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整改整治 » 环境治理公约

环境治理公约

发布时间: 2021-02-24 23:31:39

㈠ 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环境保护法律的基本原则是指为我国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所确认的、体现环境保护工作基本方针、政策,并为国家环境管理所遵循的基本准则。具体包括:

1、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环境保护法第四条规定,“国家制定的环境保护规划必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环境保护工作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这一原则和国际环境组织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一致的。

“协调发展”着重从横向关系上,即制约发展的基本因素的相互关系上对发展提出要求,“可持续发展”则是从纵向历史发展过程,即当前需要与未来需要的关系上提出要求。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保证社会的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构成危害。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这是针对环境问题的特点和国内外环境管理的主要经验和教训提出的。这一原则在各部环境法律中均有体现。

3、鼓励综合利用的原则。综合利用是指把物质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中排放的各种废弃物最大限度地利用起来,做到物尽其用,以便使整个社会生产和消费的排泄物,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达到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开发者养护、污染治理的原则。开发者养护,是指对环境和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组织或者个人,有责任对其进行恢复、整治和养护。污染者治理,是指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组织或者个人,有责任对其污染源和被污染的环境进行治理。

(1)环境治理公约扩展阅读

中国环境保护事业自20世纪70年代起步,其历程可以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3-1993年):点源治理、制度建设

这一阶段,通过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和开展重点地区污染治理,我国环境保护事业逐渐走上法制化轨道。

第二阶段(1994—2004年):流域整治、强化执法

这一阶段是强化执法、全面治理污染和保护生态的重要时期。在1992年开始正式编制全国环境保护年度工作计划的基础上,从“九五”时期正式开始编制国家环境保护五年规划,将环境保护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

环境保护由单纯工业污染治理扩展到生活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农村环境保护、核安全监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等各个重要领域,并逐步参与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决策中。

第三阶段(2005—至今):全防全控、优化增长

2005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确立了以人为本、环保为民的环保宗旨,成为指导我国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十一五”规划纲要针对我国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加大的形势,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任务和具体措施。

㈡ 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做好综合的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环境。保护环境能让人民的生活更美好。
编辑本段主要内容
其内容主要有: (1)防止由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包括防治工业生产排放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放射性物质以及产生的噪声、振动、恶臭和电磁微波辐射,交通运输活动产生的有害气体、液体、噪声,海上船舶运输排出的污染物,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学品,城镇生活排放的烟尘、污水和垃圾等造成的污染; (2)防止由建设和开发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包括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公路干线、大型港口码头、机场和大型工业项目等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农垦和围湖造田活动、海上油田、海岸带和沼泽地的开发、森林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新工业区、新城镇的设置和建设等对环境的破坏、污染和影响。 (3)保护有特殊价值的自然环境,包括对珍稀物种及其生活环境、特殊的自然发展史遗迹、地质现象、地貌景观等提供有效的保护。 另外,城乡规划,控制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植树造林、控制人口的增长和分布、合理配置生产力等,也都属于环境保护的内容。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行动和主要任务之一。我国则把环境保护宣布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并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以保证这一基本国策的贯彻执行。 (4) 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方面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近年来出现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就是这方面的突出表现。
编辑本段我国的环境问题
我国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污染物排放量还相当大,远远高于环境的自净力;工业污染治理任务仍相当繁重,有些经过治理的地方又出现反复,城镇生活污染比重明显增加;不少地区农业水质,土质污染日渐突出,有些地方的农副产品有害残留物超标,影响人体健康和产品出口;部分地区水土流失,荒漠化仍在加剧,等等。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仍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严峻的环境形势迫使我们必须做出选择:是持续发展还是自我毁灭。毫无疑问,我们应当刻不容缓地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环境污染与破坏。否则,日益恶化的环境将使我们在其他领域中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黯然失色。因此,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我们应该认识到: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编辑本段相关发展
国际环境保护的发起及发展
环境保护是由于工业发展导致环境污染问题过于严重,首先引起工业化国家的重视而产生的,利用国家法律法规和舆论宣传而使全社会重视和处理污染问题。 1963年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出版了一本名为《寂静的春天》的书,书中阐释了农药杀虫剂滴滴涕(DDT)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作用,由于该书的警示,美国政府开始对剧毒杀虫剂问题进行调查,并于1970年成立了环境保护局,各州也相继通过禁止生产和使用剧毒杀虫剂的法律。该书被认为是20世纪环境生态学的标志性起点。 1972年6月5日至16日由联合国发起,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第一届人类环境大会”, 为人类和国际环境保护事业树起了第一块里程碑。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保护环境的全球性国际文件,它标志着国际环境法的诞生。 1975年在贝尔格莱德召开的国际环境教育会议,该会议发表了著名的《贝尔格莱德宪章》,此宪章阐明了环境教育的目的、目标、对象和指导原理。 1977年在苏联邦格鲁吉亚共和国首都第比利斯召开的第一次环境教育政府间会议,会议发表了《关于环境教育的第比利斯政府间会议宣言》和《环境教育政府间会议建议书》 2009年12月7日—18日,丹麦首都哥本哈根Bella中心召开了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召开峰会,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毫无疑问,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会议发表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中国环境保护的起步
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也是从1972年开始起步,北京市成立了官厅水库保护办公室,河北省成立了三废处理办公室共同研究处理位于官厅水库畔属于河北省的沙城农药厂污染官厅水库问题,导致中国颁布法律正式规定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和使用滴滴涕。1973年成立国家建委下设的环境保护办公室,后来改为有国务院直属的部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各省{市、区}也相继成立了环境保护局{厅}。
中国环境保护的发展
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环境保护,缔结或参加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公约、议定书和双边协定,其中主要有: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及该议定书的修正; 生物多样性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关于特别是水禽生境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及其该公约的修正。东南亚及太平洋区植物保护协定、国际热带木材协定; 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防止因倾倒废物及其它物质而引起的海洋污染的公约;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关于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污染公约的1978年议定书,关于油类以外物质造成污染时在公海上进行干涉的议定书,国际捕鲸管制公约,国际油污染损害民事责任公约; 关于禁止发展、生产和储存细菌(生物)及毒素武器和销毁此种武器的公约,核材料的实质保护公约,核事故或辐射紧急情况援助公约,核事故及早通报公约,禁止在海底洋床及其底土安置核武器和其它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条约; 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主要职责是执行各级议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控制污染物排放政策,鼓励开发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以控制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

㈢ 环境保护倡议书

环境保护倡议书
全体学生:
一个绿色的地球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先决条件。两千年的人类文明进程没有牺牲地球的绿色,但是两百年的现代文明却使我们绿色的地球日渐披黄蒙黑。人类在毁灭地球绿色的同时,也就是在逐步毁灭人类自己。在全球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的今天,环境保护和国际贸易间的关系正变得越来越密切,在贸易自由化的同时,你必须注意环境保护。因为不加限制的贸易自由化,将会导致环境污染和破坏的问题在国际间蔓延。为了更清新的空气,更清澈的水源,任何一家负责任的企业,任何一家谋求长远发展的企业,都不会漠视由于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都会做出自己的努力来改善我们的环境。为了保护地球的绿色、为了我们子孙后代,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吧!消灭污染、保护发展环境,担负起每一个生存在地球上的人所应负起的责任,为此我们倡议:

