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整改整治 » 和治理措施

和治理措施

发布时间: 2021-02-22 11:38:50

『壹』 雾霾天气的预防和治理措施有哪些

雾霾天气的预防和治理措施简述:1、根据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排放行为的司法打击力度;2、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发挥人民群众的预防雾霾的主人翁地位。3、应对雾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控制PM2.5,要从压减燃煤、严格控车、调整产业、强化管理、联防联控、依法治理等方面采取重大举措,聚焦重点领域,严格指标考核,加强环境执法监管,认真进行责任追究。雾霾是雾和霾的混合物,早晚湿度大时,雾的成分多。白天湿度小时,霾占据主力,相对湿度在80%到90%之间。其中雾是自然天气现象,空气中水汽氤氲。虽然以灰尘作为凝结核,但总体无毒无害;霾的核心物质是悬浮在空气中的烟、灰尘等物质,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0%,颜色发黄。气体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对人体健康有伤害。雾霾天气的形成是主要是人为的环境污染,再加上气温低、风小等自然条件导致污染物不易扩散。雾霾天气的预防和治理措施有哪些

『贰』 热污染的预防和治理措施主要有哪些

1、严格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
2、环保管理部门要强化大气污染管理!
3、加强公民的环保监督的权益、参与;
4、排放大气污染的物的单位要积极治理!
5、强化机动车尾气的排放管理,大力发展零排放的机动车!

『叁』 长江上中下游的问题及其治理措施

黄河:水土流失和地上河。上游修建水利工程;中游保持水土;下游加固大堤。
长江:洪涝灾害。中上游植被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中下游加固大堤、裁弯取直、疏浚河道

『肆』 治理措施包括什么等生物措施和什么等工程措施还有合理安排生产活动等

植树种草;建梯田;修挡土坝;还林;还草

『伍』 治理保护环境措施有哪些

一、水源保护
1、建设生活用水设施,生活供水系统按照卫生标准进行净化,为施工人员提供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的饮用水。
2、水池附近不准堆放垃圾等废弃物,不准修建渗水坑、渗水厕所,不准铺设污水管道,不准居住人员等。

二、施工废水处理
1、施工场地修建截排水沟、沉沙池。施工前制定施工措施,做到有组织的排水,并采取治理措施,保证排水达标。
2、土方开挖施工过程中,保护开挖邻近建筑物和边坡的稳定。施工机械、车辆定时集中清洗。清洗水经集水池沉淀处理后再向外排放。
3、经处理后排出的施工废水不得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或地方环保部门的有关规定。发现排放污水超标,或排污造成水域功能受到实质性影响,立即采取必要治理措施进行纠正处理。
4、《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部分代替GB
8978-1996、《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426-2006 部分代替GB 8978-1996、《皂素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GB
20425-2006 部分代替GB 8978—1996。

三、生活污水处理
生活污水先经化粪池发酵杀菌后,按规定集中处理或由专用管道输送到无危害水域。化粪池的有效容积满足生活污水停留一天以上,并定期清理,以保证处理效果。

四、废弃物处理
1、施工弃渣和固体废弃物以国家《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为依据,按设计和合同文件要求送至指定弃渣场。
2、做好弃渣场的综合治理,按照设计要求采取工程保护措施,避免边坡失稳和弃渣流失。
3、保持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卫生,在施工区和生活营地设置足够数量的临时垃圾贮存设施,防止垃圾流失,定期将垃圾送至指定垃圾场,按要求进行覆土填埋。
4、遇有含铅、铬、砷、汞、氰、硫、铜、病原体等有害成份的废渣,经报请当地环保部门批准,在环保人员和监理工程师指导下进行处理。
5、保持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卫生,在施工区和生活区设置足够数量的临时卫生设施,定时清除垃圾,并将其运至指定地点堆放或掩埋、焚烧处理。
6、完善渣场地表截排水规划措施,确保开挖和渣场边坡稳定。

