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整改整治 » 气候协调治理

气候协调治理

发布时间: 2021-03-07 08:42:26

① 中国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了哪些贡献

中国将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十三五”规划重要内容,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中国在“国家自主贡献”中提出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中国在今年9月宣布设立20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中国还将于明年启动在发展中国家开展10个低碳示范区、100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及1000个应对气候变化培训名额的合作项目。

② 中国有哪些气候治理举措

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全球性问题。气候变化既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但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气候公约》)指出,历史上和目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大部分源自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排放仍相对较低,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排放中所占的份额将会增加,以满足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气候公约》明确提出,各缔约方应在公平的基础上,根据他们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的能力,为人类当代和后代的利益保护气候系统,发达国家缔约方应率先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及其不利影响。《气候公约》同时也要求所有缔约方制定、执行、公布并经常更新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对气候变化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成立了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机构,并根据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作为履行《气候公约》的一项重要义务,中国政府特制定《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本方案明确了到2010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目标、基本原则、重点领域及其政策措施。中国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落实《国家方案》中提出的各项任务,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为保护全球气候继续做出贡献。

③ 中国为气候治理做了多大贡献

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称《公约》)规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等基本原则,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不具有强制减排义务。即便如此,中国近年 来自主自愿采取减排措施,加大实施力度,并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此外,中国还主动与多国展开气候合作,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为推动气候谈判 注入新动力。
作为气候谈判的基石,《公约》明确指出,与有义务率先减排的发达国家不同,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和社会发展及消除贫困为首要和压倒一切的优先事项”,因此发展中国家可根据各自国情,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自主采取力所能及的减缓和适应行动。
出于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需要,以及一个发展中大国的担当,中国近年来在加强本国气候治理方面频有“大动作”,对于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也有“大手笔”。
今年6月,中国正式向联合国提交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自主决定贡献”: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 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至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
中国还计划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并把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列入“十三五”发展规划中。
这份“绿色答卷”成色如何?专家估算,上述60%至65%的减碳目标,意味着2005年至2030年间碳排放强度年均下降率须维持在3.6%至4.1%。 而美国和欧盟1990年以来的碳排放强度年均降幅均约为2.3%,低碳转型表现突出的英国和德国也仅为3%和2.5%。
世界自然基金会等18个非政府组织发布的报告也指出,中国的气候变化行动目标已超过其“公平份额”,相比之下,发达国家承诺的目标与其历史责任和能力不相 称。比如,美国和欧盟的行动目标相当于其应承担“公平份额”的五分之一,而日本的行动目标只相当于其应承担份额的十分之一。
中国的努力和决心,让《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菲格雷斯不吝赞美:中国在对待气候变化问题上“非常非常认真”,并采取了“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具有榜样意义。
除了加强本国气候治理,中国也没有忘记其他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应对能力较弱的发展中国家。今年9月,中国宣布出资200亿元人民币建立“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不少国家和国际机构对此深表赞赏,认为中国这一举措对世界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贡献,展现了大国风范。
也有评论指出,与中国相比,一些有义务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应对气候变化资金支持的国家,只是将原本用于发展援助的资金改用气候变化援助的名义重新“包装”,或是开出“空头支票”。
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对话,为推动全球气候谈判、促进新气候协议的达成做出积极贡献。
从去年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到今年的《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美两个大国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务实合作让世界惊喜连连。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加强气候变化对话合作意义重大。
国际组织“绿色交流峰会”主席戴维·阿贝尔直言:“中国的行动和中美合作是这两年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最棒的事情。”
法国外交部长、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主席法比尤斯也表示,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召开前约两个月之际,《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的发表传递了中美两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强烈信号,有助于调动气候谈判各方的积极性。
中国还先后与印度、巴西、欧盟、法国等国家和区域组织就气候变化发表联合声明,通过一系列郑重承诺,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增添新动力。

④ 中国政府为应对气候变化采取了哪些措施多多益善

采取了以下七项措施:

——组建了国家气候变化协调机构。1990年,中国政府设立了国家气候变化协调小组,1998年改名为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指导参加有关国际谈判,制定和协调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
——积极参加了有关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1990年起,中国政府派出代表团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谈判,1992年签署公约,199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这一公约。1998年,中国政府签署了《京都议定书》,2002年核准了这一议定书;
——采取一系列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措施。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认真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承担的具体义务。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初始国家信息通报》。根据公约的有关规定,正在制定《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预计将于年内正式公布;
——开展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中国有关部门先后组织开展了与气候变化相关的重大科学研究项目,包括基础性研究和政策研究,与国际社会开展了合作研究;
——为实施《京都议定书》做好准备。中国政府成立了清洁发展机制审核理事会,并发布了《中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暂行管理办法》,规定了项目申报和许可程序。目前已经正式批准了两个项目,还有很多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准备;

