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整改整治 » 为什么要创新社会治理

为什么要创新社会治理

发布时间: 2021-02-22 08:33:54

A. 为什么要创新社会管理方式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事关党的执政地位巩固,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安专居乐业,是构属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举措,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党的十八大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作出专门部署。

B. 为什么要创新我国社会治理体制

为什么要创新我国社会治理体制?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提出创
新社会治理体制的重大战略任务,
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治理的认识和要求从局部走向了系统。

社会治理的理念和目标

《决定》
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理念和目标,
这就是:
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
根本利益,
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
增强社会发展活力,
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
中国建设,
确保人民安居乐业、
社会安定有序。这一理念和目标,
实质是坚持增强社会发展
活力与增加社会和谐因素的统一,
坚持促进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统一,
体现了在发展中保
持和谐与在和谐中推进发展的辩证统一,
对克服重经济发展轻社会发展的倾向具有积极意义,
是一种积极的发展观、和谐观。

一个社会能否健康有序发展,取决于是否具有良好的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动力机制,
用以释放社会发展的能量;
平衡机制,
用以保持社会发展各部分之间的协调和稳定。
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能否有序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要看这两种机制能否有机配合、
有效发挥作用。
没有动力机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会失去活力,
无法保持发展进步;
没有平衡机制,
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就会因失去和谐而无法保持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就是要建
设既充满社会发展活力又保持社会和谐,既使社会安定有序又使人民安居乐业的平安中国。

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社会治理的主要任务是:反映群众诉求,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调解利益格
局,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增强社会活力。

党和国家在社会治理上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时代和实践发展对社会治理又
提出了新的要求。相比之下,我们的社会治理还跟不上这种要求,必须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转变政府与社会、
公民之间的关系。
《决定》
强调社会治理体制创新,
意味着许多重要变化。

一是社会治理主体趋向多元。过去政府一元主体变成党委、政府、
社会各方、
公民多个
治理主体,
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的治理。
这就要逐步培育和完善社会
组织,使之具有相对独立性,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同时也要用法律和道德对其进行约束,
提高其自治和自律能力。要培育公民意识,使公民具有自主意识、平等意识、责任意识、自
律意识、
诚信意识和法治意识,
组织公民依法理性有序参与社会治理。
还要转变政府治理观
念,发挥政府治理国家事务和公共事务的主导作用,同时树立有限、责任、法治、服务政府
的观念。

二是社会治理立足点趋向人民群众。
把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和人民群众最
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治理的突破口,
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
益诉求,
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依靠人民群众开
创新形势下社会治理新局面。

三是社会治理特征趋向平等。在传统管理中,
政府是主体,社会是客体,二者是主从关
系、主动被动关系。创新社会治理,意味着政府与社会是主体与主体的现代平等关系。

四是社会治理手段趋向系统。
传统的权力管制转变为坚持系统治理、
依法治理、
综合治
理和源头治理,
力求从根本上治理社会;
传统的自上而下管制变成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
合的治理,力求使渠道、信息更通畅。

五是社会治理方式趋向科学。运用法治与道德、制度化与人性化、效率与程序、协商
与互律相统一的方式治理社会。

六是社会治理思维趋向清晰。注重运用
"
法治思维
"
化解社会矛盾,把治理纳入法治框
架。注重运用哲学的
"
极限思维
"
,使各个治理主体有其职能边界、范围。这里所说的极限思
维,就是既要考虑
"
力所能及
"
,又要考虑
"
力不能及
"
,把握好
"
度的边界
"
。超越了
"
度的边界
"
,就是大包大揽,做力不能及又越位的事;达不到
"
度的边界
"
,就是没有去做力所能及的

事,就是缺位,未尽职尽责。

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社会组织是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一种重要途径。这里涉及到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社会组织有了较快发展,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发育不成熟,行政色彩浓
厚;组成结构不合理;法规体系不健全;
缺乏活力,在治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中未能发挥
应有作用。激发社会组织活力,需要多管齐下。

第一,
加快实施政社分开。
现代社会,
政府本质上属于公共服务型政府,
其掌握的权力、
资源、
政策都具有公共性质,
因此政府应为社会提供公共治理和公共服务。
创新社会治理体
制,
要求社会组织从对政府的过度依附中相对独立出来,
成为具有相对平等地位的社会治理
的一个主体,
做适合由社会组织来做的事,
如提供一些公共服务和解决某些事项。
根据我国
实际,可把一些有条件的社会组织相对独立出来。正如《决定》所讲,限期实现行业协会商
会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
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
城乡
社区服务类等社会组织。

