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整改整治 » 治理嘉陵江

治理嘉陵江

发布时间: 2021-03-07 17:59:54

A.  防治中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水土保持工作主要任务

治理区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依靠政策、投入、科技,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改善水土流失区的生态环境,改善当地生产条件,提高群众生产和生活水平,加强对治理成果的保护,为全面实现小康创造条件。

二、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难点

(一)长期治理却难以见成效

例如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其治理思路和设施一直沿袭着应急、防范性的“域外治理为主”的模式,在地域内滞后的作用远远小于地域外雨水的最大变幅、变量的治水设施,减量治理着雨水的最大变幅、变量和雨水再聚集集中后的变幅、变量所造成的水流失、水带土流失和干旱。

(二)地形复杂治理难度大

国家级重点治理区包括多种复杂的地形地貌,给治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如河龙区间多沙粗沙重点治理区,位于黄土高原丘陵一副区,该区千沟万壑、地形破碎、沟壑密度达到3~6km/km2,水土流失剧烈,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再如嘉陵江上中游重点治理区,嘉陵江上中游涉及甘肃、陕西、四川3省,上游属山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山高坡陡,植被较差,地质构造复杂,岩层破碎,泥石流发育;中游由北向南纵贯川中盆地,以紫色土为主,土质疏松,保土抗蚀力弱,人口密度大,人类活动频繁,土地垦殖指数高,坡耕地多,植被覆盖率低。

(三)经费短缺,治理资金严重不足

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①国家补助部分占工程总投资比例太低。如涪陵区“长治”第一、第二期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13178km2,工程总投资5947170万元,其中国家补助353155万元,占总投资的6%;“长治”第三期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7516km2,工程总投资6218100万元,其中国家补助466186万元,占总投资的7.14%。补助部分占工程总投资的比例太低,远远满足不了工程建设的需求。②国家补助标准与治理措施造价不相适应。1998年开始实施的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国家补助标准已提高到20万元/km2,但同时《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又规定了水土保持各项治理措施的补助标准,即坡改梯6000元/hm2,水土保持林75元/hm2,封禁治理525元/hm2。实际上,作为土石山区坡耕地改造,不管是土坎坡改梯还是石坎坡改梯,仅放炮一项,就需投入资金5250~6300元/hm2。由于治理措施补助标准与实际需要不相符,影响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编制实施规划和治理效果及治理质量。③地方财政困难,匹配资金难以到位。按照水土保持项目的有关要求,国家投资与地方配套资金是1∶1,即国家投资多少,地方就该配套多少。而实际上,越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其财政越困难,按项目要求进行资金匹配,就存在一定困难,这也导致了治理资金的不足。④治理区群众自筹资金困难。水土保持工程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工程投资以群众投劳折资为主、国家补助为辅。但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渐深入,第三产业逐渐兴旺发达,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越来越小,尤其是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的占总劳动力的70%以上,而且农民一般只考虑短期经济效益,土地的产出远比不上打工赚钱多、快,因而对水土保持这项见效慢的工作积极性不高,造成治理水土流失的劳动力短缺。同时水土流失治理区都是比较贫困的山区,群众生活还不富裕,很难拿出多余的资金来搞治理。再加上国家取消了农民劳动累积工的政策,而这部分资金在工程总投资中占的比例较大,如“长治”第一、第二期工程群众投劳折资占总投资的93%,“长治”第三期工程群众投劳折资占总投资的89%,更加剧了水土保持投入资金短缺的困境。

