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整改整治 »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整改措施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整改措施

发布时间: 2021-03-02 19:15:44

A. 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思想品德反思

期中考试结束了,引起了自己的许多感想,在这几天内又把讲过的内容和自己的感想细细地琢磨了一番,现将一些感受写出欢迎大家指正。
1、教师的角色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更真切的体验。过去,我懂得教师应作为课堂的主导者、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但究竟该如何做,并没有深刻的认识和真切的体验。通过《思想品德》的教学,我有了更真切的体验。在课堂中,我没有把知识灌给学生(因为思品课的知识内容很少),而是组织学生去体验,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感受,提高认识,明理导行。我在课堂中扮演的是引导学生体验、组织学生体验的角色。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因此在课堂中我把每课课题当成一个师生共同讨论的话题,在师生、生生的相互交流中,完成每节课的习。
2、教材处理的认识。上岗前的新教材培训对我来说是大开眼界同时也感压力之大。老师曾指导我们要“尊重教材,超越教材”,但如何超越教材我还是很模糊的。记得开始,我们几名教师根据课本内容设计了好几个问题,想促进学生对课本的学习,后来我们认为这样是被教材束缚住了,又回到了老的教材的教学方法,又变成教师利用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没有尊重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后来我们决定采用先让学生自读并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让学生交流自读感受的方式进行教学。结果,在授课时学生从不同的方面谈了自己的感受,谈得比较热烈、比较到位,有时甚至为一个问题而争论起来不但使学生学到了知识还活跃了课堂气氛。因此,我们认为我们认为思品课完全可以上开上活让学生在开了中得到认识。
3、对思品课的一些认识。七年级思想政治课,新教材的改革给我带来很大挑战,同时感到新教材不但是教学内容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教师思维的改变。是我更加认识到思品教学意义的重大。正如有些老师所说:“现在思品教学面临的矛盾就是知行脱节。”老师千百次说教,但仍有学生出现不理想的行为。怎样改变这种现象呢?其实就是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体验、明理,形成行为,养成习惯。因此,在课堂中我问大胆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室外去参观校园,还设计了小组手抄报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加深体验,提高认识,引导学生行为。我想通过这些活动,对学生体会,学会团结协作是有效果的,让我真切体会到“体验教学模式”在思品课的教学中是很有实效的。

