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基层治理
Ⅰ 最近两年辽宁省政府出台哪70条扶持政策帮助就业
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稳定就业局势促进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 沈政发〔2009〕10号
时间:2009年03月27日 信息来源:沈阳市政务公开工作办公室
--------------------------------------------------------------------------------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2008年四季度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市部分行业和企业受到一定冲击,导致企业用工需求下降,一些岗位出现非正常流失现象,实际就业需求大于供给,就业呈现出总量性矛盾与结构性矛盾并存、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交织的特征,就业形势严峻。为积极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稳定就业局势,促进就业创业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9〕4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8〕130号)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做好稳定就业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辽政发〔2009〕6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实施意见如下:
一、建立就业与项目建设联动机制,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一)建立就业与项目建设联动机制。坚持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并重的方针,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拉动就业的作用,在安排政府投资和确定重大项目时,要把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内容统筹考虑。项目建设单位在申请办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核准时,应将项目建设过程中和项目建成后的用人需求情况一并报送发改委、经委、商业局、服务业办等部门,上述部门要将情况按月转送同级劳动保障部门。铁路、公路、水库和输水工程、城市道路和地铁、供电和电信基础设施、城市供水、供气、供暖和环境建设,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公共工程等建设项目要提高使用农民工的比例。发改、交通、水利、建设等部门和铁路、电力、电信等单位在项目招投标中要将优先就地就近使用农民工作为前提条件。项目或标段所在地政府要做好对接工作,组织本地区农民工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就业。要把鼓励支持企业发展的财政专项资金、金融信贷、社会服务等扶持政策,同企业稳定就业、扩大就业的实绩挂钩。在制定经济规划时,要优先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企业,保护和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各级政府要建立和完善项目与就业的联动机制,加强政府有关部门间的协调联络。各级就业服务机构要主动联系,上门服务,跟进新项目,紧盯新企业,拓展新空间,用足新政策,开展新培训。实现“三个对接”,即企业招用工与落实优惠政策有效对接,企业岗位需求与人力资源求职信息有效对接,企业用工技能需求与就业培训有效对接。抓好“三个环节”,即项目立项时,签订用工意向;项目开工时,签订培训协议;项目竣工时,签订劳动合同。
(二)围绕发展壮大服务业抓好岗位开发。要充分发挥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作用,从市场需求和人民群众需要中发现和培育就业岗位,形成新的就业增长点。大力发展具有增长潜力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产服务、生活服务、救助服务、文化服务等服务新领域和新门路,重点开发养老服务、医护服务、残疾人居家服务、物业服务、廉租房配套服务等社区服务岗位,引导和支持动漫、创意、租赁、家政和农业技术推广、农用生产资料连锁经营等服务业发展。充分利用新建产业开发区、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等的服务外包、物流管理等配套服务扩大就业。各地区、各部门要对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新职业目录,针对特定人群或者特定需求,细分市场岗位,以项目为载体,采取雇主出资和政府补助的运作方式,加速服务业岗位培育和开发。
二、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岗位
(三)减轻企业社会保险费用负担。以2008年为基数,今年不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最低缴费基数。
(四)阶段性降低四项社会保险费率。2009年,在确保参保人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不降低、社会保险制度平稳运行、基金不出现缺口的前提下,通过少征收城镇参保单位和职工(包括灵活就业人员)1个月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费,阶段性降低四项社会保险费率。
(五)允许困难企业在一定期限内缓缴部分社会保险费。在确保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支付、社会保险基金不出现缺口的前提下,对暂时无力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困难企业,允许在一定期限内缓缴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费。缓缴执行期为2009年之内,缓缴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经核准缓缴期间,企业应继续按月申报应缴的社会保险费,企业和职工缴费年限连续计算。缓缴的社会保险费不计滞纳金。困难企业认定条件执行省政府的规定(下同)。
(六)帮助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
对采取在岗培训、轮班工作、协商薪酬等办法不裁员的困难企业,在一定期限内给予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社保补贴主要用于基本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统筹部分,标准为每人每月最高500元。岗位补贴参照我市现行失业保险金标准确定,标准为每人每月最高500元。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补助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补助执行期为2009年内,补助人数最多不超过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情况下在岗职工总数的50%。我市优先安排社保补贴,同一企业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不兼得。
三、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七)开发高校毕业生基层管理和服务岗位。按照省下达2009年基层管理和服务岗位的指标,城市面向社区,农村集中在乡和乡以下,优先安排登记失业的城乡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其中安置女性高校毕业生的比例不低于50%),满足政府管理职能向基层延伸、政府服务职能覆盖城乡群众的需要。基层管理岗位主要包括劳动保障、计划生育、卫生防疫、质量检验、综合治理、调查分析等领域,基层服务岗位主要包括维护权益、调解纠纷、医疗卫生、就业创业、教育培训、社会文化、妇幼保健、农林水技术推广等领域。上述岗位由各级财政共同购买和给予补贴。每人每月享受不低于1000元的薪酬或生活补贴,并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八)积极培育市场服务岗位。各级政府要从市场需求和人民群众需要中引导、培育市场服务岗位,鼓励家庭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政府引导和培育的市场服务岗位包括健康管理、公共营养、芳香保健、花艺环境设计等市场潜力大的领域,由市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岗位名录,对家庭困难高校毕业生从事规定岗位的,由财政给予适当岗位补贴。
(九)实施高校毕业生见习补贴政策。实施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管理的见习计划,选择300户企业作为见习基地,引导3000名应届高校毕业生到基地见习,达到增强实际经验、促进市场就业的目标。见习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见习期间发放见习补贴,见习补贴标准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60%,由财政承担2/3,其余由见习单位承担。高校毕业生见习期间享受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所需费用由财政承担。对见习单位支出的见习补贴费用,实行所得税税前列支,并不计入社会保险费缴费基数。
