 (2)原因:不合理的灌溉;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平原)
治理措施:铅蒸发鲜奶油,盐,井水灌溉,生物措施,合理喷灌,不仅灌溉系统的农田里长满了吗?水喷灌,滴灌技术
地面沉降,海岸盐沼
中国典型地区:
大面积吗?在城市的北部和南部
原因:BR />

提取地下水管理措施,以控制地下水的抽取量的雨季补给
赤潮的实施/典型的中国:
珠江口,杭州湾,渤海

(1)自然原因:高温,水压,静风,相对封闭的水域。
(2):人口密集的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工业和生活污水入海,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开发海洋的高度和扩大水产养殖?业,水产养殖业的水域受到严重污染。在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但也人为)
典型的区域洪水
在中国:
东北部的黄河上,中,下游和长江黄河,淮河,珠江流域
原因:
(1)自然原因:降雨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阴雨天气),夏季风强度变化(副高强度的南部干旱北涝副高弱:南方洪水和北方干旱);台风的影响,低洼缺乏自然成的海与河(淮河);(海河,珠江);支流(的风扇供水系统,树突状河)河弯(荆江河段);厄尔尼诺现象。
(2)原因:砍伐森林造成的侵蚀河床抬升,开垦土地,湖泊,不合理的水利建设(渭河)
治理措施:植树,防护林体系,被遗弃的湖水利建设,理顺加筋路堤入海河道(淮河);开挖分洪区洪水预报和早期预警系统的建设。
沙尘暴现象在中国典型地区:
西北
;中国北方
原因:
(1)自然原因造成的:一个快速移动的冷锋,天气干燥,人原因造成沉淀越少;春季大风**号,植被稀疏
(2):过度放牧,过度樵采;
过度的填海工程治理措施,以开发草场保护法“:</法规,加强管理控制放养率,建立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林业,畜牧业和退耕还林
建设人工草场,推广和放牧,禁止
地震收获海藻
>中国典型地区:BR /原因的
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
在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印度板块强烈的地壳活动。原因可能是:
事业规模
破坏性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震中附近城市的人口分布集中,浅源地震可能会导致其他灾害晚上;
伤害
>>缓解措施:积极参与防灾,减灾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防灾减灾,监测和预报系统,加强地质灾害BR />
灾害管理和减灾政策和法规,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绿化和防护林体系的建立;
加强国际合作
4,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
原因:自然原因
():巨大的山体岩石破碎,风化严重,明显的干湿季节,暴雨集中,强烈的地壳运动山断层发育。
(2)原因:
控制措施植被的破坏:

恢复植被三种典型的灌溉农业区

宁夏平原河套农村地区平原,河西走廊,新疆南部
分析自然区位因素:
足够的热量,平坦,肥沃的土壤和灌溉水的温差缺乏足够

水资源短缺,冬季寒潮和暴风雪,土壤盐渍化和其他
商品谷物农业典型的地区:

东北地区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雨热同期,开阔平坦的地形,广袤的农田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因素:一个人烟稀少的地区,农产品商品率;国家政策支持的大规模,高层次的机械化和便利的交通,巨大的市场,行业发展的生产。

热,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冬季寒潮和霜冻损害。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比较:
相同点:相同类型的农业地理,人烟稀少,农产品的生产规模,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巨大的市场相对发达的工业和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过程是相似的。
不同点:不同的操作模式,主要集中在美国,我们主要的国营农场位在不同的专业水平,粮食生产,粮食生产在美国农民家庭的生产水平,技术差异<BR /中国水稻种植
典型的区域:
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
分析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热,雨热,在相同的期间,三角洲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大量的水。
(2)社会经济因素:机械化程度高,交通便利,巨大的市场,产业相对发达的国家最先进的技术和国家政策的支持。

少得多;受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水影响,酸雨危害
4,畜牧业
典型区域(D芭东:区位因素:
草原内蒙古: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

(1)自然因素:辽阔的草原地区,有没有大型食肉动物,更有利于在东部增长部分的的夏季降水草(降水减少,从东到西)。
(2)社会经济因素:在畜牧生产中的经验,巨大的市场潜力,缺乏支持国家政策

气候干燥,降水少,草场退化,荒漠化加剧了寒潮冬季风暴鼠标灾难,严重的蝗虫灾害。
5,牛奶产品
典型地区:

分析的地区和国家,西欧,美国东北部,新西兰和其他的区域性因素:
(1 )自然因素:气候温和湿润,不利于一个成熟的养殖,多汁饲料的广大地区,草原,地势平坦,广阔的平原地区(除新西兰外)
(2)社会经济的增长做出贡献因素:城市分布集中,人口密度大,消费市场广阔,交通便利,的
牧场放牧
典型地区: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分析区位因素:
(1 )自然因素:气候温和,郁郁葱葱的草地面积/>(2)社会经济因素:地广人稀,土地租金,在附近的端口,先进的制冷技术,以改善交通条件。
7的农牧混合(见的强制性第二卷书16)
8城郊型农业
典型的区域:
上海郊区农业地点:
( 1)自然因素:热,雨热同期每单位面积的平坦,土壤肥沃和大量的水。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消耗了大量的辅助功能,花卉,蔬菜等作物的发展?高价值的,更高的成本效益;小面积的土地,有利于集约化生产。
发展方向:绿色农业,观光农业;
生态旅游,工业区位分析
1,南部的重工业基地辽宁
位置:
( 1)位置:位置。渤海,黄海,靠近俄罗斯,朝鲜,韩国
(2)自然因素:温和的气候,地形,土壤肥沃,辽河水。
(3)社会经济因素:丰富的煤,铁资源,海陆交通便利,劳动力和农业资源,以支持国家政策,国防和国家安全,土地租金支持着许多濒临灭绝的矿物资源。

相对缺乏资源,缺乏水分,高层次的技术开发,工业结构比较简单,发达的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影响,对区域环境的污染。调整产业结构
调整措施:
和新的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大力加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劳动者素质,支持在加拿大强烈的民族政策,进行大力度的改革和开放,积极引进外资,控制对环境的污染。
2,北京,天津,唐山工业基地(在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位置:
(1)位置: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环渤海国家的政治中心和重要的经济中心,位置是非常重要的。 (2)自然因素:温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地势平坦。
(3)社会经济因素:资源丰富(华北油田,开滦煤田长芦盐场,棉花等),以及便利的交通,航运,铁路,公路,航空,??? ?完整的管道系统,国家的,国家的,最先进的技术,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足够的能量(能源基地附近)。

水,能源缺乏,
严重污染的
资源型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方向:
3,上海,南京位于亚热带地区和产业化基地(一个在中国历史悠久,最大的结构是最完整的,最高水平的技术和经济效益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地点:
(1) ,濒临长江,东中国海,战略位置。
(2)自然因素:亚热带季风气候,充足的热量,降水,雨热同期,平坦的三角洲景观,地形,土壤肥沃,河网密布,大量的水
( 3)社会经济因素:历史悠久,工业基础,科技实力,土地和水的交通,丰富的劳动力,高品质和广泛的市场,政策支持,行业协会,经济腹地,上海浦东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丰富的农产品。缺乏能源和资源

人不会这么紧张,严重的土地污染。

精,尖方向发展,结构,重量更轻。
4,光源产业基地在珠江三角洲(轻工业)
定位分析:
(1)位置:位于亚热带地区,濒临灭绝的中国南海,毗邻香港澳门
(2)自然因素: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河三角洲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3)社会经济因素:海外的帮助下,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在中国的陆地和海上交通便利,靠近港澳,劳动力资源丰富,以吸引外国投资和技术管理;家庭,华侨华人和中国人民,发达的市场经济。
不足之处:缺乏能源,资源

