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宣传投诉 » 流动人口宣传活动

流动人口宣传活动

发布时间: 2020-12-09 06:45:54

1. 社区在流动人口服务上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外来流动人口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不容忽视的专力量。4月初,白属云区计生协组织开展了流动人口“集中服务月”活动。活动中,计生干部深入市场、工地等流动人口聚集的地方,向他们发放人口计生政策法规、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等内容的宣传折页并进行避孕套等计生用品的免费发放,对有生育意向并符合生育政策的人群发放“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券”,同时对新流入人口做好登记造册工作,协助其办理婚育证明。

2. 流动人口工作的开展有哪些内容

流动人口管理:以前叫管理,现在叫服务。方面众多,包括流动人口专日常登记、注销工作,协助公属安部门开展流动人口犯罪排查工作、育龄妇女管理及生育服务工作,法律宣传工作,就业培训、冬季防火防煤气中毒、办理暂住证等等。

3. 如何开展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一)推动形成有利的政策环境。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建立起内部及与相关部门的统筹协调机制,推动有利于流动人口均等享有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的政策出台,切实将流动人口纳入社区卫生计生服务范围。在制订、修订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医疗、药品、基层卫生、妇幼卫生、计划生育等相关政策时,要将流动人口考虑在内。 
(二)提高卫生计生服务可及性。基层社区卫生计生服务机构要针对本地流动人口工作、居住的主要特点,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和健康需求,优化卫生计生服务资源配置,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可及性和有效性,使流动人口能够方便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计划生育服务等相关服务。 
(三)开展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政策宣传。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开发、制作、发放流动人口易于接受的宣传资料,宣传卫生计生政策法规和服务项目,合理运用各种适宜的媒体形式,并利用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计生协会等群众团体以及非政府组织平台,加大宣传力度,使流动人口熟悉相关服务项目的内容和流程。 
(四)提高流动人口健康素养。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利用多种途径向流动人口宣传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版)》和《流动人口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另行制定)。大力普及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传播基本健康技能,从基本医疗、传染病防治、妇幼健康、慢性病防治、心理健康等方面提高流动人口健康素养。 
(五)精准开展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将流动人口纳入健康教育服务范围,并积极开展针对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特点的健康教育活动。 
(六)建设流动人口健康促进场所和健康家庭。在以流动人口(农民工)为主体的工矿企业、流动儿童占一定比例的学校以及流动人口家庭中,开展流动人口健康促进示范企业、示范学校和健康家庭建设活动。重点联系城市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到2020年,每个城市每年都要打造一定数量的富有流动人口特色的健康促进示范企业和健康促进示范学校,评选出一定数量的流动人口健康家庭。
(七)开展流动人口健康促进宣传活动。国家卫生计生委每年以“人口流动,健康同行”为主题,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宣传活动的主要内容根据年度工作重点确定。主要内容是:传播健康核心信息,树立科学健康观。各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可结合本地实际,针对目标人群,确定主要内容,开展主题宣传活动,营造关爱流动人口健康社会氛围。

4. 如何加强和改进流动人口宣传教育工作

按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要求,以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情况明、底数专清、控得住属、管的严、服务好为总目标,力争准确掌握流动人口、房屋等基本情况,及时完成流动人口、房屋及用工单位信息维护、更新工作,完成年度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考核目标
明确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职责,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与自己的工作有效结合起来,从体制内部进行创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整合资源,理顺关系,加强协调配合力度。
统一部署,加大宣传。利用宣传单、横幅、标语等形式,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大张旗鼓的开展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管理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管理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努力做到居住证制度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5. “把健康带回家”,提升流动人口的健康服务活动在哪

  • 在江西这个是为了让更多外在流动人口获得健康的一个公益活动。

  • 各县(区)卫计委、计生协,各开发区(新区)社发局:

  •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促进健康南昌建设,倡导农民工在内的流动人口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流动人口健康的社会氛围,提升流动人口对卫生计生服务的获得感,根据省卫计委《关于开展“把健康带回家”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关怀关爱专项行动的通知》(赣卫流管字〔2017〕5号)精神,南昌二七医院积极学习,结合我市实际,决定在2018年春节期间,利用外出务工人员集中返乡的有利时机,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把健康带回家”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关怀关爱专项行动(以下简称专项行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 一、 活动主题和目的

  • (一)主题:把健康带回家

  • (二)目的:让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人口在元旦、春节期间将“健康身体、健康知识、健康用品”带回家(家庭、家乡),使他们成为健康关怀的受益者,健康生活理念的传播者。重点在春节期间通过媒体宣传报道健康服务、健康故事、健康知识,营造“把健康带回家”的良好氛围。