五、大气污染防治
1、机械车辆使用过程中,加强维修和保养,防止汽油、柴油、机油的泄露,保证进气、排气系统畅通。
2、运输车辆及施工机械,使用0柴油和无铅汽油等优质燃料,减少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量。
3、采取一切措施尽可能防止运输车辆将石渣等撒落在施工道路及工区场地上,安排专人及时进行清扫。场内施工道路保持路面平整,排水畅通,并经常检查、维护及保养。晴天洒水除尘,道路每天洒水不少于4次,施工现场不少于2次。
4、不在施工区内焚烧会产生有毒或恶臭气体的物质。因工作需要时,报请当地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同意,采取防治措施,在监理工程师监督下实施。
5、运输可能产生粉尘物料的敞蓬车,车厢两侧和尾部配备挡板,控制物料的堆高不超过挡板,并用干净的雨布覆盖。
6、在现场安装冲洗车轮设施并冲洗工地的车辆,确保工地的车辆不将泥土、碎屑及粉尘等类似物体带到公共道路路面及施工场地上,在冲洗设施和公共道路之间设置一段过渡的硬地路面。

六、噪声控制
1、加强交通噪声的控制和管理。合理安排运输时间,避免车辆噪声污染对敏感区影响。
2、调整施工时段:晚间控制高噪声机械的设备运行、作业,噪声较大的施工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实行轮班制,控制工作时间;并为相应机械设备操作人员配发噪声防护用品。
3、选用低噪声设备,加强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降低施工噪声。
4、进入生活营地和其它非施工作业区的车辆,不使用高音和怪音喇叭,尽量减少鸣笛次数,最好以灯光代替喇叭;广播宣传、音响设备合理安排时间,不影响公众办公、学习和休息。

七、人群健康保护
遵守并执行国家或当地医疗部门制定的有关规定、条例和要求,采取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预防传染病,并定期进行灭蚊、灭鼠、灭蝇等工作。

八、绿色植被保护
1、搞好生活营地的绿化、美化工作,临时住房、仓库、厂房等临时施工设施,在设计及建造时,考虑美观和与周围环境协调的要求。
2、在每个施工区和工程施工完成后,及时拆除各种临时设施,施工临时占地及时恢复植被或本来用途。
3、按施工设计要求,认真及时地完成工地绿化工作。

九、资源保护
1、在施工过程中,对全体员工加强然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尽量减轻对现有生态环境的破坏,创造一个新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不在施工区捕捞任何水生动物。
2、在工程完工后,按要求拆除的监理工程师认为有必要保留的设施外的施工临时设施,清除施工区和生活区及其附近的的施工废弃物,并按监理工程师批准的环境保护措施、计划完成环境恢复。

十、水土保持措施
1、做好弃渣场的治理措施,按照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弃渣规划有序地堆放和利用弃渣,防止任意倒放弃渣阻碍河、沟等水道,降低水道的行洪能力。
2、进行土方明挖和临时道路施工时,根据地形、地质采取工程或生物防护措施,防止边坡失稳、滑坡、坍塌或水土流失;按设计和合同要求合理利用土地。
3、不得因堆料、运输或临时建筑而占用合同规定以外的土地,如情况特殊,需向监理工程师提出申请,批准后方可使用。施工作业时表面土壤妥善保存,临时施工完成后,恢复原来地表面貌或覆土。
4、施工活动中严格按合同要求采取设置截排水沟和完善排水系统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防止破坏植被和其它环境资源,造成水土流失;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防止运输的物料进入场区道路,并安排专人及时清理。

『陆』  防治措施与对策

一、防治工作概况

地质环境管理作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一项行政职能还处于起步阶段,面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现状和难度,我市自1993年起就如何针对本地区实际情况开展地质灾害防治调查,积极开展工作。基本查清了全市地质灾害基本分布规律,在全省第一个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市、县、乡、村四级联系网络,实施规划→细则→组织“三位一体”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新体系,已连续四年未发生重大地质灾害事件,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2002年4月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先进单位。

1.深入调查,分析原因

组织工程技术人员深入县(市)调查研究、收集整理各灾害点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水土保持、当地气候、地质灾害类型等各类资料,并进行归类成册,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对本地区地质灾害发生的分布情况、特点、原因基本做到心中有数,为做好防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健全制度,明确职责

