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标识
『壹』 浅谈如何做好土地整理工作
1、严格执行规划
2、健全规划实施管理制度
3、加快实行土地整理产业化管理
4、创新土地整治激励机制
5、加强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
6、实行土地整理产业优惠政策
7、建立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
『贰』 城市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城市病具体表现
简介
根据世界城市发展的一般历程,城市发展的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在城市化发展阶段,如果人口的过度集聚超过了工业化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就会发生某些发展中国家出现的“过度城市化”现象,产生了一系列被称为“城市病”的矛盾和问题,国际上特大型城市的“城市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人口膨胀
特大型城市通常对人口具有强大的集聚作用,而人口的快速集聚也成为各大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因之一。在人口快速集聚的过程中,一旦城市建设和管理跟不上迅速增长的需求,导致各类城市基础设施的供给滞后于城市人口的增长,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矛盾,出现环境污染、就业困难、治安恶化等城市病。例如,19世纪末前后,英国城市人口急剧膨胀,造成住房短缺,贫民窟比比皆是;公共卫生设施奇缺,空气及水源污染严重,环境恶劣;就业竞争激烈,工人处境艰难;犯罪率居高不下等等。又如拉美地区,在20世纪中叶进入工业化发展阶段后,城市人口迅速集聚,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甚至超过发达国家,出现城市化速度大大超过工业化发展速度的“过度城市化”(或称为“超前城市化”)。“
世界各大城市人口数量及面积
名称
面积
(平方千米)
人口
(万人)
年份
上海
6340.5
2347.5
2011
北京
16410.54
2018.6
2011
广州
7434.4
1270.0
2010
纽约
1214.4
约1940
2010
巴黎
14518.3
1206.7
2009
伦敦
1577.3
751.24
2006
莫斯科
1081
1200.26
2007
”
交通拥堵
交通问题一直是大城市的首要问题。迅速推进的城市化以及大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使得城市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交通拥挤以及由此带来的污染、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在伦敦,由于市中心区域集中了政府机关、法院以及大量的企业、金融机构和娱乐场所,并有超过100万个就业岗位,每天在高峰时段有超过100万人口和40000辆机动车/小时进出中心城区,造成该区域严重的交通拥挤,区域内平均车速只有14.3公里/小时,成为全英国最为拥挤的区域。在巴黎,上世纪60年代,由于采取了“适应小汽车发展”的政策,结果私人小汽车与日俱增,导致市区交通严重阻塞,1973年环城快速路开通后不久就出现了持续性的拥挤。在曼谷,由于车速过慢,整个城市就像一个停车场,甚至出现过3个月内有900名孕妇因堵车被迫在轿车中分娩的情况。
交通拥堵不仅会导致经济社会诸项功能的衰退,而且还将引发城市生存环境的持续恶化,成为阻碍发展的“城市顽疾”。交通拥挤对社会生活最直接的影响是增加了居民的出行时间和成本。出行成本的增加不仅影响了工作效率,而且也会抑制人们的日常活动,城市活力大打折扣,居民的生活质量也随之下降。另外,交通拥挤也导致了事故的增多,事故增多又加剧了拥挤。据相关统计,欧洲每年因交通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00亿美元之多。第三,交通拥挤还破坏了城市环境。在机动车迅速增长的过程中,交通对环境的污染也在不断增加,并且逐步成为城市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污染源。根据伦敦20世纪90年代的检测报告,大气中74%的氮氧化物来自汽车尾气排放。交通拥挤导致车辆只能在低速状态行驶,频繁停车和启动不仅增加了汽车的能源消耗,也增加了尾气排放量,增加了噪声。
据英国SYSTRA公司对发达国家大城市交通状况的分析,交通拥塞使经济增长付出的代价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交通事故的代价约占GDP的1.5~2%,交通噪音污染的代价约占GDP的0.3%,汽车空气污染的代价约占GDP的0.4%,转移到其他地区的汽车空气污染的代价约占GDP的1~10%。
环境恶化
近百年来,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全球的气候与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退化、土壤侵
蚀加剧、生物多样化锐减、臭氧层耗损、大气化学成分改变等。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的预测,未来全球将以更快的速度持续变暖,未来100年还将升温1.4℃~5.8℃,对全球环境带来更严重的影响,比如农作物将减产、病虫害发生频率和危害速度将明显增加、水资源短缺将恶化等。环境污染使得城市从传统公共健康问题(如水源性疾病、营养不良、医疗服务缺乏等)转向现代的健康危机,包括工业和交通造成的空气污染、噪音、震动、精神压力导致的疾病等。环境污染对城市经济的影响是很大的,世界银行曾对此做出过估算,认为由于污染造成的健康成本和生产力的损失大约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到5%。
资源短缺
2002年在南非召开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高峰会议上,一致通过将水资源列为未来十年人类面临的最严重挑战之一。联合国环境署同年在《全球环境展望》上指出,“目前全球一半的河流水量大幅度减少或被严重污染,世界上80多个国家或占全球40%的人口严重缺水。如果这一趋势得不到遏制,今后30年内,全球55%以上的人口将面临水荒”。在缺水型国家或地区中,大城市的水资源紧缺问题最为严重,据联合国有关机构预测,到2010年,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的大中型城市,包括北京、上海、休斯敦、雅加达、洛杉矶、华沙、开罗、拉各斯、达卡、圣保罗、墨西哥城、新加坡等都将面临严重的水荒。
此外,土地资源紧缺问题也是国际大都市在城市化进程中所必然出现的问题。由于土地存在供给的绝对刚性,在大量的人口和产业向中心城区集聚过程中,像东京、纽约、伦敦等大都市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土地紧张问题,土地对现代化大都市可持续发展的制约作用更加突出。如何开辟新的发展空间、拓展地域范围已成为各大都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城市贫困
贫民窟问题是发展中国家的大中城市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所出现的特有现象,贫困人口多数集中于城市,而城市贫民又大部分住在贫民窟,如印度孟买、巴西圣保罗等。贫民窟带来的社
会问题主要有:一方面,贫民窟居民大部分人处于贫困线,享受不到作为公民所应享有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居住、出行、卫生、教育条件极差,不仅影响当代人,也影响下一代人的发展。另一方面,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异造成国民感情隔阂,加之贫民窟游离于社区和正常社会管理之外,一些贫民窟为黑社会所控制,成为城市犯罪的窝点。1900年纽约市近400万人里就有150万居住在4.3万个贫民窟里,直到21世纪纽约还有哈莱姆贫民区的存在。当前,孟买1600万人口中有60%居住在仅占城市土地面积十分之一的贫民区和路边的简陋建筑中,贫民窟已经成为这个世界著名港口城市以及印度经济中心城市的最大特色。
贫民窟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以及本城市内人口的收入差距过大所造成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土地占有严重不平等,造成大量无地农民。以巴西为例,巴西绝大部分土地一直为少数大地主所控制,大量无地农民向城市流动迁移,且这种流动是单向的,他们不可能再回流到农村。二是城市化过程中就业机会严重不足。失业、就业不足、就业质量差,是造成城市贫困人口长期大量存在的重要原因。在城市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往往把工业重点转向资本、技术密集的部门,造成劳动力大量进入第三产业中的传统服务业和非正规部门,而在非正规就业部门的工资一般只相当正规部门人员工资的一半,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没有社会保障,得不到法律保护。三是城市规划、建房用地、基础设施、社区发展没有充分考虑低收入人群的要求。在城市贫民窟居住的人80%收入低于最低工资标准,他们很难在城市获得建房用地和住房,又不能退回农村,只能非法强占城市公有土地(如山头、城乡结合部的公地)和私人土地,搭建简陋住房,搞违章建筑。四是公共政策不够完善。如国家教育开支向中、高等教育过度倾斜,初等教育相对萎缩,在中等教育阶段重视普通教育和人文学科教育,而轻视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师范教育,不利于改善低收入阶层子女受教育和就业状况。
-------------------------------------------------------------------------
