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整改整治 » 信息治理挑战

信息治理挑战

发布时间: 2021-02-17 21:25:42

⑴ 互联网时代政府治理面临什么新挑战

互联网时代,政府治理的特征事实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与工业时代的传统政府治理习惯以部门为中心来解决问题、各部门独立办事的行政模式不同,互联网时代的政府治理模式必须与大数据、时效性等紧密结合。
互联网时代政府治理的特征
政府治理对象的双重性
个人既是公民也可能是网民,组织既是实体的也可能是虚拟的,社会形态随之分化为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
政府治理的精细化和精准化
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关联处理,能够准确识别个人、组织、社群的行为特性和活动规律。政府作为“权威的一般性履行”的主体,可以制定并实施“量身定制”的公共政策,从而实现政府治理的精细化和精准化。
政府治理的多中心性和参与性
政府治理的多中心性和参与性。伴随着互联网的加速普及,很多人通过互联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意识到需要运用视频访谈、社区论坛、微博、微信等新的网络渠道与民众直接沟通,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
互联网时代政府治理面临的新挑战
互联网重构了个人、组织、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颠覆了传统的治理模式和方式,给政府治理带来了无法回避的挑战。这些挑战包括:
时效性
互联网扩大了政府治理的边界,要求政府对公众需求作出即时或瞬时回应。互联网不受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按照7×24×365(7个工作日、24小时、一年365天)的时间维度运行,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表达诉求和期待,甚至可以发泄不满和抗议。他们随时随地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发布于网络。那些可能让公众感同身受的信息,依托互联网传播的放大效应引发强烈的社会共鸣,从而要求政府部门及时作出回应。如果政府部门仍然墨守繁文缛节、久拖不决等陈规,或者抱有“事不关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最终就有可能导致事态的演变超出各方当事人的预期。
复杂性
互联网的普及唤醒了人们的权利意识,相应地增加了政府治理的难度。比如在个人信息泄露及其所对应的个人隐私保护方面,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2015年3月发布的《2014年度消费者个人信息网络安全报告》,约三分之二的受访消费者在过去一年里曾遭遇过个人信息被泄露或被窃取。对此,受访消费者普遍认为政府部门应该承担相关责任。
信息不对称性
海量数据催生了信息冗余,信息冗余并不意味着能够消除信息不对称,相反,信息越充裕,信息处理成本就越高,信息不对称性问题往往也就越凸显。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需要配置更多的资源去筛选和处理各类数据,以甄别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条件变量和约束变量。
随机因素干扰
政府治理面临的随机因素不断增加,放大了治理机制缺失的弊端,进而严重影响了公共政策和政府的权威性。互联网所构建的开放环境一般是在“匿名”状态下运行的,其本身无法排除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不良和不实信息,这使得政府治理面临着很多随机因素。如果不能及时澄清并清除这些随机因素,很可能会酿成事端。
身份认同危机
近年来,中国的数字鸿沟一直呈扩大趋势。中国城乡间、地区间等的数字鸿沟,正逐步表现为宽带鸿沟、应用鸿沟、技能鸿沟以及知识鸿沟,以至其所可能引发的身份认同危机,会严重影响治理的公平性和包容性,从而使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可逆转的“马太效应”,影响政府治理的效果。
互联网时代政府治理新思维——三个“必须认识到”
首先,必须认识到互联网是一个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平等参与的平台。互联网就如同一个政策对话场和治理论坛,人们可以直接表达自己的诉求和不满。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互联网为政府提供了听取社情民意的直接渠道。中国政府网开设的“我向总理说句话”的常设窗口,从2014年3月到2015年2月27日共收到超过12万条网民留言,其中很多建议成为政府制定公共政策依据和民意基础。
其次,必须认识到互联网是一个多中心的、具有自组织功能的社会化网络。多中心特性就意味着无论是言论还是权威都带有“去中心”“碎片化”和“去行政化”的色彩,公信力必须建立在整个社会话语和共识的基础上,因而政府治理必须与多中心密切互动。同时,行为当事人的话语往往更加能够引发社会共鸣和共振,因此,互联网时代的政府治理,有了自主治理、协商治理和阐释治理等多元趋向。
最后,必须认识到互联网所及之处就是治理所及之处。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信息通信技术的创新应用,网络几乎覆盖了物理世界的各个角落,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基本上描绘了经济社会运行的一幅全息图。
互联网的出现,促进了公众对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期望值的提升,不断对政府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全球范围内,面向互联网时代的政府治理转型正在逐步展开。人们往往认为,互联网所带来的未知因素远远多于已知因素,而实际上,互联网真正带来的是探索未知因素的无穷可能性。我们既不能将现实社会的治理困境和尴尬归咎于互联网,也不能对互联网所“赋予”的效率抱以幻想,毕竟互联网治理是政府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本身也是政府治理的重要对象。
互联网时代的政府治理创新永无止境。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导)