B. 请详细介绍哈 阆中市(可以是各个区县)的水污染情况和治理水污染的典型.(比如通过旅游开发治理等..).

我在网上找的,看看可不可以帮上你的忙
四川省阆中市水资源丰富,境内有“一江四河

C. 中国应加强可治理荒漠化土地绿化.

中国防治荒漠化的战略思路与对策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我国荒漠化防治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按照“保护优先,积极治理,合理利用”的方针,保护与恢复植被,遏制荒漠化扩展。必须坚持六项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施策的原则;二是坚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三是坚持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四是坚持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五是坚持依托科技、科学防治的原则;六是坚持部门协作、全民参与的原则。
(二)对策措施。荒漠化防治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多种对策措施,综合防治土地荒漠化。一是保护现有植被,大力植树种草;二是合理调配水资源,保障生态用水;三是控制人口增长,实行生态移民;四是改变畜牧业生产方式,优化土地利用格局;五是调整产业结构,实行保护性开发;六是优化能源结构,解决农村能源问题。
(三)战略目标。用50年左右的时间,即力争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稳定的生态防护体系,高效的沙产业体系和完备的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保障体系,使全国可治理的荒漠化土地基本得到整治,荒漠化地区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四)战略布局。1.分区布局。根据我国荒漠化实际情况将全国荒漠化地区划分为五个区域,针对各区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一是风沙灾害综合防治区。本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是采取封沙育林育草、飞播造林种草、人工造林种草、退耕还林还草、兴修各种水利设施等综合措施,保护和恢复林草植被。
二是黄土高原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区。该区主要是以流域为治理单元,采用林农水措施综合治理,恢复和增加植被。
三是北方退化天然草原恢复治理区。该区位于江河水系源头和上中游,主要是保护好现有林草植被,大力开展人工种草和改良草场(种),配套建设水利设施和草地防护林网,加强草原鼠虫灾防治,提高草场的载畜能力,恢复草原生态平衡。
四是青藏高原荒漠化防治区。本区主要是保护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加强长江黄河源头原始森林、水源涵养林和天然草场管护,防止不合理开发。
五是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区。主要以金沙江、嘉陵江流域上游干热河谷和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川西地区、三峡库区、乌江石灰岩地区、黔桂滇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为重点,以封育保护为主要措施,恢复植被。
2.重点布局。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以及生态建设的总体布局,当前,荒漠化防治重点工程分三个层次:
一是国家级重点荒漠化防治工程。主要包括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工程(四期)、退耕还林工程、草地沙化防治和退牧还草工程等。
二是区域性的荒漠化防治工程。包括新疆和田地区生态建设工程、拉萨市及周边地区造林绿化工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黄河故道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工程、西南干热干旱河谷石漠化治理项目、青藏高原冻融封禁保护项目等六个项目。
三是示范区建设。全国防沙治沙示范区和示范点建设,在全国建设星罗棋布的防沙治沙示范区。
中国荒漠化防治的战略保障措施一是抓好荒漠化防治工程体系建设。二是加强组织保障体系建设。三是加强政策保障体系建设。四是建立健全法律保障体系。五是加强防治荒漠化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六是建立健全荒漠化监测和工程效益评价体系。七是加强防治荒漠化的国际合作。

D. 《书何易于》的古文翻译

翻译:

何易于曾经做益昌县县令。益昌县离刺史的治所四十里,县城在嘉陵江南岸。有一次,刺史崔朴乘着春光明媚,从上游,带了许多宾客,坐着大船,唱歌喝酒,放舟东下,船一直到益昌县附近。船到,就下令要民夫拉纤。何易于就把朝版插在腰带里,拉着纤,与几个民夫一起拉着船,跑上跑下奔忙。刺史发现县令在拉纤,很吃惊,问他为什么。何易于说“现在正是春天,百姓不是忙于春耕,就在侍弄春蚕,一点点时间都不能损失。易于是您主管下的县令,现在没啥事干,可以承当这个差使。”刺史听了,和几个宾客跳出船舱,上岸骑马一起回去了。
昌县的百姓多数在附近山上种茶树,收了茶叶赚得的钱完归自己。正遇到盐铁官具奏朝廷要严格执行专卖制度,皇帝下诏书说,凡专卖物生产地的官员,不准为百姓隐瞒。诏书贴到县里,何易于看了诏书说“益昌不征茶税,百姓都还没法活命,何况要增加税赋去害百姓呢!”他下令要差役把诏书铲掉。差役争辩说“皇上的诏书说,‘官员不准为百姓隐瞒’,现在铲去诏书,比隐瞒的罪名更重。我不过丢一条命,大人您难道不会因此而流放到海角天涯?”何易于说“难道我为了保自己的命而使一县的百姓都受苦难?我也不让你们承担罪名。”他就自己放火,把诏书烧掉了。州里的观察使知道了这事的经过,因为何易于勇于挺身为百姓,最终也没有把这事上报而弹劾他。