倡导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好赖以生存的环境。倡导节约每一滴水,使用无磷洗涤用品,少用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不烧散煤,生活垃圾分类放置,拒绝食用野生动物。提倡穿着采用棉、麻、毛、丝绸等天然植物制作的"生态时装",食用无污染、无公害且安全、优质、营养的"绿色食品",使用无污染、低耗能、低噪音符合环保要求的家用电器,盛装物品使用"绿色包装",禁止"白色污染",搞好居室卫生,注重室内和庭院的绿化。积极参与爱鸟护鸟和保护野生动物活动,增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忧患意识,坚决制止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一切违法行为。努力建设生态城市,绿化和美化我们的家园,使我们生存的环境更加美好,舒适。
倡议书
全体学生:
为了更清新的空气,更清澈的水源,任何一家负责任的企业,任何一家谋求长远发展的企业,都不会漠视由于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都会做出自己的努力来改善我们的环境。
特此我们倡议:
一.倡导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好赖以生存的环境
二.倡导节约每一滴水,使用无磷洗涤用品,少用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不烧散煤,生活垃圾分类放置,拒绝食用野生动物。
三.提倡穿着采用棉、麻、毛、丝绸等天然植物制作的"生态时装",食用无污染、无公害且安全、优质、营养的"绿色食品",使用无污染、低耗能、低噪音符合环保要求的家用电器,盛装物品使用"绿色包装",禁止"白色污染",搞好居室卫生,注重室内和庭院的绿化。
四.增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忧患意识,坚决制止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一切违法行为。努力建设生态城市,绿化和美化我们的家园,使我们生存的环境更加美好,舒适。

(共俩篇呢给高分呀)真的自己写的

㈣ 关于环境保护。。

一、全球大环境问题
1、气候变暖
2、臭氧层破坏
3、生物多样性减少
4、酸雨蔓延
5、森林锐减
6、土地荒漠化
7、大气污染
8、水体污染
9、海洋污染
10、固体废物污染
二、我国环境状况
1、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以尘和酸雨危害最大,污染程度在加剧。
2、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及四川盆地。华中地区酸雨污染最重。
3、江河湖库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除部分内陆河流和大型水库外,污染成加重趋势,工业发达城镇附近的水域污染尤为突出。
4、七大水系(珠江、长江、黄河、淮河、海滦河、辽河、松花江)中,黄河流域、松花江、辽河流域水污染严重。
5、大淡水湖泊总磷、总氮污染面广,富营养化严重。
6、四大海区以渤海和东海污染较重,南海较轻。
7、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并呈加重趋势。
8、城市环境污染呈加重趋势。
9、城市地面水污染普遍严重,呈恶化趋势。绝大多数河流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10、全国2/3的河流和1000多万公顷农田被污染。
三、历年环境日主题
1974年:只有一个 地球
1975年:人类居住
1976年:水,生命的重要资源
1977年: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
1978年:没有破坏的发展
1979年:为了儿童和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
1980年:新的10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
1981年:保护地下水和人类和人类食物链;防止有毒化学品污染
1982年:纪念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10年,提高环境意识
1983年:管理和处理有害废弃物,防止酸雨
1996年:我们的地球、家园、居住地
1997年: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环境污染概述

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类不断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但由于大气、水、土壤等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会自然降低,这种现象叫做环境自净。如果排放的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质量就会发生不良变化,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这就发生了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有各种分类:
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按人类活动分: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
按造成环境污染的性质、来源分: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电磁波)固体废物污染、能源污染。

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 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 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方面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近年来出现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就是这方面的突出表现。

保护地球,从我做起

古往今来,地球妈妈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无数代子孙。原来的她被小辈们装饰得楚楚动人。可是,现在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将她折磨得天昏地暗。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救救地球”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最强烈的呼声。

我为周围环境的恶化而感到心痛,我想:作为未来接班人的青少年,如果不了解人类环境的构成和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无视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的话,我们的生命将毁在自己的手中,老天将对我们作出严厉的惩罚。为此我下定决心要从我做起爱护环境,保护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家园,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卫士。

在刚过去的一年中,我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植树活动,带领我们初一(6)中队的班干部创立了“绿色天使”植绿护绿小组,鼓励队员们在校园里认养了一棵小树苗,利用课余时间给它梳妆打扮,为它长成参天大树打下了基础。在学校组织的“让地球充满生机”的签字活动中,我郑重地在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并写下了自己对环保的决心和期望,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我积极参加学校在世界环境日举行的有奖征稿,认真查阅、收集各类资料,进行社会调查,撰写有关环境治理设想方面的文章,我经常去参加学校组织的环保讲座,观看环保方面的录相带,积极参预环保知识问答调查活动,认真填写每一项提问。我参与了“红领巾植绿护绿队”的网站建设,在上面发布大量的环保图片和环保知识,以及关于环保的各方面的法律知识,我国在环保方面发展动向、世界各国的环境保护情况;每个月我都利用网络、报纸,查找一些最新的不同的专题和板块“环保资讯”来告诉大家;还定期制作一些宣传板来宣传环保知识和生活中的环保常识。提高了大家的环保意识;号召同学们从不同的方面来关爱自己的家园,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周围的环境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积极动员身边的人一起来依法保护和建设人类共有的同样也是仅有的家园,为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的文明做出贡献。我还和同学们共同发起“养一盆花,认养一棵树、爱惜每一片绿地,让我们周围充满绿色”和“小用塑料袋不使用泡沫饭盒和一次性筷子,让我们远离白色污染”的倡议。让我们放下方便袋,拿起菜篮子,让我们共同走向美好的绿色的明天,走向辉煌、灿烂的未来!

据我收集到的一份报告说:“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源所造成的。触目惊心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污染、食品污染、不适当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这五大类。”一个个铁一样的事实告诉我们,它们像恶魔般无情地吞噬着人类的生命。它威胁着生态平衡,危害着人体健康,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让人类陷入了困境。为此我作出宣告:“只要我们——人类有时刻不忘保护环境的意识,有依法治理环境的意识,地球村将成为美好的乐园”。未来的天空一定是碧蓝的,水是清澈的,绿树成荫鲜花遍地,人类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幸福。

“真正检验我们对环境的贡献不是言辞,而是行动。”虽然我现在做得只不过是一些微小的事,但是我坚信要是我们人人都有保护环境的责任心,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携手保护我们的家园,自然会给人类应有的回报。在温暖的摇篮——草原上小憩;在慈祥的笑脸——天空下成长,在爱的源泉——河流中沐浴

黄色星期天

天贤粱粕

㈤ 环境保护法

1
环境法的主要来制度被归纳为自“老三项”和“新五项”,即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限期治理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和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2

