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整改整治 » 土壤的生态治理

土壤的生态治理

发布时间: 2021-02-28 18:45:02

⑴ 关于土壤的生态知识土壤的生态作用是什么 土壤污染

土壤是岩石圈表面的疏松表层,是陆生植物生活的基质和陆生动物生活的基底.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必需的营养和水分,而且也是土壤动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场所.土壤的形成从开始就与生物的活动密不可分,所以土壤中总是含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原生动物、轮虫、线虫、蚯蚓、软体动物和各种节肢动物等,少数高等动物(如鼹鼠等)终生都生活在土壤中.据统计,在一小勺土壤里就含有亿万个细菌,25克森林腐植土中所包含的霉菌如果一个一个排列起来,其长度可达11千米.可见,土壤是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一个极为复杂的复合体,土壤的概念总是包括生活在土壤里的大量生物,生物的活动促进了土壤的形成,而众多类型的生物又生活在土壤之中.
土壤无论对植物来说还是对土壤动物来说都是重要的生态因子.植物的根系与土壤有着极大的接触面,在植物和土壤之间进行着频繁的物质交换,彼此有着强烈影响,因此通过控制土壤因素就可影响植物的生长和产量.对动物来说,土壤是比大气环境更为稳定的生活环境,其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幅度要小得多,因此土壤常常成为动物的极好隐蔽所,在土壤中可以躲避高温、干燥、大风和阳光直射.由于在土壤中运动要比大气中和水中困难得多,所以除了少数动物(如蚯蚓、鼹鼠、竹鼠和穿山甲)能在土壤中掘穴居住外,大多数土壤动物都只能利用枯枝落叶层中的孔隙和土壤颗粒间的空隙作为自己的生存空间.
土壤是所有陆地生态系统的基底或基础,土壤中的生物活动不仅影响着土壤本身,而且也影响着土壤上面的生物群落.生态系统中的很多重要过程都是在土壤中进行的,其中特别是分解和固氮过程.生物遗体只有通过分解过程才能转化为腐殖质和矿化为可被植物再利用的营养物质,而固氮过程则是土壤氮肥的主要来源.这两个过程都是整个生物圈物质循环所不可缺少的过程.
世界各地的土壤类型
亚、欧大陆:亚、欧大陆是最大的大陆.山地土壤占1/3,灰化土和荒漠土分别占16%和15%,黑钙土和栗钙土占13%.地带性土壤沿纬度水平分布由北至南依次为:冰沼土—灰化土—灰色森林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荒漠土—高寒土—红壤—砖红壤.但在东、西两岸略有差异:大陆西岸从北而南依次为:冰沼土—灰化土—棕壤—褐土—荒漠土;大陆东岸自北而南依次为:冰沼土—灰化土—棕壤—红、黄壤—砖红壤.在灰化土和棕壤带中分布有沼泽土.半荒漠和荒漠土壤中分布着盐渍土.在印度德干高原上分布着变性土.
美洲:北美洲灰化土较多,约占23%.由于西部科迪勒拉山系呈南北走向伸延,从而加深了水热条件的东西差异,因此,北美洲西半部土壤表现明显的经度地带性分布.北美大陆西半部(灰化土带以南,95°W以西,不包括太平洋沿岸地带)由东而西的土壤类型依次为湿草原土—黑钙土—栗钙土—荒漠土;而在东部因南北走向的山体不高,土壤又表现出纬度地带性分布,由北至南依次为冰沼土—灰化土—棕壤—红、黄壤.北美灰化土带中有沼泽土,栗钙土带中有碱土,荒漠土带中有盐土.南美洲砖红壤、砖红壤性土的分布面积最大,几乎占全洲面积的一半,主要分布于南回归线以北地区,呈东西延伸.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土壤类型逐渐
转为南北延伸,自东而西依次大致为:红、黄壤—变性土—灰褐土、灰钙土,再往南则为棕色荒漠土.安第斯山以西地区土壤类型是南北向排列和延伸的,自北向南依次为:砖红壤—红褐土—荒漠土—褐土—棕壤.
非洲:非洲土壤以荒漠土和砖红壤、红壤为最多,前者占37%,后两者占29%.由于赤道横贯中部,土壤由中部低纬度地区向南北两侧成对称纬度地带性分布,其顺序是砖红壤—红壤—红棕壤和红褐土—荒漠土,至大陆南北两端为褐土和棕壤.但在东非高原因受地形的影响而稍有改变.在砖红壤带中分布有沼泽土,在沙漠化的热带草原、半荒漠和荒漠带中分布有盐渍土.
澳大利亚:土壤以荒漠土面积最大,占44%,次为砖红壤和红壤,占25% .土壤分布呈半环形,自北、东、南三方面向内陆和西部依次分布热带灰化土—红壤和砖红壤—变性土和红棕壤—红褐土和灰钙土—荒漠土.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
土壤名称 分布地区 形成条件 一般特征
砖红壤 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3~26℃,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
赤红壤 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22°至25°之间.为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较砖红壤地区略低,年平均气温为21~22℃,年降水量在1200~2000毫米之间,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
红壤和黄壤 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 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6℃,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黄壤形成的热量条件比红壤略差,而水湿条件较好. 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淋溶作用较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含铁铝多,土呈均匀的红色.因黄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土层呈黄色.
黄棕壤 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型土类. 亚热带季风区北缘.夏季高温,冬季较冷,年平均气温为15~18℃,年降水量为750~1000毫米.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但杂生有常绿阔叶树种. 既具有黄壤与红壤富铝化作用的特点,又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点.呈弱酸性反应,自然肥力比较高,
棕壤 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 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年平均气温为5~14℃,年降水量约为500~1000厘米.植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 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强烈,还产生较明显的淋溶作用,使钾、钠、钙、镁都被淋失,粘粒向下淀积.土层较厚,质地比较粘重,表层有机质含量较高,呈微酸性反应.
