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整改整治 » 城市发展和治理

城市发展和治理

发布时间: 2021-02-14 10:26:19

① 城市发展与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1、城市管理专业简介

城市管理专业培养学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城乡规划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城市行政体制与治理结构、城市发展战略、城市与区域规划、城市财政、土地与住房管理、城市社区管理、城市品牌管理、城市危机管理等专业领域知识,掌握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GIS)、计量分析等现代城市管理技术和手段,具有较强的专业信息获取和应用能力。通过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具备较高的通识英语与专业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2、城市管理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机关、城市规划、建设、执法及综合管理部门、城市市容环境和园林绿化管理部门、城市公用事业单位、城市社区、城市建设相关企业和教育科研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工作,也可在相关教学和科研单位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互联网、计算机软件、新能源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互联网/电子商务
2 计算机软件
3 新能源
4 金融/投资/证券
5 专业服务(咨询、人力资源、财会)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城市总经理、事业合伙人、运力专家等工作,大致如下:

1 城市总经理
2 事业合伙人
3 运力专家
4 配送渠道经理

工作城市:

毕业后,北京、深圳、成都等城市就业机会比较多,大致如下:

1 北京
2 深圳
3 成都
4 上海
5 广州
6 杭州
7 东莞
8 武汉

3、城市管理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国城市化进程加快步伐,一个城市能否规划得当,随着城乡统筹发展思路的铺开。关系着城市的发展与稳定布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公众参与热情的提升,城市规划者开始从幕后走到前台,城市规划人才的价值越来越得到领导和群众的认可,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受人注目,培养高素质的城市管理人才越来越重要。在“城市化”发展道路上,未来高素质的城市管理人才将是紧缺型人才。