B. 七年级思想品德对学生进行哪些方面的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极为重要的一环,更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回顾过去,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缺乏吸引力,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从多年班主任工作的实践经验总结中我感到:要当好一个班主任,其思想品德教育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 这里所说的针对性,是指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一定要适合学生特点,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现在许多初中学校,年龄大约在12-15岁之间,其身心特点一方面,他们的自我意识正在觉醒,喜欢独立思考,不再满足于老师、家长“你说我听、你讲我做”的盲从心理,事事要刨根究底,问一个为什么。另一方面,他们的思想呈现出不稳定性,可塑性较大,其言论和行为易受情绪支配,思想容易偏激。因此,班主任在配合学校开展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必须针对学生这一特点,把正面灌输和积极疏导结合起来。不能回到过去那种禁止人们接触形形色色思潮的封闭状态,对外来的东西采取封锁、堵塞、排斥等态度和作法,更不能回避人们在改革开放、经济转型时期正在思索和迫切需要得到回答的种种现实问题。要敢于和善于在开放性的环境中引导学生面对现实,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学会在比较中进行鉴别,在鉴别中识别真伪,从而使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反省自己,受到深刻的思想启发和教育。其次,思想品德教育要具有针对性,还必须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贯彻“层次性”原则。学生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他们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经历,在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作为受教育的对象,不仅各校、各年级、各班级学生的情况不同,就是同一班内学生的思想觉悟、生理心理特征、价值观念以及思维方式亦参差不齐。坚持层次性原则,班主任应是一个“多重角色”的扮演者。既要当好学生生活上的慈祥的父母亲,又要成为学生学习、思想上的良师益友。平时除了做好学生各方面工作的“管理者”之外,其工作重心应放在如何扮演好指点人生、塑造学生心灵的“工程师”这一角色上。为此,班主任应从调查研究入手,摸清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对象设计不同的教育内容;要了解不同学生的脾气、秉性、文化修养以及当时的情绪波动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和方法,适时地把思想工作做到点子上、心坎上,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起点上去争取进步。 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知识性情感性。 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不仅要有针对性,而且还要有知识性和情感性。 长期以来,人们视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为一种毫无实际内容的空洞说教,这实属偏见。在我看来,思想品德教育是一种很有知识味道的活动,且知识性的含量和广博性、涵盖度并不亚于其它政治理论课程。事实证明,一次成功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不仅需要语言上的生动活泼、趣味性和幽默感,而且需要方法上的丰富多彩、灵活多样,更需要教育者具备知识面宽、旁征博引、溶各种知识于一炉的驾驭能力。所谓思想性,不是脱离知识性的思想性,恰恰是通过知识性而表现出来。可以说,现在的学生常常以是否具有知识价值作为评价各种形式活动价值的尺度。而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也就在于如何把思想性与知识性溶为一体,即使学生感到知识上得到丰富,又在思想上受到启迪。 要使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取得良好效果,既要晓之以理,又要动之以情,增强他们与思想认识相应的情感体验。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其目的是通过启发、疏导、调节等方式解决人的思想问题,而人是富有情感的,因而,富于心理调节和感性启发应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明特色。 三、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双向性 针对性、知识性、情感性,固然都是搞好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条件,但是,思想品德教育本身就是一个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双向活动过程。我们教育的内容要被学生真正接受,转化为他们的内心信念和实际行动,需要经过他们自己的积极思考、吸收消化,这是任何人也无法代替的。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还必须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式,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和引导他们去实现这种转化。 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呢? 首先,要注意启发和增强学生接受教育的自觉性。绝大多数学生是渴望成才的,我们要通过有效的方式,将他们的这一愿望同振兴中华、祖国的未来联系起来,要使他们真正懂得时代需要的人才,不仅在专业知识方面是优秀的,而且在政治方向和思想道德方面也应是合格的,从而使他们自觉地把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变成他们发自内心的需要。如果学生主观上没有这种自觉意识,那么,其身虽在思想教育过程之中,但心却在这个过程之外,是不会有多大收获的。 其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引导他们去摸索和追求真理。有的班主任习惯于把学生当成接受教育的消极容器,满足于填鸭式的硬灌,只喜欢学生老实听话,面对学生的独立思考持厌烦态度。这种作法无助于造就具有创新精神的继往开来的人才。我们要鼓励学生勇于提出新问题,探讨新问题。在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多思多问,通过师生对话,开展思想上的双向交流,促使他们在自己的思考和实践中去认识真理、把握真理。 最后,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把教育和自我教育结合起来。在整个教育中,教育者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是教育的客体。但是,如果我们加以妥善的组织和积极引导,把学生的自我教育开展起来,那么学生就会由教育的客体转化为教育的主体,积极参加到教育过程中去。实践也证明,开展自我教育不仅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好形式,而且也是生动活泼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好方法。这样就把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变成了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过程。这种自我教育的形式,为学生喜闻乐见,能吸引更多的人参加。同时又因学生之间有更多的语言,自己讲述的道理更容易为他们所接受

C. 如何整改班会利用不充分,思想品德教育资料缺乏的问题

新课程抄改革实施以来袭,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探索成为人们关注的“亮点”之一。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具有重要的影响,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实现学生可持续 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在此,笔者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和目前的教育理念,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中学生如何构建有效的学习方式。

D.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

一、实施思品课的有效教学要关注教学设计,突出“实效性” 1.教学期望要合理。教学期望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基本构想。首先,思品课的教学期望要紧紧围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德育主题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其次,教学期望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再次,教学期望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此,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把握住教学的基点和训练的梯度。 2.教学内容要精选。教材是选择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但教材不等同于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应从思品课学科价值观的高度出发,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从教材中精选出教学内容,并做出适当的信息处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实施有效的教学。 3.教学结构要优化。优化教学结构,应综合考虑这样几个因素:一是学科特点和学科教学理念;二是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三是体现课时特点和课时目标。其中学生是最活跃和核心的因素。优化教学结构,着重要符合学生孵学习动机、学习顺序和学习方法,体现教学设计和策略。 4.预设生成要兼顾。课堂教学是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的统一,两者的联结点在于学生。学生装是课堂舞台的主角,只有让学生活动起来,课堂才具有生命活力。教学设计应该是一种弹性设计,它兼顾到预设的计划性和生成的可变性。如果说教案是教师的课前设计,那么课堂就是教师的现场设计。具备这二度设计,课堂才是科学的、艺术的。 二、实施思品课的有效教学要关注学生活动,突出“生活性”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在抓好常规知识教学的同时,应关注教材中各单元的活动与探究,一定要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好活动教学。同时我们还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利用身边素材、生态资源适时开展探究与活动。在这里,我们要对新课标下思品课的活动探究有个正确和全面的认识。就我的教学体验来说,有这几方面的体会: 1.开展探究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充分挖掘生活素材,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阐述某种体验、提出某些问题,并带着疑问走进课堂。这样,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和热情就会被调动起来,从而避免了过去那种教师在讲台上兴高采烈,学生在座位上昏昏欲睡的尴尬现象。 2.思品课的探究活动是学生独自探索的过程,而不是教师“一言堂”、“填鸭式”灌输的过程,学生装不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而是建立在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这要求我们不仅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自己动脑、动心、动情、动手,而且平等地进行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让政治课成为学生生活的课堂、实践的平台。如在教学实际中,我在七年级曾开展过“体验盲人生活,关爱残疾人生活,树立坚强意志”为主题的体验活动,在八年级开展过“道德和法律”的辩论会,要求全班学生全部参加,都动起来,在准备阶段走进学生,帮助出谋划策,提建议出主意,客观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思品课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新闻调查、模拟法庭、辩论会、等活动,开展情境教学。在活动中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人的意识、情绪和思维是受他所处的环境影响的,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学生也不例外。我们教师可以运用恰如其分的语言、实物、画面、音乐等渲染课堂气氛,创设出与教学要求相吻合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去参与、去感悟、去理解、去体验,从而进一步增强趣味性,提高实效性。 课堂,既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也是学生生活的方式之一。课堂教学应贯彻生活化原则.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让我们的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中进行探究式学习和活动,以体验生活的方式,最终达到指导学生生活的目的。

