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整改整治 » 沙化治理

沙化治理

发布时间: 2020-11-21 11:48:04

治理沙漠的办法都有哪些

沙漠的问题治理上要抓根本。一是人口,二是水。
这里要提到多余水。一个地方的水分为固定水量和流动水量。这流动水量又分为水补给和多余水。
假设一个池塘,周围有5的绿地,5的沙漠。在没有人类参与的情况下。池塘水位,绿地面积,沙漠面积维持平衡。这时候的情况是绿地沙漠面积始终不变。池塘水量为在雨季过后水量是10,经过整个旱季到达下一个雨季时由于蒸发,周围绿地用水变成了5。第二个雨季带来了10的水量,其中5的水量被池塘截流下来,这部分水为水补给,剩下5的水为多余水,成为洪水流走了。旱季结束时池塘底下的那5的水量为固定水。
如果人类参与进来,完全截流了这流走的5的水量,这多留下的水量正好刚够剩下的5的沙漠绿化(前提是人类自己不用)。如果人类要用3的水量,那么只能绿化2的沙漠。剩下3的沙漠得留着。不然就要用到旱季结束时池塘底下的那点固定水量。三五年之后池塘功能退化,将破坏整个生态平衡。
所以说人口和多余水是治理沙漠的根本。人口少则能用于治理的水就多了。
譬如一个地方的多余水是M,治理沙漠需要水X,人类生活需要Y。如果X+Y<=M,那么将能够维持生态平衡,反之则将沙漠化。
拿新疆的沙漠来说,水源就是雪山融水,雪山融水总量如果为10,假设人口用水为6,那么就只有4的水用来绿化环境。而假设这4的水能供应4的土地绿化(假设土地总量是10),那么将有6的土地成为沙漠。如果强行利用这4的水去绿化10的土地,那么将破坏环境,连那4的绿化面积也没有了。
沙漠里本来就没水,你挖泥保哪门子水啊!再说了你能挖多少泥,不要把现有的河给挖没了。
治理沙漠
一是节水,人口不好想办法。只有节约用水,提高水利用。培养国民节约水的习惯。
二是找到新的水源。沙漠的水一般都是高山融水,水量有限,只能维持河两岸一定区域的生态平衡。维持不到的地方只有靠其他的办法。比如淡化海水引导到沙漠(不考虑成本技术,只理论)。
当然还有其他的方法,例如培育耐旱植物,喷固定沙漠溶剂等。要综合考虑,多途径下手。

Ⅱ 什么是沙漠化治理

沙漠化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在干旱多风和疏松沙子地表层,人为过度地乱用土地,破坏了生态平衡,出现的类似沙漠的景观。主要是人的不当行为造成的。联合国的统计是由于过度放牧、气候变化、砍代森林、不良的灌溉方法、过度地使用土地,影响了世界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一。

Ⅲ 沙漠化治理都有哪些新技术

有效治理荒漠化一直是世界性难题。有鉴于沙的流动性,应对风害成为难中之难。在目前主要的固沙技术中,工程固沙采用人工设置沙障等工程手段,如草方格、石方格来阻止沙子移动;化学固沙通过喷洒化学固沙剂,如乳化沥青、聚合物树脂等;植物固沙则是透过种植沙生植物的手段来稳定和阻绝沙体,以达到固沙目的。下面我们来盘点这三种固沙技术中的最热门的新科技:立体固沙车、藻类治沙固沙技术,植物性纤维黏合剂,这三种技术中前两项已被证明行之有效,第三种还存在争议,效果有待验证。

立体固沙车--速度是人工的约180倍

经施工改造后的沙体当即固定,并表现出持久的抗风蚀能力。试验地种植了70多种植物,长势旺盛。为了检验治理成果,研究团队在改造后的沙漠中种植了70多种植物,其长势都非常好。为了检验安全性,团队还请来了第三方机构对粘合剂及“沙变土”土壤进行检测。易志坚拿出了西安国联质量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对粘合剂的检测报告,上面多项指标远远低于国家标准。

对于这项科研成果,该成果专家评审组的中国林业科学院荒漠化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的秘书长杨文斌认为,其研究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对于一项研究来说,需要有实验室的结果,还要有基础性成果,还需要实地的实验结果,也就是大面积的区域实验,区域实验完成之后才能开始推广,即使区域实验有了初步成果,也不能说这是一项可以推广的技术。易教授团队所做的4000亩实验在普通人看来面积广阔,但是对于荒漠化研究来说,4000亩的面积太小了,根本不算什么。这项所谓的成果也到不了大面积推广的阶段。

而且,沙漠如果有水的话,根本不用治理就会变成农田。杨文斌说:“沙漠是最好的土壤,就是缺水,只要有水就是好土壤。如果沙漠有水,就不用做任何工作,就可以直接种植了。在沙漠上安装上灌溉设备并保持植被一定密度生长,是现在科学家在着力解决的问题。”

