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整改整治 » 社区人文环境整治

社区人文环境整治

发布时间: 2021-02-15 21:57:00

❶ 良好社区环境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具体如下

一、加强基础建设,营造良好的社区工作环境。
一是构建区、街、居三级社区服务网络,搭建社区服务平台。为推进社区服务的规范化动作。 2003 年以来,我们逐步将街道的社区服务中心,劳动保障中心,社会事务受理中心统一整合为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列为全额拨款的副处级事业单位,把上级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与社区密切相关的工作统一由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承接,实行 “ 一门式 ” 办理、 “ 一站式 ” 服务,并明文规定凡是部门进社区的工作,必须经过区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批准,并按照 “ 权随责走,费随事转 ” 的原则,经过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下达到社区,从而进一步强化了社区服务中心的职能,有效整合了服务资源,规范了社区工作,减轻了社区居委会工作负担,促进了区、街、居社区服务网络的健全完善。
二是努力改善硬件设施,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在前几年投入配套资金 1170 多万元,建设 43 处 “ 星光老年之家 ” 的基础上,去年以来,按照 “ 新建一批、改造一批、提升一批 ” 的工作思路,实施社区办公服务用房 “ 新建、改建、扩建 ” 达标升级工程,采取区财政对半补助的办法,鼓励各街道办事处新建改建一批居委会办公服务用房,使全区社会居委会办公服务用房基本达到 300 平方米 以上。对新建住宅小区,采取规划部门事先把关、建设部门强化监督、街道签字后交付使用的办法,保证了新建小区域公共设施的配套完善。
二、搞好社区综合整治,为居民群众营造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
一是积极开展社区环境综合整治,优化社区环境。近两年来,我区先后投入 8140 万元,按照路面平、管道通、道路洁、路灯亮、环境美的要求,高标准综合整治背街小巷 485 条,率先在全市完成了街巷整治任务。在此基础上,我们把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向社区延伸,完成了 5 个开放式居民小区的整治,对古街巷实施保护性修复,再现了 “ 青瓦白墙绿权、小桥流水人家 ” 的老城风貌。
二是加强群防群治工作,完善安全防范体系。为充分发挥社区作为社会治安工作第一道防线的作用,近年来,我区大力推进 “ 平安社区 ” 建设,全区 65 个社区全部达到 “ 平安社区 ” 建设标准;突出技防网络建设,全区三分之一以上的社区纳入技防覆盖范围;充实完善了 1045 人的专职治安巡防队,在全区 1008 个驻区单位中,建立了 4700 余人的单位内保队伍,在社区普遍建立了专兼职的社情反馈、纠纷调处、矛盾排查机制,有力地维护了社区治安环境,提升了居民安全感,被省委、省政府评为 “ 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区 ” 。
三是实施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我们在区一级成立以区长为主任的城市管理委员会,在办镇一级成立以副主任、副镇长为主任的城管委,完善了 “ 四所一队一科 ” (环卫所、绿化所、市政所、环保所、执法中队、城管科)的网络体系,明确了办镇对城市管理特别是社区环境管理的主体地位。同时,加大财政投入,向每个办镇划拨每月 1.5 万元的专项城市管理维护费,加大对办镇搞好社区环境的支持力度。并设立了专项考核奖金,确定了市容管理、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政养护、环境保护、水务管理等 6 个方面的考核内容,加大了监督约束力度,较好地解决了马路市场、占道经营、城市 “ 牛皮癣 ” 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了社区环境的整治水平。
三、完善服务功能,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一是在困有所帮上下功夫。近两年来,我们把改善城乡困难群众生活作为大事来抓,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在实现城乡低保应保尽保的基础上,对低保对象实施了医疗、住房、教育、取暖、法律五项救助和丧葬费减免,较好地提高了困难群众的生活质量。建立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改善了优抚对象的生活条件。积极应对居民群众的卫生服务需求,加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站)和药品零售网点建设,打造了十五分钟医疗服务圈。对社会救助资源进行整合,实行归口管理,提高了救助规模效益。加大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众的救助力度,今年仅区慈善总会一家就募集款物 300 多万元,对 1000 多名困难群众进行了集中救助。
二是在需有所应上用气力。在努力搞好公益性、福利性服务的同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推动和谐社区建设。我们积极适应家务劳动社会化的趋势,先后引进、培育了海右多妮妮洗衣、华夏家电维修中心、金德利快餐、大家园家政等名牌服务企业,并采取优惠政策,促其做大做强,更好地为居民群众服务。截至目前,全区家政服务企业已发展到 200 家,不仅有效满足了居民群众对社区服务的需要,还解决了 2000 多名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为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是在满足居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上做文章。我们把文化服务作为社区服务的重要内容,积极搭建文化服务的载体和平台。在多数社区建立了社区 “ 老年大学 ” 、 “ 科普大学 ” 、 “ 市民学校 ” 以及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队伍,并通过举办社区文化艺术节、社区文艺汇演、社区运动会等活动,为居民群众参加文化活动提供舞台。全区共成立了 160 多支群众文化体育队伍,常年参加文化体育活动的群众达到 10 多万人。以解放阁、泉城广场为中心的历下区消夏晚会连续举办了 23 届,每年持续 3 个多月、演出 60 多场次,观众超过百万人,被评为 “ 全国优秀文化广场 ” 。同时,全区娱乐、休闲、健身等活动场所已发展到 1200 家,社区建立了 “ 心理疏导站 ” 、 “ 情感帮扶中心 ” ,开展了 “ 邻里节 ” 、 “ 百安宴 ” 、 “ 我眼中的好邻居演讲 ” 等活动,较好地满足了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加强社区管理,营造社区建设快速发展环境。
一是靠政策激励。近两年来,我区着眼于社区建设的快速、全面、协调发展,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区建设的意见》、《关于开展星级示范社区创建活动的意见》、《关于在全区开展 “ 和谐社区创建年活动 ” 实施意见》、《历下区和谐社区创建标准》等指导性文件,各相关业务部门分别制定了明确具体的工作措施。同时,我区坚持对各部门和街道的社区工作实行月讲评、季调度、年总结等工作制度,加强对社区建设的宏观指导,从而为全区社区建设工作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证。
二是靠活动引领。 2004 年,全区开展了 “ 星级示范社区 ” 达标创优活动, 2005 年开展了争创全国社区服务示范街道、优秀社区服务中心、先进社区活动,评选共驻共建社区模范单位活动。今年开展了 “ 和谐社区创建年活动 ” 。同时,组织全区社区积极参加全国和谐示范街道、全国和谐社区建设创新奖、全市 “ 我最喜爱的和谐社区 ” 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全区街道、社区、社区工作者和广大居民群众、驻区单位搞好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靠典型带动。全区有 8 个街道、 4 个社区服务中心、 20 个社区受到全国表彰, 8 名社区干部受到国家和山东省表彰。中创开元山庄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冲被评为 “ 感动济南十佳人物 ” ,已故的大明湖街道南北历山街社区党总支书记杨秀芝同志被誉为 “ 践行党的宗旨的楷模 ” 。另外,还有 15 个社区被区委、区政府表彰为 “ 十星级示范社区 ” , 21 名社区干部被评为 “ 感动历下社区工作者 ” , 20 个驻区单位被表彰为 “ 共建社区模范单位 ” 。一大批先进典型的树立和宣传,极大带动了全区社区建设的整体工作,全区上下形成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社区建设的良好局面。

