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整改整治 » 内蒙沙漠治理

内蒙沙漠治理

发布时间: 2021-02-19 10:19:59

① 内蒙古土地荒漠化已经得到有效治理了吗

据报道,内蒙古雄跨三北,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截回止目前荒漠化和答沙化土地生态状况持续向好,已经连续15年保持了“双减少”。

随着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强,内蒙古全区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生态状况持续向好,沙漠面积相对稳定;五大沙地林草盖度均有提高,沙地明显向内收缩。

② 应该怎样治理沙漠

治理沙漠?大家都会回答种树就可以了,不过种树的人和钱要从哪里出就是问题了。
以下是解决之策:
如果你是学生的话,这里我推荐你研究一下《京都议定书》中“绿色购入”这种减排机制,简单的说,就是通过种树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而算作该国家的减排量。如果减排量通过政府和国际的认定,可以获得国际资助,这样治理沙漠的费用就有了,不过前期费用还是要自己凑错的。
其次是人力,如果你是政府人员的话,建议你通过国家政策,要求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除了要求费用之外,希望企业分批的派人员到沙漠地区参与植树活动,算作他们的社会责任履行业绩。
说的有点多,但确是从实际出发。

③ 内蒙古的沙漠怎么治理呢(科学)

造林植草、封育草场、引洪淤灌

内蒙古在我国的生态、资源、社会发展与国防安全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但是区内的土地沙漠化问题已成为其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限制因子。科尔沁沙地位于内蒙古东部,西辽河下游的冲积平原上,总面积近5万平方公里的科尔沁沙地,横跨内蒙古、吉林和辽宁三省区,其中92%以上分布在内蒙古境内,是我国最大的沙地。沙地是草原沙化后向沙漠过渡时形成的特殊地貌,它包括了绵延的沙丘、草原、湖泊以及湿地。很长一段时间,曾有科尔沁草原之称,因为在中国沙地中,它的水分条件最好,草场宽广美丽。现在的科尔沁沙地主体曾经是水草丰美的科尔沁大草原,由于清朝末年放垦开荒和建国初期一段时间开荒种地,科尔沁草原下的沙土层逐渐沙化和活化,尤其是近年来超载放牧和人为活动的增加。加上气候干旱,使这个一度秀美的大草原演变成我国面积最大的沙地。科尔沁沙地是我国短期内因为人为原因导致沙化速度最快的沙地,直接威胁我国东北,华北的生态安全。土地沙漠化过程是以其潜在的沙漠化自然因素与条件为基础、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驱动,且其中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具有近乎同等的作用与效力下所形成的一个综合过程。科尔沁地区气候干旱、风力强劲,地表沙物质丰富、植被低矮稀疏,具有土地沙漠化发生与发展的基本因素和条件,沙漠化的内在危险性较高,并存在有与其自然环境基本状况相适应的、属正常表生过程的"基准"性风沙活动过程。地表植被的破坏既是沙漠化的重要成因又是沙漠化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沙漠化过程中地表植被的减少,区内广大地区的生态环境迅速恶化,人民的生存条件亦急剧退化。同时,沙漠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沙尘物质在强劲风力作用下随风而起,甚至发生沙尘暴,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影响人类生产与生活活动,造成对人畜健康的直接危害,并会影响工矿企业设备的生产效率甚至危及安全生产。农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土地沙漠化所造成的农业减产往往使得区内农牧民生活比较贫困,沙漠化的最终经济结果就是贫困化,区内相当一部分贫困县的致贫原因就是土地沙漠化。同时,沙漠化过程的风沙流遇阻堆积和沙丘前移常常埋压地表建筑物甚至毁坏各类建筑物,由此危及区内人民群众的人身生命安全,部分村庄、定居点等往往因风沙危害严重不宜于继续生活居住而不得不被迫废弃迁居。由土地沙漠化所引起的这些生态环境问题将会危及和影响到沙区以外的广大地区,从而对全国和世界的生态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其次,区内的土地沙漠化还将会激化区内人口增长及粮食需求与供给间的矛盾、加大对地区社会经济稳定性的压力,由此更进一步激化区内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间的矛盾而极大地危及到本区的可持续发展等。因此,一定时间内土地沙漠化将对内蒙古乃至全国实施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产生严重的潜在压力和消极影响,将会极大地妨碍未来内蒙古甚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土地沙漠化危害严重,已是目前制约内蒙古经济振兴和生态环境改善的巨大障碍,也是一些地区实现脱贫的关键问题之一,严重危及到其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内蒙古作为黄土高原的主体,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国防地位,是特殊的民族区域,在我国的生态、资源、社会发展与国防安全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使得其沙漠化防治在全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内蒙古的沙漠化防治,已是一项十分必要和紧迫的战略任务,这不仅仅是区内整治国土、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农牧业综合开发等的重要措施,更是国家保障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的一件大事,必须充分认识到内蒙古沙漠化防治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尽早尽快地开展内蒙古的土地沙漠化防治。 土地沙漠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自然的沙漠化现象以千年为单位,而人为的沙漠化为10年为单位。可见,人的因素举足轻重,绿色消失、土地退化、温室效应加剧......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太忽视与大自然的相处·任意改造·超负荷索取。大自然终于忍无可忍,风沙就是它发起的报复之一。通过这次实习,我看到了风沙的威力,同时也看到了党和政府也认识到了该区的沙漠化所带来的危害,加紧投资建设该区的治理力度。更让自己欣喜的是我看到这里的自愿者在兢兢业业的工作。我有信心和希望但愿我们百年之后,草原将恢复如初。

