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整改计划
❶ 请问有关于质量改进管理的年度工作计划书范本没
我觉得,改进质量管理有如下一些做法:
1、全过程管理
2、把质量文件与公司其他制度编制成一体化的制度
3、领导带头
4、制定好的奖惩制度,一切按规定执行,制度要细化,细化到每一个岗位
5、搞好内审计划,内审工作
下面是一篇网络资源,供参考
二00四年全面质量管理工作计划
二00四年我局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六大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区局公路工作会议精神,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立足本职、不断创新,继续在全局多层次全方位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努力为实现我局“三个确保”的奋斗目标,再创新的佳绩。
一、继续推行方针目标管理
二00四年实现我局“三个确保”的奋斗目标将面临艰巨的任务,全局干部职工要以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投入工作,要始终把提高全面质量管理水平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进一步突出质量主题,正确处理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关系,与时俱进,不断开创我局全质工作的新局面。为实现“三个确保”提供可靠保证。为了更好的调动广大员工参与全面质量管理的积极性,今年全质工作继续以“三级”考核办法为依托,明确局总体目标与各项工作目标的关系,层层分解量化任务,落实奖惩责任制。科室、站要正确认识方针目标管理,在整体工作中的主导地位,把全面质量管理贯穿到各项工作的全过程,根据局目标要求落实责任目标到人并如实绘制各自《方针目标展开图》上墙公开。
二、积极开展群众性QC小组活动
今年在推广应用几年来我局取得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开展以创新、增效、提高服务质量为主题的群众性QC小组活动,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科室站负责人负总责的原则,动员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全面质量管理,进一步突出质量管理工作在总体工作中的地位,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使QC小组活动更加务实深入地开展下去。开展QC小组活动是避免走弯路,是节约、降耗、增效的有效手段和措施,各单位的QC小组要做到有课题、有活动、有成果,要结合实际,讲究实效,立足于小、实、活、新,紧紧围绕各自的方针目标开展活动。局全质办对虚假、敷衍,不按要求活动,目标不落实成效不明显的单位按局《百分考核办法》要求将严格奖惩。为提高全体人员质量管理水平,正确运用熟练掌握全质成果编写程序,今年将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合理安排时间,有针对性地在5月份和10月份举办两期培训班,使全体员工特别是QC小组成员理解和掌握QC小组活动的程序、方法。各科室、站接到文件后要按照今年申请注册立项的课题积极的开展活动,按时填写QC小组活动记录,立争年底使注册QC小组都能出优秀成果,为实现我局“三个确保”的目标服务。局将根据各QC小组活动情况,在市局年终检查前召开QC成果发布会,对作出突出贡献并编写规范的优秀QC小组及QC成果进行表彰奖励。
❷ 针对车间质量管理方面,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整改措施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品质管理的六大注意事项
一、品质管理规划
1、品管部岗位职责(包括品管部工作职责、相关人员工作职责、相关工作环节职责)。
2、相关部门品管职责(包括相关人员总体职责、相关部门具体职责)。
3、品质方针制定与实施(包括品质方针制定、品质方针实施)。
4、品质目标制定与实施(包括品质目标制定、品质目标实施)。
5、品质标准化管理(包括明确标准化管理的作用、制定标准、执行标准、修订标准)。
5、品质样板管理(包括采购用样板管理、生产用样板管理、客户用样本管理)。
二、品质资源管理
1、品质培训实施与管理 (包括明确培训的目的、确定培训的内容、实施培训)。
2、品质成本分析(包括品质成本分类、品质成本管理分工、品质成本管理步骤)。
3、品质信息管理(包括品质信息管理流程、品质信息中心的主要工作内容、日常品质信息的利用四、异常品
质信息的处理)。
4、品管工作环境管理(包括、确定工作环境必需因素、建立所必需的工作环境、保持所建立的工作环境)。
5、相关供方管理(包括确定对供方的需要、与供方建立双向沟通、确定供方的过程能力、监视供方的交货状
况、鼓励供方实施持续改进的方案、邀请供方参与设计和开发活动、评估、确认、奖赏有优良表现的供方、
内部损失成本统计表 表二 外部损失成本统计表 表三 鉴定成本统计表 表四 预防成本统计表 表五 废
品损失汇总表 表六 信息联络单 表七 供应商年度考核表)。
三、品质管理工具
1、第一节 帕累托图法(包括制作帕累托图、分析帕累托图、使用帕累托图法的注意事项)。
2、因果图法(包括明确因果图使用原理、制作因果图、分析因果图)。
3、散布图法(包括制作散布图、分析散布图)。
4、控制图法(包括明确控制图原理、制作控制图)。
5、关联图法(包括区分关联图的类型、制作关联图)。
6、亲和图法(包括确定课题、组成小组、搜集资料 .、书写卡片、汇总整理卡片、制作标签卡、作图)。
7、系统图法(包括确定目的,提出手段、措施、评价手段、措施 ,制作卡片,、初步建图,确认目的)。
8、PDPC法(包括明确PDPC法的用途、应用PDPC法)。
9、箭线图法(包括明确箭线图的应用范围、应用箭线图)。
四、品质计量管理
1、标准计量器具管理(包括实施标准计量器具的分类与检定、规范标准计量器具的使用方法、明确标准计量
器具管理的注意事项)。
2、一般计量器具管理(包括检定一般计量器具、使用一般计量器具)。
