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整改整治 » 治理溯源侵蚀

治理溯源侵蚀

发布时间: 2021-02-17 11:00:03

① 崩岗怎么治理

上拦\下堵\中间削\内外绿化.此法在福建省取得很好的效果.在崩岗顶部布设水平沟\排洪沟\防止水流专进沟,控制沟属头溯源侵蚀,在崩岗中段,修建挡土墙,拦沙坝和谷坊群,提高局部侵蚀基点;崩壁修建成水平阶;植树种草;稳定陡坡。

② 1.整治黄河是我国人民多年来( )的事情。 (填上合适的成语)

1.整治黄河是我国人民多年来(众志成城)的事情。 (填上合适的成语) 2.雷槺版在父亲为权维护世界和平牺牲后,变得更加(死气沉沉),一点儿也不(活泼开朗)。
(填上一对反义词)

3.“细腻”的“腻”声母是(N),和它同类的字还有(力)、(捏),读时要注意和(力)一类字的区别。
(最后一个括号填字,注意拼音规则)

4.从低垂的麦穗,我学会了谦虚;
从(傲立)的(青松),我学会了坚强不屈;
(仿造造句2句)从(刘胡兰)的(舍生取义),我学会了取舍。从(诸葛亮)的(三顾茅庐),我学会了求知的艰难。文中第五自然段末尾省略号起到的作用是(对沉默的人存在的困难的一种省略。)

③ 如何延缓溯源侵蚀

如何延缓做爰侵蚀加大它的清洗力度和图上有就可以防止侵蚀

④ 黄河治理与再造构想的第四纪地质演化的依据

“黄河治理与再造战略构想”有着多学科支持的依据。下面仅从黄河流域第四纪地质环境演变及其黄河发育演化的角度来客观审视该战略构想是否科学与合理。

正如第11章所述,新生代时期,由于构造运动的作用,当今黄河流域散布着多个相互独立的构造盆地。其中较大的有银川裂谷盆地、呼和浩特(河套)裂谷盆地、汾渭断陷盆地等。在地质历史时期的演化过程中,这些盆地逐渐发展成为内陆湖泊,与华北湖一起组成黄河发育史前的湖泊群落。直到第四纪周口店期初期,银川、河套、汾渭等内陆湖盆仍然存在,并各自成为独立的集水系统,控制着当地侵蚀基准面及其水系的发育。随着河流溯源侵蚀过程的发展,侵蚀袭夺与贯通作用逐渐加强,原以诸内陆湖盆为中心的、彼此独立的集水系统,开始相互发生连通,湖泊随之逐渐消亡,最后形成统一的外流型水系——黄河。

由于各段所处地貌位置和构造升、降性质的不同,加之两湖盆之间相对距离大小的不等,以及地质岩性抗蚀能力的差异,必然导致诸湖盆(包括华北湖)之间水流溯源侵蚀作用的强度不同与相互之间连通时间的先后不一。对此,不少学者都进行了详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位于汾渭断陷盆地的三门湖消亡于第四纪周口店期早期或泥河湾期末期;银川、呼和浩特(河套)湖泊则于周口店期中晚期开始萎缩,并于萨拉乌苏期早期逐渐消亡;华北湖因受黄河来沙及海水进退影响,其西部干涸于萨拉乌苏期末,东部干涸于晚全新世。因此,由上述湖泊干涸消亡时间的早晚不同不难得出,诸古湖盆之间相互被连通的时间也不一致。青铜峡以上和龙门至桃花峪段为第四纪周口店期早期或泥河湾期末期即已形成。而这时期,位于中游地段的青铜峡至龙门段,也可以说是河口镇(河套湖东缘)至龙门(三门湖北缘)段黄河还未连通形成。河套地区在第四纪周口店期时期仍为一大型湖泊,湖区面积仍有450km2(闵隆瑞,等,1998),发育着稀树草原植被,气候干冷,有时略显湿凉。湖中沉积物下部以黑色、灰色粉砂质黏土为主,上部以浅湖相芒硝矿层为主。这说明它仍为一封闭沉积环境,湖水还未外泄。

因此,这时期下游河南平原只是接受来自汾渭断陷盆地(龙门)以下至华北盆地(桃花峪)段,即形成于周口店期早期或泥河湾期末期黄河东段的河流冲积相沉积,覆盖在此前来自周围山地的坡洪积相、冰水相、湖积相沉积物之上,黄河冲积扇开始发育。但是,从河南平原钻孔资料统计结果来看,周口店期黄河冲积扇发育规模较小(详见第5章),沉积速率不大,全区平均只有约92.6mm/ka。这就是说,中更新世时期,由龙门至桃花峪河段所输送到下游华北湖的泥沙,不论是输沙总量,还是输沙强度均不大,对当时华北湖的淤填消亡作用微弱。

当到了萨拉乌苏期早期或周口店期末期,黄河最后一段——河口镇(河套湖)至龙门(原三门湖)段才得以最终贯通。这时河套湖泊大幅萎缩,在上述浅湖相沉积的芒硝矿层上,逐渐被河流相沉积的萨拉乌苏阶粉细砂和中细砂层所覆盖,湖水开始向下游溢出,河套古湖开始消亡。直到这时,银、呼盆地(河套湖泊)以上黄河西段才与汾渭断陷盆地(三门湖)以下的黄河东段,通过黄河中段——河套湖至三门湖段即晋陕峡谷段的最终贯通而连接起来。至此,一个统一的黄河方告形成。

然而,随着黄河中游晋陕峡谷河口镇至龙门段的最后连通,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则悄然来临。上游大量清水急速下泄;下游大股水流溯源上侵,致使河—龙区间大量泥沙被侵蚀下泄,进入下游黄河的泥沙“骤然增加”,一个真正的“黄(浊)河”从此诞生,并开始大显“沙威”。

