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整改整治 » 阿什河治理

阿什河治理

发布时间: 2020-11-20 17:38:04

⑴ 契丹族是哪里的人

契丹族
1.民族

契丹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有深远影响的少数民族。“契丹”本意为镔铁,表示坚固。由于契丹的名声远杨,国外有些民族至今仍然把中国称做“契丹”。

契丹本属东胡族系,是鲜卑的一支,4世纪中从鲜卑族中分离出来,游牧于潢水(今内蒙古赤峰市境内的锡拉木伦河)。土河(今赤峰市境内的老哈河)一带。6世纪前期,契丹族尚处在部落阶段,唐初形成部落联盟,曾臣服于漠北的突厥汗国。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契丹部落联盟背弃突厥,归附唐朝。契丹与唐朝之间,既有朝贡、入仕和贸易,也有战争和掳掠。907年,契丹建立了政权,成为中国北方一个强大势力。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创建契丹国。947年,太宗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辽成为中国北方统一的政权。契丹王国强盛,其疆域东自大海,西至流沙,南越长城,北绝大漠。1125年,辽为金所灭,此后契丹逐渐被融合。

契丹是一个进取开放的民族,通过与中原及西方的密切交往,创造了具有特色的文化。契丹人采取因俗而治的政策,“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又仿汉制实行科举,制订成文法典。建立全体男丁皆人兵籍的兵制,又依本身游牧民族习俗而首创五京制。共建有5个都城,即上京、中京、东京、南京和西京。其中首都辽上京和陪都辽中京均建在北方草原契丹本土内(今内蒙古赤峰市境内),是著名的草原城市。

契丹人于920年仿汉字偏旁创制了契丹文字,史称大字,后又仿回鹘文创制了契丹小字。契丹文字的创造标志着契丹族的进步。契丹人还喜欢绘画,皇太子耶律倍便是契丹国著名的画家,尤其擅画马。契丹族广建佛寺和佛塔,使辽王朝的文化颇为昌盛。内蒙古草原东部是契丹族的发祥地,也是其立国后统治的中心区。在这里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契丹族遗迹遗物,成为草原文明繁荣的象征。

2.艺术
契丹是骑马打天下的民族,骑兵部队是其立国之本,契丹骑兵骁勇善战,与宋、西夏战争中经常取胜。在契丹贵族墓葬中,均有殉马或马具随葬,还有打马球图、引马图等壁画。

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白塔子辽墓出土的《契丹人引马图》,描绘了一个髡发短须的契丹引马,右手执杖,左手牵一匹膘月巴体壮的枣红马。这是研究辽代契丹风俗、服饰及马具的珍贵资料。马鞍具和铰铁兵器也是契丹贵族墓中常见的物品,特别是契丹鞍,可以与中原的端砚、蜀锦、定瓷并称,被北宋人评为“天下第一”。出土于赤峰市大营子辽驸马赠卫国王墓的铜鎏金马鞍具等全套马饰具,数量达l64件,反映了江代马具成套成成组配置随葬的特征。

契丹瓷器是在契丹传统制陶工艺的基础上,吸收北方系统的瓷器技法而饶制的,在五工和北宋时期南北诸窑的产品中独树一帜。其中,具有契丹族传统工艺的仿皮囊式鸡冠壶可谓辽瓷中的典型器物。鸡冠壶造型别致,制作精美,堪称国之瑰宝。此外,如内蒙古博物馆馆藏的三彩摩揭壶、“官”字款镶金口白瓷盘、绿釉刻花凤首瓶等瓷器,皆为辽瓷中的佳品。近年,考古工作者在赤峰市松山区发现了松州窑,又称“缸瓦窑”,这是辽金两代的官窑址,被誉为草原瓷都。

辽代金银器是中国古代金银器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契丹贵族的奢华生活,也反映了契丹本上文化与内地文化、外域文化之间的交融。辽代贵族墓葬中大量出土金银器。如赤峰市耶律羽之墓中出土的花式口圈足金杯、金花工艺御赐“万岁台”石砚、金花银唾盂、摩羯纹金花银碗,哲盟奈曼旗陈国公主墓出土的鎏金道教银冠、錾花银靴、金銙银碟躞带等,皆是辽代金器中之上品。

契丹王国与周边各族各国的交往甚为密切,经济文化各方面都融合了其他民族文化因素,尤其与汉文化的交融最为深入。以服饰为例,契丹人传统的服装为长袍左衽,圆领窄袖,腰间束带,下穿长裤,裤在靴筒之内。在内蒙古兴安盟出土的大批契丹式服装,表现了契丹服饰的丰富多采。其中有些服饰的图案具有明显中原特色。出土于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宝山2号辽墓的《仕女出游图》,高0.7米,宽2.3米,为巨幅工笔重彩,具有晚唐至五代宫廷绘画的风格。图中女主人可能是从内地远嫁到契丹的汉家闺秀,颇具中原仕女的风尚。此壁画对于研究唐末五代的绘画艺术及契丹与中原的关系,具有重要价值。

契丹王国统治者崇信佛教,自太祖以来一代胜似一代,至道宗时达到极盛。百多年间,契丹皇族和高级僧侣投入巨资,请能工巧匠建造了大量佛教寺院,与寺院密不可分的辽塔和佛教法器也大量出现。内蒙古地区现存著名的辽塔有中京大明塔、上京南塔、庆州白塔、丰州万部华严经塔等。在庆州白塔内出土的释迦涅盘石雕像、万部华严经塔砖雕菩萨头像、白瓷迦叶、阿难像等文物,都是辽代佛教艺术的代表作。

契丹王国在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方面,也有很大贡献,由于辽国的疆域东西横长,正好成为东西方交流的渠道。在辽代贵族墓葬中出土的琥珀、玛淄和玻璃筹文物,很多都来自西方。
契丹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有深远影响的民族。“契丹”本意为镔铁,表示坚固。然而,自元末明初以来,契丹族却从史籍中突然消失。阜新,开州立县是从辽开始,阜新被史学家称为契丹人的“故地”和“摇篮”。辽时,阜新建有头下州9座,人口达20万。可以说,阜新与契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最近,在有关专家用DNA技术认定达斡尔族及云南阿、莽、蒋姓“本人”为契丹族后裔的消息公布于众之后,阜新成为解开契丹源流问题的“重地”。昨日,记者对契丹族的源流问题做了进一步追踪调查。

用DNA技术破解契丹消失之谜

曾经创建了持续219年之久的辽王朝的契丹民族,从元末明初以来忽然从史籍中消失得不见踪影。而在现实生活中,这个民族是否如逝去的时间一样不复存在了?

日前,中国医学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部分专家利用DNA技术解开了契丹族消失之谜:达斡尔族与契丹有最近的遗传关系,为契丹人后裔。云南的阿、莽、蒋氏“本人”与达斡尔族有相似的父系起源,也是契丹族后裔。

事实上,云南省保山地区约有十余万分属现在十来个民族的阿、莽、蒋姓“本人”,近些年一直自称是契丹族后裔,要求有关部门澄清他们的来历。但是因为考古技术上的障碍,学术界对这个自称是契丹族后裔的人群始终未能“正名”。同样,从前关于达斡尔族的族源问题,学术界也一直存在争论,有说源于契丹大贺氏者,也有说自古就独立发展于其他民族者,各执一词。

而现在,这个一直令历史学家困惑的历史之谜终于被破解,DNA技术解决了达斡尔族和云南阿、莽、蒋姓“本人”的源流问题。这个破解过程是这样的:在云南保山的5个小村庄,专家们取到了阿、莽、蒋姓“本人”和其他民族的血样;在四川乐山取到了契丹女尸的腕骨,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取到了有墓志为证的契丹人牙齿、头骨;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旗和其他几个旗和县提取到了达斡尔、鄂温克、蒙古族和汉族等人群的血样。经过古标本的牙髓和骨髓中用硅法提取的线粒体DNA可变区比较,显示出了准确的结论:达斡尔、阿、莽、蒋氏“本人”都是契丹后裔。

至此,专家们做出这样的结论和比喻:元代蒙古人建立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帝国时,连年征战,频繁用兵的契丹人被征服,分散到各地,有的保持较大的族群,如达斡尔族作为民族续存保留下来,有的则被当地人同化了。后者是最难寻找的,因为,契丹族一千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外婚制”,所以纯粹意义上的契丹人已不复存在了。经过不断地迁徙、隔离和融合,多数契丹人如扔在大海中的冰一样融化了,用一个专业术语命名即“分子意义上的后裔”。

这些业已融化了的“冰”还能找到吗?

