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整改整治 » 工业毒物危害治理措施

工业毒物危害治理措施

发布时间: 2021-02-23 06:57:25

㈠ 工业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3个,即…

消化道吸收(吞入),呼吸道吸收(气体或粉尘吸入)以及经皮吸收(皮肤渗透)吧。
吞入很好理解,包括误食和食品里的毒物残留。
吸入的气体毒物如氨,氯气,盐酸等可以造成急性呼吸道损伤,粉尘可以造成尘肺等疾病。
有的物质即使在玩好的皮肤表面也可以渗透进人体,比如水银和升汞,也有的是与促渗透的物质(比如油酸)混合后,可以由皮肤吸收。

㈡ 生产电路板过程中哪些是有毒的工序,对身体会有哪些危害。

工业毒物对人体的作用可分为局部作用和全身作用。当皮肤受污染时,首先引起局部刺激作用或过敏反应。如有经皮肤吸收或吸入毒物时便可引起全身性中毒,可损害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生殖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等器官。某些毒物对人体产生远期影响,具有致突变作用、致畸作用和致癌作用。当妇女在孕期接触某些化学毒物时,毒物可以通过胎盘影响胎儿的发育,引起胎儿畸形、智力发育不良、流产或死胎等。现已证实导致人体致畸物有十多种,如二硫化碳、乙醇、汞和多溴联苯等。现在已报道的对动物致畸的500多种化学毒物,对女工也存在着潜在的危害。

工人在接触某些化学毒物时,可使人群中癌瘤的发病率增高,这种化学物质被称为化学致癌物。国际上现已查明的化学致癌物,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人体致癌物,有充分的流行病学证据和可靠的动物实验资料,如砷、苯、氯乙烯、联苯胺、铬酸盐和重铬酸盐等三十余种;第二类是可疑人体致癌物,有个别人体致癌的病例而未经流行病学肯定,但动物资料证实致癌,如环磷酸胺、丙烯脂等;第三类是动物致癌物,仅在实验动物中获得阳性而缺乏人群致癌资料。某些化学物质还具有促进肿瘤生长的能力,称为促癌物。

根据工业毒物的作用特点,可分为神经毒物、肝脏毒物。遗传毒物、刺激毒物及窒息毒物等。这些毒物可选择性地损害某个器官或引起某一毒性反应。例如,神经毒物中毒时,首先引起神经系统的中毒症状。由于毒物作用的方式不同,对人体所致损害也有所不同。例如,过量接触苯蒸气,急性中毒时可引起中枢神经损害,出现麻醉、昏迷、呼吸抑制而死亡;慢性中毒时主要损害血液系统,可引起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贫血,严重时发现再生障碍性贫血;铅可以引起多个系统和器官的损害,首先影响造血系统,然后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的损害,严重时出现中毒性脑病;汞、锰可引起严重的中枢神经损害;氯乙烯可使肝脾肿大出现肝血管瘤;二硫化碳会损害生殖系统等。

当缺乏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的情况下,工业毒物可以引起各种各样的损害,不仅损害工人自己,还可影响下一代,轻者引起功能性障碍,重者可造成病残,甚至影响寿命,导致死亡。毒物的危害是众所周知的,关键在于必须认识其危害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或消除这些危害。

2.影响毒物对机体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接触生产性毒物在一定程度内,机体不一定受到损害,即毒物导致机体中毒是有条件的,而中毒的程度与特点取决于诸多因素。

(1)毒物本身的特性

1)化学结构 毒物的化学结构决定毒物在体内可能参与和干扰的生理生化过程,因而对决定毒物的毒性大小和毒性作用特点有很大影响。如有机化合物中的氢原子,被卤族元素取代,其毒性增强,取代的越多,毒性也就越大。无机化合物随着分子量的增加,其毒性也增强。

2)物理特性 毒物的溶解度、分散度、挥发度等物理特性与毒物的毒性有密切的关系。如氧化铅分散度大,又易溶于血清,故较其他铅化物毒性大。乙二醇、氟乙酸胺毒性大但不易挥发,不易经呼吸道及皮肤吸入,但经消化道进入机体,可迅速引起中毒。