河南平原第四系钻孔资料充分显示,萨拉乌苏期及其以后形成的黄河冲积扇规模十分庞大(表4.1,图11.3),冲积扇发育达到兴盛时期,平均扇体沉积速率约达312.6mm/ka。其中宁嘴冲积扇西起华北湖西缘的今孟津宁嘴,北至太行山南麓,南抵伏牛山北麓,东达汲县、新乡、尉氏和扶沟一线而隐伏于全新世桃花峪、兰考等冲积扇之下,平面形态东宽西窄,现残留面积达6990km2

特别是萨拉乌苏期晚期及全新世以来,由于晋陕峡谷——河口镇(河套湖)至龙门(原三门湖)段“高能搬运通道”的强力侵蚀输移作用,致使两岸地区侵蚀沟壑快速发展,侵蚀面快速扩大,遂进入下游河南平原即华北湖盆的泥沙剧增,所形成的桃花峪冲积扇、兰考冲积扇等规模更加庞大,冲积扇发育达到鼎盛时期,冲积扇平均沉积速率则高达1691.6mm/ka。

因此,以上事实深刻表明晋陕峡谷段在黄河水流系统中,具有非常独特的“能量”地位和极其重大的侵蚀输沙作用。即只有当晋陕峡谷河—龙高能段发生了连通之后,黄土高原才开始加速侵蚀,黄河输送到下游华北湖的泥沙才开始大幅度增加。换句话说,只有在“强烈侵蚀输沙的河—龙连通段”的存在下,沿该段两岸黄土地区才有了“加速侵蚀”的不良局面。数以万计的侵蚀沟壑开始发育,并由近岸地带向远岸地区大力发展,侵蚀作用面快速扩大,侵蚀下泄泥沙通过千沟万壑涌入晋陕峡谷河—龙段。而该段又在上游大量清水的推动下,加之该段落差很大,蕴藏着极大的输沙能量,致使两岸沟壑汇入的泥沙又被及时地搬运走,从而为泥沙的进一步侵蚀创造了条件。随着河—龙段的侵蚀下切并导致两岸侵蚀沟壑的不断发展,泄入下游华北湖的泥沙量也以迅猛之势呈几何级数增加。河—龙段连通之后的黄河,无论是单位输沙强度,还是绝对输沙总量都是旷古未有的。

从上述第四纪古地理环境演变及黄河发育演化的地质史研究来看,“黄河治理与再造战略构想”正是力图“恢复”周口店期即中更新世时期黄河的基本水流格局,“恢复”周口店期即中更新世时期黄河的侵蚀、搬运、堆积的能量分布环境。它将“重新铲除”河—龙段黄河“高能侵蚀输沙通道”的巨大影响,重塑黄土高原地区周口店期即中更新世及其以前时期“少量的、较为正常的”侵蚀产沙环境,再造周口店期即中更新世时期龙门—桃花峪河段的河道泥沙输移速率,这无疑对抑制黄土高原的加速侵蚀,并为迅速创建下游河道动态冲淤平衡局面具有极其重大的支持作用。可以说,周口店期即中更新世时期的“黄河”水流格局和泥沙侵蚀搬运的载体能量分布环境是“战略构想”确保成立的、最好的“原型试验”。

况且“战略构想”在“克隆”周口店期即中更新世时期“健康”黄河水流格局即水能量分布环境的同时,还特别强调给出了“下游引水增能,冲沙减淤”的相机配合“治疗”作用。这样在“上游分水减能,中游限(断)能拦沙和下游增能冲淤”的协同作用下,创建下游河道动态冲淤平衡(健康)局面是不难实现的。

因此,从黄河流域第四纪地质环境演变及其黄河发育演化来看,“黄河治理与再造战略构想”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是显而易见的,并得到了最有力的说明和佐证。

⑤ 为什么说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最好办法是种草植树

主要由暴流沟谷冲刷来疏松黄土所致。源黄土颗粒细小,质地疏松,具有直立性并含有碳酸钙,迂水容易溶解、崩塌。地面坡度较大,植被稀疏,夏季又多暴雨,造成奇峰、陡壁、溶洞、陷穴、天生桥等微地貌,更助长了沟壑扩展,加速水土流失。同时也与近代地壳上升有关,使得沟床不断下切和侧蚀,沟谷溯源侵蚀加剧,相应地谷坡又不断地扩展,于是沟间地日益破碎。除上述自然因素外,与人类活动,特别是滥垦滥伐,破坏天然植被等社会因素有密切关系。新中国成立后,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植树造林、种草,将坡耕地改为水平梯田,以及水利工程等措施,黄土高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加大“三北”防护林的建设,加大植被的覆盖面积和覆盖率。尤其对于这个土质比较疏松的黄土高原来说,森林覆盖率一定要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22%,只有这样才能比较有效的防止水土流失。

