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整改整治 » 国家审计推动完善国家治理的路径

国家审计推动完善国家治理的路径

发布时间: 2021-03-06 20:49:27

❶ 如何有效发挥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一、需要准确界定审计事项属于何种治理。以最近我办正在进行的山西省保障性住房审计项目为例,审计中就碰到太原市政府在经济适用住房土地供应中按照统一税率,如45%来收取土地出让金的情况,与国家规定经济适用住房土地实行划拨的政策明显不符。究其原因,太原市政府财力较弱;当地通行的做法是企业以土地与房地产商合作开发,开发所得房屋一部分分给企业,一部分流向商品房市场,房屋要上市必须取得出让地,否则就会带来很多后遗症。这两个原因导致太原市政府出台了统一税率来对企业集资建房土地采用了“一刀切”的办法来处理,地方政府结合实际情况对国家的规则进行了修正,这就属于一种过程性治理。同样是在该项目的审计中,就碰到国家2011年对全国各省市进行的保障性住房目标任务考核。国家2011年为了调控房地产市场秩序,治理居高不下的商品房价格,同时为了改善和提高城市最低收入、低收入人群的住房条件,给地方政府下达了保障性住房目标任务,国家有关部门进行了跟踪、检查、督促,确保中央政策落到实处。这就是一种结果性治理。

二、针对不同的治理方式采用不同的审计处理。对于国家审计来说,上述两种情况该怎么处理呢?笔者认为对于地方政府“一刀切”对经济适用房收取土地出让金的做法,应该看到,这是地方政府考虑了开发商及商品房买家、地方财政这些因素,却没有考虑,国家对经济适用住房进行划拨供地主要是考虑城市低收入者利益,是一种让利行为,但在地方政府“一刀切”税率征收的过程中却没有体现出来。审计对这种情况提出处理意见为,需要修改地方政府“一刀切”比率收取经济适用住房土地出让金的规定,此类项目以后的土地仍然要进行划拨供地,如果要配建商品房,就要在前期规划设计中予以明确,商品房部分土地出让金100%收取,这样既符合国家政策,也使商品房能够名正言顺上市交易。这就是对地方政府错误规则的一种修正,提高了政府运作效率。对于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审计中也发现存在虚报、多报目标任务等情况,原因是地方政府自加压力,目标任务是政治任务,地方政府房管部门保障性住房规划没有来得及调整,甚至地方政府为了改善城市面貌,将旧城改造、重点工程建设拆迁改造等项目都放入了保障性住房目标任务上报。对于这种情况,审计提出的处理意见是,按照国家有关保障性住房政策法规,对这些项目或项目中套数进行对照,不符合法规的坚决剔除,对于旧城改造、重点工程建设拆迁改造中符合条件的也纳入保障性住房,从而达到了提升效果的目的。

三、审计处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变化。笔者认为,按照马克思辩证法的原理,过程性治理和结果性治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过程性治理的某个阶段就会存在结果性治理,将不同阶段的结果性治理整合在一起就可能是过程性治理。因此,在审计中切忌死板硬套,教条使用法规,要了解审计事项是什么?为什么?只有弄清楚这两个基本情况,才能够对症下药,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才能够做到实事求是。就拿上述保障性住房的两个审计事项来看,对于经济适用住房实行划拨地后,国家要求2011年新建的保障性住房在2012年有一个完成指标,则这些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量、建设程度就变成了2012年保障性住房后续审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转变为成了结果性治理。因此,我们就需要在审计中改变修改规则的思路,重点对地方政府为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采用了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与国家法规政策要求符不符合,符不符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对于国家给各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2012年后续审计就变为对这些已完成的待分配住房,在分配给保障对象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分配的方式、方法、程序是否存在弄虚作假、以权谋私、审核不严等问题,这种分配的过程也就转变为了过程性治理,审计重点也变为了对过程的监督

四、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可以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对于社保领域来说,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财政收入的不断增长,国家在民生领域投入越来越大,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投入到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过程中,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城市最低收入群体、低收入群体居住环境。这些大额资金的管理、使用及建成房屋的分配都离不开国家审计的监督和检查。这就为国家审计提供了一个发挥作用的平台,同时也给国家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国家审计人员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水平,加强对保障性住房的监督,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真正在保障性住房建设前、建设中、分配等阶段发挥审计的预防功能、抵御功能、揭露功能,进行全方位的监督,促进国家治理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❷ 如何发挥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浅析