⑵ 结合大数据时代的特点,谈谈数据时代社会治理遇到了哪些挑战

促进社会治理体制从碎片化到网格化的转变。当前,社会治理碎片化是我国社会专治理体制存属在的主要问题,具体表现为:承担社会治理职能的各部门各自为政,协同性不足,同时不同部门的职能之间存在交叉和重叠,“信息孤岛”和“信息打架”现象并存。这种碎片化的社会治理体制使我国的社会治理陷入高成本、低效率的困境。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社会治理大数据成为可供所有社会治理主体使用的公共财产。在这种情况下,实现社会治理大数据的完全共享,不断提升其使用效能、效率和效益,将有助于推动各社会治理主体之间的协同与合作,进而促进社会治理体制从碎片化向网格化转变。

促进社会治理方法从以有限个案为基础到“用数据说话”的转变。长期以来,基于少数人的社会治理需求推断、预判多数人乃至整个社会现时的或者未来的社会治理需求,基于部分地区的社会治理经验推断整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社会治理政策和措施,是一种在我国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治理思维。

⑶ 人们的信息保护面临新挑战,如何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

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也是越来越发达,而我们的很多个人信息,都随着资料的上传而被放到网上。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极容易造成个人信息泄露;近些年关于信息泄露的情况也是越来越多,很多人想要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却又无从下手。就我个人看来,要想防止自己的信息不被人泄露,需要注意下面这几个事项:

第三个事项:不熟悉的网络环境,不要登录重要账号

网吧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场所,也是一个极容易引起信息泄露的地方;而我们很多人又喜欢在网吧里玩游戏,登录自己的各种社交账号。随着自己登录次数增多,信息泄露的风险也就会增加。所以在陌生环境中,我们要尽量避免登录账号,尤其是输入账号、密码登录。如果必须登录情况下,我个人建议采用扫码的方式登录验证。

我想只要我们能够做好以上的三点,并妥善保管好自己的个人信息,就不会造成我们个人信息的泄露。

⑷ 信息技术给管理学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求详解)--(in 管理学)

机遇:
1、信息获取。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管理现场和实践的信息获取增加了渠道和手段,可以提高信息的精确度和获取信息的范围,同时信息量也可以增加。信息获取的深度和广度上都会增加。
2、信息分析整理。管理就是通过对信息分析整理,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数据处理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分析的角度和维度,得从更多的结论和报表,信息的成果更加丰富。
3、措施与决策。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助于人们从复杂的多变因素进行快速决策,找出多变复杂因素的关键因素,进行复杂的决策模拟,使决策越来越科学,越来越符合实际,越来越快速。
4、措施的执行和计划控制。技术的发展,不仅可以强化控制的能力和手段,使原来无法完成的控制区域、对象、行为,得以顺利进行控制,并且可以取得比较准确的反馈数据,同时可以提高控制中心和管理人员的反应速度,对于一些固化的流程,还可以进行自动化决策和处置。