3. 盐沼泽如何治理

植树造林,通过植物成长吸收养液来稀释盐沼泽。

4. 新疆环境保护投资不足表现在哪些方面

中国人均水资源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居世界第88位。近二十年以来,由于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气候持续干旱,污染日益严重,水资源的供需茅盾十分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1. 中国水资源特点
(1)水资源总量多,但人均和单位耕地占有量少
中国陆地多年平均降水总量约61990亿立方米,河川年平均径流量约27000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约8700亿立方米,扣除河川径流量和浅层地下水量统计中的重复计算量7700亿立方米,则淡水资源总量约280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我国人口多,年人均量只有2545 m3,只相当于世界人均量的1/4,美国的1/5,加拿大的1/50,居世界第88位,可见我国是个贫水国家。除去洪水期间放掉的径流量和边远地区不便大量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外,实际能够发挥作用的水资源量也就在10000亿立方米左右。我国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供水不足,其中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年缺水量约60亿立方米;农村有3.6亿人口喝不上符合卫生标准的水,成为健康问题,北方和西北农村有5000多万人和3000多万头牲畜得不到饮水保障,受干旱影响的耕地面积约占总耕地面积的五分之一,由于缺水得不到有效灌溉,每年造成粮食严重减产50亿公斤以上。
(2)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平衡,年内和年际间变化大
中国的降水受季风影响,降水量和径流量在一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很大。中国大部分地区冬季干旱少雪,夏季湿润多雨,每年汛期的降水量和径流量占全年的60%~80%,易形成江河的汛期洪水和严重枯水。降水量的年际剧烈变化,造成江河湖泊的特大洪水和连续枯水年的现象。例如:黄河在近70年中曾出现过连续11年(1922~1932)的少水期,和连续9年(1943~1951)的丰水期。降水量和径流量在时间上的剧烈变化,给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极大困难,造成枯水期无水可用,丰水期有水难用,使可用水资源的数量远远低于全国陆地水资源总量。
(3)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匀,水土资源组合不平衡
中国水资源的分布是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包括长江在内的南方水系的流域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36.5%,人口约占全国的55%,但其水资源却占全国水资源的81%;而长江以北水系的流域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63.5%,人口约占全国的44%,其水资源量却只占全国的19%,其中,西北内陆地区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35.3%,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4.6%。水资源分布的严重失衡,不仅加剧我国水资源供需的矛盾,而且还导致我国北方地区易沙漠化、干旱,南方地区易形成洪涝灾害。
(4)水污染的蔓延,极大地减少了水资源的可用量
大量工业废水和农业污水排入水体,降低了水资源的利用价值,减少了可以利用的水源。据统计,全国有1/3以上的河段受污染,90%以上城市水域污染严重,近50%的重点城镇水源地不符合饮用水标准。在本来水资源丰富的许多南方城市中,因水污染所导致的缺水量占这些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而水资源使用过程中的浪费现象更加剧了淡水的供求矛盾。落后的灌溉方式和生产工艺,以及城市供水管道的跑、冒、滴、漏是造成水资源浪费的另一主要原因。
2. 中国水资源开发和利用面临的问题
(1) 在水资源开发方面,我国存在着水资源过度开发的问题。
近年来,中国一些地区为满足不断增长的水资源需求,加大了水资源的开发力度。我国北方江河普遍存在开发过度的问题。黄河、辽河、淮河地表水资源利用率大大超过国际上公认的40%的河流开发利用率上限,海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接近90%。素有“母亲河”之称的黄河自1972年出现首次断流,进入1990年以后年年断流,年平均达到107天,1997年断流期竟长达226天。2002年黄河流域降水量较常年减少30%-50%,黄河花园口断面径流较常年减少了52%,2003年是黄河来水量50年来最少的一年,这意味着黄河的水环境形势更加严峻。中国部分地区地下水也存在着开采过量问题。中国地下淡水资源量占国内水资源总量的1/3,最近20年来,全国地下水开采量平均以每年25亿立方米的速度增加,地下水占总供水量的比例已从1980年的14.0%增长到2000年的19.8%。华北、西北城市利用地下水比例分别高达72%和66%。目前,河北、北京、天津属超量开采,山东、河南、山西、辽宁、陕西等省超过50%。北方地区除青海、新疆外,其他省、区、市开采程度均超过30%。超采地下水,已引发一系列生态问题。国土资源部2003年10月30日公布的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形成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已有100多个,面积达15万平方公里。华北平原已形成跨冀、京、津、鲁的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有近7万平方公里面积的地下水位低于海平面。地下水超采还诱发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问题。全国总计有46个城市因为不合理开采地下水而发生地面沉降,其中沉降中心累计最大沉降量超过2米的有上海、天津、太原。因地面沉降,一些城市经济损失严重。有报道称,20世纪70年代以来,上海因地面沉降的经济损失达2900亿元人民币。
(2) 在水资源利用方面,中国对水资源污染的治理力度远远不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在用水量急剧增加的同时,污水排放量也相应增加,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大超出水环境容量。1980年全国污水排放量为310亿吨之多,1997年急剧增加到584亿吨,2002年稍有减少,仍高达439.5亿吨,较上年增加1.5%。2002年中国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达到1366.9万吨,超过环境容量的70%。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水资源污染治理力度一直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污水处理设施落后,污水处理率低。我国城市排水设施普遍比供水设施落后,1996年,我国城市供水设施服务人口的普及率达到94.5%,而同年城市污水处理率仅为13.1%,而且城市污水的日处理能力的增加幅度远低于城市日供水能力增长的幅度,1990-1998年城市市政公共污水处理厂平均年增加日处理能力110万立方米左右,而城市供水年增加供水能力850万立方米左右。由此导致我国水环境恶化状况难以缓解或好转,进而加剧我国水资源短缺形势。
(3)中国在水资源利用方面,还存在着严重的浪费现象。
农业、工业及城市是我国水资源的三大用户,都普遍存在用水浪费的现象。我国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73.4%,加上农村生活用水则占到81.7%。由于农业长期采取粗放式灌溉生产,水利用率很低。全国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大多只有0.4%,而世界许多国家已经达到0.7-0.8%。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103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10-20倍,中国生产1吨钢需要23-56吨水,而日本、美国和德国生产1吨钢只需要6吨水。城市水的重复利用率只有北京、天津、大连、青岛等达到70%左右,而大批城市的水资源重复利用率仅为40%左右,而发达国家城市达到了75-85%。全国多数城市自来水跑、冒、滴、漏的损失率达到用水量的1/5。同时,水价过于低廉也容易造成水资源浪费。在一些缺水较严重的地区,100立方米农用水还抵不上一瓶矿泉水的售价。水价太便宜了,导致一些人不珍惜水资源
3. 水资源开发与利用对策
针对面临的水资源问题,保护、合理开发、调配水资源是当务之急。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战略应是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支持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的保护和持续利用是一个涉及多水体、多部门、多领域的复杂问题,必须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环境等多种因素。为此,需要积极开发潜在的水资源(开源),节约利用已有的水资源(节流),尽快整治严重的水污染(治污),同时加强水资源的综合管理,以缓解目前严重的缺水危机,使有限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效益。
为了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必须努力保护和合理利用宝贵的水资源。但水资源的保护必须从保护水体源头开始,从整个生态系统的保护做起。每年来自水土流失、水体底泥等的污染水量往往占水量的一半还多,因此植树造林、涵养水源、改革农业渔业结构、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建设水生态保护区和优化水体使用功能等,则是新时期水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的任务。
二、土地资源
1.中国的土地资源概况
中国的内陆土地面积为9.6×106km2,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6.5%,位居世界第三。2001年“全国土地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共有耕地约13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3.8%,现有耕地比重小于美国和印度。林地占23.9%,牧草地占28%。
中国国土面积的66%是山地、丘陵和高原,平地面积约为326.3万平方公里,约占土地总面积的34%。由于前者大都不适宜于农业利用,因而我国可供农业开发的土地资源并不充裕。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001平方公里,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弱。即使是与人口众多的印度相比,也相差一半。
据第四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1989-1993)结果,全国森林面积为133.7万平方公里,仅占全球森林面积的3%-4%,林木总蓄积量为117.85亿立方米。1989年的统计资料表明,全世界森林覆盖率平均达31.3%,我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3.92%。全球人无占有森林面积为0.0064平方公里,而中国只有0.0011平方公里,居世界第119位。世界人均森林蓄积量为71.8立方米,中国人均森林蓄积量为8.6立方米,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2%,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有很大差距。我国占世界3%-4%的森林资源,既要满足占世界近1/5人口的生产、生活的需要,又要担负起维护全球7%土地面积上的生态环境质量的任务。显然,现有的森林资源状况是远远不能令人满意的。
