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整改整治 » 治理海绵城市

治理海绵城市

发布时间: 2021-02-23 03:00:09

❶ 海绵城市与污水修复工程有什么关系

海绵城市与污水修复工程没有太多直接的关系。
水环境治理应该是属于废水污染防治工程。这点从废水污染防治工程的概念可以看出。
水污染防治工程是防治、减轻直至消除水环境的污染,改善和保持水环境质量,合理利用水资源所采取的工程技术措施。
海绵城市实际上是新一代雨洪管理系统,主要是研究雨水管控,回收和利用的。不过通常我们在海绵城市建设中会把生态文明建设,水生态,水安全,黑臭水体治理等结合起来,双管齐下,共同建设。

❷ 什么是“海绵城市”建设

1海绵城市--渗

由于城市下垫面过硬,到处都是水泥,改变了原有自然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因此,要加强自然的渗透,把渗透放在第一位。其好处在于,可以避免地表径流,减少从水泥地面、路面汇集到管网里,同时,涵养地下水,补充地下水的不足,还能通过土壤净化水质,改善城市微气候。而渗透雨水的方法多样,主要是改变各种路面、地面铺装材料,改造屋顶绿化,调整绿地竖向,从源头将雨水留下来然后“渗”下去。

1透水景观铺装

传统的城市开发中无论是市政公共区域景观铺装还是居住区景观铺装设计中多数采用的都是透水性差的材料,所以导致雨水渗透性差,而在这一方面可以通过透水铺装实现雨水渗透,或通过水渠和沟槽将雨水引流至街道附近的滞留设施中。

2透水道路铺装

传统城市开发建设中道路占据了城市面积的10%-25%,而传统的道路铺装材料也是导致雨水渗透性差的重要隐私之一,除了景观铺装方面可以通过透水铺装实现雨水渗透之外,还可以将园区道路、居住区道路、停车场铺装材料改为透水混凝土,加大雨水渗透量,减少地表径流,渗透的雨水储蓄在地下储蓄池内经净化排入河道或者补给地下水,减少了直接性雨水对路面冲刷然后快速径流排水对于水源的污染。

3绿色建筑

海绵城市建设措施不仅在于地面,屋顶和屋面雨水的处理也同样重要。在承重、防水和坡度合适的屋面打造绿色屋顶,利于屋面完成雨水的减排和净化。对于不适用绿色屋顶的屋面,也可以通过排水沟、雨水链等方式收集引导雨水进行贮蓄或下渗.

对于不适用绿色屋顶的屋面,也可以通过排水沟、雨水链等方式收集引导雨水进行贮蓄或下渗。

2海绵城市---蓄

即把雨水留下来,要尊重自然的地形地貌,使降雨得到自然散落。现在人工建设破坏了自然地形地貌后,短时间内水汇集到一个地方,就形成了内涝。所以要把降雨蓄起来,以达到调蓄和错峰。而当下海绵城市蓄水环节没有固定的标准和要求,地下蓄水样式多样,总体常用形式有两种:塑料模块蓄水、地下蓄水池。

1蓄水模块

雨水蓄水模块是一种可以用来储存水,但不占空间的新型产品;具有超强的承压能力;95%的镂空空间可以实现更有效率的蓄水。配合防水布或者土工布可以完成蓄水,排放,同时还需要在结构内设置好进水管、出水管、水泵位置和检查井。

2地下蓄水池

雨水收集池,由水池池体、水池进水沉沙井、水池出水井、高、低位通气帽,水池进、出水水管、水池溢流管、水池曝气系统等几部分组成。

3海绵城市---滞

其主要作用是延缓短时间内形成的雨水径流量。例如,通过微地形调节,让雨水慢慢地汇集到一个地方,用时间换空间。通过“滞”,可以延缓形成径流的高峰。具体形式总结为三种:雨水花园、生态滞留池、渗透池、人工湿地。