两份家谱述说着这个耶律姓人家的家史

20世纪80年代,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原人大副主任戴位彧在作一项调查时,在王府镇河东村叶长青家发现了叶家珍藏的两份家谱,一份以蒙文书写,一份以汉文书写。与这两份家谱一同珍藏的还有两份土默特官府发给这个家族的文书,一份颁于清道光十五年,一份颁于1918年,均为蒙文。后来,这两份家谱与文书一同载入阜新蒙古族自治县高勒巴干主编的《蒙郭勒金姓氏及村民考》。此后,阜新市建设局干部陈志健根据汉文版的《蒙郭勒金姓氏及村民考》结合叶长青家的家谱认定这个叶氏人家是契丹后裔,肯定其族源出自耶律氏,即现在的这个“叶”姓源自辽契丹的“耶律”姓。

昨日,记者见到了叶长青。尽管年过七旬,但叶老精神矍铄、身体硬朗。他向记者展示了他家珍藏的两份家谱及随同珍藏的两份官府文件。颁于道光十五年文书的题头是:“准耶律氏希如们宝路等入册入甲土籍执照”。其汉文家谱序言为:“大清康熙庚子年奉旨陪侍和硕格格。祖父系正白旗包衣牛录,康熙壬寅年故于本京。至雍正元年,父与祖母郑氏陪从出外”。这份家谱从祖父那哈、祖母郑氏起,记到第四代。

著名契丹史学家朱子万这样评价叶长青家珍藏的两份家谱:“它为辽亡后契丹人之流向提供了一份珍贵资料。”

契丹:留给今人的一份历史记忆

阜新,是契丹族故地,这早已被史学家所认同。自北魏开始,契丹族就开始在阜新活动。辽建国于907年,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938年(一说947年)改国号为辽,983年复称契丹,1066年仍称辽。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创建大辽开始,在整个辽朝时期,契丹统治者将阜新当成了它的“腹地”。据考证,今阜新境内有9座头下州,属于辽早期的有遂州、顺州、豪州、欢州,属于中期的有徽州、成州、横州,另有一个时代不太明确的闾州。这9个头下州当时有人口19万多人,如再加上军队人口等,可达20多万人,其中契丹人占10%之多。

辽亡后,阜新的这些契丹人流向何方?还有多少外地的契丹人流向阜新,他们究竟融化在哪些民族当中?

目前,阜新的这份家谱为证的契丹后裔的发现,为探索契丹消失之谜提供了一个实实在在的脉络。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消失的民族契丹会带给人们更多的惊喜。

女真族
女真(或“女贞”),亦作“女真族”,源自3000多年前“肃慎”, 汉-晋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读音“莫吉”),隋-唐称“靺鞨”,辽-金时期称“女真”,清朝以后,“女真”称为满族。

“女真”在明朝初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后又按地域分为建州、长白、东海、扈伦四大部分。

《金史·世纪》记载:“金之先,出靺鞨氏。靺鞨本号勿吉。勿吉古肃慎地也。元魏时,勿吉有七部:曰粟末部,曰伯咄部,曰安车骨部,曰拂涅部,曰号室部,曰黑水部,曰白山部。隋称靺鞨,而七部并同。唐初,有黑水靺鞨,粟末靺鞨,其五部无闻。”

中国历史上“女真”建立的政权

--------------------------------------------------------------------------------

1115年,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建立金朝;

明朝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在新宾县二道河子畔的赫图阿拉城称汗建国,国号为“大金”,史称后金;

1644年女真人(满族)入主中原,建立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

女真族

宋元时代,女真族形成和崛起,从根本上改变广东北地区的历史,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中国的历史。

宋朝人说女真族“本名朱里真,番语讹为女真”。可见,朱里真是汉名。为避辽兴宗耶律真的讳,改称女直,也写作女质。

女真族一名,最早出现在7世纪。《金史》是这样记述女真族的起源的:

女真族的始祖函普,有兄阿古迪弟保活里。在唐朝贞观年间,因氏族离散,年逾 60的函普,从高丽旧居出走。他的哥哥信佛,留在了高丽,只有保活里随他出来。走到完颜部时,正巧碰上人们互争财物,械斗不已,函普出面调停,平息了事态。作为酬谢,完颜部送给了他一头青牛。为了在这里站稳脚跟,他又用这头青牛作为聘礼,和完颜部的一个60岁老妇人的女儿结了婚,婚后生了二男一女,他和他的子女们理所当然地就成了完颜部人。

完颜部居住在鸭绿江上游及图们江流域,女真族是由这一带的朱里真人组成的,与采集珍珠的居民有关。

完颜一词,是从汉语“蜿蜒”音转的女真语。依傍绥滨蜿蜒河而居的黑水靺鞨一支,如星散一般分布各地以后,就以蜿蜒河之名来作为姓氏。“蜿蜒”、“完颜”乃是同音异写。所以,完颜部作为黑水靺鞨一支,是从蜿蜒河畔辗转游徙,迁移至阿什河之滨的。天长日久,女真语“完颜”演变为汉语的“王”。完颜氏,是女真族中的王族。女真族从长白山移居黑龙江中游,而完颜部就定居在完达山。完达山,相传是完颜部人女真王到过的地方,主峰在黑龙江中游北岸的俄国境内。

在辽代,松花江流域的女真族“有七十二部落”,地方数千里,人口超过10万户,散居山谷之间。渐渐地,女真族由分散的氏族部落统一起来。部是从部落发展来的,族由氏族血缘关系改组而成。不相统一的部落,发展到“远近相服”而推举了“酋领”的部族,酋领必然派出自己家族成员,到那些归附的部落取代原来首领的职权,于是出现了以氏代姓、统属其部的新的社会组织形式。

辽代女真族分布范围较广:南起鸭绿江、长白山一带,北至黑龙江中游,东抵日本海。居于咸州(今辽宁开原)东北至束沫江(今第二松花江)之间,以辉发河流域为中心的称之为“回跋”(回霸);居于松花江以北、宁江州(今吉林夫余石头城子)东北,直至黑龙江中下游的称之为“生女真”;居乌苏里江以东而近东海 (日本海)的称之为“东海女真”。

契丹人对女真族的政策,是实行“分而治之”。他们把强宗大姓骗至辽东半岛,编入契丹国籍,称为“合苏馆”,又作曷苏馆、合苏衮、是女真语“藩篱”的意思。这些人就是“熟女真”。另一部分留居粟末水(松花江北流段)之北、宁江州(今吉林扶余县)之东,这些人就是“生女真”。黑水靺鞨后裔,是生女真的主体。后来建立了金朝的完颜部,就是生女真的一支,亦是黑水靺鞨的直系后裔。

辽国还特别设了一些王府,目的在于以女真治女真。

北女真分布在辽河中游一带,辽设北女真国大王府、北女真兵马司管辖;南女真:分布在辽东半岛上,辽设南女真国大王府、南女真汤河司管辖;鸭绿江女真:分布在鸭绿江一带,辽设鸭绿江女真大王府管辖;长白山女真部:分布在长白山一带,辽设长白山女真大王府管辖;蒲卢毛朵部;分布在海兰江流域,辽设蒲卢毛朵部大王府管辖。

