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整改整治 » 治理黄河

治理黄河

发布时间: 2020-11-22 03:58:57

㈠ 为治理黄河出出主意

保护环境本方案根据黄河上、中、下游的不同特点,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彻底治理。
上游坡陡流急,以修水库、发电、养鱼为主,充分利用水资源,同时大力发展林业、畜牧业。
中游水土流失特别严重,以植树造林,种草保持水土为主,大力发展林木果品和畜牧业。中上游大量退耕还林还草,所需粮食和生活用品及用电、鱼、肉、畜产品、果品,计划伐木向下游交易。
下游地上河越垒越高,威胁最为严重,最难治理.必须重新开掘两条规范的、多功能的人造黄河,甲乙两条河轮换通水、通航、轮换掏淤,掏淤后不需再建设就能及时种植养殖.遇到特大洪水,两条黄河同时排洪,确保下游安全.把地上河改造成灌溉渠,渠高地低便于灌溉,灌溉渠还可分洪.彻底治理好的黄河永不泛滥,造福千秋万代,好处说不完。

㈡ 怎样治理黄河

多种树,不乱砍树,保护生态平衡

㈢ 怎么治理黄河

1、上游修建水库,拦蓄洪水
2、下游修整黄河水堤,发动民众节约用水,循环用水
3、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多植树,保护植被,调整灌溉方式,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或滴灌,提倡节约用水
4、治理泥沙,防止黄河断流
5、防止工业和生活污染水进入黄河干流和支流河道,污水要达标排放
6、注重保护黄河的支流
7、在黄河流域内城市提倡生活用水循环使用

㈣ 历史上,治理过黄河的有哪些﹖

治理黄河的故事,从神话就开始了,注明的大禹治水说的就是治理黄河的故事.涉及治理黄河的人物如:夏禹、郑国、贾让、张戎、王景、司马孚、姜师度、刘晏、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宋用臣、苏辙、都实、周用、万恭、潘季驯、杨一魁、朱之锡、靳辅、陈潢、高斌、郭大昌、栗毓美、林则徐、吴大澄、张曜
治理黄河,兴修水利,历史悠久.中国最早的灌溉工程,首推黄河流域的滮池(在今陕西省咸阳西南),《诗经》中有“滮池北流,浸彼稻田”的记载.
到了战国初期,黄河流域开始出现大型引水灌溉工程.公元前422年,西门豹为邺令,在当时黄河的支流漳河上修筑了引漳十二渠,灌溉农田.公元前246年,秦在陕西省兴建了郑国渠,引泾河水灌溉4万多顷(合今280万亩)“泽卤之地”,“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为秦统一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
汉朝对农田水利更为重视,修建六辅渠和白渠,扩大了郑国渠的灌溉面积,同时在渭河上修建了成国渠、灵轵渠等,关中地区成为全国开发最早的经济区.
为了巩固边陲,从秦、汉开始实行屯垦戍边政策,在湟水流域及沿黄河的宁蒙河套平原等地,开渠灌田,使大片荒漠变为绿洲,赢得了“塞上江南”的赞誉.

㈤ 关于治理黄河的措施有哪些

黄河水利委员会关于“模型黄河”的工程规划日前已获水利部正式批准,至此,现代化治黄方略“原型黄河”、“数字黄河”、“模型黄河”规划已全部得到批复,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按照“三条黄河”的现代治河思路,今后黄河治理将先通过对原型黄河现状的分析,提出黄河治理决策的基本需求及物理参数,然后借助现代化信息手段进行数学模拟,提出方向性方案,最后通过黄河模型反复进行实验,为实际的黄河提供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有效的治理方案。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姚文艺:举个例子来讲,在这个工程的优化设计中,通过模型实验研究如果是优化减少一道坝的话,可以直接减少工程投资二、三百万人民币,再一个,每年通过洪水预演,了解哪个地方可能出现险情,在防洪预案中可以把这个堤段险情作为防汛重点,把老百姓转移出去。

据了解,在2003年汛期部署指挥黄河防汛中,已经首次实现了“三条黄河”的联动,并在防汛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按照“三条黄河”治理规划,到2010年,将在黄河上形成较为完善的防洪减淤体系,确保标准内洪水防洪安全,使水资源得到有效管理,保证黄河在一般年份不断流,使黄土高原面积达到12亿平方公里,建成淤地坝16万座,使入黄泥沙减少3亿吨。

