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治理
1. 如何避免学术不端行为
高等学校对本校有关机构或者个人的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负有直接责任。要遵循客观、公正、合法的原则,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处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处理办法,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高等学校要建立健全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工作机构,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加强惩处行为的权威性、科学性。学术委员会是学校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最高学术调查评判机构。学术委员会要设立执行机构,负责推进学校学风建设,调查评判学术不端行为等工作。
高等学校党委和行政部门要根据学术不端行为的性质和情节轻重,依照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对学术不端行为人给予警告直至开除等行政处分;触犯国家法律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于其所从事的学术工作,可采取暂停、终止科研项目并追缴已拨付的项目经费、取消其获得的学术奖励和学术荣誉,以及在一定期限内取消其申请科研项目和学术奖励资格等处理措施。查处结果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通知强调,高等学校在调查和处理学术不端行为过程中,要查清事实,掌握证据,明辨是非,规范程序,正确把握政策界限。对举报人要提供必要的保护;对被调查人要维护其人格尊严和正当合法权益;对举报不实、受到不当指控的单位和个人要及时澄清并予以保护。
高等学校要将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广泛开展学风建设的专题讨论,切实提高广大师生的学术自律意识。要把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作为教师培训尤其是新教师岗前培训的必修内容,并纳入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教育教学之中,把学风表现作为教师考评的重要内容,把学风建设绩效作为高校各级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方面,形成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的长效机制。
高等学校要通过校内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络、宣传橱窗等各种有效途径和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学术道德宣传教育活动,发挥学术楷模的示范表率作用和学术不端行为典型案例的教育警示作用,努力营造以遵守学术道德为荣、以违反学术道德为耻的良好氛围。
各高校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加强对所属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工作的领导,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推进高校学风建设工作。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所有高校(含民办高校)学风建设工作进行指导和协调。
教育部要求各地各部门、各部属高校及时报送严肃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加强学风建设的有关落实情况,年底前,将对《通知》的执行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2. 运用马克思基本原理中真理和价值关系原理谈谈如何看待在新冠疫情流行是对中国的污名化
抗疫斗争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能够战胜任何艰难险阻,能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焦扬提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担负着理论引领、价值引领、宣教引导、舆论引导的重任。
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同复旦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协同全国同行,努力把抗疫斗争的鲜活经验总结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动力,把抗疫英雄事迹转化为思政课和课程思政的最生动素材,把抗疫斗争中涌现的爱国主义和时代精神融化到教书育人中去。
认为其背后是中国的制度优势在支撑。把全球抗疫作为学术研究对象,可以转化为疫情叙事。面对疫情叙事,中西方有着不同的解释框架和话语表达。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胜利,充分彰显了党的领导、人民至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2)学术治理扩展阅读:
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3. 郑健龙的学术贡献