辽代的生女真长期没有本族文字,通常还是用结绳、刻木之类原始的方法记事。他们既不懂汉文,也不懂契丹文,至多通晓契丹语,仅仅凭记忆往来传话和充当翻译。至于成文的天文和历法就更谈不上了,只是凭借世代相传的经验来识辨四季和记忆自己的年龄。以“青草几度”来判断岁月,草青一次当作一年,自然本人也就增长了一岁。生女真人遇疾病,很少用药医治。同时,居处地势的复杂和生产生活的多样化,炼就了生女真人的娴熟骑术。《说郛》上说他们“骑上下崖如飞,渡江河不用舟楫,俘马而渡”,简直可以说是神奇至极了。农副产品除自用和就地交换外,还远运到宁江州的榷场上去出售,主要货物有北珠、人参、生金、松实、白附子、密腊、麻布之类。

生女真习惯于依山谷而居,住的是木板屋,大门一律东向。家家产户烧火炕,用来取暖、抗寒和除湿。他们久居深山,多饶林木,因陶器粗陋,瓷器又难得到,于是盛行使用木器,碟、盆、杓之类生活用具多为木制。女真人很喜欢饮酒,爱吃别具风味的肉菜粥糜,这是由鲜肉和野菜捣成的肉馅泥。他们还采摘芍药花的嫩芽做成鲜脆佳肴,味脆美,香久留。

生女真地处寒冷地带,衣裳多用各种皮毛制作,富人以貂鼠、狐貉皮为裘,贫者以牛、马、猪、羊、猫、犬、鱼、蛇之皮为衫。

在婚姻形态上,大体确定了一夫一妻制的个体家庭形式,同时存留诸如自寻配偶和抢婚的遗风,还表现为“男下女礼”,就是在女家举行结婚仪式,鼓励“入赘”。

而生女真中最强大的完颜部,又分12部,以部为氏。

函普的后人,担负了统一女真各部的重任。绥可时期,已定居安出虎水(黑龙江阿什河流域),种植五谷,制造舟车,建筑房屋,学会了烧炭和炼铁。乌古迪时期,史称“自景祖(乌古迪)以来,两世四主,志业相因,卒定离析,一切治以本部法令”。乌古(辶西)奠定的基础,为他的后人所继承和发展。

女真族的强大,引起辽王朝的不安。不仅派重兵防御,大辽皇帝还年年东巡。辽国每年要向女真族征收贡马万匹,契丹贵族强买女真族的北珠、人参、生金、松实、白附子、蜜蜡、麻布,他们还随意强抢、殴打女真人。辽国和契丹贵族的残暴,自然也引起了女真人的不满、愤怒和反抗。

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不仅统一了女真各部,形成一个民族共同体,发展了本民族的经济文化,壮大了武装力量,还领导了当时东北的汉族、渤海族、契丹族、室韦族、铁骊族、兀惹族人民共同反辽的武装斗争。他生前还和南宋王朝达成协议,南北夹攻辽军,协助南宋收回燕云十六州。宋、金间的海上交通也日益频繁。

阿骨打在繁忙的战争年代,仍很注意农业生产,对黑龙江流域的手工业和商业也做了不少努力。在他生前还创制了女真文字。1125年,宋金联合攻灭辽国。后来,宋、金双方缔约,东以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形成新的南北对峙。崛起于白山黑水的金国,拥有了北部中国的广大版图。

金朝采用了宋,辽官制。在地方上,州县制与猛安谋克制并行。猛安谋克,是女真族在氏族社会末期的部落联盟组织。

金朝有19路总管府,分掌各路兵马和居民。东北地区分属北京路、上京路、东京路。北京路以今辽宁宁城县为中心,领辽西地区和吉林北部。上京路以今黑龙江阿城县为中心,领吉林北部、中部及长春、黑龙江。东京路以今辽宁辽阳市为中心,管辖辽东广阔地带。

女真族在夺取了辽国政权以后,强令中原人口搬迁到黑龙江流域。这里,土地平坦肥沃,人来多了以后,出现了到处有村落、庄稼满田野的兴旺景象。农业生产技术有所发展,如松花江畔的肇州、冷山一带,不仅种植五谷和蔬菜,还从外地移植回鹘豆、西瓜、红芍药、桃树、李树。

金兵从中原掳掠来一些木匠、造船匠,学习修造中原式的运粮船。他们还广泛应用中原建筑的工艺流程和风格。开矿、冶炼也有了较高的技术水平。矿洞规模之大,冶铁炉之多,还有金银制品、陶瓷烧制、铁制农具的生产技术,大大超过辽代。几乎与中原一样,只是质量稍有不及而已。如铸铜以铜镜居多,工艺一般虽较粗糙,不过也有像在黑龙江阿城县出土的双龙纹铜镜这样的精品。

金代也有了自铸的铜钱,包括“正隆通宝”,“大定通宝”、“泰和重宝”,还发行了叫“小钞”、“交钞”的纸币。商业贸易以国家经营为主,以盐为大宗。只有一些金、银首饰的经营,归私人商家经营。金、银器上的“上京翟家记”字款,说明上京的翟家是自产自销的私人银号。

女真族不仅有本民族的语言,还有本民族的文字。女真文字最早是由一个叫完颜希尹创制的,他仿照汉字楷书,参照契丹文而创制了女真大字。后来,又颁行一种女真小字,是仿照契丹字和汉字的偏旁创制而成。这种女真小字流行很广。流传至今的女真文已经不多,吉林扶余县石碑崴子屯有一通碑,叫《大金得胜陀颂碑》,是目前最为珍贵的女真文实物。女真文字一直沿用到明代,凡是在女真族地区任职的文武官员,晋京朝见的奏疏、表章,一律要用女真文字书写。在中国文字史上,女真文字和契丹文字一样,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女真贵族不仅以儒家思想治理国家,还自觉用它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金代建国之初,女真族的文化还很落后。入主中原后,征集到大批汉族图书,一批汉族文人前来归附,使女真文化迅速发展起来。女真贵族自幼学习汉族语文和各种文化知识,朝廷还采用骈体文写诏谕和奏章。唐、宋诗词,也是金代宫廷文学的主要形式。女真贵族完颜踌,能诗善画,他在《思归诗》中有“新诗淡似鹅黄酒,归思浓如鸭绿江”这样颇为风趣的诗句。

金代女真族的歌舞音乐也受中原影响,常用乐器有的箫、琵琶、笙、鼓之类。宫廷乐工、歌女也能表演柳永的《望海潮》一类的乐曲。

女真族信奉珊蛮教。珊蛮,即萨满。在女真语中,把巫婆叫珊蛮。所以,珊蛮教实际是一种巫术。重要的是,后来的满洲人也信奉珊蛮教。金代女真人也接受了佛教和道教,于是各地出现了许多佛寺和佛塔。

1234年,在蒙古人铁马金戈的有力打击下,盛极一时的大金国土崩瓦解。先前徙居中原、华北和辽东的女真族迅速被同化。而那些留居在故地的女真族,似乎一夜之间作鸟兽散,重又分散为众多的部落,接受来自元朝新政权的统治。

在元代,松花江和黑龙江下游,称之为混同江,元朝在这里设立桃温、胡里改、斡朵怜、脱斡邻、荸苦江5个万户府;又在黑龙江口特林地方设东征元帅府,在乌苏里江流域设阿速古千户所,在滨海地区设鲸海千户所,在黑龙江下游设兀者野人、乞列迷万户府。一般情况是,万户府下有千户所,千户所下又有百户所。这些女真部落,“各仍旧俗,无市并城郭,逐水草为居,以射猎为业”。

永乐元年(1403),明朝皇帝朱棣派人到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招抚女真族。女真,原作“朱里真”,又作“朱里扯特”、“主儿彻惕”、“主儿扯惕”、“拙尔察歹”,满语称之为“珠申”、“诸申”。

明朝女真族的分化和重组

明朝先后设辽东都司25卫,奴儿干部司384卫,统辖整个东北地区。女真族分布在松花江以东,黑龙江下游以西,濒临日本海,南界朝鲜半岛的广大地区。明初,依照分布区域,把女真族划作三大集团,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