❷ 请问“社区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方案”怎么写呀应该包括哪几个部分

为进一步巩固“春风行动”、“夏季攻势”两个百日整治成果, 推动环境秩序水平持续改善,按照区要求和街道的实际部署,于10月20日起至 12月31日开展第三个百日整治“秋风行动”。根据社区自身情况,具体方案如下:
1、组织领导
2、职责分工
3、活动时间
4、活动主题
5、整治内容
6、工作步骤
7、工作要求

❸ 社区工作者如何做好社区环境卫生工作

1、加强对社区居民小区环境卫生的监督检查,集中清理乱堆放和清除卫生死角,
2、严格整治乱张贴、非法小广告,采取包干包段和集中行动的方法,对辖区内的楼院、小街巷等、店铺卷帘门处的乱张贴进行清理整治。建立长效机制,要求社区保洁员在保洁时,发现一处清除一处,并定期检查。加强宣传,鼓励居民向社区、城管举报乱张贴者等。努力为广大居民群众营造一个文明整洁的生活环境,将清理乱粘贴工作推向深入。
3、组织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4月份是全国爱国卫生月,爱国卫生运动的任务和目的是:“除四害,讲卫生,消灭疾病,振奋精神,移风易俗,改造国家。”社区将积极配合巩固各项创卫成果、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卫生意识,预防各类传染病的暴发流行,搞好食品卫生、饮水卫生,卫生大清扫和除“四害”活动,防止虫媒传播疾病,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
4、坚持加大除害防病工作力度,努力扩大“四害”防治覆盖面,有效降低全辖区“四害”密度。组织开展全辖区除“四害”统一行动。动员全社会参与,组织开展春、秋除“四害”行动以及夏季除害、秋季灭蚊、冬季灭蝇灭蟑周等专项行动,全面控制“四害”孳生、活动的高峰季节。同时,加大公共场所的消杀力度,组织义务消杀队伍定期做好道路绿化带、预留地、待建地等日常除“四害”工作,严格控制“四害”密度,防止病媒生物传染疾病在我辖区的发生和流行。
5、广泛开展社区卫生宣传教育活动,致力提高居民卫生意识和健康素质,通过设立爱国卫生宣传专栏、派发宣传资料、刊登宣传专版,广泛宣传爱国卫生工作。完善和丰富爱国卫生内容,及时向上级汇报工作信息,提供咨询等服务;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文明的卫生行为。