(十)实行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对到我市县以下(不含县)农村基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工作满两年以上的,其在校期间申领国家助学贷款利息按高校隶属关系由同级财政负担,本金由省、市、县财政分别按4:4:2的比例代为偿还;工作满4年,其学费由政府一次性返还,所需经费由省、市、县财政按4:4:2的比例分担。
(十一)对从事家教高校毕业生给予社会保险补贴。我市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从事家庭教育实现就业的,可持本人身份证、失业证、毕业证和家教协议、社区证明,按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标准,由财政部门给予其养老、医疗保险统筹部分的社保补贴。政策执行期限为2009年内。
(十二)开展高校毕业生技能培训。将高校毕业生技能培训纳入我市普惠制就业培训范围,鼓励高职院校、技师学院、技工学校和职业学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对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和大学四年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实施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教育部门要根据毕业生的实际需要,合理衔接职业技能鉴定和教学计划安排,适当放宽申报鉴定的最低学制年限要求,通过严格质量管理和考评标准,确保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政策执行期限为2009年内。
(十三)鼓励科研项目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我市承担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的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要积极聘用优秀高校毕业生参与研究,其劳务性费用和有关社会保险费按规定从项目经费中列支。高校毕业生参与项目研究期间,其户口、档案可免费存放在科研院所或高校所在地、入学前家庭所在地人才交流中心,也可免费保留在原就读高校。聘用期满,根据工作需要可以续聘或其他岗位就业,就业后工龄与参与项目研究期间的工作时间合并计算,社会保险缴费记录连续计算。
(十四)鼓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对各类用人单位吸纳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实际吸纳人数给予一次性社会保险补贴。执行期为2009年内,劳动合同到期时由用人单位领取补贴,补贴标准为企业实际缴纳数额的50%。尤其要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创造条件,更多吸纳有技术专长的高校毕业生。支持困难企业在稳定员工队伍的工作中更多地保留高校毕业生技术骨干。
(十五)鼓励高校毕业生到我市边远乡镇基层工作。进一步做好一村一名大学生、“三支一扶”计划,各受援地有空编的事业单位,可采取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优先招聘上述计划服务期满考核合格人员。高校毕业生到新民市的红旗乡、姚堡乡、周坨子乡、大柳屯镇、于家窝堡乡、陶家屯乡、东蛇山子乡,辽中县的大黑岗子乡、牛心坨乡、老大房乡,法库县的四家子乡、双台子乡、卧牛石乡、包家屯乡、秀水河子镇、叶茂台镇,康平县的沙金台乡、柳树屯乡、西关屯乡、海州窝堡乡工作的,除享受国家规定政策外,可享受就业人员社保政策。
要提高各级机关录用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人员的比例,市级机关原则上要达到50%,区、县(市)机关原则上达到30%。市属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人员,应逐步加大招聘具有基层工作经历人员的比例;对到边远地区工作两年以上的毕业生,笔试成绩两科加5分,如考一科加2.5分。笔试、面试后,同等条件的优先聘用。从2009年起,在非公有制单位就业或自主创业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高校毕业生和到农村基层志愿服务的高校毕业生,考录或招聘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其缴费年限或志愿服务年限合并计算为工龄。
(十六)取消高校毕业生落户限制。对各类企业招用非本地户籍高校毕业生,一律取消落户限制。对被在农村开办的企业招用的高校毕业生,允许其选择在市区或县城落户。对到农村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允许其在入学前家庭所在市和就读高校所在市之间选择落户。对离校时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机构要免收档案保管服务费用。学校可根据本人意愿,将其户口转至入学前户籍所在地或2年内继续保留在原就读的高校,待工作单位落实后,将户口迁至工作单位所在地。超过2年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学校和档案管理机构将其在校户口及档案迁回其入学前户籍所在地。
四、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
(十七)扩大普惠制就业培训范围。凡法定劳动年龄范围内、有就业能力和培训需求、能够保证学习时间的城乡所有劳动者,均可纳入全省普惠制就业培训范畴。在做好原国有企业并轨人员就业转失业后的短期简单技能培训和二次培训的基础上,围绕地方产业集群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开展产业项目特色培训,针对技能不对称问题做好低技能劳动者技能等级提升培训工作。要把创业培训作为普惠制就业培训的工作重点,主要面向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同时兼顾社会其他有志于创业的人员。
(十八)突出技能培训,提高培训质量。针对不同就业人群的特点,鼓励采取全日制、半日制、夜校制等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开展个性化、互动性及提升实际操作能力的分类技能培训。适当延长培训期限,提高培训补贴标准。培训补贴标准每课时分别为3元、5元、10元。
(十九)大力推进创业培训和创业教育。规范创业培训教学管理工作,创业培训一律采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印制的SYB创业培训教材,实行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培训总学时不低于200学时。提高创业培训补贴标准,创业培训实行最高培训补贴标准,即每学时10元。改革创业培训补贴拨付办法,创业培训开班前按培训计划人数预拨50%培训费,培训合格后拨付另50%的培训补贴。要把有创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纳入到创业培训体系中来,并结合返乡农民工创业特点制定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坚持“就近就地”原则,为返乡农民工培训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加大对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力度,补贴标准、办法与其他创业培训相同。广泛开展面向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和培训,加强创业教育示范校创建活动;我市将创建10个创业教育示范校(劳动保障2个、人事2个、教育2个、工会1个、团市委2个、妇联1个),市财政通过实习基地建设专项给予支持,满足学校创业教育需要。
(二十)鼓励企业开展待岗职工培训。对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企业,分流安置本单位富余人员并开展转岗培训的,可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对我市参加失业保险的困难企业,在坚持不裁减人员、确保职工基本生活的前提下,组织待岗人员开展技能提升培训、转岗培训或委托培训的,按人均300元的标准给予培训补贴(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和培训补贴不兼得)。政策期限为2009年内。
(二十一)做好残疾人就业培训。各培训机构开展残疾人个性化就业培训,组织残疾人开展盲人按摩、手工编织、陶艺、动漫制作、LED和农村种养殖等项技能培训,对超出普惠制培训规定课时所需的培训经费给予专项培训补贴。
(二十二)做好复转军人和农村“两后生”的技能培训。凡我市户籍的复转军人可持相关证件免费到技工院校学习技能,在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由财政给予一次性学费补贴。对农村应届初高中毕业生未能继续升学的人员(农村“两后生”),组织其免费参加6至12个月的劳动预备制培训。
(二十三)切实抓好产业项目特色培训。政府出资购买的培训要服务于沈阳经济区发展战略,要与本地区产业基地和工业园区建设、县域经济发展、现代服务业中的产业升级、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相配套、相衔接。各地区要根据本地主导产业和重点建设项目情况,组织劳动保障、人事、财政、发改等部门,确定为本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服务的产业项目特色培训专业目录。经市政府同意后,有计划、有目标地培养急需技能人才,市财政按有关规定给予专项补助。培训专业目录兼顾家政服务、残疾人康复等我市品牌培训,每半年调整完善一次。