我国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城市规划对于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做好城市规划工作,可以有效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城市规划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比如环境污染问题、缺乏公众参与以及土地利用不科学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健康发展。所以在当前形势之下,做好城市规划工作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城市规划;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一、目前我国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新时期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我国社会经济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与此同时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数量迅速增长,给我国的城市规划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由于城市规划中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做法,导致了诸多问题的产生,影响了城市的健康发展。因此,对于这些问题有必要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研究。笔者经过详细地调查分析,将当前我国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土地利用尚不够科学。当前,我国城市规划的土地利用存在着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笔者经过分析研究,将其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土地利用浪费情况严重,大量农田耕地被占用。其二,城市土地规划不规范,为谋求经济效益投机房地产开发,导致土地资源稀缺,不利于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缺乏公众参与。目前,在我国的城市规划中缺乏公众参与,笔者经过分析研究,将其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城市规划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公众参与。相关行业的专家的参与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众参与,因为他们不是社会各方利益的代表。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公众参与。另一方面,公众的参与权在法律制度中没有得到体现。当前,我国的城市规划法规实质上是一种偏重于行政管理的法律模式,只是对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作出了原则的规定,而公众的参与权在法律制度中没有得到体现。
(三)环境污染问题较为严重。由于在城市规划之时,没有注重城市的环境规划,导致了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出现,造成了城市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这些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和生产。笔者对我国城市的环境问题进行了抽样调查,并且参看了关于城市环境问题的研究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将我国城市发展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从城市的固体废物来看,我国城市的固体废物泛滥成灾。这些年,我国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了大量的固体废物,造成了环境污染。其二,从城市的水体质量方面来看,我国城市的水体污染严重。随着我国城市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的高速增长,使城市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污水,导致水体质量受到很大程度的破坏,污染极其严重。其三,从城市空气质量方面来看,城市空气污染严重,大气质量严重恶化。近年来,我国城市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工业生产需耗费大量的资源,这些工业生产将粉尘、臭氧等物质排入大气层,使大气质量严重恶化。
由此可见,当前我国的城市规划中确实存在着不少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必须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并且尽快予以解决。
二、解决我国城市规划的问题的对策分析
由以上的分析论述可知,当前我国的城市规划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健康发展。因此,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研究,并且在此基础之上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以切实解决好我国城市规划中面临的问题。对此,笔者认为要达到这一目地,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一)加强规划队伍的自身建设,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整体素质
要解决好我国城市规划中面临的问题,就需要加强规划队伍的自身建设,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整体素质。为此,需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提高城市规划队伍的业务和行政水平,随着注册规划师制度的推行,对于大中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要领导和特大城市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中层以上领导,应将取得注册规划师资格作为其任职资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应加强规划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需要逐步建立制度化的机制,通过短期培训、专题交流等多种方式,更新城市规划知识,提高相关技能,全面系统地学习城乡规划理论和知识,增强城市规划意识,提高领导工作水平。
(二)在城市规划之前,就要将环境治理方案纳入城市规划体系之中
要做好城市规划工作,就需要在城市规划之前将环境治理方案纳入到城市规划体系之中。当前,我国城市在保持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诸多环境问题,形势严峻,不容乐观。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在城市规划时没有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没有将城市规划与环境规划很好的结合起来。因此,只有在城市规划上考虑环境问题,才可以从根本上防止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并有利于环境的逐步改善。所以,在城市规划之前,就要将环境治理方案纳入城市规划体系之中。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解决:其一,城市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规划。所谓城市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规划是对城市固体废物的利用与处理而制定的对策。目前我国大多城市处于固体废物包围之中,解决固体废物问题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其二,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所谓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是对城市大气质量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而制定的治理方案。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空气污染严重,大气质量严重恶化。因此规划的目标应该是提高燃烧效率,尽量使用太阳能等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提高城市绿化率,大力发展植物净化。其三,水体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所谓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是为治理城市水污染而制定的对策。具体做来,应该减少污水排放量,修建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加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治理,最终达到有效保护水资源。
(三)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使公众真正参与到城市规划中来
