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发展治理
Ⅰ 为什么社区治理在区块链发展中意义重大
任何系统都有一套自己的治理方式,尤其是在区块链上,代码既法律。
项目方管理资金,流程制定都需要与社区共同决定。
Ⅱ 社会事务服务中心是干什么的
社会事务服务中心职责:
1、负责全镇社会保障服务工作。
2、负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开展失业、工伤、生育、养老、医疗保险等服务工作。
3、负责收缴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及相关信息、资料、档案管理工作。
4、负责民政救助工作。负责群众最低生活保障,救灾救济工作,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承担优抚救济、社会互助事务性和服务性工作。
5、负责授权范围内各项社会救助人员调查统计、申报工作,承担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服务工作。
6、承办镇党委、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2)社区发展治理扩展阅读:
接待困难群众来信来访,开展咨询服务、征集意见、做好信访督办,化解社会矛盾,畅通困难群众诉求渠道设立信访接待窗口。
以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和运行效率为目标,立足创新社会管理体系、打造创新型政府,建立“群众接待中心、政务服务中心、法律服务中心、财务结算中心、惠民帮扶中心”,并引入“市场中介服务机构、企业服务机构”。
积极探索和构建包括“政府”和“市场”在内的社会事务服务网络,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一个功能完善、服务便捷、配置有效的“社会事务超市”正在逐步形成。
社会事务服务中心主要任务是:加快推进各项惠民行动,整合惠民帮扶资源,完善惠民帮扶体系,建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公共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服务体系网络。
Ⅲ 社区居民委员会与街道办事处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
街道办事处与社区居委会之间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街道办事处对社区居委会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社区居委会要依法协助街道办事处开展工作。
街道办事处是区政府的派出机构,是代表区级政府在辖区内实行社会管理的基层组织,其管理手段是行政手段。
社区居委会是居民自治组织,代表居民在社区内进行社区管理,其管理手段是自我管理。
(3)社区发展治理扩展阅读:
一、社区居民委员会主要职责:
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爱护公共财产,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协助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调解民间纠纷;做好生活安全,社会治安宣传;协助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工作; 向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开展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活动,可以兴办有关的服务事业。
二、街道办事处是基本城市化的行政区划,下辖若干社区居民委员会,或有极少数的行政村。
街道办事处是市辖区人民政府或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受市辖区人民政府或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领导,行使市辖区或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赋予的职权。基本职能是:
(1)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市、区关于街道工作方面的指示,制订具体的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
(2)指导、搞好辖区内居委会的工作,支持、帮助居民委员会加强思想、组织、制度建设,向上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及时反映居民的意见、建议和要求。
(3)抓好社区文化建设,开展文明街道、文明单位,文明小区建设活动,组织居民开展经常性的文化、娱乐、体育活动。
(4)负责街道的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工作,加强对违法青少年的帮教转化,保护老人、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5)协助有关部门做好辖区拥军优属、优抚安置、社会救济、殡葬改革、残疾人就业等工作;积极开展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和社区教育工作。
(6)会同有关部门做好辖区内常住和流动人口的管理及计划生育工作,完成区下达的各项计划生育指标任务。
(7)协助武装部门做好辖区民兵训练和公民服兵役工作。
(8)负责在辖区开展普法教育工作,做好民事调解,开展法律咨询、服务等工作,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搞好辖区内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
(9)负责本辖区的城市管理工作,发动群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绿化、美化、净化城市环境,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环境卫生、环境保护工作。
(10)负责本辖区的综合执法工作,维护辖区的良好秩序。
(11)负责研究辖区经济发展的规划,协助有关部门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12)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辖区内的三防、抢险救灾、安全生产检查、居民迁移等工作。
(13)承办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网络-街道办事处
网络-社区居民委员会
Ⅳ 请各位大神,根据你们自己城市社会综合治理、社区经济发展、治安、环境卫生管理方面提出5条建议.