——开展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的气候变化意识

⑤ 全球气候治理中气候变化的责任分担有哪些

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全球性问题。气候变化既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但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气候公约》)指出,历史上和目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大部分源自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排放仍相对较低,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排放中所占的份额将会增加,以满足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气候公约》明确提出,各缔约方应在公平的基础上,根据他们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的能力,为人类当代和后代的利益保护气候系统,发达国家缔约方应率先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及其不利影响。《气候公约》同时也要求所有缔约方制定、执行、公布并经常更新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对气候变化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成立了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机构,并根据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作为履行《气候公约》的一项重要义务,中国政府特制定《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本方案明确了到2011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目标、基本原则、重点领域及其政策措施。中国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落实《国家方案》中提出的各项任务,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为保护全球气候继续做出贡献。

⑥ 气候变化的治理具有哪些特点

要按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并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继续作出应有贡献。

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继续取得进展,碳市场建设不断加强,适应气候变化持续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与大气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逐步统筹融合,取得积极进展。

⑦ 全球气候治理

来自全球各地的
4000多名各界代表齐聚一堂,
就减少碳排放、
捍卫《巴黎协定》成果达成多项共识,
宣布要
“把全球气候治理雄心带上新台阶”。

⑧ 气候变化的治理与化石能源的使用可不可以相互协调

可以的,在治理气候环境的时候,合理的使用化石能源,不要造成浪费和污染。

⑨ 中国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了哪些贡献 政治生活分析全球

中国减缓气候变化的努力与成就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自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后,中国政府率先组织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并从国情出发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第一,调整经济结构,推进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政府更加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将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推进清洁生产、防治工业污染作为中国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施一系列产业政策,加快第三产业发展,调整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使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1990年中国三次产业的产值构成为26.9:41.3:31.8,2005年为12.6:47.5:39.9,第一产业的比重持续下降,第三产业有了很大发展,尤其是电信、旅游、金融等行业,尽管第二产业的比重有所上升,但产业内部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机械、信息、电子等行业的迅速发展提高了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这种产业结构的变化带来了较大的节能效益。1991-2005年中国以年均5.6%的能源消费增长速度支持了国民经济年均10.2%的增长速度,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约为0.55。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制定了“开发与节约并重、近期把节约放在优先地位”的方针,确立了节能在能源发展中的战略地位。通过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及相关法规,制定节能专项规划,制定和实施鼓励节能的技术、经济、财税和管理政策,制定和实施能源效率标准与标识,鼓励节能技术的研究、开发、示范与推广,引进和吸收先进节能技术,建立和推行节能新机制,加强节能重点工程建设等政策和措施,有效地促进了节能工作的开展。中国万元GDP能耗由1990年的2.68吨标准煤下降到2005年的1.43吨标准煤(以2000年可比价计算),年均降低4.1%;工业部门中高耗能产品的单位能耗也有了明显的下降:2004年与1990年相比,6000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供电煤耗由每千瓦时427克标准煤下降到376克标准煤,重点企业吨钢可比能耗由997千克标准煤下降到702千克标准煤,大中型企业的水泥综合能耗由每吨201千克标准煤下降到157千克标准煤。按环比法计算,1991~2005年的15年间,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中国累计节约和少用能源约8亿吨标准煤。如按照中国1994年每吨标准煤排放二氧化碳2.277吨计算,相当于减少约18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第二,发展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改善能源结构。通过国家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加强了水能、核能、石油、天然气和煤层气的开发和利用,支持在农村、边远地区和条件适宜地区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风能等新型可再生能源,使优质清洁能源比重有所提高。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所占的比重由1990年的76.2%下降到2005年的68.9%,而石油、天然气、水电所占的比重分别由1990年的16.6%、2.1%和5.1%,上升到2005年的21.0%、2.9%和7.2%。
到2005年底,中国的水电装机容量已经达到1.17亿千瓦,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3%,年发电量为4010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16.2%;户用沼气池已达到1700多万口,年产沼气约65亿立方米,建成大中型沼气工程1500多处,年产沼气约15亿立方米;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约为200万千瓦,其中蔗渣发电约170万千瓦、垃圾发电约20万千瓦;以粮食为原料的生物燃料乙醇年生产能力约102万吨;已建成并网风电场60多个,总装机容量为126万千瓦,在偏远地区还有约20万台、总容量约4万千瓦的小型独立运行风力发电机;光伏发电的总容量约为7万千瓦,主要为偏远地区居民供电;在用太阳能热水器的总集热面积达8500万平方米。2005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利用量已经达到1.66亿吨标准煤(包括大水电),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5%左右,相当于减排3.8亿吨二氧化碳。
第三,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植树造林取得了巨大成绩,据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中国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到0.54亿公顷,蓄积量15.05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居世界第一。全国森林面积达到1749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13.92%增加到2005年的18.21%。除植树造林以外,中国还积极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草原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建设等生态建设与保护政策,进一步增强了林业作为温室气体吸收汇的能力。与此同时,中国城市绿化工作也得到了较快发展,2005年中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106万公顷,绿化覆盖率为33%,城市人均公共绿地7.9平方米,这部分绿地对吸收大气二氧化碳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据专家估算,1980~2005年中国造林活动累计净吸收约30.6亿吨二氧化碳,森林管理累计净吸收16.2亿吨二氧化碳,减少毁林排放4.3亿吨二氧化碳。
第四,实施计划生育,有效控制人口增长。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一直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使人口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根据联合国的资料,中国的生育率不仅明显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05年中国人口出生率为12.40‰,自然增长率为5.89‰,分别比1990年低了8.66和8.50个千分点,进入世界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中国在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用较短的时间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走完了一些发达国家数十年乃至上百年才走完的路。通过计划生育,到2005年中国累计少出生3亿多人口,按照国际能源机构统计的全球人均排放水平估算,仅2005年一年就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3亿吨,这是中国对缓解世界人口增长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做出的重大贡献。
第五,加强了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制定。针对近几年出现的新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进一步强化了一系列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政策措施。2004年国务院通过了《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4-2020)》(草案)。2004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中国第一个《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2005年2月,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明确了政府、企业和用户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中的责任和义务,提出了包括总量目标制度、发电并网制度、价格管理制度、费用分摊
制度、专项资金制度、税收优惠制度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2005年8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2005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和《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2006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这些政策性文件为进一步增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提供了政策和法律保障。
第六,进一步完善了相关体制和机构建设。中国政府成立了共有17个部门组成的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机构,在研究、制定和协调有关气候变化的政策等领域开展了多方面的工作,为中央政府各部门和地方政府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提供了指导。为切实履行中国政府对《气候公约》的承诺,从2001年开始,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机构组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初始国家信息通报》的编写工作,并于2004年底向《气候公约》第十次缔约方大会正式提交了该报告。近年来中国政府还不断加强了与应对气候变化紧密相关的能源综合管理,成立了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进一步强化了对能源工作的领导。为规范和推动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在中国的有序开展,2005年10月中国政府有关部门颁布了经修订后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
第七,高度重视气候变化研究及能力建设。中国政府重视并不断提高气候变化相关科研支撑能力,组织实施了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全球气候变化预测、影响和对策研究”、“全球气候变化与环境政策研究”等,开展了国家攀登计划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中国重大气候和天气灾害形成机理与预测理论研究”、“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其驱动机制研究”等研究工作,完成了“中国陆地和近海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等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开展了“中国气候与海平面变化及其趋势和影响的研究”等重大项目研究,并组织编写了《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为国家制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政策和参加《气候公约》谈判提供了科学依据。中国政府有关部门还开展了一些有关清洁发展机制能力建设的国际合作项目。
第八,加大气候变化教育与宣传力度。中国政府一直重视环境与气候变化领域的教育、宣传与公众意识的提高。在《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中明确提出:积极发展各级各类教育,提高全民可持续发展意识;强化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文化素质。近年来,中国加大了气候变化问题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有关气候变化的知识讲座和报告会,举办了多期中央及省级决策者气候变化培训班,召开了“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等大型研讨会,开通了全方位提供气候变化信息的中英文双语政府网站《中国气候变化信息网》等,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⑩ 全球气候治理领域中国展现引导力了吗