❹ 该如何开展社区的环境综合整治、楼院管理工作

一是加大投入力度。集中为社区配备了统一颜色、统一标识的电动三轮车,坚持每天对辖区院内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及时清理楼院内的垃圾,以确保社区对环境卫生的常态化管理。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入户走访、电子屏、宣传专栏、条幅等宣传形式,引导辖区广大居民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共同营造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
三是加大督查力度。采取日常督查与专项督查相结合,加强对社区日常保洁的督查,每天督查,每周对督查考核情况进行通报。对成效明显的社区进行通报表扬,对存在问题、日常保洁较差的社区进行通报批评,并要求限期完成整改

❺ 如何处理社区环境整治和生态文明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当前乃至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任务。如何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新型城镇化全过程之中,是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 生态文明理念 融入城镇化建设的内涵 城镇化是指伴随工业化的进程,非农产业不断向城镇集聚、农村人口不断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农村地域向城镇地域转化、城镇数量增加和规模不断扩大以及城镇生产生活方式和城镇文明不断向农村传播扩散的历史过程。生态文明作为一种理念,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来反映人类文明的程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主张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因此,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过程,可以为城镇化建设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在价值理念上,生态文明要求城镇化过程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就是对自然要有敬畏之心、感恩之心,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要按照客观规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在自然承载力范围内推进城镇化。此外,还要努力构建城镇的生态文化,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态意识,倡导社会生态道德等生态文明理念的牢固树立。 在社会实践上,生态文明要求城镇化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做到合理、有效。在利用自然的同时保护自然,形成人类社会可持续的生存和发展方式,要求城镇化从一个区域整体的角度考虑人与自然的平衡,强调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镇之间的功能协调互补,注重地区各自的主体功能发挥。使得大中小城市、城镇之间以及城镇内部既有交换的外循环,也有交换的内循环,甚至还有微循环。 在时间维度上,生态文明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城镇化也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因此,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过程不能只看当前,要看得更加长远。生态文明融入城镇化过程不是一劳永逸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认识和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而且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出现的矛盾也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多样,这就更加需要用发展的历史观来认识生态文明指导下的城镇化规律和内涵。 生态文明理念 融入城镇化建设的具体路径 生态文明要求城镇化过程中形成生态保护意识。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和传统。古人虽然对自然的认识处于蒙昧的状态,但是懂得尊重自然规律。随着人们对自然认识的深入以及对自然控制能力的增强,生态意识却越来越淡薄了。因此,重新建立正确、科学的生态意识是保证生态文明理念真正融入城镇化过程的重要前提。 生态文明要求城镇化过程中规划空间格局。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过程,要求根据土地空间的自然属性和自身特点,规划土地空间格局,做到合理开发和有序开发。规划空间格局重点是优化土地空间结构和提高土地空间的利用效率,从占用土地的外延扩张为主转向调整优化土地空间结构为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要求,逐步扩大绿色生态空间、城市居住空间、公共设施空间、保持农业生产空间。需要从国家和省级两个层面来系统规划,空间格局既要从国家的全局着眼,又要从地方的优势和劣势着眼,避免空间格局凌乱无序。 生态文明要求城镇化过程中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城镇化过程既表现为人口的聚集,又表现为产业的聚集。产业的聚集为人口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使得进入城镇的人口可以有很好的发展机会,同时,大量人口向城镇集中,又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供给。产业结构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既关系到产业本身能否持续发展,又关系到城镇的发展是否具有可持续的动力。要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通过新型工业化促进城镇化良性发展。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探索生态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生态文明要求城镇化过程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城镇化首先是人的城镇化,城镇是为人的聚集和发展提供场所,因此城镇化需要围绕着人的全面发展来推进。不仅要给城镇居民提供必要的物质产品,还要提供良好的生态产品。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水、电、路、气、生活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要逐步完善,公共服务能力要不断得到增强,生态环境要持续得到改善,城镇运行效率要进一步提高。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的城镇化就是要为所有人提供均等的公共服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生态文明要求城镇化过程中培育生态文化。生态文明理念需要通过生态文化这个载体在人类社会中传承,城镇化过程是培育生态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城镇化过程中,要引导人们科学认识生态的价值,实现思维方式的生态转型。在生产领域,要倡导绿色、循环、低碳的生产方式。在消费领域,要树立健康的消费理念,养成与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承受能力和个人收入水平相适应的合理消费行为。 生态文明理念 融入城镇化建设的保障措施 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需要相应的机制来提供保障,使城镇化过程向着健康城镇化、生态城镇化、可持续城镇化方向发展。为此,要建立和完善制度体系,形成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过程的长效机制。 以主体功能区战略为指导,制定科学、系统的城镇规划体系。一个国家、一个区域的发展存在于特定的土地空间。要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市化格局,确定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完善开发政策,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因此,要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战略的要求,从全局出发,注重地区之间的差异性,着力发挥地区的优势,科学地制定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城镇化规划,形成生态良好、功能定位准确、产业布局合理、区位优势凸显的城镇化格局。 以转变发展方式为契机,促进城镇生产方式转型。发达国家城镇化的实践表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最终都要落实到发展方式的转变上来。我国城镇化进程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这些经验值得借鉴。因此,推进城镇化建设,首先要注重发展方式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要集约使用各种资源,对水资源、土地资源以及矿产资源要制定合理的开发强度,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要注重服务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形成适应市场需求、合理利用资源、可持续的产业结构体系。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要求,积极培育城镇生态文化。要加强对生态文明意识的培育,通过各种宣传手段使生态文明的理念深入人心。首先,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举办一些生态文明相关的会议,组织一些喜闻乐见的活动。其次,要完善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载体建设,为生态文化的传播提供渠道和途径。最后,发展生态文化产业,向公众和社会提供生态文化创意产品与服务,最终形成可永续传承的生态文化。 以生态补偿机制为手段,促进区域城镇协调发展。各地区资源环境禀赋不同,承载的生态功能不同,各区域实现城镇化的途径也会存在差异。对于优先开发区域和重点开发区域,应发挥其经济基础较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集聚人口和经济条件较好等优势,实现人口聚集和经济聚集的主体功能。对于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应发挥其土地生产力较高、生态涵养较好的优势。要建立以生态补偿机制为主、均衡性转移支付和地区间横向援助机制为辅的经济手段,实现不同区域的经济互补和环境互补,推动不同区域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以财政金融手段为引导,提高城镇化发展效率。财政政策要着眼于支持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良性互动。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潜力,利用财政政策杠杆来有效引导城际间产业分工与协调。要利用合理的金融手段拓宽城镇化过程中的资金来源渠道,鼓励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发挥地方金融机构的作用,大力发展适合城镇化建设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以科学的考评机制为载体,形成城镇化的绿色导向。要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符合生态文明理念的科学的考评激励机制。要强化领导干部的生态文明意识,根据主体功能定位确定不同的考核目标,加大生态文明相关指标在城镇化考评中的权重。通过科学有效的考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走一条新型城镇化道路。