(二十四)各级政府要统筹协调产业项目特色培训。各地区要把本地区产业项目特色培训摆在重要位置,作为重要优质投资环境抓紧抓好,有效组织相关部门做好对接工作,保证项目技能需求与劳动者培训意愿对接、与有实力培训机构的培训能力对接、与紧缺专业的师资及实训基地对接。各地产业基地、工业园区管理机构要及时掌握入区项目用工需求结构和进度,要同劳动保障部门建立季度通报和联动工作机制,超前谋划安排人力资源和技能培训。要加强产业基地、工业园区的劳动保障平台建设,依托高校毕业生基层管理和服务岗位计划,在重点产业基地、工业园区全部建立人力资源和技能培训服务站,负责调查统计、组织对接、园区实训等工作。要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科研院所的基础和优势,制定优秀师资柔性引进相关政策,抓好名师名课课件开发和使用,努力提高培训师资水平。
(二十五)加强普惠制培训基地管理。要严格把握培训机构标准,坚持做强做大原则,对培训设施不齐全、师资力量不强、教学功能不完备的机构要取消培训基地资格。要围绕普惠制培训对象和任务,将普惠制培训基地分成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两类,每个基地要细化培训专业,按培训专业获得定点资格后参与培训任务的招投标。尤其要针对产业项目特色培训,择优选择一些硬件条件好、师资力量强、实训水平高的培训机构。普惠制培训基地每半年考核评估、调整完善一次,实现有进有出。
Ⅱ 关于辽宁公务员省考面试的最新真题解析在哪个网站上能查看到呢
楼主!你好!我空间!http://hi..com/%CB%AE%BE%B2%D4%C6%CA%E6/
我空间有,可以去下载
祝你好运了
Ⅲ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有哪些
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来模式主要有以源下几种:
一是行政引导型模式。也有学者将其称为行政侧重型模式。行政引导型模式主要是指以政府的指导为主,对行政力量的依赖度较高,政府组织是社区治理的主体,行政管理手段是社区治理的主要方式。
二是自治型模式。自治型模式的社区通常设置了社区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政府将社区管理的有关职责交给社区,然后用法律和制度来规范社区运行机制,以一种间接协商的方式对社区事务进行管理,社区居民和社区组织在社区治理中发挥核心作用。
三是混合型模式。也有学者将其称为合作型模式。这种模式试图构建一种社区自治系统与政府行政系统的共生机制,政府对社区的干预较少,在培养、指导社区组织的过程中逐渐将管理职责让位于社区居民与社区组织。
四是企业主导型模式。这是一种物业管理公司在社区治理过程中发挥突出作用的模式。这种模式一般出现在资质、品牌、服务质量和企业形象都较好的物业管理公司管理的商品房小区。物业管理公司承担社区管理和服务的主要职责,社区居民也乐于接受物业管理公司的安排,积极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管理和各种社区活动。
Ⅳ 为什么今年辽宁的防汛形势严峻
根据最新气候预测结论,今年,辽宁省盛夏降水偏多,预计6~8月全省平均降水量为459~500毫米,时空分布不均,本溪、丹东地区偏多2~3成,其他地区偏多1~2成。
今年以来(1月1日至6月15日),辽宁省平均降水量184.5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25%,比去年同期偏多27%。除抚顺东部、本溪西部、锦州中部、辽阳东部和朝阳北票偏少1成外,全省大部地区降水偏多,其中沈阳辽中、大连大部、营口南部和葫芦岛绥中偏多6~9成,其他地区偏多1~5成。
(4)辽宁基层治理扩展阅读
6月底前将完成120项水毁工程修复工作
为加强防洪工程建设管理,辽宁省已经实施了17座小型水库、4座大中型水闸除险加固,开展了32项大江大河主要支流、44项中小河流治理和6个县区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项目建设。开展了120项水毁工程修复工作,6月底前将全部完成。
在山洪地质灾害防御方面,开展2020年山洪灾害防治和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落实专项资金1786万元,开展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水毁修复。并且组织各地开展山洪灾害防治和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非工程措施运行检查维护和模拟演练。全省已建成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点100处,对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动态监测,科学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Ⅳ 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为推动天山北坡经济带快速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2003年8月18日)
目前,在全区上下兴起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重要时刻,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分别召开了“加快南疆农村经济发展工作会议”和“北疆经济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议”,主要目的是全面总结回顾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发展经济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研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如何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措施等。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南、北疆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转变机关作风,主动服务,为自治区国民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资源保障能力,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党组研究决定,由我带领厅机关处级干部20余人,对天山北坡经济带的昌吉州、石河子市、塔城地区、乌鲁木齐市的11个县(市、区)、近30个各类企业、开发项目进行了为期6天的参观、学习和考察。与地(州、市)、县(市)领导及有关部门的领导、企业的同志进行了座谈,面对面的交换意见,听取了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近百条(未经整理、归纳),这些意见和建议,有些在座谈中,我厅业务处室的负责同志作了解答、解释,进行了畅所欲言的探讨和交流;有些意见和建议.我们将带回去进一步研究。总之,这次考察活动,在4个地(州、市)的领导和有关县市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达到了预期目的,收获很大。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学到了天山北坡经济带各族干部职工、农牧民群众艰苦奋斗、勇于拼搏的精神,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改革开放的思想观念,开阔了眼界;二是加深了对基层的了解,增进了感情,感受到了基层的工作,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国土资源部门主动服务和大力支持,因而增强了紧迫感、责任感;三是通过考察、调研,找准了国土资源管理的差距和存在的问题,便于我们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服务水平,制定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生产力,有利于农牧民致富奔小康的相关政策。
根据大家座谈提出的问题,结合这次考察的一些体会和认识,我谈几点意见。
一、加强国土资源政策法律法规的学习、研究、宣传,确保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依法行政、依法办事
国土资源部门是执法部门,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及相关配套地方性法规、规范性文件。近年来,自治区先后出台了《矿产资源管理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等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46件,国土资源地方法规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为自治区依法管理国土资源提供了法律法规保障,国土资源管理必须按照法律程序办事,坚持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国家和自治区在严格保护耕地的前提下,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国土资源管理办事程序。如国土资源管理的审批权限、企业改制中的土地处理问题等,法律都有明文规定。关于基准地价问题,这是政府管理和调控土地市场的基本手段,是显化土地资产价值、核算土地资产收益的基本依据。它由多方面因素形成。目前,全区各地因地价综合因素的不同,也即形成了各地在地价的不平衡性,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从经济的、政治的、宏观的角度,从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有利于当地的经济建设的角度,来研究制定合理的基准地价,加大基准地价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预防国有资产的流失,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支撑保障。