湿地是指所有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和水域地带,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初步统计表明,我国拥有的天然湿地,包括内陆沼泽11万平方公里、湖泊12万平方公里、海岸滩涂和盐沼地2.1万平方公里以及数量巨大的河流和广阔的、深度不超过6米的近岸浅海水域,另外还有稻田人工湿地38万平方公里。
2. 我国土地资源面临的危机
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建设、道路交通和其他占用,我国土地资源将严重不足,现有的土地资源将急剧减少。
(1)人均占有土地过少
随着我国人口的进一步增长,这一危机日趋明显。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全国耕地面积减少9.56万平方公里,人均耕地面积已减少了近一半。
(2)耕地总体质量差
中国耕地分布很不平衡,水多的无地可浇,地多的无水可浇。干旱地区土壤次生盐渍面积不断扩大,使作物无法生长而不得不弃耕。由于重用轻养、滥施化肥、水土流失、荒漠化和盐碱化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全国耕地有机质平均含量已降至1%,明显低于欧美国家2.5%-4%的水平。在重要粮食产区的长江和淮河流域,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不到1%,最低已不足0.3%。黑龙江省1989年抽样调查表明,东北黑土带土壤有机质含量已由50年代的8%-10%降为1%-5%。全国耕地中,缺磷面积占59.1%,缺钾面积占22.9%。全国受盐碱化威胁的耕地约有6万平方公里,受荒漠化危害的农田约21万平方公里,遭受污染的耕地近20万平方公里,受酸雨危害的耕地达3.7万平方公里。据估算,仅农田污染一项,每年就使我国的粮食减产1200万吨。综合各种资料分析,全国高产稳产田约占耕地面积的20%-30%,中产田占40%-50%,低产田占30%左右。
(3)森林覆盖率降低和水土流失
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森林资源早已不堪重负。照目前的砍伐速度,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很有可能已无成熟林可伐。虽然我国林木蓄积量由80年代初的每年净亏0.3亿立方米,转变成目前的略有盈余,但用材林的消耗量仍然高于生长量。虽然我国的人工造林成效很大,但由于林业生产底子薄、欠帐多,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森林资源的供需矛盾将会十分突出。水土流失面积有增无减,已达150万公顷,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3.5%。
(4)草地资源普遍退化
草地是一种可更新资源,在我国,草地对畜牧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既是广大牧区草食家畜最主要的饲料来源,又在维护陆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由于对草地生态系统的特性缺乏正确、全面的了解,长期以来,我国对草地资源粗放经营,甚至采取掠夺式的经营方式,使草地资源普遍退化,明显影响畜牧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生态后果。目前,草地普遍呈现退化的趋势,如不采取有效措施,草原牧草产量可能要大幅度下降。因此,亟须加强草地资源的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大力遏制其逆向演替,搞好草地资源的保护和建设,努力提高草场载畜力。
(5)湖泊湿地的围垦
建国以来,在巨大的人口压力作用之下,对湖泊的围垦活动更加剧烈。仅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的初步统计,围垦面积达1.1万平方公里。历史上湖北省曾号称“千湖之省”,可是目前只剩下湖泊326个,湖面由原来的0.8万平方公里萎缩至0.23万平方公里。围垦在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也带来很多环境问题。它往往抵消和超过了人们所取得的既得利益,使人们陷入了始料不及的严重困扰。由于围垦而使湖面缩小、容量减少,降低了湖泊调蓄洪水和环境自净的能力,加速了湖泊淤积消亡的速率。此外,被围垦的湖洲草滩往往是鱼类索饵、产卵的场所,因此,围垦也是造成湖泊鱼类资源衰减的重要原因之一。1991年长江流域的洪水不及1954年洪水流量大,但是所造成的损失却远远大于1954年,究其原因,围垦所造成的湖泊天然调蓄能力降低,不能不说是罪魁祸首。
(6)城镇建设对土地的侵占
人口的急剧增加,住房、交通和其他基本建设都要占用大量土地。目前我国有近50万公顷的耕地被三项建设(国家建设、乡镇建设和农民建房)占用,按照这种速度,三年就相当于减少一个福建省的耕地面积。
(7)土壤污染日益严重
随着工业发展特别是乡镇工业的发展,生产过程排出大量的“三废”物质,通过大气、水、固体废弃物的形式进入土壤。同时农业生产中也不断地施入肥料、农药等物质并在土壤中累计,从而造成了严重的土壤污染。
3.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人类的生产活动既可以使土地退化,也可以促进土地进化。首先必须加强宣传教育,使人们认识到滥伐森林、陡坡开垦等所引起的土地退化的危害性及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其次,要因地制宜,将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和环境条件统一起来,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再次,要控制城镇和公交生产占地。
三、矿产、能源资源
矿产和能源是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物质基础。能源总消耗量和人均能源消耗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能源工业发展很快,为近20年来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1. 我国的矿产、能源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经过几十年的普查和勘探,截至2001年,我国发现矿产171种,探明储量的156种,发现矿床、矿点20多万处,是世界上矿产种类齐全、储量丰富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有40多种主要矿产探明储量的潜在价值居世界第3位,仅次于前苏联和美国。但是,我国有13亿人口,按人均拥有矿产资源量计算,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40%,居世界第81位,因而按人均占有量计算又是资源小国。而且,我国储量丰富的矿产主要是一些用量不多的矿种,而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需要的大宗消耗性矿种,如石油、天然气、铁、铜、钾盐、天然碱等却储量不足,一些重要矿产如铬、铂、金刚石、硼等严重短缺。铜矿只能满足生产需要的一半,铁矿由于贫矿多而长期依赖进口。老矿山可采资源日益衰竭,后备资源基地短缺,石油、天然气、铜、金等可供规划开发的储量缺口很大
2.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经济性差
我国矿产资源贫矿多、富矿少,共生、伴生矿种多,单种矿床少,中小型矿床多,大型、超大型的矿床少,难采、难选、难冶炼的矿床多,易采、易选、易冶炼的矿床少。我国矿产资源储量是用地质储量计算得出来的,呆矿、死矿多,许多储量开采不出来;即使能开采出来,也是难度大、成本高,甚至是赔钱。在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中,稠度大、含碌量高、油质差的比例占一半以上。一些蜂窝状分布的矿产难以大规模开采;零星开采的成本高而安全隐患大。所有这些,都增加了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成本。另外,我国经济发展中心在东部沿海地区,而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分布远离经济发展中心,不仅增加开发利用成本,还加大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的压力。例如,在探明煤炭储量最丰富的省区中,山西、内蒙古、贵州、新疆等省区名列前茅。新疆石油储量居各省之首,现在每年新增的石油产量主要来自吐鲁番和准噶尔油田。青海的钾盐占全国的95%以上;云南、贵州的磷占全国的51%。天然气的情况也是如此。陆上天然气富集区是塔里木、鄂尔多斯、四川和柴达木盆地,这四个盆地2000年产量约占全国一半。除四川盆地外,其他盆地都地域偏僻,远离城市和工业市场,极大地增加了天然气使用的管输成本;加之下游市场需求不足,严重制约了天然气这一洁净能源比例的快速提高。
(2)管理不利,优势矿产消耗过快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矿业中出现许多新的问题。由于管理跟不上,矿业秩序混乱,乱挖滥采、破坏资源的顽症屡治不愈。我国的一些优势矿产,由于过量开采而使储量消耗太快,如广西南丹矿原来规划开采20年,实际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就开采和破坏完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越权发证、有证乱采的问题突出。这些问题,制约着矿业的健康发展。矿产品进出口上的问题同样严重。在20世纪80年代后曾出现我国优势资源变成经济劣势的事件,以钨矿资源最为典型。钨矿曾是我国的优势矿产,但由于出口竞相压价,不仅使国际市场钨矿价格一直处于谷底,也使我国钨矿资源迅速枯竭。对被国外采取“反倾销”措施的矿产品,不仅没用及时调整出口战略和数量,在被征收120%“倾销”税的情况下还继续出口,如锡矿就是如此。国内一些紧缺的矿产资源,如我国每年要进口大量的富磷矿,但云南、贵州等地区还在出口。矿产品进出口的各自为政带来的结果是,以我国工业化总成本的增加为代价换来一时一地的利益。
(3)投入不足
近年来,由于国家对矿产资源普查勘探的投入下降,企业又不愿意投资,导致矿产资源后备基地匮乏,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已经从过去的基本保障供给到难以满足需求。近十年来,我国主要矿产资源储量增长低于开采量增长,产量增长又低于消费增长,导致储采比下降。我国主要矿产资源储采比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2001年我国石油储采比是19.9,世界平均是40.3;天然气储采比是45.1,低于61.9的世界平均水平;即使最丰富的煤炭,我国的储采比(105)也不足世界平均水平(216)的一半。一些重要矿产资源的产量增长缓慢,石油情况尤为突出。大庆、辽河、胜利等东部油田已进入中晚期,后备资源又严重不足,稳产难度越来越大;西部的增产幅度不足以弥补东部的产量下降,接替东部油田的目标短缺内还难以实现;海上油气勘探近年来虽有进展,但据有关部门的估计,到2010-2015年尚难取得能影响全局的突破。45种主要矿产资源的保有储量,到2010年可以满足需求的只有23种,2020年仅剩6种。石油、铁矿、锰矿、铬铁矿、铜矿、镍矿、金矿、钾盐、金刚石、硫矿等18种矿产,供应不能保证国内的需求。1996-2000年的5年中,45种主要矿产中平均每年有26种以上的矿产保有储量的消耗速度大于新增速度;煤、铁、锰、铜、铝土、磷、钾等国民经济建设需要的矿产,消耗过快,“吃老本”问题突出,形势严峻。国内当前出现的“四矿”问题,本质上与矿产资源禀赋有关:如果没有矿产资源,谈不上发展矿业。矿产资源采光了,矿工也就失去了用武之地;随采矿发展起来的单一资源型城市,没有代替产业则难逃“矿竭城衰”的命运。因此,国家应当承担矿产资源普查的责任,为其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5. 目前我国每年有多少石油进入土壤环境