http://www.nx.xinhua.org/zs/zs2zgdytsmtl.htm

④ 怎样治理沙漠

沙漠治理的关键是防风固沙,保护已有植被,并且在沙漠地区有计划地栽培沙生植物,造固沙林。一般是在沙丘迎风坡上种植低矮的灌木或草本植物,固住松散的沙粒,在背风坡的低洼地上种植高大的树木,阻止沙丘移动。

沙漠治理仍是世界性难题,各地沙漠成因不同,治理方式也不同,不能从一而论。

一是对于沙漠、戈壁和极度干旱区,目前是不宜治理的,重点是预防保护为主,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破坏。

二是对于沙区、沙漠绿洲等,以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为前提,因地制宜地以草先行,草灌为主,草灌乔混交开展生态修复工程,并辅以农牧业建设。

沙漠治理就是通过以水治沙等技术手段扼制沙漠蔓延的态势。荒漠化扩展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干旱缺水、 植被稀少、 风力助推作用。因此, 如果能从缓解水资源短缺、 增加荒漠区地表植被、 降低风力助推作用等方面寻找突破口, 沙漠治理就能迎刃而解。

(4)内蒙沙漠治理扩展阅读:

以水治沙法包括以下几个途径:

①充分利用好北方荒漠区的季节性水资源。在新疆北部、内蒙等地区,冬季雨雪资源丰富,可以通过修筑沙漠水库,修建地下暗渠等方式,将冬天的雪水保留在沙库内,以提高地下水位,需要时又可抽取出来利用。

②寻找地下水资源。由于地势、海拔不同等因素,有些地方有较丰富的地下水,我们应当充分合理地使用当地的有限资源,以解决人畜,植物的应急用水。

③南水北调工程。调取长江之水灌溉黄河下游土地,而黄河之水又用来解决内蒙之干旱。目前中国在南水北调工程上虽然以取得初步成效,但还应加大投入,尽快解决旱涝不均的状况。

并在黄河上游逐级修筑畜水水库,提高水位,扩大库容量,修筑水的提升泵站,使广袤的沙漠尽可能多地得到水的滋润。让沙漠变粮仓,我看也不是梦。

④引渤入疆工程。该项目全程涵盖中国西部的八大沙漠,本人认为,该工程如果得以成功实施,不仅会对荒漠绿化工作起到很大促进作用,而且引入的海水在夏季大量蒸发后,形成的水汽与入侵的夏季风相叠加,可以增加西北沙漠及周边地区的降水总量与几率,从而对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起到持久的改善作用。

沙漠沙石利用的主要途径有:

①利用沙漠石英砂制备烧结砖。郝成伟,吴伯麟,杨云涛等通过对利用粉煤灰和沙漠石英砂为主要原料制备烧结砖的研究表明:用该法制得的烧结砖抗压强度达到了19.56MPa,满足国家标准对MU15级烧结砖的要求,具备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②利用沙漠细砂生产泡沫混凝土。宋旭辉,侯文虎,杨树新等通过对利用沙漠细砂生产泡沫混凝土的研究表明:

直接利用沙漠细砂、普通水泥、发泡剂等材料生产泡沫混凝土,产品的各项指标均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指标要求,再与一些材料复合制作建筑砖块,可以达到国家三步节能要求,在沙漠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实现变“废”为宝。

以沙治沙法在沙漠治理中有两方面的优势:一方面通过用砂石制砖、生产混凝土等方法,可以减少沙漠沙石的量和产生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通过对制成的砖块和混凝土加以利用,在沙漠地区堆造一道道沙障,以减缓荒漠化过程中风力助推的作用。