② 城市的经济发展是否能离开环境治理

著名城市问题专家、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朱铁臻断言,“在21世纪里,一座不适宜现代人生存的城市必将被淘汰,一座压抑人、限制人的创造性和发展的城市必将衰落。”他指出,“城市要选择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双赢战略。”
1 保护环境不会阻碍发展
目前,工业化、城市化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全国实现小康生活水平的必由之路,但目前我国城市化和城市发展也面临着重大难题——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双重挑战。
朱铁臻教授指出,发展与环境二者密不可分,从工业革命开始,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就形成了一个尖锐的矛盾。由于发展模式的选择不当,造成发展经济的同时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进而制约了经济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环境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通常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左右,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高效利用能源、资源,保护修复和改善生态环境,是城市亟待解决的迫切任务。朱铁臻认为,一个现代城市,能否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能否协调,是否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和人文环境。城市环境又是一种稀缺的资源, 它是城市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人类的文明与进步需要城市的发展,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又需要良好的环境,这两者是对立的,又应当是相互统一的。因而,城市必须选择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双赢的发展战略。
专家指出,保护环境不会阻碍发展,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些经济的增长点,可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又促进环境的发展。
2 科技是可持续的积极力量
“对于积极的、可持续的发展来说,科技是非常必要的。在中国5000年历史当中,中国的科技发明史也在世界上非常突出,所以中国应该有能力准备好,有智慧在城市化进程当中做好转变。”几位国际环境专家在阐述应对环境问题时,都用大量的事实印证和强调了科技的积极力量。
比如,在美国洛杉矶的中心区圣塔莫尼卡:已将一半的车辆改为使用天然气,同时也使用其他的环保能源;建起了第一个太阳能驱动的摩天轮;现在正与南加州其他5个城市合作,一起推进通过电解水获得氢气燃料的可再生能源项目,一些新建改建的公共与私人住房用上了天然气、氢气而成为绿色建筑;私人住房使用太阳能,可以降低2/3的能源消耗,并降低了污染的排放;操场的下面等地方安装了雨水收集循环系统,收集雨水冲洗厕所,而如果建设了所有这些设施的话,整个城市就不会花费40亿美元治理雨水的污染。在北京,3000辆公共汽车已经使用天然气减少环境的污染。最近,科技的一种进步就是在水过滤过程当中使用薄膜技术,这能够使水的循环更加高效和经济。
可以说,科技是构建可持续的人居环境的积极力量。
3 完善人居,公共服务是重头戏
构建城市人居环境的基本要求有哪些?朱铁臻对这个问题做了以下解答。
城市人居环境的建设,第一,要以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为尺度,最大程度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第二,要以安全性为人居环境的突出要素。现代的城市要把安全置于重要的地位,如防洪、防震、防火、防交通事故、防突发事故,等等,都是理想的人居环境不可缺少的。都市人在享受现代化发展带来的文明之时,又要谨慎地防御自然的报复和人为破坏所带来的恶果。最近美国新奥尔良的飓风就是自然的报复,前不久英国的地铁爆炸就属于人为的破坏,这都是需要重视的安全问题。
第三,要以文化为基石,构筑城市人居环境。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城市的本质就是文化,文化也是人类的生活方式,城市的人居环境一个不可忽视的要求就是文化性。
第四,以方便的公共服务来完善人居环境。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条件是公共服务,其中包括便利的商业网点、健全的医疗保健机构和实施稳定的供电、供水和排水系统,良好的电信服务,高质量的物业管理,较为齐全的学校教育设施以及充裕的公共设施,例如停车场、文化亭设施等。
4 科学规划是改善人居的龙头
对于如何构建城市人居环境,不少专家都把做好规划放在了重要位置。
朱铁臻认为,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是城市发展的永恒追求,而良好的城市人居环境则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改善城市人居环境首要的问题是科学规划,特别是要做好城市的总体规划,规划的核心是搞好城市的总体布局,将城市中的各种物质要素合理地进行空间分布和组合,作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依据。城市布局发展趋势是:由分散走向集中;再由集中走向分散。现代城市都呈现出分散化、郊区化的趋势。新城建设多是脱离旧城进行的,大城市新增部分主要由分布在主城周围的卫星城来容纳;城市中心功能多样化,由单中心变为多中心,空间结构由向心结构转向离心结构。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杨慎指出,现在城市的高楼太高,楼房密度太大,人口的密度太大,会对我们城市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城市要建低密度建筑,适当地留有空间,留有发展余地是最大的节约。一些当前看来是合理的东西最后会证明我们是错误的。他还强调,在居住区里面一定要注意不要盖高层建筑,要以人为本。建了高层建筑以后,遮阳、遮风、遮视线,对广大的居民来讲是对他们居住权利的侵害,我们不应该建太多的高层,应该防止互相遮挡的现象。建高层,虽然说是节约了中国的土地,但是过多地建高层,以后会给中国带来很大的负担。
国家环保总局自然生态保护司副司长王德辉说,他参加过很多城市总体规划的论证,看过很多的文件,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确实在城市建设、人居建设中起着很重要的指导作用,但与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还不太适应。他说,我们在审查城市总体规划当中发现,以前大部分的城市和社区发展总体规划缺乏以生态系统的方式做指导,没有把整个城市和周边地区作为一个大的生态系统加以规划和建设。王德辉指出,在科学的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中,用优化生态系统做指导,及时修订社区居住建设的规划是非常重要的。
5 改善人居须落在社区建设上
城市社区是城市的小社会,是城市大社会的基础,是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空间和载体。正如朱铁臻所指出的,“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必须落实在社区生态文明建设上。”
他进一步指出,生态文明社区包括绿色空间系统、水资源系统、废弃物自理系统、清洁能源系统、道路交通系统、文化活动系统以及社区服务系统。社区建设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转型期间需要完成的一项重大任务,能有效地促进城市人的全面发展,增强城市群体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没有文明的社区,也就谈不上良好的城市人居环境。
朱铁臻强调,社区建设、环境建设,要避免太多的无谓奢侈和浪费,要更多地关注与人的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细节,如近人处的建筑细节、无障碍设计、体贴人的公共设施、小尺度的绿色和公共空间、精致而舒适的步行环境等。并且要强化对社区弱者(老年人、残疾人、失业者等)的支持,体现平等公正的城市生活。我们在深圳桃源居社区看到,他们就注意把居住、就业、文化、商业、娱乐、公共服务等方面综合在一起,在社区体制创新、建设生态文明社区上走在了全国前列。