1:引进外资时 污染企业尽量不要或少要 排污要治理管理好
2:加强各街道社区文化的宣传 科普是重要的一课
3:加强各个有关食品企业 零售店 超市的卫生监督
自己看着写吧 多少能写出来点的
Ⅳ 如何理解农村中心社区的性质,在农村治理中的定位,发展趋势
农村社区状况与发展对我国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然而,我们今天探讨的农村社区,与传统的农村社区相比,在内涵上有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对今天农村社区概念的界定,即要反映农村社区的基本职能,就必须要揭示城乡社区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要求。为此,应将农村社区定义为: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小城镇为中心地,以自身为腹地,具有一定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口群体,并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的社区类型。这比较符合中国农村社区的实际。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现阶段的农村社区除具备一般意义的社区特征外,还具有以下特色,即我国的农村社区基本上与行政机构对位,自然型社区很少,行政型社区是农业社区的主要类型,这有利于各种政府行为协调一致地推行某项国家政策,能够动员起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然而自治力弱,凝聚力不强,居民认同心理不明显,权利义务观念淡薄,以传统道德和礼俗作为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等则是我国农村社区难以克服的弱点。
所谓农村社区发展,就是农村社区居民与政府机关协同改善社区的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福利等状况,逐步实现人口、资源和各种生产要素在社区内部的重新合理配置,从而促进农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进步。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入市场经济体制,使农村社区充满了活力,在社区发展中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与功能。
1. 社区结构系统由封闭化趋于开放化。改革开放前,农村社区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社会结构简单,血缘关系的结合是农村关系的中心。社会化与阶层区分和分化的程度低,因此,阶层少,初级群体多,社会组织单位间的结构关系较为松散,而不同于城市社区社会化与阶层区分和分化的程度高、阶层复杂多样,次级群体是社会群体的主流。具体表现在,一是农村社区没有城市社区那种随处可见的科层组织,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单位,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二是职业结构比较单纯,多数以农业为主,只有少数人从事手工业、商业、服务及其他行业;三是农村社区的社会关系多为社区型而非社团型。我国传统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制约着农村社区结构的调整。农村经济改革后,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着千百年来形成的以血缘为纽带、小农经济为根基的社会关系,传统的封闭的乡村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田园农耕式村落社区的结构开始分化。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农村,形成了独特的与城市不同的工业、农业、商业、建筑、运输、服务业齐全的产业结构,以及特有的开放化的社区结构。
2. 劳动人口群体由同质化趋向异质化。改革开放前,农村社区居民无论从内在心理或外在表现上,均趋向于同质化,而城市居民则趋于异质化。加之农村经济落后,教育资源匮乏,社区居民与城市居民在受教育上存在着机会的不平等,致使农村社区居民文化素质普遍低于城市居民。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促进了农村联产承包家庭经营体制的形成与发展,由此带来了社区劳动组织方式、农民生产资料占有形式、劳动产品分配方式,社区居民思想观念、文化素质、家庭功能,以及产业结构的大变化,由此农民群体开始分化,出现了多样化的职业类型。长期以来,随着我国农村社会的变迁,农村社区同质性的劳动人口逐渐分化为异质性的各行各业的劳动人口。劳动人口群体的流动与分化,众多农民成为相对自由的,不必固守土地的社会流动群体,从而改变了原先僵化的社会关系结构,使乡村社会具有了多元性、复杂性的特质,有利于整个社会结构的调整。
3. 社区经济活动由简单化趋于复杂化。农村改革带来了两个直接结果,一个是农村社区生产力的大发展,具体表现为粮、棉、油等农产品的大量增长;一个是农村社区人口摆脱了千百年来对土地的依附关系,农业劳动力获得了空前的解放,具体表现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大量涌现,相对自由的劳动力要素流动,加快了农民向城乡二、三产业的转移。商品经济逐渐取代了传统的自然经济,由此带来农村经济的非农化趋势和乡镇企业的发展,突破了旧有的农村经济的封闭式的生产格局。市场经济中,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每种产品的生产都需要由专门的部门来完成,劳动分工越细,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高,产品的规模效益越能体现,社区内外的经济联系也日益频繁。城市发展乡镇企业、私营企业与个体工商业为离开土地的农民提供了新的载体,由此农民从单纯的种植业这一经济活动中解脱出来,走向更加广阔的农、工、商、贸多种经营的生产与生活空间。
4. 社区组织由行政归属型趋于利益归属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原来计划经济下的经济、政治、社会组织,在利益的驱动下,其功能日趋分化、专门化,开始与行政组织进行结构关系重组,包括乡村组织的变迁,即初级关系(如血缘的或地缘的群体)的重要性日益下降,而次级关系(如具有共同利益的正式组织、政府机构和商业公司)的重要性在逐步提高。社区组织已不完全依附于行政部门,由于利益分化、具体化,形成不同组织和层次间的利益关系网络。村民自治在农村社区管理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明显。社会关系由乡村取向趋于城市取向,社会组织形式也从简单的行政依附型向复杂的利益归属型的运动成为农村社区组织变迁的基本趋势。
目前,值得注意的是:在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变迁中,小城镇作为一种介于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之间的特定社区在城镇化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谓小城镇社区,是指在一定地理位置内,以乡镇工业、商业以及手工业生产为主要社会活动的人口集聚区域。在地域结构、人口分布、组织形式、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等方面,它既具有与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相异的存在方式,又有与周围农村和城市保持着密切联系的自身特点。小城镇社区这种联系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的纽带与桥梁作用对我国城乡社区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Ⅵ 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摘 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已成为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性工作,深化认识、理清思路、明确重点,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根本。在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不但要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更要发挥好公众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使人民成为社会管理的主人。