长期从事特殊土路基稳定与加固、路面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沥青混合料力学特性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曾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50余项,出版《公路膨胀土工程》等学术专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获国家专利8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6项,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突出贡献,在国内外同行业享有很高的声誉:
(1)主持完成国家西部交通建设科技计划重大项目“膨胀土地区公路修筑成套技术研究”,提出了膨胀土的平衡含水率理论、开发了膨胀土路堑边坡柔性支护综合处治技术和路堤物理处治技术,发展了公路膨胀土工程理论与技术。
(2)首次提出了沥青路面路表弯沉衰变的演化模型和沥青路面结构极限状态设计法,提出了以设计弯沉为指标的沥青路面设计标准与方法以及沥青路面大中修补强设计新方法, 完善了我国沥青路面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成果均被纳入行业规范。
(3)在国内外率先开展沥青混合料的粘弹性损伤特性的研究,提出了以损伤力学中的真实应力确定疲劳试验中应力水平的新方法,建立了相应的疲劳方程,创建了沥青混合料非线性疲劳损伤理论与分析方法,为沥青路面设计规范的修订奠定了基础。
此外,郑健龙教授在路基变性控制技术、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沥青路面的抗裂设计、沥青混合料的改性技术、路面养护管理技术、复合材料板壳的非线性理论等方面均有所建树 。
攻克“公路癌症”膨胀土技术这一世界性难题,荣获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一所普通地方性院校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在湖南,还是第一次。
这个奇迹的创造者,就是长沙理工大学校长郑健龙教授和他的科研团队。15年来,郑健龙教授领着全国25家单位的380多名科技人员,针对在公路修建中遇到膨胀土“逢堑必滑,有堤必塌”这一“工程中的癌症”,联合艰辛攻关,终于“治愈”这一国内外专家长期以来久治未愈的“顽疾”!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达11.75亿元。
“癌症”肆虐,每年损失超过150亿美元
“膨胀土是一种富含膨胀性黏土矿物,在环境干湿交替作用下发生体积明显胀缩和强度急剧衰减的特殊土。”郑健龙教授解释称,膨胀土遇水膨胀,天晴干裂,是修建公路的最大克星。全世界有46个国家、我国有26个省区大量存在着这种特殊土,修公路遇到这种土,多会发生边坡滑坍、路基沉陷、道路损毁、构造物垮塌等现象,而且破坏具有多次重复性。此外,对铁路、房屋建筑、水利设施等浅表层轻型结构也有极大危害。中加合作研究表明,每年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50亿美元。以往多采用化学改良、弃土换填和刚性支护的办法,不仅造价高、工期长,施工困难,而且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
怎么办?早在1992年,在原长沙交通学院任教的郑健龙就开始关注这个问题,1993年他申请到比利时的一个博士后基金,到比利时道路研究所做访问学者,开始系统性地思考和研究这个课题。那些年里,膨胀土几乎成为郑健龙天天想着念着的字眼。
放弃“刚性治理”选择“以柔治胀”
治理公路膨胀土,主要难题其实就是一个:如何让这种看似普通的泥土在任何天气情况下,既不膨胀也不开裂,从而不坍塌或下沉。为此,郑健龙和同事杨和平教授,领着学生在实验室、在工地现场做了无数次的测试、试验,创造性地提出边坡治理“以柔治胀”的新理念。
什么意思?就是放弃“刚性治理”加固围挡的办法,而是给膨胀土“消能”“排水”“穿衣”,再用阔叶植被稳定表土层。1995年,他和同事尝试着在云南的楚大高速公路上采用这项技术,小获成功。
2002年,交通部西部建设重大科技项目之一——“膨胀土地区公路建筑成套技术研究”面向全国招标,对公路膨胀土已进行了10年研究的郑健龙联合相关单位,一举成功中标。
此后几年里,郑健龙联合多家施工单位,对公路膨胀土的性质及其治理方式再度进行深入研究。为了研究膨胀土与土工合成材料相互作用机理,郑健龙与课题组成员演示了几十次,又和设备生产厂家反复讨论10余次,终于研制成国内最大、性能最好的数控拉拔试验系统;为了真实评价膨胀土填料的路用性能,课题组修改设备方案10多次,成功发明出改进CBR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为了证明膨胀土直接用作路堤填料的可行性,他不仅进行了大量室内试验,而且亲自带领课题组成员,不论寒暑、昼夜,无数次在施工现场收集数据,经年跟踪考察。
新技术贵在应用。修路都是项目经理责任制,有严格的经费预算和时间规定,之前花大量金钱和时间都难以攻克的“癌症”,究竟是怎么治的?记者在实验室看到,除了在内部做排水通道和外部种植阔叶植被外,最重要的是郑健龙给膨胀土穿上了一件可随气候的变化而变化伸缩的“衣服”——特制的塑料格栅。每50公分厚的膨胀土,穿上这样一件特制的衣服,就像一个时瘦时胖的人穿上有弹性的毛衣一样。这样一来,无论天气如何,膨胀土都不会因“时胖时瘦”的幅度太大而造成坍塌。
对公路回填,也就是膨胀土的填埋,郑健龙和他的同事们则采取的是另一种办法:“包裹”,即用其他的土包裹膨胀土,给膨胀土穿上“保温防渗”的外衣,“刀枪不入”。
科学探索孜孜以求,集体攻关终获成功