暗棕壤 东北地区大兴安岭东坡、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长白山等地. 中温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冬季寒冷而漫长,年降水量600~1100毫米.是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 土壤呈酸性反应,它与棕壤比较,表层有较丰富的有机质,腐殖质的积累量多,是比较肥沃的森林土壤,
寒棕壤(漂灰土) 大兴安岭北段山地上部,北面宽南面窄. 寒温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5℃,年降水量450~550毫米.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 土壤经漂灰作用(氧化铁被还原随水流失的漂洗作用和铁、铝氧化物与腐殖酸形成螯合物向下淋溶并淀积的灰化作用).土壤酸性大,土层薄,有机质分解慢,有效养分少.
褐土 山西、河北、辽宁三省连接的丘陵低山地区,陕西关中平原. 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1~14℃,年降水量500~700毫米,一半以上都集中在夏季,冬季干旱.植被以中生和旱生森林灌木为主. 淋溶程度不很强烈,有少量碳酸钙淀积.土壤呈中性、微碱性反应,矿物质、有机质积累较多,腐殖质层较厚,肥力较高.
黑钙土 大兴安岭中南段山地的东西两侧,东北松嫩平原的中部和松花江、辽河的分水岭地区. 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3~3℃,年降水量350~500毫米.植被为产草量最高的温带草原和草甸草原. 腐殖质含量最为丰富,腐殖质层厚度大,土壤颜色以黑色为主,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钙、镁、钾、钠等无机养分也较多,土壤肥力高.
栗钙土 内蒙古高原东部和中部的广大草原地区,是钙层土中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土类. 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6℃,年降水量250~350毫米.草场为典型的干草原,生长不如黑钙土区茂密. 腐殖质积累程度比黑钙土弱些,但也相当丰富,厚度也较大,土壤颜色为栗色.土层呈弱碱性反应,局部地区有碱化现象.土壤质地以细沙和粉沙为主,区内沙化现象比较严重,
棕钙土 内蒙古高原的中西部,鄂尔多斯高原,新疆准噶尔盆地的北部,塔里木盆地的外缘,是钙层土中最干旱并向荒漠地带过渡的一种土壤. 气候比栗钙土地区更干,大陆性更强.年平均气温2~7℃,年降水量150~250毫米,没有灌溉就不能种植庄稼.植被为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 腐殖质的积累和腐殖质层厚度是钙层土中最少的,土壤颜色以棕色为主,土壤呈碱性反应,地面普遍多砾石和沙,并逐渐向荒漠土过渡.
黑垆土 陕西北部、宁夏南部、甘肃东部等黄土高原上土壤侵蚀较轻,地形较平坦的黄土源区. 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8~10℃,年降水量300~500毫米,与黑钙土地区差不多,但由于气温较高,相对湿度较小.由黄土母质形成.植被与栗钙土地区相似. 绝大部分都已被开垦为农田.腐殖质的积累和有机质含量不高,腐殖质层的颜色上下差别比较大,上半段为黄棕灰色,下半段为灰带褐色,好像黑垆土是被埋在下边的古土壤.
荒漠土 内蒙古、甘肃的西部,新疆的大部,青海的柴达木盆地等地区,面积很大,差不多要占全国总面积的1/5. 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不到100毫米.植被稀少,以非常耐旱的肉汁半灌木为主. 土壤基本上没有明显的腐殖质层,土质疏松,缺少水分,土壤剖面几乎全是砂砾,碳酸钙表聚、石膏和盐分聚积多,土壤发育程度差.
高山草甸土 青藏高原东部和东南部,在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以西山地和天山山脉. 气候温凉而较湿润,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高山草甸植被. 剖面由草皮层、腐殖质层、过渡层和母质层组成.土层薄,土壤冻结期长,通气不良,土壤呈中性反应,
高山漠土 藏北高原的西北部,昆仑山脉和帕米尔高原. 气候干燥而寒冷,年平均气温-10℃左右,冬季最低气温可达-40℃,年降水低于100毫米.植被的覆盖度不足10%. 土层薄,石砾多,细土少,有机质含量很低,土壤发育程度差,碱性反应.
中国的土壤污染
据报道,目前我国受镉、砷、铬、铅等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近 2000 万公顷,约占总耕地面积的 1/5,其中工业“三废”污染耕地 1000 万公顷,污水灌溉的农田面积已达 330 多万公顷.例如:某省曾对 47 个县和郊区的 259 万公顷耕地(占全省耕地面积的五分之二)进行过调查.其结果表明,75% 的县已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的潜在威胁,而且污染趋势仍在加重.
污水灌溉等废弃物对农田已造成大面积的土壤污染.如沈阳张士灌区用污水灌溉 20 多年后,污染耕地 2500 多公顷,造成了严重的镉污染,稻田含镉 5-7mg/kg.天津近郊因污水灌溉导致 2.3 万公顷农田受到污染.广州近郊因为污水灌溉而污染农田 2700 公顷,因施用含污染物的底泥造成 1333 公顷的土壤被污染,污染面积占郊区耕地面积的 46%.80 年代中期对北京某污灌区进行的抽样调查表明,大约 60% 的土壤和 36% 的糙米存在污染问题.
另一方面,全国有 1300~1600 万公顷耕地受到农药的污染.除耕地污染之外,我国的工矿区、城市也还存在土壤(或土地)污染问题.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环境研究所研究员陈同斌前后用了3年多的时间对北京市全市的土壤和蔬菜进行了大规模的取样分析和研究,发现土壤污染问题已经比较严重,并且已经影响到蔬菜等农产品的质量.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研究员潘根兴在2002年初做过一个南京市各城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结果同样很严重.超过70%的采样区域存在重金属污染,测出的最高铅含量超过900ppm,超过国家标准3倍以上.
陈同斌在2001年对北京市的公园土壤重金属污染做了一项调查,结果让人吃惊.被公认为城市中环境质量优良的公园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而且公园建成的年代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程度成一个指数关系.
土壤污染的危害
1. 土壤污染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农作物的污染、减产.对于各种土壤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目前尚缺乏系统的调查资料.仅以土壤重金属污染为例,全国每年就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粮食 1000 多万吨,另外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也多达 1200 万吨,合计经济损失至少 200 亿元.
