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整改整治 » 水流域治理

水流域治理

发布时间: 2021-02-16 15:43:02

『壹』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属于水资源范畴吗

小流域综合复治理不是属于水资制源范畴。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根据小流域自然和社会经济情况,以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为中心,以更好地促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为目标,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保护生态环境,结合地区水土流失现状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建立具有水土保持兼高效生态经济功能的半山区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

『贰』 流域治理目标是什么

流域治理主要目标是流域内水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沟道基本保持自然生态状态,行洪安全。东方园林在流域治理方面可谓大胆创新,提出了三位一体理念,全面解决雨洪调蓄、雨水径流量大、合流制溢流污染严重、河湖及河道水质恶化、黑臭水体、水生态修复等系列问题。

『叁』 怎样进行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1)治坡先治沟,建造沟坝地。坡地建果园,要想修好梯田,必须先治理好内沟,建造沟坝容。治沟从沟头开始,从上到下层层设防。整个小流域的沟底,在筑坝后需几年的时间,才能淤积到一定厚度的土层。沟底不宜种植果树,可以种植其他农作物。沟两侧的坡地栽果树。雨水大或集水面大的小流域,治沟建坝时,应同时建造流水道,以泄洪水。筑坝用石料,尽量就地取材,省工省力。

(2)植被护坡小流域治理。要明确陡坡不耕作、不栽植果树的原则,执行25°以上保持自然植被的国家水土保持政策。护坡:一是利用自然植被,二是人工植草或栽种低矮的小灌木。

(3)林果牧结合。坡度大的宜林山坡地,抚育自然生长的树木或栽种适宜的薪炭林,有条件的实施封山育林,或与放牧相结合,定期封山、放牧,一定要保持防护林的生长空间,形成林果牧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环境。

『肆』 自然水域治理建议

两个角度,自然角度和人文角度。
先说自然角度:1,加强对水域的绿化,坚持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增强流域内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 2,严禁乱砍乱伐,工业农业的污水要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 3,保持生态内生物多样化 4,采取一定的有效的物理和化学手段,净化水域。
人文角度:1,在法律上要建立起完整的环境法律法规,立法部门要加强立法,完善立法,例如规定政府,企业和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制定一系列环境卫生标准,做到有法可依。 2,政府要有所为,在环境保护,水域治理上做好带头模范作用,并且加强宣传,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要依法行政,对不法企业和个人的违法违规行为作出严厉的惩罚,并加强监督。 3,企业要摆正心态,坚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把抓,坚持污水净化后排放。 4,个人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坚决抵制一切破坏环境的行为,舆论要加强监督,对一切不法行为严厉曝光。

大概就是这些了,你再补充一些应该就好了

『伍』 如何解读"十三五"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建设规划

一是抓紧制定研究建立全国及重点区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协作机制,组建全国水污染防治部际协调小组和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水污染防治协作小组,要推动地方人民政府落实主体责任,努力形成“统一监管、分工负责”的水污染防治工作新格局。
二是制定方案,细化责任。各级环保部门要协助本级人民政府尽快制定本行政区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分流域、分区域、分行业确定重点任务和年度目标。同时要因地制宜细化《水十条》各项任务措施和部门分工,明确同级相关部门、下级政府、排污企业及社会公众的治污责任。
三是统筹考虑自然水系完整性,合理划分地表水生态环境功能区,科学确定水质目标,大力推行排污许可管理,有效衔接环境影响评价、排污收费等制度,确保水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能够客观反映质量变化情况,让公众切实感受到水环境治理效果。四是综合施策,严格监管。加强前瞻技术研发,创新环境监管手段和方式,加快发展环保服务业。会同有关部门加快完善污水处理费、排污费、水资源费等收费和税收政策,推行绿色信贷和实施跨界补偿措施,建立有利于水环境治理的激励机制。
五是编制规划,做好储备。抓紧启动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细化分解水污染防治工作目标要求、任务措施、完成期限,并分解落实到责任主体;积极协同有关部门,针对流域控制单元达标、饮用水水源保护等中心任务,组织、论证、储备一批水污染防治项目。