在调研、考察和工作中可以看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相当一部分同志,对法律法规、政策的学习、理解、宣传都不够,因而,也就不能很好的用足用活西部大开发等优惠政策为发展经济服务。只有学好、吃透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精神,才能为政府当好参谋,出好主意。不然,就会出歪主意、坏主意。县、乡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直接面向基层,是国土资源工作服务的前沿,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国土资源部门的形象。因此,明年国土资源厅重点工作之一就是要抓好县、乡国土资源队伍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推进依法行政,提高服务水平。
二、科学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
科学制定、依法管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一个地区中期、长远经济社会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规划一经审批确定,具有法律效力,不得随意、擅自更改。一定要做到依法用地、按规划用地、集约用地。耕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城市面积、公共设施面积及其他发展中所需要的土地面积在规划中所占的比例必须科学合理,具有超前性,不能顾此失彼。国土资源部非常重视规划工作,将新疆和辽宁确定为国土资源规划综合整治的试点单位。要求合理规划国土资源的面积、各产业的布局、水资源还有其他公共设施建设等。从整体上对国土资源进行综合整治、综合规划,然后按照这个规划去实施,发挥国土资源的最大效益,为实现自治区“十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和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三、保护基本农田,实行严而又严的政策
实行严而又严的保护基本农田政策,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我国仅占不到世界10%的土地,却要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土地总量占得很少,但养活的人口却很多。如果不保护耕地,农民一旦失去耕地,不能生产足够的粮食,后果不堪设想。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养活中国13亿人口,必须依靠自己,必须严格保护耕地。我国90%的农民在农村,保护了耕地就是保护了农村的稳定,就是保证了农民的收入。保证了农民的收入,就保护了我国90%的农村人口的社会稳定和发展。改革开放20年后,我国开始出现农民失地失业现象,全国目前有接近百万人口的失地农民,尤其是城郊农民失地情况严重。农民失地又失业,引发的集体上访已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并开始着手抓这项工作。必须依法严格保护耕地,实行“占一补一,甚至占一补二。”新疆土地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6,国土面积中,除去绿洲面积和山区面积外,其他都是荒滩荒漠,沙漠化土地面积79.5万平方千米,占全疆国土面积的47.79%。从新疆的实际来看,充分利用荒滩荒漠资源搞建设,这是保护耕地、保证建设用地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促进自治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和优质服务。近期,国土资源厅在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新疆实际,从开发利用荒山荒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改制、畜牧业发展、招商引资利用国有未利用土地、退耕还林还草、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等方面制定了10项国土资源优惠政策,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充分开发利用荒山荒地是优惠政策中的一项。关于农村集体土地流转问题,国土资源部在安徽省芜湖市搞试点,有关规定、文件还在研究、制定过程中,相信不久就有这方面的政策出台。希望各地、社会各界充分用足用活用好现有的国土资源优惠政策,推动当地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四、继续抓紧抓好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工作,迎接国务院联合督查组的全面检查
开展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工作,着重是“查管理制度、查管理环节、查执法效果”,关键是查我们自身,是自查自纠。首先查国土资源部门自身管理不规范和违法问题。要按照温家宝总理关于对土地违法案件“不能敷衍了事,不能批评了事,不能罚款了事,不能补办手续了事”和“既要查事、又要查人”的要求,对典型土地违法案件要依法查处,以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在整改过程中,决不能再有违法用地案件出现,确保按期、高标准完成全区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工作的目标任务,从根本上促进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依法行政,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目前,我区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已基本完成第三阶段即处理和整改阶段的工作。近期,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务院联合督查组组长李元将带领国务院有关部门人员来我区开展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督查工作,各地要认真做好迎检准备工作。
五、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土地确权工作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单位使用国有土地确权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对新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边疆的巩固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全区174个农牧团场,目前已完成确权的145个;14个地(州、市),只有一半完成了兵团确权工作,任务还相当繁重。在兵团确权问题上,兵地领导要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的“尊重历史,兼顾现实,有利发展,有利团结”的原则,面对面的谈,来解决兵团土地确权问题。希望兵、地双方共同努力,尽快完成确权工作。在兵团土地确权工作上,要转变观念,不论是兵团还是地方,只要有利于经济发展,我们完全可以提供用地保障。确权工作要随着事业的发展而不断推进。
这次在石河子市考察,看到石河子各项事业发展很快,尤其在发展特色经济、实现产业化方面创造了很好的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石河子开发区建设速度很快,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有独特的做法。目前,我区开发区密度过高,开发区容积率过高的问题比较突出。借鉴内地和国外的一些经验,开发区的功能区开发可以跨区域,充分利用闲置土地,拓宽发展空间。
农八师是一个大垦区,也完全有条件成为一个畜牧业大区。石河子市、农八师垦区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蕴藏着巨大潜力的经济区域,今后必然有一个超常速的发展,为自治区的经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这次对天山北坡经济带的考察,看到了、学到了很多东西,听到了、收集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贴近了基层,找准了工作的薄弱环节,增强了紧迫感、责任感,对今后的国土资源工作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今后还要开展这样的学习、考察活动,不断推进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天山北坡经济带考察结束时的讲话摘要原载《新疆国土资源》2003年增刊)
Ⅵ 19年辽宁市直事业单位考试让县区的事业单位人员报名吗
辽宁的事业单位人员转考公务员考的是综合能力测试,实际上这个考试每年都有的,今年的招的人数比较多而已。考试的内容就是大杂烩,包括行测和申论等等,比毕业生考公务员的题要简单一些,题量也要少一些,毕竟是行测和申论在一起的,一张试卷。