2. 土壤污染导致生物品质不断下降
我国大多数城市近郊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有许多地方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中镉、铬、砷、铅等重金属含量超标和接近临界值.
土壤污染除影响食物的卫生品质外,也明显地影响到农作物的其他品质.
有些地区污灌已经使得蔬菜的味道变差,易烂,甚至出现难闻的异味;农产品的储藏品质和加工品质也不能满足深加工的要求.
3. 土壤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土壤污染会使污染物在植(作)物体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和动物体中,危害人畜健康,引发癌症和其他疾病等.
4. 土壤污染导致其他环境问题
土地受到污染后,含重金属浓度较高的污染表土容易在风力和水力的作用下分别进入到大气和水体中,导致大气污染、地表水污染、地下水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等其他次生生态环境问题.
土壤污染途径
当土壤被病原体,有毒化学物质和放射性物质污染后,便能传播疾病,引起中毒和诱发癌症.
被病原体污染的土壤能传播伤寒、副伤寒、痢疾、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因土壤污染而传播的寄生虫病有蛔虫病和钩虫病等.人与土壤直接接触,或生吃被污染的蔬菜、瓜果,就容易感染这些寄生虫病.土壤对传播这些寄生虫病起着特殊的作用,因为在这些蠕虫的生活史中,有一个阶段必须在土壤中度过.例如,蛔虫卵一定要在土壤中发育成熟,钩虫卵一定要在土壤中孵出钩蚴才有感染性等.
结核病人的痰液含有大量结核杆菌,如果随地吐痰,就会污染土壤,水分蒸发后,结核杆菌在干燥而细小的土壤颗粒上还能生存很长时间,这些带菌的土壤颗粒随风进入空气,人通过呼吸,就会感染结核病.
有些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或与动物有关的疾病,也可通过土壤传染给人.例如,患钩端螺旋体病的牛、羊、猪、马等,可通过粪尿中的病原体污染土壤,这些钩端螺旋体在中性或弱碱性的土壤中能存活几个星期,并可通过粘膜、伤口或被浸软的皮肤侵入人体,使人致病.炭疽杆菌芽孢在土壤中能存活几年甚至几十年;被伤风杆菌、气性坏疽杆菌、肉毒杆菌等病原体,也能形成芽孢,长期在土壤中生存.破伤风杆菌、气性坏疽杆菌来自感染的动物粪便,特别是马粪.人们受外伤后,伤口被泥土污染,特别是深的穿刺伤口,很容易感染破伤风或气性坏疽病.此外,被有机废弃物污染的土壤,是蚊蝇孳生和鼠类繁殖的场所,而蚊、蝇和鼠类又是许多传染病的媒介,因此,被有机废物污染的土壤,在流行病学上被视为是特别危险的物质.
土壤被有毒化学物污染后,对人体的影响大都是间接的,主要是通过农作物、地面水或地下水对人体产生影响.在生产过磷酸钙工厂的周围,土壤中砷和氟的含量显著增高.铅、锌冶炼厂周围的土壤,不仅受到铅、锌、镉的严重污染,而且还受到含硫物质所形成的硫酸的严重污染.任意堆放的含毒废渣以及被农药等有毒化学物质污染的土壤,通过雨水的冲刷、携带和下渗,会污染水源.人、畜通过饮水和食物可引起中毒.
土壤被放射性物质污染后,通过放射性衰变,能产生α、β、γ射线,这些射线能穿透人体组织,使机体的一些组织细胞死亡.这些射线对机体既可造成外照射损伤,又可通过饮食或呼吸进入人体,造成内照射损伤,使受害者头昏、疲乏无力、脱发、白细胞减少或增多,发生癌变等.
20世纪70年代以来,通过对癌物质的研究,还发现许多工业城市及其近郊的土壤中含有苯并(a)芘等致癌物质.
被有机废弃物污染的土壤还容易腐败分解,散发出恶臭,污染空气,有机废弃物或有毒化学物质又能阻塞土壤孔隙,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土壤的自净能力;有时还能使土壤处于潮湿污秽状态,影响居民健康.
土壤污染的特点
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废弃物污染等问题一般都比较直观,通过感官就能发现.而土壤污染则不同,它往往要通过对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化验和农作物的残留检测,甚至通过研究对人畜健康状况的影响才能确定.因此,土壤污染从产生污染到出现问题通常会滞后较长的时间.如日本的“痛痛病”经过了10~20年之后才被人们所认识.
土壤污染的累积性.污染物质在大气和水体中,一般都比在土壤中更容易迁移.这使得污染物质在土壤中并不象在大气和水体中那样容易扩散和稀释,因此容易在土壤中不断积累而超标,同时也使土壤污染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土壤污染具有不可逆转性.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基本上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许多有机化学物质的污染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降解.譬如:被某些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可能要100~200年时间才能够恢复.
土壤污染很难治理.如果大气和水体受到污染,切断污染源之后通过稀释作用和自净化作用也有可能使污染问题不断逆转,但是积累在污染土壤中的难降解污染物则很难靠稀释作用和自净化作用来消除.
土壤污染一旦发生,仅仅依靠切断污染源的方法则往往很难恢复,有时要靠换土、淋洗土壤等方法才能解决问题,其他治理技术可能见效较慢.因此,治理污染土壤通常成本较高、治理周期较长.鉴于土壤污染难于治理,而土壤污染问题的产生又具有明显的隐蔽性和滞后性等特点,因此土壤污染问题一般都不太容易受到重视.
土壤污染物
土壤污染物可分为三类.一类是病原体,包括肠道致病菌、肠道寄生虫(蠕虫卵)、破伤风杆菌、霉菌和病毒等.它们主要来自做肥料的人畜粪便和垃圾.或直接用生活污水灌溉农田,都会使土壤受到病原体的污染.这些病原体能在土壤中生存较长时间,如痢疾杆菌能在土壤中生存22~142天,结核杆菌能生存一年左右,蛔虫卵能生存315~420天,沙门氏菌能生存35~70天.第二类是有毒化学物质,如镉、铅等重金属以及有机氯农药等.它们主要来自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以及农业上大量施用的农药和化肥.第三类是放射性物质,它们主要来自核爆炸的大气散落物,工业、科研和医疗机构产生的液体或固体放射性废弃物,它们释放出来的放射性物质进入土壤,能在土壤中积累,形成潜在的威胁.由核裂变产生的两个重要的长半衰期放射性元素是90锶(半衰期为28年)和137铯(半衰期为30年).空气中的放射性90锶可被雨水带入土壤中.因此,土壤中含90锶的浓度常与当地降雨量成正比.
土壤污染的定义
当土壤中含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通过“土壤→水→人体” 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