一、水资源
中国人均水资源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居世界第88位。近二十年以来,由于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气候持续干旱,污染日益严重,水资源的供需茅盾十分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1. 中国水资源特点
(1)水资源总量多,但人均和单位耕地占有量少
中国陆地多年平均降水总量约61990亿立方米,河川年平均径流量约27000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约8700亿立方米,扣除河川径流量和浅层地下水量统计中的重复计算量7700亿立方米,则淡水资源总量约280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我国人口多,年人均量只有2545 m3,只相当于世界人均量的1/4,美国的1/5,加拿大的1/50,居世界第88位,可见我国是个贫水国家。除去洪水期间放掉的径流量和边远地区不便大量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外,实际能够发挥作用的水资源量也就在10000亿立方米左右。我国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供水不足,其中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年缺水量约60亿立方米;农村有3.6亿人口喝不上符合卫生标准的水,成为健康问题,北方和西北农村有5000多万人和3000多万头牲畜得不到饮水保障,受干旱影响的耕地面积约占总耕地面积的五分之一,由于缺水得不到有效灌溉,每年造成粮食严重减产50亿公斤以上。
(2)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平衡,年内和年际间变化大
中国的降水受季风影响,降水量和径流量在一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很大。中国大部分地区冬季干旱少雪,夏季湿润多雨,每年汛期的降水量和径流量占全年的60%~80%,易形成江河的汛期洪水和严重枯水。降水量的年际剧烈变化,造成江河湖泊的特大洪水和连续枯水年的现象。例如:黄河在近70年中曾出现过连续11年(1922~1932)的少水期,和连续9年(1943~1951)的丰水期。降水量和径流量在时间上的剧烈变化,给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极大困难,造成枯水期无水可用,丰水期有水难用,使可用水资源的数量远远低于全国陆地水资源总量。
(3)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匀,水土资源组合不平衡
中国水资源的分布是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包括长江在内的南方水系的流域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36.5%,人口约占全国的55%,但其水资源却占全国水资源的81%;而长江以北水系的流域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63.5%,人口约占全国的44%,其水资源量却只占全国的19%,其中,西北内陆地区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35.3%,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4.6%。水资源分布的严重失衡,不仅加剧我国水资源供需的矛盾,而且还导致我国北方地区易沙漠化、干旱,南方地区易形成洪涝灾害。
(4)水污染的蔓延,极大地减少了水资源的可用量
大量工业废水和农业污水排入水体,降低了水资源的利用价值,减少了可以利用的水源。据统计,全国有1/3以上的河段受污染,90%以上城市水域污染严重,近50%的重点城镇水源地不符合饮用水标准。在本来水资源丰富的许多南方城市中,因水污染所导致的缺水量占这些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而水资源使用过程中的浪费现象更加剧了淡水的供求矛盾。落后的灌溉方式和生产工艺,以及城市供水管道的跑、冒、滴、漏是造成水资源浪费的另一主要原因。
2. 中国水资源开发和利用面临的问题
(1) 在水资源开发方面,我国存在着水资源过度开发的问题。
近年来,中国一些地区为满足不断增长的水资源需求,加大了水资源的开发力度。我国北方江河普遍存在开发过度的问题。黄河、辽河、淮河地表水资源利用率大大超过国际上公认的40%的河流开发利用率上限,海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接近90%。素有“母亲河”之称的黄河自1972年出现首次断流,进入1990年以后年年断流,年平均达到107天,1997年断流期竟长达226天。2002年黄河流域降水量较常年减少30%-50%,黄河花园口断面径流较常年减少了52%,2003年是黄河来水量50年来最少的一年,这意味着黄河的水环境形势更加严峻。中国部分地区地下水也存在着开采过量问题。中国地下淡水资源量占国内水资源总量的1/3,最近20年来,全国地下水开采量平均以每年25亿立方米的速度增加,地下水占总供水量的比例已从1980年的14.0%增长到2000年的19.8%。华北、西北城市利用地下水比例分别高达72%和66%。目前,河北、北京、天津属超量开采,山东、河南、山西、辽宁、陕西等省超过50%。北方地区除青海、新疆外,其他省、区、市开采程度均超过30%。超采地下水,已引发一系列生态问题。国土资源部2003年10月30日公布的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形成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已有100多个,面积达15万平方公里。华北平原已形成跨冀、京、津、鲁的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有近7万平方公里面积的地下水位低于海平面。地下水超采还诱发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问题。全国总计有46个城市因为不合理开采地下水而发生地面沉降,其中沉降中心累计最大沉降量超过2米的有上海、天津、太原。因地面沉降,一些城市经济损失严重。有报道称,20世纪70年代以来,上海因地面沉降的经济损失达2900亿元人民币。
(2) 在水资源利用方面,中国对水资源污染的治理力度远远不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在用水量急剧增加的同时,污水排放量也相应增加,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大超出水环境容量。1980年全国污水排放量为310亿吨之多,1997年急剧增加到584亿吨,2002年稍有减少,仍高达439.5亿吨,较上年增加1.5%。2002年中国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达到1366.9万吨,超过环境容量的70%。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水资源污染治理力度一直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污水处理设施落后,污水处理率低。我国城市排水设施普遍比供水设施落后,1996年,我国城市供水设施服务人口的普及率达到94.5%,而同年城市污水处理率仅为13.1%,而且城市污水的日处理能力的增加幅度远低于城市日供水能力增长的幅度,1990-1998年城市市政公共污水处理厂平均年增加日处理能力110万立方米左右,而城市供水年增加供水能力850万立方米左右。由此导致我国水环境恶化状况难以缓解或好转,进而加剧我国水资源短缺形势。
(3)中国在水资源利用方面,还存在着严重的浪费现象。
农业、工业及城市是我国水资源的三大用户,都普遍存在用水浪费的现象。我国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73.4%,加上农村生活用水则占到81.7%。由于农业长期采取粗放式灌溉生产,水利用率很低。全国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大多只有0.4%,而世界许多国家已经达到0.7-0.8%。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103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10-20倍,中国生产1吨钢需要23-56吨水,而日本、美国和德国生产1吨钢只需要6吨水。城市水的重复利用率只有北京、天津、大连、青岛等达到70%左右,而大批城市的水资源重复利用率仅为40%左右,而发达国家城市达到了75-85%。全国多数城市自来水跑、冒、滴、漏的损失率达到用水量的1/5。同时,水价过于低廉也容易造成水资源浪费。在一些缺水较严重的地区,100立方米农用水还抵不上一瓶矿泉水的售价。水价太便宜了,导致一些人不珍惜水资源
3. 水资源开发与利用对策
针对面临的水资源问题,保护、合理开发、调配水资源是当务之急。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战略应是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支持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的保护和持续利用是一个涉及多水体、多部门、多领域的复杂问题,必须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环境等多种因素。为此,需要积极开发潜在的水资源(开源),节约利用已有的水资源(节流),尽快整治严重的水污染(治污),同时加强水资源的综合管理,以缓解目前严重的缺水危机,使有限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效益。
为了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必须努力保护和合理利用宝贵的水资源。但水资源的保护必须从保护水体源头开始,从整个生态系统的保护做起。每年来自水土流失、水体底泥等的污染水量往往占水量的一半还多,因此植树造林、涵养水源、改革农业渔业结构、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建设水生态保护区和优化水体使用功能等,则是新时期水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的任务。
二、土地资源
1.中国的土地资源概况
中国的内陆土地面积为9.6×106km2,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6.5%,位居世界第三。2001年“全国土地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共有耕地约13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3.8%,现有耕地比重小于美国和印度。林地占23.9%,牧草地占28%。
中国国土面积的66%是山地、丘陵和高原,平地面积约为326.3万平方公里,约占土地总面积的34%。由于前者大都不适宜于农业利用,因而我国可供农业开发的土地资源并不充裕。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001平方公里,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弱。即使是与人口众多的印度相比,也相差一半。
据第四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1989-1993)结果,全国森林面积为133.7万平方公里,仅占全球森林面积的3%-4%,林木总蓄积量为117.85亿立方米。1989年的统计资料表明,全世界森林覆盖率平均达31.3%,我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3.92%。全球人无占有森林面积为0.0064平方公里,而中国只有0.0011平方公里,居世界第119位。世界人均森林蓄积量为71.8立方米,中国人均森林蓄积量为8.6立方米,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2%,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有很大差距。我国占世界3%-4%的森林资源,既要满足占世界近1/5人口的生产、生活的需要,又要担负起维护全球7%土地面积上的生态环境质量的任务。显然,现有的森林资源状况是远远不能令人满意的。