⑥ 河流的侵蚀,淤积作用的防治

流水对地貌的改变具有三种作用,即侵蚀作用、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叫做流水作用。这三种作用主要受流速、流量和含沙量的控制。一定的流速、流量只能夹运一定数量和一定粒径的泥沙。当流速、流量增大或含沙量减少时,流水就会发生侵蚀,从而夹带更多的泥沙;反之,当流速、流量减小或含沙量增加时,就会发生沉积。通过侵蚀、搬运、沉积,流水作用于地表岩石或沉积物形成各种各样的地貌形态,即流水地貌。流水地貌是水圈与岩石圈相互作用的结果与标志。流水地貌可以划分为坡面流水地貌、沟谷流水地貌和河流地貌。
一、坡面流水作用与地貌
坡面流水是雨水或冰雪融水直接在地表形成的薄层片流和细流,出现的时间很短。细流在流动过程中时分时合,没有固定流路,因而能比较均匀地冲刷地表松散物质。
坡面流水的侵蚀强度主要受降水性质、地形、坡面组成物质和植被等的影响。在一定地形条件下,如果地表组成疏松、植被稀疏、降水量多且强度大,坡面流水的侵蚀就强烈。
雨滴对地面的溅击,不仅可以直接造成表土流失,而且还可以增加地表薄层水流的紊动性,加强水流的侵蚀能力,同时破坏土壤的结构,使表土分散,给水流冲刷创造条件。因此,坡面侵蚀作用与降雨量和降雨强度密切相关。
坡面坡度与坡面水层厚度,是坡面流水进行冲刷的动力条件。它们决定水层重力沿坡面的分力,即反映水流动能的大小。
坡面坡度增大,径流流速加快、动能增大,对坡面的冲刷增强。但当坡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却因为受雨面积减小而使坡面流量减小,对坡面的侵蚀反而减弱。据研究,在坡度小于20度时,坡面冲刷强度随着坡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大;在20~40度之间,坡面冲刷强度仍然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增加的速度有所减缓;在40度时,坡面冲刷强度达到最大;在40~90度之间,随着坡度的增大坡面冲刷强度逐渐减小(图9-10)。

图9-10 坡度-侵蚀强度关系示意图

一个坡面,在顺坡方向降雨及入渗强度、坡面物质组成都一致的情况下,在分水岭顶部由于地面比较平坦,片流较小,冲刷能力微弱,成为微弱侵蚀带;坡面的中段,坡度一般比较陡,流量比较大,冲刷强度也大,成为强烈侵蚀带;坡麓地段,因为坡度变缓,流速变小,出现了堆积现象,成为堆积带。
坡面流水冲刷下来的物质,要么汇入沟谷和河流,要么在坡麓堆积起来形成坡积物。成片的坡积物围绕着山麓分布,形似衣裙,故称为坡积裙。
二、沟谷流水作用与地貌
坡面细流顺坡而下时,流速流量加大,并转变成线状集流,形成冲刷能力增强的沟谷水流,简称沟流。沟流比较集中,有比较固定的流路,其侵蚀能力比坡面流水有显著增强,是形成沟谷地貌的主要营力。
沟谷的发生、发展,与岩性、气候、植被等因素有密切关系。我国黄土地区,由于植被稀疏、土质松散、降雨强度大,沟谷发展很快;在我国南方植被受到破坏的厚层风化壳上,沟谷也很发育。
沟谷发育初期,谷底不断下蚀加深,沟头不断溯源侵蚀后退,使沟谷伸长。沟谷进一步发展,在其下段下蚀减弱、旁蚀作用加强,使沟谷加宽。随着沟谷的加长和加宽,流域面积加大,当沟谷内有常流水时,沟谷也就变成了河谷。
沟谷规模短小,纵剖面上陡下缓,多陡坎、壶穴,横剖面多呈V型。但在水平岩层分布的地区,由于产状水平并富有垂直节理,常形成直立或阶状的沟坡。规模较大的沟谷,在沟头有汇水盆地。间歇性的洪流把冲刷下来的物质带到沟口堆积,往往形成半圆锥状堆积体,称为冲出锥或洪积扇(图 9-11)。冲出锥的规模不大,面积一般只有几百平方米,顶部与沟口相连的地段,坡度较大,向外坡度变缓。

图9-11 洪积扇

冲出锥是间歇性洪流携带的物质不断堆积而成的。其特点是分选差,磨圆度不好,有不规则的层理。冲出锥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分布比较广泛。
三、河流作用与地貌
水流不间断地作用于河谷,而河谷又反过来约束着水流。两者相互作用,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河流地貌。
(一)河床动力-形态反馈机制
水流不间断地作用于河床,而河床又反过来约束着水流。当水流所携带的泥沙量小于它的输沙力时,它就从河床上攫取泥沙,因而发生冲刷。相反,如果水流挟沙太多,超过了它的挟沙力,其中一部分较粗的泥沙就会堆积下来。
冲刷会使河床减低,扩大过水断面;而淤积引起河床抬高,缩小过水断面。由于过水断面的扩大或缩小,又改变了水力条件。断面扩大流速减小,输沙力降低,冲刷就逐渐停止。断面缩小,流速加大,输沙力加强,不再发生堆积(图 9-12)。这种自反馈机制,称为河流的自动调节作用。它反映了水动力、泥沙与河床形态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实际上,反映了水与岩石(包括松散沉积物)相互作用,塑造河流地貌的过程。

图9-12 河流的自调节作用(河床动力-形态反馈机制)(王建,2000)

(二)河流侵蚀基准面及其作用
河流下切到某一水平面以后,逐步失去侵蚀能力,不能侵蚀到该面以下,这种水平面称为河流侵蚀基准面。海平面是河流侵蚀的最终基准面,干流水面可以作为支流的侵蚀基准面。坚硬的岩坎也可以成为暂时的、局部的河流侵蚀基准面。河流侵蚀基准面在河流的发育,尤其是河流纵剖面的发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准面的变化,将导致河流的冲淤变化,引起河流纵剖面与横剖面的调整。如果侵蚀基准面上升,由于河流纵坡降的减小,将导致挟沙能力的降低和河床的淤积。相反,如果侵蚀基准面下降,河流纵坡降将增大,从而导致挟沙能力的增强和河床的侵蚀。侵蚀作用首先发生在靠近基准面的地方,然后逐渐向上游推进,即向着河流源头的方向发展,故称为溯源侵蚀。溯源侵蚀是引起河床纵剖面调整与变化的主要过程。
(三)均衡剖面
在侵蚀基准面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调整,河床达到了侵蚀与淤积的动态平衡。也就是说,在一定的时段内,平均来说河床不冲也不淤,或者冲淤相抵消。整个河流纵剖面达到了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时的河流纵剖面称为均衡剖面。一般来说,处于均衡状态的河流纵剖面是一条平滑的下凹的曲线。
(四)河床类型
根据河床的平面形态,可以将冲积性河流的河床划分为顺直微弯、弯曲、分汊和游荡型河床。顺直微弯型河床:在平水期深槽、浅滩交替出现,两侧边滩犬牙交错,而在洪水期河水淹没犬牙交错分布的边滩,河水顺直奔流。弯曲河床:无论是平水期还是洪水期,行水河道均是弯曲的。分汊河床:由江心洲将河床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汊道的河床。游荡型河床:河床宽浅,沙滩众多,洪水时汪洋一片,枯水时河汊密布、水流散乱,有时难以分辨主流所在,主流摆动不定,心滩变化莫测(图9-13)。