  • 二、活动时间

  • 2018年元旦、春节期间。

  • 三、主要内容

  • (一)整合资源提供健康服务。

  • 各县区、开发区(新区)要针对本地流动人口主要健康问题,在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企业、工地、市场、社区等场所开展下列活动:组织一次健康教育服务,通过健康知识讲座、健康技能培训等形式,围绕合理膳食、科学就医、职业安全、妇幼保健、生殖健康、心理健康、留守儿童健康关爱、卫生应急等内容,引导流动人口学习、掌握健康知识及必要的健康技能,提升广大群众自我防范意识和紧急避险、自救互救能力;开展义诊咨询服务和政策宣传,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力量,为流动人口提供现场义务诊疗和健康咨询、发放免费避孕药具等服务;大力宣传基本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全面两孩、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和跨省、跨市异地就医结算等政策;对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可以享受但未能享受免费“两癌”筛查的妇女进行补查;对准备结婚、生育的返乡人员进行免费婚检和优生优育检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为流动人口开展健康体检。

  • (二)突出重点开展健康传播。

  • 各县区、开发区(新区)要结合流动人口特点和健康需求,向流动人口发放一批宣传资料和健康用品,倡导流动人口将健康知识技能、政策、健康工具的使用方法等传递到家庭成员中,形成健康文明的家庭氛围。重点传播与流动人口健康紧密相关的核心信息,如:《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2015版)》、《流动人口健康教育核心信息》、《留守儿童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和留守儿童监护人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司网站下载)等;发放与“三减三健”相关的健康用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等。各县区、开发区(新区)可结合上述内容制作简洁实用的健康支持工具包(以下简称健康包),方便流动人口随身携带。积极协调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将健康教育纳入劳务技能培训的内容。

  • (三)集中力量强化环境宣传。

  • 各县区、开发区(新区)要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在春运期间,在流动人口密集的火车站、长途客运站等场所和火车、长途大巴、公交车等交通工具、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微博微信、楼宇电视等载体,以及流动人口服务站点和返乡沿途交通服务站点进行立体化宣传,播放(刊登)健康主题的公益广告和宣传片;设置宣传栏、宣传资料架,免费发放卫生计生政策、健康知识、卫生应急科普等宣传手册、折页,推广卫生计生系统主办的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有条件的地方可在交通场站设置宣传咨询台,组织工作人员、志愿者开展宣传咨询服务,大力营造健康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舆论氛围。