3、能源计量管理(包括明确能源计量范围,配备能源计量器具、检定与维护,明确能源计量管理注意事项)。
4、计量器具的选配 (包括选配计量器具考虑的因素、不确定度的选配方案、计量器具的选择步骤)。
5、计量器具的校准(包括校准类型、校准的注意事项)。
6、计量器具操作指引(包括电子秤、弹簧秤、硬度计、游标卡尺、高度尺六、厚度计、千分尺)。
7、计量器具内校标准(包括硬度计内校标准、深度尺内校标准、高度尺内校标准、外径千分尺内校标准、200~
500mm卡尺内校标准、200mm以下卡尺内校标准、厚度器内校标准、电子秤内校标准、钢卷尺内校标准、温
度计内校标准)。
8、计量器具周检(包括制作计量器具的周检日程表、报出下年度周检计划、报出下月周检计划、开具检定通知单、实施周检、严禁使用不合格计量器具)。
9、计量器具分级管理(包括A类管理、B类管理、C类管理)。
五、品质检验控制
1、检验的分类与选择(包括按照检验数量分、按照生产过程的顺序分类、按照检验地点分类、按数据性质分
类、按照检验手段分类、按检验目的分类、按检验周期分类)。
2、检验计划制订(包括编制检验计划的准备工作、检验计划的内容、制作检验流程图)。
3、进料检验(包括进料检验概述、进料检验流程、进料检验项目与方法、进料检验方式的选择、检验结果的处理方式、进料检验中紧急放行控制)。
4、过程检验(包括过程检验目的、首件检验、巡回检验、在线检验、完工检验、末件检验)。
5、半成品品质检验(包括半成品制程控制、半成品品质检验)。
6、成品检验(包括包装检验、生产部成品入仓检查、成品出货检验)。
六、不合格品控制
1、不合格品原因分析(包括产品开发与设计方面、机器与设备管理方面、材料与配件控制方面、生产作业控
制方面、品质检验与控制方面)。
2、不合格品标准(包括选择标识物、应用标识物)。
3、不合格品隔离(包括规划不合格品区域、放置标识、管制不合格品区货品)。
4、不合格品评审(包括提出不合格品处置申请、核查申请、复审及判定、终审及判定、安排处理、重新验证、
QC部对允收入仓的允收品进行分类标识)。
5、不合格品处置(包括条件收货、拣用、返工与返修、退货、报废、不合格品记录)。
6、不合格品预防与控制 (包括{执行不合格品的预防措施二、执行不合格品的纠正措施}
七、品质改进计划
1、品质改进组织与运行(包括持续品质改进概述、持续品质改进组织与运行)。
2、品质改进(包括环境建立企业管理层的领导、确立品质改进的价值观念、态度和行为、具体制定企业品质
改进的目标、相互促进的工作关系、全员继续教育和培训)
3、品质改进活动开展(包括识别改进机会,确定改进项目、成立品质改进组织、制定品质改进计划 、品质改进
问题诊断、制订和落实品质改进的方案、控制与评价品质改进 、改进效果的验证和确认、改进成果的保持,
再改进项目的确定)
4、CC活动推行(包括品管圈概述、QCC小组组建、QCC活动开展、QCC活动成果总结 、QCC成果发表、
QCC活动评价、CC常见问题解决、QCC成功推行技巧)
5、TQM活动推行(包括TQM特点、TQM活动内容、QC小组建设)
6、Sigma管理 (包括{6Sigma管理基本内涵、6Sigma管理推行关键、推行6Sigma管理基本流程}
7、无缺点计划实施(包括明确无缺点计划的实施前提、实施无缺点计划
❸ 质量管理体系中单位的年度持续改进计划该怎么写呢
我也不清楚你的单位运作流程。一下回答希望能帮到你
1、持续改进的项目是根据日常管理或流程中的问题来的。
2、问题是基于数据或总结出的分析得来的。
3、数据基础是对上一年出现状况的分析。
总的来说报告应包括一下内容:
对于上一年度的各个方面的分析,并得出结论性问题,基于问题处理的大致规划或采取的必要措施。当然问题不必太多,但得是重点,可以公司领导参照每年的工作报告。希望能帮到你
❹ 质量工作改进计划
1.统计现有的质量数据,列出下期改善的质量目标。
2.分析目前数据的原因,是供应商?还是检验人员能力、方法?使用的设备?
3.分别对以上原因做下步的晚上计划。
4.改善目前的工作环境,包含增加设备、人员培训、,硬体和软体都考虑进去。
❺ 质量整改中管理策划原因是什么意思
简单来说:
1原因分析:技术部设计和开发人员未能按照设计和开的输入要求,明确输出的内容。原因是技术部有关人员对标识要求了解不清楚。
整改措施:对技术部有关人员进行质量管理体系培训,加深对标准的理解。按照设计和开发输入的要求,将设计和开发输入进行总结,汇总,制作设计和开发输出清单。见附件(附上设计和开发输出清单)。
2原因分析:进行设计和开发策划时,未规定设计和开发每阶段的评审要求和评审人员。
整改措施:1)召集技术部对设计和开发计划书进行更改,添加设计和开发每阶段的评审要求,包括参加评审的人员,评审的方式等。
2)组织人员对设计和开发输出阶段进行评审,评审设计和开发输出是否符合输入要求。填写设计和开发评审记录表。包括评审的结果、改进的措施、评审人员的签字和日期。
望补充 望采纳
❻ 为了达成质量目标需要制定哪些行动计划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完整的品质管理控制流程
1。QCC:品质保障圈。包括IQC,IPQC,FQC,OQC,QA,QE,TQC等
2。IQC:进料品质检验。企业在物料需求订单下达后,对供应商供应之产品进行验收检验。IQC正是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它的作用是保障企业物料库存的良性。视企业对物料检验标准的不同,这个部门的人数也会有所不同,可设立课,组,班,也可单独一个(规模标准决定)(全检,抽检)
3。IPQC/PQC:制程检验。在物料验收后,由于批次抽检及库区存放等原因,这一过程中也会有品质问题的产品,故在产品上线时要求对产品的首件进行品质确定,而PQC的职能就是进行首件的确认及批次生产过程中的品质规范及督导。从而提高制程品的成材率,降低成本
4。FQC:这是一个全面的单位。叫入库检验,也叫终检(制程)。在完成生产后,产品流到下线,即包装入库。在这个过程中,FQC将对产品进行全面的品质检查,包括包装,性能,外观等。保证入库品的性能,外观,包装良好且符合要求。视客户的需求及生产管控的必要可以设定全检并包装工作。说白了就是一批经过品质训练后从事包装检验入库工作的生产人员,属下线制程。亦可由生产单位来完成,FQC进行抽检入库。
5。QA:品质保障工程师。这是一个职位说明,应该说是品质保障组。它是公司内部对客诉调查改善的一个单位,进行提出制程优化方案,提高产品品质
6。QE:品质客诉处理工程师。这是一个对外进行品质说明,处理,协调的一个单位,它是直接与业务端及客户端进行协调,说明,处理的一个单位。包括系统文件控管,客诉8D回复,程序文件制订等