图9-13 河床平面类型

(五)河漫滩发育与地貌
当河流发育到一定阶段,旁蚀(侧蚀)作用占主导地位,河谷不断展宽,为河漫滩的发育奠定了基础。分布在河床两侧洪水时被淹没的平整地面,叫做河漫滩。河漫滩的表层往往为细粒的粘土和粉沙,而其下往往是粗粒的河床沉积物,这就是典型的二元相沉积结构。在河漫滩的近河床地带,由于水深突然变小,阻力变大,流速变小,挟沙力降低,使泥沙沉积下来,形成贴近河床并与河岸平行的沙堤--河岸沙堤(滨河床沙坝)。由于河床的快速侧向移动,形成了多条大致平行的河岸沙堤,它们组合成扇形,称为迂回扇(图9-14)。弯曲河流发展到一定程度,发生裁弯取直,废弃的河床形成新月形(也像牛角)的湖泊-牛轭湖。

图9-14 弯道变化与迂回扇的形成

(六)河流阶地
由于地壳上升、气候变化或者基准面的变化,河流下切,原来的河漫滩高出一般洪水期水面,呈阶梯状分布于河谷两侧,称为河流阶地。值得注意的是,河流阶地不一定对称地分布于河谷两侧,在弯曲河段,阶地大都分布在河流凸岸,而凹岸往往缺失(图9-15)。完全由基岩组成的阶地叫做基岩阶地,完全由河流沉积物组成的河流阶地,叫做堆积阶地,下部为基岩上部为河流沉积物的阶地,叫做基座阶地。堆积阶地还可进一步分为上迭阶地、内迭阶地和埋藏阶地。

⑦ 沟头防护工程是指为防止径流冲刷引起沟头前进和坡面蚕蚀而采取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图为我国某


小题抄1:D
小题2:B
小题3:B

⑧ 关于黄河治理与再造的战略构想及其工程规划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上述各段水流能量的合理分布,即优化配置?笔者认为:必须首先进行“上游分水改道,分能减沙”,方能有效“切断”晋陕峡谷高能输沙搬运通道,进而实现“中游限(断)能拦沙,减少下泄”,并同时进行“下游引水增能,冲沙减淤”方能达到目的。其中:

1)“上游分水改道,分能减沙”,是通过河口镇附近小沙湾或万家寨枢纽工程,向东分水改道而实现。具体的分水线路是穿越管涔山于怀仁东或朔州入桑干河,至官厅后,可分为两路:一路沿永定河向京、津、白洋淀等地区分水;一路沿燕山往东向唐山、滦河等流域分水(它突破了传统治黄,只在下游探讨和实施“分水、改道”的思想局限)。从而改变上游大量高能清水流路,从根本上“切断”晋陕峡谷河口镇—龙门段“高能侵蚀输沙通道”(只让其成为有计划下泄的蓄水梯级“床库”,以满足原两岸地区工农业生产及水土保持等生态环境用水需求)。进而减水减能,大幅减少黄土高原地区晋陕峡谷黄河段向下游的泥沙携带量。同时,解决我国北方缺水地区供水问题,特别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实施后,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局面将会得到有效缓解。

2)“中游限(断)能拦沙,减少下泄”,是通过上游分水改道后,将“截断”的晋陕峡谷相机分段筑坝,拦蓄(主要为当地)洪水、泥沙而实现的。“蓄水”(也可利用小沙湾或万家寨分水改道节制闸工程有计划的下泄)以为当地工农业生产和水土保持等生态环境用水所需;“拦沙”以逐步淤高床库,抬高黄土地区起控制作用的晋陕峡谷侵蚀基准面,通过溯源淤积,从根本上逐步减弱两岸黄土地区千沟万壑流水动能,减弱泥沙下泄强度,“破坏”泥沙侵蚀的“搬运”环节,这对遏制黄土地区水土流失作用的恶性发展,并开始向良性方向转变起到极其重要的支持和配合作用。它在显著减少入黄泥沙量的同时,通过千沟万壑的自然夷平整治,将使黄土高原地区生态地质环境得到逐步改善。

3)“下游引水增能,冲沙减淤”,是利用原拟南水北调中、东两线黄河以南段工程,调引长江及其支流丹江水源,分别于黄河下游桃花峪和东平湖处入黄而实现的。通过调引大量清水入黄,除满足工农业需水外,着重解决黄河下游河道输沙载体水能不足问题。在上游分水减能、减沙和中游限(断)水、限能、拦沙的共同配合下,根据来水来沙系数的大小,依靠流域外调引清水,“适时、适量地匹配增能”,提高下游河道水流挟沙搬运能力,从而创建黄河下游动态冲淤平衡局面——实现黄河的根本治理(图13.1)。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上述战略构想的各部分之间是不能割裂而孤立存在的,它们是一个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其中,“中游限(断)能拦沙,减少下泄”部分(并不是现状治理那种“简单的拦”),必须与“上游分水改道,分能减沙”部分相结合,才能收到最佳治理效果。传统治沙之所以未能收到显著效果,除黄土地区特有的“岩性、气候、植被和地形”等自然因素决定外,缺少“上游分水减能,截断晋陕峡谷高能输沙通道”的有力配合,则是其最根本的原因。