❻ 社区环境治理的内涵与外延

第一节 社区服务的基本内容
一、服务内容

社区服务的内容可基本概括为: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社会贫困户、儿童所开展的服务,主要是无偿或低偿的生活福利服务。
1.服务社区老年人
针对老年人在衣、食、住、行、医、学、乐等方面的特殊需求而开办的服务。主要有:
(1)供养服务。①敬老院首先接纳社会孤老(又称“三无老人”,即没有子女、没有退休金、没有劳动能力),由民政局发给一定的生活费。敬老院不收取管理费和护理费,有的还发少许零用钱。其次,接纳企业离退休孤老,他们的管理费和护理费,视企业情况,有的全额补助,有的补助一部分。再次接纳自费住院老人。规模小的敬老院十余人,大的几十人、几百人。工作人员与住院老人一般为1:4配置,日夜值班。少数敬老院有医务室,一般是与临近的医院挂钩,医生定期来院为老人检查身体,对有病的老人给予护理,分特等、一等、二等、三等,收取适当的护理费,医药费由老人本人或单位支付。②光荣院一般是收养农村的五保户。目前许多乡镇开办的光荣院也面向社会,收养有需求的老人进住。光荣院的条件一般来说较为简陋,因而收费较低,大多每月在300-500元左右。③日托所或临时寄养所一般建在城里,主要收养日间护理的老年人或家庭暂时无人照料的老年人,临时将老人送到日托所予以照料。
(2)老年公寓。这是一个值得重视、值得认真对待的问题,也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各个城市都有为数不少的老年人排队等着进入老年公寓。这种现象既是家庭小型化引发的家庭养老功能淡化的必然趋势,也是人们冲破世俗偏见的一种思想解放行为。老年人集中在一起欢度晚年,他们的志趣相同,需求爱好基本一致,相濡以沫,其乐融融,同时,也减轻子女亲友的负担,使他们安心于各自的工作岗位,为国家建设作贡献。发展老年人公寓化服务,对我国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后续工程,它将从根本上改善一对夫妇同时照料四位老人和一个小孩的条件,从而解决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民政部门管理的社会福利事业单位和社区服务,有可能承担这项重大的社会工程,消化这个社会矛盾,同时也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找到一条有效的途径。建设老人公寓要国家、企业、社区与个人多方努力配合。老人公寓的建设可采取国家、企业、个人多种投资方式和多种经营管理方式,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
(3)包户小组。对于散居于居民中的孤老与部分独居老人,由街道和居委会组织包户、驻地单位、中小学生参加包户等。这是一项送温暖活动。包户服务实行定人员、定任务、定期检查工作责任制,对老人的吃、穿、住、用、洗涤、保健、娱乐等日常生活进行照料。
(4)老年活动中心、活动室、活动站。提供棋牌室、图书室、报纸杂志、书画室等场所。
(5)老年大学、老年学校。老年人在这里可以学习卫生保健知识、养花、太极拳、健身舞、养鸟、书法、绘画、文史知识、烹饪技巧、家电使用保养等多方面的知识。
(6)老人法律咨询、心理咨询、健康咨询。法律咨询有力地加强老人权益的保护,心理咨询与健康咨询帮助缓解一些人际关系上、心身健康上的紧张与不适。
(7)老年人庇护所。对受虐待的老人留下安居抚慰善待,同时配合有关方面找相关的人做工作,力求依法入情入理地调解好其家庭关系。有的则须通过司法程序签订协议书,以有效保障老年人的权益。
(8)老年人协会。这是一种群众团体,在其实际活动中,往往把组织筹建和管理某些老年服务项目作为主要内容。有的地方组建了老年人协会,统管社区老人服务事业,这些地方“老年人为老年人服务”则显得自觉、经常、有效。
2.残疾人服务