首先在台汛期建立值班制度,速报制度;其次编制台汛期地质防灾预案;第三通报已知隐患(地段)点采取预防措施。每当灾害发生,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工作。并通报有关部门,为领导决策和及时救治提供依据。

3.建立网络、掌握动态

并及时掌握本市地质灾害情况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发展趋势,初步建立了以地、县(市)地矿局(办)、重点行政村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四组地质灾害防治联系网络。

4.争取资金,积极防治

积极建议有关县(市)政府拨出专款治理的同时,协调搞好防治项目的规划、论证、立项上报工作,争取国家“地质灾害防治专项经费”430万元、省政府地质灾害防治专项经费650万元。

二、预防对策措施

地质灾害的形成和演化,主要是受大气降水、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自然因素和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控制,因此试图通过人为努力全面阻止其发生,目前还有很大的困难,也是不太现实的。但只要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处理得当,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地质环境,认真贯彻执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切实加强地质灾害的调查、评价和规划工作,进行地质灾害预测分析,做好重大地质灾害的事前防范工作,特别要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是可以防止或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减轻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的。

1.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由于地质灾害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社会公众对地质灾害缺乏了解,因此当前迫切需要加强地质防治的科普宣传。因此各级政府首先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矿产资源法》、《环境保护法》、《水法》、《水土保持法》及国土资源部第4号令《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浙江省人民政府第104号令《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增强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地质环境保护法律意识,开展地质灾害科学知识宣传,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2.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做得好与坏,也直接影响丽水市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步发展。应该看到,地质灾害发生比较严重的地区,都是比较贫困、交通闭塞、自然条件比较差的地区,防治地质灾害难度极大。丽水市是经济欠发达,又是困难落后的市,尤其是景宁、青田等县(市)刚刚脱贫,经济比较困难,对地质灾害防治既是经济问题又是社会问题,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把防治地质灾害这项工作摆到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尤为重要。

3.编制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要在近期内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水平,从现阶段来说,首先在深入了解灾情的基础上进行防治,即从致灾因素上进行调查研究,用于开展系统的、全面的基础性的地质灾害调查工作,以确定防治步骤、方法;其次,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地编制好丽水市中长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1)了解掌握丽水市域地质灾害的类型、基本特征和分布规律,查明危害严重的地质灾害点及其可能的危害程度、目前灾害体的稳定状况等。

(2)在此基础上进行地质灾害危险区划,将明显可能受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的区域,圈定为地质灾害易发区或重点危险区。

(3)将划定的危险区域,由地矿主管部门报当地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对危险区域进行工程建设限制和人为活动限制,并按照各地质灾害点危害程度、可能的危害大小,区分轻重缓急,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计划,研究提出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4.制订监督管理办法

《丽水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实施细则》是保护丽水市地质环境,实施资源、环境、人口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可靠保证。制定并有效实施“实施细则”有利于使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实现以防治规划为指导,实施细则为依据,组织机构为手段的“三位一体”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新体系,对于推动地矿行政管理,特别是地质环境管理是有十分重要意义。

5.组织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工作

政府现有的财力不可能对所有地质灾害体都进行治理,对大部分地质灾害体,只能通过加强监测、预报,以避免因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尽可能减轻经济损失。

(1)各县(市)政府根据本区域初步调查和普查结果,确定各自的监测、预报重点,根据上级地矿部门的要求,编制好近期本区域的汛期地质灾害防灾预案,最大限度的减轻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2)根据地质灾害体(隐患点)所在的位置、威胁的对象,将灾害监测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部门、单位。对危害很大,可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危害点,要由政府聘请专业队伍进行监测。

(3)一般性地质灾害(隐患)点,由灾害点所在乡、镇设立地质灾害监测组,由乡镇负责编制防灾预案,预案必须明确:地质灾害体动态监测人员、防灾预警的判据、预警发布机构及负责人、预警信号、撤离路线等。并选派工作认真,有一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责任心强的村民为监测员,对每个监测员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制定责任制,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开展群众性简易监测。