1、环境法体系的纵向结构。①宪法中环境保护的条款;②环境保护法律、其他法律中环境保护的条款、我国签署的环境保护国际公约;③环境保护行政法规;④环境保护部门规章;⑤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⑥环境保护地方政府规章。

2、环境法体系的横向结构。①宪法中环境保护的条款;②环境保护基本法③环境保护单行法:④环境标准;⑤其他部门法中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⑥国际环境保护公约。

3
http://www.chinawater.net.cn/law/wp-01.html

㈥ 世界 第一个环境保护 协议

(1)与保护臭氧层有关的国际环保公约。臭氧层是地球和人类的保护伞,由于广泛使用氯氟碳化合物(CFC)和哈龙,臭氧层遭到严重破坏,其结果是损害人类健康,危害农作物和生物资源,破坏生态系统,引起气候变化等。为了保护臭氧层,国际社会签订了一系列国际公约,如1985年3月通过、1988年9月生效的《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和1987年9月通过、1989年1月生效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及其修正案(1990年和1992年两次修正)。规定发达国家于1996年、发展中国家于2010年逐步淘汰40多种受控物质(ODS),由于这些多为基本化工原料,涉及到的相关产品至少有数千种。
(2)《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随着工业的发展,危险废物的产生与日俱增,逐渐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主要公害。据统计,全世界每年产生的危险废物已从1947年的500万吨增加到目前的5亿多吨,其中发达国家占95%。由于处置场地少,技术复杂,代价昂贵,特别是国内制定了严格的环保法规,加上民众环保意识较强,一些发达国千方百计地将危险废物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灾难性的危害。为此,1989年3月通过了《巴塞尔公约》。公约控制的危险废物按来源分为18种,按成分分为27种。包括中国在内的64个公约缔约方1994年通过一个决议,规定立即禁止向发展中国家出口以最终处置为目的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从1998年起,以再循环利用为目的的危险废物出口也被禁止。
(3)《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战后,世界范围内的野生动植物贸易不断发展,影响了生态多样性。1973年2月签订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按照物种的脆弱性程度,公约将受控物种分为三类列入三个附录,并对其贸易进行不同程度的控制。附录一列入了所有受到和可能受到贸易的影响而有灭绝危险的物种800余种,基本上禁止贸易;附录二列入所有那些目前虽未濒临灭绝,但如对其贸易不严加管理,以防止不利于其生存的利用,就可能变成有灭绝危险的35000种物种,应严格限制贸易;附录三列入任一成员方认为属其管辖范围内,应进行管理以防止或限制开发利用,而需要其他成员国合作控制贸易的物种,应对贸易加以管理。这三类物种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物种被纳入第二类和第一类的范围。许多野生动植物物种或其相关产品的贸易受到严重影响。
(4)《生物多样性公约》及《生物安全议定书》。1992年6月5日签署的《生产多样性公约》没有直接的贸易措施条款,但一些条款对贸易有明显的影响,特别是关于遗传资源的取得、知识产权和生物安全规定与国际贸易直接有关。2000年1月28日达成的《生物安全议定书》将对转基因产品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产生重大影响。
当然,转基因技术及其产品(GMO)飞速发展,正在成为21世纪重要的新兴产业,并对农业、医药、化工和环保等产生重大影响,为解决粮食短缺、有效药品及治理环境等问题展示了良好的前景。目前全世界共有50多种转基因植物产品投入商品化生产。据统计,1996年全球转基因体物商品化种植面积280万公顷,1999年达3990万公顷。美国、阿根廷、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是主要生产国。1995~1998年,GMO作物销售收入从0.75亿美元猛增到15亿美元,1999年达23亿美元,估计到2010年将增至250亿美元。GMO产品的国际贸易也迅猛发展。据统计,日本1998年进口的1597.5万吨玉米、475.1万吨大豆(美国分别占进口量的87.9%和78.6%)中,GMO 玉米和大豆分别为435万吨和105万吨,占进口量的27.2%和22.1%。
转基因技术及其产品迅猛发展的同时也有可能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的风险与威胁,一旦出现差错,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造成基因污染和破坏生态平衡;产生新的毒性或过敏物质,或扩大了寄主范围,导致病毒灾难性的泛滥;转基因活体及其产品有可能降低动物乃至人类的免疫能力,从而对其健康、安全乃至生存产生影响。
为了防范GMO产品对生物安全的影响,规范越境转移问题,国际社会于2000年1月在蒙特利尔通过《卡特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议定书》对转基因产品的越境转移的各个方面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些规定对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影响是巨大的:实行风险评估对国际贸易有负面影响;提前知情同意程序规定使得进口程序更加复杂和繁琐,审批的时间较长,一般为270天,赋予进口缔约国为保护生物安全很多的权利;资料评估为进口国控制GMOs进口提供了借口,进口方可以资料不完备或缺少可靠和充分的科学依据而拒绝进口或推迟做出进口决定;实行GMO加贴标签制度会增加进口国公众对GMOs及其产品的心理恐惧,从而导致某些GMO产品国际贸易量的下降甚至退出国际市场。另外,一旦采纳赔偿责任和补救措施,对进口方来说是能保护合法权益,但对出口方则是极为不利的。预计进口国与主要出口国将在这一领域展开较量。同时《议定书》的签订将大大促进非GMO产品有机食品的国际贸易,特别是给绿色—有机食品国际贸易的发展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5)《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缔约方会议。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候的增加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将对地球和人类产生严重的影响,1992年6月签署了该公约,并于1994年3月正式生效,到2000年共举行了6次缔约方大会。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本身并不直接限制贸易,但由于温室气候控制涉及社会和经济的方方面面,缔约方为履约采取的行动必然会对贸易有着显著的影响。当缔约方制定国家对策时,贸易措施也将会起日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联合履约和清洁发展机制一旦实施,将直接用信用贸易手段实施温室气体减排的交易。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出现国际自然环境保护条约。初期的国际环境条约的内容主要是关于生物资源等方面的自然保护。本世纪 30 年代以后出现了跨国环境污染纠纷。为此, 1954 年制定了第一个关于防治环境污染的国际条约,即《国际防止海上油污公约》。此后,国际条约在防治环境污染和自然保护等各个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内容包括:防治海洋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有毒化学品污染、放射性及电离辐射污染、有害废物污染,保护臭氧层、气候资源、物种和生物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文化和自然遗产、南极、外层空间,以及防治病虫害和禁止为了军事目的破坏环境等等。概括地说,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关于防止环境污染、损害和破坏的条约;二是关于保护自然资源并保障其合理开发利用的条约。

本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国际社会加速制定各式各样的环保措施,目前已有大量有关环境的国际条约。仅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1991 年公布的环境方面的多边国际条约和协定就有 152 项。此外,还有各国签订的大量双边环境条约和协定,共有 180 多项与环境和资源有关的国际条约。