E. 三峡库区存在的环境问题有哪些并提出治理措施

1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库区不断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积极开展生态环境综合
治理工程,新建了4个自然保护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万余km2,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率均得到一定程度提高,生态环境有了一定改善.但是,库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环保工作尚面临几个主要问题.
1.1水污染严重
1999 年,库区废水排放量共10.1 亿t,COD排放总量为27.8万t,其中工业废水7.1亿t,有近1/3的工业废水未达标排放;生活污水3.0亿t,集中处理率仅7.7 % .据1999 年长江水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长江重庆段17个监测断面水质级别中,二类水体仅占5.9%,三类水体占17.6%,四类水体占70.6%,五类水体占5.9%.长江、嘉陵江、乌江“三江”重庆段大肠菌群、非离子氨、COD 等10 项指标超标.库区次级河流污染更为严重,56% 的断面水质不能满足水域功能要求.
整个三峡库区城市江段中,水质受污水影响的江段总长为28.97km,宽2~150m,重庆江段污染带最长,为5.73 km ,占库区污染带总长的74.7%.
1.2生活垃圾量大
库区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743.62万t,危险废物39.5万t,工业固体废物历年堆存量达3000多万t,综合利用率约为43%.按城市非农业人口人均产生生活垃圾量1kg/d计算,三峡库区城市生活垃圾总量为178万t/a.目前仅基本做到清运出城进行简易处理,无害化率仅为7.1%.各种废弃物散乱堆放,有的甚至直接沿岸倾倒,在雨水浸泡和洪水的冲刷下,大量的污染物汇入江河,造成三峡水库严重的水污染,是导致三峡库区水体大肠菌群全面超标和干流丰水期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1.3船舶污染日趋严重
库区船舶年产生活垃圾约3 万t,其中入江约8000t,船舶生活污水产生量约1800 万t 左右,其中含油污水约近40万t,排放COD约600t,石油类100余t.库区农药化肥污染、水面集中养殖污染、乡镇企业污染等也较为突出,1999 年库区农药使用量就达1160.6t,其中有机磷农药占有一半以上份额.
1.4森林覆盖率低,城市人均绿地少
多年来的破坏性垦荒、乡镇企业的无序发展和新城区的开发建设,对原有森林植被破坏相当严重,导致库区森林覆盖率大幅度减少,仅为22.3%.库区两岸的多数区县森林覆盖率仅7.5%~13.6%,平均不到10%.且林种结构不尽合理,成熟林、特种林、经济林比例低,中幼林所占比重极大,涪陵、丰都、奉节等地中幼林比例甚至高达90% 以上,基本无成熟林.库区森林群落结构简单、功能失调,植被处于逆向演替趋势,由森林向灌丛—草坡—裸岩方向退化.
库区各级城镇的绿化水平均偏低.重庆市主城区人均绿地仅2.08m2,只相当于全国城市人均绿地面积5.3m2 的39.2%,在全国3 5 个百万人口
以上城市中居末位.其他县市就更少,例如万县市的人均公共绿地仅1.8m2,奉节县城仅0.3m2.
1.5生态失衡严重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平衡的重要指标和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据统计,三峡库区动植物资源约6500多种,约占全国动植物种类总数的20%,国家一
级保护动植物分别有8种和6种,二级保护动植物分别有35种和22种,
三峡库区还有丰富的第三纪孑遗植物.但由于生物种群赖以生存的森
林覆盖率很低,海拔1000m 以下原始森林残存无几,导致林麝、豹猫
和猛禽数量明显下降,虎豹在库区已濒临绝迹.一些水生物种,如国
家一级保护水生动物白鳍豚、白鲟、中华鲟和长江鲟等,二级保护水生
动物江豚和胭脂鱼等,都面临三峡水库建成后造成生态结构变迁和生
存环境破坏的严峻形势.这一形势直接威胁其生存,而加速濒危.生
态恶化势头如不能有效制止,极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物种灭绝.
1.6水土流失严重
三峡库区山高坡陡、地质构造复杂,是全国地质灾害发生严重的地区之一.据移民部门2000年的复查数据表明,三峡库区大小地质灾害点2 万余处,其中前缘在淹没线175m 以下的崩滑体1302 处, 体积达333400 万m3,具有不同程度危险性和潜在危险性的区域有1133处,占崩滑体总数的87%.因崩滑体影响决定搬迁的村庄405 个、城镇60 座.
三峡库区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62%,达5002.55万亩,年流入江河的泥沙总量达1亿t以上,这必然加重三峡水库水体泥沙的含量.虽然三峡大坝设计有排沙孔,但不可能解决库区600km 河道的排沙问题,只有加强生态建设,保持水土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1.7生态环境的污染已从城市向
农村急速扩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乡镇企业遍地开花、无序发展,加剧了环境污染由城市向农村的蔓延.酸雨范围明显向远郊县扩展,pH 值4.5 等值线区域几乎已覆盖整个库区.有90% 以上的地区为酸性降水区,多年酸雨频率为60%~90%,酸雨pH值多年均值在4.3左右.库区每年因大气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0亿元.
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源主要有:工业布局的不合理,城市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粗放型增长方式使生态环境恶化,能源消耗结构不合理,环保投入严重不足,环境管理薄弱等等.这些问题正随着西部大开发、生态建设的序幕拉开而逐步解决.如,长江流域(重点是三峡库区及其上游)、黄河流域(重点是小浪底及以上地区)列入“十五”水污染治理重点;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及治理沙土流失工程;重庆市实施以三峡库区为重点的“青山绿水”工程和主城区为重点的“山水园林城市”工程;1990 年以来国外专家、学者以及国际组织、政府机构代表6000余人次来重庆市进行环保考察和交流,重庆市已被列为中国环境合作示范城市,并获得世界银行环保贷款.
2 三峡库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
早在1994 年我国政府颁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里,已明确把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的重要指导方针.库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自然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三峡工程效益的发挥,直接影响到整个长江上游的经济发展,同时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城市用水、农田灌溉、防洪以及南水北调工程都有着决定性作用,从而使库区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全国甚至世界的关注.根据库区生态环境的现状,依照库区的区情,要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对策.
2.1 统筹规划、综合决策
要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之一,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在进行区域开发、资源开发以及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调整时,必须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统一,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以生态建设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经济发展来进一步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倡导“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另外,由于三峡库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对整个长江流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特殊的地位与重大影响,因此建议国家将三峡库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列入国家优先和重点治理计划,按照“三河三湖”那样纳入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项目资助、经费投入、银行信贷和利用外资等方面给予优先、倾斜和扶持.同时加强有关生态环境建设的各种专项资金的征、管、用,确保投向.