湿地是指所有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和水域地带,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初步统计表明,我国拥有的天然湿地,包括内陆沼泽11万平方公里、湖泊12万平方公里、海岸滩涂和盐沼地2.1万平方公里以及数量巨大的河流和广阔的、深度不超过6米的近岸浅海水域,另外还有稻田人工湿地38万平方公里。
2. 我国土地资源面临的危机
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建设、道路交通和其他占用,我国土地资源将严重不足,现有的土地资源将急剧减少。
(1)人均占有土地过少
随着我国人口的进一步增长,这一危机日趋明显。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全国耕地面积减少9.56万平方公里,人均耕地面积已减少了近一半。
(2)耕地总体质量差
中国耕地分布很不平衡,水多的无地可浇,地多的无水可浇。干旱地区土壤次生盐渍面积不断扩大,使作物无法生长而不得不弃耕。由于重用轻养、滥施化肥、水土流失、荒漠化和盐碱化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全国耕地有机质平均含量已降至1%,明显低于欧美国家2.5%-4%的水平。在重要粮食产区的长江和淮河流域,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不到1%,最低已不足0.3%。黑龙江省1989年抽样调查表明,东北黑土带土壤有机质含量已由50年代的8%-10%降为1%-5%。全国耕地中,缺磷面积占59.1%,缺钾面积占22.9%。全国受盐碱化威胁的耕地约有6万平方公里,受荒漠化危害的农田约21万平方公里,遭受污染的耕地近20万平方公里,受酸雨危害的耕地达3.7万平方公里。据估算,仅农田污染一项,每年就使我国的粮食减产1200万吨。综合各种资料分析,全国高产稳产田约占耕地面积的20%-30%,中产田占40%-50%,低产田占30%左右。
(3)森林覆盖率降低和水土流失
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森林资源早已不堪重负。照目前的砍伐速度,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很有可能已无成熟林可伐。虽然我国林木蓄积量由80年代初的每年净亏0.3亿立方米,转变成目前的略有盈余,但用材林的消耗量仍然高于生长量。虽然我国的人工造林成效很大,但由于林业生产底子薄、欠帐多,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森林资源的供需矛盾将会十分突出。水土流失面积有增无减,已达150万公顷,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3.5%。
(4)草地资源普遍退化
草地是一种可更新资源,在我国,草地对畜牧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既是广大牧区草食家畜最主要的饲料来源,又在维护陆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由于对草地生态系统的特性缺乏正确、全面的了解,长期以来,我国对草地资源粗放经营,甚至采取掠夺式的经营方式,使草地资源普遍退化,明显影响畜牧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生态后果。目前,草地普遍呈现退化的趋势,如不采取有效措施,草原牧草产量可能要大幅度下降。因此,亟须加强草地资源的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大力遏制其逆向演替,搞好草地资源的保护和建设,努力提高草场载畜力。
(5)湖泊湿地的围垦
建国以来,在巨大的人口压力作用之下,对湖泊的围垦活动更加剧烈。仅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的初步统计,围垦面积达1.1万平方公里。历史上湖北省曾号称“千湖之省”,可是目前只剩下湖泊326个,湖面由原来的0.8万平方公里萎缩至0.23万平方公里。围垦在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也带来很多环境问题。它往往抵消和超过了人们所取得的既得利益,使人们陷入了始料不及的严重困扰。由于围垦而使湖面缩小、容量减少,降低了湖泊调蓄洪水和环境自净的能力,加速了湖泊淤积消亡的速率。此外,被围垦的湖洲草滩往往是鱼类索饵、产卵的场所,因此,围垦也是造成湖泊鱼类资源衰减的重要原因之一。1991年长江流域的洪水不及1954年洪水流量大,但是所造成的损失却远远大于1954年,究其原因,围垦所造成的湖泊天然调蓄能力降低,不能不说是罪魁祸首。
(6)城镇建设对土地的侵占
人口的急剧增加,住房、交通和其他基本建设都要占用大量土地。目前我国有近50万公顷的耕地被三项建设(国家建设、乡镇建设和农民建房)占用,按照这种速度,三年就相当于减少一个福建省的耕地面积。
(7)土壤污染日益严重
随着工业发展特别是乡镇工业的发展,生产过程排出大量的“三废”物质,通过大气、水、固体废弃物的形式进入土壤。同时农业生产中也不断地施入肥料、农药等物质并在土壤中累计,从而造成了严重的土壤污染。
3.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人类的生产活动既可以使土地退化,也可以促进土地进化。首先必须加强宣传教育,使人们认识到滥伐森林、陡坡开垦等所引起的土地退化的危害性及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其次,要因地制宜,将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和环境条件统一起来,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再次,要控制城镇和公交生产占地。
三、矿产、能源资源
矿产和能源是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物质基础。能源总消耗量和人均能源消耗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能源工业发展很快,为近20年来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1. 我国的矿产、能源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经过几十年的普查和勘探,截至2001年,我国发现矿产171种,探明储量的156种,发现矿床、矿点20多万处,是世界上矿产种类齐全、储量丰富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有40多种主要矿产探明储量的潜在价值居世界第3位,仅次于前苏联和美国。但是,我国有13亿人口,按人均拥有矿产资源量计算,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40%,居世界第81位,因而按人均占有量计算又是资源小国。而且,我国储量丰富的矿产主要是一些用量不多的矿种,而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需要的大宗消耗性矿种,如石油、天然气、铁、铜、钾盐、天然碱等却储量不足,一些重要矿产如铬、铂、金刚石、硼等严重短缺。铜矿只能满足生产需要的一半,铁矿由于贫矿多而长期依赖进口。老矿山可采资源日益衰竭,后备资源基地短缺,石油、天然气、铜、金等可供规划开发的储量缺口很大
2.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经济性差
我国矿产资源贫矿多、富矿少,共生、伴生矿种多,单种矿床少,中小型矿床多,大型、超大型的矿床少,难采、难选、难冶炼的矿床多,易采、易选、易冶炼的矿床少。我国矿产资源储量是用地质储量计算得出来的,呆矿、死矿多,许多储量开采不出来;即使能开采出来,也是难度大、成本高,甚至是赔钱。在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中,稠度大、含碌量高、油质差的比例占一半以上。一些蜂窝状分布的矿产难以大规模开采;零星开采的成本高而安全隐患大。所有这些,都增加了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成本。另外,我国经济发展中心在东部沿海地区,而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分布远离经济发展中心,不仅增加开发利用成本,还加大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的压力。例如,在探明煤炭储量最丰富的省区中,山西、内蒙古、贵州、新疆等省区名列前茅。新疆石油储量居各省之首,现在每年新增的石油产量主要来自吐鲁番和准噶尔油田。青海的钾盐占全国的95%以上;云南、贵州的磷占全国的51%。天然气的情况也是如此。陆上天然气富集区是塔里木、鄂尔多斯、四川和柴达木盆地,这四个盆地2000年产量约占全国一半。除四川盆地外,其他盆地都地域偏僻,远离城市和工业市场,极大地增加了天然气使用的管输成本;加之下游市场需求不足,严重制约了天然气这一洁净能源比例的快速提高。
(2)管理不利,优势矿产消耗过快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矿业中出现许多新的问题。由于管理跟不上,矿业秩序混乱,乱挖滥采、破坏资源的顽症屡治不愈。我国的一些优势矿产,由于过量开采而使储量消耗太快,如广西南丹矿原来规划开采20年,实际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就开采和破坏完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越权发证、有证乱采的问题突出。这些问题,制约着矿业的健康发展。矿产品进出口上的问题同样严重。在20世纪80年代后曾出现我国优势资源变成经济劣势的事件,以钨矿资源最为典型。钨矿曾是我国的优势矿产,但由于出口竞相压价,不仅使国际市场钨矿价格一直处于谷底,也使我国钨矿资源迅速枯竭。对被国外采取“反倾销”措施的矿产品,不仅没用及时调整出口战略和数量,在被征收120%“倾销”税的情况下还继续出口,如锡矿就是如此。国内一些紧缺的矿产资源,如我国每年要进口大量的富磷矿,但云南、贵州等地区还在出口。矿产品进出口的各自为政带来的结果是,以我国工业化总成本的增加为代价换来一时一地的利益。
(3)投入不足
近年来,由于国家对矿产资源普查勘探的投入下降,企业又不愿意投资,导致矿产资源后备基地匮乏,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已经从过去的基本保障供给到难以满足需求。近十年来,我国主要矿产资源储量增长低于开采量增长,产量增长又低于消费增长,导致储采比下降。我国主要矿产资源储采比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2001年我国石油储采比是19.9,世界平均是40.3;天然气储采比是45.1,低于61.9的世界平均水平;即使最丰富的煤炭,我国的储采比(105)也不足世界平均水平(216)的一半。一些重要矿产资源的产量增长缓慢,石油情况尤为突出。大庆、辽河、胜利等东部油田已进入中晚期,后备资源又严重不足,稳产难度越来越大;西部的增产幅度不足以弥补东部的产量下降,接替东部油田的目标短缺内还难以实现;海上油气勘探近年来虽有进展,但据有关部门的估计,到2011-2015年尚难取得能影响全局的突破。45种主要矿产资源的保有储量,到2011年可以满足需求的只有23种,2020年仅剩6种。石油、铁矿、锰矿、铬铁矿、铜矿、镍矿、金矿、钾盐、金刚石、硫矿等18种矿产,供应不能保证国内的需求。1996-2000年的5年中,45种主要矿产中平均每年有26种以上的矿产保有储量的消耗速度大于新增速度;煤、铁、锰、铜、铝土、磷、钾等国民经济建设需要的矿产,消耗过快,“吃老本”问题突出,形势严峻。国内当前出现的“四矿”问题,本质上与矿产资源禀赋有关:如果没有矿产资源,谈不上发展矿业。矿产资源采光了,矿工也就失去了用武之地;随采矿发展起来的单一资源型城市,没有代替产业则难逃“矿竭城衰”的命运。因此,国家应当承担矿产资源普查的责任,为其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6. 为了减少市海上石油的污染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为了减少海上石油的污染大多数国家采取的措施是:

  1. 试验新的原油载运方法

  2. 配备除污船,随时清除海上油污和垃圾


石油及其炼制品(汽油、煤油、柴油等)在开采、炼制、贮运和使用过程中进入海洋环境而造成的污染。是目前一种世界性的严重的海洋污染。

对环境的影响

石油在海面形成的油膜能阻碍大气与海水之间的气体交换,影响了海面对电磁辐射的吸收、传递和反射。长期覆盖在极地冰面的油膜,会增强冰块吸热能力,加速冰层融化,对全球海平面变化和长期气候变化造成潜在影响。海面和海水中的石油会溶解卤代烃等污染物中的亲油组分,降低其界面间迁移转化速率。石油污染会破坏海滨风景区和海滨浴场。如1983年12月,“东方大使”号油轮在青岛胶州湾触礁搁浅,溢油3000多吨,严重地污染了青岛海滨及胶州湾。


对生物的危害

油膜减弱了太阳辐射透入海水的能量,会影响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油膜沾污海兽的皮毛和海鸟羽毛,溶解其中的油脂物质,使它们失去保温、游泳或飞行的能力。石油污染物会干扰生物的摄食、繁殖、生长、行为和生物的趋化性等能力。受石油严重污染的海域还会导致个别生物种丰度和分布的变化,从而改变群落的种类组成。高浓度的石油会降低微型藻类的固氮能力,阻碍其生长,终而导致其死亡。沉降于潮间带和浅水海底的石油,使一些动物幼虫、海藻孢子失去适宜的固着基质或使其成体降低固着能力。石油会渗入大米草和红树等较高等的植物体内,改变细胞的渗透性等生理机能,严重的油污染甚至会导致这些潮间带和盐沼植物的死亡。石油对海洋生物的化学毒性,依油的种类和成分而不同。通常,炼制油的毒性要高于原油,低分子烃的毒性要大于高分子烃,在各种烃类中,其毒性一般按芳香烃、烯烃、环烃、链烃的顺序而依次下降。石油烃对海洋生物的毒害,主要是破坏细胞膜的正常结构和透性,干扰生物体的酶系,进而影响生物体的正常生理、生化过程。如油污能降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阻碍细胞的分裂、繁殖,使许多动物的胚胎和幼体发育异常、生长迟缓;油污还能使一些动物致病,如鱼鳃坏死、皮肤糜烂、患胃病以至致癌。


对水产业的影响。油污会改变某些经济鱼类的洄游路线;沾污鱼网、养殖器材和渔获物;着了油污的鱼、贝等海产食品,难于销售或不能食用。


防治

制定有关法规,制止海洋活动过程中非法排放含油污水,严格控制沿岸炼油厂和其他工厂含油污水的排放。监测监视海区石油污染状况,改进油轮的导航通讯等设备的性能,防止海难事故。发生石油污染后,可应用围油栏等把浮油阻隔包围起来,防止其扩散和漂流,并用各种机械设备尽量加以回收,对无法回收的薄油膜或分散在水中的油粒,静止使用所谓低毒性化学消油试剂,采用BDB石油降解菌喷洒,用本地生物的方法修复石油水域污染。

鉴于回收和消除海上油污的技术和方法尚待改进,港湾和近海地形复杂,因此,目前尚难全部消除海上油污。若遇上恶劣的气象条件,石油收回处理方式需要改进。

7. 2012杨浦区初三数学一模考18题怎么做

生态问题
土壤侵蚀问题
中国典型地区:
黄土高原,南部丘陵地区

(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稀疏;黄土高原黄土土质疏松)。
(2)人的理由:破坏植被,不合理的耕作系统,采矿。
治理措施:
压缩农业用地?林,草种植面积扩大;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br治理的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的全面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BR />,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健康的生态系统,健康
州农业模式,并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
典型的区域:
中国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古等地)
原因:
(1)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强烈,在内陆地区,降水少;啮齿动物;蝗虫。
(2)人的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使用;交通工程建设保护不当的。的
管治措施:
的发展,草原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放养密度为创建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还牧;
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收获海藻
治理的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的全面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土地资源的保护,有利于促进健康
国家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问题的干旱和水短缺
中国典型地区:
中国北方,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
中国北方
的原因:(1)自然的原因:属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少河川径流,降水变率;春季蒸发旺盛。
(2)人的原因是:人口密集,工业和农业用水需求;水体污染严重,浪费,利用率低;春耕春种水的消耗。
治理措施:南,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他们的素质,减少水体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滴灌灌溉,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水价调整的实施,促进节约用水的意识,如海水淡化。
(思考:为什么中国的东北地区没有形成春旱?)
4,土壤盐渍化
典型的在中国地区:
黄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
原因:(1)自然原因造成的:低洼频繁的旱灾和水灾(黄淮海平原);地形;少降水和灌溉水。 (2)人的原因:不合理的灌溉;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平原)的
治理措施:引淡淡的奶油色盐;井井水灌溉,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仅灌溉行采取洒??水喷灌,滴灌技术
5,地面沉降,沿海地区的盐沼
典型的在中国地区:
大面积的北部和南部城市
产生的原因:抽取地下水治理措施

控制抽取地下水;执行的雨季充值
红潮
在中国的典型地区:
珠江口,杭州湾环渤海

(1)自然原因:高温流体静,静风,相对封闭的水域。
(2)人的理由是:沿海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和更多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入海;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海洋的高度发展和扩大的水产养殖??业,养殖水域严重污染。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但也人为)
洪水
在中国的典型地区:
东北,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原因:
(1)自然原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夏季风的强度变化(副高强度:南干旱北涝;副热带高压弱: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缺乏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低洼(海河,珠江);河流水系支流(扇形水系统,树突状河)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厄尔尼诺如果这种现象。
(2)人的原因:森林砍伐,造成水土流失,河床抬升,围湖造田,不合理的水利建设(渭河)
治理措施:植树,防护林体系建设,被遗弃的湖泊水利工程建设;整顿加筋路堤的入海河道(淮河);建设分洪区洪水预报和早期预警系统的挖掘。
沙尘暴现象在中国典型地区:
西北
;中国北方
原因:
(1)自然原因造成的:一个快速移动的冷锋天气,气候干旱人为原因沉淀越少;春季大风**号;稀少的植被
(2):过度放牧,过度樵采;
过度的填海工程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法:
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率;创建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林牧;
建设人工草地,推广轮牧,禁止采伐海藻
地震
在中国的典型地区:
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
原因:
在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强烈。原因
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可能有:
破坏性的大小,震中附近的城市分布,人口集中,浅源地震可能在晚上;诱发其他灾害
伤害
>减轻灾害的措施:
活跃在灾害预防,缓解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缓解灾害的监测和预报系统,加强地质灾害
危害管理,建立和完善减灾政策和法规,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绿化和防护林体系的建立;
加强国际合作。
4,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
原因:自然原因
(1):广袤的山区,岩石破碎,风化严重,明显的干湿季节,暴雨集中;激烈地壳运动山断裂发育。
(2)人的理由:破坏植被的的
治理措施:
恢复植被三农位置
1,灌溉农业区分析
典型地区:
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南疆等
分析自然区位因素:
足够的热量温差,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缺乏灌溉用水充足