图13.1 黄河治理与再造战略构想及工程规划简图

“下游引水增能”也必须与“上游分水减能”和“中游限(断)能拦沙”相结合,在上、中游“减水、减能、减沙”和下游“增水、增能、冲淤”的共同作用下,通过全流域上、中、下游载体水能的统筹(合理)增减即优化配置,方能取得下游河道“动态冲淤平衡”局面。否则,不仅下游动态平衡局面无从建起,正如前面所述,还将浪费大量的冲沙水资源,到头来,恐只能是引水冲沙,而不能很好地减淤。在溯源侵蚀的下拉作用下,还将加大中游地区的泥沙下泄量,加速黄土高原侵蚀夷尽局面的到来。

值得说明的是,“黄河治理与再造战略构想”各部分之间的有机结合,在实现黄河根本治理的同时,又能够较好地完成原拟南水北调诸规划目标(黄河以北可平交开口利用天然河道输水至白洋淀和天津)。它较为巧妙地在优化调度,即合理配置黄河侵蚀输沙载体水能的过程中,将“治黄”与“调水”有机地融为了一体,从根本上扬弃了历史上那种“单纯治”和“单纯用”的治-用分离的治黄思想,也使得当代较为“松弛的”治理与开发并重的思想,在新的更高层面上实现了“真正的融合”,具有“一石多鸟”的效果,这正是“黄河治理与再造构想”的精髓所在。

⑨ 什么是水土保持

1、什么是水土流失?
答:是指由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引起的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关键词】水土流失

2、什么是水土保持?
答:是指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平原区等的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
【关键词】水土保持

3、水土流失形式主要有哪几类?
答:水力侵蚀、风力侵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混合侵蚀等。
【关键词】水土流失,形式

4、什么是水的损失?
答:水的损失在国外一些国家的水土保持文献中是指植物截流损失、地面及水面蒸发损失、植物蒸腾损失、深层渗漏损失、坡面径流损失。在我国,水的损失主要指坡地径流损失。
【关键词】水的损失

5、什么是土壤侵蚀?
答:是指陆地表面,在水力、风力、冻融和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其它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剥蚀、转运和沉积的全过程。
【关键词】土壤侵蚀

6、什么是水力侵蚀(水蚀)?
答:由于大气降水,尤其是降雨所导致的地表侵蚀过程及其一系列土壤侵蚀形式成为水力侵蚀。
【关键词】水力侵蚀

7、什么是溅蚀?
答:溅蚀是指裸露的地表受到雨滴的击溅而引起的土壤侵蚀现象。它是在一次降雨中最先导致的土壤侵蚀。
【关键词】溅蚀

8、溅蚀是如何形成的?
答:裸露的土地受到较大雨滴打击时,表层土壤结构遭到破坏,把土粒溅起,溅起的土粒落回坡面时,坡下比坡上落得多,因而土粒向坡下移动,随着雨量的增加和溅蚀的加剧,地表往往形成一个薄泥浆层,再加之汇合成小股地表径流的影响,很多土粒随径流而流失,这种现象常成为溅蚀。溅蚀破坏土壤表层结构,堵塞土壤孔隙,阻止雨水下渗,是产生坡面径流和层状侵蚀创造了条件。
【关键词】溅蚀

9、什么是面蚀?
答:面蚀是指由于分散的地表径流冲走坡面表层土粒的一种侵蚀现象,它是土壤侵蚀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由于面蚀面积大,侵蚀的又是肥沃的表土层,所以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很大。
【关键词】面蚀

10、面蚀有哪几种类型?
答:根据面蚀发生的地质条件、土地利用现状的不同及其表现的形态差异,可以分为层状面蚀、鳞片状面蚀、砂粒化面蚀和细沟状面蚀四种。
【关键词】面蚀,类型

11、什么是沟蚀?
答:沟蚀是指由汇集在一起的地表径流冲刷破坏土壤及其母质,形成切入地表及以下沟壑的土壤侵蚀形式。面蚀产生的细沟,在集中的地表径流侵蚀下继续加深、加宽、加长,当沟壑发展到不能为耕作所平复时,即变成沟蚀。沟蚀形成的沟壑成为侵蚀沟。
【关键词】沟蚀

12、沟蚀有哪几种类型?
答:根据沟蚀程度及表现形态,沟蚀可以分为浅沟侵蚀、切沟侵蚀和冲沟侵蚀等不同类型。
【关键词】沟蚀

13、什么是浅沟侵蚀?
答:在细沟面蚀的基础上,地表径流进一步集中,由小股径流汇集成较大的径流,既冲刷表土又下切底土,形成横断面为宽浅槽形的浅沟,这种侵蚀形式称为浅沟侵蚀。
【关键词】浅沟侵蚀

14、什么是切沟侵蚀?
答:切沟侵蚀是是浅沟侵蚀继续发展,冲刷力量和下切力量不断增大,沟深切入母质中,有明显的沟头,并形成一定高度的沟头跌水,这种沟蚀现象叫做切沟侵蚀。
【关键词】切沟侵蚀

15、切沟侵蚀有什么危害?
答:切沟侵蚀使耕地支离破碎,大大降低了土地利用率。
【关键词】切沟侵蚀

16、什么是防治沟蚀最困难的阶段?
答:切沟侵蚀是侵蚀沟发育的盛期阶段,是沟头前进、沟底下切和沟岸扩张十分剧烈的阶段。所以这时是防治沟蚀最困难的阶段;
【关键词】切沟侵蚀,防治