关键词:社会管理 转型期 创新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把社会管理工作纳入了总揽和谐社会建设全局性的工程,我国的社会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我们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一步探索、进一步实践。
1.深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以及部分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这个问题任其积累蔓延必将引发更大的矛盾,势必成为“发展的陷阱”。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在封闭半封闭环境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全方位、根本性变化,阶层群体冲突逐年增加;社会状态更加活跃,开放性、流动性问题增多;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法治意识、监督意识不断增强,社会诉求不断提升,维权意识更加强烈;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多元多样多变,社会价值观混乱,社会失范风险加大。这些问题都给社会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这些问题重视不够、解决不好,不但经济社会发展要严重受阻,而且过去取得的发展成果也会受到侵蚀。
2.切实转变社会管理的理念
要进一步树立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我国政治制度相适应,与开放、动态、信息化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社会管理理念,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2.1是要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要把人民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在服务中实现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靠服务来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让人民群众自觉接受管理、主动配合管理、积极参与管理。
2.2是要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我们必须在发挥好党委核心领导作用和政府主导作用基础上,发挥好各种社会组织、基层群众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自治、自律、他律、互律作用,在更大范围配置社会管理资源、更深层次整合社会管理力量、更高水平提升社会管理效率,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保障社会安定有序的合力。
2.3是要树立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的理念。按照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稳定的要求,把科学发展作为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问题的基础,建立健全源头治理、动态协调、应急处置相互衔接、相互支撑的机制,从源头上、根本上、基础上解决问题、减少矛盾。
2.4是树立统筹兼顾、协商协调的理念。社会矛盾的大多数都属利益诉求,这就要求我们学会使用利益分析法解决问题,要统筹兼顾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阶段的利益诉求,既左盼右顾,又瞻前顾后,学会更多地运用民主的方式、群众路线的方式、说服教育的方式来进行社会管理。
2.5是要树立依法管理、综合施策的理念。
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是我们工作的最终取向,要大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引导群众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要牢固树立依法管理的理念,依法回应社会诉求,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要综合运用经济调节、行政管理、道德约束、心理疏导、舆论引导等手段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减少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
3.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管理体系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来考虑,确保改革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前进。我们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制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要牢牢把握以下六条:
3.1是必须立足国情。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面对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深刻变革和快速发展,能够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这足以证明当前我国社会管理与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制度总体上是适应的。中国与西方国家相比有着根本不同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和国情,与他们也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因此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在总结我国社会管理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社会管理的有益成果,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管理理念、制度、体制、机制、方法创新,决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价值观念和制度,决不能东施效颦、胡乱模仿。
3.2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世界上任何发达国家不管采取什么形式的管理模式政府都始终发挥着社会治理舵手的职能。我国是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和国家的利益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是融为一体的。我们党最大的优良传统就是群众工作,我们党拥有380万个党组织、7800多万党员,党组织覆盖全社会、延伸到最基层。在新形势下,只要我们我们各级党组织发挥好引领服务群众、反映群众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的先锋模范作用,针对新情况和新问题,事实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把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渗透到一切社会管理活动中去,我们的社会管理工作就一定能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3.3是必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政府是社会管理的职能部门,各级政府要按照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的要求,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强化服务意识,对于应该由政府负责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一定要做到人员到位、投入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位,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要进一步完善法规政策,健全社会管理体系,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好社会组织,畅通公民参与渠道,切实发挥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主导作用。