E.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一、教学指导思想:

按照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要求,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适应教学改革形势发展要求,努力探索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推进教研教改,优化课堂教学,凸显“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努力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精神,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全面落实培优转差方案,切实把教学质量提高。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七年级三个班思想品德课。从上学期的教学和期末考试的情况看,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还算比较高,但由于第一次接触开卷考试,能力显得有较大差距,对开卷考试的适应性也比较差。因此,本学期在抓好各项教学常规工作的基础上,应加强能力素质教学,努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把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三、本学期主要教学工作:

1、继续钻研学习新课程标准,学好教学改革新理论,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教研理论水平。

2、把握好新教材的编写目的和教学要求,提高驾驭新教材的能力。

3、加强教研活动,积极参与集体备课,做到多听课、多总结。认真学习他人、他校的先进教学经验,做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努力提高教学能力。

4、积极开展课堂评优活动,不断优化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大胆开拓创新。

5、自觉做好教学各项常规工作,按质按量完成备课、上课、改作、单元测验等常规教学任务,尤其认真实施课堂目标教学法。

6、切实抓好学科培优工作,通过会议、辅导、谈心等方法努力提高优秀率,把学科成绩跃上新台阶。

7、认真组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充分体现思想品德课的知识、能力、践行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8、认真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9、加强开卷能力训练,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使学生尽快适应开卷考试的要求。