6.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基金

由于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项新的公益性事业,社会效益巨大,而经济效益并不十分明显。地质灾害又是牵涉千家万户,防治地质灾害就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使之成为一项全民活动,建立起群测群防体系,充分调动各级政府、各行各业防治地质灾害的积极性,广泛动员和组织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多渠道筹集地质灾害防治基金,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和工程性治理措施提供物质基础。立足于防,防治并举,为丽水市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的地质环境。

三、防治对策措施

地质灾害的防治必须在地质灾害勘查的基础上进行,下面简单介绍常见的几种地质灾害的主要治理方法。

1.滑坡治理

滑坡发生前常有异常(前兆)现象,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特点的滑坡在滑动之前,均会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异常现象,显示出滑动的预兆(前兆)。归纳起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大滑动之前,在滑坡前缘坡脚处,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现象,或者出现泉水(水井)突然干枯、井(钻孔)水位突变等类似的异常现象。

(2)在滑坡体中,前部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这反映了滑坡体向前推挤并受到阻碍,已进入临滑状态。

(3)大滑动之前,在滑坡体前缘坡脚处,土体出现上隆(凸起)现象。这是滑坡向前推挤的明显迹象。

(4)大滑动之前,有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影响。这种迹象反映了深部变形与破裂。动物对此十分敏感有异常反映。

(5)临滑之前,滑坡体四周岩体(土体)会出现小型坍塌和松弛现象。

(6)如果在滑坡体上长期位移观察资料,那么大滑动之前,无论是水平移量还是垂直位移量,均会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这是明显的临滑迹象。

(7)滑坡后缘的裂缝急剧扩张,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风)。

(8)动物惊恐异常,植物变态。如猪、狗、牛惊恐不宁,不入睡,老鼠乱窜不进洞,树木枯萎或歪斜等。

用肉眼识别滑坡体是否稳定的方法,在野外,从宏观角度观察滑坡体,可以根据一些外表迹象和特征,粗略地判断它的稳定性如何。

(1)已稳定的堆积层老滑坡体有以下特征:①后壁较高,长满树木,找不到擦痕,且十分稳定;②滑坡平台宽、大、且已夷平,土体密实无沉陷现象;③滑坡前缘斜坡较缓,土体密实,长满树木,无松散坍塌现象。前缘迎河部分有河水冲刷过的迹象;④目前的河水已远离滑坡舌部,甚至在舌部外部已有漫滩、阶地分布;⑤滑坡体舌部的自然冲刷沟切割很深,甚至已基岩;⑥滑坡体舌部的坡脚有清晰的泉水流出等等。

(2)不稳定的滑坡常具有下列迹象:①滑坡体表面总体坡度较陡,而且延伸较长,坡面高低不平;②有滑坡平台,面积不大,且有向下缓倾和未夷平的现象;③滑坡表面有泉水、湿地,且有新生冲沟;④滑坡体表面不均匀沉陷的局部平台,参差不齐;⑤滑坡前缘土石松散、小型坍塌时有发生,并面临河水冲刷的危险;⑥滑坡体上无巨大直立树林。

需要指出,以上标志只是一般而论,较为准确的判断尚需作出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

当遇到滑坡灾害正在发生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当处在滑坡体上时,首先应保持冷静、不慌乱。一般除高速滑坡外,只要行动迅速,都有可能跑离危险区段。跑离时,以向两侧跑为最佳方向。在向下滑动的山坡中,向上或向下跑是危险的。当遇无法跑离的高速滑坡时,更不能慌乱,在一定条件下,如滑坡呈整体滑动时,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物,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自救措施。

(2)当处于非滑坡区,而发现可疑的滑坡活动时,应立即报告邻近的村、乡、县等有关政府或单位。并立即组织有关政府、单位、部队、专家及当地群众参加抢险救灾活动。

(3)政府部门应立即实施应急措施,迅速组织群众撤离危险区及可能的影响区。通知邻近的河谷、山沟中的人们做好撤离准备,密切注视灾情的漫延和转化。如滑坡常在暴雨、洪水中转化为泥石流灾害(即次生灾害),应迅速设立观察点,密切注视其变化动态。