黄河治理方略
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是包括长江在内的其它河流无法比拟的,她流经中国腹地,诞生了中华民族,炎黄子孙既得益于黄河与黄土的哺育而生息繁荣,又受害于黄河与黄土相伴造成的黄河下游河道“善淤、善决、善徙”而治水不止。在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史中,有很大的篇幅都与黄河治理有关。在历朝历代,治黄方略如何制订均是我国安民的决策课题。倍受后人推崇的最早的治黄成功事例是传说中的大禹治水。他改进了共工和鲧“ 围堵障水”的作法,采用“疏川导滞”之策,平息了水患。这一传说,实际上是对先民治河的总结[1]。从周以后的文献记载中,可证实防御洪水的黄河大堤的雏形远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前即已存在。以后诸侯国家兴起,可以组织更多的人力、物力,从一时一地出发,在大河两侧出现各自为政、甚至以邻为壑的堤防。规模比较大的和比较长的就成为我国早期的长城了。文字记载十分确切的是在西汉汉哀帝即位之初贾让提出的治河三策,是继鲧、禹之后较早提出创见并且见于正史记载的重要治黄方略。贾让当时面对的黄河下游河道“河高出民屋”,已是“地上悬河”,堤防宽窄很不一致,布局更是混乱,所以他最不主张的下策是筑堤治河。三策中的上策主张放弃旧有河道,人工改道北流。他认为“此功一立,河定民安,千载无患,故谓之一策。”中策主张开渠引水,分洪入漳。“此诚富国安民,兴利除害,支数百岁,故谓之中策。”限于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贾让三策均没能认真实现。东汉王景的宽河行洪之策得到了大规模实施。他选定行河路线较优的线路,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余里,修渠筑堤,并利用沿河大泽进行放淤,取得了无重大改道变迁的成就,一直倍受后人赞赏。但是这种安澜毕竟是相对的,大量的泥沙淤积,至少隋唐五代出现了泛滥决口,更不可能有“千年无恙”的史实。值得借鉴的是明朝潘季驯“束水攻沙”的治河理论与实践。他主张南北两岸“坚筑堤防”,努力完善堤防系统,如用缕堤束水攻沙,用遥堤约束洪水泛滥,用格堤阻止滩区行洪并促进滩地落淤;为防御大洪水,又修建滚水坝分泄水。并且在当时黄河南流的条件下,充分利用淮河之水,借助洪泽湖的调节能力“蓄清刷黄”。潘季驯治河实现了由分流到合流,由治水到治沙两个转折,抓住黄河泥沙淤积这个根本问题,显然这一点是很高明的。因此,在他之后的明、清治河举措,多遵循他的治河原则。他的治河思想和方法甚至影响至今。但黄河河床仍继续淤高,泥沙灾害日益积累,以致于1855年发生了铜瓦厢决口改道的剧变。
黄河治理开发真正取得巨大进展是最近50年的事,黄河已开始变成为人们兴利造福的河流。总结治黄成败经验和科学研究成果,认为采用“拦、排、放、调、挖,综合治理”等措施,标本兼治,近远结合,可以妥善解决泥沙问题;采取“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方针,可以有效地控制洪水。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即形成一个防洪减淤的工程体系。显而易见,如此治黄已将黄河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治理对策,人们对黄河的研究与治理实践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昔日千疮百孔的黄河大堤,而今变成了宏伟的“水上长城”,成为海河与淮河的分水岭,在人们的努力下,取得了连续52年伏秋大汛不决口的奇迹和综合治理开发的丰硕成果,治黄成就举世公认。然而黄河毕竟是世界上最难治理的河流,4000多年前的大禹治水以来,历经多少前辈的治河实践,一直未能改变黄河这条泥龙恣意游荡的脾气。史书上清晰出现着2600多年里黄河泛滥1500次、改道26次的记载。下游决口泛滥范围,北抵津沽,南达江淮,纵横25万km2。频繁的决口改道,给两岸群众带来了深重的灾害。而今,随着黄河流域人口急剧增长,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和人类活动强度大大增加,母亲河的忧患仍在。由于冲沙入海的水量大大削减,下游河床不断淤积抬高,行洪能力大大减弱,高滩滩面漫水机遇已与1855年铜瓦厢决口前的情况接近,河道已趋于预警高度,悬河形势极为严峻;严重威胁着下游两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另一方面,却又生发出季节性断流的灾患,自1972年以来的27年中就有21年断流,尤其90年代,年年出现断流。影响到依靠黄河供水的城乡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不仅直接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还带来了诸多的生态环境问题[2,3],如加重了河口地区土地盐碱化,河口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使黄河三角洲日渐贫瘠。黄河断流、洪涝灾害的环境恶化相互交加,黄河安澜中隐伏着危机,治黄事业无比艰巨又任重道远。特别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黄河的演变,对黄河治理和开发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治黄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何使治黄事业更为符合客观的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亟待于我们继续探索和奋斗。本文在前人研究和实践基础上,就黄河的治理方略述一管见。