要解决好我国城市规划中面临的问题,就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使公众真正参与到城市规划中来。为此,需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要确立公民听证制度。正确掌握公众参与的方法与尺度,防止把公众参与扩大为公众直接决策。城市规划过程中多创造公众参与机会并形成制度。强调公众参与、强化社会公众的规划参与意识,对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至关重要。为此,要合理制定城市规划编制,依法审批城市规划,加快城市规划的编制,完善城市规划体系,依法履行审查、审批程序,使规划管理做到有法可依,减少领导决策的随意性。另一方面,在城市规划过程中的要设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设立城市规划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就是要从制度上保障公民的对政府城市规划行为全过程的知情权,打破政府公民信息不对称的现状。在城市规划批准之后要向社会公布规划成果,采用公开展示、公众媒体发布、社区公告、手册与资料备查等多种形式使广大群众了解城市规划,认同城市规划。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做好城市规划工作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刻不容缓。因而在当前形势之下,要充分认识到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性,树立和构筑面向当代的城市规划哲学和理念,进行科学的城市规划,以实现我国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庆翔,纪红宇.??试论城市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05)
[2] 高中岗,张兵.??对我国城市规划发展的若干思考和建议[J]. 城市发展研究. 2010(02)
[3] 宋子龙,张谦.??当前形势下我国城市规划存在问题及对策[J]. 中国住宅设施. 2010(06)
[4] 高明.??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考[J]. 商业时代. 2010(24)
[5] 祁小燕.?论我国城市规划所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0(10)
『叁』 农村自家土地办养殖场需要什么手续
一、农村自家土地办养殖场具体手续如下:
1、使用者提出申请,提供以专下资料。
(1)用地申请书属
(2)拟订建设方案
(3)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合同
(4)占地平面布置图
(5)申请审批表
2、乡(镇)政府审核,是否符合乡村建设总体规划,统一审查图纸、设计、布局。
3、县政府审批
(1)农业部门审核其设施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承包土地用途调整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以及使用者的经营能力;
(2)住建部门审核其符合城乡建设规划;
(3)国土部门审核其合理性、合规性。
(3)土地整治标识扩展阅读:
养殖场问题处理:
1、及时清除舍内粪便污水,应特别注意死角中的粪便和污水,尽可能保持粪便干燥,尽可能做到每天清理一次。搞好舍内外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妥善处理清除的粪便,及时拉走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场内的废旧垫料和病死畜禽也要妥善处理。
2、对墙面、过道、天花板、门窗、料位、饲料桶、饮水器等所有苍蝇可能栖身的地方用左旋氯菊酯喷施,可有效杀灭外来苍蝇,有效期长达45—60天。
3、定期进行环境消毒。使用含氯的消毒剂,利用氯的特殊气味苍蝇不喜欢从而起到趋散的作用。
『肆』 国土资源部关于健全完善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监督管理和执法监察长效机制的通知
( 国土资发 [2009]148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 ( 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 :
为巩固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成果,维护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秩序,遏制违法行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根据矿产资源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现就健全完善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监督管理和执法监察长效机制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严格矿业权人勘查开采活动的监管
( 一) 建立采矿权标识制度。依法新设立的采矿权( 开采放射性矿产的除外) 在正式开采前,采矿权人必须在开采作业场所的明显位置设立采矿权标识牌,接受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社会的监督。采矿权标识牌的内容应当包括采矿许可证载明的事项、制牌时间和监制单位,具体式样和内容由省 ( 区、市)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规定,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采矿权标识牌的监制。现有采矿权人应当在 2010 年 6 月底前完成采矿权标识牌的立牌工作。
( 二) 加强矿产督察管理。省 ( 区、市)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 《矿产督察工作制度》 ( 国土资发[2003] 62 号) 的要求,依据督察工作任务量,聘请地方矿产督察员。设立矿产督察员办公室,明确专门人员,负责国家和地方矿产督察员的日常管理工作。矿产督察员任务分工要具体到矿山 ( 矿区) ,现场督察每年不得少于 4 次。完善矿产督察员年度考核管理,考核不称职和不能胜任工作的应当及时解聘。每年 1 月底前向部报送矿产督察年度工作报告。
( 三) 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的日常监管。地方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加强对矿业权人的日常监管,明确监管任务,规范监管程序; 对矿业权人勘查开采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土地复垦情况进行重点监管; 建立矿业权人档案,将日常监管中发现的矿业权人违法行为记录在案,作为年度检查的依据。
探矿权人必须按规定向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送勘查项目开工报告和年度报告。采矿权人必须及时编绘采掘工程图件,每半年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送 “井上井下工程对照图”、 “采掘工程平面图”。
( 四) 加强矿业权人勘查开采活动的年度检查。地方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年度检查的有关规定,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年度检查,并将采矿权标识、矿山储量动态监管、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和矿区土地复垦等制度的执行情况列入矿产开发利用年度检查内容。矿业权人不接受年度检查或检查不合格的,矿业权登记管理机关不得批准其延续、变更、转让等申请; 涉及违法的,依法进行查处。
省 ( 区、市)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将上年度矿产资源勘查年度检查总结报告、矿产开发利用年度检查快报 ( 包括应检、实地检查、初审合格矿山数,以及年生产矿石量、销售收入、实缴补偿费等) 和矿产开发利用年度检查总结报告分别于每年 1 月底前、3月底前和 5 月底前报部。
二、加强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监管
( 一) 严格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的管理。采矿权登记管理机关要认真把好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源头关,严格审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地方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开发利用方案加强矿山企业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监管。采矿权登记管理机关颁发采矿许可证后,及时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及其他相关资料送交矿区所在地的市 ( 地) 、县 ( 市)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 二) 全面开展矿山储量动态监督管理。大、中型矿山企业应当设立矿山地质测量机构,小型矿山企业应当配备地质测量相关专业人员。各类矿山企业要按规定开展矿山地质测量,每年 1 月底前向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由符合条件的矿山地质测量机构编制的上年度《矿山储量年报》。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组织对 《矿山储量年报》的审查,并按规定进行抽查,特别要加强对年度资源储量变化大、《矿山储量年报》中存在问题较多和保有资源储量少的矿山企业的抽查。