水资源短缺,冬季寒潮和暴风雪,土壤盐碱化等,
商品谷物农业
典型地区:
东北地区
的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雨热同期,地势平坦开阔的地形,广袤的耕地肥沃的土壤,充足的水。
(2)社会经济因素: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生产的规模化,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巨大的市场,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政策的支持。

热,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冬季受寒潮和霜冻损害的影响。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比较:
相同点:相同类型的农业地理,人烟稀少,农产品的商品率;生产规模,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巨大的市场;相对发达工业,农业生产过程的自然条件相似。
不同点:不同的操作方式,美国主要生产的农民家庭,我们的主要国营农场位,技术水平的差异,不同的专业水平,粮食单产,美国的粮食产量高<BR /中国的稻作农业
典型地区:
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
分析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足够的热量,雨水和热量,同一时期,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大量的水。
(2)社会经济因素:机械化程度高,交通便利;巨大的市场,工业比较发达,技术先进的国家政策的支持。

少得多;受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水的影响;酸雨危害
4,畜牧业
典型地区:
草原的内蒙古(D巴东: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
的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草地面积广阔,没有大型食肉动物,更有利于东部地区夏季降水草的生长(降水减少,从东到西)。
(2)社会经济因素:畜牧业生产经验,庞大的市场潜力,缺乏国家政策的扶持

气候干燥,降水少,草原退化,荒漠化加剧;冬季风暴寒潮鼠灾,严重的蝗灾。
5,奶畜
典型地区:

分析的地区和国家,西欧,美国东北部,新西兰和其他的区域性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温和湿润,是不是利于耕作成熟,并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广阔的草原地区,地势平坦,宽广的平原地区(除新西兰外)
(2 )社会经济因素:城市分布集中,人口密度,消费广阔的市场,便利的交通。
6,牧场放牧
典型地区: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分析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温和,草茂盛的草原面积 />(2)社会经济因素: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近海港,改善交通条件,先进的制冷技术。
7,混合农业(见必修下册书16)
8郊区农业
典型区域:
上海郊区农业
分析区位:
(1)自然因素:足够的热量,雨热同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大量的水。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消费大量的辅助功能,发展花卉,蔬菜和其他作物的单位面积?高值,以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小面积土地,有利于集约化生产。
的发展方向:绿色农业,观光农业;
生态旅游,工业区位分析
1,南至辽宁重工业基地
位置:
(1 )位置:位置。濒临渤海,黄海,接近俄罗斯,朝鲜,韩国
(2)自然因素:气候温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辽河。
(3)社会经济因素:丰富的煤,铁资源,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的农业资源,支持国家政策的支持,国防和国家安全,土地租金。
不足:
许多矿产资源濒临灭绝,资源相对不足,水资源不足,技术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发达的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影响,区域环境污染。
调整措施:
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加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劳动者素质;强国家政策的支持,加大力度的改革和开放,积极引进外资,控制环境污染。
2,北京,天津,唐山工业基地(在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位置:
(1)地理位置: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环渤海地区的全国政治中心和重要的经济中心,位置是很重要的。 (2)自然因素:温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地势平坦。
(3)社会经济因素:资源丰富(华北油田,开滦煤田长芦盐场,棉花等),交通便利,航运,铁路,公路,航空,??管道式完整,技术先进,劳动丰富和广阔的市场;有足够的能量(近山西能源基地)。

水,能源缺乏,严重污染

资源型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方向:
3,上海,南京和产业化基地(我国历史长,最大的结构是最完整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的最高水平的技术和经济效益)
位置:
(1)位于亚热带地区,濒临灭绝的长江,东中国海,地理位置优越。
(2)自然因素:亚热带季风气候,充足的热量,降水,雨热同期,平坦的三角洲地貌,地形,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3)社会经济因素:历史悠久,工业基础,科技实力;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高品质和广泛,市场,经济腹地广,产业关联,政策支持;浦东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丰富的农产品。缺乏

能源和资源,人多地少紧张的土地;严重的污染。

精,尖方向发展,结构更轻。
4,光源产业基地在珠三角(轻工业)
定位分析:
(1)位置:位于亚热带地区濒临灭绝的中国南海,毗邻香港和澳门。
(2)自然因素: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三角洲地区的地形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大量的水。 (3)社会经济因素:陆地和海上的交通设施,丰富的劳动力,接近港澳,以便引进外资和技术管理;位于中国海外,引进外资和技术,在家乡的帮助下,海外的中国和中国人,发达的市场经济。
不足:能源,资源的匮乏

8. 有一种蚊子叫做盐沼蚊,请问谁知道它们的详细资料

美国佛罗里达州湿地上的杀手:盐沼蚊。
因为人身上散发出气味,呼出二氧化碳,一旦来到这里,蚊子在很远处就能感觉到,随即纷纷飞拢过来,在人体一块裸露的皮肤上,一下子就会聚集几十只蚊子,厚厚的衣服上也会落满蚊子。
盐沼蚊的攻击欲望十分强烈。据统计,一分钟内,蚊子会在人身上停留多达500次到1000次。当年,西班牙殖民者曾到这里,许多人被咬得很惨,以至于他们不敢在陆上停留,不得不躲到海上睡觉。
如果人只是被几只蚊子町咬也许不算什么,但蚊子喜欢群聚而居。当它们集体出动时,小小的蚊子不再渺小,而成为令人闻之色变的恐怖杀手。
在印度南部原始密林的河谷地带,这种恐怖的场景经常可以遇见。数亿只蚊子可以遮天蔽日,肆虐的蚊群所过之处,草木凋零,躲避不及的动物、牲畜会被吸干所有血液而丧命。
当地土著人用一种树叶和泥制成泥浆,把脸部、头发等所有裸露的部分覆盖住,并且将全身浸在河水里。
蚊子每年4月开始出现,至明中下旬达到活动高峰。雄蚊的寿命为10天-20天,雌蚊因繁殖后代,寿命要比雄蚊长两三倍,有的能活100天。秋天气温降到10℃以下时,蚊子会停止繁殖,不食不动进入冬眠,直到第二年春天苏醒。
蚊子对猎食对象有筛选机制。56000多登革热病例,死亡100多人。而且,疫情还在向越南、柬埔寨、菲律宾,印尼等周边国家蔓延,使得正处于旺季的东南亚旅游业蒙受了巨大损失。
8月11日,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福清查H1第一例传人性登革热病例。
2006年夏,广东省暴发登革热疫情,共报告登革热病例247例。
登革热发病往往以发烧头痛、关节疼痛,出红疹为主要症状,登革出血热还会造成皮肤和内脏器官的出血,导致死亡。
登革热至今没有特效药。登革热威胁着约2亿人口的生命安全,大概100多个国家生活在登革热的危险之中,每年报告病例数千万。
研究表明,登革热的病原体,一种致病的微生物并不能通过人和人之间的接触直接传播,登革热的传播媒介,是几乎无处不在的蚊子。
一种带有白斑和银白斑的黑色或深褐色的蚊虫就是传播登革热的元凶。埃及伊蚊和白蚊伊蚊,就是我们俗称的花蚊子,它们在全球分布广泛,我国也有。
如果这些蚊子叮过含有病毒的动物,病毒便进入蚊子的唾液,蚊子再叮人时,唾液通过口器与患者的血液混合,登革热病毒便进入了人体。
现代研究表明:蚊子是传播登革热、乙型脑炎、疟疾、血丝虫病等可怕疾病的罪魁祸首。
经蚊子散播的疾病中,最可怕的就是疟疾。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世界每年有3亿人感染疟疾,其中有100多万人死亡。疟疾发作时,病人反复间歇性地发热,体温升高到40℃以上,继而浑身寒冷颤抖,俗称“扣‘摆子”,如果不能及时救治,患者会因体力耗尽而死。
人类如何有效地防蚊灭蚁呢?
蚊子的一生是南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组成。蚊子的前三个阶段都生活在水中,积水是蚊子滋生和繁殖的必要条件。
专家认为,防蚊和灭蚊的方法和措施中,最重要的是环境防治。
不过,经过多年的努力,蚊子却始终斩不尽杀不绝,在某些地方还有增多的趋势。蚊子增多的因素比较复杂,有全球变暖、人几增加、城镇化发展引起的环境变化,其中垃圾废弃物、内河淤积等导致蚊子滋生地大量增多。
在与人类多年征战中,蚊子有了进一步的进化。如蚊子会正飞电会斜飞,能迅速逃离视线之外。据科研人员观察和研究,有些蚊子能在雨中巧妙地躲过雨点飞行。蚊子还有了抗药性,如今杀虫剂的杀灭成份含量已比30年前增加了70倍,但仍难以有效地遏制蚊子。
专家认为,我们必须改变完全依赖使用杀虫剂的方式,而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综合采用适当的环境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手段。
蚊虫的综合治理特别强调以生态学为指导,建设结构优化、功能高效、布局合理的园林绿地系统。一片配置合理、具有较高生物多样性的绿地,尤其是具有较多的鸟类、鱼类和益虫等组成的生态链结构的环境,不仅不招蚊子,而且还可以依靠生物与生物之间相生相克的作用,起到抑蚊的作用。
有理由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人类最终会有效地控制蚊子的侵害。