2 减少入黄沙量的治本之策

众所周知,黄河难治的症结在于沙多,而沙多的原因是黄土高原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该地区西为祁连山余脉,西北为贺兰山,东至管涔山及太行山,北起阴山,南抵秦岭,共有64万km2,海拔1000~1500m,相对高差100~300m,这是世界上黄土覆盖最深厚、黄土地形最典型的地区。特殊的边界条件下,中游暴雨是黄土高原土壤强烈侵蚀以及水土严重流失的动力因素,“愈冲愈陡,愈陡愈冲”[4],使黄土高原被切割得支离破碎,沟壑纵横,每年来自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泥沙达10亿吨左右,土壤侵蚀模数可达20000t/(a·5km2),大量泥沙入黄,致使一些水库湮废失效,下游河道不断淤高,防洪压力日趋加重。不少人认为,黄土高原历史上曾经是植被良好的繁荣富庶之地,希望通过植树种草,改变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从而达到根治黄河的目的。但是也应认识到,黄河塑造出的华北大平原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中心地带,黄河早在远古时期就是一条多沙河流。《左传》引用周诗:“俟河之清,人寿几何!”表明更早的年代黄河已是相当浑浊,因为黄河沙多的自然现象应该比这句周诗要早得多。她所流经的中游地区,特别是现代界定的严重水土流失区中的大部分地区,自古即是自然条件极为严酷、水蚀风蚀最为严重的地区。这可以《诗经·小雅·十月之交》为证:“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萃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该诗生动地描绘了2000多年前大暴雨后山洪暴发时黄土高原土壤强烈侵蚀的自然景观。再如《禹贡》中所称:“禹别九洲, 随山浚川”,表明当时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已十分严重,大量泥沙入黄,使黄河下游河道淤积日益严重,人们才会产生“随山浚川”(亦即随着山去导滞,疏浚上游的河道)的设想。原始的或常规的生产方式很难保证植物生长有良好的立地条件,“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也就难以达到具有一定覆盖度的植被状况[5]。无论如何,对古代黄河中游地区植被状况的估计一定要考虑自然气候的制约影响。《诗经·大雅·云汉》描述了周宣王时大旱多年的情景:“旱既大甚,涤涤山川,旱魃为虐,如

㈥ 清朝是如何治理黄河的,效果如何

清朝采用筑堤束水,以水攻沙方法治理黄河。

清初,康熙皇帝曾任用靳辅大治黄河,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不治海口,而惟务泄涨,导致海口渐淤,河底渐高。自清中期以来,黄河下游的决口日渐频繁。据统计,清初至鸦片战争近200年间,黄河决口达361次,平均约每6个多月一次,与明代平均约7个月决口一次相比,总体来说可谓每况愈下。

清顺治十六年(1659)至康熙十六年(1677)间,黄河、淮河、运河连年溃决,海口淤塞,运河断航,漕运受阻,大片良田沦为泽国。康熙十六年,河道总督靳辅过邯郸时看到陈潢的题壁诗,发现陈潢才学过人,遂礼之入幕,协助治水。

陈潢为制定治河工程计划,跋涉险阻,上下数百里,一一审度。在治理方法上继承和发展了明代著名治河专家潘季驯“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治河理论,主张把“分流”和“合流”结合起来,把“分流杀势”作为河水暴涨时的应急措施,而以“合流攻沙”作为长远安排。

(6)治理黄河扩展阅读:

康熙二十六年(1687)经靳辅保奏,授陈潢佥事道衔。此后,为了根除黄、淮两河水患,陈潢又打破自古以来“防河保运”的传统方法,提出了“彻首彻尾”治理黄河、淮河的意见,即在黄河、淮河上、中、下游进行“统行规划、源流并治”,未为朝廷采纳。