县域经济和城镇化,可能会以主观题形式出,也可能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不过总体难度不大,我是去年从沈阳事业编转的公务员,也是考的综合测试,我们考的题目客观题就是行测方面的,几十道题,主观题是关于网络建设方面的申论内容。考试相关资料我们去年考的时候,以前考上的前辈推荐的鸿政考试中心出的辽宁从事业单位考公务员的专项资料,鸿政的这个书有真题和预测题,挺不错的,考试的时候有一些真题原题出里面出的。而且鸿政的这个辽宁事业单位转公务员题,红色的2大本,是辽宁专用的资料,你可以参考一下。你也加油!希望以后能成为同事。有不懂的,欢迎继续追问。
Ⅶ 我国社区治理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治理是为了创新。中国的背景,其影子在农村、城市中,若你留心到处都有。背景那就是:民不聊生!民众连聊以生存的日子都打发不了。
所以,中国的革命和开放,能到今天的整体面貌,就是对中国各领域里的“死因”开刀之后得来的。二战后,各国都找到了贫穷、落后、挨打的自我原因。
治理是研究社会关系的新理念,强调通过合作、协商的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弥补国家和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不足或失效之处。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单位人”逐渐转变为“社会人”,社会中出现了自由流动的资源和自由活动的空间,一批社会中介组织、民间团体应运而生,导致原有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单位体制和街居体制相继失效或失灵。
将治理理论应用于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的重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7)辽宁基层治理扩展阅读:
社区治理是社区范围内的多个政府、非政府组织机构,依据正式的法律、法规以及非正式社区规范、公约、约定等,通过协商谈判、协调互动。
协同行动等对涉及社区共同利益的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从而增强社区凝聚力,增进社区成员社会福利,推进社区发展进步的过程。
从基层社区的角度来看,社区治理的功能主要有如下几种。
1、社区治理有助于社区经济的发展社区所需经费的主要来源是政府的拨款,但由于政府财力有限,注入社区的经费往往不足开支,超支的部分要依靠社区经济的发展和社区单位的支持来解决。
2、社区治理有助于社区文化的繁荣社区治理有利于调动政府、民间组织和社区民众对社区文化的参与,从而推动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由此可见,社区治理在繁荣社区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社区治理有助于社区环境的美化社区环境需要政府、企业、民间组织、社区民众共同参与,社区治理为多个主体参与其中奠定了基础。
4、社区治理有助于社区治安状况的改善社区治理有助于消除不稳定的因素,预防违法犯罪现象。
Ⅷ 辽宁省阜新市干旱政府机关对农民都给什么补贴
2015年国家为了深化农村改革、支持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又出台许多惠农政策,因为各地养殖品种、作物种类的不同,落实到各地会有一些差别。具体补贴政策如下:1.种粮直补政策中央财政将继续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补贴资金原则上要求发放给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具体由各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2014年1月份,中央财政已向各省(区、市)预拨2015年种粮直补资金151亿元。2.农资综合补贴政策2015年1月份,中央财政已向各省(区、市)预拨种农资综合补贴资金1071亿元。3.良种补贴政策小麦、玉米、大豆、油菜、青稞每亩补贴10元。其中,新疆地区的小麦良种补贴15元;水稻、棉花每亩补贴15元;马铃薯一、二级种薯每亩补贴100元;花生良种繁育每亩补贴50元、大田生产每亩补贴10元。4.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实行定额补贴,即同一种类、同一档次农业机械在省域内实行统一的补贴标准。5.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政策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标准按报废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机型和类别确定,拖拉机根据马力段的不同补贴额从500元到1.1万元不等,联合收割机根据喂入量(或收割行数)的不同分为3000元到1.8万元不等。6.新增补贴向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产区倾斜政策国家将加大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实行新增补贴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倾斜政策。7.提高小麦、水稻最低收购价政策2014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提高到每50公斤118元,比2013年提高6元,提价幅度为5.4%;2014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提高到每50公斤135元、138元和155元,比2013年分别提高3元、3元和5元,提价幅度分别为2.3%、2.2%和3.3%。2015年,继续执玉米、油菜籽、食糖临时收储政策。8.产粮(油)大县奖励政策常规产粮大县奖励标准为500-8000万元,奖励资金作为一般性转移支付,由县级人民政府统筹使用,超级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用于扶持粮食生产和产业发展。在奖励产粮大县的同时,中央财政对13个粮食主产区的前5位超级产粮大省给予重点奖励,其余给予适当奖励,奖励资金由省级财政用于支持本省粮食生产和产业发展。油菜籽增加奖励系数20%,大豆已纳入产粮大县奖励的继续予以奖励;入围县享受奖励资金不得低于100万元,奖励资金全部用于扶持油料生产和产业发展。9.生猪大县奖励政策依据生猪调出量、出栏量和存栏量权重分别为50%、25%、25%进行测算。中央财政继续实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10.农产品目标价格政策2015年,启动东北和内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探索粮食、生猪等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开展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营销贷款试点。11.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政策中央财政安排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60.5亿元,在主产省实现了小麦“一喷三防”全覆盖。12.深入推进粮棉油糖高产创建支持政策2013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20亿元,在全国建设12500个万亩示范片,并选择5个市(地)、81个县(市)、600个乡(镇)开展整建制推进高产创建试点。2015年,国家将继续安排2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粮棉油糖高产创建和整建制推进试点,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粮食增产模式攻关,集成推广区域性、标准化高产高效技术模式,辐射带动区域均衡增产。13.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支持政策2015年,继续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工作,并已按照2013年资金规模的70%拨付地方。14.测土配方施肥补助政策2015年,中央财政安排测土配方施肥专项资金7亿元。2015年,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达到14亿亩;粮食作物配方施肥面积达到7亿亩以上;免费为1.9亿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指导服务,力争实现示范区亩均节本增效30元以上。15.土壤有机质提升补助政策2015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8亿元,继续在适宜地区推广秸秆还田腐熟技术、绿肥种植技术和大豆接种根瘤菌技术,同时,重点在南方水稻产区开展酸化土壤改良培肥综合技术推广,在北方粮食产区开展增施有机肥、盐碱地严重地区开展土壤改良培肥综合技术推广。16.做大做强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支持政策农业部将会同有关部委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做大做强。一是强化项目支持。二是推动科技资源向企业流动。三是优化种业发展环境。17.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支持政策经国家发改委批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正式纳入《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总投资4985万元,专项用于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和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系统的统一开发。18.