记者获悉,该项新技术先后在10个省区23条高速公路和南水北调工程中广泛应用,有力支撑了重大工程建设,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1.75亿元,节约建设用地16202.5亩,减少油耗3640.6万升,降低废气排放1.66万吨,被交通运输部列为重点推广技术。课题组也因此衍生出12项国家专利、4部行业规范、3部专著、213篇论文,从而构建了集理论、方法及勘察、设计、施工技术于一体的膨胀土地区公路建设成套技术,使我国公路建设从惧怕膨胀土、绕避膨胀土转变为充分掌握和利用膨胀土,从地质灾害频发、环境恶化发展为百姓安居乐业、节能环保,为促进公路交通事业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任何大项目都不可能是一个人的功劳。”采访中,已从事30多年公路建设科研的郑健龙反复强调这一点,他如数家珍地向我们介绍:作为项目技术负责人的杨和平教授,长年驻扎在施工第一线。2003年6月至2004年7月,为了保证试验段的施工质量,杨教授和刘龙武副教授领着两个学生,在广西南友路施工工地一住就是一年,中途仅仅是为了研究生答辩和学校事务就回长沙几次。杨教授和研究生们一起吃住,一起早出晚归。他在现场指导施工人员进行膨胀土路堤加筋时,看到民工土工格栅铺设方法不对,自己亲自示范,手把手教,回到学校,又一头扎进实验室研究各项试验数据。正因为有这种刻苦钻研的精神,杨教授先后发表项目研究论文70多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的近20篇。
负责实体工程修筑与数值模拟计算的韦秉旭副教授在广西南友路工地期间,一年时间瘦了20斤。还有“80后”的张锐博士,读硕士时选择的就是这个课题,此后读博士5年,一直围绕这个课题进行实验,就在记者采访时,他还领着研究生们为慕名找到课题组的“北京西南六环”项目组做实验,看着他和研究生们一铲一铲地铲土,记者感叹:这哪里是博士啊,分明是一群民工!
“2020年以前,我国将新增数万公里高速公路,百万公里普通公路。膨胀土的治理,应用前景极其广阔。”
这,也许就是郑健龙的动力所在。
4. 现在考研考什么专业比较好
哈喽,大家好,我是棉言麻语,每天都会有不同的精彩资讯分享给你。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2020年考研,什么专业比较热门?
下面我们来具体说一下。
5. 刘波的学术及科研成果
1. 刘波、王力立、姚引良,整体性治理与网络治理的比较研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年第5期
2. 刘波、王莉、王华光,网络治理运行稳定性与关系质量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第6期
3. 刘波、彭瑾、盖小静、王力立、常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土地流转实践的调研分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第1期
4. 刘波、彭瑾、康俊俊,共性技术研发服务的政府购买机制初探,中国软科学,2011年12月,(2011年第八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同时收录)
5. 刘波、王力立、彭瑾,社会工程研究与网络治理的理论探讨,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D01,公共行政,2011年第5期全文转载)
6. 刘波、王少军、王华光,地方政府网络治理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公共管理学报,2011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D01,公共行政,2011年第6期全文转载)
7. 刘波、崔鹏鹏,公共服务外包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公共管理学报,2010年第2期
8. 刘波、崔鹏鹏,省级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评价,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4期
9. 刘波,基于网络治理的高等教育运作机制研究,中国软科学,2009年11月,(2009年第七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同时收录)
10. 刘波,彭瑾,王华光,对高等教育产品定义的逻辑与修订,长安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1期
11. 姚引良、刘波、郭雪松、王少军,地方政府网络治理形成与运行机制博弈仿真分析,中国软科学,2012年第1期
12. 姚引良、刘波、汪应洛,网络治理理论在地方政府公共管理实践中的运用及其对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人文杂志,2010年第1期
13. 姚引良、刘波、汪应洛,网络治理:地方政府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可行选择,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1期
14. 姚引良、刘波、王少军、祖晓飞、汪应洛,地方政府网络治理多主体合作效果影响因素研究,中国软科学,2010年第1期
15. 姚引良、刘波、汪应洛,地方政府网络治理与和谐社会构建的理论探讨,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第11期
16. 彭瑾、刘波、王力立、盖小静,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分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第2期
17. 刘波、孙林岩,基于Petri Net 的需求流动网组建模型及其稳定性分析,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8年9月,Vol.38:82-88