『陆』 为什么要以流域为单元开展水环境治理

中国山区农民为了利用沟道进行农林业生产,很早以前就开始闸沟垫地、打坝淤地,对小流域实行坡沟兼治、综合治理。1949年以后,中国在水土保持部门的领导下,开展大规模的流域治理工作。截至1986年,全国治理的重点小流域有3400个。凡是坚持全面规划,综合治理、集中治理、连续治理的小流域,均收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控制了水土流失,发展了农、林、牧等生产事业,增加了收入。

『柒』 小流域综合治理指什么小流域指哪些

所谓小流域治理就是以集水面积小于100平方公里的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规划,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根据流域特点使用不同的水土保持措施,坡面上修水平梯田,造林、种草、沟道内建大小淤地坝,使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各尽其能,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可以是不同的水土保持措施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能全面而有效地制止不同部位和不同形式的水土流失。同时可以充分有效地提高天然降水的利用率,减少地表径流。从而做到水不出沟泥不下山。

『捌』 治理水资源

水资源治理就是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和教育等手段,对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进行调节的各种行为。在水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水资源治理的目的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使其发挥最大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

1 我国农业水资源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 1 缺乏有效的治理机制,导致水资源短缺与水资源浪费共存

现行的水资源治理机制,是一种非高效利用水资源的机制,由此造成水资源短缺与水资源浪费共存尴尬局面。众所周知,我国的农业水资源严重短缺,但与此形成明显对照的是水资源浪费极其惊人。我国主要灌区的渠系利用系数只有0. 4~0. 6 ,即约有一半的水被浪费。例如,我国北方旱区水资源极其紧张,浪费却相当严重,海河流域渠系利用系数约为0. 45 ,引黄灌区下游输水损失达30 %~50 % ,河西走廊一些渠道,水量损失竟高达60 %~80 %。

1. 2 现行体制和政策难以形成有效的节水机制

现行的水资源治理体制存在的弊端,导致治理单位失去节水的积极性,如灌区没有法律地位,缺乏经营治理自主权。灌区处于两难境地,具有“事业单位,企业治理”的说法,实际上,作为事业单位,没有人事部门下达的行政编制,财政部门不安排事业经费;同时又要求它实行企业办法治理,它既没有法律地位,又受多种限制,不能像企业那样追求利润。现行的政策不利于节水。目前的灌区收入主要依靠水费,在固定的价格条件下,水费的多寡取决于供水量的多少。一些灌区为了获得较多的收益,甚至鼓励多用水,有些灌区虽然节约了水,但被无偿地调给其它部门,无利可图,严重地影响了节水积极性,不利于节水机制的形成。

1. 3 过度超采,生态环境恶化

由于对地下水严重超采,导致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甚至恶化。如在井罐区出现大面积地下漏斗区,全国出现56 个漏斗区,总面积达8. 2 ×104km2 ,漏斗的出现,引起地面沉降或裂缝,甚至导致海水入侵。例如,全国已发现地面塌陷700 点多处,秦皇岛市已经形成32. 4km2 的海水入侵区;黄河流域由于过量不合理使用,多年来不断断流,已经对相关地区产生重大生态环境影响。

1. 4 水利工程治理单位收不抵支,举步维艰

由于水价太低,全国平均水费为运行成本的50 %左右,导致经营单位亏损严重,生存处于困境,甚至难以维持生存。

1. 5 水资源“农转非”现象严重

“农转非”是指农业水资源通过不同的途径改作它用。我国水资源“农转非”现象更加普遍,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趋势更加明显,制约农业的发展。1949 年我国农业用水量约为1001 ×108m3 ,占全国总用水量1031 ×108m3的97. 1 % ,到1998 年,该比例下降到74. 65 % ,与此同时,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比例由2. 9 %上升到24. 6 %。