⑤ 内蒙古荒漠治理的怎么样了

一、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内蒙古自治区区划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以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为界形成明显的地貌特征,山地以北主要是高平原,山地以南主要以丘陵、台地和平原为主。其间,分布着68万平方公里可利用天然草场,18.7万平方公里森林,6万平方公里耕地和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齐、毛乌素、浑善达克、乌珠穆沁、巴音温都尔、科尔沁、呼伦贝尔十大沙漠、沙地以及黄河、海河(含滦河)、辽河(含大凌河)、松花江(嫩江、额尔古纳河)、内陆河五大流域水系。长期以来,由于恶劣的气候和自然地理条件以及不合理利用等因素,造成了严重的土地荒漠化。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祖国北疆,呈东西狭长地形,横跨东北、华北和西北三大区,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构成了我国北方的一道天然生态屏障。自治区各级党政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深感保护和建设好这片家园意义深远、责任重大。长期以来,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与支持下,内蒙古自治区各族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不懈地开展生态环境建设。截至目前,已集中连片治理300多条小流域,治理面积约5.2万平方公里(7800万亩),保护下游耕地1800万亩,解决了300多万人口和1000多万头(只)牲畜的饮水问题,年减少排河泥沙约2亿吨;累计完成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和封山(沙)育林5.3万平方公里(8000万亩),沙地综合治理面积1.7万平方公里(2500万亩),森林覆盖率已由解放初期的7%提高到14.19%,农田林网化程度达到60.1%;保存建设草场8.8万平方公里(13000万亩),较大幅度地提高了草地生产力,支持了畜牧业的发展;开展水土保持工程、林业生态建设、草原建设累计面积约21万平方公里。内蒙古自治区用于生态环境建设的投人达60多亿元,其中国家投资11亿元左右,自治区各级财力及专项资金配套约13亿元,群众投工投劳36亿多元,平均每平方公里生态环境建设投人约3万元。

但就总体而言,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仍呈恶化趋势。突出表现是:土地荒漠化面积仍在扩大,植被退化,生物种类减少。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一是境内山多、坡多、沙多、风大、干旱、降雨集中且暴雨频繁等自然因素,二是盲目开垦、过度放牧、投入不足、建设标准低、基础设施薄弱、保护不力等人为因素。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尚需治理的荒漠化土地约占全区总土地面积的60%。另外,还有部分已治理的荒漠化土地需要巩固、完善、配套和提高。这些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上游及黄土高原区、三北风沙区的阿拉善、阴山北部、科尔沁沙地和广袤的草原区。内蒙古自治区50个贫困旗县和200多万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在这里,自然条件恶劣,生态基础脆弱,干旱、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农牧产品产量低而不稳,经济社会发展缓慢。同时,城市绿地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大气污染严重,与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不相适应。

二、保护建设规划及中、远期设想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国家重点区域生态规划为依据,以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科学管理为手段,坚持保护与建设并重的方针,走开发式治理、集约化经营、效益型增长的路子,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发挥一切积极因素,重点实施农牧业生态工程,兼顾城市环保、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其它工程,从总体上遏制我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建立起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良性生态系统,为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保护建设原则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兼顾一般;
——集中连片、综合治理、依靠科技、提高质量;
——分工负责、协调配合、强化管理、注重效益;
——保护与建设相结合,开发与治理相结合,国家与集体、个人相结合;投资与投劳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耕作措施相结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

(三)保护建设目标

近期:1998~2010年,利用13年时间,通过实施退耕还林还牧战略,大力种树种草,修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巩固和完善已建的荒漠化土地治理工程,加强自然保护区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自然保护区和城市绿地面积;坚决控制住人为因素引起的城市污染和土地荒漠化;呼和浩特、包头二市环境污染基本得到治理;基本遏制住黄河中上游及黄土高原、阴山北部、科尔沁沙地等重点治理区域生态环境恶化势头。到2010年,城市绿地覆盖率提高到35%,扩建自然保护区面积5万平方公里(达到9万平方公里)。新增治理荒漠化土地面积45500万亩 (平均每年治理3500万亩),使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土地治理率由现在的23%提高到49%。同时,发挥已治理的荒漠化土地效益,并在重点治理区建立监督、管理和测报机构,把生态建设纳入规范化管理。

近期建设目标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8-2000年)治理任务是:推广城市水源二次利用系统和清洁能源,控制污染源,扩大城市绿地面积,使城市绿地覆盖率提高到30%,扩建自然保护区面积2万平方公里;人工造林2400万亩,建设草场6300万亩,建设水土保持工程控制面积1800万亩,新增治理荒漠化土地10500万亩,使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土地治理率由现在的23%提高到29%。同时,巩固、完善和配套部分已完工程。第二阶段(2001—2005年)治理任务是:进一步推广城市水源二次利用系统和清洁能源,控制污染源,扩大城市绿地面积,使城市绿地覆盖率提高到33%,扩建自然保护区面积2万平方公里;人工造林4000万亩,建设草场10500万亩,建设水土保持工程控制面积3000万亩,新增治理荒漠化土地17500万亩,使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土地治理率由29%提高到39%。同时,继续对已治理工程进行巩固、完善、配套和提高。第三阶段(2006-2010年)治理任务是:全面完成近期目标任务,基本控制住城市污染,使城市绿地覆盖率提高到35%,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9万平方公里,内蒙古荒漠化土地治理率由39%提高到49%。

中期:2011~2030年,再用20年时间,使城市和重点治理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城市绿地覆盖率达到40%,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内蒙古自治区总土地面积10%,荒漠化土地治理率达到70%,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7%。

远期:到下世纪中叶,使内蒙古生态环境彻底改观,初步建立起适应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系统,沙漠化土地基本得到有效治理,森林覆被率提高并稳定在30%左右,实现农田牧场林网化、坡耕地梯田化和大地园林化。