  • (四)讲好健康幸福故事。

  • 各县区、开发区(新区)要积极挖掘春节期间卫生计生工作者坚守岗位的故事,特别是偏远艰苦地区和急诊科、儿科等科室医务工作者克服种种困难为群众提供健康服务的故事。要结合春节期间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在媒体报道如产房大年初一婴儿诞生、医生家庭过节等故事,营造医患和谐氛围。要组织医疗卫生专家积极参与电视台和互联网的专题健康节目栏目,介绍健康过年的相关知识,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6. 有关流动人口文化生活的资料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形成了人、财、物的大量流动,特别是大量的流动人口由欠发达地区向较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涌入,其速度和规模都是前所未有的。外来人口的涌入,一方面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另一方面外来人口的犯罪率呈上升趋势,已严重影响了社会治安。可以说,流动人口犯罪已构成了对城市尤其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社会治安的主要威胁。应当指出的是,人口流动是一种历史的必然。纵观世界各国生产力发展及生产结构的变化过程,任何一个国家在其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上都不可避免的要经历这一过程,并且是为期不太短的过程。因此,由流动人口引发的犯罪问题,应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
一、流动人口犯罪的特点
(一)从罪犯的职业分析,绝大部分是来自农村的农民。从各地公安机关掌握的情况看,农民约占流动人口犯罪人数的80%。这种情况与目前流动人口中农民所占的比例相一致。由于流动人口中农民居多,而他们的文化素质、道德水平往往偏低。因其自身素质的局限,一方面他们向往城市;另一方面,他们到城市当合同工、临时工,担负起城市职工不愿干的累活、重活、脏活、险活。与常住人口相比,流动人口的衣、食、住、行都处于较低水平,自身权益也往往容易受到侵犯。故当他们看到当地居民工作轻松、挣钱又多,家境富裕,家人团聚,不禁会产生一种自卑感、失落感以及压抑感,产生严重的心理失衡,从而导致有的人不惜以身试法,触犯刑律,构成犯罪。
(二)从罪犯的年龄构成来看,大部分为35岁以下的青壮年。流动人口中35岁以下的青壮年犯罪居多,这与目前流动人口以中青年为主的情况一致,他们当中又有许多未成年人。社会化过程的中断使他们缺少应有的文化知识和谋生手段,故而易于感染犯罪。由于流动人口青年人多,而青年人大多自我控制能力差,易感情用事,特别是受到社会丑恶现象的影响毒害,部分人往往胆大妄为,丧失理智,不计后果,从事某些犯罪。这也是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严重的重要原因。
(三)从犯罪类型看,以侵犯财产型犯罪为主,并伴有团伙作案。从犯罪种类看,表现出以直接的侵财犯罪为主、种类齐全的特点。作案的内容多以杀人、盗窃、抢劫、卖淫、嫖娼、制黄贩黄、贩毒等犯罪为主。从重庆市的调查来看,1992年到1995年10月该市共查获进城农民作案2689起,其中盗窃2067起,占76.87%,抢劫349起,占12.98%,抢夺61起,占2.3%,三项合计占总数的92.12%。1990年广东东莞发生杀人案件22起,外来流动人员作案的占12起,占总数的54.5%,其中因图财而杀人的有6起,占一半的比例,其中农民案犯占88.4%。1994年,贵州遵义破获外来人员作案878起,盗窃、抢劫、诈骗三类案件821起,占外来人员违法犯罪的93.5%。其它如凶杀、爆炸、强奸等案件,大多是在非法获取钱财的同时或是在已经获取的情况下出现的继续暴力行为。(1)
同时,由于流动人口主要来自农村,一些外来农民打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多挣钱。在这种目的得不到满足时,有的便铤而走险,实施侵犯公私财产的犯罪。同时,还因农民出来打工,大多是亲戚、朋友结伴而来,同吃同住,加上与外界不熟,使他们成为一种较为封闭的小团体。在实施犯罪时,多为一方提出,他人响应,合伙作案。大量的流动人口往往利用同村、同乡、同县较为有利的地缘、亲缘为纽带,拉帮结伙的组成松散的或是紧密的团伙进行犯罪,形成诸如偷窃团伙,流氓团伙,拐卖妇女、儿童团伙,制黄贩黄团伙以及协助销赃团伙来危害社会。团伙成员依仗人多势众,相互壮胆,因而大案不断。
(四)犯罪的流窜性。流动人口的属性决定着其犯罪的特点,一部分居无定所的人往往抱着碰运气的心理,游荡于街头巷尾,车站码头,城镇乡村,寻找犯罪目标,捕捉犯罪时机。他们大多目标不确定,具有实施多种犯罪的突发性,而且由于现代化作案工具的使用,流窜作案的袭扰面日益变广且节奏加快,给侦破带来一定的难度。
(五)从犯罪的目的来看,具有盲目性和贪婪性。流动人口由于本身的局限性:普遍文化水平低,甚至不少人仍处于文盲加法盲的阶段。盲目的求富欲望与狭隘的小农意识,决定了这部分人犯罪的盲目性和贪婪性。他们偷割通讯电缆,只是为了变卖其中的铜丝,却不知这种行为给社会的整体运行所造成的巨大损害是不能以铜丝的本身价值来计算的。(2)
(六)犯罪的凶残性与破坏性。流动人口犯罪大多表现在不计后果,只图一时之快上。他们的手段一般较为低劣而且往往伴随很大的破坏性。(3)令人震惊的“昆明百货大楼”爆炸案就是由几个外省打工农民所为。他们见钱眼红,丝毫不考虑百货大楼人员密集、不易疏散的危害,而是用自己手边的土炸药强行炸楼,目的仅仅是为了一个收银柜中区区数十元钱。有些犯罪分子手段惨绝人性,具有黑社会成员心黑手毒的特点。
(七)犯罪的隐蔽性。当前流入城市的民工大多囿于其择业手段的缺乏,往往从事一些繁琐的体力劳动,他们的居住处大多是市区的城乡结合部这个治安管理的空隙和夹缝地带。居住的隐密和管理的松散为其从事犯罪和销赃留有一个缓冲地带。
二、流动人口犯罪的成因