在众多的国际环保公约中,约有十几项公约中含有与贸易有关的条款。这充分表明环境保护与国际贸易有着紧密的联系,并由此而产生日益广泛的影响。与贸易有关的环保法规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 19 世纪 70 年代到 1971 年,这一阶段是与贸易有关的环保法规的产生阶段。一些国家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对进口商品的卫生检疫作出了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定,运用进出口的措施来解决跨越国界的一些环境问题。

最早的多边协议之一是 1900 年的保护非洲野生动物、鸟类、鱼类公约,要求对那些珍稀和面临灭绝威胁的生物采取出口许可证。 1906 年,在瑞士的召集下,签订了一个国际协议,禁止生产和进口使用白磷的火柴。这种白磷火柴的生产过程对工人的身体有害和使用不安全。这一公约促使厂家转向生产更安全的火柴。 1911 年英国、日本、俄国和美国四国签订了《维护和保护海豹和海獭皮毛协议》。 1916 年,英国和美国签订了保护候鸟的协议,规定了禁止捕鸟的季节和在这些时期出口这些鸟类,协议也禁止违反国家或省级法律的鸟类国际运输。 1921 年,意大利和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等签订了一个公约,禁止一些使用对鱼类产卵和保护有害的方法捕捞的鱼类的贸易。 1933 年 29 国签订的《保护自然环境中动植物伦敦公约》,禁止出口没有许可证的从非洲得到的象牙和一些特别的动物、狮头等纪念物。

战后,为保护生态环境签订了更多的法规。如 1946 年的《国际捕鲸管制公约》, 1950 年的《国际鸟类保护公约》, 1951 年的《国际植物保护公约》, 1956 年的《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植物保护协定 ( 修正本 ) 》, 1959 年的《植物检疫及其疾病防护合作协定》, 1959 年的《东北大西洋渔业公约》, 1966 年的《养护大西洋金枪鱼国际公约》, 1967 年的《非洲植物卫生公约》, 1968 年的《养护自然和自然资源非洲公约》, 1969 年的《养护东南大西洋生物资源公约》等。也有许多国家采取单独行动,如美国在 1927 年以前有 10 多个联邦法规运用贸易措施以达到环境目的。很多贸易协定也规定了环保方面的内容,如 1946 年加拿大和墨西哥签订的贸易协定规定,为了保护植物、动物,包括为了防止疾病,动植物退化或灭绝允许采取限制措施等。

这时期的环境法规,主要针对当时的生态破坏,特别是动植物保护及对人类生命的影响,防治范围较窄。主要采取限制性的规定或采用限制性的方法,较少涉及国家对生态的管理。

第二阶段是从 1972 — 1991 年,这是环保法规大发展的时期。第一次全球环境会议于 1972 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使环境保护问题得到了全球的高度重视。各国纷纷制定了各种环保法规,各种各样的国际环保法规也应运而生。到 1991 年底,有 98 个国际性和区域性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条约。其中有很多法规涉及贸易问题,如《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1973 年 ) ,《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 (1985 年 )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1987 年 ) ,《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 (1989 年 )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的修正 (1990 年 ) 等。

这一时期的环境立法除了继续使用强制性手段外,开始探讨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通过消费者的参与来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第三阶段始于 1992 年。从 1992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是环保法规进一步完善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环保法规向综合化方向发展。《生物多样性公约》 (1992 年 ) 包括了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的各个方面,它把到目前为止颁发的这方面的所有公约、协定的精华综合到这一公约中;《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1992 年 ) 也体现了这一发展趋势,它是最重要的环境保护公约之一,不仅涉及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而更重要的是关系到能源的使用和国家的经济及长远发展。

我国签署的国际环境公约如下: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国际捕鲸管制公约》 《关于保护臭氧层的维也纳公约》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修订本)》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生物多样性公约》 《防治荒漠化公约》 《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 《1972年伦敦公约》
主题 公约 宗旨
空气:
保护臭氧层

经1987年补充(经1990年及1992年修订)的1985年《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 •
采取规管性的预防措施,抑制全球排放损害臭氧层物质,以保护臭氧层,从而保障人类健康和环境。不时修订公约及调整时间表,藉此减少使用和制造损害臭氧层的物质。

环境保育 •
经1956年修订的1946年《国际捕鲸公约》

在不会引起广泛经济问题或营养问题的原则下,尽速令鲸鱼数目达到最理想水平,并确立一套国际规例,确保适当地和有效地保育及培养鲸鱼,使捕鲸业得以循序发展。


经1967年、1979年及1983年(只有第1(a)条)修订的1956年《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植物保护协定》


通过国际合作,防止在亚洲及太平洋区引进及扩散破坏力强的植物病害。


经1982年及1987年修订的1971年《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

阻止湿地在目前或日后遭侵占或持续减少,顾及湿地的根本生态功用及经济、文化、科研和康乐价值。


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制订长远有效的制度,利用现代科学方法,合力保护对世人极具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


经1979年修订的1973年《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利用出入口许可证制度,保护指定的濒危物种免遭滥捕滥杀。


1979年《保护迁徙野生动物公约》

采取行动,按情况所需,适当地保护迁徙野生动物。

有害废物 •
1989年《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

订明缔约国的义务,目的是:

(a) 有害废物的生产和越境转移减至最少,确保以符合环保的有效方式管理这些废物;

(b) 将有害废物的产量和毒性减至最低,并确保以符合环保的有效方式管理这些废物,尽量在接近废物产生源处置废物,并减少越境危险废物的转移;

(c) 协助发展中国家以符合环保方法管理所产生的有害废物和其他废物;

(d) 建立由生产处到弃置处的监察制度;及

(e) 管制有害废物的进出口,规定必须取得入口国家的官方批准,方可进行越境废物转移。

海洋污染 •
经1973年补充及经1991年及1996年修订的1969年《国际干预公海油污事故公约》

采纳特别措施保护人类利益,免因公海油污事故污染海水和海岸而招致严重后果。


经1976年及1992年修订的1969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

采纳划一的国际规例和程序;界定因船只漏油或排油引致污染的责任及确保蒙受损失的人士获得适当赔偿。


经1976年及1992年修订的1971年《设立国际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国际公约》

成立赔偿基金。受船只漏油及排放油污损害的人士除可获得1969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规定的赔偿外,亦可得到基金拨出的补偿。


经1978年修改及补充(不包括附则IV)以及经1984年、1985年、1987年、1989年、1990 年、1991年、1992年、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及1999年修订的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

防止船只排放有害物质或废水污染海洋环境。1978年议定书确定有需要进一步防止和管制油轮及其他船只,以防止污染海岸。


经1978年(焚烧)、1980年、1989年及1993年修订的1972年《防止倾倒废物及其他物质污染海洋的公约》

控制因倾倒废物而造成的海洋污染,促使区域性协议与现有公约相配合,以及改善保护海洋环境的工作。


1990年《国际油污防备、响应和合作公约》

制定措施处理油污事故并就该等事故提供国际合作。

㈦ 《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基本内容

http://www.envir.gov.cn/law/envir.htm
中华人抄民共和国袭环境保护法
http://www.envir.gov.cn/law/air.htm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7/10/content_966008.htm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㈧ 关于保护环境的知识