1雨水花园

是指在园林绿地中种有树木或灌木的低洼区域,由树皮或地被植物作为覆盖。它通过将雨水滞留下渗来补充地下水并降低暴雨地表径流的洪峰,还可通过吸附、降解、离子交换和挥发等过程减少污染。其中浅坑部分能够蓄积一定的雨水,延缓雨水汇集的时间, 土壤能够增加雨水下渗,缓解地表积水现象。蓄积的雨水能够供给植物利用,减少绿地的灌溉水量。

2生态滞留区

概念上来讲生态滞留区就是浅水洼地或景观区利用工程土壤和植被来存储和治理径流的一种形式,治理区域包括草地过滤,砂层和水洼面积、有机层或覆盖层、 种植土壤和植被。生态滞留区在对于土壤的要求和工程技术上的要求不同于雨水花园,形式根据场地位置不同也较为多样,如生态滞留带、滞留树池等。

2.1植草沟
植浅草沟具有输水功能,具有一定的截污净化功能。适用于径流量小及人口密度较低的居住区、工业区或商业区、公园、停车场及公共道路两边,可以代替路边的排水沟或者雨水管渠系统。植草沟沟顶宽0.5~2m,深度0.05~0.25m,边坡(垂直:水平)1:3~1:4,纵向坡0.3%~5%。可设置在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前作为预防处理。

2.2雨水塘
雨水塘是渗水洼塘即利用天然或人工修筑的池塘或洼地进行雨水渗透,补及地下水,雨水塘能有效地削减径流峰值。但雨水塘护坡需要种植耐湿植物,若雨水塘较深(超过60cm)护坡周边就要种植低矮灌木,形成低矮绿篱,消除安全隐患。同时整个雨水塘系统还要形成微循环才能防止水体腐坏。

2.3雨水湿地

雨水湿地人工雨水湿地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它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将雨水花园、生态滞留池收集的雨水进行集中的净化。而且其具有缓冲容量大、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等特点,极其适合海绵城市建设中多出应用。

4海绵城市---净

通过土壤的渗透,通过植被、绿地系统、水体等,都能对水质产生净化作用。因此,应该蓄起来,经过净化处理,然后回用到城市中。雨水净化系统根据区域环境不同从而设置不同的净化体系,根据城市现状可将区域环境大体分为三类:居住区雨水收集净化、工业区雨水收集净化、市政公共区域雨水收集净化。根据这个三种区域环境可设置不同的雨水净化环节,而现阶段较为熟悉的净化过程分为三个环节:土壤渗滤净化、人工湿地净化、生物处理。

1雨水净化系统三部分

土壤渗滤净化:大部分雨水在收集时同时进行土壤渗滤净化,并通过穿孔管将收集的雨水排入次级净化池或贮存在渗滤池中;来不及通过土壤渗滤的表层水经过水生植物初步过滤后排入初级净化池中。

人工湿地净化:分为2个处理过程,一是初级净化池,净化未经土壤渗滤的雨水;二是次级净化池,进一步净化初级净化池排出的雨水,以及经土壤渗滤排出的雨水;经二次净化的雨水排入下游清水池中,或用水泵直接提升到山地贮水池中。初级净化池与次级净化池之间、次级净化池与清水池之间用水泵进行循环。

2雨水净化系统三大区域环境

居住区雨水收集净化:
居住区雨水收集净化过程中由于居住区内建筑面积和绿化面积较大,雨水冲刷过后大量水体可以经生态滞留区、雨水花园、渗透池收集起来经过土壤过滤下渗道模块蓄水池中,相对来说雨水径流量较少。所以利用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惠存、下渗、过滤然后经过生物技术净化之后就可以大量用于绿化灌溉、冲厕、洗车等方面。

工业区雨水收集净化:
工业区有别于居住区,相对来说绿地面积较少,硬质场地和建筑较多,再加上工业产物的影响,所以在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和净化环节就要格外注意下渗雨水的截污环节。经过承载海绵城市原理的园林设施对工业污染物的过滤之后,雨水经过土壤下渗道模块蓄水池,在这个过程中设置截污处理对下渗雨水进行第二次的净化,进入模块蓄水池之后配合生物技术再次净化后再次的循环利用到冷却水补水、绿化灌溉、混凝土搅拌等方面。