⑵ 生态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

一、生态地质环境特点

在对区内三大生态地质环境类型的遥感解译和综合分析后认为,本区生态地质环境类型具有以下4个特点。

1.浅层地下水的地域分配不均衡

据ETM7、ETM4、ETM3合成图像对浅层地下水的解译结果对比分析,区内浅层地下水包括的高含水率区、中等含水率区、低含水率区和多层结构含水区的地域分配很不均衡,分布面积相差很大。

高含水率区分布面积仅占全区总面积的3.57%,基本上分布在勘查区北部阿克苏河流域、南部和田河流域和西部喀什市—叶城县—皮山县的昆仑山北麓山前地带,东南部且末县附近只有少量分布,其他大面积区域没有分布。中等含水率区和多层结构含水区占全区总面积的49.22%,是区内主要的浅层地下水分布区,除东部的塔里木河下游地区和东南部的车尔臣河流域地区没有分布以外,全区大部分区域均有分布。与中等含水率区和多层结构含水区的区域分布相反,低含水率区分布面积仅占全区总面积的26.7%,基本上分布在东部和东南部地区,而西部和西南部地区则很少。

区内浅层地下水地域分配的不均衡性,反映了本区地下水资源中西部多东部少的状况,从而为进一步寻找地下水,特别是可供饮用的地下淡水及微咸水,提供了总体的找水方向。

造成这种地域分配不均衡的主要原因:一是地下水补给条件的差异,中西部地区地表水系发育,阿克苏河、台兰河、渭干河、塔里木河、和田河等多条主干河流流经区内,为地下水的补给提供了较为充足的转化补给量。据孙晓明等的资料,平原区的地下水转化补给量可占总补给量的75.27%。东部地区的主干河流(如塔里木河下游)自1972年断流,孔雀河大部分河段处于无水状态,因此东部地区转化补给水量远不如中西部地区。二是人为的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由于人工绿洲的建设、工业用水等,人工渠系代替了部分自然水系,有的在源流又新修了水库,源流和干流的中、上游用水量增加,而下游水量减少,水资源的地域分配更加不平衡。

2.植物种类较少,但抗逆性强

以林地和草地占主导的本区植物种类较少。林地主要有胡杨、灰杨、沙拐枣、白杨、柳树、榆树等。与较大面积红柳混生的植物除索索、骆驼刺之外,其他种类也不多。草地中,芦苇占草地总面积的80%以上,其他如芨芨草、甘草、麻黄草、胖姑娘等草本植物也不过5~6种。

虽然植物种类较少,但抵御外界侵袭的能力却较强。由于这些植物对干旱气候环境的长期适应,形成了具有抗旱、耐盐和抗风沙的能力。如胡杨和红柳均有发达的根系,而且还具有较高的耐盐能力;红柳的叶子含盐量达400~500g/kg,胡杨树叶含盐量也在80~150g/kg之间;芦苇、罗布麻、甘草等也有一定的耐盐能力。此外,许多植物抗风沙能力也很强。胡杨的茎枝有韧性,根系发达,有较高的抗倒伏和抗剪切能力;红柳被沙埋后,还可长出新枝。罗布麻、甘草的根系发达,茎有韧性,都有一定的抗风沙能力。

3.植被的覆盖度低

在实地调查过程中,区内草地和林地的覆盖度均较低,一般都小于20%。在红柳灌丛生长较密集的地段,覆盖度也小于50%。在山前倾斜平原区的戈壁砾质带,红柳灌丛的覆盖度多小于5%。草地的覆盖度高于林地,但大多也低于40%。只有在湖泊或沼泽地生长的芦苇,长势强劲,小部分地段覆盖度大于50%。

勘查区中部的细土平原与塔里木河冲积平原区内,在大多数固定沙丘上植被覆盖度小于20%,半固定沙丘植被覆盖度小于15%,流动沙丘植被覆盖度小于10%。

在把MSS7、MSS5、MSS4合成图像与ETM7、ETM4、ETM3合成图像进行解译对比后发现,当区内植被的覆盖度小于20%时,图像上基本显示不出植物的绿色色彩。当植物的覆盖度达到20%~35%时,图像上则能显示出绿色色彩,但总体色彩较浅。当植被覆盖度达到35%~50%时,图像上图斑色彩清晰,与非植被区的颜色差异明显。