第二,
运用定位分析方法,
确定社会组织的方位、权责和运作方式。定位分析方法主要
包括
"
定位、定标、定法
"
。定位,即厘定社会组织在治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中的位置、空
间和范围。
定标,即在政府与社会的平等关系中,
确定社会组织的权责和职能。在这种关系
中,
社会组织可在表达诉求、
规范行为、
服务社会、
社会监督和配合政府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定法,
即确立社会组织在治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中的运作方式,
实行依法自治。
要充分发
挥社会组织治理社会事务的能力,
规范社会组织的行为,
强调社会组织的依法自立、
自律和
自治。显然,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关键是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

在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使其在治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
要加强
对社会组织的管理。
因为一些社会组织在制度上还不够健全,
治理素质不够高,
行为也不够
规范,需要进行引导。

创新化解矛盾体制

当前,
我国各个领域的矛盾集中凸显,
有些矛盾未能得到及时有效化解,
有的矛盾甚至
进一步激化。究其原因,
在于一些人不敢担当,遇到矛盾和问题绕道走;在于化解矛盾的办
法不当,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在于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体制不健全。
《决定》强调创新有
效化解社会矛盾的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创新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体制,需要健全五大机制:一是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
评估机制,
从机制上保证科学决策,
防止由于决策失误造成种种社会矛盾,
进而产生社会风
险,影响社会稳定。二是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
即诉求表达机制。主观上,对诉求表达不合理者,要进行心理干预;客观上,对诉求表达合
理合法者,
要尊重和保护群众权益,
积极畅通表达诉求、
矛盾调解处理和权益保障渠道,避
免因表达诉求渠道不通畅而使人民群众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进而产生社会矛盾。
这一机制
的目的,就是使问题能反映、矛盾能解决、权益有保障。
三是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
求机制。
它要求第一时间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
不能积累矛盾。
因此需要对目前的信访制度
进行改革,
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
四是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机制。
它要求采取人民调解、
行政调解、
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
用综合调解方式调解处理并化解矛盾。
五是健全行政复
议案件审理机制。
它要求基于公平正义,
对由不当甚至违法行政行为而产生的案件进行公正
审理,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这五种机制,构成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体制的整体框架。它要求我们在决策、权益保障、
诉求表达、化解矛盾方式、案件审理等重要环节上,以健全的机制有效化解矛盾。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我国正在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这种调整必然导致利益格局的变化,
引起利益关系

的调整,从而发生利益冲突,出现较高风险。这种冲突和风险,就国际来讲,有国际安全问
题;就国内来讲,有国内安全问题;就社会来讲,有公共安全问题;就个人来讲,有个人安
全问题。这就需要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安全,是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需求和基本保障。现在,人们的安全感普遍下降,尤其
是对于食品药品、生产、
社会、
网络等方面的不安全问题反映强烈,这对公共安全提出了很
高要求。妥善应对各种安全问题,需要树立系统思维和整合思维。
系统思维,要求全方位建
立公共安全体系。如《决定》所讲,建立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安全、社会安全、网络安全和
国家安全等安全防控体系。
其中的网络安全,
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
提高
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整合思维,就是《决定》所提出的,设置
国家安全委员会,建立公共安全制度,进行体制改革,从组织机构、制度和体制上整合社会
资源和力量,确保国家安全及其他安全。

C. 为什么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治理需要法治保障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社会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版保障。众所周知,我权国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矛盾凸显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体制、运行机制及管理方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已经不能完全适应。这就需要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作为山西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试点区,我们阳泉市矿区在一年多的探索和实践中,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法治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中的指引和保障地位,努力实现社会治理创新的法治化。

D. 为什么要创新社会治理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对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具有重要意义。

E. 社会建设为什么要创新社会治理,如何创新社会治理

呵呵,如果说了算的人不这样讲了,可以吗?