F. 如何改进初中政治教学

浅谈初中政治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
孟岩
摘要:政治课是国家既定方针、党政路线、治国理念、法律等多方面的知识普及科目。初中阶段正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的关键时期,政治课能对此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但目前政治课教法过于单一,死记硬背的方式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容易使学生产生腻烦的感觉,不能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本文从教学意识、教学方式、教师学生素养方面进行了剖析,力图解决以往初中政治课教学效率低下、教师教学觉悟水平不高等现象,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从而激发学生对政治学习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初中政治 教学现状 改进措施
在中学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入门,提高政治觉悟及政治敏感性,从而能够自觉学习政治条文,自觉领悟其中的精髓。其实,政治这门课程需要一定的政治方面的基础,一旦入门后学习起来就如鱼得水,所以对于政治这门课程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而目前的政治教学中,多以灌输式教育为主,这样枯燥无味的教育方式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反而会引起学生们排斥的情绪。除此之外,许多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处于萌生阶段,意念薄弱,政治基础不强,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这都对更好地开展政治课程教学设立了屏障。
一、初中政治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近些年来,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政治新课程得到了广泛的推广,教学内容的改革也迫使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的变动,这种改革使政治教学水平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改革就面临着淘汰一些陈旧的东西,纵观整个政治教学体系,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从教学思想、重视程度及教学方法这三方面存在的不足入手,分析问题的根源,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一)教学思想中存在的问题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政治教学中,一些政治教师尤其以年长的老教师普遍存在这样的思想误区,首先,他们总认为政治教学要照纲程办事,课本上的语句段落就是纲,要一字不落地铭记于心。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思路,既通过一字不落地背诵来应付考试,致使好多学生即使背会了也不会用,背熟了也不明白其中的真谛。这种做法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不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其次,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单一,不能提起学生对学习政治的兴趣,总是延用自己的老思路、老方法,不考虑当代学生的思想观念的变更。
(二)对政治教学不够重视
当代许多学生甚至部分教师都存在这样的思想误区,就是认为政治这门课程不必花心思用在平时的学习中,只要考前突击,死记硬背就能取得较好的成绩,殊不知政治这门课程是一门很有“嚼头”的课程,需要仔细地品味才能领悟其中的真谛。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完全依赖于课本,而没能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这样的课程势必会枯燥无味,最后将教学主旨归结于“划重点”,学生也易形成错误的观念,认为平时的学习是徒劳的,只要背背最后的重点内容就好,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也就变得枯燥无味。
(三)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多数初中政治思想的教师为了能够更好地迎合改革后的教学思想,努力调整改革后的教学模式及思路,但由于对教学思想理解上的偏差而产生了错误的教学方式。例如,有些政治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断章取义地减少了必要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在学习上无从下手,对同一条理论产生了不同的理解,抓不住重点。有些政治教师过于强调课外信息的应用,这样做虽然改变了以往政治教育中枯燥无味的方式,也提高了学生对政治学习的兴趣,增加了课堂的活跃氛围,但导致学生对学习要点掌握的宽度过窄,捡了芝麻却丢了西瓜,达不到教学质量的要求,反而降低了学生对政治学习的效率。
二、提升政治教学效率的对策
(一)转变教学观念
对于政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首先,教师要按照新课程改革规范的要求,切实转变教学观念,要勇于创新,善于改革,从而摸索出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体系模式。其次,要意识到改革是个长期的工程,不可一蹴而就,在意识到改革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的同时,树立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最后,教师要清楚地意识到自身在改革中起到的作用,积极引导,广泛合作,不能全然树立自身权威的形象也不能完全把学习的能动性交付到学生手里,做到张弛有度。
(二)改革教学方法
针对传统政治教学满堂灌的方式,势必不能迎合教育改革的主旨方针,也不利于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对于此类问题的对策,笔者认为应做好如下几点。首先,可以利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这种方式能够结合教学的重点,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学会领悟主旨,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社会实例,并结合学生群体的特点,组织与教学内容相符的小游戏、小活动,提升教学氛围,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技能,建立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教学知识的传递者,是构建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桥梁。因此,强化教师队伍的就显得尤为重要,既要加强教师队伍自身素养的修炼,也要较强专业知识的掌握。政治教师一定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敏锐的政治觉悟;要积极组织参加培训,经常性地组织讲座及交流,博闻强识,扩宽信息来源及渠道,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体系,不断增加知识点的宽度及深度;教师还是言传身教的使者,所以教师要注重个人的品格修养,有耐心,有恒心,对学生的过失要采取包容的心态。
三、结语
综上所述,要打好政治教育体制改革的攻坚战,提升政治教育的品质,就必须从脚下做起。初中政治教学的目标在于通过政治教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政治觉悟及对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技能,同时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政治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对学生多包容多赞美,改革教学方法,锻炼学生自主性及能动性,并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梁思敬.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4(2).
[2]李燕.试论如何提高初中政治课堂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4(11).
[3]李正叶.如何协调整体提高初中政治学习的积极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4(22).
[4]巴桑普赤.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4(17).
[5]朱晓莉.提高初中政治教学实效性的措施探析[J].求知导刊,2014(4).
[6]臧修善.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策略探析[J].才智,2014(35).

G. 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一、教材整体框架结构
1、七年级下学期教学内容的核心概念是自尊、自强。
2、教育主题是做生活的主人,教育目标是不断完善人格,逐步实现社会化,进一步增强调适能力。3、四个教育分主题:做自尊自信的人、做自立自强的人、做意志坚强的人、做知法守法用法的
人。
4、八课教学内容:《珍惜无价的自尊》、《扬起自信的风帆》、《走向自立人生》、《人生当自强》、《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为坚强喝彩》、《感受法律的尊严》、《法律护我成长》。
5、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自尊自信是人格的核心;要有自尊,必须要自立自强;要实现自强,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而要有自尊自信并实现自立自强,则必须做到知法守法用法。
二、教学目标
教育突出“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的育人要求,根据有关德育理论重视尊重、责任的基本价值观,根据对课程标准的整体把握,确定以“尊重、关爱、责任”为整个初中阶段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价值目标。
三、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做自尊自信的人本单元依据课程标准中的以下规定设立。“成长中的我”部分:“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整体形象”“懂得自尊和知耻,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损人格的事”“养成自信的生活态度,树立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远大志向”。“我与他人的关系”部分:“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据此,本单元设立“重塑自尊自信新形象”主题探究活动和“珍惜无价的自尊”“扬起自信的风帆”两课。
第二单元:做自立自强的人本单元依据课程标准中的以下规定设立。“成长中的我”部分:“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养成自立的生活态度,树立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远大志向,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我与他人的关系”部分:“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据此,本单元设立“自立需自强,自强者自立”主题探究活动和“走向自立人生”“人生当自强”两课。“自立需自强,自强者自立”主题探究活动是一个体验自信、展示个人和集体自立自强的实践活动。设计此活动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培养独立生活能力,树立自立自强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本单元两课内容的同时,在自己的实际学习和生活中尝试自立自强,两者相互补充,能够使学生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第三单元:做意志坚强的人本单元依据课程标准中的以下规定设立。“成长中的我”部分:“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社会关系”部分:“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提高心理承受力,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据此,本单元设立“磨炼意志,选择坚强”主题探究活动和《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为坚强喝彩》两课。
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本单元依据课程标准中的以下规定设立。“成长中的我”部分:“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我与他人的关系”部分:“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部分:“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据此,本单元设立“践行道德,依法维权”主题探究活动和《感受法律的尊严》《法律护我成长》两课。
教学进度表 。。。。