我国目前的沙漠形成有的是自然条件,而有的是人为因素,特别在靠近河套地区的一些沙漠地带确实是人类破坏植被造成的,所以可以分门别类地对沙丘和沙地进行改造,对于人类过度开采造成的荒漠化地区可以优先修复,这些地区曾经也有绿植生长的基础。所以,沙漠的改造的关键在于应该分类分区,而不能违背自然规律。

原生沙漠是地质时期形成的,是荒漠生态系统,是一种一种生态系统,它和湿地生态系统,和森林一样都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治沙不是消灭所有沙地,不能把全部沙漠都变绿洲,否则,地表下垫面均匀一致,反而无法形成气压差,不利于形成空气流动,进而影响水分的运移。从另一面可能恶化了区域气候,利弊需要权衡。

Ⅳ 如何治理土壤沙漠化

沙漠化主要由缺水引起。民勤一带沙漠化严重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自然因素,一是人为因素,其中人为因素是主要原因。

从自然因素来看,民勤盆地处于石羊河下游,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是地质历史时期,随着陆海结构、纬度地带性、地貌格局的变化早已孕育形成。而且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北方气候处于更加干旱的时期,加剧了民勤盆地沙漠化趋势。

从人为因素来看,首先,人口增加造成了趋向沙漠化的压力。

1953年,民勤县只有11万人,目前已增加到了30多万人,几乎增加了两倍。这些增加的人口大多数是农业人口,客观上增大了对水和耕地的需求。

其次,水资源利用不当。如上中游过度用水,造成下游的民勤一带来水量大幅度减少。

20世纪50年代,石羊河每年提供给民勤县5亿多立方米水,如今每年不到1亿立方米。

再次,土地开垦过度。从1977年到1993年,民勤县就开垦了2万多公顷农田。以前在绿洲与沙漠之间有大量天然灌木丛作为过渡带,有力地保护着绿洲。

但是这些过渡带被开垦成了农田,又很快被畅通无阻的风沙变成了沙丘。

这些人为因素增加了耗水量,石羊河又提供不了,民勤县只好从地下取水。

而随着每年5亿立方米的地下水被抽走,地下水位下降,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形成恶性循环。

在人类治沙的历史中,我们有过惨痛的教训。历史告诉我们,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活动要根据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承载能力来决定。要根据自然规律的要求来治理沙漠化,再不能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搞“人定胜天”那一套。以前民勤盆地有许多湖泊,鸟群众多,草滩连片。后来大量开垦耕地,把草滩都变成了农田。不注重涵养水源,大量砍伐森林,又大规模开采地下水,结果形成了沙漠化。

在治理沙漠化的过程中,不能把林业、农业、水利等分开,而应把石羊河整个流域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来综合考虑,处理好上游与下游的关系,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贯彻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的原则。

在对水资源进行技术和经济管理的同时,要加强行政管理和立法管理,并加大对水资源危机的宣传力度,增强公民对水资源紧缺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首先,要合理分配水资源,禁止超采地下水,从源头上治理民勤沙漠化。水资源是民勤生态问题的本质,因此,解决民勤生态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开源、节流,合理利用水资源。应该明确水权,制定落实流域分水方案,尽快减少地下水超采量,抑制地下水位下降,并逐步使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和改善。

其次,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型高效农业和圈养型畜牧业。在水资源紧缺地区,土壤盐渍化、水质恶化会使灌溉农业的简单大规模发展以失败告终。民勤的最终出路和前途是建立节水型高效农业,改善灌溉技术,发挥规模效益,通过深度加工提高农产品的技术和经济含量,如种植一亩春小麦一般要400立方米水,如果采用滴灌,只需90立方米水。

受沙漠化威胁严重的土地则应封闭起来种草,等草恢复起来后,发展圈养型畜牧业。还要适度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改变以农为主的经济结构。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促使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

要坚持退耕还草,开发风能、太阳能,恢复草地、灌木丛带。通过退耕还草,农民有了国家给的粮食和钱,就减少了为生计所迫而开垦土地的现象。大规模利用风能、太阳能,使农民有了可用的能源,就减少了砍伐烧草的可能性,保护了生态环境。退耕还草至少要坚持10年不变才能走上良性循环。

要采用科学的手段防治风沙,加速防护林体系建设,改造盐渍化土壤,改善地下水质。要加速民勤盆地防护林体系建设,阻止流沙侵入盆地。可以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结合,乔、灌、草结合,带、网结合的方法。要利用盐生植物改造盐渍化土壤,使土壤盐分得到转化和转移。要改善地下水质,使地下水中的盐分转移,降低地下水的矿化度,与盐碱地改造相结合,进行综合治理。