挑战:
1、要求组织战略更加明确,并且要有一个科学的战略体系,以保障管理决策的长远性和持续性,而不是模糊的,不清晰的,多变的。
2、组织结构要科学合理,岗位划分的明确,职责分明,否则无法设计明晰的流程,不适合自动化和信息处理。
3、要求组织的流程规范,操作标准明确,这样才能利用信息技术为企业服务,顺利实现电子化、信息化管理。
4、对组织各项管理系统化要求提高,以保证数据的延续和长期的分析预测,便于管理者进行计划、预测以及风险管理。
5、对组织人员的素质要求提出挑战,大多数管理环节或全部采用信息技术处理,需要相关的员工也具备相应的技术和操作能力,才能完成岗位的工作任务,才能利用信息技术科技手段服务组织经营活动。

⑸ 传统银行业当今机遇和挑战

当前,我国经济金融形势都出现了新的态势,在这种新形势下,银行开始主动或被动地进行转型。正如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杨文升所言,正处在经济换挡期、结构调整振动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的中国银行业,依靠传统和规模、高速扩张的经营方式是走不下去的。再加上新巴塞尔协议对资本的约束,商业银行现在必须研究如何尽快从外延式发展方式过渡到内涵式的发展方式。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和互联网技术逐步深入金融行业,外部环境要求银行业必须改变。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在论坛上表示,我们正处在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时期,特别是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的任务相当艰巨,局部地区企业由于结构单一,一些企业的治理结构不规范,加上市场需求的变化,使不少大型企业陷入困境。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破产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大家也应该接受这个概念。与此同时,一些地方银行不良资产比例有所上升,许多企业处于僵尸状态且占用了大量信贷资源。债权人不主动申请破产,债务人也不申请破产保护,不管是对哪种债券而言都存在潜在的损失。所以,破产法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还需要得到充分的重视和运用,这样才能盘活存量,保护好生产力,着力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着力于法治经济建设。

中国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对当下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他指出,这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问题,不可能依靠单一渠道来解决。解决融资问题,必须要多管齐下、疏通血脉。

从银行的角度来看,要为那些有市场竞争力、资金财务状况良好的企业提供融资需求,而不是没有标准的“搞次贷”。各家银行要在加强风险管理、加强风险管控的情况下,更多地改善对企业的金融服务、简化对贷款的审批,更好地关注企业自身的风险和财务信用状况基础,来提高对企业支持的力度和便利。

监管层提出的问题中可以看出,银行业何去何从无疑将是未来金融业的一个重要变革方向,也是全社会都非常关注的一个焦点。对于改革,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将其归纳为存量改革与增量改革。他强调,中国银行业的存量实际上是30年改革的一个积累,深化改革,“应当是在存量的基础上,是存量的延续”。随着几十年的发展改革,银行业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同时也有着普惠程度不高、服务同质化、创新不足等问题。他认为,这些矛盾主要存在于存量里面,所以,只有不断地改革存量,才能够使新的增量不存在制度上的路径依赖。

而作为从业者,7位来自银行的高管也认同以差异化战略服务实体经济是未来银行发展的不二法门。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易会满认为,银行创新有助于改革,但这种创新必须抓住不变的内核、内在经营规律,在服务实体经济、管理风险、稳健经营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中国银行行长陈四清也表示,服务客户是银行永恒的主题,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覆盖率仅有21.6%,也就是说,还有78.4%的小微客户得不到银行资金的支持。这表明银行服务覆盖的广度、深度还远远不够,还存在巨大的服务空间。

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加快、化解产能过剩和金融改革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之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风险,已经获得了大家的共识。未来,在看清现实的基础上,必须马上行动,推动改革。正如刘士余所讲到的,“关于金融改革的一些动作,以前都讲了,现在该行动了”。