(四)保护建设重点

1.黄河中上游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风沙区治理工程

规划治理区范围包括伊克昭盟、巴彦淖尔盟、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海市、乌兰察布盟、阿拉善盟等盟市的29个旗县,总土地面积27万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约14万平方公里,占52%。),生态保护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减少输入黄河的泥沙量,减轻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的危害。建设方式以小流域单元治理为主,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办法,大力植树种草,建设梯田、坝地,修筑谷坊、水窖、塘坝等,以增加地表植被,增强截水蓄水保土功能。重点治理皇甫川、无定河、窟野河、西柳沟、石哈河、大黑河、浑河、昆都伦水库上游等流域。计划到2010年,人工造林种草、飞播林草、封山育林育草5900万亩,新建梯田、坝地200万亩,新建谷坊、淤地坝、水窖、塘坝、沟头防护等小型拦蓄工程 12万座(处),控制面积2600万亩。新增治理荒漠化土地7000万亩,每年减少流人黄河的泥沙量约1亿吨。其中1998~2000年,植树种草、封育林草、飞播林草1400万亩,新建小流域治理工程3万处,控制面积600万亩,新增治理荒漠化土地1700万亩。

2.“三北”风沙综合防治区——阿拉善风沙区治理工程

阿拉善盟位于我区最西端,毗邻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与蒙古国接壤,总面积”万平方公里(其中,沙漠、荒漠和戈壁面积达17.5万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65%),著名的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就分布在这里。阿拉善地区属北温带大陆性腹地荒漠区,降水量极少(最低年降水量仅为40毫米)。特别是近40年来,由于黑河中游用水量剧增,下游来水量不断减少,致使湖泊干涸,地下水位下降,植被严重退化,土地沙漠化加剧,风沙肆虐。1993—1996年,连续4年发生了特大沙尘暴,恶劣的生态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已有约2万多牧民群众失去了基本生活条件,需搬迁转移。

该区域生态保护建设的主要目标是:解决水源,恢复植被,防风固沙。建设方式是:综合运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积极开展找水工程,开发地下水源,争取黑河下游分水用水工程开工。重点建设居延海绿洲工程和孪井滩人工生态绿洲工程,解决生态恶化地区牧民群众的生存问题。计划到2010年,打深井26眼,建设五配套草库伦4000处,飞播造林种草、封沙育林育草2000万亩,新增森林草场面积1500万亩。初步改善居延海周围的生态环境,使生存环境恶劣地区60%的牧民在孪井滩得到异地安置。其中1998—2000年,计划打深井6眼,建设五配套草库伦920处,飞播造林种草、封沙育林育草450万亩,新增森林草场面积340万亩。

3.“三北”风沙综合防治区——阴山北部风蚀沙化区治理工程

该规划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阴山山地向蒙古高原的过渡带上,属半干旱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地区。包括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盟、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巴彦淖尔盟等盟市的11个旗县,总土地面积6300万亩(山坡地占70%,平原滩川地占28%)。总人口190万,其中农业人口167万。

该地区生态保护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保持水土,增加植被,休养生息,恢复生态。基本农田建设方式是:退耕还林还牧,大力植树种草,建设水土保持工程,对地势高、坡度大的山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在允许坡度范围内开垦的耕地要修建水平梯田,打坝淤地,保土蓄水;在地形起伏的丘陵区内营造防风固沙林、农田草牧场防护林和护村护路林,建设旱作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和草牧场。重点建设乌兰察布盟后山地段。计划到2010年,人工造林2600万亩,人工种草3900万亩,建设旱作稳产高产基本农田500万亩,建设小流域治理工程10万处,控制面积1300万亩;新增治理荒漠化土地6200万亩。初步控制住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其中1998-2000年,造林、种草1500万亩,建设旱作基本田120万亩,建设小流域治理工程3万处,控制面积300万亩,新增治理荒漠化土地1400万亩。

4.“三北”风沙综合防治区——科尔沁沙地治理工程

规划治理区包括兴安盟、哲里木盟、赤峰市等盟市的21个旗县,总土地面积10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08.5万,其中农业人口470.5万。

该地区近期治理目标是:恢复地表植被,控制土地沙化。建设方式是:人工种树种草、飞播造林种草、围栏草场、建设灌丛草场、饲草料基地等。在丘陵区以建设生态经济沟为主,在平原滩川以建设生物经济圈为主,重点在西辽河、新开河、教来河、西拉木伦河两翼冲积平原形成带网片、乔灌草相结合的绿色屏障。计划到2010年,人工植树种草、围栏封育林草7800万亩,新增治理荒漠化土地5900万亩。