流动人口的犯罪原因一直是研究的核心,也是研究的难点。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影响犯罪的因素是极其广泛的。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的不断增长,是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故探讨问题的角度也必然是多层次多方位的。我们拟从违法犯罪的主体因素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
(一)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的主体因素。首先开始于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使大批的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由于农村就地消化这部分劳动力的能力有限,就使得大批人员外出谋求职业,成为我国流动人口的主力军。因此,违法犯罪的流动人口中,来自于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者,占了绝大多数。从整体上说,这部分人素质不高。 就流动人口犯罪主体而言,犯罪行为的实施,归根结蒂,是由于犯罪主体的文化素质低、道德修养差和法制观念淡薄等原因造成的。流动人口群体具有两重性的特点,即其主导文化仍是农业文明,可是受城市文明的影响和冲击,外来人口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已带有一部分城市文明的特征。加之受城乡隔离体制因素的影响,使得外来人口社会地位不稳定,移民心态较为突出,与城市社会的联系与互动较弱,具有边缘群体特征。此外,从人口学特征分祈,我们还可看出,大部分流动人口正处在一个既朝气蓬勃、奋发进取,内聚力十分强烈,又冲动莽撞,甚至偏激,缺乏主见,自制能力较差的成长阶段,旺盛的创造欲望可为社会生产巨大的财富,但较低的文化素养和消极的处世态度又容易造成行为失范,影响社会安定。(4)具体表现为:第一,文化素质低是流动人口犯罪的主要原因。文化素质是个体素质的基础。大量调查材料表明,进入城市的农村人口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占了绝大多数。文化水平低、劳动技能差,在日益饱和的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找不到工作,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沦为无业游民,在社会不良因素影响下极易走上犯罪的道路。即使找到了工作,因本身无多大能力和技术,收入也较低,面对纷繁复杂的城市生活和现实生活条件等方面的反差刺激,一些农民往往很难用道德准则来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极易走上犯罪的道路。文化素质低还导致他们法制观念、道德观念差,辨别是非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弱,容易走上犯罪道路。第二,流动人口中许多人法制观念淡薄。流动人口中很少有人受过正规的法制教育,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各种法制宣传也很难深入到他们中间去,大多数人不知法为何物,致使他们不知道自己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严重性后果,不清楚自己应负的法律责任,以致跌进犯罪的泥潭。在查处的违法犯罪的流动人口中,许多人头脑中没有法的概念。他们在行为之初并没有意识到犯罪行为引发的严重后果以及自己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遇到问题往往头脑发热,处理简单,不计后果。如他们偷通讯电缆只是为了变卖其中的铜丝,却不知这种行为给社会的整体运行所造成的巨大损害是不能以铜丝的本身价值来计算的:他们偷盗下水道口的铁孽子、水井盖等,只是为了当废铁卖……诸如此类,其法制意识的缺乏,可见一斑。曲直、美丑,往往以在家乡形成的道德观念和生活习惯作为标准。如有的外来打工者在发生劳务或债务纠纷后,往往采取绑架、盗窃、抢劫等非法手段索取自认为是应得的劳动报酬或债务。第三,不健康心理也是导致流动人口犯罪的重要原因。1、防卫心理过强。流动人口从农村流入城市后,面对人生地不熟的环境,自然容易产生不信任心理和防卫心理,加上自己或其他人在城市的一些遭遇,更加剧了他们的这种心理。一些人由于产生了过强的防卫心理,精神高度紧张,一旦与人发生纠纷或摩擦,往往使用暴力进行抗拒或报复;2、过度忍让求安招致不幸。一些流动人口不是不懂得通过正常途径和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他们的处世准则是“忍”字当头,有些人即使遭到抢劫、强奸都不报案;有些人打工后拿不到工钱,陷入生活无着、走投无路的境地,环境逼使他们铤而走险,走上犯罪道路;3、受“江湖义气”的影响。一些流动人口或以同乡、宗族,或以朋友为主拉帮结伙,为了团伙的利益,不惜违法犯罪。一些团伙还逐渐演变成为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组织,成为危害社会的害群之马。4、从农村流入城市的流动人口多年来是安守本分,节俭朴实的,但是目睹城市的繁华,城乡之间的经济待遇、生活条件的反差,又很容易产生自卑感和不平衡心理,再加上精神文化生活的极度空虚,受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极易诱发犯罪。他们大多远离家乡和亲友,顾及社会舆论的心理负担较小,行为往往不计后果。5、心理失衡,自我调节能力差。期望与现实的差距,是导致部分进入城市的农民心态失衡的原因之一。进城务工、经商、搞服务的农民,大多是抱着到城市淘金的目的而来,认为城市遍地黄金,挣钱容易,致富快。当现实生活使他们感觉到取得的物质成就和社会地位十分有限时,就产生了心理上的不平衡。其中一部分人就必然用非法手段去寻求他们向往的物质财富,从顺手牵羊,逐步发展为偷、抢、夺、骗等严重犯罪行为。