一、促进政府责任法制化,建立健全问责机制。
根据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政府应是公共管理和服务的提供者。政府行使行政权力必须明白权力源于人民。在人民与政府的关系上,政府为人民存在,人民政府应始终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者、实现者和维护者。为实现政府权力本位向责任本位的转变,国家审计应相应发展其权力制衡功能,从现在聚焦于经济活动层面的审查监督深入落实到人员责任层面。

也就是说,国家审计不仅对各个政府部门和各项具体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有效性进行审计,查错防弊,还要对发现的问题进一步追溯到个人责任。对存在问题者,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公职人员,国家审计都须依法查处;对依法行政者,国家审计则应解脱其对民众的责任。这种追究制度,能使政府重视其在各项公共服务中对民众所承担的经济责任,并为解脱责任将任务细化层层分解落实到个人,形成责权对等的体制,实现责任政府的蜕变。

首先,国家审计监督要关注政府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责任。因为审批预算的权力来自人民,这种权力的最终实现必须依托于预算的有效执行,否则,人民的权力就会旁落。其次,国家审计监督要关注政府部门履行责任的有效性,积极开展效益审计。因为取之于民的资源,只有用之于民,并用出成效,才能满足纳税人的要求,这才是政府责任的最终归宿。

再次,国家审计监督要关注一切受托经营者的责任,促使这些受托经营者在使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时,时刻不忘对人民承诺的责任。
二、努力在国家宏观调控中发挥保障作用。
宏观调控的目的是为了保障经济社会的健康运行,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环节。由于各级政府出于部门和地方利益的考虑,往往不能正确执行中央的调控政策,从而使国家的宏观调控经常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国家审计要在国家宏观调控中发挥促进作用,首先要为国家有关部门进行科学决策提供及时、客观、可靠的信息,审计机关在审计工作中要注重分析和反映国家相关政策措施和重大工程项目的执行和管理情况,以及政策和项目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为国家科学决策和完善宏观调控政策,加强公共投资项目管理提供支持;其次要在审计工作中发现和查处违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问题,保障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落到实处。
三、国家审计应该为公众参与国家治理提供保障。
公众参与国家治理是一个法制国家的重要特征,也是广大民众的愿望和诉求。国家审计加强与公众参与治理的良性互动,是有效地化解和防范社会风险及隐患,加强社会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权力来源于公民的授予,因此国家权力必须服务于社会和公众的需要。国家权力并非无限,政府等管理部门执行国家权力必须合法、高效、廉洁、透明和负责任。

因此我国人民民主和依法行政等宪政基本原则,决定了作为国家权力部门之一的国家审计机关,必须以满足人民的利益的和需要作为工作的首要目标。国家审计保障公众参与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实行审计信息公开,审计机关应认真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通过透明审计行为,公布审计结果,扩大公众的知情权,为公众参与国家公共领域治理活动提供正确的指引信息、客观的评价标准等,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四、积极促进规范权力的配置和运行,推动反腐倡廉建设。
廉洁是人们对于政府道德的基本要求,是政府及其正当性的根基。只有一个廉洁的政府才能履行好维护社会公正的责任,促进机会均等,保障公民自由权利。而腐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大敌,政治腐败的直接结果损及政治的结构功能,削弱政府的行政管理能力,损及政府的形象、合法性及其权威,破坏公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向心力,造成社会秩序混乱,引起社会成员对政府的强烈不满,从而导致政治不稳定。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政府廉洁与否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因此,建设廉洁政府意义重大,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
国家审计要在反腐倡廉工作发挥重要作用,就必须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依照中国宪法、审计法和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中国的审计机关对所有管理和使用公共资金的单位、项目和事项进行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并对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中央和地方各级党政工作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等单位的主要领导干部,以及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