2.2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对污染源的治理
结合工业结构调整与技术进步,采取控制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与浓度的措施,加快工业污染源限期治理进度.通过取缔、关停重污染源,淘汰国家禁止的设备和工艺,推行清洁生产;禁止技术含量低、污染严重的企业进入库区,以防新的污染.同时,还可实施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浓度控制,并定期公布各控制断面监测结果,严格其目标考核.其次,加强面源污染的治理.库区的面源污染主要源于农药、化肥和畜禽粪水污染占水体污染总量的40%.控制面源污染的关键在于控制水土流失,提高农药与化肥的产品质量及利用率,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等.
2.3 加强城市规划,合理布局新县城
三峡库区全迁的县城有5座:重庆市的云阳、开县、奉节、丰都和湖北的秭归.在城市建设中一定要结合移民搬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其一,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城市的布局要考虑地形、气象、水文等对环境的影响.城市工业严重污染区,一定要布置在下风向,同时还要密切注意河流的走向、流量、泥沙流动规律和河流的自净能力,使城市规划与流域规划相结合,加强上下游全流域水资源的保护;其二,城市内部布局也应有利于保护环境.例如,单中心同心圆式,向外发散延伸的城市布局形态,使市中心与周围自然环境相隔越来越远,新鲜空气难
以进入,污浊空气排放受阻,不利于空气的自然调节.而采取多中心组
团带状结构,把城市分为若干个片区,区间用绿化带隔开,可对减轻城
市大气、噪声、热污染等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还应配套建设城市污水
处理系统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系统,合理分布城区公共绿地,建设具有
库区山水特色的新城镇.
2.4依靠科技进步,增强库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首先,针对三峡库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优选适合环境要求和经济能力的污水处理工艺.库区各级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应坚持大中小微结合,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和科学合理的处理方式.处理工艺应根据处理规模、水质特征、受纳水体的环境功能及当地的实际情况,经全面技术、经济比较后优选确定.其次,生活垃圾的治理也应坚持因地制宜、技术可行、设备可靠、规模适度、治理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合理选择卫生填埋、焚烧、堆肥、回收利用等垃圾处理技术,并对淹没区的建筑废弃物进行回收和综合利用.第三,生态建设也要不断增加科技含量,确保生态建设的质量和效益.一是要研究生态适应性,做到适地适树适草.各县(市)要依据当地林草植被地带分布规律和条件,研究林草植被建设的适宜类型、适宜规模与合理结构和布局,确定科学的林草植被结构及相应的技术支撑措施,并对荒芜区的生态重建进行科技攻关.第四,建立健全生态环境预防监测体系.围绕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水土保持的重点领域,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综合性环境监测中心及
网络系统.可首先在涪陵、万州、巫山、黔江建4个重点监测网络,使库
区的水质、水域生态、重大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得到有效监控,并在此
基础上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5实施制度创新,实行环境资源的有偿使用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经济的外部性,可利用经济政策,通过市场机制,把由于物质利益不一致造成的经济外部性,内化到各级经济分析和决策过程中,通过事后增加污染成本的方法来消减污染.从而既能有效地约束污染者的排污行为,确保“污染者负担”,又能为政府进行库区环境集中治理筹集资金,或将资金用于清洁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等.库区环境污染之所以十分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未实行环境资源的有偿使用.比如企业的排污费标准太低,对城乡居民的生活污水排放及生活垃圾的排放也基本上不收费,污染者造成的经济外部性没有通过市场反映在生产成本中,直接加剧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恶化.所以,实行环境资源的有偿使用,是库区控制环境污染的根本思路.例如,可以向库区下游流域实施达标水资源的收费政策,2001 年2 月在国内已有了购买水资源的先例.另外还应完善自然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和环境经济政策,强化污水、垃圾等污染物处理收费制度.
2.6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三峡库区目前环境污染严重,需建设的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项目多,环保市场容量大,为发展环保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发展环保产业既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又是增强三峡库区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还可为环保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提供产业依托.因此应把环保产业列为优先发展领域,争取成为新世纪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2.7加强环境法制建设,依法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
一是严格贯彻执行国家颁布的有关环境保护法规,抓紧制定和完善三峡库区有针对性的法规和技术规定.二是要建立健全有关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制度,比如排污申报登记制度、排污收费制度、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等.三是要严肃查处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行为,加强环
境保护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2.8 积极开展交流与合作,提高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的科技水平通过各种国际学术交流会、技术交易会、展览会,了解世界环保科技的最新动态,学习先进国家治理大江大河、流域和大型水库的成熟经验和方法.通过大型城市废物、污水处理成套设备及生态系统恢复等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国产化,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同时,还要积极开展东西部合作.东部在我国的改革开放中已先行一步,经济实力和环保技术水平远在西部之上,经历了发展和规范两个历程,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因此,应广泛开展东西部合作与国际交流,引进先进的技术、项目和高素质人才,争取早日使库区的生态环境研究水平与应用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F. 重庆市政府环境治理有哪六大工程