建州女真,以原渤海国建州为部名,分布在长白山、牡丹江、绥芬河之间,以今吉林珲舂县、黑龙江宁安县为聚居地。

建州女真,原为居住在黑龙江三姓(今依兰)的火儿阿部。明初,火儿阿部酋长阿哈出,赐名李思诚,任建州卫指挥。永乐八年(1410),阿哈出死后,他的儿子释家奴,赐名李显忠,世袭父职。宣德年间,阿哈出之孙李满住,率部从三姓迁至宁古塔,又迁至婆猪江(今浑江)一带。正统初,因受海西女真、朝鲜的侵扰,又迁到苏子河上游的灶突山(今辽宁新宾县呼兰哈达)附近。建州女真另一支,为居住在三姓附近的斡朵里部,酋长为猛哥帖木耳(孟特穆),永乐八年,因野人女真侵扰而南迁,几经转迁,于正统初重新集结于浑河流域。

正统七年(1442),明朝设建州左卫、建州右卫,与建州卫合称“建州三卫”。万历年间,明朝先后封努尔哈赤为都督佥事、龙虎将军。1583—1593年,努尔哈赤用兵11年,以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为中心,逐渐统一了女真各部。1599—1616年,又相继统一扈伦四部。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国号“大金”,以赫图阿拉为兴京,史称后金。

海西女真,沿用元代地名,因居地在东海之西而得名,分布在松花江下游的吉林扶余县至黑龙江阿城县一带。

海西之名,始见于元代,泛指海西诸卫的女真人。海西女真有哈达、辉发、乌拉、叶赫四部,又有山夷、江夷之分。山夷依山作窟,即熟女真完颜种;江夷居黑龙江,即生女真。哈达、叶赫属山夷,而辉发、乌拉则属江夷。后迁至呼兰河流域,呼兰与呼伦(扈伦)为音转,又称呼伦四部。17世纪初,为努尔哈赤所统一。

野人女真,同样是沿袭元代旧名,是女真中比较落后的一部分,故冠以“野人”之称,分布在黑龙江中下游两岸及乌苏里江以东。

野人女真,又称东海女真、东海窝集部,分为萨哈连、呼尔哈、瓦尔喀、库尔喀四部。而呼尔哈部,是建州女真的老家所在。后来,留居原地的仍为呼尔哈部,而迁走的就是建州女真。

明代女真族是重新组合的民族。建州卫、毛怜卫的女真族,多是渤海族遗民,从事农耕定居生活,种谷纺线,饮食服用,与汉族没有多大区别。海西女真人,多是金代完颜部后裔,同样也从事耕稼,他们倚山作寨,亲属聚居在一起。野人女真,又称女真野人,是女真族同赫哲族、鄂伦春族融合而成的一支,风俗与海西女真相同,所不同的是,“不事耕稼,惟以捕猎为生”。

满族的形成

满族始称满洲,后有新(满语“伊彻”)旧(满语“弗”)满洲之分,实际上包含东北几乎所有的少数民族。

正统七年(1442),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在明朝统治下形成一个强大的部落。“建州三卫”的出现,标志了满族主体部分的形成。在女真族的旗帜下,不止是女真各部,还有赫哲族、鄂伦春族、锡伯族的先民们,也采用了女真族的名号。15—17世纪,满族已成为一个新的共同体。所以,满洲之为族称,是以建州、海西女真为主体,同时又包括了大部分野人女真,当地的汉族、蒙古族和别的民族,也是构成满族的重要因素。

归结起来说,肃慎作为满族的最早先民,尽管史书上语焉不详,但考古发掘资料却提供了有说服力的物证。至于肃慎及其后裔,既有关联又不能等同,不应该把肃慎以下的邑娄、勿吉、靺鞨、女真各族的形成发展过程,当为满族本身的形成发展过程。可又不能把肃慎以下,直至明代女真人的世代相承关系,与满族的形成割裂开来。否则,是不能正确反映满族悠久的历史渊源的,当然,满族真正以一个民族出现,只能说在明代末期的17世纪之初。这不是说构成满族的成员到了明末才降临人间,而是表示这时已从女真人中间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满族的历史,起源于明代女真的分化和重新组合。从女真到满族,这是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飞跃,是历史进步的重大成果。

⑵ 阿什河的治理开发

阿什河灌区,在阿城区境内,伪康德6年始建杨木林子拦河坝。1960年拦河坝被冲垮,当年建阿什河抽水站,干渠一条长达10公里。开发之初灌水田1 500亩,灌田历史最高年份1959年达5 500亩。主要建筑构造物有倒虹吸水闸涵等11处,溢洪闸1处,桥14座,排洪闸2处。

⑶ 在阿城都可以看到那些景点尤其是一些有历史意义的景点

阿城,位于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市东南23公里处的阿什河畔。基本地貌为“五山二水三分田”,东部山区峰峦迭翠,西部平原坦荡如砥。是黑龙江省城市化水准最高的县级市。先后被授予全国卫星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城市、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市)、全国文化先进县(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县级历史文化名城、省文明城市建设先进市标兵、省级绿化先进市、全省十佳城市等荣誉称号。

阿城,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厚文化底蕴的名城。公元1115年,女真人杰出首领完颜阿骨打在这里建立了声威显赫的大金帝国。这里曾产生过众多杰出的历史人物,发生过许多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遗存着历久弥珍的文物。

阿城,风光秀丽的龙江旅游明珠城。处在环哈尔滨最佳旅游领半径内,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颇多。这里有位于南效2公里处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上京会宁府遗址;东北最早的道教圣地松峰山;黑龙江最大的水库——西泉眼水库及金泉国实级森林公园;亚洲最大的封闭式猎场——玉泉狩猎场、金源文化旅游区、西泉眼水库、玉泉威虎山森林公园、松峰山等旅游景点。

阿城,风光秀丽的龙江旅游明珠城。处在环哈尔滨最佳旅游领半径内,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颇多。这里有位于南效2公里处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上京会宁府遗址;东北最早的道教圣地松峰山;黑龙江最大的水库——西泉眼水库及金泉国实级森林公园;亚洲最大的封闭式猎场——玉泉狩猎场、金源文化旅游区、红星仙湖、金泉湖、莲花池、万兴水库风景区、松花江湿地保护区、满族风情村、玉泉威虎山森林公园、金太祖陵园、金代历史博物馆和会宁公园等旅游景点。

阿城市旅游局邀请哈尔滨各大旅行社代表到阿城观光,并向他们推荐了几条新的旅游线路。
阿城主推两日游和一日游线路,从金上京博物馆起步,经红星水库,攀登松峰山,漂流阿什河。阿什河漂流段是今年新开发的,在阿什河上游,全长十公里,落差近二十米,水流湍急。

⑷ 各省为治理环境都取得哪些进展

2月8日,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江西、河南、广西、云南、宁夏等8省(区)公开了中央环保督察的整改落实情况。

内蒙古自治区深入推进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湖综合治理工作,目前呼伦湖水域面积和湿地面积明显扩大,鸟类种类和数量增多,水质指标总体趋于好转。

云南省深化九大高原湖泊污染防治,滇池流域569个自然村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洱海周边约2500户餐饮客栈停业整治,异龙湖退耕还湖5620亩。

宁夏回族自治区全面开展自然保护区清理整治,贺兰山自然保护区169处违规开发点位全部关停并开展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沙坡头、哈巴湖、白芨滩、六盘山等自然保护区内违建项目基本整改到位。

⑸ 山丘水库型水源地,应采取哪些治理措施改善入库水质

水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水污染防治必须着眼于整个流域或区域,进行综合防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十条明确规定:防治水污染应当按流域或者区域实行统一规划。根据我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规划重点流域范围为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松花江、黄河中上游、三峡库区及其上游、南水北调水源地及沿线(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等10个流域,共涉及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51个市(州、盟),1555个县(市、区、旗)。
1.淮河
淮河流域包括河南、安徽、山东、江苏4省的35个地市,流域面积27万平方千米。氨氮已成为淮河流域的首要污染因子。
2.海河
海河流域是水资源开发程度最高、我国水污染最严重的流域之一。流域水环境问题复杂。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是主要的污染因子,其他超标因子还包括高锰酸盐指数和石油类。
3.辽河