包括残疾人的康复服务,主要服务对象是:聋、哑、肢体残疾、弱智和精神病患者等。对他们的服务主要有:(1)建立残疾人就业保障基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社会单位每年按比例缴纳残疾人保障基金或接收残疾人就业。(2)残疾儿童日托站、伤残儿童幼儿园。将残疾儿童放在一个专门设置的处所教养,使其受到更多的照顾与特别的教育。康复程度好的可以送到普通学校学习,有的则需转入特殊教育学校。(3)盲校、聋哑学校。这是国家专门设置的特种教育学校,社区做好配合工作。(4)残疾人职业培训班,福利工厂、福利组。经过培训与安排,帮助残疾人就业,不但能使他们自食其力,有其生活着落,而且在他们的心理上、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上树立了自尊、自强的信心,也有利于解决其婚姻问题。国家对福利工厂有明确的扶持政策,福利厂的职工中有50%以上的残疾人在第一线工作的,企业享有国家减免税收规定。5)残疾人工疗站。对不能到福利工厂工作的残疾人,收进工序站。以治疗为主,做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劳动,这种劳动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智能,也增加一些经济收入,并能使家人放心。(6)慢性精神病人工疗站。将工疗、药疗、心疗、娱疗结合起来,对患有慢性精神病的患者进行治疗。(7)精神病人监护组。在居委会组成小组,以组包人,就近帮助家庭实行监护,防止出现问题,促使坚持治疗。(8)残疾人活动中心、残疾人文化活动室。组织残疾人参加文艺、体育、游乐活动,举行文艺演出、残疾人运动会,有益其身心健康,更能激发他们的进取精神。
3.优抚服务
针对社区内革命烈士家属、病故军人家属、现役军人家属、革命伤残军人、军队离退休干部而提供的优待服务。主要有:(1)综合包户服务。由国家、企业事业单位、个人,共同出资、出力,解决孤老烈属和革命伤残军人的生活困难问题,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2)烈军属之家。对烈军属家庭提供生活方面的系列服务。(3)智力拥军。为驻军培训军地两用人才和辅导文化进修,解决战士后顾之忧,为现役军人退役后的求职就业打基础。(4)建立拥军优属基金。(5)开展经常性慰问和联谊活动。
4.社会贫困救助服务
针对社区内孤寡老人、无经济来源的贫困户,以及下岗工人就业困难而提供的扶助服务。主要有:(1)生活扶助:由政府按照当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对特困群体开展爱心工程、“一助一”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扶贫济困活动,确保贫困者和贫困家庭的基本生活需要。(2)就业咨询和劳动信息服务:建立职业介绍所和劳动信息服务站,提供供需双方的服务信息,疏通再就业的信息渠道。(3)职业教育和培训:针对下岗职工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的特点,根据社会用工单位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使下岗职工在短期内掌握一门职业技术,为再就业做准备。
5.儿童服务
为学龄前儿童以及小学生提供的学龄前教育和课外活动服务等。主要有:(1)托儿所、幼儿园。收1-6岁的幼儿。(2)儿童餐桌。为“挂钥匙”的孩子开办“小餐桌”,解决孩子午餐问题。“小餐桌”可由居委会、驻地单位个人办,向孩子提供廉价而有一定营养的午餐。(3)儿童保健、营养、家教、心理咨询。可由街道或居委会定期请专家、学者进行咨询,父母带着孩子一起,询问一些疑难问题。(4)中学生的课余活动。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尤其是假期,需要社区作专门安排,组织各种活动,解除家长后顾之忧;同时也对社区的生活秩序、社会治安带来安定详和的气氛,有利于青少年的成长。(5)暑假学校、夏令营。社区组织青少年学习艺术、体育、军事等。(6)帮教小组、法律知识培训班。对于有越轨行为的、劳改、劳教过的青少年,由社区、学校、政法机关与家庭联合组成帮教小组,给予热情而又严格的帮助教育,组织他们学习法律知识,教给他们为人处世的道理,鼓励上进,同时还要切实帮助解决就业、居住以至婚姻等问题。(7)各种兴趣活动。书法、绘画、演唱、朗诵、表演、棋类比赛、知识竞赛等,丰富青少年的文化生活。