( 三) 加强矿山企业矿产资源回收利用指标的管理。地方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核定矿山企业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土地复垦率等指标,严格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与开采回采率挂钩的管理,促进矿山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水平。
三、建立健全及时发现和有效制止矿产资源勘查开采违法行为的机制
( 一) 认真组织开展巡查工作。地方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 《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巡查工作规范》 ( 国土资发 [2009]127 号) 的要求,推进执法关口前移和重心下移,针对矿产资源分布和无证勘查、开采矿产资源违法行为的特点,合理划分全面巡查和重点巡查区域,认真组织开展巡查,及时发现和有效制止无证勘查、开采等违法行为。
( 二) 建立违法违规线索统一处理信息平台。地方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对举报电话、举报信件、举报电子邮件、领导批办、下级上报、媒体反映等各类矿产资源违法线索进行整合,建立统一处理的信息平台,按规定进行核查。对举报属实的,可视情况给予一定的奖励。
( 三) 拓宽社会监督渠道。地方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可通过聘请监察专员、协管员、信息员、青年志愿者等方式,进一步拓宽社会监督渠道,充分发挥社会监督、舆论监督防范违法的作用。
( 四) 充分利用科技手段。积极探索并推广应用卫星遥感监测、无人机巡查、电子设备监控等科技手段,对矿产资源集中的区域以及重要矿区进行适时监测,及时发现无证勘查、开采等违法行为。
四、完善案件查处机制,切实提高查处效果
( 一) 严格依法履行查处职责。地方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发现的矿产资源违法行为,要及时立案查处。无证开采、越界开采、非法转让矿业权、违法审批发证等行为要作为查处的重点。对依法应当予以行政处罚、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提出行政处分建议、移送追究刑事责任的,要坚决依法办理,及时跟踪、协调有关部门反馈落实情况。
( 二) 落实案件查处责任。地方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对案件查处负总责,分管的副厅( 局) 长是主要责任人,执法监察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及案件承办人是案件查处的具体责任人。通过建立健全相关责任制,明确案件查处责任、具体程序、时限要求、考核指标及奖惩标准,确保依法履行职责。
( 三) 加强检查、督办。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下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案件查处工作的检查。将是否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行为、是否依法履行查处职责以及处罚决定落实情况作为检查的重点。对交办下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查处的违法案件,要跟踪督办。对难以落实到位的,要及时向地方政府汇报并提出督办落实的建议。对下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办结上报的案件,要进行抽查。对发现的错案,予以纠正并依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 四) 完善重大典型案件上报制度。县 ( 市) 、市( 地)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本部门立案查处的重大典型违法案件特别是无证开采、越界开采、非法转让矿业权、违法审批发证等案件,逐级上报省 ( 区、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省 ( 区、市)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遴选重大典型案件报部。
( 五) 切实发挥典型案例的警示作用。地方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定期选择典型的矿产资源违法案件进行通报或者曝光。
( 六) 加强 “两率”指标统计。地方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 《关于建立无证勘查开采案件增减率和矿业权人违法违规案件发生率统计制度的通知》( 国土资发 [2007] 284 号) 的要求,及时对本行政区域内各类矿产资源违法违规案件进行分类登记和统计,将 “两率”指标纳入目标责任考核。省 ( 区、市)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每年 1 月底前和 7 月底前分别将上年度和当年上半年的 “两率”指标统计表报部。
五、构建共同责任机制,发挥联动作用
( 一) 推进建立地方政府统筹协调、部门联动的执法监管制度。在地方政府统筹协调、有关部门的共同参与下,开展联合执法检查。矿产资源丰富的县 ( 市)原则上每半年组织一次联合执法检查,对群发性非法开采行为和矿产资源开采监管难度大的地区及时进行集中整治,对无证勘查开采行为采取拆除地面设施以及查封设备、充填井筒等措施,有效遏制违法行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立国土公安等联合执法队伍。
( 二) 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地方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主动地与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协调沟通,落实国土资源部、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发布的关于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移送涉嫌国土资源犯罪案件以及加强协作配合的有关规定,确保违法案件查处到位。进一步健全并认真落实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与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的联席会议制度。
( 三) 明确内部职能机构的职责分工,加强协作配合。地方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和细化矿产资源规划、地质勘查、矿业权、资源储量、执法监察、矿山地质环境、土地复垦管理等内部职能机构的监管职责分工。建立执法监察机构与矿政管理机构的协作配合制度。执法监察机构履行职责需要矿政管理机构予以配合的,要及时予以配合; 矿政管理机构在履行业务监管职责中发现违法行为需要追究法律责任的,要及时移交执法监察机构组织查处。
省 ( 区、市)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尽快建立矿产资源勘查开采 “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监管责任体系,按照 “任务到矿、责任到人”的要求,明确地方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职责及其内部职能机构的监管职责,于 2009 年底前将职责分工落实情况报部。
( 四) 强化矿业权人的社会责任。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矿业权人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与教育,开展社会责任的宣传。积极主动服务,保障合法权益,定期公开矿业权人履行义务情况。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自律性组织的作用,引导矿业权人自觉守法,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六、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增强执行力
( 一) 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监督管理和执法监察机构、队伍建设。地方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增加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监督管理和执法监察人员的编制。进一步理顺勘查开采监督管理和执法监察的关系,形成统一指挥、配合联动的工作格局。执法监察机构、队伍中,应当配备矿产资源执法监察的专业人员,并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地方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必须重视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监督管理和执法监察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每三年至少轮训一次,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 二) 加快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监管和执法监察信息化建设。在矿产资源储量利用核查和矿业权核查成果形成的动态更新的数据库基础上,与矿产资源规划、矿业权配号管理、勘查开采监督管理、矿山遥感监测、执法监察、储量登记统计等系统实行有机衔接,构建矿产资源综合监管平台,以信息化和高科技手段加强监管,提高工作效率和监管水平。