7.TQC:全面品质管理。它是一个新的管理理念,是把品质深入到成本,交期等领域的一个新概念。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更多领域做出了要求,从而提高企业信誉进而更全面的对品质进行控管。
-----品质管理的六大注意事项
一、品质管理规划
1、品管部岗位职责(包括品管部工作职责、相关人员工作职责、相关工作环节职责)。
2、相关部门品管职责(包括相关人员总体职责、相关部门具体职责)。
3、品质方针制定与实施(包括品质方针制定、品质方针实施)。
4、品质目标制定与实施(包括品质目标制定、品质目标实施)。
5、品质标准化管理(包括明确标准化管理的作用、制定标准、执行标准、修订标准)。
5、品质样板管理(包括采购用样板管理、生产用样板管理、客户用样本管理)。
二、品质资源管理
1、品质培训实施与管理 (包括明确培训的目的、确定培训的内容、实施培训)。
2、品质成本分析(包括品质成本分类、品质成本管理分工、品质成本管理步骤)。
3、品质信息管理(包括品质信息管理流程、品质信息中心的主要工作内容、日常品质信息的利用四、异常品
质信息的处理)。
4、品管工作环境管理(包括、确定工作环境必需因素、建立所必需的工作环境、保持所建立的工作环境)。
5、相关供方管理(包括确定对供方的需要、与供方建立双向沟通、确定供方的过程能力、监视供方的交货状
况、鼓励供方实施持续改进的方案、邀请供方参与设计和开发活动、评估、确认、奖赏有优良表现的供方、
内部损失成本统计表 表二 外部损失成本统计表 表三 鉴定成本统计表 表四 预防成本统计表 表五 废
品损失汇总表 表六 信息联络单 表七 供应商年度考核表)。
三、品质管理工具
1、第一节 帕累托图法(包括制作帕累托图、分析帕累托图、使用帕累托图法的注意事项)。
2、因果图法(包括明确因果图使用原理、制作因果图、分析因果图)。
3、散布图法(包括制作散布图、分析散布图)。
4、控制图法(包括明确控制图原理、制作控制图)。
5、关联图法(包括区分关联图的类型、制作关联图)。
6、亲和图法(包括确定课题、组成小组、搜集资料 .、书写卡片、汇总整理卡片、制作标签卡、作图)。
7、系统图法(包括确定目的,提出手段、措施、评价手段、措施 ,制作卡片,、初步建图,确认目的)。
8、PDPC法(包括明确PDPC法的用途、应用PDPC法)。
9、箭线图法(包括明确箭线图的应用范围、应用箭线图)。
四、品质计量管理
1、标准计量器具管理(包括实施标准计量器具的分类与检定、规范标准计量器具的使用方法、明确标准计量
器具管理的注意事项)。
2、一般计量器具管理(包括检定一般计量器具、使用一般计量器具)。
3、能源计量管理(包括明确能源计量范围,配备能源计量器具、检定与维护,明确能源计量管理注意事项)。
4、计量器具的选配 (包括选配计量器具考虑的因素、不确定度的选配方案、计量器具的选择步骤)。
5、计量器具的校准(包括校准类型、校准的注意事项)。
6、计量器具操作指引(包括电子秤、弹簧秤、硬度计、游标卡尺、高度尺六、厚度计、千分尺)。
7、计量器具内校标准(包括硬度计内校标准、深度尺内校标准、高度尺内校标准、外径千分尺内校标准、200~
500mm卡尺内校标准、200mm以下卡尺内校标准、厚度器内校标准、电子秤内校标准、钢卷尺内校标准、温
度计内校标准)。
8、计量器具周检(包括制作计量器具的周检日程表、报出下年度周检计划、报出下月周检计划、开具检定通知单、实施周检、严禁使用不合格计量器具)。
9、计量器具分级管理(包括A类管理、B类管理、C类管理)。
五、品质检验控制
1、检验的分类与选择(包括按照检验数量分、按照生产过程的顺序分类、按照检验地点分类、按数据性质分
类、按照检验手段分类、按检验目的分类、按检验周期分类)。
2、检验计划制订(包括编制检验计划的准备工作、检验计划的内容、制作检验流程图)。
3、进料检验(包括进料检验概述、进料检验流程、进料检验项目与方法、进料检验方式的选择、检验结果的处理方式、进料检验中紧急放行控制)。
4、过程检验(包括过程检验目的、首件检验、巡回检验、在线检验、完工检验、末件检验)。
5、半成品品质检验(包括半成品制程控制、半成品品质检验)。
6、成品检验(包括包装检验、生产部成品入仓检查、成品出货检验)。
六、不合格品控制
1、不合格品原因分析(包括产品开发与设计方面、机器与设备管理方面、材料与配件控制方面、生产作业控
制方面、品质检验与控制方面)。
2、不合格品标准(包括选择标识物、应用标识物)。
3、不合格品隔离(包括规划不合格品区域、放置标识、管制不合格品区货品)。
4、不合格品评审(包括提出不合格品处置申请、核查申请、复审及判定、终审及判定、安排处理、重新验证、
QC部对允收入仓的允收品进行分类标识)。
5、不合格品处置(包括条件收货、拣用、返工与返修、退货、报废、不合格品记录)。
6、不合格品预防与控制 (包括{执行不合格品的预防措施二、执行不合格品的纠正措施}
七、品质改进计划
1、品质改进组织与运行(包括持续品质改进概述、持续品质改进组织与运行)。
2、品质改进(包括环境建立企业管理层的领导、确立品质改进的价值观念、态度和行为、具体制定企业品质
改进的目标、相互促进的工作关系、全员继续教育和培训)
3、品质改进活动开展(包括识别改进机会,确定改进项目、成立品质改进组织、制定品质改进计划 、品质改进
问题诊断、制订和落实品质改进的方案、控制与评价品质改进 、改进效果的验证和确认、改进成果的保持,
再改进项目的确定)
4、CC活动推行(包括品管圈概述、QCC小组组建、QCC活动开展、QCC活动成果总结 、QCC成果发表、
QCC活动评价、CC常见问题解决、QCC成功推行技巧)
5、TQM活动推行(包括TQM特点、TQM活动内容、QC小组建设)
6、Sigma管理 (包括{6Sigma管理基本内涵、6Sigma管理推行关键、推行6Sigma管理基本流程}
7、无缺点计划实施(包括明确无缺点计划的实施前提、实施无缺点计划
❼ 怎样才能使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
1、持续改进的组织机构
要推行持续改进,应当有一个负责改进的管理机构。
改进管理组织的主要职责在于:
a、提出持续改进的方针、策略、主要目标和总的指导思想;
b、进行跨职能部门的或规模较大的质量改进项目的策划,并组织项目的实施;
c、为持续改进提供必需的资源,包括进行培训;
d、制定组织持续改进的计划,并组织实施;
e、对各部门的质量改进进行监督、协调,并提供保障;
f、对质量改进成果进行测量、评价和奖励;
g、负责QC小组活动的管理;
h、接受员工的改进意见和建议,并将其及时传达到相关部门,督促落实;