二、便民利民服务

这类服务是社会服务的补充,主要采取无偿、低偿、有偿的形式,开展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生活服务。主要有:
1.便民热线电话
在区、街、居社区服务站设立“便民热线电话”,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服务支撑体系,使服务需求者“一拨即通,一呼即到”。
2.社区服务信息网络系统
这是现代化社区服务发展的趋势。利用科技手段,整合社区资源,使之在区域内发挥出更有效的作用。社区服务信息网络建设的方式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区域内各种资源分类进行数据处理,在不同层面,如区、街、居建立相应的工作站。最高层面的工作站为信息首脑管理机关,配置相应的计算机设备,下一层面以及再下一层面均为网络服务的工作站,具体承担解决本社区中提出的需求服务。社区居民或驻区单位,通过电话或上网查询,均可得到需求答复。
社区服务信息网络与通常的信息服务有着较大的区别。一是社区服务信息立足于服务,而不是简单的信息服务,因此,要建立与网上信息相适应的服务支撑体系。二是一般信息服务专业性较强,而社区服务信息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社区居民,信息既要充分体现出“生活型”,又要有一定的广泛性,因此信息涉及面广。
3.综合便利服务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成立:①提供家政服务的企业;②提供婚姻介绍、换房等中介服务的企业;③提供日常生活服务的车辆管理,衣被拆洗、服装裁剪及修理家用电器的小门店;④提供居民房屋粉刷、家用电器安装的服务社;⑤提供以老人饭桌服务为主的小餐馆,为社区居民服务的小浴室;⑥提供殡葬服务的企业;⑦为社区提供绿化养护、环卫保洁等服务的企业,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便民利民服务。

三、为辖区单位服务

这类服务对象是社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及其职工。与上面服务所不同的是这类服务提倡“双向性”,即社区为其范围内的各单位提供服务的同时,社区内的单位也利用他们的资源为社区,主要是社区内的居民提供服务。从社区而言,这类服务内容主要是承接单位向社区转移的教育服务、后勤服务、娱乐服务、医疗服务等。表现形式是发展公益性设施,如兴建社区服务中心、各类活动站、卫生站等。北京市规定各区、县建立一处不少于3000平方米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各街道要建立不少于10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各居委会要有不少于2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活动站。这些设施建设的要求,为社区的活动载体建设提供了保证。从驻区单位而言,单位应主动地将单位内部的服务设施向社区开放,一方面解决社区的资源有限问题,另一方面单位也能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另外,单位还可提供人力资源、智力资源等服务,建立志愿者队伍,开展社区互助共建服务活动。
四、社区就业服务