流动人员违法犯罪中侵财型案件所占比例居高不下也说明了这一点。不平等的社会待遇,是导致农民心理失衡的又一原因。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处于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状态下,这种二元社会结构,在社会待遇等方面明显倾向于城市居民。流入城市的农民,因没有城市户口而无法享受城市居民享有的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社会权利,择业范围受到限制、基本生活条件较差,工资待遇低,多劳少得,缺少福利,缺乏安全感,这些都在他们的心理上投下了阴影,一些人往往把无奈和怨气化为心理抵制,进行盲目的发泄,由此引发行为越轨与犯罪的高发。(5)第四,严重的相对剥夺感是流动人口中谋财型犯罪产生的直接心理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已经有了比较大的扩展,贫富差距的拉大,刺激了一部分人的“不公平感”和“相对被剥夺感”,成为犯罪增长的重要原因。按照美国社会学家默顿的“相对剥夺论”解释,一个社会只是贫穷或者只是富裕均不会产生犯罪,但一个社会贫富差别悬殊就会产生大量犯罪。(6)孔子也说过:“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第五,价值观发生扭曲错位,信仰出现危机,这一因素也不可忽视。在社会转型期,传统的价值体系受到商品化、市场化大潮的猛烈冲击而分崩离析。在此过程中,加上世纪末情绪、西方文化的腐朽思想的影响,导致理想的失落、信仰出现危机。同时,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由于受社会亚文化的影响,社会价值导向存在偏颇和混乱,使一些人过于注重自我和实现自我价值,缺乏起码的社会责任感。当自己超常的物质欲望和精神欲望通过正常途径得不到满足时,便采取越轨手段以求解决和解脱。“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已成为某些犯罪分子的“圣经”,在他们心目中,没有公共道德规范,没有公民行为准则,更没有法制观念,法律意识。“无疑,某种政治、社会或经济危机可能是犯罪的偶然原因,因为它使各方面的生存斗争都变得更加艰难。然而完全有理由相信,道德品质的缺少(它是一种犯罪必不可少的条件)总是在一定时间、在各种生活偶然事件中找到某种冲动,而这些冲动引起了犯罪现象的产生。”(7)
(二)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的客观因素——社会控制程度减弱,犯罪的外遏制系统不能有效发挥作用,是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突出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权威的管理机制,方法上流于表面,没有形成真正有效的控制机制。目前建立的流动人口管理机构多为政府牵头,各有关职能部门领导参与,属协调或协商性机构,机构成员不对机构承担实际责任,是非常设性机构,缺乏权威性。流入地与流出地之间缺乏区域合作,信息不畅,导致流入地与流出地之间工作脱节,不能及时掌握流动人口的基本活动情况。在管理方法上,滞后于形势的发展,大多只是作一些表面上的收费管理,制定一些管理规定,很难深入流动人口中了解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对他们中间的矛盾、纠纷、冲突不能有效调解,对一些具有劣迹行为者缺乏相应的监督、教育管理措施。这些都导致了对流动人口的社会约束力量减弱、防控能力弱化,使流动人口违法犯罪持续增长。2.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基础薄弱,缺乏强有力的日常管理。流动人口日常管理工作主要依靠基层派出所。公安派出所的警力配置未考虑流动人口的因素,是依常住人口配置的,且本身已存在警力不足的问题,现在却又需将这部分警力去面对庞大的流动人口,这样一来,警力就明显不足,也就无法与繁重的人口管理任务相适应,工作中必然出现许多疏漏。因此,派出所只能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在社会上聘用2-5名协管员,工作也只能限于办理暂住证件,根本没能力深入辖区协助民警对出租房屋和暂住人口开展日常管理。管理上主要依赖于临时性、突击式的管理方式,一年集中搞两到三次暂住人口清理整顿工作,执法人员疲于奔命,清理整顿的效果却难以持久。3.对出租房屋的管理不善。由于流动人口在流入地无固定住所,出租房屋便成为其主要落脚点。房屋出租者与租赁者之间租赁手续简单,且疏于管理,致使出租房屋成为流动人口中违法犯罪分子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和藏身的主要场所,也成为藏污纳垢的场所。管好流动人口,控制流动人口中违法犯罪活动,就必须管好出租房屋。而在实践中,基层公安机关往往忽视了这一点,或者不愿管理,或者不敢管,丢失了出租房屋管理这块阵地,无法及时掌握流动人口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导致失控漏管现象。4.群防群治能力不强,社会防控基础薄弱。依靠居民基层组织,开展群防群治是搞好社会治安的群众基础,是防范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的有效措施。但是,从目前情况看,这项工作出现弱化趋势,在防控流动人口犯罪方面失去了应有的效能。许多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如居民委员会、治保会形同虚设,有些新开发的居民小区尚未建立。
三、防控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的对策