i、定期对质量改进活动进行评审,以寻求改进的机会。
根据组织的具体情况,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之一来确定这样的管理机构:
a、由最高管理者授权,由组织内部某一部门(如质量管理部门)来负责持续改进的管理工作;
b、若组织庞大,亦可成立专门的持续改进管理机构;
c、由最高管理者负责,在组织内建立一个质量持续改进的委员会,有相关的部门和人员组成并定期开展工作,但具体的管理工作依然需要指定一个常设机构来负责。
一般而言,组织的质量改进的途径可以分为纵向分层次惊醒的质量改进和横向跨部门的质量改进。组织的质量改进大多是由纵向分层次进行的。组织有组织的项目,部门有部门的项目,班组有班组的项目,个人有个人的项目。不能因为个人项目小就忽视个人小木,也不能因为有了上一层次的项目就不进行下一层次的项目的改进了。只有广泛开展各个层次项目的改进,才能说这个组织已经保持了持续改进,也才能说真正达到了GB/T 19000-ISO 9000族标准的要求。对于跨部门过程的质量改进,则应主要注意及时识别改进的机会,在各部门之间建立并保持联系,组织负责改进的机构应参与到该类项目质量改进的策划、组织、协调和监督中来,并防止部门之间推诿扯皮。对于车间、班组等基层单位的持续改进,要使其把握以下要点:(1)、应有专人负责持续改进的组织工作;(2)、定期召开相关人员参加的“头脑风暴法”会议,寻求改进机会;(3)协调改进过程;(4)、负责向组织申报质量改进成果;(5)、负责接受员工关于改进的意见和建议。最重要的是,负责改进的管理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对持续改进抱有热情,并自觉主动地改进自己的工作,为全体员工树立一个榜样。那种对员工冷漠或者固步自封的人,不应做这种工作。
2、持续改进环境的建立
a、最高管理者的支持和领导。标准中多处要求最高管理者对持续改进工作予以支持和领导。事实上,最高管理者对持续改进的认识是组织持续改进环境的关键因素,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归纳起来,最高管理者在持续改进中有如下几大职责:制定并向被管理者传达持续改进的目标;以身作则,持续地改进自己的工作过程;培育一种广泛交流、相互合作和尊重个人的环境;采取必要的手段,使组织中的每个人都能够改进自己的工作过程;进行质量改进策划,必要时制定质量改进计划;为持续改进提供必要的资源;对持续改进进行鼓励并将改进的成果纳入有关标准、制度和规范之中,以巩固已取得的成绩。
b、确立持续改进价值观、态度和行为。持续改进环境往往需要有以满足顾客要求和设置更强竞争的目标为中心的、新颖的、共同的价值观念、态度和行为,其中包括:将注意力集中与满足内部和外部顾客的需要;产品质量生产、形成、实现的全过程,即整个质量环中需要进行持续改进,而不仅仅是在生产现场;展示管理者应尽的义务、领导作用和参与情况;不论是在协同工作中还是个人活动中,始终强调持续改进是每个员工工作的一部分;通过改进过程找到问题的所在;持续不断地改进所有的过程;利用数据和信息充分地交流与沟通;促进协同工作和尊重个人;依据对数据的分析进行决策。
c、具体制定企业持续改进的目标。具体的目标要与企业总的经营目标紧密结合,并突出提高顾客满意程度和过程的效果和效率。这些目标应明确易懂、积极可行、恰如其分,并且能够用于测量持续改进的进展情况。达到这些目标所需的策略与措施应该被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必须一道工作的全体人员所理解和赞同。持续改进目标还应定期进行评审并反映出不断变化的顾客期望。
d、各级管理者以身作则、持之以恒和配置资源。各级领导者(当然也包括最高管理者)应通过以身作则、持之以恒和配置资源,为创造持续改进环境履行必要的领导职责并承担义务。由于认识上或体制上的原因,个别管理者对员工的质量管理改进要求(意见和建议)往往采取推诿、抵制、压抑和反对的态度。这会大大打击员工的积极性,是一种破坏持续改进环境的错误行为,必须坚决纠正。
e、相互促进的工作关系。应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进行公开交流、沟通与合作,以消除企业和员工之间影响过程效果、效率和持续改进的障碍,包括与供应商及顾客的公开交流。沟通与合作。
f、全员继续教育和培训。上至企业最高管理者,下至现场员工,都应在质量管理原理和实践、质量改进方法的应用方面得到教育和培训,树立起质量意识与持续改进的思想。
3、持续改进活动开展
a、持续改进的项目。质量改进的项目分为对产品本身的改进、对产品过程的改进和对管理过程的改进。此外,质量目标的调整和提高、可好提出的需优化的服务、内外审出现的严重不合格项都应确定为改进项目。现实中常常遇到的质量缺陷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操作方面造成的缺陷,称为操作者可控的缺陷;另一类则是由于管理方面造成的缺陷,称为管理者可控的缺陷。对前者的改进,主要是研究员工的操作方法,其改进措施通常包括改变操作方法和加工顺序,但有时也有技术上的改进;对后者则主要是研究有关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其改进措施一般包括技术和管理方法的改进两个方面。由于在质量管理中后者占的比重高达80%,这就要求在持续改进中必须实事求是对待质量问题,不能将质量问题推到员工头上。在分析质量问题的原因时,应当更多地从管理的角度,从领导的责任方面去寻找。在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和巩固质量改进成果时,都要在管理因素上多下功夫。同时,管理是质量改进的主要对象,就决定了质量改进的主体主要是组织的领导和管理人员,而不是生产工人。因此,“三结合”模式的QC小组往往能比纯工人组成的QC小组更容易取得成效、巩固成果。
b、机遇的把握。把握持续改进机遇的要点:首先,要不断寻求改进机会,而不是等待出现问题再去抓机会;其次,从监视和测量中去寻找改进机会;再次,从广泛的信息来源中去寻求改进机会;最后,从质量改进的过程或结果中寻求改进机会。另外,当企业发生变革、以质量获得效益、重塑企业形象、生存发生危机或可赢得市场机遇时更应注重质量改进和持续改进的重大作用。
c、持续改进的策划。通过策划,制定出适合组织的中长期、年度以及具体持续改进项目的计划,以指导持续改进工作。持续改进计划的内容包括:改进项目、改进目标、过程步骤(完成期限)、责任分工、资源保障(人、财、物)等。