农业标准化生产支持政策中央财政继续安排2340万财政资金补助农业标准化实施示范工作,在全国范围内,依托“三园两场”、“三品一标”集中度高的县(区)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县44个。19.畜牧良种补贴政策生猪良种补贴标准为每头能繁母猪40元;奶牛良种补贴标准为荷斯坦牛、娟姗牛、奶水牛每头能繁母牛30元,其他品种每头能繁母牛20元;肉牛良种补贴标准为每头能繁母牛10元;羊良种补贴标准为每只种公羊800元;牦牛种公牛补贴标准为每头种公牛2000元。2014年国家将继续实施畜牧良种补贴政策。20.畜牧标准化规模养殖扶持政策从2007年开始,中央财政每年安排25亿元在全国范围内支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支持资金主要用于养殖场(小区)水电路改造、粪污处理、防疫、挤奶、质量检测等配套设施建设等。2015年国家将继续支持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21.动物防疫补贴政策2015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实施动物防疫补助政策。22.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中央财政按照每亩每年6元的测算标准对牧民给予补助,初步确定5年为一个补助周期;中央财政对未超载的牧民按照每亩每年1.5元的测算标准给予草畜平衡奖励;给予牧民生产性补贴,包括畜牧良种补贴、牧草良种补贴(每年每亩10元)和每户牧民每年500元的生产资料综合补贴。2015年,国家将继续在13省(区)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23.振兴奶业支持苜蓿发展政策中央财政每年安排3亿元支持高产优质苜蓿示范片区建设,片区建设以3000亩为一个单元,一次性补贴180万元(每亩600元),重点用于推行苜蓿良种化、应用标准化生产技术、改善生产条件和加强苜蓿质量管理等方面,2015年将继续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24.渔业柴油补贴政策根据《渔业成品油价格补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法》规定,渔业油价补助对象包括:符合条件且依法从事国内海洋捕捞、远洋渔业、内陆捕捞及水产养殖并使用机动渔船的渔民和渔业企业。2015年将继续实施这项补贴政策。25.渔业资源保护补助政策2013年落实渔业资源保护与转产转业转移支付项目资金4亿元,其中用于水生生物增殖放流30600万元,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9400万元。2015年该项目将继续实施。26.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2013年开始,中央对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给予补助,无房户、D级危房户和临时房户户均补助2万元,C级危房户和既有房屋不属于危房但住房面积狭小户户均补助7500元。2015年国家将继续实施这一政策。`27.海洋渔船更新改造补助政策中央投资按每艘船总投资的30%上限补助,且原则上不超过渔船投资补助上限。2015年该项目将继续实施。28.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支持政策对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示范区给予1000万元左右的奖励。力争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今年对示范区建设的贷款余额不低于300亿元。29.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支持政策2015年的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以启动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和试验项目、组织召开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交流会、完成改革试验项目中期评估三大工作为重点。30.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支持政策2015年,将继续组织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按照不超过单个设施平均建设造价30%的标准实行全国统一定额补助31.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对目录范围内的鲜活农产品与目录范围外的其他农产品混装,且混装的其他农产品不超过车辆核定载质量或车厢容积20%的车辆,比照整车装载鲜活农产品车辆执行,对超限超载幅度不超过5%的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比照合法装载车辆执行。32.生鲜农产品流通环节税费减免政策继续对鲜活农产品实施从生产到消费的全环节低税收政策,将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政策扩大到部分鲜活肉蛋产品。2015年国家将继续实行生鲜农产品流通环节税费减免政策。33.农村沼气建设政策2015年,因地制宜发展户用沼气和规模化沼气。34.开展农业资源休养生息试点政策规划中的农业环境治理措施主要包括:一是开展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二是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三是开展地表水过度开发和地下水超采治理。四是开展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在25度以上陡坡耕地、严重沙化耕地和15-25度重要水源地实行退耕。五是开展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治理。六是开展东北黑土地保护。七是开展湿地恢复与保护。35.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政策推进新一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重点治理农村垃圾和污水。规模化畜禽养殖区和居民生活区的科学分离,引导养殖业规模化发展,支持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污综合治理与利用。引导农民开展秸秆还田和秸秆养畜,支持秸秆能源化利用设施建设。36.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政策2015年,农业部将进一步扩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使试点县规模达到300个,新增200个试点县,每个县选择2-3个主导产业,重点面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中的带头人、骨干农民。37.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示范县建设政策2015年,中央财政安排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26亿元,基本覆盖全国农业县。38.阳光工程政策2015年,国家将继续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以提升综合素质和生产经营技能为主要目标,对务农农民免费开展专项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系统培训。39.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政策2015年依托培训基地举117期示范培训班,通过专家讲课、参观考察、经验交流等方式,培训8700名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和3000名大学生村官。选拔50名左右优秀农村实用人才,每人给予5万元的资金资助。40.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二是扩大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范围。三是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在农村的合法权益。41.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政策2015年,国家将在管理民主、运行规范、带动力强的农民合作社和供销合作社基础上,培育发展农村合作金融,选择部分地区进行农民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试点,丰富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类型。国家将推进社区性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发展,这些组织必须坚持社员制、封闭性原则,坚持不对外吸储放贷、不支付固定回报。国家还将进一步完善对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管理体制,明确地方政府的监管职责,鼓励地方建立风险补偿基金,有效防范金融风险。42.农业保险支持政策对于种植业保险,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补贴40%,对东部地区补贴35%,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单位补贴65%,省级财政至少补贴25%。对能繁母猪、奶牛、育肥猪保险,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补贴50%,对东部地区补贴40%,对中央单位补贴80%,地方财政至少补贴30%。