滑坡治理的主要方法:防治滑坡一般采取“避、排、减、挡、锚”等办法。“避”即在选择建筑物场地,铁路、公路选线,城镇选址时,应尽量避开滑坡体。在无法避开滑坡体,或对已建设在滑坡体的建筑,视经济可地性进行工程治理。主要工程治理措施归纳起来分为三种:一是“排”水,消除或减轻水的危害;二是改变滑坡体的平衡条件,如:削坡“减”重压脚、建筑“挡”土墙、抗滑桩、“锚”固等。三是改变滑坡岩土性质。

(1)截引地表水。拦截、排引滑坡外的地表水,避免地表水流入滑坡区;或将滑坡范围内的雨水及泉水尽快排除,防止雨水、泉水进入滑坡体内。排引地表水中整治滑坡不可缺少的治理方法,而且应是首先采取长期运用的措施。主要工程有:一是在滑坡外修筑横向截水沟、槽和纵向排水槽、排水暗沟等。二是滑坡体上修筑地表排水沟,此泉工程及时将地表水及泉水引走,减少其停滞下渗的机会。必须注意沟、槽要切实不漏水,并经常检修,否则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2)护坡脚。防治河水、库水对滑坡脚的冲刷,避免坡脚被冲刷掏空失稳,导致滑坡,主要工程措施有:一是“T”型坝。是在滑坡严重冲刷地段,促使主流偏向滑坡体对岸,保护滑坡脚免遭河流冲刷的建筑物。“T”型坝常横向下游,与水流夹角为60°~70°;它可使水流冲刷强度降低10%~15%。二是在滑坡前缘抛石、铺设石笼、修筑钢筋混凝土块排管,以使坡脚的土体免受河水冲刷。主要应用于江边、库边的滑坡体治理。

(3)削坡减重。削坡减重也称削坡减荷、削坡减载。此方法常用于治理“上陡下缓、头重脚轻”的滑坡或推移式滑坡,而在前方又没有可靠抗滑坡地段的滑坡体,使滑坡体外形改善,斜坡高度降低,坡度减少,滑坡体和重心降低,从而提高滑坡体的稳定性。若将上部削下来的填在坡脚,效果更好。

(4)采用挡土墙、抗滑桩、锚固等工程,以增强滑坡体的稳定性地。

滑坡治理实例:

(1)堵缝。地表上已有张开裂缝的滑坡,可用粘土或水泥土夯实,并做到成鱼背状。防止雨水和地表径流直流入缝下渗,起润滑加速下滑作用。云和县源乡荫桥坑村后山体滑坡上部开裂近20厘米,采用粘土堵缝后,已稳定了5年多时间,尚没发现新的发展趋势。

(2)排水。在滑坡体边界设环形截水沟,排除滑坡体外地表径流;在滑坡体界内修建树枝状排水沟,将水导出滑坡体外排水沟壁进行防渗处理。在滑坡体内可设置地下排水暗沟垂直排水井、孔等,用于疏干滑坡体或滑动面,减少土壤含水量。这是我市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治理方法,在庆元、景宁、龙泉、云和、青田、丽水等县(市)已发现的滑坡隐患点上采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支撑。在滑坡体脚设挡土墙、抗滑垛、锚固等。对于滑坡体积不大,采用挡土墙较好,而挡土墙内需设排水孔。对于滑坡体积物不厚的滑坡,可用木桩、钢轨、钢管、钢筋混凝土桩直接打入稳定的地基;对于厚度较大的滑坡体,可钻孔或冲抓套井回填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以增强滑坡的稳定性。支撑挡护这一方法在我市应用于公路边坡滑坡的治理。

2.崩塌治理

崩塌体的识别:可能发生的崩塌体主要根据坡体的地形地貌和地质结构的特征进行识别。通常可能发生崩塌的坡体在宏观上有如下特征:

(1)坡度大于45度,且高差较大,或坡体成孤立山嘴或为凹形陡坡;