5.草原区生态环境治理工程

内蒙古自治区天然草场分布较广,面积达80万平方公里,是全国天然草场的四分之一,占内蒙古自治区总土地面积67%,居全国第一位。但目前草场退化、沙化、盐碱化已达46650万亩,占可利用草场46%。草原区生态环境治理工程范围包括内蒙古33个牧区旗县。主攻方向是:恢复草场牧草植被,建立“三北”绿色草带天然生态屏障。建设方式以人工种草、飞播牧草、改良草场,围栏草场,封育草场,建设以五配套草库伦为中心的小生物圈为主。建设重点是:在适宜飞播牧草的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带、腾格里和毛乌素沙漠边缘、库布齐和乌兰布和沙漠边缘建设1000万亩飞播牧草区。在呼伦贝尔、锡林郭勒、乌兰察布典型草原区,改良封育草场3000万亩;在伊克昭盟、巴彦淖尔盟、乌兰察布盟的盐碱化草场,人工种植耐盐牧草2800万亩;在丘陵区种植多年生牧草,建设灌丛草场1000万亩;新增治理荒漠化土地5900万亩。同时,建立天然草场鼠虫害防治测报系统,搞好草籽基地建设。

6.生态农业建设工程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特点,拟在西起毛乌素沙地,东至大兴安岭南麓丘陵区的干旱、半干旱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地区进行生态农业建设。近期将选择具有代表性和突出特点,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的五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示范区进行重点建设,包括黄河中上游生态农业示范区、毛乌素风沙干旱生态农业示范区、阴山北部丘陵干旱风沙区、科尔沁沙地干旱风沙区、大兴安岭东南生态农业示范区的部分旗县。这些旗县是自治区重要的商品粮油糖基地,农业开发较早,有精耕细作的传统,光热条件也相对较好。该工程建设目标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方式以建设农牧结合型生态户、“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户,推广节水灌溉、节能技术和农村新能源为主,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农田基本建设,植树种草、打井,建设水土保持及小流域治理工程,节水、节能及农村新能源仪器设备购置及基础设施建设等。计划到2010年,改造中低产田360万亩,通过运用节水灌溉技术扩大水浇地90万亩,建设生态经济沟2600万亩。其中1998—2000年,改造中低产田90万亩,扩大水浇地21万亩,植树种草建设生态经济沟600万亩。

7.城市环境保护建设

近期要大力推广节能住宅建筑技术,保护和合理开采地下水资源,提倡使用水源二次利用系统,提倡使用城市清洁能源;以呼和浩特、包头二市为重点,大力治理城市污染源,扩大城市绿地面积。计划到2010年,使城市绿地覆盖率达到35%,其中1998—2000年达到30%。

8.自然保护区建设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自然保护纲要》中对自然地带和生态系统的划分,考虑珍稀物种的栖息地、候鸟迁徙所经湖泊、优良家畜的原产地和具有重要科研及旅游价值的自然景观、地质剖面、生物古迹等,重点在各自然地带和生态系统建设35个自然保护区,使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8.4万平方公里,占内蒙古自治区总土地面积7.1%。

三、重点建设效益估算

按上述规划设想,到2010年,经过13年的建设,内蒙古自治区的生态环境将有所改观,特别是重点治理区生态环境将得到明显改善。同时,良好的生态环境必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据测算,人工草场平均每亩产草量可比天然草场提高150公斤。近期目标是新增草场建设保存面积20000多万亩,增加产草量300亿公斤,按每公斤0.6元计算,可增加产值180亿元。通过小流域治理,营造农田防护林,建设稳产高产基本农田等措施,可使受益农田粮食亩产提高10%,近期生态建设目标实现后,可增加粮食产量40亿斤,按每斤0.5元计算,可增加产值20亿元。这两项产值,即可使内蒙古自治区农牧民每人增加收入600元。同时,随着城市环境的改善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将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带动第二产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将起极大的促进作用。

四、政策措施

(一)各地区要把生态环境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要依据本《纲要》,结合当地实际,分别制订本地区到2010年的生态建设规划,明确努力方向,落实目标责任制。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研究解决生态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加强组织、协调。要建立固定的生态建设工作联系点,把联系点办成绿化点、治理开发点、扶贫开发点、群众致富点,以点带面,推动全局工作。广大人民群众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力军,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积极带领群众自觉投身到生态环境建设的实践中去。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纲要》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行动、密切配合,共同完成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历史任务。

(二)把生态建设与转变农牧业增长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内蒙古各地要针对畜牧业生产注重外延式发展数量、超载过牧、草场退化、草畜矛盾加剧和种植业广种薄收、粗放掠夺式经营的状况,制定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发展政策,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积极推进农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使农牧业生产和生态建设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要加强草籽基地建设,扩大优良牧草和青饲料种植面积,建设人工草场,改良天然草场,提高草场产草量和牧草品质,改善牲畜营养条件,提高牲畜个体质量和产出量,从而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要加强围栏草场和五配套小草库伦建设,推广草场轮牧经验,使草场得以休养生息,实现牲畜均衡营养,变牲畜一年一季出栏为一年四季均衡出栏,满足市场常年需求。解决冬春饲草压力和“卖难”问题,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要结合生态经济结构建设,积极建设水平梯田,推广坡地等高种植、座水点种等种植技术,增强保土蓄水功能,提高作物生长量。要加强旱作稳产高产基本田建设,使不适宜耕种的坡地退耕还林还牧,恢复植被。要加强农田牧场防护林建设,以提高农田、草牧场单位面积产出量。