重庆应该是7大工程吧 合川才6大环境治理

第一大工程是总量减排,全市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减排率将分别达到2%和3.5%,万元GDP能耗下降4.6%。今年我市将实施294项节能减排工程,通过在主要污染企业增设环保设施,取缔污染源等措施,我市今年将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约7.8万吨,减少化学需氧量约4.6万吨,其中要关停6台小火电机组和淘汰10条水泥生产线。

第二大工程是蓝天行动,今年主城区的蓝天目标是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90天,其中渝中区281天,大渡口区240天,江北区280天,沙坪坝区265天,九龙坡区270天,南岸区295天,巴南区300天,北碚区和渝北区312天,北部新区300天。今年主城道路机械化清扫率将达70%,道路冲洗率达60%,主城一、二级主要干道每天冲洗一次,洒水3次,三、四级道路每周清洗一次,洒水5次。

第三大工程是碧水行动,长江、嘉陵江和乌江断面水质控制在国家地表水环境治理三类标准以内,次级河流水质70%达标。主城区污水处理率将达到75%,全年要建设主城排水工程三级管网100公里。

第四大工程是绿地行动。我市将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主城人均公园绿地比去年增加0.3平方米,城区绿化率增长1%,全市森林覆盖率攀升至34%,严格控制中梁山、缙云山、明月山的开发建设,保护城区的绿色屏障。

第五大工程为宁静行动。今年,主城区六成以上的区域噪声将达标,远郊区县58%区域达标。全市今年要创建20个安静居住小区。今年我市交通噪声将控制在68分贝之内,并划定机动车禁鸣区,专项整治机动车违章鸣号。

第六大工程是污染源普查,在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中,我市将初步建立污染源动态数据库,长期监控各污染源的污染状况。

第七大工程是环境综合整治,对我市6个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实施自动监测并发布日报,加强对辐射、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及化学危险品的环境监管,完成废弃高毒农药集中清理和环境无害化处置
下面是重庆政府网

G. 请详细介绍哈 南充市(可以是各个区县)的水污染情况和治理水污染的典型.(比如通过旅游开发治理等..).

嘉陵江支流西河水质已达劣V类———水质污染最高级别!整条嘉陵江的水质污染也呈加重趋势!嘉陵江流域零星砍伐树木仍旧时常发生!一连串的事实,一系列令人心惊胆颤的问题摆在了720万南充人民的面前:我们赖以生存的母亲河,就眼睁睁地看着她的肌肤变黑变黄发臭吗?有关专家指出,如果再不加大对嘉陵江的整治力度,不久的将来,嘉陵江将重蹈黄河的覆辙,成为“第二条黄河”。

砖瓦窑厂工程建设成为森林“杀手”

嘉陵江流域目前的森林覆盖率在30%左右,与20世纪50年代森林保护最好时期相比,仍相差几个百分点。教训是惨痛的,历史上的两次大的破坏分别集中在大炼钢铁和分产到户时期,到这两个时期结束时,嘉陵江流域的森林覆盖率也到达了最低点。近年来,我市为重新给母亲河穿上漂亮的“绿衣裳”,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2000年以来,开展了三大工程: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环城绿化。到目前为止,已新造林172万亩,嘉陵江流域、西河两岸,以及陡坡急坡地都得到了根本性恢复。该工程预计到2010年结束,将新造林近百万亩,争取恢复到历史最好水平。

然而,一系列不和谐因素仍在时常发生,成为了嘉陵江流域森林的“杀手”:零星砍伐树木、工程建设、毁林开荒、开山取石、砖瓦窑厂的大量存在……造成的不良后果也随之而来:森林资源减少、森林景观遭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记者手里有一组截止到2000年,嘉陵江流域水土流失的数据:水土流失面积占幅员面积的51%,年均流失泥沙3000万吨。到现在的水土流失情况如何,我们不得而知,只是局部地区时常发生的洪灾、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好像在给人们诉说着这些可怕的后果。至于森林减少后,对农业生产条件、资源条件造成的一系列潜在危机,更是令人感到担忧。

专家提醒:严格保护现有的生态资源,严禁乱砍林木、乱占林地、乱捕野生动物的事件发生;加大植被的恢复力度,对一些绿化死角进行定点绿化,实行检查验收制度。同时,将两岸的生态建设做一个整体规划,把责任具体落实到人头上,提高公民和相关部门的保护意识,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治理江水水质污染已是刻不容缓

“八五”期间,嘉陵江水质较清洁;“九五”期间,嘉陵江水质为轻微污染;“十五”以来,嘉陵江水质污染呈加重趋势。我们的母亲河,在日益加重的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双重“打击”下,变得日趋不堪重负。

截止到2002年底,我市生活污水排放量是工业废水排放量的2.6倍,生活污水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是工业废水化学需氧量的18倍。生活污水,已成为嘉陵江水质污染的“头号杀手”。

污染最为严重的当属嘉陵江的支流之一

———西河。近几年来,随着城区规模的大幅扩张,伸向西河的城市生活排污管急剧增加,肆无忌惮的排放使西河遭受灭顶之灾。

治理水质污染,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然而,目前我市的污水处理场尚无一家投入运行,各县(市)区的污水处理场还处在立项阶段。同时,随着嘉陵江的9级电站梯级开发,嘉陵江流域的水资源现状也不容乐观:9个湖库区一形成,水流的速度逐渐减慢,水体自净能力降低,水体也将产生富营养。若整治不及时,到那时,嘉陵江的水环境将相当的糟糕。

“保护一江,治理六河”(嘉陵江、西河、虹溪河、荆溪河、北门河、清溪河、状元溪),加大对工业、生活污染源的治理力度,建设好污水、垃圾处理场等配套设施,是嘉陵江环保工作的重心。