二十七年,靳辅、陈潢被人以“屯田扰民”的罪名参劾而遭撤职。不久,病死于北京。著有《河防述言》、《河防摘要》,附载于靳辅《治河方略》。

在具体做法上,采用了建筑减水坝和开挖引河的方法。为了使正河保持一定的流速流量,发明了“测水法”,把“束水攻沙”的理论置于更加科学的基础上。由于陈潢等人指导有方,在他负责治河期间的黄河安澜无患。

㈦ 要治理黄河,你有什么好办法,请简要地写下来。

1.需要对黄河中上游水源地的保护.种植植被.减少水土沙漠化和流失.
2.对于人版的教育是至关重权要的.目前中国人普遍缺少环保意识.这是很严重的.
3.个人认为可以分级处理,建立水库,让泥沙在各级水库中逐渐沉甸,到下游时就不会那么多了.

㈧ 如何治理黄河污染

现代化黄河治理方法全面实施
黄河水利委员会关于“模型黄河”的工程规划日前已获水利部正式批准,至此,现代化治黄方略“原型黄河”、“数字黄河”、“模型黄河”规划已全部得到批复,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按照“三条黄河”的现代治河思路,今后黄河治理将先通过对原型黄河现状的分析,提出黄河治理决策的基本需求及物理参数,然后借助现代化信息手段进行数学模拟,提出方向性方案,最后通过黄河模型反复进行实验,为实际的黄河提供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有效的治理方案。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姚文艺:举个例子来讲,在这个工程的优化设计中,通过模型实验研究如果是优化减少一道坝的话,可以直接减少工程投资二、三百万人民币,再一个,每年通过洪水预演,了解哪个地方可能出现险情,在防洪预案中可以把这个堤段险情作为防汛重点,把老百姓转移出去。

据了解,在2003年汛期部署指挥黄河防汛中,已经首次实现了“三条黄河”的联动,并在防汛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按照“三条黄河”治理规划,到2010年,将在黄河上形成较为完善的防洪减淤体系,确保标准内洪水防洪安全,使水资源得到有效管理,保证黄河在一般年份不断流,使黄土高原面积达到12亿平方公里,建成淤地坝16万座,使入黄泥沙减少3亿吨。