国家审计要充分利用这一职能,通过审计的监督、揭示和评价,将政府和官员的权力约束在人民的授权范围之内,并将政府和官员履行受托责任的程度和水平公开披露,接受人民的监督,促进权力与责任匹配,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度性约束。同时通过揭示和分析违法违纪行为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查找制度上和管理上的漏洞,更好地从机制上、源头上惩治和预防腐败。
五、推进法制、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法治以及法律的公正性对善治而言都很重要。法治指一个完善的法律框架,公正合理而且能够被严格地执行。法治的内涵包括对个人和群体的权利同样地保护,违法必究。法治保证所有公民人人平等,公民所服从的是法律,而不是当权者的想法,法律保护弱势群体不受剥夺和压迫。

以依法执政、执政为民为核心的法治政府必定会制定法律和制度来约束政府及政府工作人员的权力,防止权力的随意扩张而损害社会公众的合理诉求,维护社会公正。构建法治社会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国建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目前社会上以权代法、损害公众利益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国家审计要利用其自身职能充分为推进法制、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服务,在日常审计工作中要坚决查处违法乱纪和破坏公平正义的行为,为构建法治社会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做出贡献。
六、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催生不同的利益主体,形成多元化的利益格局。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逐步由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变为裁判员,政府的职能定位于调节、监督、管理和服务,需要国家审计机关对其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情况、对市场的监管情况及其服务社会的有效性进行监督和反映。国家审计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锐利武器,这是因为审计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市场经济的法制性、自主性及自我调节性特征客观上需要审计扮演经济执法的重要职能;

市场经济自身存在缺陷,需要政府通过审计监督加以弥补和纠正;市场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需要运用审计监督手段揭示和处理;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出现的跨地区、跨国界的经济结果,需要审计部门相应的监督措施。市场越发展,越要加强审计监督,通过加强对市场经济秩序的审计监督,促进良好市场竞争环境的形式,从而谋求市场主体间的利益和谐。

❸ 如何理解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和重要保障

国家治理简而言之就是“用人、管权、理财”。人用好了,权管住了,财理好了版,经济社会权就能有效地运转,国家治理也就会实现良性循环。国家审计一直是围绕“用人、管权、理财”履行职责、发挥作用的,而且这种作用是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基石。
国家治理是由若干子系统组成的大系统,审计是其中监督系统的一部分,并对决策系统和执行系统具有重要支撑、促进和保障作用。同时,国家审计发挥着预防、揭示、抵御的“免疫系统”功能,能够揭示风险隐患、反映突出问题、找到体制机制障碍和制度缺陷,并推动问题及时有效解决,因此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保障之一。

❹ 如何发挥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中大网校回答:

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一)权力制约作用

制约公权是国家治理的着力点。“权力倾向于腐败,绝对的权力倾向于绝对的腐败”,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经验”。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并要求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加强对人财物管理和使用的监督”,同时提出“发挥司法机关和行政监察、审计等职能部门的作用”。国家审计是政府权力制约机制和监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综合经济监督的高层形式,必须而且能够在权力制约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首先,国家审计作为民主与法治的工具,是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中的工具性要素,这一性质决定了其在政府治理中的作用与地位。其次,国家审计的基本职能是对国家财政和公共资金配置的决策权与执行权的监督。最后,法律赋予国家审计独立的监督权,即各级审计机关必须不受外界干扰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客观地对各级财政财务收支情况、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以及相关资金使用效益情况做出公正的评价。

(二)利益协调作用

协调利益是国家治理的根本要求。国家的本质是一种协调社会各界利益冲突的机构,
具有对社会进行管理的职能。依据冲突理论,审计也是一项协调利益冲突的活动。由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目标存在着不一致,因此,这种实际或潜在的利害冲突导致财务报表存在不实报道的可能性,而审计是协调冲突的活动。国家审计具有宪法赋予的独立检查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职责,可以通过对各级政府预算执行情况及其结果的审计,以协调各地区、各部门的利益,为人大审核下年预算和监督政府行为提供及时、客观、可靠的决策信息。

(三)机制创新作用

创新机制是国家治理的极终目标。 国家治理的战略目标是不断推动国家体制机制的持续优化与创新,为国家实现长治久安夯实制度基础。
国家审计无论开展财政收支审计还是政府绩效审计,都需要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情况的审计,进而评价其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以及国家治理各项政策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效果,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以促进国家治理的不断创新。