(2)毒物的浓度、剂量与接触时间毒物的毒性作用与其剂量密切相关,空气中毒物浓度高、接触时间长,则进入体内的剂量大,发生中毒的机率高。因此,降低生产环境中毒物浓度,缩短接触时间,减少毒物进入体内的剂量是预防职业中毒的重要环节。

(3)毒物的联合作用 生产环境中常有同时存在多种毒物,两种或两种以上毒物对机体的相互作用称为联合作用。应用国家标准对生产环境进行卫生学评价时,必须考虑毒物的相加及相乘作用。此外,还应注意到生产性毒物与生活性毒物的联合作用,如酒精可增加苯胺、硝基苯的毒性作用。

(4)生产环境和劳动强度 生产环境中的物理因素与毒物的联合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中毒物的毒性作用比在常温条件下大,如高温环境可增强氯酚的毒害作用,亦可增加皮肤对硫磷的吸收。紫外线、噪声和振动可增加某些毒物的毒害作用。体力劳动强度大时,机体的呼吸、循环加快,可加速毒物的吸收;重体力劳动时,机体耗氧量增加,使机体对导致缺氧的毒物更为敏感。

(5)个体状态 接触同一剂量的毒物,不同的个体可出现迥然不同的反应。造成这种差别的因素很多,如健康状况、年龄、性别、生理变化、营养和免疫状况等。肝、肾病患者,由于其解毒、排泄功能受损,易发生中毒;未成年人,由于各器官,系统的发育及功能不够成熟,对某些毒物的敏感性可能增高;在怀孕期,铅、汞等毒物可由母体进入胎儿体内,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或导致流产、早产;免疫功能降低或营养不良,对某些毒物的抵抗能力减低等。

㈢ 什么是工业毒物

工业毒物,以原料来、半成自品、成品、副产品或废弃物存在于工业生产中的少量进入人体后,能与人体发生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破坏正常生理功能,引起功能障碍、疾病、甚至死亡的化学物质。

工业毒物可按多种方法予以分类:
1、按化学结构分类,如金属、醇、酮等;
2、按用途分类,如农药、有机溶剂等;
3、按毒害作用分类。又可按其作用的性质和损害的器官或系统加以区分。
作用的性质可分为:①刺激性,②窒息性,③麻醉性,④溶血性,⑤腐蚀性,⑥致敏性,⑦致癌性,⑧致畸胎性等。按损害的器官或系统则可分为:①神经毒性,②肝脏毒性,③血液毒性,④肾脏毒性,⑤全身毒性等毒物。有的工业毒物主要有一种作用;有的具有多种作用。

㈣ 简述酸雨的成因,危害,提出防治的措施

成因: 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污染,pH值小于5.65的酸性降水叫酸雨。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危害:

(1)对水生系统的危害,会影响鱼类和其他生物群落,改变营养物和有毒物的循环,使有毒金属溶解到水中,并进入食物链,使物种减少和生产力下降。

(2)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危害,重点表现在土壤和植物。对土壤的影响包括抑制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钙、镁、钾等营养元素,使土壤贫瘠化。对植物,酸雨损害新生的叶芽,影响其生长发育,导致森林生态系统退化。

(3)对人体的影响。一是通过食物链使汞、铅等重金属进入人体,诱发癌症和老年痴呆;二是酸雾侵入肺部,诱发肺水肿或导致死亡;三是长期生活在含酸沉降物的环境中,诱使产生过多的氧化脂,导致动脉硬化、心肌梗塞等疾病概率增加。

(4)对建筑物、机械和市政设施的腐蚀。

防治措施:

1、原煤脱硫技术,可以除去燃煤中大约40%一60%的无机硫。

2、优先使用低硫燃料,如含硫较低的低硫煤和天然气等。

3、改进燃煤技术,减少燃煤过程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例如,液态化燃煤技术是受到各国欢迎的新技术之一。它主要是利用加进石灰石和白云石,与二氧化硫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钙随灰渣排出。

4、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在排放到大气中之前进行烟气脱硫。目前主要用石灰法,可以除去烟气中85%一90%的二氧化硫气体。不过,脱硫效果虽好但十分费钱。例如,在火力发电厂安装烟气脱硫装置的费用,要达电厂总投资的25%之多。这也是治理酸雨的主要困难之一。

5、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能,可燃冰等,但是目前技术不够成熟,如果使用会造成新污染,且消耗费用十分高.