(三)依法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广泛深入地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等法律及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规定,依法保护管理好现有林木植被,坚决禁止“边建设、边破坏”的现象。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破坏植被、破坏生态等违法案件。加强耕地保护,严禁荒地开垦,除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外,其余一律禁止开荒。加强草原保护,尽快落实草牧场承包到户及有偿使用制度,对超载过牧的要加收草原建设费。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对超采地区要限制开采量。在“两区”修建铁路、公路、水利工程,开办企业等,要严格环境保护建设评价工作,防止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和沙化。旗县以上人民政府颁发的林权证,是确认林木、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法律凭证,受国家法律保护,未经发证机关的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不得随意变动所有权和使用权。开发国有林场(圃)的森林、旅游资源,必须经自治区林业主管部门同意,并对所占用的森林、林木、林地以及风景资源等资产进行评估作价,实行有偿使用。建立健全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对征收的各项费用主要用于生态建设和保护。

(四)继续深化生态建设和保护体制改革。生态环境建设实行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和允许继承、转让、长期不变的政策,积极推行股份合作制,鼓励苏木(乡镇)、嘎查(村)和社会各部门、单位及个人,以土地、劳务、资源、资金、种苗、机械、技术等人股,合作治理,共同受益;鼓励家庭承包、联户承包、集体开发、租赁、股份合作和拍卖使用权,加快治理开发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对集体所有的“四荒”资源,要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可以一次划拨到户,限期治理,也可以统一建设,群众投劳入股,合作经营。对符合内蒙古自治区林业主管部门规定在林地内进行复合经营,或在防火隔离带、造林前熟化地种植农作物,治山、治沟、治丘、治滩以及国家设在基层的农、牧、林、水、农机各站开展有偿服务所得收入,享受优惠税收政策。

(五)坚持国家、地方、集体、个人一起上,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各级财政应将生态建设的资金列入预算,农业开发、扶贫开发、以工代赈等资金,要向生态建设倾斜。对已发挥效益的水利、水电工程,每年要从水费、电费中提取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库区建设及上游的水土保持工程。内蒙古自治区切块下划到盟市的国有林场(圃)的生产费、基本建设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费、水土保持费和畜牧飞播资金等专项经费,各盟市、旗县不得截留和挪用,专款专用,并保证及时足额到位。各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劳动积累工定额标准和投工数量。凡是用于生态建设的积累工,不视为增加农牧民负担。要积极吸引区内外、国内外资金、技术和人才,加快生态建设步伐。

(六)加强生态建设科学研究工作。各有关部门及科研、教育机构,要针对生态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和技术难点,组织人力、财力和物力,开展重点科研攻关。对于生态建设科研项目,要优先纳入地方科技发展计划,并保证经费。大力推广应用科研成果和适用技术。当前,要积极发展经济林、薪炭林、速生丰产林和兼用型林种,大力推广生态经济沟、生物经济圈、小流域治理、立体种植复合经营、家庭“五小”林业(小林场、小苗圃、小种植园、小果园、小药材园)、“五配套”的小草库伦建设等生产模式以及抗旱造林、节水灌溉、沙地衬膜水稻、药材种植、覆膜栽培等适用技术。切实加强对农牧民的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牧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环保意识,培养一批农牧民技术员和生态治理开发带头人。

⑥ 内蒙乌海沙漠绿化治理工程在哪进行

金秋时节的乌海市瓜果飘香,绿树鲜花掩映下的街道、楼群及行人显得格外靓丽。这片曾经被乌兰布和、库布齐、毛乌素三大沙漠包围着的不毛之地,如今变成了让人流连忘返的绿洲。记者驱车沿着110国道由东向西缓缓进入乌海市,一路上绿色越来越浓。来到乌海市政府所在地海勃湾城区北,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沙地中长出的茂盛树木以及茂密的花草,这就是乌海市北郊生态治理区。据了解,自1999年开始进行生态治理以来,这里已经先后种植树木6984亩。占地140公顷的乌海市植物园,前身是乌海市园林处育林苗圃。该生态园规划面积2100亩,现有绿地1650亩,其中成景绿地225亩,种植的树木有常绿树、落叶树、花灌木以及一些沙生植物,种类达38种,共30余万株。树木按地块统一规划,种植有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植物景观。植物园在发挥现有育林、科研功能的基础上按照以植物景观为主,融入多种自然式园林景观的建设思路,建成针叶林观赏区、阔叶林观赏区、花卉观赏区、沙生植物区、小龙湖游乐区、沙柳岛景区、凝园、童趣园、绿海茶园、绿园食府、蒙古大营共11个景区和艺术门楼、百米长廊、烽火台、滩流、瀑布、湖心亭等多处景点,成为乌海市广大市面上民晨练、休闲的好去处。现在,乌海市北郊生态林区和植物园成了阻挡风沙的一道绿色屏障,也是提升该市空气质量的净化器。