一、指导思想:
1、坚持认真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2、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在班级中提倡民主平等、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进一步加强班级的学习风气建设,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3、坚持德育科研,以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
二、班级基本情况和目标:
本班共有学生20人,本学期我的基本目标是:使全体同学都能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逐步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风气。
三、教材分析: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的内容,每个单元三节内容,每一单元《在公共生活中》让学生懂得如何让学生融入公共生活,扬起自信的风帆。第二单元《提升自我、适应社会》,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第三单元《过有选择的生活》,让学生对生活有选择,不盲目。第四单元《诚信为本》,让学生懂得诚信的重要性。第五单元《守法护法,健康成长》,使学生知法守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四、教学目标:
1、力争学期检测全部达合格以上标准。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综合性学习。创设情景,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从中激发学生进行讨论,多角度的去思考问题。
4、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法制观念,从一定的理论高度去审视自然,人类和社会的发展。
五、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向45分钟要质量。
2、课堂上尽量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如多媒体教学,以及直观教具,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3、做好作业、单元测试及讲评工作。
4、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5、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观。
6、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乐于并善于终身学习,让学生懂得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7、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8、课后多加强学生的重点知识的练习,以常见题型为主延伸训练。

一、指导思想;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以党的教育方针和科教兴国战略为指导,以实施全面素;二、教材分析;七年级下册教材由5个单元主题和13个二级主题(课;教材大致从整体上涉及到了中学生心理、道德、法律、;心理方面:只涉及到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如何设计成长;道德方面:教材从初中生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出发,探讨;法律方面

2014年春教科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学计划
寇 含 平
一、指导思想
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这是所有教学的宗旨,对思想品德课而言,意义尤其重要。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包括几层含义:1.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2.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3.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4.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这四个方面相互关联,是一个整体。
以党的教育方针和科教兴国战略为指导, 以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为方向, 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功能, 围绕“走进中学”、感受中学生活、促进学生对中学生活的理解与适应作为基本生活主题,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自我,认真完成学校工作任务,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二、教材分析
七年级下册教材由5个单元主题和13个二级主题(课)构成:共同的责任;情感世界;无序与有序;我们的权益;走进社区。五个单元主题不是按照一种知识性的逻辑线索来设计的,而是按照初中生的生活逻辑进行展开的。以学生走进中学为切入点,首先感受中学生活给他们带来的新变化和新挑战,调整好心态,自我设计成长发展蓝图,体验在成长过程中的挫折并寻找应对的措施和方法;其次是从中学生的社会生活出发,探讨与父母、老师、同学相处交往过程中所容易产生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同时,也让学生自己明白,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既会有竞争也会有合作,但是竞争不能忘记合作,合作又不是要完全排斥竞争。对于中学生来说,主要从班级生活着眼,体会到团结的价值和自己在创建良好班集体中的作用;再次,使学生对生活中法律的本质、作用和地位有所认识,帮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逐步形成知法、守法和用法的能力和意识。
教材大致从整体上涉及到了中学生心理、道德、法律、国情等方面的内容,但是基本上都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的一种感性接触。随着学生生活的扩展,这些内容在后面的教材中也都会得到扩展。
心理方面:只涉及到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如何设计成长计划,如何关注心理健康,如何勇敢地展示自我风采和调节情绪,如何对待成长过程中的顺境、逆境和挫折。
道德方面:教材从初中生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出发,探讨中学生在与父母、老师和同学相处过程中应当养成什么样的品德和操守。
法律方面:教材只是结合现实生活从总体上对法律的本质和作用做了介绍。
国情方面:教材中没有用专门的章节来谈这一问题,只是在各单元中有所渗透,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措施
(一)、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教纲。熟悉教材及其指导思想,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做到授课
胸有“书”。认真细致批改学生作业,全收全改,及时收发。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及时检测。
2、虚心学习,本期听课不少于30节,多听与政治历史科相关教师的课。
3、认真及时写好计划和总结,按计划实施教学工作。
(二)、积极参加教研,提高业务水平
1、 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承担学校安排的本期政治的一节公开课,提高教研能力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或教学设计。
2、 努力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平时注重再学习,浏览网络,摄取与政治学历史科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当代社会新科技发展信息,渗透到教学中去,使教学更有说服力。
(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1、优化课堂教学。教学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学习,采用讨论、演讲、阅读、自学、练习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2、灵活辅助差生。做好差生个别思想工作,利用课余时间辅导,提高了差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自信心。
3、 开展帮带活动。鼓励优生带差生,把每个班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落实责任和要求,组长监督学习,检查复习、预习及练习,及时反馈,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4、严抓思想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思想状况,做好工作, 严格要求学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四)、强化德育功能,开展课堂活动
(1)、配合德育, 挖掘功能。配合学校德育活动,充分挖掘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功能。采用演讲、座谈、辩论等形式活动, 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2)、严于律己,教书育人。立足本职,热心向学生传授真理,言传身教,平等待生、爱护学生。工作认真细致负责,教育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努力让学生喜欢学习思想品德课,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四、教学进度
时 间 教 学 内 容
第一周 第一单元 共同的责任
。。。。