F. 为什么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治理需要法治保障 简答题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对中国的法治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在四中全会的指引下,中国的法治建设必将跨入崭新的历史阶段。要实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和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必须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必须在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下,遵循法治思维,把社会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和制度化。实践证明,社会治理不能仅仅靠行政手段,而要在法治框架下实现规范运作,任何改革和创新都需要法治保障,社会治理体制改革也需要用法律手段推动改革进程、巩固改革成果。
法治建设是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有力保障
法治是社会治理的稳定器,是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依法管理社会事务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治理中的根本性、全局性和长期性问题需要从法治层面予以解决。实行依法治国有利于维系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稳定,有效的法治是实施社会治理的重要保障。
第一,法治可以使社会治理活动更具有可操作性。通过完善社会领域的各项法律制度可以构建各类社会主体的行为规则体系。合理的法律体系和规章制度可以保证社会系统各组成部分的有效运转,对社会治理对象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过程都离不开必要的法制规范。把社会治理纳入法治轨道,将社会治理规范上升为法律制度就有了较强的可操作性。
第二,法治可以增强社会治理的合法性和权威性。一方面,所有的社会治理行为都不能突破法律的界限,而必须在尊重法律的前提下进行,另一方面,法律的实施由国家强制力作为保证,在社会治理实践中可以通过法律的权威性来强化社会成员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承担责任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促使政府依法进行社会治理、提供社会服务、维护社会成员合法权益。
第三,法治使社会治理有序化、具有可预期性。良好的社会秩序既需要宗教、伦理、习惯和政策的调控,更需要法律的健全和保障,法治为控制社会无序与混乱提供了制度规范。加强法治建设可以通过增加可预期性和安全感来减少政策风险和人为风险,进而取信于民。通过法治化来明确各个社会主体的行为规范,在不同主体之间形成一种法律上的秩序,可以使各主体的行为具有可预期性。

G. 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急急急!!!!!

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党的性质,宗旨,以及政府性质,宗旨,职能决定的……

H. 为什么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

加强和创新社抄会管理,袭事关党的执政地位巩固,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安居乐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举措,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党的十八大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作出专门部署。

I. 为什么要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为什么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2月16日电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对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社会管理,为形成和发展适应我国国情的社会管理制度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重大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我国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面临着新情况和新问题。一是人民内部矛盾易发多发。一方面,矛盾主要集中在农村土地征收征用、城镇房屋拆迁、国有企业改制、涉法涉诉等领域,因劳资纠纷、医患纠纷、环境污染、非法集资、股市房市投资受损等引发的矛盾明显增多。另一方面,矛盾涉及各行业各阶层。二是社会组织管理和服务问题突出。一方面,各类社会组织快速增多,截至2012年底,全国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49.2万个,备案的城乡社区社会组织近40万个。另一方面,政社不分现象依然存在,社会组织发展培育不足,活力不强,作用发挥不够。三是公共安全形势严峻。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时有出现,以报复社会为目的的恶性案件和极端事件有所增多。信息网络管理任务日益繁重,我国有5.64亿网民,4.2亿手机上网用户,是世界上互联网使用人口最多的国家。外部势力千方百计进行渗透破坏活动,国家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领域存在的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性特征的集中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形式发生深刻变动,社会管理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从经济层面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推进,大批人员需要下岗转岗,以多种形式创业就业;随着农村生产力不断发展,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差距以及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统筹各方面利益难度增加;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社会组织形式需要作出相应变动;工业用地、城市用地需求激增,农村土地征收征用、城镇房屋拆迁容易产生大量矛盾;长期存在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产品质量等方面引发不少社会问题。二是从社会层面看,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等承担的社会管理职能大部分已经剥离出去,越来越多的人由“单位人”变成“社会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快速发展,城乡流动人口大量增加,新的社会阶层不断出现,导致城乡结构、就业结构、人口结构、居住结构等发生重大变化。三是从思想文化层面看,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加。一方面,人们的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法治意识、监督意识不断增强。另一方面,部分社会成员思想道德失范,有些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四是从工作层面看,一些部门和地方经济建设一手硬、社会管理一手软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面对新情况,过去行之有效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管理方法已经难以完全适应。
因此,《决定》要求通过深化改革,实现从社会管理转向社会治理的创新。

J. 政府为什么要进行社会管理创新

加强和创新社会来管理,事关党的自执政地位巩固,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安居乐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举措,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党的十八大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作出专门部署。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