③ 城市如何开放创新治理

公共空间要更具包容性
包容共享的城市公共空间建设,正在成为城市是否宜居的重要衡量指标,需要更加现代化的城市治理体系与之相匹配
“当我行走在广州平整宽敞的人行道上,绿意葱茏的环境美化工程让人感受到这座城市蓬勃向上的气息。生活在城市的人们乐在其中,社区里开阔的广场让人们欢度休闲时光。中老年人跳舞、打太极,年轻人玩轮滑,各种文娱项目丰富着广州人的生活。总之,广州的公共空间建设成效显著。”在2017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活动的论坛环节,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组织亚太区秘书长博娜蒂娅·坦德拉德薇的一席话得到了广泛认同,公共空间建设这一议题也成为与会专家讨论的重点。
联合国人居署亚太区域办公室专家布鲁诺指出,当前全球城镇化超过50%,应该把城市化作为解决发展问题的工具,提倡以人为本,提高城市环境宜居度。“人们希望有更好的公共空间,提高生活质量,充分享用公共权利,这成为衡量宜居城市的指标。”
联合国驻华机构协调员罗世礼特别关注城市包容性,“这是《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一个关键要点。现在的城镇化应该有更好的城市包容性,包括新机会、平等等”。他认为,政府应该采取更多相关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基础设施及相关的基础服务,以及对新来人员的接受性能够促进城市的平等化建设。”
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徐林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对未来城市的治理有了新的要求。一个开放的城市实际上是一个经济的发动机,城市是一个陌生人的社会,陌生人社会的治理要具有现代性,这种现代性恰恰就是开放和包容性。“城市各类要素的聚集,各种不同背景的人聚集在一起,它产生的是1+1>2的效果,这使得城市成为各个国家创新的策源地。”徐林表示,开放和包容,对城市的发展、活力、创新能力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专家同时指出,城市发展不仅是硬件建设,历史文化的根脉和社会活动密切相关,城市空间改造时应逐渐摒弃重经济价值的思维方式,把社会责任放在核心位置,更多考虑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情感价值。
美国建筑师学会香港分会会长王绍恒分享了香港的例子。他介绍,香港60%都是公共用地,住房用地非常少。年轻人希望拓展公共空间供娱乐社交,就利用废弃的工业厂房,或把历史建筑开放给公众使用。“老建筑活化项目保护了本地人的集体记忆。”
意大利帕德瓦大学副校长波尔图分享了改造活化城市公共空间的案例。改造城市中央被遗忘的场景,重新设计新的公共空间,激活历史建筑使闲置空间得以善用。波尔图说,城市的历史建筑是当地人身份认同中重要的一环。在实施改造工程中重整翻新、使用可再生能源、循环使用特殊材料等经验值得其他城市借鉴。
鼓励市民参与城市治理
城市治理现代化离不开市民的积极参与,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城市共建共享共治已成为城市管理者的共识
不久前,广州市城市更新局主办了首届广州市城市更新设计竞赛——“老广州·新社区”广州市老旧小区微改造规划设计方案竞赛。从现场调研到编制方案,从与街坊对话到向评委作演讲,广州首次向社会抛出5个老旧小区,不设门槛征集微改造方案,历时3个月后最终收到33件参赛作品。
设计竞赛只是广州市民积极参与城市治理的缩影。据广州市市长温国辉介绍,近年来,广州不断探索城市治理体制机制,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在建设上,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城市建设,积极引导市民参与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等;在管理上,注重全社会的共建共享共治,创造并完善公众咨询监督委员会、村民议事厅等群众参与共治的组织形式,市政府年度10件民生实事等重要事项充分征集公众意见;在保护上,广州以“河长制”推进水环境治理,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而在“世界城市日论坛市长对话”现场,广州“河长制”和“10件民生实事”的做法也引起了现场市长、专家的共鸣。
前来参会的徐州市市长周铁根表示,徐州在重化工业城市转型的过程中,新产业无缝对接是长远谋划的结果。这一过程中,除了事先规划、人才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优势,老百姓的参与至关重要。例如,在垃圾治理中,徐州专门开发了手机APP,方便市民有奖举报,与广州“河长制”的举报措施不谋而合。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英国布里斯托尔市前市长乔治·弗格森用一句中国古语分享了他对民众参与城市治理的看法。他表示,每一个市民就是我们行千里的一小步,在布里斯托尔同样有着收集民众智慧的“城市实验室”网站,他们也尝试通过各种方式去鼓励市民参与城市治理。
创新引领未来城市发展
各种新技术将在未来城市中无处不在,更多城市问题将依靠科技创新来解决
在论坛和交流活动中,来自各国的专家学者多次强调“创新”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保军说,摩拜共享单车的有效推广,使很多城市的出行方式发生变化,这不仅代表了新的消费模式兴起,还说明大城市的交通问题要靠科技创新来解决。他以北京和伦敦两座城市举例,待无人驾驶技术成熟后,停车空间总量可以减少5%到10%,届时人们更愿意在城市的街道步行或休闲,预计5到10年可实现这一愿景。
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主席李察尔在主题演讲时则提出,智能可持续化或将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走向。智能可持续化城市包括了纳米技术、机器人技术、生化技术、物联网、3D打印以及自主驾驶等所有技术的应用,还具有越来越高的可达性以及连接性,因此需要应用更多的互联网和机器人技术,并要积极应对这一系列科技带来的变化和挑战,利用技术弥合文化上的鸿沟。
“我们看到有很多的无人驾驶汽车、无人机、大数据的应用、开放数据以及无处不在的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这些都为城市的面貌带来很大的改变。”李察尔说,虽然目前还没有现成的蓝图,但各种新技术在智能城市中将无处不在,极大地提升环境的质量以及人民生活的便捷度,为了做到这点,必须让城市变得更加开放,而且要改善城市治理。