4.生态的稳定性差,平衡易遭破坏

利用ETM7、ETM4、ETM3和MSS7、MSS5、MSS4合成图像对区内生态地质环境13种评价因子的解译和实地调查结果充分表明,勘查区内总体生态地质环境脆弱,稳定性很差。主要表现为沙化土地和盐渍化土地分布面积广,沙化程度和盐渍化程度较重,植被覆盖度较低。

据樊自立等的资料,区内植物除沿塔里木河两岸分布的乔、灌、草,博斯腾湖西南部生长的芦苇和湖泊、水库周边的草本植物长势较好外,其余大部分地区分布稀疏,结构简单,抗干扰能力弱,在人为活动的影响下极易遭受破坏,而且破坏后不易恢复。

二、生态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生态地质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质量。在勘查区内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态地质环境,已经是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保护和改善生态地质环境并不意味着原封不动地维护目前的自然生态,因为荒漠自然生态生产力水平很低,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人们只有依靠不断地创造高产的人工生态系统来养活自己,经济才能不断发展,生活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在利用ETM7、ETM4、ETM3和MSS7、MSS5、MSS4合成图像对区内浅层地下水、生态地质环境详细解译和对生态地质环境变化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下保护和治理措施。

1.控制源流引水,使塔里木河等干流水量不再减少

塔里木河、渭干河、孔雀河、叶尔羌河、和田河等多条干流不产流,主要是依靠源流补给。近年来,源流引水增加,用于扩大灌溉面积,使干流的来水量显著减少。如果源流不控制引水,补给干流的水量还会继续减少,从而使塔里木河等规模较大的河流干流区地下水位继续下降,地下水资源更加不足,造成本来已经脆弱的生态环境再进一步恶化。要通过节水和开发地下水来满足源流区用水,达到向干流输水的目标。以塔里木河的三源流区(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为例,目前源流区的水资源利用主要是依靠引蓄地表水扩大灌溉面积,所以今后只有加强水利建设,大力开发利用地下水,实行渠、库、井联合灌溉,并采取综合措施杜绝引洪淹灌或漫灌,发展节水灌溉,推广滴灌或膜上灌,才能达到向塔里木河干流输水而使干流水量不再减少的目的。

2.加强主干河流上、中游河段的工程整治,严格水资源管理

塔里木河、孔雀河、叶尔羌河、和田河等主干河流的上、中游河段,由于随意打坝、堵水、扒口,乱引乱排,耗水量剧增,下游水量显著减少,引发了下游地区生态地质环境的逐步恶化。叶尔羌河及和田河的下游分别有170km及200多千米穿行沙漠的河道,与塔里木河干流类似,亦属自然耗散性河道,起着向塔里木河干流输水的作用。目前,沙漠侵占、河道萎缩、输水不畅的现象,直接影响到向塔里木河干流的供水。因此,加强主干河流中、上游河段的工程整治,严格水资源管理,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对主干河流应采取必要的治理措施对河道进行整治。如修建堤坊,以减少两岸过量的漫溢,在耗水过大的中游河段尤为重要;修建护岸堤坝,疏通河道,增加输水能力,减少水分的无效消耗;修建必要的控制性引水闸口等,以维护主干河流水量稳定、河道畅通。

严格实行干流、源流水资源一体化管理,完善现行的水资源管理体制,逐步减少以至杜绝人为堵坝、扒口造成漫流等无控制的引水现象。

3.维持合理的生态地下水位,保证一定数量的生态用水

勘查区无论是自然生态还是人工生态都依靠地表径流转化为地下径流来维持,没有地表径流,就没有地下水的来源,生态就难以维持。目前,对地表水包括地表径流缺乏有力的管理和合理的规划,工作措施不到位,到处掘口,随意乱引乱排,自然漫流,大部分水量被蒸发、渗漏,造成了地表水的极大浪费,起不到改善生态的作用。要使有限的地表水水量在改善生态地质环境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把地表水转化为地下水,储存在土壤中供植物利用,就必须为植物的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地下水位。

据宋郁东等的资料,塔里木河流域地下水位对生态地质环境的影响有下述5种。

1)沼泽地生态水位:地下水水位埋深小于1m或有季节性地表积水。

2)盐渍化土地的生态水位:地下水水位埋深1~2.5m,地下水通过毛管作用可达到地表,土壤上层湿度较大,植物生长良好。但地下水中的盐分可向地表聚积,易使土壤发生盐渍化,在一定程度上又会影响植物生长。

3)适宜的生态水位:地下水水位埋深在2~4.5m之间,毛管上升水流可达植物根系供利用,土壤水分基本可满足乔、灌、草等各类植物需要,潜水的无效蒸发很小,几乎全部被植物吸收利用。

4)可忍耐地下水位:地下水水位埋深在5~8m之间,潜水停止蒸发,上层干燥,浅根系的草本植物无法利用地下水而衰败或死亡,乔灌木由于根系较深,主根能向下延伸吸收地下水,还可忍耐土壤干旱,但长势不良,一些幼灌木枯萎或死亡。

5)沙漠化地下水位:地下水水位埋深大于8m,很难为植物利用,深根系植物吸收地下水也较困难,乔、灌木衰败,有的干枯死亡,地面从而失去保护,风蚀风积严重,出现荒凉的地貌景观。

为了维持合理的地下水位,保证一定数量的生态用水,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进一步完善排水系统,合理规划并实施引水渠、灌溉渠和排碱渠的渠系网络,降低地下水水位,使地下水水位维持在2m以下,以保证植物的良好生长。