市政公共区域雨水收集净化:
市政公共区域雨水收集净化对比前两个区域环境有着不一样的方面,绿地面积大,不同地区山体高程不同所以导致径流量不同,并且河流、湖泊面积较大,所以减缓雨水冲刷对山体表面的冲击破坏和对水源的直接污染是最为重要的问题。就上述问题来讲,市政区域雨水净化在雨水收集方面要考虑生态滞留区和植物缓冲带对山体的维护作用以及对河流、湖泊的过滤作用。在雨水调蓄方面主要使用调蓄池来对下渗雨水进行调蓄,净化后的水一方面用于市政绿化和公厕冲厕,一方面排入河流、湖泊补给水原,解决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5海绵城市---用

在经过土壤渗滤净化、人工湿地净化、生物处理多层净化之后的雨水要尽可能被利用,不管是丰水地区还是缺水地区,都应该加强对雨水资源的利用。不仅能缓解洪涝灾害,收集的水资源还可以进行利用,如将停车场上面的雨水收集净化后用于洗车等。我们应该通过“渗”涵养,通过“蓄”把水留在原地,再通过净化把水“用”在原地。

收集雨水用于建筑施工

收集雨水用于绿化灌溉
收集雨水用于洗车
收集雨水用于抽水马桶

收集雨水用于消防
收集雨水用于景观用水

6海绵城市---排

是利用城市竖向与工程设施相结合,排水防涝设施与天然水系河道相结合,地面排水与地下雨水管渠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一般排放和超标雨水的排放,避免内涝等灾害。有些城市因为降雨过多导致内涝。这就必须要采取人工措施,把雨水排掉。
当雨峰值过大的时候,地面排水与地下雨水管渠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一般排放和超标雨水的排放,避免内涝等灾害。经过雨水花园、生态滞留区、渗透池净化之后蓄起来的雨水一部分用于绿化灌溉、日常生活,一部分经过渗透补给地下水,多余的部分就经市政管网排进河流。不仅降低了雨水峰值过高时出现积水的几率,也减少了第一时间对水源的直接污染。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海绵城市的建设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留有足够涵养水源、应对较大强度降雨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这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
二是生态恢复和修复。对传统粗放式城市建设模式下,已经受到破坏的水体和其他自然环境,运用生态的手段进行恢复和修复,并维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

三是低影响开发。按照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最低的开发建设理念,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在城市中保留足够的生态用地,控制城市不透水面积比例,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根据需求适当开挖河湖沟渠、增加水域面积,促进雨水的积存、渗透和净化。

❸ 如何通过城市污水处理和水环境治理来支持海绵城市建设的战略

首先要从抄理念上融入海绵城市建设。 海绵城市建设顾名思义,是指城市能在“收”时,像海绵一样吸水、蓄水、渗水、净水,“放”时,可将蓄水放之所用。因而,建材业企业必须扭转在产品设计、开发上的理念,像“海绵”那样吸收适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新技术

❹ 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有何意义

最主要的意义在于雨洪有效管理,也就是雨水的收集和利用。细分了说通过建设海版绵城市,增权加城市的海绵体,让降落的雨水能快速渗透到地下,减少地表径流,缓解城市内涝,补充地下水。
其次,海绵城市还能起到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雨岛效应等作用。修复和治理城市生态环境,构建绿色健康和谐的生态体系。
另外,海绵城市建设手段中的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绿色屋顶等技术手段,还能增加城市美观度,提高城市品位。
现在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际上也是为了让大家养成一种环保,可持续的思维模式,低影响开发理念要从小抓起,从底层开始落实。

❺ 打造海绵城市,常见的建设措施有哪些

1、科学编制规划。将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作为城市规划的刚性控制指标,建立区域雨回水排放管理答制度。