18. Sun LY, Liu B(write), Wu XT. Demand Flow Network,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Commerce Technology for Dynamic E-Business, SEP 13-15, 2004, 353-356(EI检索:051088.72564;ISTP检索)
19. 刘波、孙林岩,从供应链到需求流动网,工业工程,2007年4月
20. 刘波、戴辉、孙林岩, 行为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假设的修正和发展,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No.3(Sum No.69)Vol.24,2004年9月
21. 刘波、孙林岩,交易费用理论对需求流动网的分析与解释,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J] ,No.4(Sum No.74)Vol.25,2005年12月
22. 戴辉、刘波、孙林岩, 多目标模糊动态选拔机制的应用研究. 工业工程与管理, 2004, Vol.9(No.4): p31-34
23. 宫俊涛、刘波、孙林岩,网络分析法(ANP)及其在供应商选择中的应用,工业工程2007年4月
24. 戴辉、刘波,证券市场变革将呈五大趋势,经济日报[N],2004-03-31(5版)
25. Liu Bo, Sun Linyan. The cultivating of engineering human resource based on AM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nt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2003,Volume 8 Number2,June
26. 刘波、孙林岩,灵捷制造下的物流集成化管理,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第29卷,第2期,p288-291
27. 孙林岩、刘波(执笔),适应先进制造技术的工程教育改革,中国机械工程,2001,vol.12,no.1,p66-69
28. 刘波、孙林岩,企业家人力资源分析及其开发与利用,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vol.20, no.3, p29-32
29. 刘波、王莉、姚引良,地方政府网络治理网络价值影响因素实证研究,working paper
30. 刘波、王少军、姚引良,地方政府网络治理形成路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working paper
31. 刘波、王莉、姚引良,地方政府网络治理发起的理论与实证研究,working paper
32. 刘波、崔鹏鹏,公共服务外包效果影响因素实证研究,working paper
33. 刘波、王宇,地方政府网络治理网络风险实证研究,working paper
34. 刘波、常爽、彭瑾,公共服务外包过程中的合同管理研究,working paper
35. 刘波、王力立、姚引良,地方政府网络治理协同行为实证研究,working paper
36. 刘波、王莉、彭瑾,基于质性研究的地方政府网络治理概念内涵及价值探析,working paper
37. 刘波、彭瑾、崔鹏鹏,公共服务外包概念界定与比较研究,working paper
6. 党风廉政建设包括哪些内容
党风廉政建设的内容包括:
1、立足教育抓预防,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
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是反腐败斗争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预防腐败工作中起着奠基和先导作用。在实践中,该行始终把教育放在首要位置,不断探索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切实增强教育的说服力,使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筑牢了思想道德防线,增强了拒腐防变能力。
2、完善制度抓预防,创建反腐倡廉制度体系。
制度建设是预防腐败工作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环节,是防腐败工作起到实效的根本保证,是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有力措施。
3、强化监督抓预防,创新权力运行监督机制。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控和监督是检验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是执行规章制度的重要保障。在实际工作中,该行通过突出重点、完善手段、健全体系,努力创新权力运行监督机制,认真落实监督工作,切实增强监督的制衡力,使监督成为预防腐败的一个有力武器。
4、建立健全防控廉政风险制度。
要针对重点对象、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逐步建立健全风险预警、纠错整改、内外监督、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机制,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廉政风险防控制度体系。
5、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
要进一步完善利益冲突回避制度,重点完善公务回避、任职回避、地域回避制度;进一步完善并严格执行公职人员行为限制和领导干部亲属经商、担任公职和社会组织职务等相关制度规定,防止领导干部利用公共权力或自身影响为亲属和其他特定关系人谋取私利。
(6)学术治理扩展阅读