17、什么是冲沟侵蚀?
答:冲沟侵蚀是切沟侵蚀的进一步发展,水流更加集中,下切深度越来越大,横断面呈“U”形,并逐渐定型,沟底纵断面与原坡面有明显差异的侵蚀现象。
【关键词】冲沟侵蚀

18、土壤侵蚀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自然因素是土壤侵蚀发生、发展的潜在条件。决定土壤侵蚀发生、发展的自然因素,主要有气候、地形、土壤、地质和植被等。它们对于土壤侵蚀的影响各不相同,但又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
【关键词】土壤侵蚀 影响因素

19、什么是山洪侵蚀?
答:山洪侵蚀指山区河流洪水对沟道堤岸的冲淘、对河床的冲刷或淤积过程。山洪侵蚀改变河道形态,冲毁建筑物和交通设施、淹埋农田和居民点,可造成严重危害。
【关键词】山洪侵蚀

20、什么是重力侵蚀?
答:重力侵蚀,是一种以重力作用为主引起的土壤侵蚀形式。重力侵蚀的发生,是与其它外营力,特别是在水力侵蚀及下渗水分的共同作用下,以重力为其直接原因所导致的地表物质移动。
【关键词】重力侵蚀

21、重力侵蚀有哪几种类型?
答:以重力为主要的外营力的侵蚀形式主要有陷穴、泻溜、崩塌和滑坡等。
【关键词】重力侵蚀,类型

22、什么是陷穴?
答:地表径流沿黄土的垂直缝隙渗流到地下,由于可溶性矿物质和细粒土体,被淋溶至深层,土体内形成空洞,上部的土体失去顶托而发生陷落,呈垂直洞穴,这种侵蚀现象就叫陷穴。
【关键词】陷穴

23、陷穴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由于黄土有垂直节理性,而且土中富含易溶于水的碳酸盐,当地面低洼处积水以后,沿着垂直节理向下渗透,将土体中的碳酸盐溶解,形成更易透水的上下通道,水流在地下与沟底相通,将土粒逐步带到沟中,穴的下部逐渐空虚,上部土体由于自身重量没有支撑就垂直下坠,致使陷穴越来越深。有的地方沟头或沟边出现一连串陷穴,发展的结果即成为沟壑的一部分。
【关键词】陷穴,原理

24、什么是泻溜?
答:指崖壁和陡坡上的土石经风化形成的碎屑,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坡面下泻的现象。
【关键词】泻溜

25、什么是崩岗?
答:边坡上部岩石土体被裂隙分开或拉裂后,突出向外倾倒、翻滚、坠落的破坏现象称为崩岗。崩岗是我国南方广东、江西等省风化花岗岩地区特有的现象。在这些地区,由于气温高、降雨多,山区、丘陵区的风化花岗岩深50~60米或更深,由松散的石英颗粒组成。当地面有林草植被覆盖时,不会有崩岗发生,
【关键词】崩岗

26、什么是崩塌 ?
答:边坡上部岩石土体被裂隙分开或拉裂后,突然向外倾倒、翻滚、坠落的现象称为崩塌。
【关键词】崩塌

27、什么是滑坡 ?
答:当雨水渗透到土层底部,在不透水层或基层岩石上形成地下潜流,土体不断吸水增重,土体下滑力大于抗滑力时,土体沿着一定滑动面发生的位移现象称为滑坡。
【关键词】滑坡

28、什么是混合侵蚀?
答:混合侵蚀是指在水流冲力和重力共同作用下的一种特殊侵蚀形式,在生产上称混合侵蚀为泥石流。
【关键词】混合侵蚀

29、什么是风力侵蚀(风蚀)?
答:风力侵蚀是指在气流冲击下土粒、沙粒脱离地表,被搬运和堆积的过程。
【关键词】风力侵蚀

30、什么是风沙流?
答:风沙流是指风对地表所产生的剪切力和冲击力引起细小的土粒与较大的团粒或土块分离,甚至从岩石表面剥离碎屑,使岩石表面出现擦痕和蜂窝,继之土粒或沙粒被风挟带形成风沙流。
【关键词】风沙流

31、风力侵蚀有哪几种运动形式?
答:由于风速和地表物质组成的大小及质量不同,风力对土、沙、石粒的吹移搬运出现悬移、跃移和滚动三种运动形式。
【关键词】风力侵蚀,形式

32、什么是植物侵蚀?
答:植物侵蚀,也称生物侵蚀。一般来说,植物在防蚀固土方面有着特殊作用。但是在人为作用下,有些植物对土壤产生一定侵蚀作用,主要表现在土壤理化性质恶化,肥力下降。
【关键词】植物侵蚀

33、地面组成物质主要有哪些类别?
答:地面组成物质主要有三类:一是土壤(及其成土母质),二是明沙,三是裸露的岩石。
【关键词】组成物质,类别

34、不同物质组成的地面产生的水土流失有什么不同?
答:在同样的暴雨下,不同物质组成的地面的水土流失情况有所不同:一般山区、丘陵区地面的土壤(及其成土母质)入渗强度小于暴雨强度,本身质地又松软易蚀,暴雨中极易产生“地表径流”和水土流失;风沙区的明沙,颗粒较粗,空隙较大,暴雨中入渗强度很大,一般不产生“地表径流”,所以没有水和土的流失,只有刮风时才产生风力侵蚀;一般山区裸露的岩石,在没有严重风化解体的情况下,暴雨中入渗量很小,虽然“地表径流”较大,但由于岩石坚硬,不会像土壤那样容易被水冲走。
【关键词】水土流失

35、什么是土壤的抗冲性?
答:是指土壤抵抗流水或风等外营力的机械破坏作用的能力。
【关键词】抗冲性

36、什么是土壤的抗冲强度?
答:指利用抗冲实验装置,在流量为1L/min,坡度为5°的条件下,冲走1g土所需的水的公斤数。抗冲强度越大,土壤的抗冲能力越大。
【关键词】抗冲强度