2、严格实施规划。将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作为城市规划许可和项目建设的前置条件,在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环节严格把关。

3、完善标准规范。抓紧修订完善与海绵城市建设相关的标准规范。

4、统筹推进新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老城区要结合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老旧小区有机更新等,以解决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体治理为突破口,推进区域整体治理,逐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建立工程项目储备制度,避免大拆大建。

5、推进海绵型建筑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海绵型建筑与小区、海绵型道路与广场,推进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和易涝点改造,实施雨污分流,科学布局建设雨水调蓄设施。

6、推进公园绿地建设和自然生态修复。推广海绵型公园和绿地,消纳自身雨水,并为蓄滞周边区域雨水提供空间。加强对城市坑塘、河湖、湿地等水体的保护与生态修复。

❻ 大家可以在这里了解一下“海绵城市”到底是怎样治理城

问:对目前建设的“海绵城市”有什么看法?
答:我国大力提倡建设“海绵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运行、管理理念的一次的大进步,但是目前建设“海绵城市”采取的技术措施还很不适用于现实的要求。下面举例说明。
以种田犁地为例,用一台价值十万元的拖拉机犁地效果很好,但是实际在用一部价值一百万元的高档越野车犁地,成本相比提高了十倍。虽然一些特定条件下的田地用高档越野车能够犁,但是犁出的地深度不够、效果不好。大部分的农田用高档越野车根本就犁不了,没有效果。用高档越野车犁地是非常不合适的。用目前广泛采用的技术建设“海绵城市”,就相当于用高档越野车犁地一样。
假如能够采用“完全有组织排水技术”进行海绵城市建设,就像是用拖拉机犁地一样,造价比用越野车可以节约90%,效果比越野车犁的地好出不止一个数量级。而且在犁地的工况下,拖拉机的使用寿命比越野车能长二十倍以上,十万的拖拉机的维护成本也比一百万的越野车要低得多。
建设“海绵城市”关键是要采用合适的技术,技术合适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却是事倍功半。