( 三) 加强报告和通报制度建设。地方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定期对本行政区域内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监督管理情况、违法态势、防范措施等,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下级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通报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监督管理情况,督促下级管理部门认真做好监督管理工作。省 ( 区、市)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每年 1 月底前和 7 月底前将上年度和当年上半年的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监督管理工作总结报部。
( 四) 完善考核制度。省 ( 区、市)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制订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监督管理和执法监察工作的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明确考核内容、量化考核指标、制定奖惩标准,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分级考核并落实奖惩,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 五) 进一步改善工作条件。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监督管理和执法监察任务重、费用高,地方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人民政府的支持,将监督管理和执法监察工作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省 ( 区、市)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从中央下拨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部门补助经费中,列出专门督察工作经费。要加强执法监察装备建设,重点加强乡 ( 镇) 国土资源所的执法监察装备建设,配备巡查车、通讯工具、GPS、照相机、摄像机、计算机等专用装备器材,确保工作正常开展。有条件的地方,应当为监督管理和执法监察人员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给予工作津贴或者补助。
石油、天然气、煤层气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监督管理继续按 《矿产勘查及油气开采督察员工作制度》 ( 国土资发 [2003]99 号) 执行。
地方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监督管理和执法监察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根据本通知要求,结合实际提出具体的实施意见。实施中的情况和问题,由省 ( 区、市)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及时汇总报部。
国土资源部
二○○九年十月二十八日
『伍』 罗山县国土资源局
罗山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大别山北麓,淮河南岸,介于东经114°10′~114°42′,北纬31°44′~32°19′之间,县境东西宽41公里,南北长63公里,面积2065平方公里。南与湖北大悟、河南新县接壤,东以竹竿河为界与光山县为邻,北隔淮河与息县、正阳相望,西与信阳县毗连。罗山曾先后哺育了三国名相费祎、治水名臣黎世序、历史学家尚钺、起义将军张轸等历史名人。隋开皇十六年始置县。境内著名的佛教圣地灵山、董寨国家级鸟类自然保护区、石山湖风景区、红色胜地何家冲等便是这画卷中最璀璨夺目、鬼斧神工的经典。
陈占东 局党组书记、局长
黄先斌 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高正平 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许正东 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陈辉 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张玲 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李明军 局党组成员、工会主任
李洁 副科级干部
胡云武 副科级干部
桂行富 副科级干部
黄绪涛 副科级干部
陈占东简介:1955年10月出生,汉族,1976年12月参加工作。1976年12月,在信阳铁矿厂毛集铁矿工作;1980年12月,在信阳化工厂工作;1982年3月,在罗山县化肥厂工作;1985年1月,任罗山县矿建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1988年4月,任罗山县银矿支部书记、矿长;1991年4月,任罗山县计划经济委员会开发办主任;1992年3月,任罗山县矿产局党委副书记、局长;2002年1月,任罗山县国土资源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2002年12月,任罗山县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2007年7月,任罗山县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
【机构设置】2002年1月,罗山县委、罗山县人民政府关于《罗山县县直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罗发〔2002〕2号)文件通知,“撤销罗山县土地管理局,撤销罗山县地质矿产局,成立罗山县国土资源局”。
【土地资源】全县土地总面积207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6717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41.5%;基本农田保护面积77198公顷,占耕地面积的89.9%。罗山县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属大别山北麓的低山垄岗地貌,最高的王坟顶主峰海拔841米,最低为竹竿河汇入淮河处,海拔41米。从南到北依次为低山、丘陵、垄岗及河川平原。四者面积分别为72542.3公顷、33162.1公顷、58033.6公顷、43525.0公顷。
【矿产资源】全县发现各类矿产22种,其中金属矿产11种,非金属矿产11种;发现各类矿产地74处,其中特大型矿床1处,大型矿床2处,中型矿床4处,小型矿床29处,合计37处,其余为矿点。县内还发现大批矿点、矿化点和物、化探异常。主要矿区有双桥膨润土矿区、母山铜钼矿区、肖畈铜钼矿区、白石坡银金多金属矿区、何店金红石矿区、高庙岗铁矿区、胜利湾铅矿区、杨店饰面用花岗岩矿区和山店饰面用花岗岩矿区等。丰富和较丰富矿产主要有膨润土、钼矿、银矿、金红石矿、饰面用花岗岩、萤石矿、建筑石材和建筑用砂等。具有小型以上规模的其他矿产有金矿、铅矿(多金属矿)、铁矿等。
【耕地保护】2010年,进一步落实县政府与各乡镇的目标责任,确保了全县耕地保有量稳定在86717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稳定在77198公顷。落实了国家投资竹竿镇等两个乡镇土地整理项目的工程验收工作;完成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村——竹竿镇文湖村土地整理项目各项前期工作;编制了2010年新增费项目——东卜、竹竿两个乡镇土地整理项目规划,项目规模1101.39公顷,投资规模2750万元。
【规划管理】2010年,从第二次土地调查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成果应用入手,为全县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用地等,积极调整规划,组织增减挂钩,实施项目带动等,破解了项目用地难题,保证了项目按时落地。
【土地利用】2010年,罗山县国土资源局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建立了可利用土地数据库。全年公开出让经营性土地使用权12宗,出让总面积34.8812公顷,出让总价款34968.88万元。土地二级市场交易215宗,交易额达1657.6778万元。办理抵押登记11宗地,面积达44.79公顷,为企业争取融资5170多万元,有力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
【地籍测绘管理】2010年,严格规范土地登记工作,全年发证305本。2010年3月6日向国家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办公室上报汇交了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成果。全面做好了县域“D级GPS三维空间大地控制网”测绘工程实施工作,在全县设立D级GPS控制点99个。
【建设用地管理】2010年,积极进行建设用地报批。为博润纺织、鑫鑫木业、恒远造纸、新区住宅开发等结转2009年申报、2010年获批的各类建设用地四个批次,面积1228.878亩;为灵山南路、工业大道、奥特陶瓷、新时代陶瓷、豫丰水泥、兰长线输油管道国家重点项目、新区北安路、民政北路、工业一路、二路及标准厂房建设等项目,组织上报省政府批征收、市政府批农转用8个批次的各类建设用地1510.5285亩,获批四个批次,面积438.1560亩。
【矿政管理】2010年,罗山县制定了《罗山县矿产资源整合工作实施意见》,整合采矿权30个,实现了规模开采、集约化经营的目标。2010年受理采矿权延续登记6家,新立采矿登记3家。完成了34家矿山采矿权人年度检查工作,合格率达91%,并对2家已到期矿山企业予以注销。完善了《2010年度矿产资源规费征收办法》,征缴各项规费68万元。