(4)工业毒物危害治理措施扩展阅读:

大气中的硫和氮的氧化物大部分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其中燃烧矿物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自然污染源: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现象放出大量酸性气体。

人为污染源:工矿企业、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向大气中排放酸性气体,有色冶金工业排放酸性气体

我国酸雨主要是硫酸型,我国三大酸雨区分别为:

1.西南酸雨区:是仅次于华中酸雨区的降水污染严重区域。

2.华中酸雨区:目前它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范围最大,中心强度最高的酸雨污染区。

3.华东沿海酸雨区:它的污染强度低于华中、西南酸雨区。

全球三大酸雨区是:西欧、北美、东南亚。

目前世界上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的主要措施有:

1.原煤脱硫技术,可以除去燃煤中大约40%一60%的无机硫。

2.优先使用低硫燃料,如含硫较低的低硫煤和天然气等。

3.改进燃煤技术,减少燃煤过程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例如,液态化燃煤技术是受到各国欢迎的新技术之一。它主要是利用加进石灰石和白云石,与二氧化硫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钙随灰渣排出。

4.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在排放到大气中之前进行烟气脱硫。目前主要用石灰法,可以除去烟气中85%一90%的二氧化硫气体。不过,脱硫效果虽好但十分费钱。例如,在火力发电厂安装烟气脱硫装置的费用,要达电厂总投资的25%之多。这也是治理酸雨的主要困难之一。

5.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能,可燃冰等。

6.生物防治:1993年在印度召开的"无害环境生物技术应用国际合作会议"上,专家们提出了利用生物技术预防、阻止和逆转环境恶化,增强自然资源的持续发展和应用,保持环境完整性和生态平衡的措施。

目前,科学家已发现能脱去黄铁矿中硫的微生物还有氧化亚铁硫杆菌和氧化硫杆菌等。日本财团法人电力中央研究所最近开发出的利用微生物胶硫的新技术,可除去70%的无机硫,还可减少60%的粉尘。

这种技术原理简单,设备价廉,特别适合无力购买昂贵脱硫设备的发展中国家使用。生物技术脱硫符合“源头治理”和“清洁生产”的原则,因而是一种极有发展前途的治理方法,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酸性影响因素

1.酸性污染物的排放及转换条件。一般说来,某地SO2污染越严重,降水中硫酸根离子浓度就越高,导致ph值越低。

2.大气中的氨(NH3)对酸雨形成是非常重要的。氨是大气中唯一的常见气态碱。由于它的水溶性,能与酸性气溶胶或雨水中的酸反应,起中和作用而降低酸度。土壤的氨的挥发量随着土壤pH值的上升而增大。

京津地区土壤pH值为7~8以上,而重庆、贵阳地区则一般为5~6,这是大气氨水平北高南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土壤偏酸性的地方,风沙扬尘的缓冲能力低。这两个因素合在一起,至少在目前可以解释中国酸雨多发生在南方的分布状况。

3.颗粒物酸度及其缓冲能力

大气中的污染物除酸性气体SO2和NO2外,还有一个重要成员——颗粒物。颗粒物的来源很复杂。主要有煤尘和风沙扬尘。后者在北方约占一半,在南方估计约占三分之一。

颗粒物对酸雨的形成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所含的催化金属促使SO2氧化成酸;二是对酸起中和作用。但如果颗粒物本身是酸性的,就不能起中和作用,而且还会成为酸的来源之一。目前中国大气颗粒物浓度水平普遍很高,在酸雨研究中自然是不能忽视的。

4.天气形势的影响

如果气象条件和地形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则大气中污染物浓度降低,酸雨就减弱,反之则加重(如逆温现象)。