(四)风险防范作用

防范风险是国家治理的首要任务。任何国家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风险,即国家风险。
所谓国家风险是指国家主权行为所引起的与国家社会变动有关的各种不确定性。在主权风险的范围内,国家作为交易的一方,通过其违约行为(例如停付外债本金或利息)直接构成风险,通过政策和法规的变动(例如调整汇率和税率等)间接构成风险,在转移风险范围内,国家不一定是交易的直接参与者,但国家的政策、法规却影响着该国内的企业或个人的交易行为。国家治理的首要任务是加强风险防范,以控制和降低国家风险。国家审计通过开展财政金融审计、外资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及其结果审计、环境绩效审计、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等业务类型,可适时揭示和反映经济社会运行中的薄弱环节和风险,维护国家安全。

三、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作用的路径

(一)开展宏观经济效益审计,促进政策贯彻落实

宏观经济效益审计是指由审计机关对政府各项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情况开展的审计监督活动。政府既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者,也是执行者。虽然有学者认为政府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不会有多大的作用,甚至是在阻碍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但是,国家审计作为一种宪制安排,通过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必将起到对政府的经济监督作用。为此,国家审计的工作重点应当放在促进规划和配套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上,加大对宏观经济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的力度,关注政府投资、财政支出和银行贷款的结构及政策实施效果等情况,及时揭露和查处在贯彻宏观经济政策过程中存在的失职渎职、弄虚作假、不作为和乱作为等问题,确保中央决策和部署落实到位。

(二)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强化对政府公权的制约

国家治理的核心是对“人”特别是“领导人”的治理,而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人格化”的审计类型,它虽然不是直接对政府部门的审计,但通过对领导人的审计,进而评价政府受托公共责任履行情况,为进行有效治理界定了责任范畴。经济责任审计不仅是民主与法制的产物,更是民主与法制的工具。为此,一方面要通过对被审计人所在单位控制程序、控制方法与手段以及会计与管理控制制度的审计,
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促使政府部门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政府部门的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能力,减少政府随意行为与腐败现象,促进加强政府自我控制能力建设。同时,要通过审查领导人所在部门的预算执行及决算、预算外资金、专项资金、国有资产以及内控等的审查,查清该单位的目标完成情况,分清领导人应负的主观责任,并查清其有无侵占国有资产、违反廉政规定以及其他违纪行为。另一方面,要推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将审计出的问题以及应该进一步追究的责任诉诸公众,从而 “让阳光和社会为问责导航”,促进政府责任的法制化和行政透明化。

(三)加强政府绩效审计,夯实公共管理基础

绩效审计是民主政治的产物,同时又是推动政治民主化发展的动力。国家审计引入绩效审计模式,不仅符合了国家审计自身发展的需求,也为有效促进国家治理开拓了视野,激发了活力。国家审计通过开展政府绩效审计,对公共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政府管理行为的效果进行审计,以促进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有效实现,夯实公共管理基础。具体而言,一是通过对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和测评,以考察政府所采取的宏观经济手段是否符合理想的预期、宏观经济政策对国家发展的影响等等,从而促进政府加强宏观经济调控职能,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二是通过对政府投资项目、税收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等一系列制度安排的评估,分析其是否充分发挥了作用,取得了预期的成效,进而评价政府的具体经济行为是否产生了积极影响;三是通过对政府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制度本身的合理性分析,判断制度安排是否形成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加强政府投资审计,确保公共资源的有效使用

政府投资项目属于政府重大决策事项,体现公共资源受托责任性。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审计,有利于监督政府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公共资源使用的效率与效果性。为此,首先要加大对政府建设项目工程竣工结算的审计力度,高度关注政府热点建设项目,抓住竣工结算的关键环节,科学、合理地审核建设工程的工程造价、预决算、招投标等,有效遏止建设工程实施中的投机取巧、乱签证、随意变更等现象,促进工程建设及资金使用的进一步合规、合法、有序。其次,要强化重大投资项目的跟踪审计。将审计关口前移,对政府重点投资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拓宽投资审计领域,完善重大项目跟踪审计制。对投资规模大、工程子项多、建设周期长的项目,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最后,要积极探索项目招投标审计监督。工程的招投标是工程建设过程的重要环节,为确保国家财政性建设资金得以有效运用,审计部门要提前介入工程项目招投标的全过程,实行招投标工作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同步监督。