辽河流域总面积22.11万平方千米。除西辽河水资源区外,全流域47个国控监测断面水质数据表明,氨氮已成为导致流域水质达标率相对较低的重要污染因子。流域内部分水库总氮、总磷严重超标,个别水库存在富营养化问题严重。
4.太湖
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泊,流域总面积3.69万平方千米,环湖出入湖河流共有100多条,其中入湖河流约占60%。
太湖具有饮水、工农业用水、航运、旅游、流域防洪调蓄等多种功能,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水资源。

5.巢湖
巢湖是我国重点治理的“三湖三河”之一,20世纪70年代,巢湖就多次出现“水华”污染,2004年以后已达到全湖劣Ⅴ类,水质恶化趋势十分严峻。2009年,巢湖流域10条主要环湖河流中,断面水质达标河流只有裕溪河,水质类别为Ⅲ类。未达标的河流有9条,主要超标因子为COD、氨氮、总磷超标、石油类。巢湖水体总体营养状态为轻度富营养。
6.滇池
滇池属长江流域,地处长江、红河、珠江三大水系分水岭地带。滇池是我国重点治理的“三湖”之一,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滇池水体中营养盐TN、TP呈逐年上升趋势。2009年草海和外海各滇池草海和外海水质均处于劣Ⅴ类。
7.松花江
松花江流域涉及黑龙江、吉林两省大部分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及辽宁省部分地区,共26个市(州、盟),流域总面积约56.12万平方千米。影响水质超标的主要污染因子是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和粪大肠菌群。阿什河、伊通河等仍为劣Ⅴ类。
8.三峡水库
三峡水库坝址位于长江西陵峡三斗坪,东起湖北宜昌,西迄重庆巴县,涉及20个县(市、区)。库区水质Ⅰ、Ⅱ类水为主,库区支流水质Ⅱ类、Ⅲ类为主,长江出库断面以Ⅰ、Ⅱ类水为主;乌江、嘉陵江入长江干流水质现状稳定达到Ⅱ类水质标准;金沙江水质达到Ⅱ类;赤水河入长江干流水质稳定达到Ⅱ类以上水质。
9.黄河中上游
流域面积73.4万平方千米。“十一五”期间,黄河干流各水期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平均浓度均呈下降趋势,符合Ⅲ类水质标准,溶解氧达到Ⅱ类水质标准。中卫下河沿(甘-宁)、拉僧庙(宁-蒙)等断面水质显著改善能达到Ⅲ类水质标准。但支流湟水河、湟水河小峡桥断面等,“十一五”期间连续5年各水期水质均劣于Ⅴ类。
10.南水北调水源地及沿线(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
“十一五”期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水污染防治、水土流失治理等措施初显成效。丹江口水库库区7个断面水质均稳定达到Ⅱ类水标准。
重点流域水质考核指标包括4类:一是《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表1中除总氮、总磷、粪大肠菌群3项指标以外的水温、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铜、锌、氟化物、硒、砷、汞、镉、铬(六价)、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21项指标;二是富营养化指标,包括总氮和总磷;三是粪大肠菌群指标;四是流域特征污染物指标。以上4类指标分别进行考核,河流不考核富营养化指标。

⑹ 宋法棠儿子是宋希斌吗

不是。

宋希斌的父亲是个普通干部或知识分子,不是高干,也不是农民。

宋法棠1999年12月—2006年1月在黑龙江省历任黑龙江省委副书记、中共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省政府代省长、党组书记、黑龙江省省长、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宋希斌现任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1986年3月至2019年7月,其都在黑龙江省任职。

两人之间存在工作关系,并无其他特殊关系。

(6)阿什河治理扩展阅读:

宋希斌做客中央台,回答记者“对收音机前的中国之声听众和中国之声微博网友有什么想说的”问题指出:

我觉得这个问题很好,是我们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应该说哈尔滨的生态环境优良是我们一个独特的优势,也是哈尔滨的宝贵财富,所以我们特别注重保护哈尔滨的生态环境,特别是在建设生态低碳美丽宜居的哈尔滨城市上,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和办法。

从去年以来,我们在全面加强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的基础上,重点抓了三件事情:一个是打造森林城市,坚持走特色化、生态化、景观化的道路,要多种树、少种草,强化树木的管护,比如说去年我们在市区就新增了绿地250公顷。

第二个是要搞好大气污染的治理,去年我们市委市政府拆除了505座小锅炉,实行了集中供热,所以今年的空气指数比往年好,这和我们大力推进绿化,改造影响城市环境的小锅炉有直接的关系。

第三个是修复水生态系统,这两年我们举全市之力,通过对城市三条“龙须沟”,就是马家沟、何家沟、信义沟和阿什河进行了整治,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三沟”从去年开始,结束了每天近30万吨污水直排松花江的历史;阿什河的下游治污工程进展也很顺利,就这一项,松花江水质主要污染指标就下降了3.7%;为了确保“三沟”清水入河,两年内要全面改造阿什河,通过我们的努力,共同建造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⑺ 道外区的风景名胜

哈尔滨清真寺
西起十二道街,东至十四道街,南起育民街,北至靖宇街,是国家一类保护建筑,该寺始建于1897年,1904年改建,1935年在众多穆斯林朋友的倡议和捐助下再次扩建,保存至今。1998年哈尔滨清真东寺被评为为全国百座模范清真寺之一。2003年清真寺扩建改造工程是在清真寺南北两侧临十二道街新建两座附屋用房建设面积440平方米,并对清真寺主殿进行维修和装饰,现穆斯林文化广场建设工程于2005年6月竣工。是东北最大的伊斯兰清真寺,是全国清真寺中少有的阿拉伯式建筑,主殿高13米,可容纳500~600人,后窑殿有21.75米高的尖塔(俗称望月楼)。阿拉伯式建筑风格。
哈尔滨关道-道台府
道台府是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道外十八至十九道街之间,始建于1905年,是哈尔滨市第一任行政政府所在地。20世纪初,沙俄建成中东铁路。强行租借铁路沿线的哈尔滨市区时,傅家甸(道外)就被划于租借地之外,处于与哈尔滨市并存的特殊地位,属于中国政府治理的行政区域,清政府为加强对傅家甸地区的治理,在政权建置上设立了级别较高的“道”一级政权机构。清朝的“道”是介于府与县之间的机构,是哈尔滨最早和最高的行政机构,前后有16任清政府官员在此办公。2005年在市政府的支持下,道外区对哈尔滨关道进行了保护性的修复扩建工作,修建后的哈尔滨关道,占地两万八千余平方米,按古式建筑布局,呈对称式,同时遵循封建礼仪,左文右武,前衙后寝,中轴线上由外至内依次为照壁、大门、仪门、大堂、二堂、宅门、三堂(内宅或上房),东侧线上由北至南有衙神庙、书房、厨房、戈什房、杂项人房。西侧线上有冰窖、督捕厅、洪善驿、会华官厅、会洋官厅。院墙内有车棚、马号、茶房、粮仓等,整个建筑群主从有序,错落有致。 江畔公园 江畔公园位于道外区松花江畔堤顶,西起滨洲桥下,东至太平闸口桥,全长4.8公里,总面积20.3公倾。该园始建于1955年,原名“道外区江沿公园”,是哈尔滨市沿江主要游览区之一,属沿江带状公园,其整个建设布局结合堤防建设进行。1987年至今,根据哈尔滨市沿江一条线总体规划,配合题防加高,在完成防洪达标工程的同时,对园内绿地、道路、设施进行了大规模的新建和改造。江畔公园环境优美,绿化彩化面积占全区五分之三。园内有针叶、阔叶、乔木、灌木花卉品种近30个,有树木6289株,草坪54000多平方米,彩化面积4000余平方米,剪型树百余株,雕塑有《母婴》、《天鹅》、《群鹿》、《冰舞》、《腾飞》、《海豚》、望江亭长廊、蘑菇亭等。
靖宇公园
靖宇公园位于道外区靖宇二十道街,正门西向正对靖宇大街,占地面积52528平方米,始建于1917年,是哈尔滨最早建成的公园之一。靖宇公园原名“东四家子公园”。据史料记载,东四家子公园占地13垧,南北长85丈,东西宽5太,正门向西开设,北面设一便门出入。园内建凉亭两座园中建筑为东洋式建筑。该园在建园后至建国前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被作为本区地方政府官方聚会活动的场所。1919年宜名为“滨江公园”,建国后改名为“道外公园”。1952年至1957年道外区建设科接管了道外公园,修建了办公室和温室,增修了园内柏油马路,开辟出一个冬季滑雪场。1985年为纪念杨靖宇将军,经有关部门批准,道外公园改名为“靖宇公园”。同年在园内新建花坛,重建了公园正门和售票亭。2000年,政府把封闭式公园改建成开放式公园,新建一处哈市最大的纪念广场,周边种植大量树木和草坪,增加庭院灯和园林设施。
长青公园
长青公园位于道外区八区体育场北侧,占地面积56平方米,园中有树木5种700余株。公园主景“东北抗日暨爱国自卫战争烈士纪念塔”是由东北行政委员会决定,于1947年10月10日落成的。塔占地面积471平方米,塔高45米,全部为花岗岩块石结构。纪念塔两侧植有绿地,整个布局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感觉。因此,这时是历年来人们祭扫英灵、缅怀先烈、进行革命性传统教育的场所,同时也是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娱乐广场。
天恒山风景区
天恒山是哈尔滨市城郊唯一的一座自然山体,位于哈尔滨市道外区团结镇境内,距城区仅3公里,北望松花江,西临阿什河,南靠哈同公路,向东绵延数公里。天恒山海拔高度在120~215米之间,森林植被覆盖面积达70%以上,并时常有野生动物出没。天恒山是我国东北地区较早开展第四纪地质研究地点之一,也是从新石器时代到肃慎、勿吉、辽金各代沿用的古城遗址所在地。天恒山不仅生长繁衍着数十种动植物,而且地质层面复杂,发现过梅氏犀、猛玛象等多种古生物化石,还保存着南北古城等古代人类文化遗址、遗迹。天恒山风景区包括天恒山和阿什湖两部分,总规划面积36平方公里。