社区服务的领域广,用工灵活,可为不同层次的人提供多种档次的就业岗位;同时社区服务工作也可以利用工作渠道,为求职者提供职业介绍服务。主要有:(1)成立就业服务介绍所,沟通供需渠道。(2)通过发展服务实体,为求职者提供就业机会。(3)组织企事业后勤劳务服务队,安排求职者参加劳务服务等。
五、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
社会保障社会化是近几年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而提出的。2000年,朱镕基总理到大连考察社会保障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么能使一个企业三年脱困,轻装上阵?那就要建立一个独立于企事业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个体系的支撑在哪里?落脚在哪里?他通过考察得出结论,落实在街道、居委会,也就是在社区建立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新时期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这个问题将在本章第三节论述)。

第二节 社区服务与相关范畴
社区服务是一项庞大的社会工程,具有福利性、服务性、群众性、互动性和地缘性等特点,因此,在开展社区服务中应特别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社区服务与社区建设
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基础。它表现在,一是社区服务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要先于社区建设。我国从1987开始社区服务的实践,而社区建设尽管在1991年由民政部首先提出这一概念,但由于客观环境的不成熟,社区建设只停留在理论界,直到1998年中央机构进行调整,国务院赋予民政部社区建设的工作职责,至此,社区建设才正式在城市工作中提出。二是社区建设的内容要比社区服务广泛得多,它不仅包括社区服务的内容,还包括社区党的建设,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建设,社区中介组织的建设,以及政府转变职能,管理重心下移,寓管理于服务中等问题。另外还包括社区卫生、社区环境、社区治安、社区文化等项内容,社区建设更多的是强调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同步发展。三是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龙头,因为社区建设首要任务是保障社区内特困群体的生活水平能够与社会发展同步增长;其次是保障一般社区居民要有方便的社区服务,就近的社区卫生、和谐优美的社区环境,安全有序的社区治安;第三是动员、组织社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共享。上述三点说明,没有社区服务就不可能有社区建设。在一个社区内,社区服务直接关系到社区发展,关系到社区的兴衰。社区服务搞好了,就会带动社区内各项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带动社区就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而一个社区发展了,那么也就证明社区服务是发达的、优质的。

二、社区服务与街道工作

街道办事处作为市属区政府的派出机构,有服务与管理两种基本功能。它行使基层政权的部分职能,具有经济管理、城市管理、治安管理等各种社会管理职能;它又在为人民服务思想指导下,积极为本社区的居民服务,具有服务职能。所以社区服务是街道办事处的重要职能,是街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服务与街道办事处工作的关系是:一方面,街道办事处是社区服务的载体。任何工作均有一个依托机构,城市社区服务的依托机构就是街道办事处。社区服务从制造舆论、社会调查、服务设计、资金筹集、建设设施、组织队伍、社会协调、服务管理,无不需要街道来指导实施,离开了街道办事处,社区服务就难以存在。另一方面,社区服务又促进了街道办事处工作。过去街道办事处也抓服务,但没有像现在这样,开展内容丰富、对象全面、形式多样的社区服务工作,没有像现在这样进行具体而全面的服务组织和服务指导,这就使街道办事处工作的内容有了拓宽;过去街道办事处与辖区社会单位也有工作联系,但没有像现在这样,以社区服务为中心,与辖区社会单位共同磋商,携手合作,同心协力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使街道的整合作用有了明显加强,使条条与块块的分割状况有了明显改变;过去社区居民有了困难,需要解决,总是首先想自己的工作单位,自开展社区服务以后,居民们把解决困难的依托逐渐从所在单位转向街道和居委会,这就使街道办事处在居民心目中的位置明显上升,威望有了明显提高;社区服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为了指导和管理好这一工作,就要求街道办事处干部掌握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多种科学知识,具备多种才能,这对街道干部素质的提高,知识的丰富,以及作风的改进,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三、社区服务与社区街道经济和税源经济