(五)开展风险管理审计,高度关注金融运行风险

金融是现代经济社会的核心,金融安全是保证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的第一道防火墙。 国家审计应当加强风险管理审计,高度重视金融风险。
审计机关可通过以下方面实施对金融风险的管理审计:一是检查金融机构执行国家金融政策的情况,开展对重大金融活动的专项审计或调查;二要关注金融资产质量和风险。
审计机关既要对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进行相对准确的把握,同时要关注金融领域的经济犯罪案件,注重发现大案要案线索,果断打击金融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为国家宏观调控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三是对监管机构的绩效进行监督评价,关注建立安全、高效、稳健的金融运行机制,促进金融监管机构依法履行职责。

四、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作用的保障条件

(一)创新审计观念

为使审计这个“免疫系统”依法、独立、专门、主动去预防、揭示和查处问题,促进其他各系统的功能平衡,为宏观调控服务,维护国家经济社会健康安全,就需要不断创新审计观念,实现从“就审计论审计”的观念向“就审计论国家治理”的观念的转变,通过审计工作,促使有关部门转变管理理念,走集约化管理之路。同时,要积极推进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决策科学、权责对等、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审计管理体制,尽快建立能有效促进国家治理的审计管理体系。要对国家审计职责定位和职能划分进行改革创新,增加和强化审计为宏观管理服务职能,为促进国家治理提供有效服务。

(二)创新审计运作机制

首先,要实现由以事后审计为主向以事前审计与事后审计并重的转变。事前审计对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尤为重要。其次,要实现从以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为主向以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与经济效益审计并重的转变,从以账表导向型审计向制度基础型和风险导向型审计转变。最后,要实现从微观审计为主向微观审计和宏观审计相结合的转变。

(三)完善审计法规制度

审计机关要在认真学习领会中央有关宏观经济调控管理政策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审计在促进国家治理中发挥有效作用的专门法规制度,从法律上确定国家审计机关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地位和职能,从法律上保障国家审计人员行使正当的监督职能。
如制定《政府绩效审计准则》、《经济责任审计准则》等,修改不适应国家审计机关发挥宏观经济管理作用的法律法规,对国家审计机关如何为宏观经济管理服务、如何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作用等方面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

(四)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国家治理为国家审计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而提高审计人员素质是国家审计适应新环境新要求的必然选择。为此,需要将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放在首位,不断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培训。国家审计人员的培训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审计技能和学历教育等方面,其中应当对审计人员进行终身的专业知识和审计技能的教育。发展中的审计手段,除了加强审计人员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外,更要加强软件的开发应用,这也是提高审计效率的关键环节之一。必要时,探索实施审计干部到财政、金融、发改委综合经济部门的交流制度,掌握这些部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五)创新审计技术方法

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国家审计应当不断创新技术方法,广泛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努力降低审计风险。具体而言,国家审计应当从传统的账表导向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向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转变,通过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对国家财政金融运行风险进行预警,对政府的各项重大决策进行评价,以充当国家治理的“吹哨人”。
另一方面,通过开展风险导向审计,控制和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为此,需要修改现行国家审计准则,废止制度基础审计内容,嵌入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以规范和引导国家审计工作;同时,加大对审计人员技术培训的力度,使其理解并掌握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与方法,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