进入市区,最大的绿地要数乌海市人民公园了。清晨,伴随着冉冉升起的太阳,上万市民来到绿树鲜花掩映下的乌海市人民公园,尽情地跑步、舞剑,唱一段景剧或二人……这个占地540亩的公园自2000年拆墙透绿以来,有关部门已经先后投入1330万元进行了改造,园内建起了纵横交错的人行道以及多处草坪、花坛、湖泊。驱车往西南方向走出约15公里,在黄河岸边,110国道两则,记者见到了正在出售葡萄的果农们。无核白、巨丰、玫瑰香、红地球等各种各样的葡萄馋得让人直流口水。原来,这里是乌达桥西镇的一个葡萄基地。昔日这里是一片沙地。如今种植了1.2万亩葡萄,年产葡萄约500万公斤,有关部门先后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107个,其中中高档脱毒品32个。有关同志告诉记者,目前乌海市已经成为内蒙古最大最好的葡萄基地,产品远销北京、上海、西安等地。这里出产的葡萄和葡萄干多次参加农业部和林业部组织的全国性优质农产品展览会,其中无核白葡萄在展览会上获得过金奖,如今的乌海市正在向中国第二个吐鲁番的目标大步迈进。据了解,自1999年开始进行生态治理以来,乌海市乌达区北部沙区57125.4亩沙地已经被绿树和花草覆盖,昔日难得一见的天鹅、大雁等野生动物也纷纷来到这里栖息。从乌海市市区驱车往南行走约20公里,漂亮的海南区就展现在了记者面前。据了解,近年来这里先后植树4.24万株,城市绿化覆盖率由建区初期的不足10%增长到了如今的31.5%,城区绿化总面积达到了147.7万平方米,公共绿地面积达到了22.34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达到了10.15平方米。

近年来,乌海市各企业也加大了环境绿化美化工作。在工业园区,一些高载能企业建起了宽阔的绿化带,昔日以傻大黑粗为特点的工业企业如今已经被绿树和鲜花打扮得光彩照人。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天上无飞鸟,风吹石头跑”。30年前,人们用这样一首顺口溜来描述乌海市恶劣的生态环境。如今,这里已经完全变了个样。近年来,抱着建设美好家园、打造生态绿洲城市的坚定信念,乌海市不断加大加快生态治理步伐。每到春天,广大市民在工作之余都要参加到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中来。自1999年以来,乌海市相继启动了生态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三北防护林四期、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已经造林51.73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建市初的0.3%提高到13.53%,其中城市绿化面积达到13383亩,公共绿地达到2235亩,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15%。一座沙漠中的绿洲城市正在崛起。

⑦ 《自然地理》我治理沙漠的最终目的是要解决中国西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中西部,包括华北大平原上的缺水

不可能,北非沙漠和中东沙漠的成因是由于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降水稀少。高压带是不克逆的。而中国西北的沙漠是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无法到达,导致的。地理学上这两者都是不可逆的。当然科技进步有可能会做到局部形成森林的,比如沙特这个沙漠国家现在就可以做到粮食出口,就是依赖于科技

