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整改整治 » 治理蝗虫概念

治理蝗虫概念

发布时间: 2021-02-23 06:39:36

❶ 怎么治理蝗虫

蝗虫农业防治:(1)兴修水利,做到旱涝无灾。(2)做到大面积荒滩垦荒种植,改变蝗虫的栖息环境,减少发生基地的面积。(3)植树造林,改变蝗区小气候,减少飞蝗产卵繁殖的适生场所。(4)提高耕作和栽培技术,达到控制蝗卵的作用,因地制宜,改变作物的布局,减少蝗害。
生物防治:(1)在蝗灾区,使用高效低毒的农业和生物农药,保护蝗区的捕食性天敌。也可在山坡放养鸡、鸭、鹅等家禽防治。
(2)大面积施用微孢子虫。

❷ 中国治理蝗虫第一人叫什么

中国历史治蝗虫第一人应该是唐代的姚崇!

❸ 如何治理蝗灾

1、环境保护

蝗灾的发生,自然因素是主要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有相当一部分人为因素。蝗虫必须在植被覆盖率低于50%的土地上产卵,如果一个地方山清水秀,没有裸露的土地,蝗虫就无法繁衍。

现在有些地方的生态意识不强,有的单纯认为治理污染才是保护环境,而对于改善蝗虫适生区的植被、土壤和小气候等工作,由于短期内看不到效益,并不重视。

2、药剂防治

建议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对口农药,如5%锐劲特悬浮剂,每亩用20—30毫升兑水50—60公斤喷施。

也可以在蝗蝻(蝗虫若虫)出土10日内,用敌百虫粉撒于小竹、杂草上,或用敌敌畏烟剂熏杀。施药后还要加强监测,在一周内迅速检查防治效果,对漏治和防效差的地段及时补施药一次。

还可使用诱杀法:将稻草切成四五寸长,放入用人尿50公斤,加入50%可湿性敌百虫0.05-0.l公斤配制的药液中,浸没8小时,于晴天早晨分散堆放于蝗虫多处。

目前,最有效的灭杀蝗虫办法是用飞机喷洒农药,该法杀虫率高、灭杀范围广,但成本高,而且以化学防治为主的防治方式只能应一时之需,不能保证长治久安。

3、天敌防治

从长远看,要有效防治蝗灾,必须着眼于生态建设,要实行植物保护、生物保护、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四结合。特别是要确保生物的多样性,保护好蝗虫的天敌。据统计,我国目前有68种蝗虫的天敌,包括鸟类、两栖类、爬行类等,它们对控制蝗虫的数量具有重要作用。

(3)治理蝗虫概念扩展阅读:

灾害物种:

蝗灾的致灾物种主要为蝗虫。蝗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蝗科,身体一般绿色或黄褐色,咀嚼式口器,后足大,适于跳跃,不完全变态。

其幼虫称为“蝻”,主要以禾本科植物为食,种类很多,世界上共约有1万余种,在我国就有300余种,如飞蝗、稻蝗、竹蝗、意大利蝗、蔗蝗、棉蝗等是农林业的主要害虫。

蝗虫在后腿的某一部位受到触碰时,蝗虫就会改变原来独来独往的习惯,变得喜欢群居。蝗虫通常胆小、喜欢独居,危害有限。但它们有时候会改变习性,喜欢群聚生活,最终大量聚集、集体迁飞,形成令人生畏的蝗灾,对农业造成极大损害。

❹ 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防治蝗虫

人工捕杀 栽培防治 生物防治
化学防治

❺ 关于蝗虫的治理

1.蝗虫数量众多
2.蝗虫会飞
3.蝗虫产卵多在低洼处,植被覆盖面积小于70%

❻ 地理题目▓怎样治理蝗虫

什么才是灭蝗的良策呢?蝗虫专家陈永林先生说,灭蝗应以改变生态为主。所以应首先给蝗虫分类定种,划分蝗区,对其生活习性进行研究。这样才能寻求到多、快、好、省的灭蝗方法。经过几天的考察和思考,我头脑里产生了关于治蝗的想法:

第一,可从蝗虫的生态环境入手。已知蝗虫在产卵时会把卵产在含水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二十的地方,于是可以水边大量种植草木,使蝗虫没有地方产卵,从而达到灭蝗的目的。

第二,可用引进天敌的方法将蝗虫大量杀死。蝗虫的天敌基本上可分为捕食性和寄生性两大类。捕食性的如粉红椋鸟,6月中旬至7月上旬是它的育雏期,每巢多为3-4中雏鸟,一只雏鸟平均每天可吃137只西伯利亚蝗,而一只成鸟一天可吃167只西伯利亚蝗。此外,寄生性的昆虫有斑芫菁、蜂虻、尼黑卵蜂的幼虫可寄生在蝗虫的卵囊中,在天山山系曾发现麻蝇寄生在一些蝗虫的幼虫或成虫的体内。但是,在用天敌灭蝗的过程中,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要治理了蝗灾,却带来另一种灾害。