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力度不减、尺度不松,重心在逐步向下延伸,基层地税机关面临着持续加压的反腐态势,必须要认清形势,筑牢思想防线。
高压态势越来越强的形势。中央纪委十八届六次全会和自治区纪委十一届七次全会都明确提出,要推动反腐败向基层延伸,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继续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全区地税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强调,廉政建设是生命线和高压线。
基层地税机关和一线执法人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反腐倡廉不断在向基层延伸,在向群众身边的“微腐败”深入。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一旦触及了法律这条“红线”“底线”和“高压线”,必然会遭到“电击身坏”,“头破血流”。
把党风廉政建设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县局党组要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思想教育统筹安排,各党支部要以建立“两学一做”教育常态化机制为抓手,把学习《党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税收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等党规政纪,当做经常性的工作抓。
要切实加强干部日常管理和监督,深入开展专题教育和专项整治,把廉政教育与政治学习、党课学习紧密结合,丰富学习形式,确保意识形态方向正确,使每个党员脑中有把“戒尺”,心中有盏“红绿灯”,做到不闯红线、不触底线。
把党风廉政建设贯穿于依法治税始终。依法治税是税收工作的生命线。对税务部门而言,严格遵守法律、严格依法办事,不仅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防范廉政风险的根本途径。要坚持依法治税、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原则,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加强税务廉政风险防范管理。以税收管理员管理制度为平台,强化权力制约机制,深化税务人员内审工作机制,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杜绝执法风险,让全体税务人员都深刻认识到,党纪国法不是“橡皮泥”“稻草人”,违纪违法都要受到追究。
把党风廉政建设贯穿于执纪监督始终。执纪、监督、问责是纪检监察工作的主业,也是党风廉政建设的抓手。作为基层地税机关的一把手,首先是党风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全力支持纪检部门加大执法监督力度。
继续组织开展好纳税人满意度调查、税务所长述职述廉等活动,为监督工作提供有力抓手。进一步完善内外监管媒介,让监督的阳光照进执权行政的全过程。
把党风廉政建设贯穿于制度执行始终。制度建设更加具有稳定性、长期性。要不定期组织开展对八项规定、自治区党委十项规定和区局党组八条规定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干部严格自律,队伍清正廉洁。
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从考勤、着装等日常行为规范入手,坚持定期督查和不定期督查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始终保持正风肃纪的高压态势。唯此,基层地税机关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才能抓出力度,收到实效。
7. 吴清华的学术论文
1、英文期刊论文
(1)Wu Qinghua, Wang Pingxin, Ding JuMin,2005,The Determinants of timeliness of financial reporting service: Evidencefrom China[C],2005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Services Systems and Services Management (ICSSSM05),IEEE-PROCEEDINGS: 440-444,ISBN:0-78-3-8971-9(EI和ISTP同时收录)。
(2) Wu Qinghua, Wang Pingxin, Yin Junming,2006,Audit committee, Board Characteristic and FinancialReporting Quality——A Research Based on the Security Market[J],《Frontiers of Business Research in China》, 3:385-400
(3)Wu Qinghua,Wang Pingxin, 2006, TheEffect of audit opinions and earnings surprises on theTimeliness of Financial Reporting: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a’s listedcompanies[C],2006InternationalForum of Information Systems Frontiers。(4)Tian Gaoliang,WuQinghua,Wang Fangjun,2008,Ultimate property right, exertion methods of controlright and governance demand of audit committee —— An empirical research basedon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2008 AAAAnnual Conference(入选2008年美国会计学会年会), Anaheim, CA,August, 2008。