⑧ 内蒙阿拉善左旗什么地方沙漠治理成黄河灌区农业

你是想去英雄会吗?可以发布拼车信息,或者到旅游车站坐银川到左旗的班车。

⑨ 内蒙古自治区生态治理的五大区域

三、“十二五”期间内蒙古生态综合治理建设布局
(一)生态综合治理建设布局思路
按照我区生态建设指导思想,在“十一五”生态保护和建设成效的基础上,按照国家、自治区主体功能区划的要求和地形地貌划分,构建以“两线七区”为主体的生态综合治理建设布局。
“两线”:大兴安岭生态防线。加强天然林保护,禁止非保护性采伐,植树造林,涵养水源,保护野生动物,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林草产业。阴山北麓生态防线积极退耕退牧还草,治理土地沙化盐碱化。
“七区”:呼伦贝尔草原沙地防治区、乌珠穆沁典型草原保护区以退牧还草、退耕还草、划区轮牧,禁止开垦、樵采和超载放牧等为重点,防治草场退化沙化。科尔沁沙地防治区、浑善达克沙地防治区以恢复沙地草场生态环境为重点,严格实施以草定畜,增强防风固沙功能。毛乌素-库布齐沙漠化防治区、阿拉善沙漠化防治区,加强综合治理,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防止沙丘活化和沙漠化面积扩大。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流失防治区重点加强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盐碱化治理。
(二)区域划分及综合治理建设内容
1.草原、沙地生态综合治理建设区
该区域包括大兴安岭以西阴山以北的草原牧区、西鄂尔多斯草原牧区和四大沙地及四大沙漠边缘地区;以呼伦贝尔草原沙地防治区、乌珠穆沁典型草原保护区、科尔沁沙地防治区、浑善达克沙地防治区、毛乌素-库布齐沙漠化防治区、阿拉善沙漠化防治区为综合治理重点建设区。
草原牧区以保护和改善天然草原生态为核心,坚持保护和建设相结合,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适地适草,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进一步提升草原生态功能,实现草原退化沙化趋势有效缓解并向良性循环发展。坚持以草定畜、草畜平衡,采取退牧还草、长期禁牧、阶段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建立草原保护区、建设农区半农半牧区人工草地、转移超过环境承载力的人口等措施,加大草原保护力度。大力发展草产业,扩大人工草地和饲料地面积。加强草原监理、监测及科技支撑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强草原监理队伍建设,健全草原监督管理体系。
沙地及沙漠边缘地区以防沙治沙为重点,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科学管理等手段。按照突出重点、集中连片、综合治理的方针,实施退耕还林、飞播造林、封山(沙)育林、人工造林、围栏封育、舍饲休牧、划区轮牧等生态建设项目。加大生态移民力度,积极发展沙产业和林草产业,实现绿富同兴。在浑善达克沙地建设沙地榆基地,在呼伦贝尔沙地、科尔沁沙地建设樟子松基地,在毛乌素沙地建设樟子松基地。在腾格里、巴丹吉林、乌兰布和、巴音温都尔、库布齐沙漠边缘条件适宜的地区采取围栏封育、飞播造林、人工造林、封沙育林等措施,其它地区主要通过封沙育林(草),复壮更新严重退化的天然林草植被,提高防风固沙功能,遏制沙漠化土地进一步扩展,降低沙尘暴发生频率。
2.林灌生态综合治理建设区
该区域包括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北麓等主要山地;以大兴安岭生态防线、阴山山脉、贺兰山北麓等为综合治理重点建设区。
依托国家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实施以生态建设、产业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强化森林资源的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加强对现有森林的经营管理,充分发挥森林的综合效益。继续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公益林补偿等生态建设工程。加大林区生态移民、林场撤并、“以煤代木”、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项目建设力度。进一步增加国有林场资源,实现效益增加和职工致富双赢。结合天保工程和自然保护区建设,以林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加快发展特色种养业、林下采集业和林产品加工业。在城镇周边、主要铁路和公路两侧以及机场周边,大力营造防护林、护路林。
3.低山丘陵生态综合治理建设区
该区域包括大兴安岭东南麓、鄂尔多斯高原东北部、阴山南麓、西辽河上游等水土流失较重的地区;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流失防治区、西辽河上游等为综合治理重点建设区。
加大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力度。加强对生态环境良好区域和生态修复区的保护,努力控制人为水土流失。以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为重点,加强对开发建设项目的监管。落实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加强和规范水土流失防治费的征收与管理。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水土保持队伍依法行政能力和监督执法水平。
加快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继续抓好重点小流域治理、淤地坝修建、禁垦、退耕还林还草、封育保护、禁牧轮牧、水土保持林栽植为主的生态修复工作,促进生态系统自我修复。大力推动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水源地水土流失防治工作。黄土高原地区着力抓好淤地坝系建设管理和安全度汛工作,切实减少入黄泥沙。东北黑土区主要采取梯田、水土保持林、经济林、沟道治理、生态修复、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等治理措施。
加强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努力提升水土保持科技支撑能力和现代化水平。推动水土保持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实现水保生态补偿机制实现新突破。
4.农业生态综合治理建设区
该区域包括松辽平原、大兴安岭中段、河套平原、土默川平原等。
以平原绿化和农田防护林建设、更新改造为重点,提高生态工程综合效益,切实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整合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理、农业开发、水利工程、林业建设等工程项目,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农田林网配套建设。在农田主干道、机耕路上营造宽林带、大网格的高标准防护林,利用毛渠以育代造和发展渠道堰道果树,逐步提高农田林网化和平原绿化建设水平。对陡坡耕地和严重风蚀沙化耕地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加快发展速生丰产林、防护用材兼用林和经济林等。积极引进优良速生品种,通过科学造林、集约经营,建设不同类型的速生丰产用材示范基地,引导全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建设的健康发展。加快改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生态农业和农牧业。
5.湿地及自然保护区生态综合治理区
该区域包括以额尔古纳河流域、嫩江流域、西辽河流域以河流、湖泊和沼泽为主的东北湿地区,以及黄河上中游河流及沿岸湿地和西部盐沼湿地。
加强湿地保护。建立不同级别、不同规模的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自然保护小区,加强已建各类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分级管理,整体推进,形成较为完善的湿地自然保护区网络。加大湿地恢复力度。实施湿地生态补水工程,引用河流汛期槽蓄洪水、凌汛期凌汛水及农业灌溉间隙水等湿地,恢复和扩大湿地水域面积,增加湿地调蓄水资源和抗旱能力。实施湿地污染治理工程,按照浊清分治原则,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经过处理后,就近排放到湿地区,利用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水体,为工农业提供可利用再生水。实施退耕还滩、退耕还湖、退耕还林和退耕还草工程,增加植被盖度,恢复湿地水域面积,改善湿地生态环境,维持湿地生物多样性。
各类自然保护区依法实施强制性保护,严格限制各类开发活动,保持区域的原真性、完整性,保障禁止开发区域的生态服务功能。加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保护。开展全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本底调查,建立动态数据库,构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与持续利用信息共享平台。保护生物物种及遗传资源,对特别受威胁的生物物种实施重点保护。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