1、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2、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行动和主要任务之一。我国则把环境保护宣布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并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以保证这一基本国策的贯彻执行。

3、保护有特殊价值的自然环境,包括对珍稀物种及其生活环境、特殊的自然发展史遗迹、地质现象、地貌景观等提供有效的保护。另外,城乡规划,控制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植树造林、控制人口的增长和分布、合理配置生产力等,也都属于环境保护的内容。

4、环境保护是由于工业发展导致环境污染问题过于严重,首先引起工业化国家的重视而产生的,利用国家法律法规和舆论宣传而使全社会重视和处理污染问题。

5、保护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做好综合的治理。

6、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环境保护 ,缔结或参加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公约、议定书和双边协定,其中主要有: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及该议定书的修正;生物多样性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关于特别是水禽生境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及其该公约的修正。

7、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仍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严峻的环境形势迫使我们必须做出选择:是持续发展还是自我毁灭。毫无疑问,我们应当刻不容缓地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环境污染与破坏。否则,日益恶化的环境将使我们在其他领域中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黯然失色。

8、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我们应该认识到: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8)环境治理公约扩展阅读:

1、1972年6月5日至16日由联合国发起,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第一届人类环境大会”,为人类和国际环境保护事业树起了第一块里程碑。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保护环境的全球性国际文件,它标志着国际环境法的诞生。

2、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也是从1972年开始起步,北京市成立了官厅水库保护办公室,河北省成立了三废处理办公室共同研究处理位于官厅水库畔属于河北省的沙城农药厂污染官厅水库问题,导致中国颁布法律正式规定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和使用滴滴涕(DDT)。

3、1973年成立国家建委下设的环境保护办公室,后来改为有国务院直属的部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㈨ 结合现实生活制定几条爱护地球的环保公约

(1)与保护臭氧层有关的国际环保公约。臭氧层是地球和人类的保护伞,由于广泛使用氯氟碳化合物(CFC)和哈龙,臭氧层遭到严重破坏,其结果是损害人类健康,危害农作物和生物资源,破坏生态系统,引起气候变化等。为了保护臭氧层,国际社会签订了一系列国际公约,如1985年3月通过、1988年9月生效的《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和1987年9月通过、1989年1月生效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及其修正案(1990年和1992年两次修正)。规定发达国家于1996年、发展中国家于2010年逐步淘汰40多种受控物质(ODS),由于这些多为基本化工原料,涉及到的相关产品至少有数千种。
(2)《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随着工业的发展,危险废物的产生与日俱增,逐渐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主要公害。据统计,全世界每年产生的危险废物已从1947年的500万吨增加到目前的5亿多吨,其中发达国家占95%。由于处置场地少,技术复杂,代价昂贵,特别是国内制定了严格的环保法规,加上民众环保意识较强,一些发达国千方百计地将危险废物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灾难性的危害。为此,1989年3月通过了《巴塞尔公约》。公约控制的危险废物按来源分为18种,按成分分为27种。包括中国在内的64个公约缔约方1994年通过一个决议,规定立即禁止向发展中国家出口以最终处置为目的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从1998年起,以再循环利用为目的的危险废物出口也被禁止。
(3)《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战后,世界范围内的野生动植物贸易不断发展,影响了生态多样性。1973年2月签订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按照物种的脆弱性程度,公约将受控物种分为三类列入三个附录,并对其贸易进行不同程度的控制。附录一列入了所有受到和可能受到贸易的影响而有灭绝危险的物种800余种,基本上禁止贸易;附录二列入所有那些目前虽未濒临灭绝,但如对其贸易不严加管理,以防止不利于其生存的利用,就可能变成有灭绝危险的35000种物种,应严格限制贸易;附录三列入任一成员方认为属其管辖范围内,应进行管理以防止或限制开发利用,而需要其他成员国合作控制贸易的物种,应对贸易加以管理。这三类物种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物种被纳入第二类和第一类的范围。许多野生动植物物种或其相关产品的贸易受到严重影响。
(4)《生物多样性公约》及《生物安全议定书》。1992年6月5日签署的《生产多样性公约》没有直接的贸易措施条款,但一些条款对贸易有明显的影响,特别是关于遗传资源的取得、知识产权和生物安全规定与国际贸易直接有关。2000年1月28日达成的《生物安全议定书》将对转基因产品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产生重大影响。
当然,转基因技术及其产品(GMO)飞速发展,正在成为21世纪重要的新兴产业,并对农业、医药、化工和环保等产生重大影响,为解决粮食短缺、有效药品及治理环境等问题展示了良好的前景。目前全世界共有50多种转基因植物产品投入商品化生产。据统计,1996年全球转基因体物商品化种植面积280万公顷,1999年达3990万公顷。美国、阿根廷、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是主要生产国。1995~1998年,GMO作物销售收入从0.75亿美元猛增到15亿美元,1999年达23亿美元,估计到2010年将增至250亿美元。GMO产品的国际贸易也迅猛发展。据统计,日本1998年进口的1597.5万吨玉米、475.1万吨大豆(美国分别占进口量的87.9%和78.6%)中,GMO 玉米和大豆分别为435万吨和105万吨,占进口量的27.2%和22.1%。
转基因技术及其产品迅猛发展的同时也有可能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的风险与威胁,一旦出现差错,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造成基因污染和破坏生态平衡;产生新的毒性或过敏物质,或扩大了寄主范围,导致病毒灾难性的泛滥;转基因活体及其产品有可能降低动物乃至人类的免疫能力,从而对其健康、安全乃至生存产生影响。
为了防范GMO产品对生物安全的影响,规范越境转移问题,国际社会于2000年1月在蒙特利尔通过《卡特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议定书》对转基因产品的越境转移的各个方面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些规定对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影响是巨大的:实行风险评估对国际贸易有负面影响;提前知情同意程序规定使得进口程序更加复杂和繁琐,审批的时间较长,一般为270天,赋予进口缔约国为保护生物安全很多的权利;资料评估为进口国控制GMOs进口提供了借口,进口方可以资料不完备或缺少可靠和充分的科学依据而拒绝进口或推迟做出进口决定;实行GMO加贴标签制度会增加进口国公众对GMOs及其产品的心理恐惧,从而导致某些GMO产品国际贸易量的下降甚至退出国际市场。另外,一旦采纳赔偿责任和补救措施,对进口方来说是能保护合法权益,但对出口方则是极为不利的。预计进口国与主要出口国将在这一领域展开较量。同时《议定书》的签订将大大促进非GMO产品有机食品的国际贸易,特别是给绿色—有机食品国际贸易的发展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5)《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缔约方会议。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候的增加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将对地球和人类产生严重的影响,1992年6月签署了该公约,并于1994年3月正式生效,到2000年共举行了6次缔约方大会。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本身并不直接限制贸易,但由于温室气候控制涉及社会和经济的方方面面,缔约方为履约采取的行动必然会对贸易有着显著的影响。当缔约方制定国家对策时,贸易措施也将会起日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联合履约和清洁发展机制一旦实施,将直接用信用贸易手段实施温室气体减排的交易。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出现国际自然环境保护条约。初期的国际环境条约的内容主要是关于生物资源等方面的自然保护。本世纪 30 年代以后出现了跨国环境污染纠纷。为此, 1954 年制定了第一个关于防治环境污染的国际条约,即《国际防止海上油污公约》。此后,国际条约在防治环境污染和自然保护等各个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内容包括:防治海洋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有毒化学品污染、放射性及电离辐射污染、有害废物污染,保护臭氧层、气候资源、物种和生物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文化和自然遗产、南极、外层空间,以及防治病虫害和禁止为了军事目的破坏环境等等。概括地说,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关于防止环境污染、损害和破坏的条约;二是关于保护自然资源并保障其合理开发利用的条约。