⑹ 数据时代下的社会治理挑战有哪些

现在,大数据的运用时代已经到来,所以“数据驱动”已然成为未来的全世界的发展趋势。现在大数据已经对于全球的生产、分配还有消费活动等等,并且对于国家经济的运营体制、社会民生和国家的治理生产制造能力等都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未来,国家之间的竞争可能会从资本和土地资源等转移到大数据的争夺。所以,现在大数据已经成为每个国家的战略资源的基础设施,同时,大数据也成为多个国家提升现代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标杆。第一、大数据已经成为社会经济能力发展的新动力在随着互联网、云计算等网络相关的新技术不断的完善和知识的普及,我们的社会信息已经进入到了大数据的时代,所有大量的数据产生和流转都将成为在平常不过的了。在经过20年的发展,那么全球近50的人口将实现都可以使用互联网,人人都可以拥有网络终端,随时随地都可以上网,实施都可以保持链接,所以全球的数据量将会飞速的增长。2020年,预计全球的数据使用量将会达到40ZB,每个行业都将会使用大数据,大数据也将成为发展的新趋势。第二、大数据将是非常重要的核心资产和战略资源在这个大数据时代,世界上的各个国家都对于大数据产生依赖,所以都将大数据看做国家的核心资产。所以这样对大数据的开发和利用还有保护的概念就越来越强,可能还会产生对于大数据的争夺,大数据概念的出现就使得国家的强弱对比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上面了,还要看一个国家大数据实力如何。现在,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所以对于大时代的挑战也是刚刚开始,所以国家需要全面提升大数据在治理方面的运用。

⑺ 数据时代下的社会治理挑战有哪些.社会治理共享障碍多

促进社会治理体制从碎片化到网格化的转变。当前,社会治理碎片化是内我国社会治理体制存容在的主要问题,具体表现为:承担社会治理职能的各政府部门各自为政,协同性不足,同时不同部门的职能之间存在交叉和重叠,“信息孤岛”和“信息打架”现象并存。这种碎片化的社会治理体制使我国的社会治理陷入高成本、低效率的困境。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社会治理大数据成为可供所有社会治理主体使用的公共财产。在这种情况下,实现社会治理大数据的完全共享,不断提升其使用效能、效率和效益,将有助于推动各社会治理主体之间的协同与合作,进而促进社会治理体制从碎片化向网格化转变。

促进社会治理方法从以有限个案为基础到“用数据说话”的转变。长期以来,基于少数人的社会治理需求推断、预判多数人乃至整个社会现时的或者未来的社会治理需求,基于部分地区的社会治理经验推断整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社会治理政策和措施,是一种在我国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治理思维。

⑻ 信息技术给管理者带来的战略挑战

机遇:
1、信息获取。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管理现场和实践的信息获取增加了渠道和手段,可以提高信息的精确度和获取信息的范围,同时信息量也可以增加。信息获取的深度和广度上都会增加。
2、信息分析整理。管理就是通过对信息分析整理,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数据处理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分析的角度和维度,得从更多的结论和报表,信息的成果更加丰富。
3、措施与决策。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助于人们从复杂的多变因素进行快速决策,找出多变复杂因素的关键因素,进行复杂的决策模拟,使决策越来越科学,越来越符合实际,越来越快速。
4、措施的执行和计划控制。技术的发展,不仅可以强化控制的能力和手段,使原来无法完成的控制区域、对象、行为,得以顺利进行控制,并且可以取得比较准确的反馈数据,同时可以提高控制中心和管理人员的反应速度,对于一些固化的流程,还可以进行自动化决策和处置。
挑战:
1、要求组织战略更加明确,并且要有一个科学的战略体系,以保障管理决策的长远性和持续性,而不是模糊的,不清晰的,多变的。
2、组织结构要科学合理,岗位划分的明确,职责分明,否则无法设计明晰的流程,不适合自动化和信息处理。
3、要求组织的流程规范,操作标准明确,这样才能利用信息技术为企业服务,顺利实现电子化、信息化管理。
4、对组织各项管理系统化要求提高,以保证数据的延续和长期的分析预测,便于管理者进行计划、预测以及风险管理。
5、对组织人员的素质要求提出挑战,大多数管理环节或全部采用信息技术处理,需要相关的员工也具备相应的技术和操作能力,才能完成岗位的工作任务,才能利用信息技术科技手段服务组织经营活动。