2)加强大河主河道两岸节水用水管理,杜绝盲目引水,造成水资源浪费,维持主河道两岸一定范围的适宜地下水水位。

3)在山前倾斜平原区和塔里木河冲积平原区,应利用乔灌木耐旱的特性,扩大种植面积,在雨季适时营造人工林,使广大平原区的地下水水位维持在3~5m适宜的生态水位。

4)在地下水水位下降剧烈而生态退化严重、生态地质环境质量低劣的地区,应进行人工引水,增加地表水水量,使地下水能恢复到适宜的或可忍耐的水位。

4.稳定发展人工绿洲,制止盲目开荒

发展人工绿洲,一是扩大绿洲的面积,要积极稳妥地按规划进行。要通过灌区改建、完善水利设施,进行渠道防渗,改进灌溉方式等挖掘现有水资源潜力,扩大灌溉面积。扩大绿洲面积主要是通过开垦撂荒地、弃耕地和灌区边缘土地来实现。二是进一步改善现有绿洲的环境,重点是加大防风固沙和土壤改良的力度,把绿洲建成高产稳产的农、林、牧基地。同时,要坚决制止乱开荒。开垦土地,必须严格地按开发程序进行,根据不同的开发规模,报请相应主管部门审批,并由国土、水利、林业部门监督依法有序地进行。对较大面积的开发,必须以现有水利设施为依托,按规划在灌区中进行,使灌区中的耕地连片,实行水资源的集约利用。

5.保护天然林地和草地,充分发挥其优化生态地质环境的作用

天然林地和草地在维护生态平衡、优化生态地质环境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保护地面、防止风蚀、抵御风沙、稳定河岸、调节气候等多种生态功能。例如,塔里木河沿岸的天然胡杨林是新疆三大林区之一,对于塔里木河沿岸的防风固沙、保护河岸、净化空气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通过建设防护林责任区,很好地保护所有林地。同时采用灌溉、伐桩、种子繁殖等方法促进更新。此外,还要大力发展人工胡杨林,在撂荒地上种植片林,沿公路干线和风沙前沿地带栽植以胡杨林为主的基干林。

草地主要用作放牧。由于产草量不高,草质不好,载畜量有限。为了维护放牧,要耗用大量水资源进行灌溉,经济效益很低。应通过发展绿洲畜牧业,来减少天然草地的载畜量,使草地由放牧转向以维护生态为主,发挥其保护地面、防止沙化、优化生态地质环境的作用。

6.改善和保护一定范围的湿地

20世纪70年代以前,区内沿主干河流两侧分布有很多湿地,现在几乎消失殆尽。湿地虽蒸发渗漏损失水量较大,但对维护生物的多样性和候鸟、野生动物的迁移栖息是必不可少的。目前,湿地的锐减使水域湿地动物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据宋郁东等的资料,一些鱼类、鸟类已经消失,有的动物已经灭绝。到90年代,在塔里木河流域兴建了部分平原水库,形成了新的人工水域和湿地,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对这些人工水域和湿地连同栖息的鸟类,作为勘查区内一个重要的生态地质环境类型,必须要很好保护。通过建立野生动物、人工水域和沼泽湿地三位一体的自然生态保护区等方式,防止人为干扰破坏,以改善野生动物、鱼类、水鸟等迁移栖息的生态环境。

⑶ 什么是治理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1、发展综合型的土壤修复技术。单一的修复技术已不能满足当前对于土壤污染治理的需求,今后的研究方向应该是多种技术的有机结合。例如植物-微生物的联合修复、综合氧化还原法、冲淋法和反应墙技术的新型原位复合修复技术,植物修复与物理化学修复相结合等等。
2、充分考虑生态效益。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应当充分考虑生态效益。因此,在今后的修复技术中,生物修复,特别是植物修复技术会成为主流。

⑷ 从事土壤治理需要哪些资质证书

污染修复工程资质:

(一)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注册资本30万元以上;

(二)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占全部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不低于10%;具有土地利用规划专业背景的中级以上(含中级)技术职称的人员不少于6人,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不少于2人;具有土地利用规划相关专业背景的中级以上(含中级)技术职称的人员不少于6人,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不少于2人;

(三)达到本规定要求的技术装备及应用水平考核标准;

(四)有健全的技术、质量、经营、财务管理制度并得到有效执行;

(五)有固定的工作场所,人均建筑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

(4)土壤的生态治理扩展阅读:

环保工程专业承包资质

一级

企业资产:净资产2000万元以上。

企业主要人员:一级注册建造师不少于5人。

技术负责人具有10年以上从事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经历,且具有工程序列高级职称;环保、结构、机械、通风、给排水(水处理)、电气控制等专业中级以上职称人员不少于20人,且专业齐全。

持有岗位证书的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不少于20人,且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材料员、机械员、造价员、资料员等人员齐全。

经考核或培训合格的电工、焊工、瓦工、木工、油漆工、除尘工等中级工以上技术工人不少于30人。

企业工程业绩:近5年承担过2项大型或3项中型环保工程,工程质量合格。

二级

企业资产:净资产600万元以上。

企业主要人员:注册建造师不少于5人。

技术负责人具有8年以上从事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经历,且具有工程序列高级职称或一级注册建造师执业资格;环保、结构、机械、通风、给排水(水处理)、电气控制等专业中级以上职称人员不少于10人,且专业齐全。

持有岗位证书的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不少于15人,且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材料员、机械员、造价员、资料员等人员齐全。

经考核或培训合格的电工、焊工、瓦工、木工、油漆工、除尘工等中级工以上技术工人不少于20人。

企业工程业绩:近5年承担过2项中型或3项小型环保工程,工程质量合格。

三级

企业资产:净资产150万元以上。

企业主要人员:注册建造师不少于2人。

技术负责人具有5年以上从事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经历,具有工程序列中级以上职称或注册建造师执业资格;工程序列中级以上职称人员不少于5人。