问:今年是降雨量很大的年景。前一段全国很多地区都下了大暴雨,很多城市都产生了严重内涝,包括很多“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网上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目前的内涝是由于海绵城市的建设规模太小,建设规模大到一定程度,城市就不会产生内涝了。另一种是:建海绵城市不能治理城市内涝。那个说法是对的?
答:两种说法都可以是对的,前提是要分别在特定的条件下。假如采用合适的技术建设海绵城市,当达到一定规模后,可以做到城市大概率不会产生内涝了。
但是采用目前采用的技术建设海绵城市,是基本不会缓解城市内涝的程度的,国家有关文件已经明确说明了这一点。财政部办公厅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 水利部办公厅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2016年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办建[2016]25号),的附件《2016年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申报指南》中的评审内容中,有“城市建成区内至少有一个汇水片区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总体要求;在“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的描述。文件要求“海绵城市”的建设标准是“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我国的《降雨等级划分标准》(见国标《降雨等级标准》GB/T 28592—2012)中规定,一个小时降雨量7.0毫米到14.9毫米属于大雨,一个小时的降雨量15毫米到39.9毫米属于暴雨。我国的《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4—2006)中要求,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应采用1年到3年,即采用一年一遇到三年一遇的降雨强度标准。以郑州市为例,根据郑州市的降雨强度公式计算出的郑州市一年一遇的降雨强度是一小时31.5毫米。也就是说郑州雨水管渠的设计标准不应小于一小时31.5毫米的降雨量,是在暴雨的等级范围内的降雨量。从上述数据得出的结论是:正常情况下在还没有建设海绵城市的条件下,郑州市遇到一小时31.5毫米降雨量的降雨时是不应该有城市积水现象产生的。海绵城市的建设标准是达到大雨不内涝,即一个小时14.9毫米降雨量不内涝,比排水管渠的设计标准的一小时31.5毫米降雨量少了一半。我国绝大多数城市一年一遇的降雨强度都远远大于一小时14.9毫米的降雨量。按“大雨不内涝”的标准建设海绵城市还不如不建。所以说建海绵城市的标准太低,不能治理城市内涝。
这个问题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加以说明。“海绵城市”建设的标准是: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即所建的“海绵体”要能够吸纳70%的降雨。住建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附录2 (表 F2-1),郑州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70%时,对应的设计降雨量是19.5毫米,即在整个一场降雨的过程中,郑州市的海绵城市建设的“海绵体”的设计吸纳雨水的能力是19.5毫米的降雨量。整个一场降雨的一般规律是,降雨初期一两个小时(或者时间更长)的降雨强度较小,降雨中期会下一阵(或者几阵)暴雨,降雨后期又会下一段时间强度较小的降雨。然后整场降雨结束。没有“海绵体”时初期的强度小的降雨由排水管渠正常排走,不会产生城市积水。当有“海绵体”时,初期的小强度降雨会被“海绵体”吸纳,这部分降雨的总量往往会大于19.5毫米,多出的降雨量还会由排水管渠正常排走,不会产生城市积水。但是这时“海绵体”已经被充满了,失去了“海绵”功能。当降雨中期下一阵(或者几阵)暴雨时,会产生城市内涝,这时建与不建“海绵城市”其内涝程度都是一样的,因为之前“海绵体”已经满了,没有“海绵”功能了。所以说建海绵城市不能治理城市内涝。
今年“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大半都产生了严重内涝,有专家说是因为海绵城市建设的规模太小,待达到一定建设规模就不内涝了。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这种说法是不对的。按目前采用的技术建的海绵城市,即便是全城都建成“海绵城市”,内涝同样会产生。