㈤ 轧钢厂接触到的职业危害有哪些预防措施有哪些

轧钢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高温和辐射热。目前炼钢采用的方法有转炉、平炉、电炉3种,炼钢厂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高温及热辐射、一氧化碳有毒有害气体。轧钢分为热轧与冷轧,轧钢机将钢锭、钢坯轧制成钢材。轧钢厂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高温及热辐射、噪声、毒物、放射线和粉尘等,其中有关工序及其作业人员接触的毒物危害主要有一氧化碳、乙炔、锰及其化合物、氮氧化物、臭氧、盐酸、硫酸、铬及其化合物、氢氧化钠、氢氧化钾、锌及其氧化物、铅及其化合物、氟化物、甲苯和二甲苯、沥青、三氯乙烯、氮气、二氧化氮、丙烯酸、乙酸乙脂、聚偏氟乙烯等,这些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在冶金轧钢工艺过程的不同工序之中。
对此应采取的预防措施有:主要是防止高温及热辐射。厂房的设计布局应符合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冷却机及浇水处要设在厂房外;烧结机头部要安装通风除尘系统或静电除尘装置,地面应湿式清扫。炼铁、炼钢及轧钢生产预防职业病危害,一是应实现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二是要预防高温及热辐射的危害,厂房的设计布局应符合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高温季节要特别注意预防高温作业人员中暑,高温作业场所可装设鼓风机送风调剂,炉前防热可用水帘、气幕、或隔热金属网,应设置凉爽舒适的休息室;三是有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均应加强职业安全卫生个体防护措施,按照各项职业安全卫生的要求穿戴个体防护用品;四是要预防煤气中毒,加强通风并采取防尘措施,要提高设备的完好率,防止煤气泄漏,要在易发生煤气泄漏的场所安装煤气报警器,煤气作业人员进行煤气作业时应佩戴便携式煤气报警器,并派专人监护。