本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国际社会加速制定各式各样的环保措施,目前已有大量有关环境的国际条约。仅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1991 年公布的环境方面的多边国际条约和协定就有 152 项。此外,还有各国签订的大量双边环境条约和协定,共有 180 多项与环境和资源有关的国际条约。

在众多的国际环保公约中,约有十几项公约中含有与贸易有关的条款。这充分表明环境保护与国际贸易有着紧密的联系,并由此而产生日益广泛的影响。与贸易有关的环保法规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 19 世纪 70 年代到 1971 年,这一阶段是与贸易有关的环保法规的产生阶段。一些国家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对进口商品的卫生检疫作出了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定,运用进出口的措施来解决跨越国界的一些环境问题。

最早的多边协议之一是 1900 年的保护非洲野生动物、鸟类、鱼类公约,要求对那些珍稀和面临灭绝威胁的生物采取出口许可证。 1906 年,在瑞士的召集下,签订了一个国际协议,禁止生产和进口使用白磷的火柴。这种白磷火柴的生产过程对工人的身体有害和使用不安全。这一公约促使厂家转向生产更安全的火柴。 1911 年英国、日本、俄国和美国四国签订了《维护和保护海豹和海獭皮毛协议》。 1916 年,英国和美国签订了保护候鸟的协议,规定了禁止捕鸟的季节和在这些时期出口这些鸟类,协议也禁止违反国家或省级法律的鸟类国际运输。 1921 年,意大利和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等签订了一个公约,禁止一些使用对鱼类产卵和保护有害的方法捕捞的鱼类的贸易。 1933 年 29 国签订的《保护自然环境中动植物伦敦公约》,禁止出口没有许可证的从非洲得到的象牙和一些特别的动物、狮头等纪念物。

战后,为保护生态环境签订了更多的法规。如 1946 年的《国际捕鲸管制公约》, 1950 年的《国际鸟类保护公约》, 1951 年的《国际植物保护公约》, 1956 年的《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植物保护协定 ( 修正本 ) 》, 1959 年的《植物检疫及其疾病防护合作协定》, 1959 年的《东北大西洋渔业公约》, 1966 年的《养护大西洋金枪鱼国际公约》, 1967 年的《非洲植物卫生公约》, 1968 年的《养护自然和自然资源非洲公约》, 1969 年的《养护东南大西洋生物资源公约》等。也有许多国家采取单独行动,如美国在 1927 年以前有 10 多个联邦法规运用贸易措施以达到环境目的。很多贸易协定也规定了环保方面的内容,如 1946 年加拿大和墨西哥签订的贸易协定规定,为了保护植物、动物,包括为了防止疾病,动植物退化或灭绝允许采取限制措施等。

这时期的环境法规,主要针对当时的生态破坏,特别是动植物保护及对人类生命的影响,防治范围较窄。主要采取限制性的规定或采用限制性的方法,较少涉及国家对生态的管理。

第二阶段是从 1972 — 1991 年,这是环保法规大发展的时期。第一次全球环境会议于 1972 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使环境保护问题得到了全球的高度重视。各国纷纷制定了各种环保法规,各种各样的国际环保法规也应运而生。到 1991 年底,有 98 个国际性和区域性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条约。其中有很多法规涉及贸易问题,如《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1973 年 ) ,《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 (1985 年 )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1987 年 ) ,《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 (1989 年 )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的修正 (1990 年 ) 等。

这一时期的环境立法除了继续使用强制性手段外,开始探讨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通过消费者的参与来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第三阶段始于 1992 年。从 1992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是环保法规进一步完善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环保法规向综合化方向发展。《生物多样性公约》 (1992 年 ) 包括了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的各个方面,它把到目前为止颁发的这方面的所有公约、协定的精华综合到这一公约中;《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1992 年 ) 也体现了这一发展趋势,它是最重要的环境保护公约之一,不仅涉及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而更重要的是关系到能源的使用和国家的经济及长远发展。

我国签署的国际环境公约如下: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国际捕鲸管制公约》 《关于保护臭氧层的维也纳公约》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修订本)》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生物多样性公约》 《防治荒漠化公约》 《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 《1972年伦敦公约》
主题 公约 宗旨
空气:
保护臭氧层

经1987年补充(经1990年及1992年修订)的1985年《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 •
采取规管性的预防措施,抑制全球排放损害臭氧层物质,以保护臭氧层,从而保障人类健康和环境。不时修订公约及调整时间表,藉此减少使用和制造损害臭氧层的物质。

环境保育 •
经1956年修订的1946年《国际捕鲸公约》

在不会引起广泛经济问题或营养问题的原则下,尽速令鲸鱼数目达到最理想水平,并确立一套国际规例,确保适当地和有效地保育及培养鲸鱼,使捕鲸业得以循序发展。


经1967年、1979年及1983年(只有第1(a)条)修订的1956年《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植物保护协定》


通过国际合作,防止在亚洲及太平洋区引进及扩散破坏力强的植物病害。


经1982年及1987年修订的1971年《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

阻止湿地在目前或日后遭侵占或持续减少,顾及湿地的根本生态功用及经济、文化、科研和康乐价值。


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制订长远有效的制度,利用现代科学方法,合力保护对世人极具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


经1979年修订的1973年《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利用出入口许可证制度,保护指定的濒危物种免遭滥捕滥杀。


1979年《保护迁徙野生动物公约》

采取行动,按情况所需,适当地保护迁徙野生动物。

有害废物 •
1989年《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

订明缔约国的义务,目的是:

(a) 有害废物的生产和越境转移减至最少,确保以符合环保的有效方式管理这些废物;

(b) 将有害废物的产量和毒性减至最低,并确保以符合环保的有效方式管理这些废物,尽量在接近废物产生源处置废物,并减少越境危险废物的转移;

(c) 协助发展中国家以符合环保方法管理所产生的有害废物和其他废物;

(d) 建立由生产处到弃置处的监察制度;及

(e) 管制有害废物的进出口,规定必须取得入口国家的官方批准,方可进行越境废物转移。

海洋污染 •
经1973年补充及经1991年及1996年修订的1969年《国际干预公海油污事故公约》

采纳特别措施保护人类利益,免因公海油污事故污染海水和海岸而招致严重后果。


经1976年及1992年修订的1969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

采纳划一的国际规例和程序;界定因船只漏油或排油引致污染的责任及确保蒙受损失的人士获得适当赔偿。


经1976年及1992年修订的1971年《设立国际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国际公约》