④ 为何说城市发展的同时需要治理大城市病

近些年,一线城市被“大城市病”困扰,准一线城市也正在或即将面临大城市病,比如产业发展不够均衡、公共资源分配不均、环境污染、可持续发展潜力不足等,专家表示,城市发展的同时需要治理大城市病。

最后对于一些人口拥挤的准一线城市,应疏散中心区的公共服务,推动公共服务的空间均衡配置,转变城市发展的空间战略,将离心疏散确立为未来主要的空间发展方向。

希望城市发展的同时,大城市病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理!

⑤ 如何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多规合一”改革的目的是推动城市科学发展,科学发展的根本办法是统筹兼顾,而空间是统筹各种发展和建设的重要平台。我们通过“多规合一”平台,可以推动空间布局和利用的有序平衡,从而促进发展的有序平衡,实现资源集约利用,解决城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
“多规合一”改革是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探索。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多规合一”改革是探索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针对发展实际,我们着力解决以下几个主要问题:一是解决规划“打架”问题,营造理想城市空间发展形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二是解决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促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三是解决行政审批效率问题,促进政府部门形成高效透明的行政审批管理流程;四是解决公众参与监督问题,推动管理模式从部门管理向综合管理转变,推动政府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⑥ 那些大城市治理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曲阜利用孔子故里和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优势,把发展城市文化、培植城市个内性、突出容城市特色,作为重要的资产来经营,使城市这份国有资产不断升值,实物资产比5年前翻了两番,使曲阜成了外商投资的热点。其实现在很多城市,都有可以深挖的本地历史人物。

⑦ 什么是城市治理

城市轻轨是城市轨道建设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当今世界上发展最为迅猛的轨道交通形式。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我国重庆、上海、北京等城市纷纷兴建城市轻轨。一时间,轻轨成为都市人的时髦话题。轻轨的机车重量和载客量要比一般列车小,所使用的铁轨质量轻,每米只有50公斤,因此叫做"轻轨"。城市轻轨具有运量大、速度快、污染小、能耗少、准点运行、安全性高等优点。城市轻轨与地下铁道、城市铁路及其它轨道交通形式构成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体系,它可以有效缓解人口与交通资源、汽车与交通设施之间的紧张关系。轻轨作为改善城市交通现状的有效载体,成为现代化大都市的重要选择,它在极大程度上方便了乘客出行,使居民享受更高品质的生活。轻轨也更符合绿色交通的标准,轨道延伸之处的大规模市政配套设施建设,更有利于环境综合治理。

轻轨交通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积极推动作用,会带来社会和经济效益。它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能从房地产开发和商业经营中,直接回收投资成本。城市轻轨建设将促进城市规划不断完善,加快住宅郊区化进程,使城市布局的不合理结构得以调整。轨道沿线将成为最具活力的地区,并进而成为房地产开发和城市新兴产业的首选之地。新兴的生活住宅区、工业和商业设施,会在轨道沿线重新划分用地格局。轻轨建设在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进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它可以满足经济、社会及城市发展的需要,突出城市的特点与功能,加速现代化的实现,会对城市布局、城市面貌、环境保护、住宅建设、市民居住模式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⑧ 城市治理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城市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居委会自治能力不足 (二)社区多元主体关回系有答待理顺 (三)社区工作队伍不稳定 (四)社区共治网络发展不均衡 (五)社区形态的复杂性、居民需求的多元化与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不协调 (六)以行政为主导的社区工作模式还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