(2)坡体内部裂隙发育,尤其垂直和平行斜坡延伸方向的陡裂缝发育或顺坡裂隙或较弱带发育,坡体上部已有拉张裂缝发育,并且切割坡体的裂隙、裂缝即将可能贯穿,使之与母体(山体)形成了分离之势;

(3)坡体前部存在临空空间,或有崩塌物发育,这说明曾经发生过崩塌,今后还可能再次发生。

具备了上述特征的坡体,即是可能发生的崩塌体。尤其当上部拉张裂缝不断扩展、加宽、速度突增,小型坠落不断发生时,预示着崩塌很快就会发生,处于一触即发状态之中。

崩塌治理的主要方法:

(1)拦截:对于仅在雨季才有坠石、剥落的小型崩塌的地段,可在坡脚或半坡上设置拦截构筑物,如设置落石平台和落石槽以停积崩塌物质;修建挡石墙以拦坠石;利用废钢轨。钢针及钢丝等编制钢轨或钢纤栅栏来挡截落石。

(2)支挡:在岩石突出或不稳定的大孤石下面,修建支柱,支挡墙或用废钢轨支撑。

(3)护墙、护坡:在易风化剥落的边坡地段,修建护墙,对缓坡进行水泥护坡等。一般边坡均可采用。

(4)削坡(刷坡):在危石、孤石突出的山嘴以及坡体风化破碎的地段,采用刷坡来放缓边坡。

(5)排水:在有水的地段,布置排水构筑物,以进行拦截疏导。

(6)镶补沟缝:对坡体中的裂隙、缝、空洞,可用片石填补空洞,水泥沙浆沟缝等,以防止裂缝、缝洞的进一步发展。

3.泥石流治理

泥石流的识别:能否产生泥石流可以从形成泥石流的条件分析判断,已经发生过的泥石流的流域,可以从下列几种现象来识别:

(1)中游沟身常不对称,参差不齐,往往凹岸发生冲刷坍塌,凸岸堆积成延伸不长的石堤;或凹岸被冲刷凸岸堆积,有明显的截变取直现象。

(2)沟槽经常大段的被大量松散固体物质堵塞,构成跌水。

(3)由于多次规模不同的泥石流的下切淤积,沟的中下游常有多级阶地,有较宽阔地带常有垅岗状堆积物。

(4)下游堆积扇的轴部一般较高耸,稠度大的堆积物其扇角小,呈丘状。

(5)堆积扇上沟槽不固定,扇体上杂乱分布着垅岗状、舌状、岛状堆积物。

(6)堆积的石块具尖锐的棱角,无方向性,无明显的分选层次。上述现象不是所有泥石流地区都具备的,调查时应多方面综合判定。

泥石流治理的主要方法:

(1)植物措施。泥石流突发性强,治理难度大。但它的发生和森林植被覆盖率有很大的关系,森林植被覆盖率大的地方不容易或不可能发生泥石流;森林植被覆盖率小的地方,森林植被破坏严重,水土保持能力差,容易或者有可能发生泥石流。因此,要防止泥石流发生,就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植树造林。根据泥石流流域各部位在泥石流形成中的作用是不同,地表径流形成区主要目的是水源涵养,调节径流,减缓流速,控制水动力;泥石流形成区主要任务是稳定沟床与坡脚、防治坡面的土壤侵蚀;流通区主要任务是减少汇入沟道水体,减少泥石流流量,创造泥石流停积的条件。我们可根据各区段不同要求,选择适当的林种植被,对荒地进行造林种草,种植水土保持林、特用经济林,发展以针阔叶混交林为主,林灌、草多层立体交错覆盖的造林结构,层层截流降水,减轻地表侵蚀,防止水土流失,防治泥石流。

(2)耕作措施。禁止毁林开荒,禁止顺坡耕作;25°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经济林果坡改梯,修建水平带、排水沟;实行等高耕作、等高带状间作、沟垄种植、垄种、草田轮作;推广少耕、免耕、覆盖耕作等保土耕作措施;固定耕地精耕细作,改变广种薄收的不良传统。