【矿山环境治理】2010年,罗山县正式启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罗山第一家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的矿山企业——罗山县鑫恒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山店萤石矿编制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已通过专家组评审,并上报省厅备案。
【地质灾害防治】一是制定了《罗山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罗山县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组织了应急小分队,配备了工具和装备。二是与县气象局联合开展了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三是加强了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在朱堂、高店等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了2个裂缝报警装置,在1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设置了标识牌,与所在乡、村签订了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书,向群众发放了防灾避险明白卡。四是完善了地质灾害防灾体制,推进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已做到“有组织、有经费、有规划、有预案、有制度、有宣传、有预报、有监测、有手段、有警示”,保持了国土资源部授名为“全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荣誉称号。
【执法监察和信访工作】2010年,罗山县卫片执法工作扎实开展,对清理的违法用地及时进行分类处理和整改。查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109起,案件查处率达100%。受理信访案件76起,其中,上级要结果案件31起,办结30起,按期结案率97%;自受理来信案件45起,办结45起,结案率为100%,接待人民群众来访315人次,依法有效遏制了国土资源违法行为。
『陆』 土地整理项目标志牌哪里有卖
南阳艺品苑陶瓷彩绘彩印厂
『柒』 中国原始农业起源的标志是什么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在原始的自然条件下,采用简陋的石器、棍棒等生产工具,从事简单农事活动的农业。使用石器工具从事简单活动的农业。系由采集、狩猎逐步过渡而来的一种近似自然状态的农业,属世界农业发展的最初阶段。
其特征是使用简陋的石制工具,采用粗放的刀耕火种的耕作方法,实行以简单协作为主的集体劳动。大约在距今12000年前,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阶段出现了原始农业的雏形,进入原始农业的重大技术突破是驯化野生植物和动物,标志是稻谷和陶器的出现。
(7)土地整治标识扩展阅读:
原始农业基本特征有:
①生产工具简单落后,以石刀、石铲、石锄和棍棒等为主;
②耕作方法原始粗放,采用刀耕火种;
③主要从事简单协作的集体劳动,获取有限的生活资料,维持低水平的共同生活需要。
黄河流域迄今最早的农业遗址,属于主要分布在河南中部的裴李岗文化和分布在河北中南部的磁山文化,距今较有七、八千年之久。种植业已是当地居民最重要的生活资料来源。
出土的农具配套成龙,从砍伐林木、清理场地和加工木器用的石斧,松土或翻土用的石铲,收割用的石镰,到加工谷物用的石磨盘、石磨棒,一应俱全,制作精致。主要作物是俗称谷子的粟,如河北武安磁山遗址发现了大量窖藏的粟。
采猎业是当时仅次于种植业的生产部门。人们使用弓箭、鱼镖、网罟等工具进行渔猎,并采集朴树籽胡桃等作为食物的重要补充。养畜业也有一定发展,饲养的禽畜有猪、狗和鸡,可能还有黄牛。与这种以种植业为主的综合经济相适应,人们过着相对定居生活,其标志就是农业聚落遗址的出现。
『捌』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上的颜色都是什么意思
淡黄色代表一般耕地。 深黄色代表基本农田; 淡绿色代表草地; 深绿色代表林地。 深红色代表城镇。 粉红色代表农村居民点。 蓝色代表水域 淡紫色代表特殊用地。蓝绿色代表设施农用地。 橘黄色代表交通运输用地。 灰色代表自然保留地。
每个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上的颜色都会有图例来进行说明,详细的可以参考具体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8)土地整治标识扩展阅读: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九条规定了土地总体规划编制的原则:
(1)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
(2)提高土地利用率;
(3)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
(4)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5)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耕地相平衡。
2、在2009年1月国土资源部会议审议通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中,还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规划内容、审查和报批等项作出明确规定。
3、《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国务院令第590号)
第九条依照本条例第八条规定,确需征收房屋的各项建设活动,应当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专项规划。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旧城区改建,应当纳入市、县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
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专项规划,应当广泛征求社会公众意见,经过科学论证。
规划任务
①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是土地利用宏观管理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土地利用宏观控制的主要依据。
②土地利用的合理组织: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时空上对各类用地进行合理布局,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引导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以保证充分、合理、科学、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防止对土地资源的盲目开发。
③土地利用的规范监督: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法律效力,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随意变更规划方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监督各部门土地利用的重要依据。
『玖』 灾毁土地复垦费用的主要构成
灾毁土地复垦项目的费用构成与整理项目一致,主要包括工程施工费、设备购置费、其他费用和不可预见费。其中工程施工费是经费的主要支出,一般占总投资的70%~90%。工程施工费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和其他工程等的费用。
土地平整工程一般包括表土剥离、土石方开挖、土石方回填、土石方运输、平整土地和筑埂坎等;灌溉与排水工程是对水土资源、排灌沟渠、蓄水设施及其建筑物等进行整治和新建;田间道路工程主要是指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田间道路和生产路的建设;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主要是农田防风林、埂坎防护林、护岸林、沟道治理、坡面防护等;其他工程主要是项目区公示牌和单体工程标识牌等。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复垦项目的经费主要是用于购买各种建筑材料如水泥、沙、碎石、卵石、块石、钢筋、PVC管、铁管、砼管、弯头等;各种电力设备如电线杆、变压器、电能计量控制柜等;各种水利设施如潜水泵、喷头、动力设备等。其余的费用主要用于支付施工者的工资、项目的设计、验收与管理及不可预见费用等。由此可知,复垦项目经费的领受者是与复垦项目工程相关的行业,如土地整治规划设计行业、建筑施工行业等。从国家角度而言,国家每年用于灾毁土地复垦有保障的专项资金来源于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及其他一些相关费用,加之另外一些企业资金、社会资金等,也是一笔巨额资金,这些资金通过开展灾毁土地复垦活动流入与复垦相关的各种行业,将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复垦中工程费用结构必须合理,当费用过高时必须检查各项工程的工程量和其他费用构成是否准确。
『拾』 商丘市国土资源局
商丘市位于河南省东部,地处豫、鲁、苏、皖四省交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3°47′,东经114°57′~116°39′,东南与安徽省淮北市、阜阳市及宿州市相连,北与山东省菏泽市接壤,西、西南与本省的开封市和周口市毗邻。辖梁园、睢阳二区,虞城、夏邑、民权、宁陵、柘城、睢县六县,永城一市和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全市总人口820余万,是全省第四人口大市。商丘市委、市政府驻睢阳区。
彭显文 党组书记、局长
聂世建 党组副书记、调研员