❺ 如何树立国家审计观,努力实现"五个转变"和"七个一体化

以科学的国家审计观为指导,发挥审计最大效能

刘家义审计长在讲话中指出,要努力实现从单点审计向多点审计转变、从离散审计向连续审计转变、从局部审计向整体审计转变、从微观审计向宏观审计转变、从部分审计向“全覆盖”审计转变。为此,我们要打破狭隘的行业审计观、项目审计观、区域审计观,切实树立科学的国家审计观。围绕“五个转变”和“科学的国家审计观”,学员们展开了热烈讨论。
第三小组在总结时认为,刘家义审计长在讲话中对审计的本质属性进行了全面分析和阐述,根据审计工作发展的现实需要,提出了要坚持科学的国家审计观,即“五个转变”、“七个一体化”。科学的国家审计观,体现了对审计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对完善我国现代审计制度,实现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既是重要的指导思想,又是具体的实现路径。科学的国家审计观,是对科学审计理念的进一步丰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的进一步完善,是对中国审计风格和审计气派的进一步展现,需要在审计实践中,进一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贯彻执行。
财政审计司司长郝书辰认为,根据刘家义审计长的讲话要求,在今后一段时期,审计工作首先要围绕如何更好地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展工作。要通过审计监督,真正做到促发展、惠民生、防风险,切实服务科学发展,高度关注民生和社会和谐。
广东省审计厅厅长何丽娟表示,地方审计机关要通过对刘家义审计长讲话的学习,尽快转变审计理念,跟上审计署的步伐。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石和重要保障,地方审计机关当务之急就是要提升主动性,发现从账上看不到的东西,而不是就账查账。
武汉特派办特派员程光说,刘家义审计长的讲话在内容上有很多新的思想和提法,其中提出了“五个转变”,“七个一体化”的审计观念,拓展了今后工作思路。
科学技术审计局局长韩大川说,刘家义审计长在讲话中就如何谋划和部署审计工作提出了“五个转变”要求,这对审计工作意义重大,特别是在谋划工作中要从个体向全局转变,从微观向宏观转变,对派出局的中央公共预算资金审计极具指导意义。
湖北省审计厅厅长张永祥谈到,服务中心、围绕大局是每一个审计人员都应该坚持的工作方针,但是在不同的阶段和时期,工作的侧重点不一样。审计工作不能仅仅停在微观上,应该是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再从微观上升到宏观,宏观、微观是一个反复交替的过程。
湖南省审计厅厅长唐会忠说,刘家义审计长提出的科学的国家审计观非常重要。我们国家,改革的深化推进需要审计发挥“催化剂”的作用;全面从严治党,无论是在作风建设、反腐败斗争等方面都需要审计发挥“利剑”的作用;全面依法治国,需要通过审计发现体制性障碍、制度缺陷等,为国家的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提供决策参考。

提升审计队伍能力水平,推动审计工作实现新突破

刘家义审计长在讲话中强调,要全面提升审计能力和水平,在队伍建设、思想观念、组织方式、技术方法、法治建设、理论研究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第二小组讨论认为,通过学习,大家进一步加深了认识,理清了思路、明确了方向。大家表示,更好地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从加强审计自身建设着手,多谋善思、勇于创新,不断提高审计能力和水平。
针对如何进一步增强审计干部的党员意识,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彭华彰认为,机关党委要切实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关心干部职工,建议以后每年机关党委要组织一个测评,党支部书记要向机关党委述职,通过这些方式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在党信党,不断增强党员意识。
针对审计工作全覆盖,企业审计司司长魏强说,企业审计应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加大数据分析的力度,力争实现有重点、有深度、有步骤的审计“全覆盖”。尤其要将点、线、面相结合,通过一个点的具体审计,来看一个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并通过分析它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来判断国家宏观政策的效果。
在队伍建设方面,兰州特派办特派员胡大华建议,要加强对各个单位“一把手”,包括所有班子成员在数据分析上的能力提升。在目前的审计工作中,数据有不断集中的趋势,管理权限将来可能也会分级授权。数据分析,不仅仅是一线审计人员的事,也是处长的事,更是单位领导的事。领导干部如果不明白,指挥上就没有太多权威性。
针对组织方式的创新,济南特派办特派员孙成余建议,要完善与组织方式相配套的考核办法。他说,组织方式创新要求考核办法与之相匹配,否则会影响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去年济南特派办制定了一个考核办法,打破处室界限,效果比较好,保证了新组织方式下审计队伍的战斗力。
关于审计信息化建设,审计署计算中心副主任杨蕴毅说,刘家义审计长在讲话中提到了未来一个时期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构建国家审计数据系统和数字化审计平台,加大数据分析力度,提高运用信息化技术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形成独特的国家审计信息云;健全全国统一的审计信息系统,实现对数据的智能管理。国家审计信息云,就是大数据。全国统一的审计信息系统,将为审计工作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法规司副司长季怀银在谈到法制建设时提议,审计人员不能机械地理解法律。审计人员在依法审计的时候,应正确理解有关法律规定,关键要将“四个全面”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理解,不能片面和以偏概全。