⑻ 黑龙江的港口叫什么名字

尊敬的网络用户您好!
欢迎使用网络知道!很高兴为您解答!

一、哈尔滨港
哈尔滨港位于哈尔滨市松花江滨北铁路桥以西南岸约500米处,港区水域水流平缓,江岸为泥沙质、坡形,是一天然良港。
(一)建制
哈尔滨早期的码头始建于1898年。当时,中东铁路开工铺设后,其筑路器材由哈巴罗夫斯克(伯力)经水路运至哈尔滨,船舶码关设在游艇俱乐部(今道里区铁路江上俱乐部)及滨州铁路桥附近。这是早期形成的哈尔滨港区。
1903年中东铁路建成通车以后,沙俄为了从中国掠取更多的资源,在哈尔滨港区的八区码头修筑一些与铁路干线相通的支线,还在码头区附近设有储存物资的货场和仓库,货物转运十分方便。当时,比较重要的码头有八区码头、中央大街码头、头道街码头、十二道街码头、三棵树码头。码头区内的船舶几乎都为中东铁路所有,水上运输业务也归中东铁路船舶部管理。1906年,随着黑龙江民族航运业的相继兴起,哈尔滨码头区才逐渐由中国人管理。盛极一时的戊通航业公司船舶,先以道里区江沿为码头,后因泥沙堆积,码头迁至道外十二道街。松黑两江邮船局也在道外三道街修筑码头。从此,道外码头区日益兴盛。
随着沙俄对黑龙江腹地资源掠夺的加剧和黑龙江民族航运业的发展,哈尔滨港逐渐成为船舶始发的中心港及水陆运输的中转港。并开始出现了以船种、客货、企业为分类的专用码头,形成分段“自治”的局面。八区、头道街、七道街、十二道街、三棵树码头,归东北航务局所属;十八道街划归其他航商所属。东北航务局所属的几个码头情况如下:
八区码头:从滨洲线铁桥起至道外头道街,总称八区码头。岸线为562延长米。该码头包括船坞1处,水域面积48874平方米。坞内后方接连市区,设有铁路专用线和八区粮库。船运进口的粮谷大部在此码头卸船,其中有部份粮谷加工后供应哈尔滨市民,其余大部则由铁路转运各地。1950年以后,由于该船坞淤塞,大部进口粮谷移至道外七道街及三棵树码头卸船。至1960年,根据市区建设规划的要求,已将该码头废弃。
头道街码头:从头道街起至下游七道街间,计326延长米,是清末民初东北航务局、松黑两江邮船局客货运的主要码头。现在此间已不停靠船只,只有头道街,辟为舢板船渡江码头。
七道街码头:这个码头当时归东北航务局及江防舰队司令部共同使用,主要停靠航政船只及舰艇。东北沦陷时期,已将该码头改为客货运码头。1960年以后,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该码头只作客运码头,大宗货运全部移往三棵树码头装卸。
十二道街码头:由十二道街起至十八道街383米处,原为木材、薪材、煤炭码头。新中国建立后,划归民船码头。
三棵树码头:这个码头位于滨北线铁桥上游约1公里处,岸线约500延长米。东北沦陷时期,在后方场地铺设铁路专用线两条,每年约有20万吨木材和15万吨粮食在此码头中转运往各地,是松花江木材、粮食、煤炭最大的中转港。
1955年3月29日,航运管理局决定在原来三棵树码头的基础上正式成立哈尔滨港务局,作为水陆货物装卸中转的直属国营企业。
哈尔滨港务局成立以后,机构体制曾多次变动。1957年2月28日,经国家交通部批准,哈尔滨港务局为县团级单位,并设置8科1室,管理全港的生产经营、港区建设和职工生活等。1958年因精简机构,撤销港务局编制,改为三棵树作业区。
1960年5月30日,哈尔滨港划归哈尔滨市,但港口业务仍由黑龙江航运管理局领导。“文化大革命”期间,哈尔滨港的机构名称几经变动,至1975年又恢复了1957年时期哈尔滨港务局的建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体制改革,哈尔滨港务局的机构又作了新的调整,
1985年哈尔滨港务局党群部门组织机构设:党委、党委办公室(含武装部)、组织部、宣传部、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会(含退休办)、团委。
1985年全港有国营职工2169名,是黑龙江航运系统职工最多的一个企业。
(二)设施
哈尔滨港在中东铁路修建前,码头处于自然状态。1903年以后,随着水路客货运输的增多,中东铁路局开始在哈尔滨码头区沿岸建筑简易的码头仓库。由于码头区沿岸地势低洼,每到洪水来临就有被淹没的危险,因此,中东铁路局从1908年起,用两年时间在码头区东起傅家甸的八区,西止游艇俱乐部(今江上俱乐部),修筑块石护岸2000多延长米。
当时,哈尔滨港的仓库及货物,大部分都集中在八区。八区仓库及货物又分为中东铁路所有和个、商会及中国官方所有。向中东铁路租借地号建造仓库货场的商会和个人有60多家,租地面积达300多万平方米,建筑仓库3万多平方米。
在八区码头有铁路专用线通过,长度约9000米。另有几条环形铁路直通八区中东铁路材料仓库,装卸货物方便。傅家甸江岸只有人行道,没有沿江车行道。通往江岸的街道只有头道街及十八道街。1918年以后,傅家甸码头逐步修筑了护岸,由头道街至十八道街江岸,其长度为1608延长米,由花岗岩石砌筑。为了方便客运及货物的装卸,该码头设有简易的木制斜坡道。
傅家甸下游的岸边还有木材码头,但没有护岸设施。
1926年,中国政府收回松花江和界江航权,于8月31日又收回中东铁路建造的码头及设备,由中国航运部门统一管理。
东北沦陷时期,1933年“满铁”接管了哈尔滨八区、道里和傅家甸3个码头。为了与拉滨线铁路连接,1935年扩建了三棵树码头,成为水陆联运的枢纽港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哈尔滨港以三棵树为重点建设码头,设施逐年增加,机械化比重不断提高,逐步消除挑、抬、扛繁重的体力劳动,在黑龙江航运中成为最大的水路中转港。全港拥有陆地面积105万平方米,其中:生产区31万平方米,占29.5%;生活区74万平方米,占70.5%。有挖人式坞池两个,1962年后,西坞由于利用率低,逐渐淤塞,后废止。
生产区货场面积12.4万平方米。其中:粮杂区1万平方米(有960平方米仓库1座);木材区9万平方米;煤区2.4万平方米。货场最大容量为9万吨。
三棵树码头岸线总长4077延长米。其中:人工筑岸2777延长米(包括日伪建造的钢板桩直立式码头518延长米,干砌石护岸1834延长米)。自然岸线1300延长米。
全港有铁路专用线6条,全长4764米。其中:属于港口所有的4条,长2409米;港口租用铁路局的2条。长2355米,与铁路干线直接联通。
哈尔滨港务局只管理本港区装卸。在市区松花江沿岸20公里的范围内,其它单位也修筑了一些码头和设施,如停靠地方航运木帆船及小型机动船舶的正阳河码头,岸线长约500延长米,基本处于天然状态。后来由水利局填平了正阳河船坞,在小九站另设地方航运客运码头,岸线长1000延长米。由此至道外五道街的松花江右岸,除道里中央大街街口和道外五道街街口(1980年迁至七道街街口)分设两个轮渡码头外,皆划为游览区。七道街口设有船厂轮渡码头和港监救助等船舶停泊码头,九道街至巨兴街为哈尔滨航运(客运)站。这个客运站,是黑龙江水系最大的客运码头,承担着哈尔滨至清河、沙河子、佳木斯,哈尔滨至北涝洲、肇源、三家子、长春岭的旅客运输任务。设有总面积为873平方主候船室1座,码头总长约300延长米。1977年以后,哈尔滨客运站由松花江航运局管理。