王明钦 党组成员、调研员
王玉玲 党组成员、调研员(女)
马召军 党组成员、副局长
张永健 党组成员、副局长
张明勇 党组成员、副局长
孟祥才 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
冯业茂 党组成员、副局长
张东 党组成员、副调研员
彭显文简介:河南淅川县人,在职研究生,中共党员。1988年1月~1989年5月,任河南省地质技工学校团委书记;1989年5月~1998年4月,任河南省地矿厅直属机关团委书记;1998年4月~2000年5月,任河南省地矿厅政治部副主任;2000年5月~2008年1月,任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副主任;2001年12月~2004年5月,任尉氏县委副书记;2004年5月~2007年12月,任河南省国土资源厅信访办主任;2008年1月~2009年9月,任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调研员。2009年9月,任商丘市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
【机构设置】商丘市国土资源局辖睢阳区、梁园区、开发区3个分局,对虞城县、夏邑县、民权县、宁陵县、柘城县、睢县、永城市国土资源、地矿主管部门进行管理(地方党委政府协管),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共有干部职工2800多人。局机关内设办公室、财务科、人事教育科、用地审批管理科、土地利用管理科、规划科、耕地保护科、地质矿产科、地籍科、测绘科、政策法规科、执法监察科12个科(室),市土地监察支队、市土地收购储备交易中心、市土地开发复垦整理中心为市国土资源局直属管理的事业单位。
【土地资源】2010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汇总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12月31日,商丘市土地总面积为16055330.5亩,全市农用地面积12725750.25亩,建设用地面积2982906亩,未利用地面积346674.75亩;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79.3%、18.6%、2.1%。其中,农用地中,耕地面积10625861.40亩,园地面积210908.70亩,林地面积1171148.10亩,草地(天然牧草地,人工牧草地)面积3.75亩,交通用地(农村道路)面积340062.30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坑塘水面、沟渠)面积363198.90亩,其他土地(设施农用地、田坎)面积14567.10亩。建设用地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2762948.10亩,交通运输用地(农村道路除外)面积160434.30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水库水面、水工建筑用地)面积59523.60亩。未利用地中,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坑塘水面、沟渠、水库水面,水工建筑用地除外)面积339001.35亩,草地(其他草地)面积3288.75亩,其他土地(设施农用地、田坎除外)面积4384.65亩。
【耕地保护】一是加强了对耕地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其他局领导为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2011年度耕地保护工作领导组和耕地占补平衡工作领导组。二是积极申报土地整理项目。据统计,全年共申报省级新增土地整治项目6个,争取建设资金1.35亿元,建设规模7940.87公顷;并申报了涉及商丘辖区内的柘城、宁陵、睢县、民权四县,建设总规模250万亩,总投资30亿元的豫东平原基本农田整治重大项目。三是加大了补充耕地储备力度。通过量化年度补充耕地任务、建立督查通报制度、将补充耕地项目纳入年度责任目标考核等方式,加大了对补充耕地储备工作督导力度。全年共完成6个批(次)的补充耕地项目,可用于耕地占补平衡699.9935公顷,保障了全市新增建设用地报批的需求。四是努力实现耕地占补平衡。2010年,商丘市经国家、省、市政府审批征收或农转用占用耕地的建设用地项目共76个批(次),共占用耕地1432.834公顷,补充耕地1432.834公顷,全部实现了先补后占,连续11年确保了全市耕地保有量的动态平衡。五是加强日常管理。全年共下发、转发8个规范性文件,对全市加强补充耕地质量建设、加强占补平衡监管等工作提出了规范性要求。同时,制定了土地整治项目具体控制指标,并会同技术协作单位,制定了配套设施图集,树立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统一形象。
【国土资源规划管理】2010年,商丘市被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10〕162号文件)列入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试点市,成为全国8个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试点之一,是河南省唯一的市级试点。全年,全市8个批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实施规划得到省厅批复,下达挂钩周转指标238.2187公顷。先后完成了市、县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并得到省政府审批。在此基础上,全市182个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也在全省率先批准实施,市、县、乡三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全面完成,为商丘未来10年经济社会发展留足了用地空间。
【土地利用管理】一是土地收益实现历史性突破。2010年,全市共供应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1.58万亩,实现土地收益58.29亿元,为2009年全年土地收益的近四倍,其中市本级28.21亿元,其他六县一市30.08亿元。每个县(市)均突破3亿元大关,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二是批而未征、征而未供土地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全市长达11年的批而未征、征而未供土地共有3.4万亩,截至2010年底,共妥善解决3万亩,另外约4000亩已纳入政府储备。三是强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工作。严格控制各类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标准。凡建设项目用地单位申请用地面积超过国家、省有关控制指标的,坚决核减用地面积。同时,组织实施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制定下发《商丘市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成立商丘市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创建活动的基本制度、工作程序和工作机制。四是加大盘活土地力度。全年市辖区共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6299.7亩,其中依法收回并处置的低效利用土地、破产企业土地1085.207亩;划拨土地补办出让手续后开发建设的502.709亩;处置批而未征、征而未供土地14711.8亩。五是积极推广建设使用标准化厂房。截至2010年底,全市已累计建成标准厂房441.9977万平方米,累计入驻企业824家。六是加大土地收购储备力度。2010年,全市土地储备中心库存土地1458.71亩,可公开进行出让土地722.248亩,可实现土地收益4.3亿元。
【地籍管理】2010年,商丘市国土资源局严把用地发证关。一是按照国家四部委工作会议精神,对市本级已办理的土地登记档案进行自查自纠,逐宗登记造册,形成调查报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完善。同时,要求全市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依照以上方式进行认真自查自纠;二是圆满完成全市已取得土地登记上岗资格证人员教育培训、考核和续期工作;三是相继完成了第二次土地调查全市9个县(市、区)“批而未用”土地的核实检查、基本农田调查上图、全国“一张图”工程建设外业调查成果修正、标准时点统一更新成果国家级内业核查后的复查、农村调查成果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2009年度变更调查工作和全市城镇地籍调查工作。截至2010年,全市控制测量、细部测量和权属调查工作已全部结束,共完成调查面积155.55平方公里。其中梁园、睢阳、夏邑、永城、宁陵5个县城所在地城镇地籍调查成果已通过省级阶段性预检。完成了部分县建制镇地籍调查成果阶段性验收工作。根据省厅授权,按照工作计划,市调查办组织相关人员组成专家组,完成了5个县(市、区)建制镇地籍调查成果的验收工作。据统计,全年全市本级共办理国有土地登记发证352宗,其中分割登记223宗,出让登记129宗;办理土地抵押登记30余宗,注销土地抵押登记90宗。