成立赔偿基金。受船只漏油及排放油污损害的人士除可获得1969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规定的赔偿外,亦可得到基金拨出的补偿。


经1978年修改及补充(不包括附则IV)以及经1984年、1985年、1987年、1989年、1990 年、1991年、1992年、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及1999年修订的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

防止船只排放有害物质或废水污染海洋环境。1978年议定书确定有需要进一步防止和管制油轮及其他船只,以防止污染海岸。


经1978年(焚烧)、1980年、1989年及1993年修订的1972年《防止倾倒废物及其他物质污染海洋的公约》

控制因倾倒废物而造成的海洋污染,促使区域性协议与现有公约相配合,以及改善保护海洋环境的工作。


1990年《国际油污防备、响应和合作公约》

制定措施处理油污事故并就该等事故提供国际合作。

㈩ 城乡清洁活动公约,急急急急!!!!!!!!!

一、传达贯彻××书记重要指示和市“城乡清洁工程”工作会议精神
×月×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到我市调研考察,重点检查了××市场的环境卫生,他在××市场检查的点最多,呆的时间最长,不断与“城乡清洁工程”监督员、个体经营户、普通群众交谈,详细了解城市环境卫生整治情况和群众切身感受。××书记指出,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关系到工业化城镇化,关系到精神文明创建,关系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清洁工作,决不是权宜之计,也不是装装门面,而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牢固树立环境保护也是生产力的观念,深入持久、坚持不懈地抓好环境卫生,努力坚持数年,形成长效机制。通过城乡清洁工程,创造整齐、清洁、优美的城乡环境,进一步优化项目环境。他强调,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干实事、解难题,作为清简务本、行必责实的实际行动。要切实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了解群众要求,倾听群众呼声,体恤群众疾苦,努力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干部要干实事,从具体事情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抓好落实,扎实推进城乡清洁工作取得实效。
×月×日,市里召开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再动员大会,市委书记×××在会议上强调,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全民动员,高标准、高要求,层层落实责任,再次掀起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工作新高潮。要把整治重点范围放在城区、重点镇、示范村、沿路、沿江、风景名胜区及周边的乡(镇)、村(屯),突出抓好市场、城乡结合部和城中村、居民门前、施工现场、公共场所、主要街道的整治。要紧紧围绕“卫生、清洁”做文章,在“彻底、长效”上下功夫,坚持不懈,务求实效。各级各部门要加强督促检查,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立即曝光,并限期整改
×月×日,在×市召开的“城乡清洁工程”现场会上,××书记再次强调指出,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必须标本兼治,要把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当作改善城乡环境、树立城市形象、检验干部队伍作风意识的大事来抓好,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让广大干部群众在活动中看得见、摸得着、得到实惠。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一定要亲自抓,而且要抓细抓实抓具体;所有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要参与到整个“城乡清洁工程”工作中,形成齐抓共管、共同促进的格局。要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教育,充分发动群众自觉参与城乡清洁工程。各县(市、区)要建立健全机制,实现长效管理;要超前考虑好本级、本单位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的整体规划;要切实组建好环卫站(所)和环卫清洁、城管、离退休干部督查、市容环境卫生突击队、综合执法等五支队伍,对乱丢垃圾、乱停放车辆、乱摆卖、乱搭建、乱张贴等现象进行重点整治;要建立有效的宣传教育、奖惩、监督检查机制等。
××书记的重要指示和市里多次召开“城乡清洁工程”专题工作会议,充分说明了自治区,市委、市政府对××区“城乡清洁工程”工作高度重视,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贯彻落实好××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市专题工作会议精神,以此为动力,切实增强“城乡清洁工程”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把××区城乡卫生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及时总结,找出差距,切实解决前一阶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自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工作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区迅速行动,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城乡清洁工程”活动的深入开展。截至×月×日,××区已投入资金×万元,出动干部群众×万多人次,清扫街道面积约×万多平方米,清除生活和建筑垃圾×多车次,清除卫生死角×多处,依法拆除违章建筑×多处。各乡镇(农场)及区直各单位充分抓住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契机,认真履行职责,按照《××区“城乡清洁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团结协作,层层落实,常抓不懈,采取全民参与的策略,除了调动所有干部职工外,还积极发动群众参与,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做好城乡清洁工程工作。对城乡环境卫生状况进行了全面彻底的大检查,针对存在问题严格整改,健全了城监和环卫管理机制,组建或充实了城监、环卫队伍,建立了固定的中心垃圾处理场(点),制定出台了《城乡环境卫生管理公约》、《“门前三包”卫生责任承包制》等一系列管理办法。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区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有了明显改观,脏乱差现象得到了有效整治,城镇化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城乡清洁工程”取得明显成效。
但是,我们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尽管我们动了脑筋,下了力气,干部群众都逐步动员起来了,但由于基础条件比较差,全××区的城乡清洁状况还不尽人意,整体水平与现实要求还有不少的差距。当前仍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宣传工作力度仍需加强,群众尤其是集镇居民清洁卫生意识亟待提高。一些单位和领导重视不够,一些干部对城乡清洁工程认识不足,以缺少人力财力物力为由推诿责任,造成协调不力,工作滞后。乡镇居民特别是到中心集镇居住的农民由于文化水平较低和长期养成的不良生活习惯,卫生意识较差,对正在实施的“城乡清洁工程”不理解、不配合。二是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集贸市场环境不容乐观。集贸市场硬件设施不齐全,市场环境“脏、乱、差”,摊位乱摆、占道经营、污水乱倒、垃圾乱丢、蔬菜禽类混合摆放、保洁制度、保洁人员不到位等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排水排污系统等基础设施没有配套建设,没有垃圾中转站和集中填埋场,或垃圾堆放场所规划简陋,垃圾露天堆放等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三是各种规章制度和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健全,城乡清洁管理有待加强。部分单位门前三包责任制没有效落实,对环境卫生和生活垃圾没有进行有效的日常保洁。占道经营、跨门营业、流动摊贩、乱张贴、乱搭建、乱吊挂等不良现象依然存在。
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是领导认识不到位、部门责任不落实、责任心不强、工作推动力度不够。各乡镇和各部门都要认真进行“回头看”,围绕最脏、最乱、最差和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四最”问题,看一看,在你这个部门内,在你这个责任区内,责任是否真正落实了,每个党员干部、每个职工群众的积极性,是否都已经调动起来了;找一找,在环境治理上还存在那些问题,有哪些工作需要改进,哪些方面拖了全××区的后腿;想一想,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和行业特点,变突击为长效,建立一个长效的环境治理机制,把治理成果长久保持下去,把工作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
三、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努力把“城乡清洁工程”工作推上新台阶