持有岗位证书的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不少于10人,且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材料员、机械员、造价员、资料员等人员齐全。

经考核或培训合格的电工、焊工、瓦工、木工、油漆工、除尘工等中级工以上技术工人不少于10人。

技术负责人(或注册建造师)主持完成过本类别工程业绩不少于2项。

⑸ 土壤生物污染的污染治理

其实土壤中本来就有很多具有生物防治潜力的有益微生物,不仅可以对病原菌进行有效的拮抗抑制,而且还有促进植物生长和增产的作用。江木兰等从油菜植株体内分离出的内生枯草芽孢杆菌BY-2可以使油菜核盘菌菌丝细胞浓缩变短,细胞壁破裂,原生质外溢,从而抑制真菌生长发育和菌核萌发,其抑制率高达60%~70%。Boer等研究表明,假单胞菌菌株Pseudomonas WCS358可以强烈分泌嗜铁素,与病原菌竞争Fe3 ,从而抑制萝卜枯萎病。赵国其等用绿色木霉处理西瓜幼苗,能有效增强瓜苗长势,使其根系发达,以抑制西瓜枯萎病菌生长。另外毛壳菌可以有效降解纤维素和有机物,对土壤病原菌有拮抗作用。
植物根系分泌物对某些病原菌也有抑制作用。根系分泌物包括大分子有机物,如糖、蛋白质、酶和凝胶,还有小分子酸、酚、铜以及一些生长激素和黄酮等,其中有一部分或其进一步的分解产物具有化感作用。如小麦根系分泌物能直接抑制小麦全蚀病原菌的菌丝发育。化感物质还可以抑制土壤的硝化作用,对一些通过硝化作用获取物质和能量的病菌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总的来说,应该加强管理污染源和对污染土壤进行末端治理,有必要切断各种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的传播途径。
首先要对粪便、垃圾和生活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及时监测和控制灌溉水质量,采用辐射杀菌法或高温堆肥法灭菌,好气法进行微生物发酵,以消灭垃圾中的致病菌和寄生虫卵,用密封发酵法、药物灭卵法和沼气发酵法等无害化灭菌法处理粪肥,同时还要加强管理感染动物。 防止医院废水直接流入土壤,加强对工业三废的治理和综合利用,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并积极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另外可以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和水分条件来控制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加强地表覆盖以抑制扬尘,切断致病菌的空中传播途径,还可以直接对土壤施药灭菌和杀毒。不过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注意饮食卫生,生吃水果和蔬菜之前要彻底洗干净,蔬菜多洗几次,水果尽量去皮,不直接接触污染土壤,勤洗手,同时还要加强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以降低染病几率。为了防止土壤的生物污染,必须利用一切条件,因地制宜地对污染源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加强对病毒在土壤以及生态系统中迁移、分布和消长规律的研究。

⑹ 土壤对人类生活与生态有哪些作用

对于土壤污染,必须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环保方针。首先要控制和消除污染源。同时看到土壤具有强大的净化能力,在防治土壤污染时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

1、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

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是防止污染的根本措施。土壤对污染物所具有的净化能力相当于一定的处理能力。控制土壤污染源,即控制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的数量和速度,通过其自然净化作用而不致引起土壤污染。

1)控制和消除工业“三废”排放

大力推广闭路循环,无毒工艺,以减少或消除污染物的排放。对工业“三废”进行回收处理,化害为利。对所排放的“三废”要进行净化处理,并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和浓度,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2)加强土壤污灌区的监测和管理

对污水进行灌溉的污灌区,要加强对灌溉污水的水质监测,了解水中污染物质的成分、含量及其动态,避免带有不易降解的高残留的污染物随水进入土壤,引起土壤污染。

3)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

禁止或限制使用剧毒,高残留性农药,大力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发展生物防治措施。例如禁止使用虽是低残留,但急性、毒性大的农药。禁止使用高残留的有机氯农药。根据农药特性,合理施用,制订使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采用综合防治措施,既要防治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威胁,又要把农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限制在最低程度。

4)增加土壤容量和提高土壤净化能力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砂掺粘改良性土壤,以增加和改善土壤胶体的种类和数量,增加土壤对有害物质的吸附能力和吸附量,从而减少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活性。发现、分离和培养新的微生物品种,以增强生物降解作用,是提高土壤净化能力的极为重要的一环。

5)建立监测系统网络,定期对辖区土壤环境质量进行检查,建立系统的档案资料,要规定优先检测的土壤污染物和检测标准方法,这方面可参照有关参照国际组织的建议和我国国情来编制土壤环境污染的目标,按照优先次序进行调查、研究及实施对策。

2、防治土壤污染的措施

1)施加改良剂

施加改良剂的主要目的是加速有机物的分解和使重金属固定在土壤中,如添加有机质可加速土壤中农药的降解,减少农药的残留量。

施用重金属吸收抑制剂(改良剂),即向土壤施加改良抑制物(如石灰、磷酸盐、硅酸钙等),使它与重金属污染物作用生成难溶化合物,降低重金属在土壤及土壤植物体内的迁移能力。这种方法起到临时性的抑制作用,时间过长会引起污染物的积累,并在条件变化时重金属又转成可溶性,因而只在污染较轻地区尚能使用。

2)控制土壤氧化-还原状况

控制土壤氧化-还原条件,也是减轻重金属污染危害的重要措施。据研究,在水稻抽穗到成熟期,无机成分大量向穗部转移,淹水可明显地抑制水稻对镉的吸收,落干则促进水稻对镉的吸收。

重金属元素均能与土壤中的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化物沉淀。因此,加强水浆管理,可有效地减少重金属的危害。但砷相反,随着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降低而毒性增加。