道外巨兴街以下1000延长米岸线,为待航的客货轮、拖轮、驳船、航道工程船舶及社会船舶停靠处。十九道街以下至造纸厂为市航运公司货运码头,岸线长400米。皮革厂以下为哈尔滨港区,可同时停泊千吨级驳船11艘。港区东侧为货主所有的石油专业码头,岸线长200米,设有铁质轻型框架式栈桥和轻型可移动式输油管。
1985年,哈尔滨港货运区已有9个泊位。其中木材位3个、粮食泊位1个、煤炭泊位1个、杂货(包括件杂货和散货)泊位4个。装卸机械总共85台,其中汽车吊14台、履带吊7台、轮胎吊9台、塔吊2台、卸船机2台、门机8台、皮带机4台、单斗机15台、叉车4台、木材装载机2台、牵引车10台、推土机3台、卸煤机2台、固定吊3台。为方便船队出入港编解队作业,在距作业区下方约1.4公里处设下游船队锚泊地,另在道外十四道街至十八道街的江面上设上游船队锚泊地,由专用港作船运行于锚地和码头之间。
1985年在阿什河口投资400万元,建筑煤炭砂石专用码头,扩大了港区的泊位,提高了港口吞吐能力。
(三)生产
哈尔滨港口生产主要是货场吞吐的装卸活动。
沙俄利用《中俄密约》取得修建中东铁路权以后,组织庞大船队,从伯力装运筑路器材直达哈尔滨港。据统计,在1898年至1902年中,运往哈尔滨的铁路器材达65万吨。至1908年至1923年16年中运出木材、煤炭、粮食等物资,计168.9万吨,平均年水运量在10万吨以上。
黑龙江民族航运兴起以后,哈尔滨码头成为松花江沿岸的第一大港,港口吞吐量逐年增多。哈尔滨港区5年进口粮食150多万吨,平均每年30万吨左右。其中大部分是大豆及豆饼。据统计,1928年由松花江各地输入哈尔滨的大宗货物共达682880吨,其中粮食472800吨,占69.2%。这表明当时哈尔滨港的装卸是以粮食为大宗的。
东北沦陷时期,哈尔滨是北满货物集散中心,据统计,哈尔滨港每年装卸货物约90万吨,运送旅客达60万人左右。
从进口的大宗货物来看,煤炭居首位,粮食退居第二位。这说明日本帝国主义掠夺的物资主要是煤炭和粮食。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哈尔滨港的生产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年恢复时期,港口年吞吐量达341929吨。“一五”和“二五”计划时期,港口生产稳步发展,平均年吞吐量达609694吨,比恢复时期提高近1倍。三年调整时期,港口生产仍稳步增长,到1966年,港口吞吐量创造历史最高纪录,突破100万吨大关。“文化大革命”的10年给哈尔滨的生产带来严重破坏,平均年吞吐量仅有60万吨左右,倒退到“一五”时期的水平,累计亏损额达到680万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哈尔滨港口生产结束了10年徘徊、连年亏损的局面。1978年港口吞吐量达113.4万吨。超过历史最好水平,并扭转了亏损局面。1979年哈尔滨港试行了木材、粮谷的水陆联运。1979年9月至10月在哈尔滨—大连—上海之间进行了两次原木成组装卸。试运1789吨,基本取得成功。1980年9月15日至20日又在哈尔滨—大连—上海之间进行了第二次原木组装卸车,试运385吨,又一次获得了成功。
为了搞活经济,提高港口工作效率,哈尔滨港务局于1979年冬开始实行库场对外开放,多收入8.2万元。
1983年哈尔滨港务局实行了以承包为核心的经济责任制,调动了全港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开始对西坞(原海军船坞)散货码头及木材区进行了全面改造,又修建了阿什河码头,1985年底第一期工程竣工投产。
自1983年起,哈尔滨港的生产连年创历史最高纪录。1983年吞吐量为150多万吨,利润首次突破100万元。1984年再创历史最高纪录,吞吐量达到199万多吨,创利润255万多元,利润比1983年翻了一番。1985年吞吐量又突破200万吨,利润达到268万元,是1979年的20倍,并第一次为国家上缴利利税超百万元,为黑龙江航运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哈尔滨港吞吐量中,矿建材料已占首位,达80万吨以上;其次是煤炭和木材,各为50多万吨。而且输入的物资为输出物资的5倍,这说明松花江上水的货载大大超过下水。哈尔滨港作为水陆枢纽港,起到了集散和中转的重要作用。
二、佳木斯港
(一)建制
佳木斯港位于松花江下游右岸的佳木斯市,居三江平原的西部,是居黑龙江水系第二位的水陆码头。通过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和密如蛛网的公路与铁路,使广大腹地相连接,担负着三江平源22个国营农场、15个市县的货物中转任务。
大宗货物的主要流向是:将粮食、木材运人佳木斯港,转向全国各地;同时把煤炭、化肥、石油等生产、生活物资运往沿江各地,起到支边支农和繁荣边疆的作用,而且可以与东北主要海港——大连港进行联运。佳木斯港对黑龙江航运事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912年,佳木斯还只是一个很小的集镇,隶属于桦川县。1919年,才正式有码头,那时吞吐量很少。自然码头上有粮栈、仓库及客店,市街距江岸1.5里,周围是开阔的沃野。
随着土地的开垦与移民的增加,加上鹤岗煤矿的开采,使佳木斯得到迅速发展,并促进了港口的繁荣。当时佳木斯城内有粮食加工业70家。每家在码头均设有粮场,因而粮食和煤炭的装卸运输成为佳木斯码头的主要任务。东北沦陷后,1933年由“满铁”强行接管了佳木斯码头并设立了海关。
哈尔滨—佳木斯和图们—佳木斯线铁路(即图佳线)通车,使佳木斯成为水陆交通中心点之一。佳木斯又是佳虎线(佳木斯—虎林)、佳黑线(佳木斯—黑河)国境河川客船的始发港和终点港。三江省的建立又使佳木斯成为三江地区的行政中心,港口、航运日趋兴旺。
1945年日本投降后,佳木斯成为合江省省会所在地。在人民政府领导下,佳木斯港开始恢复生产,支援解放战争。
1955年3月,正式成立了佳木斯港务局,管辖佳木斯、富锦、绥滨、桦川、依兰等码头业务。1958年,实行港航合一,成立了合江航运局,佳木斯港改为装卸作业区和营业站,归合江航运局领导。1961年,合江航运局下设佳木斯港务局,局设1室5科,管理全港。佳木斯港和合江航运局历经几分几合,直到1981年,港航再次分开,佳木斯港务局成为独立的核算单位,负责港口装卸任务。
1985年,佳木斯港务局作为黑龙江航运管理局所属的县团级企业。
(二)设施与生产
1919年,佳木斯码头江岸只有小部分木桩挡土工程,大部分处于自然状态。
东北沦陷时期,修筑了751延长米的直立钢板桩码头和1条2300米长的铁路专用线,没有机械设备,全靠人力装卸。