㈥ 职业病防护的措施

4.2 前期预防
4.2.1 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进行申报。
4.2.2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建设项目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均应
依法取得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承担,并作为下阶段工程设计编制职业卫生专
篇和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的依据。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内容和要求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及
有关要求执行。
4.2.3 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和卫生审查
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 ,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在初步设计阶
段,其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还应经对本项目有管辖权的卫生行政部门审查,职业病防护设施
设计未经审查或审查不合格的不得施工。
4.2.4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和卫生验收
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在试运行 12 个月内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
对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应向对本项目有管辖权的
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职业病防护设施卫生验收。建设项目未经卫生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
投入生产或使用。
4.3 材料和设备管理
4.3.1 应优先采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
按《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 年本) 》的规定,
选择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包括选择清洁无害的原
材料,生产工艺密闭化、自动化,劳动者远距离操作、机械操作,体力劳动强度和紧张度较
小,在整个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职业危害较小而且容易通过工程技术加以控制。
4.3.2 不生产、经营、进口和使用国家明令架止使用的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和材料
用人单位应了解国家明令禁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和材料,并不生产、经营、进口和
使用这些设备和材料。
4.3.3 企业使用的主导原材料供应商应符合《职业病防治法》要求
用人单位在选择主导原材料供应商时,应要求主导原材料供应商承诺遵守《职业病防治
法》,并出具与用人单位同等的职业卫生方针的承诺文件主导原材料供应商应建立相关的职
业卫生管理制度,采取相关的职业病防治措施,并为用人单位提供符合《职业病防治法》的
有关原材料的完整、真实、可靠的中文物质安全数据清单(MSDS)。
4.3.4 对所采用的技术、工艺和材科不隐瞒其危害
用人单位应在醒目位置对有职业危害的技术、工艺和材料用中文公示,并采取各种措施
告知劳动者,包括以职业卫生培训的方式告知。
4.3.5 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应有中文说明书
设各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物理、化学、生物和放射性等职业有害因素.因此.用人
单位购进或售出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时,应索取或提供中文说明书。中文说明书应符
合国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建立设备台账,包括型号、厂家、厂家联系方式,责任人、维修记录、中文说明书、是否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中文警示说明是否规范。
用人单位应使相关的劳动者了解中文说明书的相关内容。
4.3.6 在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用人单位购进或售出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时, 应在设备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
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中应载明设备性能、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安全操作和维修注意
事项、职业病防护以及应急救援措施等内容。用人单位还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设置或指
定专职(兼职)人员负责做好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的管理工作。
4.3.7 使用、生产、经营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化学品,应有中文说明书
用人单位购进或售出有职业病危害的化学品时, 应索取或提供中文说明书用人单位应建
立化学品的台账包含化学品化学式、商品名、产地、使用地、使用量、保管人,储存地的管
理是否安全、规范,包装是否具有规范的标识,是否具有中文说明书,中文说明书是否规范。
规范的中文说明书应载明产品特性、存在的有害因素、可能产生危害的后果、安全使用
注意事项、职业病防护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使用、生产、经营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化学品,应在工作地点醒目位置设置职业病危
害警示标识。
用人单位还应建立相应的制度,责任到人,做好化学品管理的工作。
4.3.8 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有放射性物质材料的,应有中文说明书
用人单位购进或售出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材料时, 应索取或提供中文说明
书。用人单位应建立放射性同位索和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材料的台账,包含放射性同位素和含
有放射性物质材料的化学式、商品名、产地、便用地、使用量、保管人,储存地的管理是否
安全、规范.包装是否具有规范的标识,是否具有中文说明书,中文说明书是否规范。
规范的中文说明书应载明产品特性、存在的有害因素、可能产生危害的后果、安全使用
注意事项、职业病防护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用人单位还应建立相应的制度.责任到人,做好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有放射性物质材料的
管理工作。
4.3.9 不应将存在或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转嫁给不具备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