(一)加强文化教育,不断提高流动人口自身素质。犯罪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集中力量对突出犯罪问题开展“严打”是十分必要的。但从长远性和根本性上讲,在整个控制犯罪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长期不懈的文化教育,特别是思想教育,将社会对人的外部要求内化为自律意识,从主观上消除或减少犯罪意念的产生。从主体因素看,不断加强文化教育,提高流动人口特别是农民的自身素质,使其成为竞争力强、遵纪守法的劳动者,不失为控制和预防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的一项重要对策。提高流动人口的自身素质,从长远看,要重视农村的基础教育,培养新一代的有文化、有理想、遵纪守法的农民。从现实看,流入地和流出地政府,都要充分重视这项工作,对流动人口进行思想、法制教育,进行流出前和流入后的职业培训,使其尽快溶入城市生活,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挫折,消除不良心理。在这方面,大连市公安局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他们在有关高校的支持配合下,成立了大连市流动人口培训中心,对流动人口、出租屋主等,进行市民意识、法律知识、自身权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8)(二)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促进人口合理有序的流动。政府应成立专门的流动人口管理机构,对跨地域流动人口的流量、流向、流速等劳动力市场信息进行收集、分析、传递和控制,协调处理区域间劳动力供求关系、数量和矛盾,制定并落实劳动力跨地域流动的政策法规,逐步形成包括信息、咨询、职业介绍、培训教育在内的社会化就业服务体系。建立由各级政府牵头,以公安、劳动部门为主,各方参与、综合治理的管理网络,即建立以户口管理为基础、治安管理为重点、劳动管理和其他管理相配套的管理机制,对这些机构要从人员编制上给予固定,使其能真正代表政府行使宏观调控的职能,使人口的流动有序化,减少滋生违法犯罪的环境。(三)流出地与流入地之间要相互配合,解决管理上的脱节现象。流动人口最大的特点就在一个“动”字上,要使“动”的全过程始终处于控制之下,单靠流入地管理是不全面的。因此,从人口管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来说,流入地与流出地管理缺一不可,同等重要,在管理上要相互配合。流出地政府部门,要加强劳务信息网络的建设,及时提供可靠的信息,为降低劳务输出的风险做好前期工作,避免盲目的人口流动;要加强对外流人员流出前的培训教育,提高外流人员素质,特别是守法的意识,引导外出务工人员遵纪守法,尽快入乡随俗,适应流入地需要。作为流入地的政府,要保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在把流入人口看作一个劳动力的同时,还要重视对他们的社会教育、法纪教育、社会角色教育,以提高他们适应新的城市生活的能力,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当其合法权益受侵害时,要及时给予保护,尽可能消除城市对进城农民的偏见与歧视,消除进城农民的不平等感和被剥夺感,使其以良好的心态溶于城市生活。(四)强化公安机关职能,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治安管理,健全预防与打击体系。1、要依靠群众,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日常管理。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管理是一项经常性的、艰巨的工作,仅靠突击整顿清理是难以长期奏效的,因此公安派出所必须将此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做好日常管理。鉴于前述警力严重不足而一时又难以解决,公安机关对流动人口的日常管理就必须依靠群众。(9)流动人口无论怎么“动”,在流入地总是生活在城市居民之中的,群众对流动人口的一举一动,最为了解。因此,公安机关在流动人口管理中要走群众路线,加强基层居民委员会和治保会的建设,充分发挥群防群治的优势。可以像城市居民那样,把流动人口纳入居民委员会的工作范围,也可以在流动人口居住集中的地区建立流动人口自我管理的组织。使流动人口以其自己的角色身份参与流入地的社会组织活动,享有一定的社会角色权利和义务。做好出租房屋的管理,关键是管理好出租人。出租人作为出租房屋的主体,对承租者的活动最为了解,如果他们能与公安机关配合,就能及时提供违法犯罪信息。对出租人的管理一是要对其进行法制宣传,提高其法制意识;二是要与其签订租赁房屋的治安责任书,明确其责任,以合同的方式对其进行约束;三是要督促出租人严格遵守与执行住宿人员登记报告制度;四是对违反出租房屋规定的人要给予重罚和严厉打击,以起到惩戒作用。2.加大对流动人口的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及时打击流动人口中的违法犯罪活动是预防犯罪的重拳。因此,公安机关要不断对流动人口犯罪进行研究,提高侦破案件的能力。对恶性犯罪和系列性案件,要集中警力,快侦快控,运用各种手段,快速将流动人口的犯罪分子缉捕归案,不仅可以迫使犯罪分子弃旧图新,改邪归正,而且可有效地阻止有犯罪意图的人不敢再以身试法,起到对犯罪的特殊预防作用。加大科技投入,尽快建立全国人口信息网和犯罪信息网。流动人口总是处在一种不断变动的过程中,对流动人口信息的了解也就十分困难。虽然我们强调流入地与流出地的配合,强调公安机关内部的协作,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往往不能及时掌握流动人口特别是违法犯罪人员的信息。因此,尽快建立全国人口信息网和犯罪信息网,才能及时了解流动人口的情况,提高管理水平,才能及时对流动人口的违法犯罪人员特别是混杂于其中的流窜作案人员和在逃人员,进行控制和打击。
总之,完成流动人口的犯罪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将理论上的优势变为实践中的优势是需要全社会的努力的。