d、持续改进的控制。可制定持续改进控制程序,充分发挥组织控制、群体控制和自我控制的作用,对持续改进活动加以引导和控制。尤其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手段,克服持续改进中来自包括来自领导层、专业人员和员工各方面的压力,以减小阻力。
e、持续改进的测量。为了识别和诊断以确定改进机会,也为了测量质量改进活动的结果,组织应建立一个客观的测量系统,同时还应当根据不同的测量对象,规定相应的测量部门。
GB/T 19001-2008和GB/T 19004-2008也都规定组织质量管理体系应开发并建立一个与其运作性质相适应的测量系统,并将“测量、分析和改进”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四大板块”之一。组织的测量系统首先要满足日常测量的需要,其次也要满足质量改进的需要。对质量改进的测量是对比改进前后的情况,以确定质量改进的效果,它至少包括两次测量,一次是改进之前,一次是改进之后。这两次测量应在相同的条件下,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对质量改进的测量应当注意:所有的测量普遍存在变异现象,必要时应进行多次测量已进行统计分析;要克服夸大质量改进效果的倾向,测量和分析都必须实事求是;为了克服上述现象,对持续改进测量的结果应当进行评审或认定。
f、持续改进的评审、确认和验证。
与改进一样,改进的评审也应分层次进行。对组织持续改进的评审主要是针对组织范围是否坚持了持续改进以及针对组织质量改进计划和重大项目来进行,这种评审一般应当纳入组织的管理评审中进行,作为管理评审的一个重要内容。对质量改进项目的评审则应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可能是在组织一级,也可能只在部门一级,还可能只在承担该项目的组织或QC小组内进行。而对基层单位持续改进的评审一般带有检查、审核的性质,目的是促进基层单位持续改进活动得到进一步的开展。这种评审可以由组织负责改进的机构组织进行。在对持续改进项目进行验证和确认时,应出具验证报告。
持续改进结果经确认后,需保持下来,把变革的成果纳入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中。包括对规范/操作/管理程序及方法进行更改;对有关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确保这些改进成果称为有关人员工作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
g、持续改进的评价。可以选用如下方法对持续改进进行评价:顾客评价法、企业评价法、专家评价法、产品性能评价法、过程效率评价法、质量成本及价值增值评价法。
总的说来,可以用以下图表来表示持续改进的流程:
四、持续改进的常用方法
1、PDCA循环方法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最早由休哈特于1930年构想,后来被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在1950年再度挖掘出来,并加以广泛宣传和运用于持续改善产品质量的过程中,所以又被称为戴明环。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
(1)、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八个步骤:PDCA的含义如下: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行动。P阶段:包括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找出影响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针对找出的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制定措施计划四个步骤。D阶段:只有一个步骤,即实施计划。C阶段:也只有一个步骤,即检查效果。A阶段:包括总结经验,巩固成绩和把遗留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两个步骤。
(2)PDCA循环的特点:
a、循环不停地转动,没转动一周提高一步;
b、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相互联系,彼此促进;
c、PDCA循环是一个综合性的循环。
2、质量改进方法
a、QCC方法。QCC(Quality Control Circles),即品管圈,又名质量控制圈、质量小组、QC小组等,是指同一工作现场的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质量管理活动,所组成的小组。这些小组作为全公司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环,在自我启发及相互启发的原则下,活用各种统计方法,以全员参与的方式,不断地进行改善及管理自己的工作现场的活动,就是“品管圈活动”。品管圈注重尊重人性,建立愉快的现场;发挥人的能力,开发无限的脑力资源;改善企业体质,繁荣企业精神。组织可按以下方式引入QCC:有进行机构调查;与高层管理讨调查结果;向决策者执行特殊计划;从各个部门挑选主管人员进行特别深度的培训计划;向对此问题拥有最好能力的人员进行培训;在训练有素的管理人员的帮助下进行培训后,在高级管理层中形成质量改进小组,解决主要的组织机构问题;通过协调部门,由培训者对所有工人进行质量概念的意识培训;协调部门保持自愿组成品质圈的工人的记录;组成部门级别、班组级别品质圈,并进行培训。QCC应坚持按员工自愿参加、自愿结合,自愿组合的原则,采用适宜项目与组织特点的方法来组建,主要包括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方式。品管圈的运行可按如下步骤进行:借助流程图表,对问题进行定义;通过搜集数据,来分析问题,确定原因;通过数据的搜集与分析,来找到最深层的原因;确定解决办法,选择合适的解决办法;预见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阻力;在试验的基础上实施解决办法,并检查其实施情况;定期实施;追踪/回顾品管圈解决问题的工具(包括脑力激荡法、流程图表、搜集数据、曲线图、柏拉多分析等)。