黄河治理方略
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是包括长江在内的其它河流无法比拟的,她流经中国腹地,诞生了中华民族,炎黄子孙既得益于黄河与黄土的哺育而生息繁荣,又受害于黄河与黄土相伴造成的黄河下游河道“善淤、善决、善徙”而治水不止。在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史中,有很大的篇幅都与黄河治理有关。在历朝历代,治黄方略如何制订均是我国安民的决策课题。倍受后人推崇的最早的治黄成功事例是传说中的大禹治水。他改进了共工和鲧“ 围堵障水”的作法,采用“疏川导滞”之策,平息了水患。这一传说,实际上是对先民治河的总结[1]。从周以后的文献记载中,可证实防御洪水的黄河大堤的雏形远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前即已存在。以后诸侯国家兴起,可以组织更多的人力、物力,从一时一地出发,在大河两侧出现各自为政、甚至以邻为壑的堤防。规模比较大的和比较长的就成为我国早期的长城了。文字记载十分确切的是在西汉汉哀帝即位之初贾让提出的治河三策,是继鲧、禹之后较早提出创见并且见于正史记载的重要治黄方略。贾让当时面对的黄河下游河道“河高出民屋”,已是“地上悬河”,堤防宽窄很不一致,布局更是混乱,所以他最不主张的下策是筑堤治河。三策中的上策主张放弃旧有河道,人工改道北流。他认为“此功一立,河定民安,千载无患,故谓之一策。”中策主张开渠引水,分洪入漳。“此诚富国安民,兴利除害,支数百岁,故谓之中策。”限于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贾让三策均没能认真实现。东汉王景的宽河行洪之策得到了大规模实施。他选定行河路线较优的线路,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余里,修渠筑堤,并利用沿河大泽进行放淤,取得了无重大改道变迁的成就,一直倍受后人赞赏。但是这种安澜毕竟是相对的,大量的泥沙淤积,至少隋唐五代出现了泛滥决口,更不可能有“千年无恙”的史实。值得借鉴的是明朝潘季驯“束水攻沙”的治河理论与实践。他主张南北两岸“坚筑堤防”,努力完善堤防系统,如用缕堤束水攻沙,用遥堤约束洪水泛滥,用格堤阻止滩区行洪并促进滩地落淤;为防御大洪水,又修建滚水坝分泄水。并且在当时黄河南流的条件下,充分利用淮河之水,借助洪泽湖的调节能力“蓄清刷黄”。潘季驯治河实现了由分流到合流,由治水到治沙两个转折,抓住黄河泥沙淤积这个根本问题,显然这一点是很高明的。因此,在他之后的明、清治河举措,多遵循他的治河原则。他的治河思想和方法甚至影响至今。但黄河河床仍继续淤高,泥沙灾害日益积累,以致于1855年发生了铜瓦厢决口改道的剧变。
黄河治理开发真正取得巨大进展是最近50年的事,黄河已开始变成为人们兴利造福的河流。总结治黄成败经验和科学研究成果,认为采用“拦、排、放、调、挖,综合治理”等措施,标本兼治,近远结合,可以妥善解决泥沙问题;采取“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方针,可以有效地控制洪水。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即形成一个防洪减淤的工程体系。显而易见,如此治黄已将黄河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治理对策,人们对黄河的研究与治理实践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昔日千疮百孔的黄河大堤,而今变成了宏伟的“水上长城”,成为海河与淮河的分水岭,在人们的努力下,取得了连续52年伏秋大汛不决口的奇迹和综合治理开发的丰硕成果,治黄成就举世公认。然而黄河毕竟是世界上最难治理的河流,4000多年前的大禹治水以来,历经多少前辈的治河实践,一直未能改变黄河这条泥龙恣意游荡的脾气。史书上清晰出现着2600多年里黄河泛滥1500次、改道26次的记载。下游决口泛滥范围,北抵津沽,南达江淮,纵横25万km2。频繁的决口改道,给两岸群众带来了深重的灾害。而今,随着黄河流域人口急剧增长,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和人类活动强度大大增加,母亲河的忧患仍在。由于冲沙入海的水量大大削减,下游河床不断淤积抬高,行洪能力大大减弱,高滩滩面漫水机遇已与1855年铜瓦厢决口前的情况接近,河道已趋于预警高度,悬河形势极为严峻;严重威胁着下游两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另一方面,却又生发出季节性断流的灾患,自1972年以来的27年中就有21年断流,尤其90年代,年年出现断流。影响到依靠黄河供水的城乡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不仅直接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还带来了诸多的生态环境问题[2,3],如加重了河口地区土地盐碱化,河口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使黄河三角洲日渐贫瘠。黄河断流、洪涝灾害的环境恶化相互交加,黄河安澜中隐伏着危机,治黄事业无比艰巨又任重道远。特别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黄河的演变,对黄河治理和开发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治黄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何使治黄事业更为符合客观的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亟待于我们继续探索和奋斗。本文在前人研究和实践基础上,就黄河的治理方略述一管见。

2 减少入黄沙量的治本之策

众所周知,黄河难治的症结在于沙多,而沙多的原因是黄土高原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该地区西为祁连山余脉,西北为贺兰山,东至管涔山及太行山,北起阴山,南抵秦岭,共有64万km2,海拔1000~1500m,相对高差100~300m,这是世界上黄土覆盖最深厚、黄土地形最典型的地区。特殊的边界条件下,中游暴雨是黄土高原土壤强烈侵蚀以及水土严重流失的动力因素,“愈冲愈陡,愈陡愈冲”[4],使黄土高原被切割得支离破碎,沟壑纵横,每年来自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泥沙达10亿吨左右,土壤侵蚀模数可达20000t/(a·5km2),大量泥沙入黄,致使一些水库湮废失效,下游河道不断淤高,防洪压力日趋加重。不少人认为,黄土高原历史上曾经是植被良好的繁荣富庶之地,希望通过植树种草,改变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从而达到根治黄河的目的。但是也应认识到,黄河塑造出的华北大平原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中心地带,黄河早在远古时期就是一条多沙河流。《左传》引用周诗:“俟河之清,人寿几何!”表明更早的年代黄河已是相当浑浊,因为黄河沙多的自然现象应该比这句周诗要早得多。她所流经的中游地区,特别是现代界定的严重水土流失区中的大部分地区,自古即是自然条件极为严酷、水蚀风蚀最为严重的地区。这可以《诗经·小雅·十月之交》为证:“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萃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该诗生动地描绘了2000多年前大暴雨后山洪暴发时黄土高原土壤强烈侵蚀的自然景观。再如《禹贡》中所称:“禹别九洲, 随山浚川”,表明当时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已十分严重,大量泥沙入黄,使黄河下游河道淤积日益严重,人们才会产生“随山浚川”(亦即随着山去导滞,疏浚上游的河道)的设想。原始的或常规的生产方式很难保证植物生长有良好的立地条件,“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也就难以达到具有一定覆盖度的植被状况[5]。无论如何,对古代黄河中游地区植被状况的估计一定要考虑自然气候的制约影响。《诗经·大雅·云汉》描述了周宣王时大旱多年的情景:“旱既大甚,涤涤山川,旱魃为虐,如