第三,农药的副作用太大,并且长期使用单一配方的农药会使蝗虫自身产生抗药性,使得治理蝗灾更加困难。我认为应该研究一些专门对蝗虫有效的杀虫剂或专门感染蝗虫的病菌或菌类。如现在在新疆使用的一种菌类,叫"绿将军",它只感染蝗虫,将其杀死。此外,由于蝗虫在发育成成虫时需要蜕皮,可以研制一种专门抑制蜕皮的杀虫剂,使蝗虫无法正常发育,以此起到抑制蝗灾的效果。

第四,在蝗虫的交配季节,可大量诱杀某一性别的蝗虫,降低其交配机率,间接控制繁殖。比如雌虫在交配时多以声音或散发气味来吸引雄虫,那么,我们可以模仿这种声音或气味来吸引雄虫,再在周围建一圈电网,将自投罗网的雄虫杀死。但杀死雄虫不如杀死雌虫有效,因为在有些雌虫身上发现了孤雌生殖现象--即雌虫不与雄虫交配,也能繁殖后代,而且后代都是雌性。

第五,光消灭蝗虫还不够,最好能变害为宝。现在在新疆,有人大量养殖鸡、鸭,鸡、鸭会以蝗虫为食物,这样蝗虫就成了鸡、鸭的饲料。在我国已有了蝗虫养殖业,新疆蝗虫种类多,数量大,不愁没有原料,若能养殖成功,便能为新疆的经济建设做点贡献。

第六,在历史进化过程中,蝗虫与其食物--植物间发生了协同进化,就是彼此相互适应对方变化的过程。植物会发展自身的防卫机制,防止自己作为食物被吃掉。蝗虫为了适应植物的变化,自身也在发展。

可见,一方面蝗虫促进了植物发展的多样性,另一方面植物也促进了蝗虫的多样性发展。蝗虫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对生态系统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植食性的蝗虫还能够分解草原生态系统中动物的粪便,使其更利于土壤吸收,转化为蛋白质随植物一起供植食性动物食用。鉴于此,治蝗该治到什么程度,得三思而后行。http://..com/question/28227629.html?qbl=relate_question_0&word=%B7%C0%D6%CE%BB%C8%D4%D6%B4%EB%CA%A9

❼ 应该怎样治理蝗虫

‍‍

多种措施防蝗治蝗,蝗灾的再次发生,自然因素是主要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有相当一部分人为因素。李照会说,战胜蝗灾其实并不难,最现实的做法是,吸取过去在防蝗治蝗工作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蝗虫必须在植被覆盖率低于50%的土地上产卵,如果一个地方山清水秀,没有裸露的土地,蝗虫就无法繁衍。李照会说,现在有些地方领导的生态意识不强,有的单纯认为治理污染才是保护环境,而对于改善蝗虫适生区的植被、土壤和小气候等工作,由于短期内看不到效益,并不重视。他建议,从长远看,要有效防治蝗灾,必须着眼于生态建设,要实行植物保护、生物保护、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四结合。特别是要确保生物的多样性,保护好蝗虫的天敌。据统计,我国目前有68种蝗虫的天敌,包括鸟类、两栖类、爬行类等,它们对控制蝗虫的数量具有重要作用。

山东省有关部门曾在东营搞过培育蝗虫天敌---中华雏蜂虻的实验,取得了一定效果。新疆等地采取牧鸭、牧鸡等方式消灭蝗虫,效果也比较明显。从短期看,药剂防治还是最为主要的手段。因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有效控制,近几年人们对蝗虫防治越来越不重视,研究它的人越来越少。据了解,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有组织的治蝗药剂系统研发活动已基本停顿,造成关键控制技术和特效药剂匮乏。李照会曾参加过省里组织的治蝗药剂的政府采购,在比较过程中,他发现除了有机磷类药剂外,基本没有什么新型药剂。倒是有一种国外厂家的产品,不但药效好,而且污染小,但由于价钱太贵,最后中标的量很少。他说,研制治蝗药剂并不应单纯是农药企业的市场行为,政府部门应加大在研发、引进方面的引导和投入,新农药的开发任重而道远。