b、TQM方法。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即全面质量管理,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永续经营的管理途径。TQM以质量第一、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繁荣;用户至上;强调用数据说话;突出人的积极因素为基本指导思想,秉持预防原则、经济原则、协作原则、按照PDCA循环组织活动和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对践行它的全员、全过程、全企业发生作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标准化工作、计量工作、质量信息工作和质量教育工作等,基本内容包括设计过程、制造过程、辅助过程、使用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c、6σ质量管理方法。“σ”是希腊文的一个字母,在统计学上用来表示标准偏差值,用以描述总体中的个体离均值的偏离程度,测量出的σ表征着诸如单位缺陷、百万缺陷或错误的概率性,σ值越大,缺陷或错误就越少。6σ是一个目标,这个质量水平意味的是所有的过程和结果中,99.99966% 是无缺陷的,也就是说,做100万件事情,其中只有3.4件是有缺陷的,这几乎趋近到人类能够达到的最为完美的境界。6σ管理关注过程,特别是企业为市场和顾客提供价值的核心过程。为了达到6σ,首先要制定标准,在管理中随时跟踪考核操作与标准的偏差,不断改进,最终达到6σ。现己形成一套使每个环节不断改进的简单的流程模式:界定、测量、分析、改进、控制。6σ管理具有对顾客需求高度关注、高度依赖统计数据、重视改善业务流程、积极开展主动改进型管理和倡导无界限合作等特征,一般按照辨别核心流程和关键顾客;定义顾客需求;评估企业当前绩效;改进6σ管理法流程;流程设计、重构与系统整合的基本流程加以推行。推行的关键在于项目选择的改进、改进模式的选择以及6σ管理的领导原则。
d、ZD计划。ZD计划(zero defect program),也成无缺点或零缺陷运动,指组织中的下on工业人员以无缺点为最终目标而拟定当前的目标,以期努力达成,而后再进一步提高目标要求的活动。一般而言,无缺陷运动以每一从业人员均须认识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和树立“无缺点”理念为前提,在一个核心(第一次就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二个基本点(有用的和可信赖的)、三个需要(任何组织都要满足客户的需要、员工的需要和供应商的需要)和四个基本原则(质量就是符合要求;预防的系统产生质量;质量的工作准则是零缺陷;必须以质量代价(金钱)来衡量质量表现)的基本原则下,按建立组织、制定目标、建立建议制度和评价表扬的程序加以实施。
五、持续改进的审核要点
随着ISO 9000族标准的改版,持续改进的地位得以一次又一次的提升。最早的87版本系列标准中,由于认识的局限,几乎没有质量改进有关术语出现,为此ISO 9000族标准收到广泛的批评。94年发布的有限修改版将质量改进写进了ISO 9004中,但由于依然未能将其融入质量管理体系之中,质量改进与质量管理体脱节,致使很大一部分组织没有将质量改进作为质量管理体系必不可少的要素对待。从2000版标准开始,质量改进和持续改进已被作为重要内容纳入了体系之中,持续改进已成为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基础。对组织持续改进工作的审核也已随之日益凸现其重要性。
标准要求:GB/T 19000标准中“持续改进”的定义是“增强满足要求的能里的循环活动”,条款8.5.1对持续改进做出了如下要求:8.5.1持续改进 组织应利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这就决定了持续改进的内容包括以下内容:通过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制定、建立、实施、评审和调整,确立持续改进的方向;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产品、过程的趋势和不足,评价顾客满意的信息,调整质量管理体系的输入和输出;通过内、外部审核不断发现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并想高层领导提出体系改进的建议;通过实施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实施改进,使不合格不再发生或者不发生;通过管理评审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并作出改进措施的决定。
❽ 服装厂质量改进计划怎么写
这个没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❾ 机械外观质量改进计划怎么写
做质量改进,首先要知道用什么改进流程(七步法,六西格玛还是8D),或者你们单位自己的流程也可以,一般思路都是先围堵缺陷 降低顾客接收可能性,然后进行简单原因分析,制定有效的短期整改方案,防止缺陷再扩大,下来应用工具或者实验寻找根本原因(故障树,鱼刺图都是很好的工具),接着实施长期整改措施,杜绝质量问题,最后就是验证结果和过程生产的控制,必要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希望对你有帮助
❿ 什么是质量改进
质量改进的步骤本身是一个PDCA循环,即计划(Plan),实施(Do), 检查(Check),处置 (Action).四个阶段内容如下:
* 计划:包括制定方针,目标,计划书,管理项目等;
* 实施:按计划去做,落实具体对策;
* 检查:实施了具体对策后,验证其效果;
* 处置:总结成功的经验,实施标准化,以后可以按该标准进行.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轮PDCA循环解决,为制定下一轮改进计划提供资料.