3.4是必须强化社会协同。要充分发挥国有企事业单位、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和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协同作用,形成与党委和政府互联、互补、互助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网络;要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把社会组织纳入到党委和政府的社会组织体系,促使其健康有序发展,真正发挥好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重要作用;要全面推进社区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努力使“社会人”变成“社区人”,使社区管理服务达到全方位、无缝隙、全覆盖。
3.5是必须扩大公众参与。公众参与是社会管理的基础,公众参与社会管理,能集中公众社会管理的智慧和力量,增进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理解与信任,有利于防止和化解公众与政府之间的冲突,增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协调性,最大限度的激发社会活力。要动员和组织群众依法理性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努力形成社会管理人人参与、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3.6是必须注重文化引领。要把提高全民族文明素养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性工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道德观教育,建立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道德观惩戒机制,尽快形成全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取向。
4.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
健全社会管理机制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具有根本性和长效性的作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紧紧抓住这一关键。近年来,我国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针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初步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一是建立完善了公共决策社会公示制度、公众听证制度、专家咨询论证制度,群众利益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 二是进一步规范了法定诉求表达机制,充分发挥了人大、政协、社会团体、大众传媒等社会利益表达功能,进一步完善了信访工作制度,畅通了群众诉求表达渠道,群众权益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三是依法推行了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合同制度,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工会组织、企业代表组织共同参与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能力得到加强,劳动关系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 四是进一步加强了人民调节、行政调节、司法调节工作,社会大调解的格局基本形成,社会矛盾调处机制进一步完善;五是推行了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初步推开;六是启动了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唯一代码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设,流动人口属地化管理、属地化服务,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全覆盖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已深入人心;七是安全生产监管机制、应急管理机制、食品药品监管机制、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公众情绪疏导机制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得到普遍加强。对于这些体制和机制,还有待于我们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更有力措施去实践。
5.加强基层社会管理服务
社会管理的根基在基层,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基础工作,再好的思路、政策也落不到基层和老百姓身上。要牢固树立固本强基思想,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向基层,夯实基层基础、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切实把社会管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末梢,进一步提高基层社会管理服务能力。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全社会,筑牢群众工作组织基础。要强化村(居)委会服务群众的能力,在全社会推行社区化管理、社区化服务,把各级社区、村庄建设成为以党组织为核心、群众自治组织为主体、全民广泛参与的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作者简介:
冯振东(1966-),男,陕西延长人,中共富县县委书记,主要从事社会管理与行政管理研究。
Ⅶ 当代社区发展与治理促进中心可靠吗
当代社区发展与治复理促进中心,当制代社区发展与治理促进中心是2013年成立的非营利性单位,总部设在北京。中心主要职责是参与社区公共服务建设,搭建社区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服务决策;开展社区工作教育培训,促进交流发展;推动和促进社区服务工作标准化建设,服务能力评估、评价,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建设;积极开展社区养老服务;提供咨询服务;承担政府相关部门委托的其它任务。为积极推动项目发展,现诚邀社会各界致力于社区养老事业发展的志士仁人参与到中心公益事业建设。我们将为您提供适合的岗位,为您施展才华提供广阔空间。
Ⅷ 智慧社区服务的发展前景如何
目前社区O2O服务涵盖了社区居民的多个领域,而智慧社区相较于社区O2O来说覆盖的领域更加广阔。由物业、房地产、业主三方的合作,能精准满足业主和物业公司的对接需求,实现“最后一公里” 的服务。智慧社区的区域性,更容易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例如物业发公告栏,小区新闻或者重大事件通知等,社区居民通过公告栏内容能加入讨论组,进行友好交流。同时线上建立智慧社区的社交区域,居民可自组兴趣部落、话题等趣味性活动,也可以相互吐槽、倾诉,让陌生的居民通过交流建立比较友好的关系,平时互帮互助,整个社区看起来更像一个大家庭,更和谐。年轻人有更丰富的世界,老年人也需要有对生活的激情,目前很多社区老龄化趋势明显,加上白天子女上班,因此老年人更加孤独,尤其是行动不便的老人。智慧社区通过社区平台,建立老人之间的娱乐活动,比如通过一键邀约。智慧社区人性化主要体现在“传递”,包括小区信息(水电费、物业费)的传递、邻里之间友好关系(社区社交平台)的传递、社区O2O服务(点餐、找家政、开门换锁等等)的传递,同时还包括空巢老人与子女沟通的传递,利用智能化设备促进社区和谐。智慧社区的物业缴费功能和周边商家系统能够让社区居民在消费时更加的方便快捷,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效率。智慧社区将是社区发展的下一个阶段,未来的发展前景广阔。
Ⅸ 社会治理的中心必须落实到城乡社区,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我们要促进社会治理的现代化。
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