37、什么是土壤侵蚀程度?
答;是指从历史上有土壤侵蚀时起到调查时为止土壤侵蚀的总状况。
【关键词】土壤侵蚀程度

38、什么是土壤侵蚀率?
答: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的侵蚀量,亦称土壤侵蚀速率或土壤侵蚀速度。
【关键词】土壤侵蚀率

39、什么是侵蚀基准面?
答:河流或沟谷下切到某一水平面后,沟床趋向稳定,逐渐失去侵蚀能力,这个水平面就称为河流或沟谷的侵蚀基准面。
【关键词】侵蚀基准面

40、什么叫起沙风速?
答;沙粒开始起动的临界风速,因粒径和地表状况及沙子含水率而异,通常把细沙开始起动的临界风速称为起沙风速。
【关键词】起沙风速

41、什么叫溯源侵蚀?
答:溯源侵蚀也叫沟头前进,在暴雨时,地表径流从高处向低处流动,而侵蚀沟的沟头却从低处向高处延伸,两者方向相反,沟头多呈跌水形状的坍塌前进。侵蚀沟沟头蚕食梁塬坡地的现象叫做溯源侵蚀。
【关键词】溯源侵蚀

42、降雨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答:地面上的水分主要是由降雨所产生的。所降雨水一部分渗入到地面土壤中,另一部分不能入渗的就形成“地表径流”,冲走地面的土粒,产生水土流失。如果降雨的强度很小,降雨能全部被土壤吸收,不产生“地表径流”,就不会有水土流失。如果降雨强度很大,地面的土壤不能全部吸收所降雨水,就会产生“地表径流”和水土流失。
【关键词】降雨,水土流失

43、什么叫侵蚀性降雨?
答:侵蚀性降雨是指引起土壤流失的最小降雨强度和大于该强度的降雨。一般而言,凡是产生地表径流的降雨就能引起土壤流失。因而侵蚀性降雨实质是产生地表径流的临界降雨。
【关键词】侵蚀性降雨

44、地形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答:水在平地上一般不会流动或流动很慢,没有动力,不能冲走地面的土粒。水在有坡度的地面上,流动加快,就产生了动力,就能冲动并带走地面的土粒。产生水土流失,坡度越陡,水流动越快,动力也越大,产生的水和土的流失也就越多。
【关键词】地形,水土流失

45、什么是水土保持效益?
答: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所取得的各种效益的总称。
【关键词】水土保持效益

46、什么是蓄水保土效益?
答: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在保水、保土、保肥以及改良土壤方面所获得的效益。
【关键词】蓄水保土效益

47。什么是水土保持生态效益?
答: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生态系统(包括水、土、生物及局地气候等要素)向良性循环转化所获得的效益。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效益

48、什么叫水土保持经济效益?
答: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促进农、林、牧、副、渔等各业发展所增加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水土保持,经济效益

49、什么是水土保持社会效益?
答: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在减少洪涝、干旱及山地灾害,减轻对河道、库塘、湖泊淤积,保护交通、工矿、水利、电力、旅游设施及城乡建设、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所带来的效益
【关键词】水土保持,社会效益

50、什么是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
答:开发建设项目由于占用、损坏具有防治水土流失功能的自然或人工设施而依法缴纳的补偿费用。
【关键词】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

51、什么是水土流失防治费?
答:为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所投入的费用。
【关键词】水土流失防治费

52、什么叫水土流失监测
答:水土流失监测是指对水土流失发生、发展、危害及水土保持效益定期进行的调查、观测和分析。
【关键词】水土流失,监测

53、什么是水土保持设施管理?
答:为巩固水土保持治理成果,对水土保持工程和林草措施及其它设施进行的维修和管护。
【关键词】水土保持,设施管理

54、水土流失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答:水土流失的基本规律有两条:
(1)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组成物质)、植被等四项自然因素必须同时处于不利状态,水土流失才能发生与发展。其中任何一种因素处于有利状态,水土流失就可以减轻甚至制止。
(2)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可以使四种自然因素同时处于不利状态,从而产生或加剧水土流失。人类合理的经济活动可以使四种自然因素中的一种或几种处于有利状态,从而减轻或制止水土流失。
【关键词】水土流失,基本规律

55、什么叫水土保持措施面积?
答:按水土保持国家标准,在水土流失地区实施了治理措施的面积。
【关键词】水土保持,措施面积

56、什么是水土保持措施?
答: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所采取的技术与管理措施。
【关键词】水土保持,措施

57、什么是水土保持设施?
答:具有防治水土流失功能的一切设施,包括自然和人工设施。
【关键词】水土保持,设施

58、什么是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答:按照水土流失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实行山、水、田、林、草、路统一规划,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配置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被措施和耕作措施,形成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
【关键词】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59、什么是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
答:为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而实施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

60、什么叫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答:在水土流失地区实施了水土保持措施,达到国家治理标准的面积。
【关键词】治理面积

61、什么是水土流失区?
答:水土流失比较集中,土壤侵蚀量超过容许土壤流失量的区域。
【关键词】水土流失区

62、什么是水土流失面积?
答:土壤侵蚀强度为轻度和轻度以上的土地面积,亦称土壤侵蚀面积
【关键词】水土流失面积。

63、水土流失会影响农业生产吗?
答:会,据科学观测,15~25度的坡耕地每年每公顷流失水量400~600立方米,流失土壤30~150吨;土壤中的氮、磷、钾、有机质等养分都同时流掉,造成土地日益瘠薄,田间持水能力降低,不耐旱,又加剧了干旱的发展,其结果是农作物产量很低,群众生活贫困,严重影响农业生产。
【关键词】水土流失,农业生产