(3)工程措施

防护工程。在容易滑塌、崩塌的沟坡、谷坡、山坡采取削减载、排水抗滑、支挡等护滑工程,在沟中修建谷坊、淤地坝等固沟工程,巩固沟床,稳定沟坡,减轻沟蚀,控制崩塌、滑塌。对泥石流经过地区的桥梁、隧道、路基等其他重要工程设施;作一定的防护建筑物,用以抵御或消除泥石流对岸、坡及主体建筑物的冲刷、冲击、侧蚀等危害。防护工程主要有护坡工程、护岸工程、护墩工程和固沟工程等。

拦挡工程。在泥石流沟中修筑各种形式的拦挡坝,以控制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和雨洪径流。拦截泥石流的砂石、削弱泥石流的流量和能量,尽量将泥石流改变为一般洪水,减少泥石流对下游经济建设工程的冲刷、撞击和淤埋等危害。主要有格栅坝、桩林、拦沙坝等形式。

排导工程。为改善泥石流流势、增大桥梁等建筑物的泄洪能力,避开铁路、公路、渠道等设施。让泥石流按设计意图顺利通过排导设施顺畅地从保护的城镇、建筑物、道路物上游泄到下游,不造成危害。主要有排导槽和渡槽等形式。

4.地裂缝治理的主要措施

根据裂缝的特征,减轻地裂缝灾害的主要措施:

(1)对已有裂缝进行回填、夯实等,并改善地裂区土体的性质;

(2)改进地裂区建筑物的基础形式,提高建筑物的抗裂性能;

(3)对地裂区已有建筑物进行回固处理;

(4)设置各种监测点,密切注视地裂缝的发展方向;

(5)采取各种行政、管理手段限制地下水的过量开采;

(6)加强了地裂区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四、建议实施防治工程项目

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项社会性、基础性、综合性的系统工程,牵涉面广、技术性强,地质灾害不仅仅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给广大群众带来生命财产损失,而且制约了社会经济发展,防治地质灾害刻不容缓。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点是摸清底子,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加强监测、预报,对重点危险区段进行重点预防治理。

1.丽水地区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项目

本市地质灾害分布广泛,灾情严重,治理难度较大,要提高地质灾害的防治水平。

首先,在本市范围内部署分县(市)的1:5万的以地质灾害为主要内容的环境地质调查、区划工作,掌握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圈定地质灾害多发区,查明危害严重的地质灾害点及其他可能的危害程度、目前灾害体的稳定状况等。在此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及人口分布状况,因地制宜地组织编制《丽水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划》,提出具体的防治方案,实施该项目需2~5年时间,资金概算约500万元。

其次,根据调查报告对将明显可能受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的区域划定为地质灾害危险区,对危险区进行建设限制和人为活动限制,并对重点地段作重点勘察,对重要经济活动区、重要交通干线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危害性作出评价预测,实施该项目需3~5年时间,资金概算800~1000万元。

第三,对危害点进行综合治理,按照“自然形成的地质灾害,谁受益,谁治理,人为引起的地质灾害,谁诱发,谁治理”的原则,将防治工作落实到各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对地质灾害进行综合治理。

2.本市重点治理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项目

针对我区地质灾害频频发生,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十分重视,景宁、庆元、青田、丽水等县(市)政府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挤出一定资金,在重灾区开展地质灾害调查和采取初步的应及措施,为减缓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起到积极作用。根据本市地质灾害现状与特点,近期建议实施的重点防治地质灾害(隐患)点工程项目30余处,包括金温铁路、330国道线及省道线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治项目,预计需要投入建设资金2亿元(具体项目省略)。

『柒』 治理、保护环境的措施有哪些

一、水源保护

1、建设生活用水设施,生活供水系统按照卫生标准进行净化,为施工人员提供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的饮用水。

2、水池附近不准堆放垃圾等废弃物,不准修建渗水坑、渗水厕所,不准铺设污水管道,不准居住人员等。

二、施工废水处理

1、施工场地修建截排水沟、沉沙池。施工前制定施工措施,做到有组织的排水,并采取治理措施,保证排水达标。

2、土方开挖施工过程中,保护开挖邻近建筑物和边坡的稳定。施工机械、车辆定时集中清洗。清洗水经集水池沉淀处理后再向外排放。

3、经处理后排出的施工废水不得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或地方环保部门的有关规定。发现排放污水超标,或排污造成水域功能受到实质性影响,立即采取必要治理措施进行纠正处理。