对于公益林保险,中央财政补贴50%,对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补贴90%,地方财政至少补贴40%;对于商品林保险,中央财政补贴30%,对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补贴55%,地方财政至少补贴25%。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覆盖全国,地方可自主开展相关险种。43.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对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建设项目进行奖励或者补助的政策。44.扶持家庭农场发展政策推动落实涉农建设项目、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抵押担保、农业保险、设施用地等相关政策,帮助解决家庭农场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45.扶持农民合作社发展政策2015年,除继续实行已有的扶持政策外,农业部将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配合有关部门选择产业基础牢、经营规模大、带动能力强、信用记录好的合作社,按照限于成员内部、用于产业发展、吸股不吸储、分红不分息、风险可掌控的原则,稳妥开展信用合作试点。46.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政策。对有条件的地方,可对流转土地给予奖补。47.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政策明确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的具体内容、衡量标准和运作方式,提出支持具有资质的经营性服务组织从事农业公益性服务的具体政策措施。48.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政策2015年,选择三个省作为整省推进试点,其他省(区、市)至少选择1个整县推进试点。49.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政策根据1号文件的要求,国家有关部门将深入研究新型集体经济组织主体地位、产权交易、股权的有偿退出和抵押、担保、继承等重大问题。50.农村、农垦危房改造政策2015计划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260万户左右。拟按照东、中、西部垦区每户补助6500元、7500元、9000元的标准,改造农垦危房24万户;同时按照中央投资每户1200元的补助标准,支持建设农垦危房改造供暖、供水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参考材料】中国农业新闻网.cn/jjpd/hyyw/201503/t20150309_1017369.htm
Ⅸ 三基建设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的
1、三基建设的出台背景: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总体目标和具体任务,公安机关要牢牢把握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社会稳定的总要求,必须以执法为民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科技强警为支撑,以基层基础工作为重点,以队伍正规化建设为保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安部党委确定了2006年大力开展“基层基础建设年”的工作重点,并提出要坚持不懈、一抓三年。
三基建设,即“基层基础建设年”,就是组织全国公安机关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真正增强基层实力,增强基层活力,提高队伍素质,提高工作水平,为公安工作的长远发展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2、三基建设的意义
1)加强“三基”工作,就是指加强以党支部建设为核心的基层建设,加强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基础工作,加强以岗位练兵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功训练。它是会战工委通过总结会战初期加强基层建设的基本经验,于1964年提出的基层工作全面发展、全面提高的方针。
2)加强“三基”工作,是大庆会战时期形成的抓好基层工作的基本经验之一。它有一个在实践中形成和完善的过程。最初,指的是抓好基层建设,做好基础工作,即抓基层、打基础。会战工委认为,要办好石油企业,必须把根基打得扎实、牢靠。“根基”就是钻井队、采油队、施工队、车间等基层单位。
会战一开始,油田党工委强调一切工作都要立足基层,面向基层,服务基层,努力做到政治上帮助基层,组织上充实基层,技术上装备基层,生活上关心基层,把抓基层、打基础、建设队伍作为自己的着眼点。
1960开展了学习“王、马、段、薛、朱”和红旗单位活动;1961年开展了以“政治工作好、计划完成好、革命作风好、企业管理好、生活管理好”为目标的五好单位和红旗手活动;1962年提出了“加强基层工作,开展五好红旗队活动,大力改进作风,全面管好生产”的工作方针;1963年全面检查了会战以来基层建设工作情况,总结了加强基层建设、健全经常性政治工作的基本经验;1964年强调了以基层建设、基础工作和基本功训练为内容的“三基”工作。
3)加强基层建设,核心是加强党支部建设。大庆石油会战以来,始终坚持“支部建在连上”,在钻井队、采油队、基建队以及家属管理站设立党支部。
4)加强基础工作,中心是建立健全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度。会战初期总结生产实践而建立的岗位责任制,就是企业生产管理中的一项根本制度。
5)加强基本功训练,主要是坚持岗位练兵,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经常组织技术“赛巧”和开展技术能手竞赛活动,促进职工技术素质的不断提高。同时,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对职工进行以岗位培训为主的全员培训,有效地提高了企业职工的群体素质和岗位工作能力,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提高了经济效益。
(9)辽宁基层治理扩展阅读
重视“三基建设”夯实党建根基
1、“基层组织”是要抓实支部建设、建强基层党组织、提升基层党建整体水平,根据农村、城市社区、机关等领域实际情况,按照组织设置、班子建设、党员管理、党内组织生活、活动场所、基本保障、党建档案
2、“基础工作”是要着力解决部分党员中存在的党性意识不强、组织观念差、作用发挥不好等问题。探索基层党建品牌化建设模式,开展“新时代五好基层党组织”创建活动、“党建示范区”创建活动,探索组建党建联盟,达到整体提升;
3、“基本能力”是要具备通用能力外,还要具有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能力,具备把握政策、化解矛盾、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有效履行职责,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基层组织”是连接党心民意的纽带,是落实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是联系群众的最前沿。只有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才能固本培元、根基扎实;“基础工作”是一个单位履行职能的基本支撑。基础工作质量不高,整个工作的效率就不高。推动基础工作程序规范化、责任法规化、管理科学化,对于提高办事效率,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基本能力”反映着干部的政治素质、履职能力、创新精神、道德品质。越是在经济困难、矛盾突出的地方越是需要提升干部的基本能力。
Ⅹ 辽宁人是北方最优秀的,也是人口流入省
辽宁人口年净流入20万人 沈阳与大连人口流入数量大
核心提示: 研究者对东北三省的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进行比较发现,东三省人口从净流入转变为净流出状态。但辽宁省的情况与东三省整体有所差异,从“六普”数据来看,辽宁省仍然是人口净流入省份,大约年净流入20万人。
研究者对东北三省的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进行比较发现,东三省人口从净流入转变为净流出状态。“五普”时净流入36万人,“六普”时净流出200万人。
但辽宁省的情况与东三省整体有所差异,从“六普”数据来看,辽宁省仍然是人口净流入省份,大约年净流入20万人。
但是,如果对比辽宁省“五普”和“六普”可以发现,辽宁省人口聚集能力明显减弱。
2月28日辽宁省社科院发布《辽宁蓝皮书:2016年辽宁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从经济、社会、收入、保障、医药卫生等方面,对2016年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人口方面:辽宁人口仍为净流入
蓝皮书指出,从东北三省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比较来看,人口从净流入转变为净流出状态。“五普”时人口净流入36万,“六普”时人口净流出200万人。
但从“六普”数据来看,辽宁省仍然是人口净流入省份,大约年净流入20万人。