假如采用“完全有组织排水技术”建设“海绵城市”,可以做到暴雨不积水、大暴雨不内涝、特大暴雨大概率不成灾。因为特大暴雨的降雨量是上不封顶的(大于一小时50毫米降雨量或者大于二十四小时250毫米降雨量都是特大暴雨),所以只能保证大概率不成灾。采用“完全有组织排水技术”建的“海绵体”,降雨量小时不会吸纳雨水,下暴雨或者大暴雨时“海绵体”才开始吸纳雨水。两阵暴雨之间,“海绵体”里蓄积的雨水会被排出,腾出的空间下一阵暴雨还可以吸纳雨水。
采用“完全有组织排水技术”建设“海绵城市”可以能够很大概率地做到基本消除城市内涝的现象。问:“完全有组织排水技术”是一种将雨水全部排走的方法,那么怎样满足“海绵城市”对利用雨水的要求呢?
答:是的,“海绵城市”有三项主要功能,治理内涝、水污染治理和雨水利用。治理内涝前面已经谈过了,下面谈谈水污染治理和雨水利用。
生产和生活污水的治理,主要是通过雨污分流和污水处理来实现的。不论采用什么技术建设“海绵城市”,生产和生活污水的治理,目前采取的都是一样的措施。
径流雨水的净化处理。进行径流雨水的净化处理,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在没有人类以前,下暴雨产生的径流都是浑浊的,目前还是这样,这是自然规律。违反这个规律是会产生不好的后果的,我国的三门峡水库就是痛苦的前例,当时号称要使黄河水变清。几十年过去了,黄河依旧浑浊,三门峡水库基本是报废了。“海绵城市”有净化雨水的功能,说的是组成“海绵体”的透水铺装等有过滤雨水的功能。这些“海绵体”确实有过滤功能,但是过滤掉的径流雨水中的杂质都留在了“海绵体”里,这些杂质很快就会将“海绵体”充满,使其失去“海绵”功能,三、五年这些“海绵体”就会彻底报废。目前要想清除“海绵体”里的杂质是非常困难的,在价格可以承受的前提下几乎是不可能的(维护费用可能比新建还贵)。所以“海绵体”根本就不应该有净化径流雨水的功能,但是目前采用的技术建的“海绵体”要想不过滤径流雨水是根本做不到的,所以目前建好的“海绵体”五年内报废是大概率事件。每平方公里花费1.5亿投资,共投资6万亿左右在全国大规模建设的“海绵”只可以使用五年,全世界只有“不差钱”的中国有这种气吞山河的魄力。外国类似的工程只是小规模的点缀,根本没有大规模的建设实例。花费10%的投资,采用“完全有组织排水技术”建的“海绵体”基本不具有过滤功能,所以这些“海绵体”隔5、6年简单维护一次,可以保证使用100年以上。
关于雨水利用。目前建设“海绵城市”的造价是1.5亿/平方公里左右,假如在郑州市建设100平方公里“海绵城市”,投资就需要150亿。采用“完全有组织排水技术”治理100平方公里城市面积的内涝,投资20亿基本够了。假如雨污分流和污水处理要投资30亿。还剩100亿的投资额。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郑州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70%时,对应的设计降雨量是19.5毫米。100平方公里面积在一场降雨过程中的雨水蓄积量最多就是195万立方米,假如这些雨水都蓄积在小水池里,在降雨较多的夏季,半个月不用完就会变质,所以要赶快用完。在利用这部分雨水的时间段,还不是郑州干旱的时段,到干旱缺水的时段又无蓄积的雨水可用了,这些水池在一年的范围内利用率是非常低的。假如这部分雨水都渗透到地下补充地下水了,城市是不允许打井抽水的,这些地下水最有可能的是干旱时节在农村被抽出利用。假如利用剩余的100亿投资中的50亿,在郑州周边的农村适当的地方建几座每座都远远大于195万立方米的大型水库的效果会更好。水库里的水质更好,蓄水量更大,利用更方便。维护好的话水库的使用寿命可以达到100年以上,而蓄积雨水的“海绵体”5年就会报废。所以雨水利用还是建技术成熟的水库为好。国家建三峡水库的投资不足2千亿,如果从建设“海绵城市”数万亿的投资中拿出2万亿在全国建水库解决我国城市缺水的问题,比花巨额投资在城市建“海绵”的效果要合理得多。其实目前城市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使用建在农村的水库里的水,其中有那个城市敢说建设好“海绵城市”后,由于有“海绵”了,不再用水库里的水了。所以解决缺水问题,建设水库等水利设施是正路,靠花巨资建“海绵”是非常非常不合适的。
这样利用“完全有组织排水技术”建设的海绵城市,在节约投资30%的前提下,比目前采用的技术建的海绵城市取得的效果更好。
目前的“海绵城市”建设,把治理内涝、雨水净化、雨水利用的功能都加到了“海绵体”上(其实这些功能是这种“海绵体”不得不具备的功能,是根本剥离不开的)。如果这三个功能分开考虑,就会达到建设又简单、效果又好的效果,因为相关技术简单、成熟。
建设“海绵城市”是英明的决策,其中关键是看采用什么技术。