具体实施质量改进PDCA循环的过程,以分成如下七个步骤,即:
1) 明确问题
2) 掌握现状
3)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4) 拟订对策并实施
5) 确认效果
6) 防止问题再发生并标准化
7) 总结
PDCA第一步骤:明确问题
明确问题
1.操作方法:
(1)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为什么比其他问题重要.
(2)问题的背景是什么,现状如何.
(3)具体描述问题的后果,如产生了什么损失,并指出希望改进到什么程度.
(4)选定改进课题和目标值.
(5)选定改进任务负责人.
(6)预算改进活动所需费用.
(7)拟订改进活动时间表.
2.评述:
* 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受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限制,解决问题时必须决定其优先顺序.从众多的问题中确认最主要的问题,必须说明理由.
* 必须向相关人员说明解决问题的必要性.
* 应该合理地设定目标值,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
* 若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若干具体问题时,可分解成几个子课题.
应规定解决问题的期限.
PDCA第二步骤:掌握现状
掌握现状
1.操作方法:
(1) 调查四个方面以明确问题的特征:时间,地点,种类,特征.
(2) 从不同角度调查,找出结果的波动.
(3) 去现场收集数据中没有包含的信息.
2.评述:
(1)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就在问题内部.例如:质量特性值的波动太大,必然在影响因素中存在大的波动,这两个波动之间必然存在关系,这是把握问题主要影响原因的有效方法.而观察问题的最佳角度随问题的不同而不同,不管什么问题,以下四点是必须调查清楚的.即:时间,地点,种类,特征.
①时间:早晨,中午,晚上,不合格品率有何差异 星期一到星期五(双休日的情况下),每天的合格品率都相同吗 当然还可以以星期,月,季节,年等不同时间段观察结果.
②地点:从导致产品不合格的部位出发.从部件的上部,侧面或下部零件的不合格情况来考虑,如:烧制品在窑中位置的不同(门口附近,窗边,炉壁附近,炉的中央等等),产品不合格品率有何不同;还可以依照方位(东,南,西,北),高度(顶部,底部)等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产品形状非常长的情况下,可从前面,中央,后部去考虑;产品形状复杂的情况下,不合格部位是在笔直的部位还是拐角部位等等.
③种类:同一个工厂生产的不同产品,其不合格品率有无差异 与过去生产过的同类产品相比,其不合格品率有无差异 关于种类还可以从生产标准,等级;是成人用还是儿童用;男用还是女用,内销还是外销等不同角度进行考虑,充分体现分层原则.
④特征:以产品不合格品项目——针孔(细小的气孔)为例,发现针孔时,其形状是圆的,椭圆,带角的还是其它形状;大多数针孔的排列有无特征;是笔直地还是弯曲地排列;是连续的还是间断的,等等.何种情况下,针孔的大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是在全部还是特定的部位出现;针孔附近有无异样的颜色或异物存在.
(2)不管什么问题,以上四点是必须调查的,但并不充分,另外,结果波动的特征也必须把握.
(3)调查者应深入现场,在现场可以获得许多数据中未包含的信息.
PDCA第三步骤: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1.操作方法:
(1) 设立假说(选择可能的原因)
①为了搜集关于可能的原因的全部信息,应画出因果图(包括所有认为可能有关的因素).
②运用"掌握现状"阶段掌握的信息,消去所有已确认为无关的因素,用剩下的因素重新绘制因果图.
③在绘出的图中,标出认为可能性较大的主要原因.
(2) 验证假说(从已设定因素中找出主要原因)
①搜集新的数据或证据,制定计划来确认可能性较大的原因对问题有多大影响.
②综合全部调查到的信息,决定主要影响原因.
③如条件允许的话,可以有意识地将问题再现一次.
2.评述:
到了这一阶段,就应该科学地确定原因了.考虑原因时,通常要通过讨论其理由,并应用数据来验证假说的正确性,这时很容易出现将"假说的建立"和"假说的验证"混为一谈的错误.验证假说时,不能用建立假说的材料,而需要新的材料来证明.重新收集验证假说的数据要有计划,有根据地进行.
(1)因果图是建立假说的有效工具.图中所有因素都被假设为导致问题的原因,图中最终包括的因素必须是主要的,能够得到确认的.
①图中各影响因素应尽可能写具体.如果用抽象的语言表达,由于抽象的定义是从各种各样的实例中集约出来的,因此,图形可能过于庞大.例如,因果图中的结果代表着某一类缺陷,图中的要因就成为引起这一类缺陷的原因集合体,图中将混杂各种因素,很难分析.因此,结果项表现得越具体,因果图就越有效.
②对所有认为可能的原因都进行调查是低效率的,必须根据数据,削减影响因素的数目.可利用"掌握现状"阶段中分析过的信息,将与结果波动无关的因素舍去.要始终记住:因果图最终画得越小(影响因素少),往往越有效.