H. 如何改进思想品德课教学之我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对从事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我们对传统基础教育中的种种弊病进行彻底的变革,要求我们教师不仅做课程的实施者,更要做课程的研究者和开发者。我们学校进行了学案导学的尝试,确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我们教师惊喜地发现了思品已走进了新课程,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已经带来的新景象和开创的新路子:大多数教师将教学目标从纯粹的知识技能转向了“三维”目标;课堂上,更多的教师在关注学生的发展性、人文性。教师在研究着、实践着,学生们在合作着、探索着…
但我也发现,我们现在在思品课堂教学中一些问题仍较为突出。比如表现在:
1、教学互动性不强,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不够,教学活动只有少数学生参与,缺乏应有的广度;探究活动不充分,不深入,似蜻蜓点水,缺乏应有的深度,2、情景设置缺乏思维深度,缺少探究价值,“精品”意识不强,多是浅层次的“重复建设”。
3、重形式,不重实效,媒体运用、“讨论”、“辩论”、“表演”、“体验”等,意在“表演”“走过场”。
4、重视现成结论,忽视学习过程,不注意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活动中的具体体验,引导学生参与也多是教师“抢”“逼”“围”,急于告诉学生结论。
5、受到事先设计好的活动程序的束缚,整个教学活动缺乏创新性和生成性,且对生成性的问题置若罔闻,不能有效利用。
6、课堂即使评价笼统而缺乏针对性,多“很好”、“太棒了”、“为他(她)鼓掌”等等,不能给学生以准确的切合实际的鼓励和指导。
7、缺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学法指导。 分析上面原因,归根到底在于应试教育逼迫教师疲于应付,没有进行深层次地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以适应现代社会教育的发展。但是我认为,我们教师应该在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下,在自己有限范围内进行必要的调整。
思想品德课有三个基本理念:条件理念——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目标理念——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方法理念——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 根据这一基本原则,本人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感悟思品课改,感悟学生成长,思考着这些问题,并想办法能都有所改进。我觉得,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正确处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之间的关系我们一些学校在推行学案导学,我觉得我们思品对于这种模式不必全部照搬照抄,但是一些方法手段确实可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同样也是实施新课改的主渠道和关键环节。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管理者、组织者和促进者,是平等中的首席。面对新课程教学中的种种问题,应避免就“教材”论教材、就“教师的教”论教学、就“课标”本身论课标、就“教师的困惑”论“困惑”……而应将“关注学生发展的需要”放在第一位,试着将这一切放在“学生发展到底需要什么”、“我们为此应该怎么做”等角度去反思。现在的中学生个性张扬,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要使学生接受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就必须要在和谐、民主、平等、开放的气氛下,逐渐让学生在体验中生成自己的思想观念、行为原则和品德习性。因此,一方面,教师应对学生的解决策略进行“最优化”指导:教师应当通过对话、提问、分享、合作等交往环节,促进学生对事物本质联系的深层理解,启发学生不断克服思维的局限性。面对学生的众说纷纭、各执一词,教师不能莫衷一是、无所适从,要坚守“不愤不悱,不启不发”的原则,设法引导学生寻找事情解决的最佳途径;另一方面,教师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自由地、创造性地、个性化地理解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就能充分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很多疑惑才能迎刃而解。由此可见,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间不是只执一端,而强调的是师生间民主、平等、和谐关系的建立和教学相长间的互动关系。由于学生前面获得的知识是通过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获得的,不够系统稳定,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所以教师要适时进行总结整理,强化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形成稳定的知识结构,当然也可由学生来总结。在总结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由熟悉知识到能力的转化。要注意升华问题,深层次地把握关键点,引导升华,起到画龙点睛作用。二、正确处理教学三维目标和教学形式之间的关系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只有教给学生最本质、最主要的东西,才能切切实实地掌握这种教材,使它不可磨灭地铭记在学生的意识里”。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从课改后的一段时间看,目前教师最大的担忧,就是担心这样下去知识和技能是否会弱化。尽管现在的教材都已经把知识的数量和难度降了下来,但要想在三维目标中的后两者上有所发挥,就有牺牲知识和技能的危险。为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与探索的过程,以前一、两句话就能够教会的知识和技能,现在必须让出更多的时间。同样,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价值观,教师可能也要单独花些时间来讲,或让学生来答,这样一来,课堂就极容易完不成知识和技能的目标。而事实上这正是“三维”目标的有机联系。在新课程中,三维目标是主要矛盾,知识与能力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假如把思想品德课教学比做一座大厦,由三维目标构成,知识与能力就是大厦的基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上层建筑,基座稳固了,“上层建筑”就能发展得越高。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重要的一维,没有它,将使思想品德教学回到课改前的状态,仍然是人文性的缺失。没有“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将难以落实。譬如,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能让好学生一个人代替小组汇报交流,或者让组长做小老师,而要培养小组成员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互助的关系,使之对小组的学习任务建立一种责任感,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不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在教教科版七年级《学会学习》时,先充分挖掘学生课前准备的作用,让他们课前预习,向过去的学习优秀者了解学习经历,探讨他们成功的学习经验,课堂上可适当的让学生执教。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尽力为他们提供方便,也可以加强交往,共同讨论。让学生觉得自己将可能会象老师那样为同学们上课就会更认真的做好预习、分析教材的工作。这些工作做细做好了,相应的思想观念也会留在脑海中,在潜移默化之中就可以影响他们的思想、行为,进而实现这一课题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在实施新课程教学中,我们不仅要研究课标、用好教材,挖掘教材的整合点,增加备课的厚度,找到思维的闪光点;而且要敢于并善于展开过程,延长预习过程,交代关键知识的形成过程,放大重点知识的思维过程,布置适度的开放式作业。