(5)Charlie X. Cai, Michael J.Hiller, Qinghua Wu, 2009,Agency Costs of Government Ownership: AStudy of Voluntary Audit Committee Formation in China,AAA AnnualMeeting(入选2009年美国会计学会年会)。
(6)CharlieX. Cai,Gaoliang Tian,QinghuaWu,2009,Agency Costs of Government Ownership: A Study of Voluntary AuditCommittee Formation in China,SSRNonline (曾下载量排名全球前十)。
2、国内权威(重要)期刊论文
(7)吴清华、田高良,2008,终极产权、控制方式与审计委员会治理需求,管理世界,9:124-137
(8)戚振东、吴清华,2008,政府绩效审计:国际演进及启示,会计研究,2:72-82
(9)王平心、吴清华、叶小青,2008,审计委员会治理:防范校企合作创新中逆向选择风险的作用,管理工程学报,1:134-137
(10)裘宗舜、吴清华,2003,审计抽样技术之创新——货币单位抽样,审计研究,2:3-6
(11)吴清华,2004,作业与作业链绩效:经济效益审计新思维——兼及内部审计职能的嬗变,审计研究,3:83-88(全文被收录于刑俊芳主编:《效益审计中国模式探索》,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P.521-535)
(12)吴清华、王平心、冯均科,2006,审计委员会之治理效率:实证文献述评与未来研究方向,审计研究,4:72-82,19
(13)殷俊明、王平心、吴清华,2005,成本控制战略之演进逻辑:基于产品寿命周期的视角[J],会计研究,3:53-58
(14)吴清华、王平心、丁菊敏,2005,基于作业价值分析的价值链管理:一个理论框架,管理评论,4:27-31
(15)吴清华、王平心、殷俊明,2006,审计委员会、董事会特征与财务报告质量——一项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管理评论,7:49-56
(16)吴清华、王平心,2007,公司盈余质量:董事会微观治理绩效之考察——来自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强制性变迁背景下的经验证据,数理统计与管理,1:30-40
(17)吴清华,2011,引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科学发展的统领性文件——解读《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并表监管指引》,管理评论,录稿通知
3、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期刊论文
(18)殷俊明、王平心、吴清华,2005,平衡计分卡研究综述,经济管理,2:44-49
(19)吴清华、方宝璋,2002,论会计的适度稳健原则及在我国企业的实现,当代财经,2:76-78
(20)裘宗舜、吴清华,2004,财务报告质量评估:一种整合的观点,当代财经,2:51-55
(21)王平心、吴清华、殷俊明,2006,审计委员会之弱化治理效应:一种理论假说及其证据,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37-42
(22)吴清华、王平心、王颖,2006,审计委员会的财务监督效率:制度成因与改革路,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13-19
(23)何燎原、吴清华,2005,内部控制之理论框架——基于业务流程观下的重新审视,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71-75
(24)吴清华、王平心,2006,基于博弈的审计委员会治理效应分析,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137-140
(25)殷俊明、王平心、吴清华,2005,基于竞争战略的预算差异分析:模型与案例,科技进步与对策,7:78-80
(26)殷俊明、王平心、吴清华,2005,作业成本法和产出成本法用于产品组合决策的比较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10:100-102
4、全国中文、经济或会计类核心期刊论文
(27)吴清华,2002,谨慎性原则的适度性及其量化,财会月刊,A2:52-53
(28)吴清华,2001,关于资产会计核算的改进,四川会计,12:16-17
(29)吴清华,2002,WTO呼唤会计教育全球化,四川会计,10:53-54
(30)吴清华,2009,公司治理环境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运作模式研究,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
(31)吴清华、裘宗舜,2009,治理基础内部审计模式探讨,财会通讯,11
(32)吴清华,2013,助力小企业科学可持续发展的一本佳作——读裘宗舜新作《小企业财务会计》有感,会计之友,8
(33)吴清华,2013,建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研究,会计之友,33
5、其他期刊论文
(34)吴清华,2012,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建立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的建议,当代金融家,10