‍‍

❽ 历史上中国人是如何治理蝗灾的

办法1:人工扑打法
这是中国古代历史最为悠的灭蝗方法。以《捕蝗要法》的记载,这种方法,主要是由乡民们用竹竿撑起八尺长的白布,以顺风的方向三面围追,把蝗虫驱赶到一处后,再集中力量扑打。属于自春秋战国年间起,农民们迎战蝗灾的“白刃战”。
这种方法虽说耗费体力,却工具简单方法简便,且适合大批乡民集体作战。因此两千年来,在中国农村十分普及。
办法2:壕堑掩埋法
人工扑打法虽说简单,但毕竟人力体力消耗太大。于是到了汉朝年间,累坏了的国人们,也脑筋灵光一现:何必要和蝗虫打白刃战?给蝗虫挖坑不就行了?于是“壕堑掩埋法”应运而生。
以东汉《论衡》等典籍介绍,这种方法,要先在蝗虫要经过的地区,挖出大量深宽二尺的大坑,然后在蝗虫到来后,以扑打等方法把蝗虫引入坑里,再集中力量进行填埋。这种办法的“歼敌”效果极好,通常一埋一大片。操作难度却也高:一旦土埋的太浅,蝗虫也能钻出来。
《晋书》里记载,河东地区当时发生蝗灾,人们采用“壕堑掩埋法”埋杀蝗虫,熟料埋进土里的蝗虫,转眼就飞出来,反而把庄稼啃了个光。
于是,一种更狠的办法,唐朝时就普及了:篝火诱杀法。
办法3:篝火诱杀法
其实,火烧蝗虫的愿望,在春秋战国年间,就是十分强烈。《诗经》里就有“秉被蟊贼,以付炎火”的呐喊。到了唐朝时,这种“火烧蝗虫”的操作,也终于成熟起来。
以《捕蝗图册》和《治蝗全法》里记载,要想“火烧蝗虫”,就要在天黑时点燃篝火,而且篝火之外,还要在蝗虫密集的地区分路设灯,用密切配合的灯光,把大批蝗虫吸引而来。然后被火烧到的蝗虫,就会失去飞行能力。大批百姓趁机捕杀。还可以以将被杀的蝗虫,在壕堑处集中掩埋。

唐朝开元年间,面对席卷中原的大蝗灾,唐朝宰相姚崇果断启用“篝火灭杀法”,短时间里成功将大灾扑灭!
而发展到农业科技更发达的宋代,大规模的灭蝗烧荒也被采用:将蝗虫的滋生地一把火烧光,不但断绝灾难隐患,更可在烧荒处开荒种地,可谓一举多得。
办法4:据虫除卵法
也同样是在农业科技井喷的宋代,防灾意识也深入人心:与其在大灾时累死累活灭蝗,不如提前斩草除根。趁着冬天的机会,把蝗虫的虫卵滋生地端掉。因此,就有了“据虫除卵法”。
以《宋史》的记载,宋代的农民们,就常在冬天寻找蝗虫滋生地。《治蝗全法》也总结了宋代以来“据虫除卵”的经验:凡是蝗虫虫卵滋生的地方,地上都常有无数像蜂巢一样的小孔,必须果断挖土铲除。明清年间,人们更开发出了原始“农药”,比如“百步草浓汁”和“陈醋混合液”,专用灭杀虫卵。
但这种找虫卵的办法,以北宋沈括等名臣的叫苦说,简直就是累断腿。有时累死累活刨虫卵,第二年蝗灾还是汹涌而来。到了明朝年间,人们更明白一个事实:种地其实比找虫卵更能杜绝隐患——垦荒除蝗法。
严格说来,垦荒除蝗法其实起于元代,以《农书》记载,元朝的农民们,就常垦荒种植芋桑等作物,用以抵抗蝗灾。发展到明朝时,更有了系统的操作:滋生蝗虫的地方,都是“涸泽”地区,必须要将其改造成为农田,在垦殖的过程里,通过各种方式杀灭掉虫卵,同时种植绿豆豌豆等蝗虫不吃的植物,用于蝗灾时的备荒口粮。
在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里,这种“垦荒除蝗法”不但有了完整记录,更随着《农政全书》的享誉世界,流传于欧美各国。对西方近代的病虫害防治研究,也提供了重要影响。
但话说回来,上面这几个办法,虽说各个靠谱,可在古代的科技条件下,这些办法也只能做到缓解灾情,把粮食损失降到最低点。一直到现代社会,世界各国运用各种现代科技手段,才能够勉强控制蝗灾。叫这个可怕灾害,看似离现代生活比较远。某些“吃货拯救蝗灾”的调侃,更可以说是对病虫害灾难的严重无知。
可是,就是在科技条件有限的古代,坚强的中国人,依然世代更新着治蝗灭蝗的经验,勇敢面对着每一次灾难。这样的智慧与勇敢,恰是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