民勤县的沙漠化十分严重,已到了刻不容缓需要治理的程度,一定要尽快行动起来。而要取得成效,靠甘肃省的力量估计很难完成,必须争取国家在生态保护和建设经费方面向石羊河流域倾斜。

Ⅳ 治理沙漠化有什么建议

治理遏制土地沙化
虽然沙漠化的产生是从植被破坏产生土壤风蚀开始的,但沙漠化的治理却不能仅仅限于种树种草,而是要从解决沙漠化土地上过重的人口压力出发,从经济学、生态学和沙漠学相结合的角度,把沙漠化治理与农村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沙漠化防治的生态经济模式。在这个模式中,沙漠化治理应该按照降低土地上的人口压力和形成稳定生态系统的总体目标,有层次、按时序进行。[3]
首先,种树种草与提高农田产量同步进行。通过施用高新技术、改造生产要素组合条件,提高未沙漠化土地粮食产量,使沙漠化土地的承载力发生跃升,从而减缓或消除人口压力。与此同时,施行退耕还林还草,推广应用沙地造林和农田防护林带技术,初步建立起防沙体系,使沙漠化土地初步得到治理。值得注意的是,种树种草和沙漠化土地承载力的跃升应同步进行。前者离开了后者,沙漠化的治理由于没有去除沙漠化的根源,而效果不佳;后者离开了前者,在强烈风蚀下不可能实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可调节水肥因子在技术上具备了越来越大的可操作性,从而为沙漠化治理开发中新技术的使用,拓展了广阔的空间,对作物的优质高产提供了保障。例如,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后山地区地处农牧交错带,土地沙漠化严重。一些地方实行的地膜玉米技术,可使粮食产量由亩产100多公斤提高到600公斤。粮食产量的增加,为农业内部的结构调整提供了可能空间。当地推行的“进一退三”措施,也就是种一亩地膜玉米,退耕三亩沙漠化土地,改种拧条等治沙牧草,使当地的沙漠化进程迅速得到遏止并开始逆转。
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业富余人口,也可以带动多种产业的发展,增加群众收入,缓和西部人口压力与土地承载力之间的矛盾。
措施种树种草当植被盖度达到30%以上时,土壤风蚀就会基本消失。种树种草治理沙漠化的措施,就是基于控制土壤风蚀的原理提出的。在沙漠化发展严重的农耕地区,主要采取把部分已经沙漠化的耕地退还为林地和草地的方法,以达到沙漠化土地恢复的目的。

Ⅵ 中国沙漠化治理现状

监测结果显示,截至2014年,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1.1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回172.12万平方公里。与 2009年相答比,5年间荒漠化土地面积净减少12120平方公里,年均减少2424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净减少9902平方公里,年均减少1980平方公里。
监测结果表明,自2004年以来,我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连续3个监测期“双缩减”,呈现整体遏制、持续缩减、功能增强、成效明显的良好态势,但防治形势依然严峻。本公报是根据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编写的,简要介绍了截至2014年我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的最新信息,旨在使社会各界对我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防治工作取得的成效及面临的形势有一个客观了解,坚定防治信心,加大防治力度,建设沙区美好生态