7. 关爱流动人口内容怎么写

关爱流动人口的内容怎么写啊?这个你现在中国刘能狗特别多,首先你要体会他们的起起居住宿啊,没有他们的工作,还有他们的许多生活方面的需求,各个方面呗,等会去写就行了

8. 流动人口工作的心得。

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总结

2009年以来,我区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把其做为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平安额敏”的重要内容来抓,按照“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将流动人口管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统一领导,协调配合,落实管理与服务并举的原则,建立完善各类制度措施,强化管理工作,保护了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打击了各类违法犯罪,充分调动起流动人口在我区经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维护了我区的社会稳定,促进了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推动了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主要特点
(一)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不断强化组织领导
我区各级党政领导能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以推进平安创建、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着眼于解决流动人口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以服务为基础,以引导合理有序流动、维护社会稳定为主线,不断强化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以“政府领导、综治牵头、公安为主、各方参与、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把其纳入了各级党委、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坚持热情服务与依法管理相结合,善待弱势群体与保护公众合法权益相结合,使我区的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进一步法治化、社会化、规范化。
(二)以抓“服务”为宗旨,加强基层管理工作
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系统性强、头绪多、任务重的工作,为抓好服务管理工作,我区各级党委、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坚持按照“共聚一地、共建家园、共保平安、共创繁荣”的指导思想,将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放到重要位置来抓,对外来人员的子女入学等,与本区居民实行同等待遇。公安机关更新执法观念,改进执法方式,暂住人口、房屋出租户的管理手续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对外来人员坚持平等化、亲情化和人性化管理。社区民警以入户调查、安全检查、发放宣传手册等为手段,开展治安防范宣传教育,提高流动人口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防止不法侵害;在基层村队坚持以党支部为核心,由综治委(办)牵头,以基层公安派出所为主力,充分发挥治保、调解、治安联防等基层组织的作用,以“十户联防”活动加强各村队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使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参预到对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中来。
(三)以增强归属感为主旨,营造和谐氛围
为改善流动人口就业环境,大力推行亲情化管理与服务,增强流动人口对流入地的认同感、归属感,营造共居一地、共保安宁、共创繁荣的和谐氛围。我区各级党委、政府及职能部门本着切实提高流动人口的生存、生活质量。认真落实其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在入学条件等各方面与当地学生同等对待。切实强化计划生育服务,对外来妇女实行了与本区妇女“同管理、同服务、同享受”的计划生育服务措施,保障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妇享受国家规定的免费计生服务。开展了流动人口劳动保障权益保护检查活动和外来务工人员工资支付执法检查。使我区流动人口的归属感进一步增强。
(四)完善管理措施,严格依法管理
为加强对流动人口管理,我区各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建章立制,协调配合,使我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化、法治化。
一是严格落实流动人口登记、办证制度。我区公安机关对流动人口实行登记分类管理、建档,确保做到“四知”,
在各村队,均建立了流动人口登记册,实行一人一卡,真正做到了“人来有登记,人走有注销”,全年共登记流动人员13120人。
二是强化出租房管理。流动人口落脚点管控,是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从暂住人口选择的暂住处所看,租赁房屋居住是主要形式,因此,我区以此为切入口,狠抓了对出租房屋的管理,在区公安局的组织领导下,各基层派出所(警务区)认真贯彻公安部《出租房屋治安管理规定》,切实加强对出租房屋的管理力度,建立了登记、安全检查等管理措施,做到对出租房屋底数清、情况明,完善和规范了出租房屋的档案,并与房主签订了治安责任书和保证书。全年共登记办理出租房屋382间,签订治安责任书2316份,取缔非法出租房211处,出租房屋办证率达到83%。充分发挥群防群治组织作用,配合公安部门监督各地房屋租赁情况,杜绝了房屋无证非法出租的现象。
(五)提高服务和宣传工作水平
我区十分重视对流动人口的宣传,不断提高对他们的服务和保障力度。切实做到保障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在政治上、经济上、法律上的平等,严厉查处侵害他们利益的行为,特别是拖欠外来人员工资的行为,大力开展排查调处流动人口群体中的矛盾纠纷。公安部门和综治基层组织在向他们进行法律、法规培训的同时还根据其从事的工作性质及时对其进行相应的安全技能、业务知识等培训,使他们既掌握一定技能又知法、守法和用法维护自身利益。上半年全区共举行各类培训班3次,参加培训人员13101人次。
二、存在的问题
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其繁重而巨大的工程量,是需要很大的物力和人力来保障的,因受我区经济条件的制约,一些基本措施及制度的落实仍还不够,公安警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对流动人口的登记、办证工作也还有落实不扎实的地方,其次,对外来人口租赁的房屋,对其安全设施管理力度仍有不完善的地方,如:居住的外来人员大都是吃、住在一起,屋内煤炉、液化气随处乱放,私拉乱接电线现象普遍,安全事故隐患较多,因此,对我区的平安创建工作构成了严重威胁。
三、下步工作打算
过去,我们总把外来人口当成影响社会治安的消极因素,把他们作为防范管理的重点,实际上,外来人员中违法犯罪的多是些居无定所、没有固定职业的人员。因此,各职能管理部门将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内涵,严格履行政府部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坚决杜绝不作为、乱作为现象。正确处理管理与服务的关系,通过实施有效服务,管理与热情服务相统一;正确处理查处违法与保障人权的关系,实现打击与保护相统一。坚持不等不靠不要,充分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教育等多种手段,严肃管理秩序。在今后的工作中扎实抓好几项工作:
一是依法严厉打击混迹于流动人口中的违法犯罪分子。加强流动人口违法犯罪活动规律特点的研判,以情报信息为主导,始终保持对流动人口犯罪的高压态势,严厉打击流窜犯罪活动,深化治安乱点排查整治工作,着力解决突出治安问题,保证治安大局稳定。
二是推进治安管理长效机制建设。加强暂住人口登记发证、治安信息员建设等各项基础工作,严密重点场所、部位的治安检查。
三是加大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清理力度,依法严惩恶意拖欠和克扣工资的企业 名字:xx2010年11月15日