以此实现教学“三维”目标和教学形式之间的辨证统一。三、正确处理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人的情感不是凭空产生的,总是由一定的情境刺激所引起的,所谓“触景生情”就是这个道理。将教材、教师、学生的情感统一在特定的情境之中,可使学生置身于可感知的环境中去观察,这样就能较好地从心理上接受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进而自觉地将之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教育的内容必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这既是品德教育的优良传统,更是新课程下需发扬光大的教学理念。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建构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要回归生活世界,要让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结缘。教学内容要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所在社区的生活环境,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一般来说,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是理论知识同他们生活实际的矛盾。这些矛盾是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也是他们渴望在思想品德课上得到说明和解决的。把握了这些矛盾,也就获得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动力。要以学生的视角来关注社会生活,选取社会生活中有价值、有意义的事物或人物与学生共同讨论,在适当的情况下,组织学生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去观察、收集素材,发动学生自主选择和确立讨论与观察的话题或事件,走进身边的真人真事,做广泛、细致的课前调查,亲历体验,从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生活实际中寻找教育源泉,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同感,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组织学生调查分析身边同学辍学的原因,探究哪些原因属于当事人,哪些责任由家庭、学校或其他方面承担,哪一条保护途径没有尽到责任,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确,作为一个公民,既有你应该享有的权利,又必须尽你应尽的义务。四、正确处理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之间的关系意大利品德心理学基础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实践是最好的老师”的教育思想。她形象地解释说:“一件事,我听到了,随后就忘;看到了,也就记得了;做了,很自然地理解了。”对学生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到的才刻骨铭心,终身难忘。这里,她强调了学生参与探究与实践的重要性。新课程也强调探究、实践,但是,我们必须理性地看待、正确地处理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的关系。“探究式学习”是针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提出的。当前,课堂上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并逐渐成为主流的学习方式,于是“探究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就成了冤家对头,势不两立。“探究式学习”是从学科领域或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主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它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具有重大意义。但是,没有“探究”就不是教学了吗?在大力倡导“探究式”的同时,是否完全排斥“接受式”呢?答案不言而喻。因为世界上最好的学习方式也会有它的不足之处,也不可以包打天下;解决一切学习问题,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需要用探究学习的方式来进行。其实,“接受式学习”也是一种最基本、最基础、最常用的学习方式,也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特别符合青少年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于一些学习内容来说也是必要的。很难想象,所有的教学内容都用“探究式学习”的方式来进行,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笔者认为,不仅现在不可以将“接受式学习”一棍子打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接受式学习”也是难于完全被取代的。五、正确处理探究时空与创设氛围之间的关系任何一个学习过程都必须以学习者自主、独立思考为先决条件,教师在学生亲历体验活动后,首先要给学生一个缓冲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深入的独立思考的时空,而不能用“正确”答案、“规范”形式去限制学生,应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灵活解开学生的“盲点”,去引导、激活学生的思维。一旦学生经过了自己的酝酿和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教师要及时提供发表见解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有话要说,有话敢说,有观点肯讲,以至出现心灵的交融和思维的碰撞,形成共识、共享,自主发现新知,主动构建知识。在这里,教师光给学生提供时间与空间是不够的,教师还要注意从多种层面入手,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有序的教学氛围,并适时设置一定的思维障碍或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使学生的心态得以放松,思维得以自由地施展,个性化的观点得以生长,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得以发展。即“解放学生的嘴巴,提供表达的机会”、“解放学生的双手,提供操作的机会”、“解放学生的大脑,提供表演的机会”、“解放学生的空间,提供交流的机会”。这样,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在师生信息交流中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感受,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在教教科版八年级上册《学会与父母沟通》时,可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你有逆反心理吗?逆反心理在你身上有哪些表现?你认为逆反心理有哪些危害?为什么会产生逆反心理?”一是问题提出的适时,二是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三是给学生讨论的空间,四是创设学生讨论的氛围。这些问题既可以满足中下学生回答问题、表现自己的愿望,在一定程度上又能够考察优生回答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正确处理探究时空与探究氛围之间的关系。总之,新课程改革不仅需要我们去面对、去实施,更需要我们在实施中不断反思和改进。只有这样,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才能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机的互动过程,真正成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的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思想品德课才能更具有特色和活力。