㈨ 为什么要治理黄河

在建来国前,黄河是几年就泛滥自一次,决口,溃堤,时常发生。河南老百姓对河南的灾情用水旱蝗汤来形容。所谓水就是黄河水时常泛滥;所谓旱就是天气长时间不下雨,无法浇灌庄稼;蝗就是指的蝗虫多的会把庄稼苗吃光;汤就是国民党河南省政府主席汤恩伯。解放后不久,毛主席就说,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因此在党的领导下对黄河进行了彻底的改造,筑堤建灞,建国后至今,黄河基本没有再泛滥过。

㈩ 人们是怎样治理黄河的

黄河的特点是水少沙多,水沙运行过程不协调。黄河65%的水量来自兰州以上,而90%的泥沙来自中游黄土高原,但二者在时间上常不相适应,当中游来沙多,上游来水少时,就造成河道的严重淤积,洪水位不断抬高,威胁堤防安全。目前,上游兴建了一系列梯级电站及控制性水库,减少了汛期输沙水量,使水沙运行过程更加不协调,泥沙更容易淤积,沿黄两岸工农业用水的大量增加,也使输沙水量相应减少,影响下游河势的恶化。 四十年来,加固加高了两岸大堤(大堤按1958年实测花园口站22000m3/s设防);建成了三门峡、陆洋(伊河上游)、故县(洛河上游)和东平湖等水库;兴修了北金堤、北展、南展分滞洪区及沿河护岸护滩工程,初步形成了“上拦、下排、中间分滞”的防洪体系。但是,河底不断加高,大堤质量不均,潜在危险很大;三门峡、东平湖水库因淤积影响和库区移民等原因,蓄洪运用受到限制;北金堤滞洪区(在北金堤与临黄河大堤之间)内有人口150万,耕地16.7万公顷和中原油田85%以上油区,使用时也很困难。因此,黄河的防洪问题仍十分严重。 黄河的治理,近期主要是加强和改善现有防洪体系,充分发挥现有工程的作用。加速郑州铁桥一高村间宽浅游荡性河段的治理,通过控导主流、稳定河势的工程措施,变游荡性河道为流路固定的弯曲河道,是防止产生横河、斜河,确保大堤安全的必要措施。 修建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小浪底位于三门峡以下130千米处,是黄河干流上最后一个峡谷水库,兴建小浪底工程可以缓解三门峡拦蓄洪水的压力,控制三门峡与小浪底间洪水,小浪底可控制流域面积65万平方千米,按设计计算,小浪底工程可拦沙100亿吨,相应减少下游河道淤积77亿吨(相当于20年的总淤积量),可长期保持有效库容50亿立方米。此外,小浪底工程还可以担负20亿立方米的防凌任务。可基本解除下游凌汛威胁。每年可增加40亿立方米的供水量。水电站总装机156万千瓦,保证电力24—30万千瓦。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以防洪(包括防凌)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发电、蓄清排浑、综台利用为开发目标的大型水利工程,可减轻大堤和三门峡水库的压力,增加下游防洪的安全程度,并减少滞洪区的运用。 通过多种途径减缓黄河下游河床的淤积,逐步变地上河为地下河,是治黄的长远目标。水土保持是治理黄河的基本措施,再加以水库拦沙、蓄水调节水沙运行过程及增水冲沙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使黄河下游河床变淤为冲,从而实现根治的目标。 相继兴建小浪底、龙门、碛口三个库容在100亿立方米以上的水库,估计可使黄河下游河床40—50年内不增加淤积。配合温孟滩、龙门至潼关间的滩地积淤,减淤年限还可延长。 在研究黄河治理对策方面,有的学者认为应在黄河下游进行人工改道,另辟新河。这种方案并不能控制洪水,也不能减少河道泥沙淤积,塑造新河初期很难确保安全,20年后又变为一条地上河,而且该方案影响人口250—300万,难以妥善解决。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