【建设用地管理】全年,共组织上报省国土资源厅审核各类建设用地报件88个批次(宗),面积29738.84亩,其中:农用地22979.45亩(耕地20102.43亩)。对项目用地提前介入、主动服务,改过去的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查。对有特殊要求的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并派出专人持件运转。相继完成了省关注的双千工程“香雪海”、“娃哈哈”、“华盛坤包装”、“辰龙纺织”、“国药集团”、“中牛集团”、“深安电子”、“京陇铝业”;市政府关注的“阏伯路华商社区”、“军分区民兵训练基地”等项目和纳入“市政府2010年十大实事”的“市残联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连霍高速扩建单体工程先行用地”等一大批招商引资、工业、民生项目的用地申报工作和博物馆、宋都花园、阏伯家园、里仁小区经济适用住房等项目的前期材料组织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对建设用地的批后监管工作。一是市政府起草了《商丘市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办法》,完善了建设用地批后公示制度、批后监管台账制度、跟踪管理卡制度、批后审查把关制度、开发利用申报制度、警示制度等,强化了对保障性住房用地、工业用地和商品房住宅用地的批后监管;二是对竞得用地资格,不按时履行规定的,从严追究企业在“招拍挂”过程中的违约责任;三是主动联合监察局对不按合同约定缴纳土地出让金的企业采用口头、书面等方式进行追缴,并加收滞纳金。对经催缴仍不缴纳土地出让金的企业取消竞得资格。
【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改革实验区建设启动】9月2日,商丘市委书记王保存、副市长贾瑞琴亲赴郑州,就商丘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改革同省国土资源厅领导进行了专题会商。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张启生等领导对商丘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同意商丘作为全省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改革实验区。
【厅、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9月份,商丘市政府与省国土资源开发投资管理中心在郑州签订战备合作投资框架协议,意向投资20亿元用于商丘土地收购储备、旧城改造、地质找矿及新农村建设等项目的前期融资。
【机构编制实现新突破】在市、县政府精简机构体制改革中,商丘市国土资源局土地监察大队(同时更名为商丘市国土资源局土地监察支队)、市土地收购储备交易中心、市土地开发复垦整理中心3个机构升格为副处级单位,增设了1个测绘科,增加了15个正、副科级领导职数和35名事业编制,并于6月18日举了揭牌仪式。各县、市局也相应升格,增设了机构和编制,同时较好地解决了多年来未能解决的干部职工工资待遇问题。
【开展野外拓展训练】7月份,市局组织机关全体干部职工赴新乡市万仙山进行野外拓展训练,各县(市、区)局也陆续组织了拓展训练活动,累计参加1200余人。此活动充分激发了参训干部职工的潜能,增强了团队意识、协作精神和凝聚力。
【土地综合整治】2010年,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百村工程”被列入市政府年度工作报告。全市119个试点村规划编制工作全部完成,实施84个,拆旧房2187户,建新房3524户,复耕土地2550亩。特别是夏邑县太平乡将全乡35个行政村统一规划为17个中心村和中心社区,做了整乡推进的有益探索。
【“两整治一改革”活动】制定出台了《廉政风险点排查和自查自纠阶段工作实施意见》,成立了以局长彭显文任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两整治一改革”工作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明确专职工作人员4名,各科室和局属单位均固定1人作为“两整治一改革”工作联络员。并按照个人查、部门查、党组织查的要求在全局范围内广泛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活动,全系统填写《个人风险点排查及防范措施表》2598份、《部门风险点排查及防范措施表》466份,复查卷宗19835份,建立复查结果台账322个,制作风险卡14255个,形成《廉政风险点排查成果》13项46册(包括县(市、区)局)。同时,邀请农民、工人、企业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无党派人士到局做客,请他们帮助排查风险点,倾听他们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队伍建设】基层班子建设上,先后对虞城局、宁陵局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配备,市局下属3个分局5名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了任职交流,市局机关5名科长进行了交流轮岗,市局机关和各县(市)局共选拔了11名副科级干部。建立了涵盖干部个人基本情况、家庭情况、思想状况、工作状况、身体状况等方面的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副科级以上干部电子动态管理档案。同时,对全市11个县(市、区)局89名班子成员和副科级干部逐一进行了面对面座谈,深入了解每个干部的真实思想情况。基层国土资源所建设上,全年共投入基层所硬件建设资金近千万元。民权局给基层所购置了20台执法巡查车辆,虞城局、民权局解决了基层所人员工资由自收自支全部转为政府财政全额预算管理的问题。睢县局执法大队人员经费也由差额预算管理变更为全额预算管理。全年市局和各县(市、区)局以集中培训、以会代训、业务考试、法规知识竞赛等方式培训干部职工5000余人次,85%以上的基层所达到省厅规定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要求。全市16个优秀基层所、24个先进基层所、10个标准所受到省厅表彰奖励。
【打击粘土砖瓦窑厂】2010年度,全市共拆除死灰复燃粘土砖瓦窑厂39座,复垦窑厂占地987亩,其中恢复耕种土地552亩,整理成林果用地123亩,水面养殖用地312亩。窑厂用地复垦比率达90%以上。
【矿产资源】商丘市境内蕴藏着丰富的煤炭、建材、铁矿、高岭土、地热、矿泉水等十多种矿产资源,是我国六大无烟煤基地之一。煤炭是商丘市优势矿产,主要分布在永城、夏邑、柘城。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一二叠系,探明储量为33.546亿吨(其中含天然焦炭5.93亿吨),面积2056平方公里,煤层埋深200~1200米,可采厚度为6~8米,远景储量约100亿吨。近南北向的永城隐伏背斜是控制永夏煤田展布的主体构造。煤质为特低硫、特低磷、低灰分、高发热量优质无烟煤。煤田紧靠华东工业区,交通便利,井田集中,储量丰富,煤质优良,宜建大型矿井。另外,商丘市其他探明储量的矿种有石英斑岩(1048万吨)、大理石(25.87万吨)、磁铁矿(902万吨)、矿泉水等6种。
【矿产资源管理】2010年度,商丘市国土资源局加大了对各矿山企业的管理力度,全市各矿山企业持证开采率达到100%,矿山企业储量报告拥有率达到100%,全市矿山企业全部设立了采矿权标识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良好,矿业经济呈良性发展态势。全年为兰郑长成品油管道工程、郑徐客运专线工程等20余个重点工程提供了压矿咨询和审查工作,保证了重点项目顺利实施。编制完成商丘市2010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组织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20余次300余人次,发布气象预警预报12次,制作警示标志牌63块,发放“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和“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共3000余份,刷写宣传标语50余条,成功预报地灾22起,组织搬迁避让人员282人,避免伤亡人员366人,避免经济损失83.6万元。完成塌陷区综合治理面积2150亩,其中恢复耕地1505亩,鱼塘645亩。搬迁村庄6个,搬迁人口1600人,投入资金2260万元。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已全部结束并在全省率先通过部、省验收;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全部完成,9个核查矿区报告编制已通过省厅初审。
【矿政管理】2010年度,全市累计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1.129亿元,同比增长12.9%。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缴存9055万元(已累计缴存保证金1.6287亿元),均位居全省前列。2010年8月27日,省国土资源厅下发了《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2009年度全省矿山储量动态检测工作检查情况的通报》,对商丘市的储量动态检测工作进行了通报表彰。至此,商丘市已连续三次获此殊荣。
【执法监察】2010年,商丘市国土资源局进一步加大了执法监察力度,全年全市共发生各类土地违法案件169起,及时制止54起,涉及土地面积111.49公顷,立案率、结案率均为100%。2009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全面完成。对卫片监测涉及的违法违规用地问题,商丘市高度重视,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全部进行了依法处理,立案率、查处率、处理率均达到100%。共收缴罚没款2123.97万元,没收建筑物9.416万平方米,拆除建筑物、构筑物面积6.627万平方米,复耕土地面积375.85亩;申请法院强制执行79起;移送司法机关24人,落实18人;提出党纪政纪处分建议46人,落实9人。并于2010年12月顺利通过省国土资源厅检查验收。
【信访工作】信访工作稳定有序。涉土赴京进省上访量大幅下降,共发生赴京访3起、进省访6起,与2009年相比分别下降87.5%和57.1%,受理上级批办、交办、转办信访案件6起,全部按时回复,办结率达到100%。对每起交办案件均实行市、县局领导亲自包案。市局全年共接待群众来访198批473人次,批办、交办、转办信访案件22起,受理复查案件4起,结案率100%,群众满意率90.6%。3月份,被商丘市委办公室评为2010年度民意快线工作先进单位;9月份,被商丘市委维稳信访领导组表彰为“全市社会矛盾化解百日竞赛活动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