人 用人单位若将具有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外包时, 应告知接收者将要外包的作业所存在的职
业病危害以及相关的防护条例,并要求接收者采取措施达到这些防护条件,如配置通风、除
尘、消声、防暑、隔离等防护设施,或配备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如接收者没有条件或不愿
采取措施达到上述防护条件,用人单位不能将具有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外包。
4.3.10 不得接受不具备防护条件的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用人单位若承包具有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应要求发包商书面告知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
病危害以及相关的防护要求,并采取措施达到防护条件,如配置通风、除尘、消声、防暑、
隔离等防护设施,或配备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若达不到相应条件,用人单位不能承包该作
业。
4.3.11 有毒物品的包装应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有毒物品包装上应具有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规范的中文说明书应载明产品特性、 存
在的有害因素、可能产生危害的后果、安全使用注意事项、职业病防护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
内容。
4.4 工作场所管理
4.4.1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应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职业接触限值是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
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应符合 GBZ2.1,
GBZ2.2 的要求。
4.4.2 生产布局合理
生产布局应按照 GBZ1 的规定,尽量考虑机械化、自动化和远端操作,加强密闭,避免
直接操作。并应结合生产工艺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生产布局应包括总体布局和车间内生产
工艺设备的布局。
总体布局又包括平面布置和竖向布置。平面布置厂房或车间时,应重点考虑在满足主体
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将污染危害严重的设施远离非污染设施.噪声声级高的车间与低的车间
分开,热加工车间与冷加工车间分开,产生粉尘的车间与产生毒物的车间分开,并在产生职
业病危害的车间与其他车间及生活区之间设置一定的卫生防护绿化带厂房为多层建筑物竖
向布置时,放散热和有害气体的生产作业应布置在建筑物的高层;噪声与和振动较强的设备
应放置在底层;含有挥发性气体、蒸气的废水排放管道不能通过仪表控制室和休息室等生活
用室的地面下。
车间内生产工艺设备布局应重点考虑达到防尘、防毒、防暑、防寒、防噪声与振动、防
电离辐射、防非电离辐射等的要求。
4.4.3 有害和无害作业分开
产生粉尘、毒物的工作场所,其发生源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逸散不同有毒物质的
生产过程布置在同一建筑物内时,毒性大的作业与毒性小的作业应隔开,无毒的作业和有毒
的作业应隔开;粉尘、毒物的发生源应布置在工作地点的自然通风的下风侧;如布置在多层
建筑物内时,逸散有害气体的生产过程应布置在建筑物的上层。如必须布置在下层时.应来
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上层的空气。
无毒和有毒作业的分开方式可以采取有毒作业密闭化、管道化,或者将有毒作业局限在
某个独立的操作间,并采取通风净化的方式将有毒气体排出。
4.4.4 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设置报警装置
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是指可能发生毒物、强腐蚀物质、刺激
性物质泄漏等对劳动者生命健康造成急性危害的工作场所。
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物质是指那些急性毒性大、刺激作用强和(或)危
害大的,或者短时间接触可能产生刺激作用、慢性或不可逆的组织损伤、麻醉作用足以增加
可能的意外伤害影响目救能力并降低工作效率的物质。具体有毒有害物质的确定参考《高毒
物品目录》及 GBZ2.1。
上述报警装置必须经相关部门检定通过,并应建立相应的制度,责任到位,有人负责,
班前及定期检查,及时维修保证报警装置能够正常运转。
4.4.5 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配置现场急救用品
现场急救用品包括发生事故时急救人员所用的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如携气式呼吸器、
全封闭式化学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鞋靴等:以及对被救者施救所需的急救用品,如做人
工呼吸所需单向阀防护口罩、现场止血用品、防暑降温用品、给氧器,有特殊需求的可配备
急救车、防护小药箱等。
急救用品的配置应根据现场防护的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考虑生产条件、化学物质
的理化性质和用量。急救用品应存放在车间内或临近车间的地方,一旦发生事故.应保证在
10 秒内能够获取。急救用品存放地的醒目位置应有警示标识,确保劳动者知晓。应使劳动
者掌握如何使用急救用品。
上述现场急救用品应安全有效,并应建立相应管理制度,责任到位,有人负责,每日巡
检,及时维修或更新,保证现场急救用品的安全有效性。
4.4.6 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配置冲洗设备
冲洗设备主要指冲眼器、流动水龙头以及冲淋设备在可能发生皮肤粘膜或眼睛烧灼钱、
有腐蚀性、刺激性化学物质的工作场所应配备上述冲洗设备,特别强调冲洗设备应用取方便,
且不妨碍工作,保证在发生事故时.劳动者能在 10 秒内得到冲洗。冲洗用水应安全并保证
是流动水。设置冲洗设备的地方应有明显的标识,醒目易找。
上述冲洗设备应保证能正常使用,并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责任到位,有人负责,每
日巡检,及时维修。
4.4.7 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配置应急撤离通道
应急通道须保持通畅,设置应急照明设施,并在醒目位置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撤离通
道的宽窄应根据需要设置,如需用车辆、担架的,宽度应能保证车辆、担架顺利通过。
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责任到位,有人负责,定期检查,保证应急通道畅通。
4.4.8 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配置必要的泄险区
根据生产条件、所使用化学品的理化特性和用量考虑泄险区设置的位置、大小和选材。
泄险区周围不能存在可能与排放到泄险区的有毒有害物质发生易燃、易爆等化学反应的物质
泄险区四周的选材不应与泄险物发生反应,泄露物质和冲洗水应纳入工业废水处理系统。
应在泄险区周围的醒目位置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以及中文警示说明. 定期泄险要在中文
警示说明中说明定期泄险的时间、泄险的物质和注意事项;事故性泄险应制定泄险预案,明
确泄险的条件、泄险命令的发布人、泄险时如何进行人群疏散、泄险物质的无害化处理、消
除发生次生事故的危险、泄险后的善后处理工作还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相关人员负责
泄险的日常管理,并保证无关人员不能进入泄险区。