I.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品德课教学存在着诸多弊端。教师讲授多,学生思考少;师生一问一答多,学生探讨研究少;重知识,轻能力等。这些问题严重妨碍和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和潜能的发展,抹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首先,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管理者、支配者的角色,树立起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的观念。教师应树立以生为本的全新教育教学理念,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让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过程。
其次,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活起来,变讲为导。品德课教师必须突破一言堂满堂灌的模式,应以灵活多样的形式来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把原本枯燥的政治理论学习转化为灵活多样的讨论、合作学习,使学生从情景再现中获得知识、提升认识,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提高教学效果。
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使品德课程生活化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原则。《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伟大的教育家陶知行曾提出: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只有理论结合实际,学生才能通过对具体、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的分析,正确地理解和准确地把握理论所概括的内容。因此,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应该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使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所以,初中思品课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既重视理论教学,又不脱离社会生活实践。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论联系社会实际、思想实际,把学习和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应用到社会实际中去,达到理论与实际、学与用、知与行的统一,使学生懂得理论知识来自于社会实践,而又能用它指导社会实践,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热情与兴趣,才能使深奥、抽象的知识简单化、形象化,使得学生主动去学。在课堂上还要多指导学生养成看报、听广播、看电视,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良好习惯。事实证明,经常性的用课本中的理论和原理去分析实际问题、热点问题,课堂教学就会有吸引力、说服力,才能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原理。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之后,才更有信心、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而使课堂教学气氛更加活跃,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探究新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激发学生兴趣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学过程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在以抽象、理论性强为特点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配合教学,其作用更为明显。由此可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思想品德课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研究结果证明,要使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效率,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设法刺激学生的各种感知器官,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制造更多的讨论、交流机会,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见解。而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就具有直观、形象、生动、逼真、感染力强等特点,可以运用图片、动画、声音、图像等直观媒体使学生在听、看和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受到多种感官刺激,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推动思维、丰富想象、促进记忆、积累知识,有助于增强课堂容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能力和学习效率。
四、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学、善学
教学的最高目的是为了达到不教,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终身学习、创新学习。达尔文曾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科学方法是创造的灵魂,是创新的基础,是创新的保障。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和自学指导既是教师教育教学的本质要求,也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及质量,推动学生健康、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教师的教学不仅是授之以鱼的过程,让学生懂得是什么,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的过程,要让学生懂得为什么。每位教师除了对教法的研究外,还应重视对学生学法的研究。教学过程是一个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参与。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通过辩论、交流、研讨解决问题。思路很重要,思考问题要能从单向、多向、逆向多种思维方式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要敢于挑战常识和现成结论。学习方法指导正是在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方法素材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教育,指导学生如何科学地学习,掌握独立探索研究新知识的方法和获得不断创造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达到好学、会学的目的。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