(一)加大舆论宣传力度,积极营造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开展“城乡清洁工程”,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抓与不抓,抓好抓坏,是是否讲政治、是否抓落实、执政能力强不强的表现。开展“城乡清洁工程”,也是考察干部作风实不实,党性强不强的重要体现。从现在开始,各级各单位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切实把“城乡清洁工程”摆上突出位置,抓紧抓实,落实责任。各级领导干部要大力弘扬“清简务本、行必责实”的工作作风,真正拿出一种“说要做的事就要做”的态度和行动,克服畏难情绪,迎难而上。城乡清洁工程是一项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深入持久地开展清洁卫生运动,需要全民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各级各单位要继续通过广播、板报、悬挂宣传横幅、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利用公开栏、宣传栏等宣传阵地在全社会进行广泛宣传,开展文明单位(社区)、文明庭院等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全民的清洁卫生意识和维护城镇环境卫生的自觉性,逐步形成良好的卫生意识和行为。
(二)加大财政投入,抓好管理机制和队伍建设。“城乡清洁工程”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各级财政要整合财力资源,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加大城镇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维修的投入,增加环卫设施和设备。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环卫硬件设施,搞好垃圾处理场、垃圾中转站以及城乡道路的硬化、绿化和美化。要按照自治区和崇左市的部署要求,健全领导机构,落实人员和必要经费,为城乡清洁工程提供有力机制保障。逐步制定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与实施细则,使城乡清洁卫生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逐步形成“城乡清洁工程”科学管理长效机制。
重点建好五支队伍。一是加强环卫站(所)的建设。要配齐卫生工作人员,确保有足够的环卫工人。要在财政上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确保有完善的环卫工具和设施。特别是各地都要组建有一支卫生整治突击队,不间断地对垃圾死角进行清扫。同时,要组建一支保洁队,对重点路段进行全天候保洁。二是加强城管队伍建设.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更加关心支持城管队伍的建设,给予更多精神鼓励、资源保障和工作支持,形成全社会都理解、支持和监督城管执法工作的良好局面。要加强人员管理包括对各类协管人员的教育和管理,提高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做到文明执法、协同执法、严格执法。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在经费保证的前提下,可采取聘用或临时用工的办法来解决人员不足的问题,也可以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采取竞标的办法落实承包责任制。三是组建一支离退休干部督查员队伍。积极发挥离退休干部的作用,通过老干部的言传身教和督促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提高群众的卫生意识。这次×书记来,对我们的老干部卫生督查员给予了高度评价,我们要继续发扬,不断完善,发挥更大的作用。四是广大干部职工要切实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各单位必须对本单位庭院进行彻底清扫和整治。同时,要以建立健全部门卫生责任区为着力点,强化工作标准,落实责任要求。对各单位的责任区,要进行不定期的检查考评,成绩突出的,给予奖励。五是积极争取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城乡居民是城乡清洁工程的主力军,我们要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动员。要全面实行门前三包,加强对摊点贩的卫生管理,把城乡清洁工程的开展遍及城市农村、街头巷尾,共同营造良好环境。
(三)强化城乡环卫设施建设和管理,重点抓好垃圾处理。要进一步加快农贸市场、街道、排水沟渠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不断完善卫生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垃圾转运站。要对主街道进行净化绿化美化亮化,设置垃圾箱,改造或新建公用厕所。要对沿街店面规范摊位摆放、广告牌设置。要加强中小学校食堂管理和卫生死角的整治及学校周边无证摊贩的整治。工商部门要指导市场服务中心加强市场管理,对农贸市场做到划行归市,落实专人管理。公安、工商、城管等部门要组成联合执法队进行联合执法,全面清理取缔乱摆乱卖、占道经营现象。城管部门要与交警部门配合,合理设置停车区域,划好停车线,彻底解决乱停乱放问题。各乡镇要组织突击队彻底清理沿街居民(单位)门口乱堆的杂物,使各居民(单位)门前干净整洁。
垃圾是造成集镇“脏乱差”的主要原因,必须把清理垃圾作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重点来抓。要集中精力对集镇所有公共场所、街道两旁、房前屋后等垃圾死角进行全面清理。按照罗殿龙在现场会上提出的要求,对垃圾的处理,我们要做到以下六点:一要实行上门收垃圾,城区上门收垃圾率要达到100%,集镇要达到80%;二要增加垃圾收集点,方便群众倒放垃圾;三要实行定时收集垃圾,不同路段实行不同时间收集垃圾制度;四要配足保洁员,对街道进行分级管理;五要成立清洁突击队,对重点场所、重点路段进行突击清理;六要对屡教不改者,按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切实落实对各单位、门店、住户“门前三包”责任制,定期组织干部职工清扫室内外卫生,每逢重大节日,开展全民环境卫生活动,在全社会树立爱清洁、讲卫生的文明风尚。
(四)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逐步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坚持每月开展一次以上全面的清洁卫生运动,逐步建立完善多部门快速联动机制,通过采取定期检查和突击检查、明查和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对各乡镇(农场)、各单位进行督查,并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对落实整改措施不力的单位要在全××区进行通报,并严肃追究相关单位主要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督促各级单位认真贯彻区委、区政府关于“城乡清洁工程”的工作部署,确保“城乡清洁工程”取得实效。一是要加强环境治理工作的督促检查。区委、区政府将采取多种方式,对城区、城乡结合部、主要道路两侧、农村环境治理等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各乡镇、各部门都要围绕自己的任务,建立检查制度,经常进行自我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各种问题。要把集中督查和日常检查结合起来,坚持每季度一督查,及时通报督查情况。要充分发挥街道办、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组织的作用,倾听群众呼声,把环境治理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接受群众监督,让群众满意。二是要完善考评制度,创新考评办法。我们要把环境治理情况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责任制,组织有关部门进行综合考评,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不重视、不努力、不作为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责任,对一些长期得不到解决的突出的环境卫生问题要给予严格处罚,问题严重的要下岗换人。
(五)把开展“城乡清洁工程”与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从提高农民素质、促进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入手,将整治工作由集镇区域延伸到镇郊结合部,辐射带动村屯做好清洁卫生工作,各乡镇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督促本乡镇区域内机关、学校、站所、企业等各个单位的环境治理工作,确保环境达标。要实行乡、镇、村、户联动,把环境治理工作进一步向千家万户延伸,拓宽到每个村庄、每条街道、每个胡同、每个庭院,督促各村建立清扫保洁队伍,增加环卫设施,建立垃圾收集点,做到及时清运;在农村环境治理工作中,各乡镇的领导干部要带头组织卫生清理活动,每一名共产党员要带头参加义务劳动。各部门、各单位的包村干部,要把农村环境治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与农村厕所改造、沼气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爱国卫
生活动结合起来,从而形成综合治理的局面。
同志们,“城乡清洁工程”工作依然艰巨,工作繁重,让我们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上来,把干实事、解难题,作为清简务本、行必责实的实际行动,振奋精神,坚定信心,进一步强化措施,持之以恒做好各项工作,为促进××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