社区服务与街道经济,是社区结构中的两个重要问题,两者构成一定的制约关系。街道经济指三种对象:一是社区自己兴办、自己所有的经济,即街办、居办经济;二是在街道地域范围内生产经营不属于本社区所有的经济,如国营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等等。近几年又有人提出街道的第三种经济——税源经济。即地方政府创造条件,治理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在本辖区内从事经营活动,以扩大税源。这三种街道经济对社区服务而言,主要是指第一种和后来发展的第三种。
街道经济是社区服务的主要财源。街道经济搞得好,街道收入多,街道、居委会手中有钱,就可以更好地兴办如福利院、幼儿园、活动站等多种服务设施,社区服务就有可靠的物质基础。同样社区服务对街道经济也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社区服务既能为街道居民生活服务,也能为街道经济发展服务;既能为居民排难解愁,又能为企事业单位排除诸多社会困扰,解除后顾之忧。所以,社区的组织管理者,在指导思想上,要把社区服务与街道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两者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四、社区服务与民政工作

所谓民政工作既含政府同人民群众结合,以群众为主体的管理、服务等社会活动,又含民政部门的社会行政管理活动。第三次全国民政会议把民政工作概括为“三个一部分”,即政权建设的一部分、社会保障的一部分、行政管理的一部分。社区服务是对民政工作的开拓,是社会福利工作的延伸和发展,它给民政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一是拓宽了服务对象。社区服务的受益者,不仅有传统的民政对象,还包括了一般的社区居民。二是丰富了工作内容。社区服务的内容既保持了以往的救助性、福利性的服务,又增加了以满足人的发展为目标的较高层次的服务。三是转变了工作方法。从过去单纯的政府包办服务,转变为在政府指导下,依靠社会力量和社区居民群众共同发展社区服务,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要求,推动社会福利服务社会化。
正因为如此,民政部门和民政工作者,要对民政工作有一个新的认识,要转变传统的工作方式。一要善于协调。要在政府各部门之间搞好协调,使各部门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按各自职能,关心和参与社区服务,形成政府行政工作的合心;要搞好辖区社会单位之间的协调,充分调动社会各单位、各行业、各部门的积极性,实现资源共驻、共享、共建,形成社会合力;要在居委会和社区居民中搞好宣传、组织和协调,引导他们理解、参与社区服务,逐步形成社区的事务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二要当好参谋。既要为领导当好参谋,为领导的决策提供翔实可靠的依据,又要为居委会当好参谋,为居委会开展社区服务出主意、想办法,给基层社区服务工作提供必要的政策指导和方法指导。

第三节 社区服务与社会保障
一、社会保障的概念

我国在1986年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第七个五年计划中首次使用“社会保障”一词,把社会保障作为一个总概念,下面并列提出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医疗卫生事业、优抚安置工作等具体项目。其定义为: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形成社会消费基金,对由于年老、疾病、伤残、死亡、失业,及其他灾难发生而采取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措施、制度和事业的总称。社会保障是社会成员应享有的基本权利,是国家应履行的确保社会成员生活权利的一种法律责任,它是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指标,是稳定社会和经济秩序的一个重要机制。社会保障对生存发生困难的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的保障,不是由个人在劳动时通过劳动的方式获得,而是由社会通过劳动者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的扣除、缴纳、给付,及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方式实现的。

❼ 如何社区环境整治社区环境

治理环境这个问题是一个长久的问题比如要逐步的宣传一些知识让人们提高一下对社区环境的意识让人们逐渐的明白提高环境的重要性另外就要是做一些对人们有益的东西让人方便人们的生活人们自然而然的就会提高

❽ 如何治理社区环境脏乱差

首先需要一个法律规范来制约人们的行为,这个法律必须可操作性强、符合社会现实需求和现实情况。
第二,一旦有了这个法,就必须坚决执行,不能采取容忍的态度,向新加坡这样的国家学习,有法必依,形成大家来遵守,这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但是关键在于执行。
最后,应该培养市民一种主人翁的意识,家是大家的,也是自己的,城市文明的培养和塑造要靠每一个人共同参与和维护。

❾ 社区人文环境(大家都进来帮帮忙,很贴近生活的问题)

建议你调查
1流动性的社区
2住宅性常住的社区
3繁华地带的社区
4比较古专老的社区

然后再对比引用外国属一些著名的社区的报告
指出外国和上海的对比的差距
从而得到上海的人文程度在世界的概况
再引用对比中国的部分发达点的城市的报告
指出上海的中国又是如何
然后又可以找下以前上海人文的概况。
再分析上海目前的经济政治教育等的状况
看是否符合社区人文环境。
从而得到现在的人文环境是否正常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