两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比值情况,“五普”时辽宁省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比值为113:100,而“六普”时辽宁省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比值为103:100。这一比值测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辽宁省区域经济对人口的集聚程度。这一比值大于120时被称作强人口集聚地区,大于110小于120被称作中人口集聚地区,大于100小于110被称作弱人口聚集地区,小于100作为人口净流失地区。
解读:对比东三省“人口净流出”的情况,辽宁人口仍为净流入,尤其沈阳、大连这样的城市,人口流入数量大。
第2页 /(共5页)
35-60岁劳动力占比44%
辽宁的劳动力趋向老化。蓝皮书指出,从辽宁省劳动力的老化程度及趋势来看,2005年18-35岁劳动适龄人口为1101.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26.30%;35-60岁劳动适龄人口为1778.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42.46%。
到2013年,18-35岁劳动适龄人口减少到988.8万人,所占比重降低到23.33%;35-60岁劳动适龄人口增加到1866.6万人,所占比重增加到44.05%。
说明辽宁省劳动力人口以中壮年为主,且年龄构成逐步趋于老化,且老化趋势明显。这不仅影响到辽宁当前经济的社会活动效益,更直接影响到未来的劳动力供给、就业年龄结构以及未来经济发展的长久可持续能力。
但是,1982年到2010年间,辽宁从业人员人均受教育年限有明显提高。1982年人均受教育年限为7.86年,到2010年达到9.73年。本科受教育程度的从业人员比重在2000到2010年增幅明显,由2.18%增加到5.48%。
解读:劳动力的素质越高,表明内在资本含量就越大,越能促进经济发展。
第3页 /(共5页)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10年上升2.43个百分点
辽宁省2010年进行第六次人口普查时,0-14岁人口数为4996977人,相对于“五普”时的7393035人减少了2396058人,少年儿童占总人口比重下降到11.42%,15-64岁人口数为34239905人,占总人口比重78.27%,相对于“五普”时的31134171人增加了3105734人。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4509441人,相对于“五普”时的3297206人增加了1212235人。辽宁省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到10.31%,较“五普”时提高了2.43个百分点。
从2013年辽宁省人口分年龄结构分布情况看,60岁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9.13%,大连、丹东、锦州等市60岁以上人口比重已经超过20%。从人口老龄化速度来看,“六普”数据显示,沈阳市老年人口系数从7.88%上升到10.31%只用了10年的时间。
从全国来看,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从2000年的6.96%上升到2010年的8.87%,10年只上升了1.91个百分点,而辽宁省10年间却上升了2.43个百分点。
解读:人口老龄化会加大消费性人口比例,降低生产性劳动力人口的比重。目前辽宁省劳动力年龄结构老化现状,要求产业结构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升级转变。
第4页 /(共5页)
经济方面:财政收入预计2016年上半年企稳回升
蓝皮书指出,2015年是辽宁经济从中高速增长发展阶段转型的一年,但同时也应看到,2015年辽宁物价水平保持平稳,农业生产稳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有所加快,能源消耗量进一步降低,发展环境逐步改善,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诸多亮点。
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的情况下,辽宁省与居民生活相关的各项支出不降反升,社会发展仍保持良好势头,广大人民群众更多、更公平地分享到了改革发展成果。2015年辽宁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收入来源日趋多元化;新兴服务业成为吸纳新增就业的新渠道;推出医改惠民十项重点工作,医保体系改革进一步深化;棚户区改造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反贫困工作进入精细化管理新阶段;简政放权力度空前,充分激发市场活力;社会治理力度加大。但是,收入分配、人口、就业、医保、社会救助、简政放权以及社会治理等领域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然而,经济向好发展必然推动财政收入水涨船高,从2015年1-8月的财政收入走势来看,2015年下半年辽宁省财政收入降幅继续收窄,预计到2016年上半年有望企稳回升。
收入方面:城镇居民收入年初年尾最高 二三季度持平
从2013年第一季度到2015年第二季度的人均收入数据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每年的第二、三季度基本持平,第一季度往往明显高于前一年度任一季度的数值,且具有稳步上升的趋势。如2013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维持在6600元左右,第四季度达到6805.78元,到了2014年四个季度维持在了7200到7400元之间。
辽宁省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呈现随年度递增的趋势。2006年辽宁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369.6元,到了2014年达到29081.8元,名义增长180.5%。
城乡居民收入来源多元化。从各项收入来源的变化角度看,城镇家庭人均年度总收入中,工作性收入在总收入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已经由2008年的59.95%下降到2013年的56.91%,而经营净收入则呈现上升趋势,由2008年的9.37%提高到2013年10.79%。这说明城镇居民家庭在拓宽家庭收入渠道上多倾向于自主创业或者兼业方式。
总体而言,辽宁省城镇居民家庭收入结构以工资性收入为主,以转移性收入为辅,经营净收入占比呈增长趋势。
第5页 /(共5页)
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制度改革将产生积极影响
《蓝皮书》表示,从国有经济单位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数据看,在绝对值上,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机关事业单位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均呈增加趋势。
如2009年国有企业在职职工的平均工资为30470元,事业单位职工为34004元,机关单位职工为35318元,到了2011年三部门职工平均工资均突破40000元,到了2013年除机关单位职工平均工资为44011元以外,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职工平均工资均超过45000元。
但在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平均工资增长速度方面,三者既存在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在于,自“十二五”时期以来,国有企业、机关单位和事业单位职工的平均增幅均呈下降趋势。且同期相比,在职职工平均工资增幅由高到低依次为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单位。如2012年三者平均工资增幅分别为9.96%、8.32%和5.53%,到了2013年分别为7.82%、6.37%和3.31%。不同之处在于,国有企业单位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有一个先升后降的倒“U”形走势,并在2011年达到最大值17.11%,随后下降到2013年的7.82%。而事业单位和机关单位职工的平均工资增幅,基本表现为持续下降趋势。
《蓝皮书》表示,2015年6月开始辽宁省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改革后的机关事业单位降低了津贴补贴所占比例,提高了基本工资比例,有利于优化工资结构,并进一步健全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薪酬分配办法和激励约束机制,适当提高基层公务员工资收入水平等,这些收入分配改革政策措施,将对2016年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状况产生积极影响,并有助于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异
医疗卫生方面:辽宁医务人员薪酬占医疗支出比例不足30%
蓝皮书指出,在我省卫生队伍建设方面,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被严重低估。辽宁省医务人员的法定薪酬在医疗支出中的比例不足30%,与其人力资本投入不相适应。
护理人员与基层医务人员收入更低,符合卫生系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尚未建立,新医改以来实施的绩效工资制度在实践中也未能完全实现其政策初衷,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未能得到充分调动。加之医患关系未见明显好转,学生进入医疗卫生行业的意愿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