(2)验证假说必须根据重新实验和调查所获得的数据有计划地进行.
①验证假说就是核实原因与结果间是否存在关系,是否密切.常使用排列图,相关及回归分析,方差分析.
②导致产品缺陷出现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一个或几个,应首先对主要因素采取对策.所以,判断主要影响原因是重要的.
③利用缺陷的再现性试验来验证影响原因要慎重进行.某一产品中采用了非标准件而产生不合格品,不能因此断定非标准件就是不合格品的原因.再现了的缺陷还必须与"掌握现状"时查明的缺陷一致,具有同样的特征.有意识的再现缺陷是验证假设的有效手段,但要考虑到人力,时间,经济性等多方面的制约因素.
[例]日本玉川大学著名质量管理专家谷津进教授曾将这几个阶段活动形象地用图表示出来,见图.
提出问题 整理原因 制定对策
思考层面
验证
现实世界
调查实情 验证假说
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
PDCA第四步骤:拟定对策并实施
拟定对策并实施
1.操作方法:
(1)必须将现象的排除(应急措施)与原因的排除(防止再发生措施)严格区分开.
(2)采取对策后,尽量不要引起其它质量问题(副作用),如果产生了副作用,应考虑换一种对策或消除副作用.
(3)先准备好若干对策方案,调查各自利弊,选择参加者都能接受的方案.
2.评述:
(1)对策有两种,一种是解决现象(结果),另一种是消除引起结果的原因,防止再发生.如下图所示.
生产出不合格品后,返修得再好也不能防止不合格品的再次出现,解决不合格品出现的根本方法是除去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因此,一定要严格区分这两种不同性质的对策.
(2)采取对策后,常会引起别的问题,就像药品的副作用一样.为此,必须从多种角度对措施,对策进行彻底而广泛地评价.
(3)采取对策时,有关人员必须通力合作.采取对策往往要带来许多工序的调整和变化,如果可能,应多方听取有关人员的意见和想法.当同时存在几个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方案时,通过民主讨论决定是一个良好的选择.
(4)绘制系统图是同时采取多项对策时常用的工具,但要注意对策间的关系及先后顺序.
PDCA第五步骤:确认效果
确认效果
1.操作方法:
(1) 使用同一种图表将对策实施前后的不合格品率进行比较.
(2) 将效果换算成金额,并与目标值比较.
(3) 如果有其它效果,不管大小都可列举出来.
2.评述:
(1)本阶段应确认在何种程度上做到了防止不合格品的再发生.比较用的图表必须前后一致,如果现状分析用的是排列图,确认效果时必须用排列图.
(2)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不合格品率的降低换算成金额是重要的.通过对前后不合格品损失金额的比较,会让企业经营者认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
(3)采取对策后没有得到预期结果时,应确认是否严格按照计划实施了对策,如果是,就意味着对策失败,重新回到"掌握现状"阶段.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时,应该考虑以下两种情况:
① 是否按计划实施了,实施方面的问题往往有:
A. 对改进的必要性认识不足;
B. 对计划的传达或理解有误;
C. 没有经过必要的教育培训;
D. 实施过程中的领导,组织,协调不够;
E. 资源不足.
② 计划是否有问题,计划的问题往往是:
A. 现状把握有误;
B. 计划阶段的信息有误和/或知识不够,导致对策有误;
C. 对实施效果的测算有误;
D. 没有把握实际拥有的能力.
PDCA第六步骤:防止问题再发生和标准化
防止问题再发生和标准化
1.操作方法:
1)为改进工作,应再次确认5W1H的内容,即What(为什么),Why(为什么),Who(谁),Where(哪里),When(何时做),How(如何做),并将其标准化.
2)进行有关标准的准备及传达.
3)实施教育培训.
4)建立保证严格遵守标准的质量责任制.
2.评述:
为防止不合格品的再出现,纠正措施必须标准化,其主要原因是:
(1)没有标准,不合格品问题渐渐会回复到原来的状况.
(2)没有明确的标准,新来的职工在作业中很容易出现以前同样的问题.
标准化工作并不是制订几个标准就算完成了,必须使标准成为职工思考习惯的一部分.因此为了贯彻实施标准,对职工进行知识与技术的教育和培训也是必要的.
①标准化是表示作业顺序的一种方法.有了How(如何做)规定的有关内容,就可认为是标准化了;含有4W1H(除去"为什么"Why)的内容,就可以认为非常完全了.对于完成作业的方法,没有"为什么"也许是可以接受的;但对于职工却是不可缺少的内容,他们需要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
②导入新标准时引起的混乱,其主要原因是标准没有充分地准备和传达,实施新标准意味着作业方法将发生改变,这时会引起许多细小的差错.尤其对于将工作划分成许多具体操作,系统性很强的作业现场,一部分工作做了调整,另一部分未做相应调整,于是问题就出现了.
③反复,充分地教育培训对标准的顺利实施是必要的.否则,标准再完备也无法保证严格遵守,无法防止产品缺陷的再次出现.
PDCA第七步骤:总结
总结
1.操作方法:
(1)找出遗留问题.
(2)考虑解决这些问题下一步该怎么做.
(3)总结本次降低不合格品率的过程中,哪些问题得到顺利解决,哪些尚未解决.
2.评述:
(1)要将不合格品减少为零是不可能的,但通过改进,不断降低不合格品率是可能的.同时也不提倡盯住一个目标,长期地就一个题目开展活动.开始时就定一个期限,到时候进行总结,哪些完成了,哪些未完成,完成到什么程度,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然后进入下一轮的质量改进活动中去.
(2)应制订解决遗留问题的下一步行动方案和初步计划.
PDCA
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