(35)吴清华,2013,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财富管理业务拓展策略探讨,当代金融家,6
(36)王平心、丁菊敏、吴清华,2005,内部审计职能之嬗变:关于公司治理的三维思索,陕西审计,4:5-6(被陕西省审计学会评为优秀论文二等奖)
(37)吴清华、丁菊敏,2005,内部控制之理论框架:业务流程观下的重新审视,陕西注册会计师,1:27-31
(38)王平心、吴清华、丁菊敏,2005,全面审计质量管理体系初探,陕西注册会计师,12:25-27
(39)王平心、吴清华、丁菊敏,2006,终极产权、政府控制与审计委员会治理绩效——一个研究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分析框架,当代审计与经济,6:4-6
(40)裘宗舜、吴清华、丁菊敏,2005,独立董事制度的治理绩效:理论分析与实证证据——基于强制性制度变迁背景下的考察,会计论坛,1:56-62
(41)王平心、吴清华,2004,内部审计职能之嬗变:基于公司治理的思考,陕西注册会计师,10:19-22
(42)勒小汶、吴清华,2003,产出价值法:无形资产计量新视点,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27-30
(43)王颖、王平心、吴清华,2006,审计委员会特征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当代经济管理,6:101-106
(44)吴清华,2009,治理基础内部审计:一个制度分析框架——以集团公司为例,当代经济管理,1
(45)何燎原、吴清华,2008,房地产业模式突围,商界评论,12
(46)吴清华、郭臻,2002,股票期权制发挥作用的条件,中国审计报,11月11日
(47)吴清华,2003,试论如何改善银行业的治理结构,中国审计报,1月29日
(48)范栋华、吴清华,2004,关于我国金融机构改革的思考,中国审计报,2月4日
(49)吴清华,2012,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建立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的探讨,金融街8号,3
(50)吴清华,2013,中国华融财富管理业务拓展策略探讨,金融街8号,1
6、境内外学术网站收录的论文
(51)吴清华,2004,财务呈报质量评估:一种整合的观点——面向会计国际化的视角,Availableonlineat: (中国会计学会学术研究网)
(52)吴清华、王平心,2005,会计盈余质量:董事会微观治理绩效之考察——来自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强制性变迁背景下的经验证据,available onlineat:http://(香港中文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网),应邀参加2005年由香港中文大学主办的《公司治理青年论坛》并交流论文,上海国家会计学院
(53)田高良、汪方军、吴清华,2008,终极产权、控制方式与审计委员会治理需求,available online at:香港中文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网),应邀参加2008年香港中文大学主办的《面向大陆商学院的研究培训项目:公司治理、会计和公司财务》,上海国家会计学院
7、入选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的论文
(54)王平心、吴清华,2003,作业成本法与目标成本规划的整合:一个分析框架,首届管理会计国际研讨会,应邀作大会主题报告,上海财经大学
(55)吴清华,2004,财务呈报质量评估:一种整合的观点——面向会计国际化的视角,会计国际化研讨会,安排大会分组讨论报告论文,清华大学
(56)王平心、吴清华,2005,作业价值分析与价值管理:一个整合框架,当代管理会计新发展——第五届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研讨会,应邀作大会主题报告,厦门大学
(57)吴清华、王平心,2005,董事会特征与会计盈余质量——一项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分析,中国会计学会2005年会研讨会,安排大会分组讨论报告论文,中央财经大学
(58)吴清华、王平心,2006,终极产权、控制权行使与审计委员会需求,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会研讨会,安排大会分组讨论报告论文,暨南大学
(59)吴清华,2007,终级产权、控制方式与审计委员会治理效率,中国会计学刊(CJAR)创刊学术研讨会,中山大学
(60)吴清华,2007,终极控制权、控制权行使与审计委员会治理绩效,中国第六届实证会计国际研讨会,做小组报告,厦门大学
(61)吴清华,2008,公司治理环境下内部审计运作机制研究,第十二届海峡两岸会计与财务国际研讨会,做小组报告,西安交通大学
(62)吴清华,2008,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一个制度分析框架,首届中国银行业博士后论坛,做主题报告,中国工商银行
(63)吴清华,2009,政府控制与代理成本:——来自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治理需求与效率的证据,第五届公司治理国际研讨会,应邀做小组报告,担任会议论文评论人,南开大学
(64)吴清华,2010,政府控制与代理成本——来自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治理需求与效率的证据,学术报告,北京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