9. 你认为绿化沙漠海能采取哪些措施呢

治理沙漠的唯一有效的的办法,就是向沙漠调水,现在比较热炒的调水方案就是:大西线调水(将西藏之水调到西北沙漠),北水南调(将黑龙江的水调到沙漠),东水西调(将渤海湾的水调到沙漠),我比较倾向于东水西调,距离近,投资少,见效快,工程比从俄罗斯连接输油管要简单,就是将渤海湾的水用管道(这样可以防止渗漏,沿途的土地不会盐碱化)先输到天津宝坻农场湖,作为调蓄库,先向两个方向输水,一个是怀来县境内天漠沙漠离北京天安门最近的沙漠,据说直线距离只有70公里,另一个就是 ,河北省丰宁县潮白河上游,最近处距北京怀柔县界18公里,直接威胁密云水库。沿途可以利用水做功做若干个虹吸式的扬水发电站,其大小根据投资而定。渤海取水地方到北京周边的沙漠最远的直线距离不会超过300公里。
沿途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做小型的水库,水库周围种植盐生植物,水库里利用海水养对虾, 早在1990年,山东东营农校的范庆民老师用矿化度为30克/升的全地下咸水,养殖中国对虾成虾越冬获得成功,其实这种“咸水”的含盐度与渤海水相当。海洋中生活着成千上万的经济生物,可利用高科技选育海洋动物、海洋植物(如渤海的)优良品种,将其移殖于沙漠人造海中。发展“盐湖农业”是:“盐湖及其生态环境可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农业,它既是一种盐水域水产养殖业,又与盐水域周缘耐盐生物群密切关联,而构成水产——农牧业研究开发新领域。”“盐湖不仅是无机盐产地,而且也是一种新型‘农田’:它不但可用于捕捞、养殖盐藻、卤虫、螺旋藻、某些耐盐鱼种和鸟禽等新形态农作物,以及将盐湖盐菌特殊机制应用在工农业,也可种植湖缘耐盐农作物。它是人类索取蛋白质、食物色素、脂肪等食物和多种工业、科学材料的新领域。”依托人造海,周边广植碱生沙生植物,改良草场及发展沙漠旅游, 依靠生物工程,选育抗重碱、抗重盐、耐海水或嗜盐、泌盐的优良植物品种,用植被覆盖裸露的沙漠,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带动加工工业和旅游业。
中国地质科学院盐湖与热水资源研究发展中心郑绵平院士(1995,1999)指出:“盐湖系统的生物资源包括盐沼带和盐水域两个亚系统。盐沼带往往有多种盐生植物分布,如盐蒿、盐生藜科、田菁、红柳、紫穗槐、沙枣、沙柳、杞柳、沙拐柳、花棒以及沙棘、麻黄、沙冬青、甘草等,多为牛羊喜吃的饲料或可作燃料,有的还可作苗林(如后列3种),故在盐沼带以盐生植物发展牧场是大有前景的,我国许多盐湖区的盐沼带往往就是重要牧场。有的盐生植物还有吸取大量盐碱、改良土质的效果。如盐蒿含丰富的粗脂肪、钾、钙等成分,不但是牲畜喜食饲料,还可聚集大量盐分。据测定,每0.66hm2生长l年的盐蒿,能吸取盐土中72kg盐和64k9粗碱。澳大利亚的一种taciplex盐生植物,亦有吸取土壤盐分特性,并已用其帮助印度改造盐碱地。据印度科学家反映,该植物是极好的饲料和廉价燃料,对于将沙漠中的含盐土壤改造为良田极有意义。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用盐地上2种藜科遍生性的肉质盐生植物喂养山羊、绵羊,其结果:羊的体重比用一般干草饲养增长快,估计每公顷盐地的盐生植物的收获量可养20只羊。”
用相当于海水矿物质浓度的大陆咸水进行绿化,我国已有成功的范例。塔里木沙漠石油公路全长522公里,其中446公里在被称作“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穿行,是世界上第一条修筑在流动性沙漠上的长距离等级公路,沿线沙丘高大,流动性强,自然条件恶劣,风沙危害十分严重,要保证沙漠公路的畅通必须采取防沙措施。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塔里木沙漠石油公路防沙治沙技术综合研究》,选择出忍耐盐渍化土和高矿化皮水的耐盐固沙植物,进行了对比筛选实验。塔里木沙漠石油公路沿线地表厚达2厘米左右的盐结皮、表层含盐量一般为50~200克/公斤,是我国北方其它沙漠所不常见的。塔里木沙漠防沙治沙在高盐沙壤里,“灌溉25克/升的高矿化度水,种植的沙拐枣、梭梭、白梭梭均正常生长,种植 的盐生草、刺沙蓬长势良好”,意味含盐量为23克/升~31克/升的渤海水,是可以直接用来沙漠绿化的。如果能够与沙漠中自产的含盐量较低的咸水(或淡水)混合使用,那么人工绿化沙漠效果会更好。
盐湖卤水具有良好的储热功能,人类已开始利用“太阳能盐水池,,发电。太阳池是一种具有一定浓度梯度的盐水池,它可以兼作太阳集热器和贮热器。由于它构造简单,操作方便,价格低廉,并且宜于大规模使用,所以近年来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
我国北方从东向西依次分布着八大沙漠,它们是:科尔沁沙地、浑善达克沙地、毛乌素沙漠、库布齐沙漠、乌兰布和沙漠、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空间E它们是呈纬向连续展布的。21世纪在我国淡水资源面临严重短缺的情势下,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充分利用浩瀚的渤海之水,每年调水50亿~300亿立方米,无疑将成为改造北方沙漠最理想的水源!总之,“海水西调”的原理是:以海水替代淡水作生态水,填充沙漠中封闭的构造盆地(基底由巨厚的岩石组成),形成人造海镇压沙漠,遏止沙尘暴,发展人造海养殖、盐化产业及周边的绿化、种植、旅游等沙产业;另外也可作为水汽供应源,湿润北方气候,增加降雨量。实施海水西调工程,采用“接力棒式”方式调水,本着“量力而行,先近后远,各个击破,分期到位”的原则,可以边施工边受益,先期工程难度不大,施工周期短,投资较小,不仅可改造距离北京较近的浑善达克沙地、库布齐沙地、毛乌素沙漠等地的生态环境,而且可明显改善京津唐地区的大气与生态环境质量。远期工程全部到位后,彻底改造北方八大沙漠。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做海水淡化,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不要怕土地盐碱化,最少比缺水好,还可以增加天空的水汽达到降水的目的,沙漠有水了,就可以根治沙尘暴,海水是取之不尽的,以后再向八大沙漠输水,再造一个大江南,此方案正在同天津农垦局洽谈,如果实施利国利民,造福子孙.

10. 中国资源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资源问题主要是指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资源的过量开采和不合理开发利用而产生的影响资源质量的一系列问题。同人口问题、环境问题一样,资源问题说到底也是发展问题。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以及生态危机等一系列的世界性问题,已经直接威胁到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

(10)治理盐沼措施扩展阅读

世界森林衰退问题严重,据绿色和平组织估计,近100年来,全世界的原始森林有80%遭到破坏;土壤退化问题不容乐观,土壤退化导致世界人均耕地面积减少,据联合国统计,1975年至2000年世界人均耕地面积大约减少一半;水资源问题日趋严峻。

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已成为当代世界最严重和最重大的资源环境问题之一,也是未来人类将面临的最为严峻的挑战之一。

联合国在发布2015年《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时指出,从目前的走势来看,到了2030年,世界各地面对的“全球水亏缺”,即对水的需求和补水之间的差距,可能高达40%。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