当地时间11月18日,在德国波恩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三次缔约方大会(以下简称波恩会议)在推迟一天后落下帷幕。会议通过了名为“斐济实施动力”的一系列积极成果,就《巴黎协定》实施涉及的各方面问题形成了谈判文案,平衡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诉求。带来“搭桥方案”的中国为会议成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建设性作用,受到各方普遍好评。

会议期间,中国在气候变化方面的积极作为也受到各方“点赞”。“德国观察”等欧洲3个独立机构发表报告,赞扬中国“正走在超预期完成2030年减排目标的轨道上”。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高度肯定了中国在清洁能源等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举措上的决策力和行动力。“中国会再次掀起清洁能源的技术革命。”比罗尔列举了中国在风电、太阳能、电动汽车诸多技术上的成就,“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事实,中国确实在积极行动”。

解振华指出,过去10多年实践证明,中国正在探索一条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环境与实现经济增长多赢的发展路径。2005至2015年,中国以年均5.1%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9.5%的增长。在此期间,中国GDP增长了1.48倍,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由72%下降至64%,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由7.4%增加至12%,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34%,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38.6%,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1亿吨,森林蓄积量增加了30亿立方米,超额完成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任务,扭转了多年来二氧化碳快速增长的局面。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政策与项目高级司长马丁·弗里克表示:“在每一次气候变化会议上都有南南对话的身影,举办南南合作对话是联合国和中国的共同意愿。我想感谢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由于中国的重要作用,总部位于法国巴黎的国际能源署把唯一分部办公室选择设立在中国北京。“中共十九大报告发出了历史性的声明,再次强调了‘绿水青山’的重要性。随着中国能源结构的变革,我相信世界必将从中受益。”

气候确实应该受到关注.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