Ⅶ 沙漠如何治理

干旱地区荒漠化防治对策
3.1 加强草场管理
草原退化是干旱地区荒漠化的主要因素。因此,防止荒漠化必须把保护和退垦还草还林放在首位。核心是保持水的区域平衡,不同植被对水的利用强度不同,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农则农。具体措施包括:(1)抓紧落实草原家庭承包制;(2)限定最高草原载畜量,建立草原监理制度,严禁超载放牧;(3)搞好草原围栏,围栏旁边要种树;(4)改变饲养方式,推行牲畜舍圈养或划区轮牧;(5)加强对草原的养护,大力防治草原病虫鼠害;(6)采取草地复壮措施。
3.2 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在西部地区广布的山地和丘陵上,由水力引起的土壤侵蚀比较突出,导致土地质量下降,生产潜力衰退。因此必须加强对长江上中游山地环境的整治工作。具体措施和方法包括:(1)全面规划,综合治理。(2)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3)水土保持的管理和监测。(4)退化坡地改良与利用。
3.3 妥善安排山区农民
退耕还林还草是一项重要措施,但一些散居在缺乏基本生存条件地区的农民领取退耕补给的粮钱后,仍然靠山吃山,开荒、砍树、挖草。形成“越砍越荒、越荒越砍”的恶性循环。因此政府应创造条件,把分散居住在生活条件特别恶劣地区贫困人口逐步迁移出来,安置到适宜生存和发展的地区,从根本上解决生态保护和这些人口的脱贫问题。同时也抓紧落实退耕还林还草。
3.4 利用生物措施和耐旱基因资源
生物措施是指通过建立人工植被,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最终达到防止风沙危害,治理和开发利用荒漠化土地的目的。实践表明,生物措施是防止荒漠化的根本措施。机械和化学措施通常被作为生物措施的辅佐措施。防止荒漠化的主要生物技术措施为营造防风固沙林、农田防护林以及退化植被的保护和恢复。具体来说有3种方式,即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和封沙育林育草。
耐旱基因资源的开发是生物技术迅速发展到今天又一新的研究方向。近年来对植物耐旱机理的研究有很大发展,最重要的研究结果来自植物脱水过程中基因表达的研究。北京大学的实验室已从我国特有的物种中克隆出一种与耐旱耐寒相关基因的片段,有的转基因植物已表现出抗旱性和抗寒性的明显提高。这些节水型的、耐旱功能大大增强的植物可以成为阻遏沙漠化进程的先锋。耐旱基因使一些生物能够抗拒极端严酷的气候条件,利用耐旱基因的杠杆力量阻遏我国西部乃至全球荒漠化趋势前景可观。
3.5 利用保水剂产品和“干水“技术
保水剂是由高分子材料构成,能够吸收自身重量几百倍乃至上千倍重量的纯水,具有抗旱保苗、增产增收、改良土壤、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等多项功能。据1999年统计,保水剂在我国北方干旱地区推广已百万亩,显著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及苗木成活率。
美国科学家发明的“干水”,是透明无毒无污染的胶体,在土壤里能为植物提供3个月的有效水分,使树木在极为严酷的干旱条件下越过枯萎死亡威胁、保护树苗成活。

4 结论
荒漠化防治是一项多学科的综合性工程,就目前的治理现状来看,还普遍处于较低的水平,而依靠科技进步,培养科技人才则是提高防治成效的必由之路。因此要尽快建立全国荒漠化监测信息网络,以便掌握荒漠化扩展和防治的动态信息,为防治荒漠化的宏观决策和确定不同类型的防治战略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尽快走出“贫困——破坏资源——更加贫困“的恶性循环。同时,我们还应提高全民的意识。

我国土地沙漠化的形势严峻,水土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是导致土地沙漠化扩展的主要原因。防治土地沙漠化的关键在于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依靠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实施分区防治战略,搞好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加快综合防治土地沙漠化的进度。

Ⅷ 治理土地沙漠化的措施

1、半干旱地区的防治措施主要有:

①调整不利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地安排农业、林业、牧业的比重

②封育沙漠化的弃耕地和退化草场,使植被恢复

③采取分区轮作或轮收,限制载畜量

④采用植物固沙为主、工程措施固沙为辅的固沙方法.

2、干旱地区的防治措施主要有:

①以内陆河流流域作为生态单元进行全面规划,合理分配上中下游用水比例

②以绿洲为中心,建立绿洲外围封沙育草带、绿洲边缘乔木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与绿洲内部的窄林带、小网格的护田林网相结合的防护林系

③对绿洲边缘的流动沙丘,采取在沙丘表面设置沙障与障内栽植固沙植物相结合的防护体系

④在防治沙害基础上,采取改良土壤措施

拓展资料:

狭义的荒漠化(即:沙漠化)乃是指在脆弱的生态系统下,由于人为过度的经济活动,破坏其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变化过程。也就是人为滥砍树木,使破坏土地平衡,变成沙子!

土地沙漠化: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狭义的荒漠化(即:沙漠化)乃是指在脆弱的生态系统下,由于人为过度的经济活动,破坏其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变化过程.

土地荒漠化: 指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使原来非沙漠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环境的变化.在干旱和亚干旱地区,在干旱多风和具有疏松沙质地表的情况下,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使原非沙质荒漠的地区,出现了以风沙活动、沙丘起伏为主要标志的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退化过程。 土地沙漠化和土地荒漠化差别不大,但荒漠化严重程度要高。

Ⅸ 应该怎样治理沙漠

治理沙漠?大家都会回答种树就可以了,不过种树的人和钱要从哪里出就是问题了。
以下是解决之策:
如果你是学生的话,这里我推荐你研究一下《京都议定书》中“绿色购入”这种减排机制,简单的说,就是通过种树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而算作该国家的减排量。如果减排量通过政府和国际的认定,可以获得国际资助,这样治理沙漠的费用就有了,不过前期费用还是要自己凑错的。
其次是人力,如果你是政府人员的话,建议你通过国家政策,要求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除了要求费用之外,希望企业分批的派人员到沙漠地区参与植树活动,算作他们的社会责任履行业绩。
说的有点多,但确是从实际出发。

Ⅹ 如何治理治理沙漠化

治理措施

⑦做好国际履约工作的同时,加强防治荒漠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争取资金与外援。


防止沙漠化,人人有责。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