我们共行动保护母亲河

从今年4月到10月,西南石油学院绿舟协会策划了一个“保护嘉陵江,我们共行动”的活动,计划通过社团和社会各界的努力,得到一份关于嘉陵江的客观的项目报告,做出若干篇有份量的有关嘉陵江水质的报道,以此寻找到本土保护力量。项目总策划人、协会会长温新告诉记者,开展此项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关注嘉陵江,了解南充水环境,与政府相关部门一道参与到嘉陵江水污染防治工作中来。

保护嘉陵江,捍卫母亲河。这不仅仅是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事,每个公民都应自觉承担起保护的义务和责任。因为,我们共饮这同一江水。

相关链接

嘉陵江从南至北纵贯南充全境,流经南充市7个县(市)、区。境内干流长298公里,属嘉陵江中游。2003年3月召开的三江治理工作会上提出“三江治理总体战”,使嘉陵江得以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命运。2003年“四川环保世纪行”对嘉陵江进行了考察报道,借以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

H. 甘肃陇南“两江一水”生态治理工程中的“两江一水”特指哪两江哪一水

甘肃“两江一水”(白龙江、白水江、西汉水)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回高原过渡地带,答属长江一级支流嘉陵江的上游。“两江一水”流域地形地貌独特,气候条件复杂,区内森林、草地、湿地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对减缓甘南草原和周边地区生态系统的退化及西北地区、青藏高原东部的荒漠化速度,减轻、降低自然灾害发生的强度和频率具有重要的生态屏障作用

I. 洪灾怎样治理

1998年长江的抗洪斗争,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几百万军民英勇奋斗,取得了全面胜利。当前,全国人民关注的是,如何进一步整治长江。这不仅关系到长江流域人民的长治久安,也是国家经济建设中的一个巨大项目。为此,两院组织部分有关院士和院外专家,对有关资料和各方面的意见进行分析研究后,提出以下报告。

一、对1998年长江洪水和抗洪斗争的认识

1998年洪水,是继1931年和1954年两次洪水后,本世纪发生的又一次全流域型的特大洪水。据初步资料,1998年和1954年相比,上游的洪峰流量和洪水量与1954年接近;由于中游洪峰流量不具备可比性,以最集中的30天洪水量相比,1998年汉口以上总来水量较1954年少300多亿立方米;下游的洪峰流量较1954年少1万多秒立方米,洪水量少500多亿立方米。1931年由于资料不足,只能作粗略比较,上中游可能较1931年略大,下游较1931年小。

应当说明,在上个世纪和更早的时期,长江都发生过比本世纪更大的洪水。据考证,自1153年以来,宜昌站洪峰流量超过8万秒立方米的有8次(1998年为6.36万秒立方米,1954年为6.68万秒立方米),其中1860和1870年的洪峰流量分别达到9.25万和10.5万秒立方米。

当前,大家更为关心的是,虽然洪水没有1954年大,但为什么1998年的长江干流洪水位,除武汉、黄石段外,都高于1954年。洪水位抬高的因素当然可以列举很多,但是最关键性的还是分蓄洪量比1954年大量减少。1954年,由于中下游堤防围垸的抗洪能力较低,许多堤防围垸自然溃口,为了降低洪水位,保住重点地区,除了运用荆江分洪工程外,又在很多地方扒口分洪,总计分洪和溃口的水量达1023亿立方米,其中起到有效削减洪峰的容量约为700亿立方米。根据1998年的洪水来量,如果要维持1954年的水位,需要有效分蓄洪量约为400多亿立方米。但是1998年的分洪溃口总量仅约100亿立方米,其中有效削减洪峰的容量估计约50多亿立方米。这样,减少分洪量约350亿立方米,约相当于减少洪水淹没面积700万亩。换言之,1998年的抗洪斗争,是通过加强防汛抢险,争取抗御较高洪水位,以加大泄洪量,减少洪水淹没损失。例如:1954年,在运用荆江分洪工程的情况下,荆江大堤沙市的最高洪水位为44.67米。按长江防洪规划,为减少荆江分洪工程的运用机遇,将荆江大堤的设计洪水位提高到45.0米。1998年,为了避免运用荆江分洪工程,将荆江大堤超设计标准运用,沙市洪水位达45.22米。又如:洞庭湖的出口莲花塘站,洪水位比1954年超过达1.85米,这是因为,在1954年,莲花塘以上洞庭湖区的绝大多数围垸、莲花塘以下长江干流两岸的绝大多数堤防包括洪湖大堤,都已溃口或扒口分洪,而1998年,莲花塘上下溃口和分洪的堤垸远比1954年少。