(7)和治理措施扩展阅读: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保护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做好综合的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让人们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概念。

防止污染

防止由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化学污染,包括防治工业生产排放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放射性物质以及产生的噪声、振动、恶臭和电磁微波辐射,交通运输活动产生的有害气体、液体、噪声,海上船舶运输排出的污染物,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学品,城镇生活排放的烟尘、污水和垃圾等造成的污染。

防止破坏

防止由建设和开发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包括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公路干线、大型港口码头、机场和大型工业项目等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农垦和围湖造田活动、海上油田、海岸带和沼泽地的开发、森林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新工业区、新城镇的设置和建设等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自然保护

保护有特殊价值的自然环境,包括对珍稀物种及其生活环境、特殊的自然发展史遗迹、地质现象、地貌景观等提供有效的保护。另外,城乡规划,控制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植树造林、控制人口的增长和分布、合理配置生产力等,也都属于环境保护的内容。

『捌』 雾霾形成的原因和治理措施是什么

形成原因:一是生成颗粒性扬尘的物理基源。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地区,其土壤质地最易生成颗粒性扬尘微粒。二是运动差造成扬尘。例如,道路中间花圃和街道马路牙子的泥土下雨或泼水后若有泥浆流到路上,一小时干涸后,被车轮一旋就会造成大量扬尘,即使这些颗粒性物质落回地面,也会因汽车不断驶过,被再次甩到城市上空。三是扬尘基源和运动差过程集聚在一定空间范围内,颗粒最终与水分子结核集聚成霾。目前来看,在我国黄土平高原地区350多座城市中,雾霾构造三要素存量相当丰裕。治理措施:减少污染源,削减大气污染物

『玖』 隐患治理措施包括哪五个方面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重点行业和领域危险品生产危险品调查和管理专项行动的通知》隐患治理措施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落实隐患排查治理责任。

二是落实隐患排查治理措施。

三是落实隐患排查治理资金。

四是落实隐患排查治理时限。

五是落实隐患排查治理预案。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安全生产隐患调查管理专项行动,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安全监督,监督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有必要根据地区,行业和实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明确界定分工,明确责任,落实。

要认真落实政府行政主管责任制和企业法定代表制。各地区应采取措施,制定本通知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指导意见和区域安排,并落实到各生产经营单位和重点行业的其他有关单位,不得走死路。

(二)突出重点,强化督导。调查和管理隐患的特别行动应突出重点行业和高风险行业等领域的重点企业。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安全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和指导。

要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政策,加大安全投入,加快安全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增强事故预防能力。

(三)广泛发动,群防群治。要充分依靠和动员广大员工参与隐患的调查和管理。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必须紧紧依靠技术管理人员和岗位员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知情权,参与和监督安全生产,全面组织员工,认真查找各种隐患,积极参与隐患管理。

(四)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各地区应以此隐患调查和管理专项行动为契机,推动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和事故危害调查工作的深入开展,不仅要有效消除重大威胁的隐患。要安全生产,还要落实根本原因。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五)广泛宣传,舆论监督。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体,宣传这一隐患的调查和管理专项行动,加强对舆论的监督和群众的监督,揭露经过调查和管理的单位。

(9)和治理措施扩展阅读:

隐患排查的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进一步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地方人民政府的安全监管主体责任,全面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和薄弱环节;

认真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控机制和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及分级管理制度,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促进全国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稳定好转。

隐患排查的对象和范围

本次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对象和范围为高危行业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各类生产经营单位,主要包括:煤矿、金属非金属矿山、石油、化工、烟花爆竹、冶金、有色、建筑施工、民爆器材、电力等工矿企业;

道路交通、水运、铁路、民航等交通运输企业;渔业、农机、水利等单位;人员密集场所;以及其他行业和领域近年来发生重特大事故的单位。同时,通过对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进一步检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安全监管责任落实情况和打击非法建设、生产和经营的情况。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