上下联动,实现全国审计工作的“一盘旗”

刘家义审计长在讲话中强调,要加强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采取灵活多样的审计方式方法,努力实现多专业有机融合、多层级优势互补、多部门高效协同,实现全国“一盘旗”,切实增强审计监督的整体性、全局性和宏观性。结合本单位实际工作,与会代表纷纷建议,审计署应进一步加强对全国审计工作的统筹安排,坚持上下联动,特别是加强对地方审计工作的指导,推动地方审计工作迈向新台阶。
第一小组、第五小组在总结时都谈到,此次学习使大家进一步明确了责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审计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全国各级审计机关都应围绕“四个全面”深化审计工作,切实履职尽责,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石和重要保障作用,做出应有贡献。
北京市审计局局长吴素芳在谈到稳增长政策执行审计时指出,该局开展该项审计工作已经有近一年的时间,虽然有些认识,但认识还比较碎片化,需要整体提升。她建议,署有关部门编写一个从上到下的有指导性、规范性、操作性的指南,归纳阶段性成果,更对今后工作进行指导。
上海市审计局局长田春华谈到,上海市局十分注重对审计署工作的思路、精神、任务、重点的领会和把握,但还是会有个别领会或把握的不是很深刻的地方,建议审计署因地制宜地对地方审计机关政策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给予更为深入的指导,帮助地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提出更加切合自身实际的发展目标、路径和措施。
江西省审计厅厅长王殿军认为,审计资源的整合,上下联动,一定要围绕审计工作的重点。同时,建议审计署研究完善审计双重管理制度,为加强对地方审计机关的管理提供体制机制保障;上级审计机关要加强审计计划的统筹,健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在审计成果上将审计署和地方审计机关的成果形成一个完整的成果,使全国审计工作整体推进,努力实现全国审计“一盘棋”。
文化体育审计局局长虞伟萍谈到,目前政策跟踪审计项目上报报告的周期较短,加上被审单位反馈意见、审计底稿整理及复核的时间,审计工作比较匆忙。建议署相关部门在各个阶段提前部署相关工作,提早明确下阶段的审计工作重点等。
工业审计局局长丁仁立谈到,审计长的报告谈到了审计信息化的五个观点,按照这个要求,如果将20个派出局获取的所有数据集中起来关联分析,这是宝贵的资源。建议派出局整体上成立一支数据分析团队,每个局出一个人,通过业务司的统筹专门开展部门数据的整理、挖掘和分析。

❻ 如何理解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之间的关系

国家治理是以国家执政机关为主体、公民社会共同参与的通过一系列体制设置和制度安排的对经济社会公共事务的多元化多向度的协同治理。
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审计应当体现国家从统治到治理转型的全新内涵。一要实现国家审计的转型升级,实现国家审计工作创新发展。二要体现国家审计的社会性,提高审计工作的开放度和社会公众的参与度。三要加强国家审计的柔性监督和行政指导。四是加快国家审计体制改革,切实发挥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依法用权力监督制约权力”的“免疫系统”功能。
(一)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家治理中,国家审计的本质是国家治理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内生的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一种制度安排,是具有独立性的更高层次的综合监督,以其特有的方式在国家治理中居于不可替代的地位,是国家治理内生的、不可或缺的组织细胞。
(二)国家治理的发展决定着国家审计的发展
国家治理的需求决定了国家审计的产生,国家治理的目标决定了国家审计的方向。因此说,国家治理的发展进程决定和制约着国家审计的发展进程,始终对国家审计起主导作用。作为国家治理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审计必定要在国家治理的框架内开展工作,必须要服从服务于国家治理的大局。当国家治理对国家审计的需求发生变化后,国家审计必须主动调整跟进。
(三)国家审计对完善国家治理具有重要作用
国家审计通过发挥预防、揭示和抵御的“免疫系统”功能,在不断完善国家治理,进而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国家审计是强化公共受托责任的监督机制;二是国家审计为国家治理进行科学决策提供及时、客观、可靠的信息;三是国家审计是实现社会公正公平的调控杠杆;四是国家审计是提高经济效率效益的重要工具;五是国家审计是推动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手段。