64、面对严重的水土流失,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答:面对严重的水土流失,我们的对策就是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即采取一系列预防和治理措施,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减少水土流失,减轻水、旱、风沙灾害,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土流失,对策

65、什么是生态因子?
答: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关键词】生态因子,影响,环境

66、土壤的形成需要是哪些因素作用的结果?
答:土壤的形成与发展与其周围的地理环境密切联系着,一般而言,土壤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随着人类的出现,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和土壤性质的影响也十分重要。
【关键词】土壤,形成

67、形成1cm厚的土壤一般需要多长时间?
答:土壤的形成必须历经漫长的过程,形成1cm厚的土壤一般需要100-400年。
【关键词】1cm,土壤

68、什么叫做土壤肥力?
答: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它是土壤的本质属性,可分为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
【关键词】土壤肥力

69、什么是径流?
答:流域的降水,由地面与地下汇入河网,流出流域出口断面的水流,称为径流。
【关键词】径流

70、什么叫土壤熟化?
答:土壤熟化指在农业生产中,通过耕种、施肥、灌溉、排水等各种技术措施,使土壤的耕性不断改善,肥力不断提高,土壤向有利于作物高产方向转化的过程,即生土变熟土的定向培育过程。
【关键词】土壤熟化

⑩ 人类的侵蚀作用

1.对地壳的侵蚀(破坏)作用

在采掘固体矿产、开采石油、天然气和地下水,建设地下工程的过程中,人类破坏了地壳的结构和构造,破坏了地壳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使岩石发生解体,加速了风化、侵蚀过程的进行。改变了岩石的空间分布状态、地应力状态以及地下水系,形成对地壳的侵蚀(破坏)作用,导致了地面变形和咸水入侵等地质灾害的发生,破坏了地质环境和生态平衡。

地面变形包括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面开裂(地裂缝)等。地面沉降是指局部地表的缓慢降低。主要是过量抽取地下水,以及因地下矿藏采空后,地下静压力失去平衡,导致上覆岩层下沉(有些地面沉降与地壳升降运动有关)。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共有上海、天津、江苏、浙江、陕西等16个省(区、市)的46个城市出现了地面沉降问题。在全国20个省、区内,共发生采空塌陷180处以上,塌陷面积大于1000多平方千米。地裂缝出现在陕西、河北、山东、广东、河南等17个省(区、市),共400多处、1000多条。

咸水入侵常与地面沉降同时发生,主要是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地下水位下降或咸水侵入地下淡水层,使地下淡水咸化。是一种长期地质灾害,包括陆地淡水层和咸水层的串层,以及海水入侵两种现象。地下淡水咸化后不能被利用,同时可造成农田盐碱化。上海、大连、宁波、天津等滨海城市,已出现海水入侵及土地盐碱化。其中大连市自1968年以来,海水入侵范围不断扩大,1978年接近50km2,2006年已达到500km2,已影响到工农业用水和居民用水。

2.对地表的侵蚀(改造)作用

人类为了各种需要而改变地表的形态,形成各种人为景观,如围海(湖)造田、山坡梯田、人工水库、河流改道以及城市化建设和大量的工程建筑、铁路和公路建设等。加上人类的农业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貌景观、土壤的成分和植被的发育,干扰和改变了地质环境原有的特征和规律,加快了演化速率、改变了演化方式和演化轨迹。造成了地壳应力状态、地表形态及地下水系的改变,加速了风化作用的进程,破坏了生态平衡,使环境不断恶化。

由于水库蓄水、采矿、废液深井处置和核爆炸等,都可能诱发地震造成破坏。因人类活动引起的崩滑流地质灾害已经超过了其总数的20%(图18-2)。在我国成昆铁路沿线的泥石流中,其总数的2/3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

联合国曾对荒漠化地区45个点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由于自然变化(如气候变干)引起的荒漠化占13%,其余87% 均为人为因素所致。中国科学院对我国北方地区现代荒漠化土地成因类型的调查表明,94.5%为人为因素所致。荒漠化的原因主要是人口激增和过度放牧、滥垦乱樵、不合理的耕作及粗放管理、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现在全世界沙漠化土地每年平均达(5~7)×108km2。目前我国有荒漠化土地267.4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27.9%,涉及我国18个省区的471个县市。大约有1.7亿人口受沙漠化的危害和威胁,因沙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超过540亿元。沙化土地每年仍以2460km2的速度在扩展,相当于每年损失一个中等县的土地面积。

图18-2 2006年1~6月我国不同地质灾害类型发生情况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土壤盐渍化系指土壤中积聚盐、碱且其含量超过正常耕作土壤水平,导致作物生长受到伤害甚至无法生长的现象。除了自然因素外,还与不适当蓄水、灌溉、排水以及乱伐森林、过度放牧等人为因素密切相关。我国盐渍土总面积达1016.82万km2,有潜在盐渍土约17.33万km2,除滨海半湿润地区的盐渍土外,大多分布在北方的半干旱、干旱地区,如华北平原、河套地区、西北地区。

水土流失指土壤被风、流水侵蚀和冲刷而去。它可造成土层变薄、肥力下降、河湖淤积、洪水泛滥。水土流失是由自然和人为因素造成的。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因水土流失约损失可耕地1亿亩(1亩≈667m2),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2005年统计,仅2004年全国土壤侵蚀量达16.22×108t,相当于从12.5×104km2的土地上流失掉1cm厚的表层土壤。我国水土流失面积由解放初的116万km2增加到现在的356万km2,占全国总面积的37%。值得注意的是,过去已遭受水土流失的面积通过治理已明显减少,但新的主要由人为影响,如盲目开垦坡地、毁林毁草、以及从事不合理工程建设等所产生的水土流失面积正在不断增加。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