2 我国水资源治理未来将出现的趋势

2. 1 由供水治理向需水治理转变

传统的水资源治理可以统称为供水治理,其主要的特征是根据工农业用水需求,建立大中型水利工程来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它为缓解甚至彻底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某些地区仍将发挥重要的作用。随着水利工程不断兴建,工程难度愈来愈大,成本也不断增加,而且随着径流开发加大,带来了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水资源供需矛盾也不断加剧,完全依靠增加工程解决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不可能,运用综合手段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成为一种必然。供水治理的最大缺陷是忽略了用水者节水的可能性,它将水资源供需矛盾的解决寄托在水源供给上,其结果是水资源浪费的增加和低效。必须改变供水治理为需水治理。所谓的水资源需水治理就是综合运用行政的、法律的和经济的手段来规范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人类行为,从而实现对有限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它强调把水资源作为一种稀缺的经济资源,对水资源的优化利用应着眼于现存的水资源供给,而不是自发的向新的供水能力投资以满足未来的水的需求。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农业水资源供给量不可能增加,我们必须依靠现在的4000 ×108m3左右水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水治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要害所在。

2. 2 由单项治理向综合治理转变

水资源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众多方面,如农业、水利、科技、气象、城建、环保、宣传、计划和行政部门等等。在以往的水资源治理中,各个部门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缺乏系统地考虑问题,其最终的结果是有利则争,无利则推,使水资源开发利用短期化,持续发展思想很难贯穿到实际工作中去。未来的水资源治理,是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治理水资源,是将水资源放在社会经济环境等大环境中去开发利用,所以,其治理是综合治理,如地上、地下、降水、污水、中水综合治理等,并且与经济结构、社会发展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对于农业而言,为了实现水资源的综合治理,首先设立综合协调机构,从组织上为部门的联合创造条件,如国务院成立全国节水农业工作领导小组,宏观指导全国节水农业工作开展;其次,制订多部门参与的可行的节水农业规划,节水农业发展必须有一个切实可行的节水农业发展规划,并且将此规划作为有关部门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为此,首先应该下大力气完善规划基础工作,明确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制定科学的节水农业规划,为多部门联合提供实现的基础。第三,充分重视发挥地方部门的联合效益,地方是节水的真正主力,只有充分发挥地方各部门积极性,才能事半功倍。如山东桓台县是老井灌区,县委组织水利、农业、气象、财务和宣传部门参与,目前成为全国第一个节水吨粮县。

2. 3 由行政区划治理向流域治理转变

按流域(地区、灌区) 统一开发利用和治理水资源,是我国水资源治理的一个方向,其最大的特点是打破单纯的行政区划治理,走向以流域为单元的综合统一治理轨道。水资源按流域形成自然体系,只有按流域统一治理方可做到保护与合理配置相结合,使上下游依靠水资源的各经济部门得到均衡发展。对于农业水资源而言,具体内容是以流域为单元,对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优化调度,合理利用。灌区应以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为基础,以地表水作补充,以浅层水的地层空间作为调节大气降水、土壤水、地下水、地表水的地下水库,以调控地下水埋深达到适宜动态为指标,最大限度地把天然降雨转化为可持续利用的水资源,综合治理旱涝盐碱,获取最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2. 4 由计划模式向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模式转变

由于我们熟悉上的偏差和制度的制约,水资源治理一直是按照计划经济模式设计和运行,其结果是政府管得太多,市场作用没有得到发挥。随着市场经济逐步建立,水资源治理机制必然向市场机制转变,由于水资源市场的非凡性,决定了不可能完全由市场来调解水资源,所以,未来的水资源治理模式必然向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模式转变。最近水利部部长在中国水利年会上作了“水权与水市场-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经济手段”的报告,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2. 5 用户参与水资源治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公众参与水资源治理在未来水资源治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业用水效率,离不开用户的参与,一切技术和措施最终通过用户的实践来实现,用户是节水提高效率的主体,其行为和素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节水效率的提高,所以用户参与水资源治理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在我国已经出现了用户参与水资源治理模式,如江苏、山东、安徽、河南和河北部分地区建立了农户参与治理的一种新型的经济自立灌排区。试区成立了由各级地方行政、水行政、节水专管单位负责人和用户组成节水治理委员会,一切重大决策通过该委员会决定,或者成立用户自己选举具有法人地位的自我治理组织用水者协会,有关节水工作由灌区和协会共同协商解决,其效果比较明显。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