❼ 海绵城市”到底是怎样治理城市内涝的

城市内涝的原因,排水管道无法满足降水高峰期的排水量。海绵体就是来缓解降水峰值的强度,使流向排水设施的雨水减缓,使排水周期变长。

❽ 如何建设"海绵城市

遵循原则

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建设“海绵城市”并不是推倒重来,取代传统的排水系统,而是对传统排水系统的一种“减负”和补充,最大程度地发挥城市本身的作用。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作为城市发展理念和建设方式转型的重要标志,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时间表”已经明确且“只能往前,不可能往后”。全国已有130多个城市制定了海绵城市建设方案。

确定的目标核心是通过海绵城市建设,使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围绕这一目标确定的时间表是到2020年,20%的城市建成区达到这个要求。如果一个城市建成区有100平方公里的话,至少有20平方公里在2020年要达到这个要求。到2030年,80%的城市建成区要达到这个要求。


设计理念

建设海绵城市,首先要扭转观念。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

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城市建设将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渗水砖、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既避免了洪涝,又有效的收集了雨水。

建设海绵城市,即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主要是指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途径,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维持或恢复城市的海绵功能。



(8)治理海绵城市扩展阅读:

海绵城市有几大特点:

  1. 天上下的雨尽量就地消化。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蓄水。有地表蓄水如水库和湖泊。有地下蓄水如透水路面和地下水窖。

  2. 流出本地的水流必须是清澈如甘泉。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污水治理。本地所产生的污水必须在本地治理。不能把治理污水的负担留到下游。

  3. 留在本地对地表蓄水和地下的蓄水必须加以重复地高效地利用。

  4. 每个海绵城市的区块要尽量满足本地所有的用水需求。

  5. 逐渐提升海绵城市的生态环境功能。

  6. 海绵城市的理想目标就是将海绵城市建设成为新兴的青山绿水,使得海绵城市返归为自然生态的一个组成部分。


❾ 海绵城市建设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一是科学编制规划。二是严格实施规划。三是完善标准规范。四是统筹推进新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五是推进海绵型建筑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六是推进公园绿地建设和自然生态修复。七是创新建设运营机制。八是加大政府投入。九是完善融资支持。十是抓好组织落实。

《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从加强规划引领、统筹有序建设、完善支持政策、抓好组织落实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十项具体措施。

一是科学编制规划。将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作为城市规划的刚性控制指标,建立区域雨水排放管理制度。

二是严格实施规划。将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作为城市规划许可和项目建设的前置条件,在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环节严格把关。

三是完善标准规范。抓紧修订完善与海绵城市建设相关的标准规范。

四是统筹推进新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从2015年起,城市新区要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老城区要结合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老旧小区有机更新等,以解决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体治理为突破口,推进区域整体治理。

五是推进海绵型建筑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海绵型建筑与小区、海绵型道路与广场,推进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和易涝点改造,实施雨污分流,科学布局建设雨水调蓄设施。

六是推进公园绿地建设和自然生态修复。推广海绵型公园和绿地,消纳自身雨水,并为蓄滞周边区域雨水提供空间。加强对城市坑塘、河湖、湿地等水体的保护与生态修复。

七是创新建设运营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海绵城市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鼓励技术企业与金融资本结合,采用总承包方式承接相关建设项目,发挥整体效益。

八是加大政府投入。中央财政要积极引导海绵城市建设,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

九是完善融资支持。鼓励相关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将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列入专项建设基金支持范围,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债券等。

十是抓好组织落实。城市人民政府是海绵城市建设的责任主体,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等部门指导督促各地做好海绵城市建设相关工作。

(9)治理海绵城市扩展阅读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城市自然生态也面临严峻的失衡。城市路面硬化,到处都是不透水材料铺装,改变了原有自然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因此,要加强自然的渗透,把渗透放在第一位。

其好处在于,可以避免地表径流,减少从硬化不透水路面汇集到市政管网里,同时,涵养地下水,补充地下水的不足,还能通过土壤净化水质,改善城市微气候。

而渗透雨水的方法多样,主要是改用各种路面、地面透水铺装材料使其城市路面自然渗透,改造屋顶绿化,调整绿地竖向,从源头将雨水留下来然后“渗”下去。

其主要作用是延缓短时间内形成的雨水径流量。例如,通过微地形调节,让雨水慢慢地汇集到一个地方,用时间换空间。通过“滞”,可以延缓形成径流的高峰。具体形式总结为三种:雨水花园、生态滞留池、渗透池、人工湿地。

即把雨水留下来,要尊重自然的地形地貌,使降雨得到自然散落。现在人工建设破坏了自然地形地貌后,短时间内水汇集到一个地方,就形成了内涝。

所以要把降雨蓄起来,以达到调蓄和错峰。而当下海绵城市蓄水环节没有固定的标准和要求,地下蓄水样式多样,总体常用形式有两种:塑料模块蓄水、地下蓄水池。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