❼ 请谈一谈内部审计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意义(300字)

弹一弹嫩吕布审计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意义。国家治理体系离不开审计这一项。

❽ "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审计监督,推动国家治理,服务科学发展"为主题的文章

服务科学发展应改为服务小康建成。宪法是根本大法,是党的意志体现,是党凝聚民意的集中反映,党政活动要在宪法规定之下。国家审计是宪法规范的理政根本制度之一,审计必须关注民生,涉及政治生活,推动依法治国,为实现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贡献。主要在审计理念、审计方式、审计目的、审计规划、审计思路和审计方向上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成目标紧密相连,发挥审计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经济安全中独有的作用。从审计组织机构方面可以考虑大部制的机制或编制,与监察、高法的反渎职、高检的反贪污、公安的经济侦察部门合署办公,或形成密切联系的综合体。从审计方向上既要查处大案要案及其线索,又要注意资产、资金、物资安全,避免选择性执法,扩大领域全审计的覆盖面和纠错纠偏力度。审计机关体制创新是挖掘审计潜力扩大审计效果的路径,可以将中央与省市审计力量或省以下审计力量进行组合,防止下面沉上面浮的力量分布状况,下面忙项目上面忙联动的不科学工作状态,审问题为主创新建议不足的惯性思维等阻碍审计发展的问题、矛盾或弊病,切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大胆创新,真抓实干,争取在建党百周年时建立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国家审计体制制度,在建国百年时将我国审计经验推广到世界组织。

❾ 国家治理对国家审计有哪些作用啊具体的

国家治理的需求决定了国家审计的产生,国家治理的目标决定了国家审计的方向。世界各国在不同历史时期,从政治制度、国家治理和国家审计的关系来看,政治制度的内涵较广,主要是关于国家性质与形式的问题,是国体与政体的结合,其核心是政体,主要包括国家组织形式、结构形式和治理形式。国家治理是特定政体下的统治手段与管理方法,是某个特定国家一定时期内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国家审计是在特定的国家治理模式下,为推动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实现国家治理的目标服务,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三者都与国家的职能密切相关,均为实现国家的职能服务。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具有二重性,即具有政治统治的阶级性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社会属性,与之相对应,国家具有两类职能,一是政治统治职能,二是公共事务管理职能。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民主的发展,国家的政治统治职能逐步弱化,利用公共权力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愈加突出,作为国家政治制度和国家治理重要组成部分的国家审计,要推动国家治理由专制统治朝着民主治理的方向发展,使国家治理与国家职能转变相适应。在现代国家,由于政府与市场在不同领域内所具有的相对优势不同,存在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现象,体现在现代国家治理理念上,对治理主体的选择上强调国家、市场与社会的合作治理,治理的目标是实现以合法、法治、透明、责任、回应、有效、参与、稳定、廉洁、公正为特征的善治,其核心问题是建立一个对人民负责政府,治理过程不只是以国家为单一主体管理社会公共服务或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而是各主体既相互合作又相互制约与竞争的过程。产生于现代民主政治环境中的国家治理,除承担起传统的政治统治、维护国家安全的职能外,更需要将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适应国家治理的要求,国家审计要将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目标,代表全体社会成员对国家相关部门及其成员进行经济监督,保障公共权力正确使用,推动国家治理的改善。

❿ 金融审计从哪些方面以及如何推动和服务国家治理

国家审计与抄国家治理的啮合关系
国家治理是大系统,国家审计是其中的一个小系统,要使小系统更好地融入大系统,关键是找到两者的接口,它们犹如大小两个齿轮,只有两个齿轮处于啮合状态,才能实现两个系统的齿轮传动效果。脱离啮合,国家审计只是一种自娱自乐,作为国家的监督管理工具,只能是在空转。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审计宗旨正是这种啮合关系的贴切表达。因而国家审计要推动国家治理,实现两者啮合是前提。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