应当说,这是1998年抗洪斗争中的一个重大决策,也是在1998年特定条件下作出的十分艰难的决策。1998年抗洪斗争的工程基础是:按长江中下游防洪规划,完成了部分水利工程。除建成了汉江、清江、沅水、资水、修水等支流的控制性水库外,还按提高了的设计洪水位(较1954年提高0.5米左右),完成了荆江大堤、武汉市围堤、无为大堤等长江干流重点堤防和洞庭湖区、鄱阳湖区重点围垸的加高加固工程。这些都为1998年抗洪斗争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堤防没有按规划完成,特别是平原分蓄洪区工程的安全设施,在原规划中考虑不够,在实施中又没有落实,给抗洪斗争带来了极大困难,使抗洪斗争的决策处于两难困境:如果按原定规划分洪(按提高了的设计洪水位,仍需有效分洪量200亿立方米),将遭受很大损失;如不按原定规划分洪,将使堤防经受超过设计标准的洪水位,承担极大风险。考虑到1998年洪水比1954年小,以及军民团结抗洪的巨大潜力,中央毅然决心进一步抬高洪水位、严防死守、力争减少溃口和分洪损失。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决策,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当然,也应当说明,这是在1998年超额洪水比1954年少300多亿立方米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做到。如果1998年发生的洪水和1954年洪水相当甚至更大,不分洪还是不行的。

关于1998年长江流域的灾情。根据卫星和航空遥感对长江中游地区所进行的多期和系统的监测与分析:湘、鄂、赣三省最大受淹面积约为1586万亩,由于统计口径不同等原因,比三省统计数小很多。据长江水利委员会的统计,中下游五省共溃口分洪1705个围垸,淹没耕地295万亩,受灾人口230万。以上数字表明,溃口分洪的多是较小围垸,平均每个围垸不足2000亩,灾情统计中绝大部分受灾农田是由于内涝。1998年的死亡人口为1432人。这与1954年除保住荆江大堤和汉口围堤外,其他地区大多受淹,死亡人口33169人的灾情,是差别很大的。与1931年中下游一片汪洋、汉口街道行舟、南京市区被淹、死亡人口14.5万人的惨况,更是完全不同。因此,1998年的抗洪斗争,确实取得了巨大成绩。

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是,长江洪水位的抬高是否是由于长江河床的淤高。根据长期观测资料,长江干流河槽基本稳定,与黄河根本不同。由于某些因素,局部河段有冲淤变化,最明显的是荆江以下的监利-洪湖河段,这一段受下荆江裁弯工程影响,裁弯河段以上有冲刷,以下有淤积。据长江水利委员会资料,其代表站螺山站,低水位时由于泥沙淤积,水位有所抬高,但高水位时,因淤积面积占行洪面积的比例不大,抬高趋势并不明显。螺山站1998年的洪水位比1954年超过1.78米,据查证主要是由于1954年在螺山以下蒋家码头扒口分洪和老湾等处溃口,使洪水位大幅度降低。

关于湖泊淤积情况。洞庭湖1949年以来因淤积减少的湖泊容量约40多亿立方米,由于1949年以来围垦了1600平方公里,大约减少容量近100亿立方米。鄱阳湖的淤积量很小,但1949年以来围垦了1400平方公里,损失湖泊容量约80亿立方米。湖北省的两岸湖泊由于全部封闭,减少面积5700平方公里。1949年以来,湘、鄂、赣连同苏、皖五省,因围垦共增加耕地估计约1400万亩。

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和泥沙情况。在长江上游100万平方公里的流域范围内,根据调查统计,地面固体物质的年均侵蚀量为15.68亿吨,长江干流宜昌站的年均输沙量为5.3亿吨,输移比为0.33。这与黄河有所不同。因为长江上游主要是岩石山区,其地面侵蚀物质主要是岩石风化物,颗粒较粗,一般以山前坡积、洼地淤积、沟口洪积扇以及塘库和中小支流的淤积等形式,在短距离沉积,不能被河流远距离输送;而黄河的地面侵蚀物质是黄土,颗粒极细,几乎可以全部输送到黄河干流。宜昌以下,汉口站的年均输沙量为4.3亿吨,下游大通站为4.68亿吨。宜昌和汉口间的差值,在平水年主要淤在洞庭湖区,洪水年淤在洞庭湖区、河道的州滩及溃口的围垸内。大通站的输沙量,绝大部分送入东海。宜昌各年的输沙量,因暴雨分布情况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例如,1990~1997年8年的年均输沙量仅3.8亿吨,属于少沙年;而1998年6~8月的输沙量即达6.05亿吨,超过1954年的同期输沙量(5.27亿吨),属于多沙年。据初步分析,1998年泥沙的主要来源是金沙江和嘉陵江,这是很值得进一步研究的现象。

以上情况说明,长江流域的水旱灾害所以严重,除了气象方面的客观原因外,主要的还是由于流域内生态系统的失调,集中表现为:在人口急剧增长的情况下,土地资源过度利用和不合理的开发。在山区,毁坏森林、陡坡开荒;在平原,盲目围湖造田,占用行洪洲滩。这些都招致自然界的报复。在长江流域,山区水土流失对当地的危害,比黄河更大。这是因为,长江流域为岩石山区,表土层很薄,经过一定时期的冲刷,表土冲光,岩石裸露,形成“石化”,使当地人民完全失去生存条件。贵州省已有不少“石化”山区,令人触目惊心。