1946年解放初期,佳木斯港称汽船营业所,有5艘汽船拖带风船,从莲江口运煤至佳木斯。
1955年,佳木斯港务局正式成立,港口逐渐发展。至1957年,已有仓库11座,总面积4490平方米,货物可容量7603吨;有4座堆场,总面积178624平方米,有效面积103702平方米,货物可容量181282吨;码头2801延长米;港区机械设备除铁路专用线外,增加了4台54型皮带机,2台履带吊车,合计起重量20吨;有车床2台、钻床1台,其它机床1台,供维修港机用。这一年,完成港口吞吐量34.2万吨,装卸量38.1万吨。
1962年,佳木斯港的吞吐量为50万吨,装卸量为77.7万吨,分别比1957年增长87.64%和104.47%。装卸总收入95万元,获利润3万元。1965年,港口吞吐量达到74万吨,装卸量首次突破100万吨,实现利润16万余元。
1970年,港口运输机械由1965年的691米/19台增加到1251米/25台。经过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增加了2台卸煤机,1台拖拉机,提高了装卸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这一年完成吞吐量884746吨,为1965年的125.64%。
1975年完成吞吐量为911611吨,完成装卸量1292950吨,分别为1970年的103%和122%。
1976年,佳木斯港自行设计制造了新型卸煤机,改革了落后的装卸工艺,台时数率达到70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佳木斯港进一步发展。1980年港口机电设备增加,共有运输机械1330米/25台、起重机械7台、卸粮机2台、卸煤机2台、其他机械18台。新建变电所1座,总容量820千伏安。机械化程度达到了94%,比1976年提高14%。
1983年由于对企业进行了全面整顿,综合治理,使港口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港口吞吐量创建港以来的最高纪录,达到1080574吨,实现利润64.5万元。1984年生产稳步增长,利润翻了一番,首次突破百万元。1985年吞吐量达1242157吨,实现利润130万元,为黑龙江航运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全港共分4个作业区,一区为粮食、化肥、百杂货装卸作业区;二区为煤炭作业区;三区为木材装卸作业区;四区为砂石作业区,另有一个客运站。4个作业区加客运码头,共有16个千吨级泊位。港区东西狭长,码头岸线长1890多米,岸壁多为直立式的。其中:钢板桩结构的码头751延长米,墩柱式码头207.7延长米,桩柱混凝土码头360延长米,重力方块码头99.2延长米,其余为自然码头。港区总面积有316276平方米,仓库总面积为7027平方米,堆场
堆存量可达18万吨。客运码头占地10680平方米,年客运量15万人左右。港区内有库场与船舶泊位相适应的3条铁路专用线,共长3449.5米,成为连接黑龙江省腹地与边疆地区的水运中心,也是内河与界工水运的中转枢纽。
三、沙河子港
沙河子位于松花江中游南岸,居著名的三姓浅滩上方。局址在黑龙江省方正县境内,全港陆域面积35.5万平方米,是黑龙江水系仅次于哈尔滨、佳木斯港的第三大港。
东北沦陷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掠夺当地的煤炭资源,在沙河子港建造了钢板桩直式专用码头。后因年久失修,洪水泛滥,原来的钢板桩被冲毁,沙河子港逐渐变成了自然码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沙河子只是个简易的航运站,经营少量的客货运输。50年代后期,随着当地煤炭产量的增长,黑龙江航运管理局开始筹建煤港。经过两年时间的紧张施工,修成了石砌护坡直立式码头,前沿水深2米,枯洪水涨落差6米,可泊千吨级驳船5艘。码头内设有堆场和仓库,并铺设了小火车铁路专用线,正式建立了沙河子航运站,隶属于船舶管理处(后为松花江航运局)。
1964年,依兰县达连河煤矿开采的煤炭大部分由沙河子港中转运往沿江各市县。沙河子航运站成为以输出煤炭为主的专用码头。
1970年4月,沙河子航运站升格为沙河子港,直属于黑龙江省航运公司(现在的黑龙江航运管理局)领导。到1973年全港职工总数为223人,码头作业区3个,码头总长800延长米,泊位12个,仓库2个,使用面积300平方米,堆存能力500吨。堆场1个,使用面积3万平方米,堆存能力8000吨。装卸机械有起重机2台,皮带运输机9台组。
由于煤炭的大量开采,沙河子港务局吞吐能力逐步扩大。1974年沙河子港升格为沙河子港务局,直属黑龙江航运管理局领导。
沙河子建港前机械化程度很低,推煤使用独轮车,劳动强度大,装船速度慢。建港后,开始使用机械运煤。1975年装卸机械由9台组增加到17台组,1984年达到19台组,同年专用铁道线由2条增加到4条,方便了运输生产。
1984年,为扩大沙河子港的吞吐量能力,黑龙江航运管理局将依兰航运站划归沙河子港领导,成为沙河子港的第四作业区,运煤业务统一由沙河子港管理。码头总长由1973年的800延长米增加到了1984年的1470延长米。到1985年,共有泊位12个,仓库384平方米,堆场73735平方米,装卸机械21台组。
沙河子港以输出煤炭为主,同时兼营客运业务。自建港后,发展很快,煤炭吞吐量不断增加。1964年输出煤炭仅1.6万吨,至1968年输出量突破了10万吨,5年翻了两番多。1976年,创造了日装原煤万吨以上的记录。这一年全航运系统各单位仍亏损,唯有沙河子港为盈利单位。尽管利润只有8.6万元,但在;十年浩劫”之后,成为航运战线首先扭亏为盈的单位。1978年,沙河子港的煤炭输出量达到47万吨,利润33.4万元,为1976年的4倍多,由于生产及财务收入取得显著的成绩,受到黑龙江航运管理局的通报嘉奖。
1983年,沙河子港吞吐量突破60万吨,利润达到47万元。
1985年,沙河子港务局生产和财务收入突破了“双百”大关,即港口吞吐量达到100万吨,创利润100万元。

本解答由【谢小夫】友情提供! 若有不足之处望谅解, 希望本次解答对您有帮助! 望您能及时【采纳】,在此表示谢谢!有缘下次再见!!!!

——————————————————————————————————————————

为了更好的解答大家的问题,服务广大网民。【网络知道顾问团】 现招募知道名人、达人、热心知友。朋友,你有问题?点击连接,直接提问!感谢大家对【网络知道顾问团】http://..com/team/view/%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9%A1%BE%E9%97%AE%E5%9B%A2的支持与关注,祝大家天天快乐。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