㈦ 甲苯有什么危害与怎样防治

室内环境中苯的来源及危害 室内环境中苯的来源主要是燃烧烟草的烟雾、溶剂、油漆、染色剂、图文传真机、电脑终端机和打印机、粘合剂、墙纸、地毯、合成纤维和清洁剂等。 工业上常把苯、甲苯、二甲苯统称为三苯,在这三种物质当中以苯的毒性最大。 一般认为苯毒性的产生是通过代谢产物所致,也就是说苯须先通过代谢才能对生命体产生危害。苯可以在肝脏和骨髓中进行代谢,而骨髓是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成部位,故苯进入体内可在造血组织本身形成具有血液毒性的代谢产物。长期接触苯可引起骨髓与遗传损害,血象检查可发现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全血细胞减少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甚至发生白血病。曾经有人对低浓度苯接触工人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外周血白细胞数虽在正常值范围之内,但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经常性苯接触工人淋巴细胞微核率分布高于非苯接触组,且制苯车间观察人群的淋巴细胞微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随作业环境苯浓度的增高,白细胞数有降低趋势,淋巴细胞微核率有增加的趋势。这些均证明低浓度苯对作业人群的健康有损害,尤其要注意对人体遗传物质的损伤作用。 吸入4000ppm以上的苯短时间除有黏膜及肺刺激性外,中枢神经亦有抑制作用,同时会伴有头痛、欲呕、步态不稳、昏迷、抽痉及心律不整。 吸入14000ppm以上的苯会立即死亡。 防止甲醛危害要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室内甲醛的检测和净化。根据室内空气中的甲醛污染程度,请室内环境监测中心的专家提供有效的治理方案,特别是家中有老人、儿童和过敏性体质的家庭,更要注意。 用人造板制作的衣柜,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尽量不要把内衣、睡衣和儿童的服装放在里面。 在室内和家具内采取一些有效的净化措施,可以降低家具释放出的有害气体。

㈧ 简述工业毒物的危害及可以采取的防毒措施

1、密闭、通刚毒系统:系统由密闭罩、通风管、净化装置和通风机构成。其设计原理和原则与防尘的密闭,通风,除尘系统基本上是相同的。

2、局部排气罩:就地密闭,就地排出,就地净化,是通风防毒工程的一个重要的技术准则。排气罩就是实施毒源控制,防止毒物扩散的具体技术装置。按构造分为密闭罩、开口罩两种类型。

3、排出气体的净化:工业生产中的无害化排放,是通风防毒工程必须遵守的重要准则。根据输送介质特性和生产工艺的不同,有害气体的净化方法也有所不同,大致分为洗涤法、吸附法、袋滤法、静电法、燃烧法和高空排放法。

4、个体防护:接触毒物作业工人的个体防护有特殊意义,毒物侵人人体的门户,除呼吸道外,经口、皮肤都可侵入。因此凡是接触毒物的作业都应规定有针对性的个人卫生制度,必要时应列入操作规程,如不准在作业场所吸烟,吃东西,班后洗澡,不准将工作服带回家中等。

(8)工业毒物危害治理措施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忌吃海鲜:螃蟹性寒多发性神经炎不宜食用,由于神经性的失养造成消化不好,腹泻,身体肝脾虚。 多发性神经炎避免食用螃蟹。

忌吃辛辣刺激性的蔬菜:香菜性温,发性的食物,对于肿块的患者慎用。因热毒雍盛而非风寒外来所致的疹出不透者忌食;患有癌症、慢性皮肤病和眼病、气虚体弱不要吃。 多发性神经炎避免食用香菜。

忌吃发性的肉食:狗肉 狗肉属热性食物,不宜夏季食用,而且一次不宜多吃。凡患咳嗽、感冒、发热、腹泻和阴虚火旺等非虚寒性疾病的人均不宜食用。 多发性神经炎避免食用狗肉。

㈨ 生产性有害因素及生产性毒物的类型有哪些

生产性有害因素的性质和类型

劳动条件包括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三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是由许多因素所组成,我们把这些与生产有关的因素称为生产性因素(或职业性因素)。生产性因素对于劳动者的健康来说,有的起着有利的作用,有的起着有害的作用,这些作用主要取决于生产性因素的性质和数量(强度)。对劳动者的健康和劳动能力产生有害作用的,称为生产性有害因素(或称职业性有害因素)。