平原的盲目围湖造田和占用行洪洲滩,是近几年来长江洪水位抬高的主要原因。从长远的自然规律看,江河的冲积平原就是由江河挟带泥沙淤积而成。中华民族的经济也是在开发七大江河冲积平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如果开发利用不当或开发过度,就会受到洪水的惩罚。现在,在开发利用长江中下游两岸的土地上,就面临着这个问题,不仅洪水位越来越高,防汛负担越来越大,而且防汛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我国生态系统失调的根本原因是人多地少。要进行生态系统的重建,必须与经济结构的调整相结合,以综合提高生产力为目标,并注意发展、改革和稳定三方面的协调。我们认为,中央提出的要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是完全正确的。
二、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根据以上认识,从生态系统、林业建设、工程措施、新技术运用、加强领导及统筹全国水利等六个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一)调整土地利用结构,进行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的重建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的失调,是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因此,不能简单地恢复原状,而是要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和人口分布结构,在综合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实现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一方面,要以1998年的抗洪斗争为契机,大张旗鼓地宣传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的必要性;同时,又要制定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的具体规划、步骤、政策和措施,使退耕还林、退耕还湖和平垸行洪真正落到实处。

1.通过全面调查和必要的勘测,对全流域的土地进行总体规划,合理调整农林牧业结构,把整治河山、重建家园纳入流域生态系统重建的总体框架,因地制宜地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2.在山区,退耕还林要和积极发展生产结合起来。
退耕还林的关键是真正解决当地职工和群众的生产出路。要具体划定必须退耕还林的地区,制定解决生产出路的具体规划,定期限、定步骤,并确定责任单位,予以实施,并定期检查和验收。当前,要首先制止和防止新的毁林开荒和陡坡开荒。特别要注意防止在三峡移民中造成新的生态破坏,严格按照“三峡库区的生态功能分区”,规划安置移民。

对可以不退耕还林的山区农田,要大力推行高效生态农业。推广坡地改梯田、坡地绿篱、横坡种植等措施。有条件的地方,扶持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开展山区的小流域治理,以小流域为单元,全面布局,综合开发,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结合起来,这是改善和恢复山区环境,使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大力发展种草养畜。在雨量和湿度较高而坡度较陡的山地、海拔过高的高原区、不宜造林的坡地和干热河谷,应种植牧草,发展畜牧业。这也是改善生态环境、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3. 在湖区,退田还湖要和保持湖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结合。
长江中下游1949年以来开发湖区耕地1400万亩,连同过去一千多年来已开发的共计数千万亩土地,不仅是中下游五省的农业基地,而且发展了工业和交通,建设了繁荣的城镇,为全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要看到,根据长江洪水的规律,对于这些已开发的数千万亩土地,不可能在任何洪水情况下都不被淹没。洪水不太大的年份,可以全部或大部保住;特大洪水年份,必须牺牲相当部分才能保住重点。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湖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实施退田还湖的难度很大,因为围垸内的大量人口需要迁移安置。就蓄洪的有效性来说,控制蓄洪比自然蓄洪更能有效地削减洪峰流量,需要的蓄洪容量也少得多。因此,湖南省提出的,对蓄洪垸实行“空垸待蓄,低水时耕种,高水时蓄洪还湖”,在技术和经济上都是合理的。但必须切实做好蓄洪围垸内的安全建设,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保险制度,使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得到可靠保障;同时,还要制定与“低水耕种,高水蓄洪”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方针和加强管理的具体措施,才能保证高水时及时开放蓄洪。对一些地势低下、排水困难、1998年水毁严重的围垸,应坚决退田还湖,或将封闭型的围垦种植改为半封闭型的筑圩养殖,实行“退田还渔”。

5.要坚决平垸行洪。这些围垸建在长江和洞庭湖洪道的洲滩上,成为行洪障碍,保护面积不大,但对大局影响很大,应当坚决清除,退田还河。

建立生态经济核算制度和生态效益补偿制度。鉴于生态工程的长期性和全局性,要通过政策和立法,在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进行扶持。国务院正在建立林价制度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这些都是必须的,应尽快加以实施。同时,对草地和湖泊、洲滩和湿地的管理也应作出切实可行的规定。

J. 中国七大防护林都是什么

中国七大防护林工程包括:“三北”防护林体系,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回,沿海防护林体系,太行答山绿化工程,平原绿化工程,黄土高原水土保护林工程,全国防治沙漠化工程。其目的在于保护、改善与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

防护林是以防御 自然灾害、维护基础设施、保护生产、改善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群落。它是中国林种分类中的一个主要林种。

宁夏水土保持防护网状的防护林防护林类型防护林一般有人工营造的(包括连片林地、林带和林网)和由天然林中划定的(如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等)两类,严禁砍伐和破坏。营造防护林时必须根据“因地制宜,因需设防”的原则。

(10)治理嘉陵江扩展阅读:

营造防护林的具体技术要求:

1、树种选择和混交类型,宜选择生长稳定、长寿、抗性强的树种,以优良的乡土树种为宜。根据当地条件,营造乔灌木混交型、阴阳树种混交型等类型的混交林。

2、防护林配置,根据防护目的和地貌类型,配置防护林带。水源林和水土保护林配置成片状、带状或块状,构成完整的水土保护林体系。

3、抚育管理,在防护林地区只能进行择伐,清除病腐木,并须及时更新。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防护林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