3)改变耕作制度

通过土壤耕作改变土壤环境条件,可消除某些污染物的危害。旱田改水田,DDT和六六六在旱田中的降解速度慢,积累明显;在水田中DDT的降解速度加快,利用这一性质实行水旱轮作,是减轻或消除农业污染的有效措施。

4)客土深翻

污染土壤的排除,特别是重金属的土壤污染,在土壤中产生积累,阻碍作物的生长发育。防治的根本办法是彻底挖去污染土层,换上新土的排土和客土法,以根除污染物。但如果是地区性的污染,实际采用客土法是不现实的。

耕翻土层,即采用深耕,将上下土层翻动混合,使表层土壤污染物含量减低。这种方法动土量较少,但在严重污染的地区不宜采用。

5)采用农业生态工程措施

在污染土壤上繁殖非食用的种子、种经济作物或种属,从而减少污染物进入食物链的途径。或利用某些特定的动植物和微生物较快地吸走或降解土壤中的污染物质,而达到净化土壤的目的。

6)工程治理

利用物理(机械)、物理化学原理治理污染土壤,主要有隔离法,清洗法,热处理,电化法等,是一种最为彻底、稳定、治本的措施。但投资大,适于小面积的重度污染区。

近年来,把其它工业领域,特别是污水、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引入土壤治理过程中,为土壤污染治理研究开辟了新途径,如磁分离技术、阴阳离子膜代换法、生物反应器等。虽然大多数处于试验探索阶段,但积极吸收、转化新技术、新材料,在保证治理效果的基础上降低治理成本,提高工程实用性,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7)制定农药的容许残留量

根据农药的“最大一日容许摄取量”(容许摄取量/(kg·d),用ADI值表示)乘以安全系数(一般定为1/100)。

残留容许量=ADI×体重(kg)/食品系数[kg/(人·d)]

总之,在防治土壤污染的措施上,必须考虑到因地制宜,采取可行的办法,既消除土壤环境的污染,也不致引起其它环境污染问题。

⑺ 土壤污染如何防治

人类生活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废物等污染物进入土壤,当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土壤质量恶化,造成土壤污染,危害农作物的生长,使农产品中的有害物质影响人体健康。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或施用不当,可使土壤受到污染。牲畜的排泄物和生物残体中的寄生虫、病原菌和病毒,都可污染土壤。

污水通过土壤时可起过滤作用,颗粒较大的杂质会被过滤掉,一些杂质可被细小土粒吸附,起着净化作用。当污水数量太多而来不及净化时,使土壤受到污染,因此,要从源头上禁止未经处理的污水灌溉农田,防止土质恶化。采取排水方法,可降低溶解度较大的污染物。采取深翻土地的方法,对稳定而难分解的污染物,可降低其在耕作层的深度。

⑻ 十三五期间土壤环境保护的基本内容

《“复十三五”生态制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要将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从2015年的70.6%提高到90%左右,将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提高到90%以上。
《规划》中的土壤环境保护任务和措施与《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的基本一致,但亦有新增内容。如形成土壤污染源头预防、末端治理和生态环境修复成套技术,支持土壤监测预警网络系统及关键技术装备研发,支持生态环境突发事故监测预警及应急处置技术、遥感监测技术、数据分析与服务产品、高端环境监测仪器研发等,或将在《土壤污染防治法》中有所体现,从法律层面更有直接有力地鼓励土壤污染防治修复先进技术、产品的研发,提升土壤修复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支撑能力。

⑼ 如何保护土壤

基本措施

(一)科学地进行污水灌溉 工业废水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有些工厂排出的废水可能是无害的,但与其他工厂排出的废水混合后,就变成有毒的废水。

因此在利用废水灌溉农田之前,应按照《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规定的标准进行净化处理,这样既利用了污水,又避免了对土壤的污染。

(二)合理使用农药 重视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合理使用农药,这不仅可以减少对土壤的污染,还能经济有效地消灭病、虫、草害,发挥农药的积极效能。

在生产中,不仅要控制化学农药的用量、使用范围、喷施次数和喷施时间,提高喷洒技术,还要改进农药剂型,严格限制剧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重视低毒、低残留农药的开发与生产。

(三)合理施用化肥,增施有机肥 根据土壤的特性、气候状况和农作物生长发育特点,配方施肥,严格控制有毒化肥的使用范围和用量。

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可增强土壤胶体对重金属和农药的吸附能力。如褐腐酸能吸收和溶解三氯杂苯除草剂及某些农药,腐殖质能促进镉的沉淀等。

同时,增加有机肥还可以改善土壤微生物的流动条件,加速生物降解过程。

(四)施用化学改良剂,采取生物改良措施 在受重金属轻度污染的土壤中施用抑制剂,可将重金属转化成为难溶的化合物,减少农作物的吸收。

常用的抑制剂有石灰、碱性磷酸盐、碳酸盐和硫化物等。例如,在受镉污染的酸性、微酸性土壤中施用石灰或碱性炉灰等,可以使活性镉转化为碳酸盐或氢氧化物等难溶物,改良效果显著。

(9)土壤的生态治理扩展阅读:

土壤保护首先要农、林、牧、工统一规划,合理利用和管理土壤资源,使土壤的生产投入与输出相平衡,使土壤生产力与承受力相适应,使土壤肥力、土壤生产力以及环境景观都得到改善和提高。以生物措施为根本措施,并结合适当的工程措施,才能达到土壤保护的目的。

土壤污染成因复杂,主要污染源包括:工业“三废”;城镇居民生活废弃物;农用化学物质;畜禽养殖废弃物等。

土壤污染的危害性:土壤收到污染后,其原有特性将遭到破坏,农作物的质量也会随之下降,并且表层受污染土易在风力和水力的作用下进入大气和水体中,导致大气污染、地表水污染和地下水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