⑼ 管理信息系统面临什么样的挑战

1.如何深刻地认识管理信息系统不仅是一个技术系统,而且同时又是一个社会系统。自20世纪50年代将计算机引人数据处理以来,历经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各个阶段,一方面是信息技术应用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许多管理信息系统在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之后夭折了,或者根本没有实现原定系统开发目标,而把计算机用作了打字机。这是长期以来困惑着人们的一大问题。现在人们日益深刻地认识到,把信息技术应用与应用环境分离是办不到的。管理信息系统不仅是技术系统,而且是社会系统。“推进管理信息系统的变革犹如推进社会变革”。MIS技术的复杂性、需用资源的密集性和用户需求的多样性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更重要的则涉及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管理方法、权力结构和人们习惯的变化。这是在开发和实现MIS过程中必须十分明确的一个关键性的认识问题。
2.如何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为信息系统的实用创造有利的条件?只有输入数据十分可靠,才能获得有用的管理信息。如果原始数据十分混乱,计算机瞎算一通,当然算不出什么结果来。如果企业本身没有建立符合大生产客观要求的制度方法,那么怎么能教会计算机正确工作呢?我们不能把计算机加以神化,期望它把企业从混乱中拯救出来,轻而易举地实现现代化管理。相反地,倒是要扎扎实实地搞好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为信息系统的发展创造条件。
3.如何用信息技术来促进企业管理?信息技术的飞跃,正在促使企业管理发生深刻的变化。例如由于信息系统改变了企业的通讯状况,可能引起企业重组工作流程,重新分工,重新划分职权,重新进行企业的组织设计,甚至过去的服务地点、时间、办公桌相对位置等,也都可能作很大的调整。
4.如何提高企业文化培养新一代的工作人员,使之适应新技术应用和企业转型的挑战?“管理不能脱离人的价值,不是单纯的技术手段,而是一种植根于特定价值观念系统、习惯与信念之中的文化现象”。人是最积极的因素,人的素质和文化水平对信息活动的效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此,提高企业文化,作好人员选择和培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5.政府部门如何促进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发展?信息系统的发展向政府的管理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良好的市场环境,同时也要求有协调的社会总体环境。信息技术成果的商品化不仅与企业本身工作有关,在相当程度上,还受到整个社会信息交流环境的影响。政府部门应积极推动网络建设,发展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创造开放的信息环境,促进信息交流,加强信息标准化工作,鼓励企业间、行业间的竞争和协作。
晒课网小编分享

⑽ 论述互联网给信息资源管理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有知道的么

1、互联网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网络、生态系统。治理者不应该奢望这个生态是横平竖直、井井有条、按部就班的。生态就像一推杂草,看似杂乱,但却最有生命力。治理者的目标不应该是把这堆杂草剪成草坪,看上去很有条理、很规矩和舒服,而应只是去除掉里面的害虫就行了。所以,未来的政府治理可能是生态化治理的模式。

2、生态化治理是在治理概念上的发展,强调的是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个参与者为了维持自身的利益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共同参与到治理过程中来。生态化治理包括主体多元、责任分散、机制合作三大部分。

3、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几乎生态圈中所有的主体都分享了治理权力,参与到治理过程中来。从现有的治理情况看,消费者、网商、电子商务平台、第三方治理机构、服务商、相关的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以及媒体都成为治理主体,享有了治理权力。

4、治理责任的分散化:治理主体的多元造成了治理权力的分散化,相应的治理责任也分散化了,承担治理的责任也相应地分散于平台、消费者、网商、第三方治理机构、政府等,这种责任的分散化可能导致治理责任边界模糊。

5、治理机制的合作化: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和治理权力的分散化,决定了治理不是某个主体能独立完成的任务,必须依赖于各治理主体形成一个密切合作的机制,也称之为治理机制的合作化。此种合作机制的形成,一方面有赖于各主体共享共通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又取决于各主体通过合作关系实现各自的利益追求。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