生产性有害因素按其来源和性质,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二是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三是与一般卫生条件和卫生技术设施不良有关的有害因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有哪些呢?它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化学因素是目前引起职业病最为多见的生产性有害因素,它包括生产性有毒物质(如铅、汞、苯、氯、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和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水泥尘、金属粉尘、有机粉尘等)。物理因素包括异常的气象条件(如高温、低温、辐射热等)、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等)、噪声、振动、超声波、次声、电离辐射(如α射线、β射线、γ射线、χ射线等)、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强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微波、激光等)。生物因素主要是某些微生物或寄生虫,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及蔗渣上的霉菌等。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包括哪些呢?它包括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如劳动时间过长、劳动休息制度不健全或不合理等;劳动中精神过度紧张;劳动强度过大或劳动安排不当,如安排的工作与劳动者的生理状况不相适应,或生产定额过高,或超负荷的加班加点等;个别器官或系统处于过度紧张状态,如由于光线不足而使视力紧张等;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的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设备等。

与一般卫生条件和卫生技术设施不良有关的有害因素又有哪些呢?它有以下几种情况:生产场所设计不符合卫生要求和卫生标准,如厂房又矮又小又狭窄,车间布置时不管岗位(或工段)有毒、无毒都安排在一个车间内等;缺乏必要的卫生工程技术设施,如没有通风换气或照明设备,或未加净化就把污水排放出去;缺乏防尘、防毒、防暑降温、防噪声等措施、设备;安全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方面存在不足或有缺陷。

实际上,在生产现场中生产性有害因素往往不是单一存在的,它同时会存在多种有害因素,这对劳动者的健康危害更大。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工艺的改革以及防护措施的不断完善,可以减少或消除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减轻或避免生产性有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危害。

生产性毒物的来源有类型

凡少量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组织发生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破坏正常生理机能,引起某些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病变,我们把这种病变称为中毒,引起中毒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或使用的各种有毒物质,通称为生产性毒物或工业毒物,生产性毒物在生产过程中可能是原料、辅助材料、半成品、成品,也可能是副产品或废弃物、夹杂物,或其中含的有毒成分。生产性毒物可能是气体、液体或固体,通常以气体、蒸气、烟、雾、粉尘等形式存在于生产环境中,污染空气,对人体产生危害。

(1)气体。指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物质。如氯、硫化氢、二氧化硫等。

(2)蒸气。是由固体升华或液体蒸发而成,前者如碘、硫等,后者如苯、汽油等。凡是沸点低、蒸气压大的液体都容易产生蒸气。

(3)雾。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液体微滴,大多是因为蒸气冷凝或液体喷洒而成,如硫酸雾、喷漆作业时产生的漆雾等。

(4)烟。又称烟雾或烟气。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直径小于0.1微米的烟状固体微粒。它可由金属熔融时所产生的蒸气在空气中迅速冷凝及氧化而成,如熔炼铅产生的铅烟。它也可由有机物质加热或燃烧而成,如塑料热压和农药熏蒸剂燃烧时产生的烟。

(5)粉尘。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直径大小多在0.1~10微米范围。固体物质经机械粉碎、碾磨、搅拌、过筛或运输时均可产生粉尘。

另外,我们把飘浮在空气中的粉尘、烟和雾,统称为气溶胶。

㈩ 工业毒物是通过哪些途径进入人体的

1. 呼吸道
是工业生产中毒进入体内的最重要的途径。凡是以气体、蒸气、雾、烟、版粉尘形式存在的权毒物,均可经呼吸道侵入体内。人的肺脏由亿万个肺泡组成,肺泡壁很薄,壁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毒物一旦进入肺脏,很快就会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循环而被运送到全身。通过呼吸道吸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其在空气中的浓度,浓度越高,呼吸越快。
2. 皮肤
在工业生产中,毒物经皮肤吸收引起中毒亦比较常见。脂溶性毒物经表皮吸收后,还需有水溶性,才能进一步扩散和吸收,所以水、脂皆溶的物质(如苯胺)易被皮肤吸收。
3. 消化道
在工业生产中,毒物经消化道吸收多半是由于个人卫生习惯不良,手沾染的毒物随进食、饮水或吸烟等而进入消化道。进入呼吸道的难溶性毒物被清除后,可经由咽部被咽下而进入消化道。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