9. !!!!!!流动人口宣传资料

为进一步推进市本级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工作,做好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工作,加快实现与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接轨的步伐,逐步实现城乡社会医疗保障一体化。现就进一步做好市本级2005-2006年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工作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目标任务

(一)农村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参加率以区为单位达到90%以上;普及型合作医疗保险参加率达到其中的50%以上。

(二)积极组织城镇居民、在本地就学或就业并办理暂住证的非本地户籍的中、小学生和农村企业职工等流动人口参加合作医疗保险,并逐步提高参加率。

(三)全面实行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实现合作医疗经办机构与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上定点医疗机构接口联网,积极推行实时报销制度。

(四)合作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实行区一级基金统筹管理;统筹年度与财政年度相一致。

(五)落实市、区、镇(街道)合作医疗经办(管理)机构人员、办公场所、办公设施、工作经费,达到省级规范化建设要求。

二、参保对象

(六)本地户籍的农村居民、城镇居民中非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参保对象以及非企业职工医疗保险对象的人员及其子女。

(七)在本地就学或就业并办理暂住证的非本地户籍的中、小学生和农村企业职工等流动人口。

三、政策措施

(八)筹资办法。2005-2006年度,市本级合作医疗保险资金由个人出资、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三部分组成,具体按以下标准筹措:

1.大病型合作医疗保险。农村居民参加大病型合作医疗保险的个人出资为30元/人·年。区、镇(街道)财政分别对参加大病型合作医疗保险的农村居民,按10元/人·年的标准给予资助。市财政对市本级参加大病型合作医疗保险的城乡居民按5元/人·年的标准资助。

大病型统筹基金由个人出资的30元/人·年和省、市、区、镇(街道)财政资助的30元/人·年及集体扶持资金组成,总筹资额度不低于60元/人·年。

2.普及型合作医疗保险。农村居民参加普及型合作医疗保险的个人出资为60元/人·年。区、镇(街道)财政对参加普及型合作医疗保险的城乡居民分别以不低于15元/人·年的标准给予资助。市财政对市本级参加普及型合作医疗保险的城乡居民按15元/人·年的标准给予资助。

普及型合作医疗基金由个人出资的60元/人·年和省、市、区、镇(乡、街道)财政资助的50元/人·年及集体扶持资金组成,总筹资额度不低于110元/人·年。其中普及型统筹基金不低于60元/人·年。普及型个人帐户基金以户为单位建立,不低于50元/人·年。

城镇居民和失土农民参加普及型合作医疗保险的个人出资标准由各区自行确定。

3.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城镇社区对参加合作医疗保险的居民要给予扶持,具体由各区根据各地实际自行确定。政府资助的其他资金和社会捐助的资金全部纳入合作医疗保险统筹基金。

4.下列人员原则上参加普及型合作医疗保险:(1)本地农村户籍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中、小学生,原则上以户为单位参加普及型合作医疗保险;(2)在本地就学并办理暂住证的非本地户籍的中、小学生;(3)农村企业中非本地户籍职工,个人出资标准与参保地农村居民相同,其政府资助部分由所在企业承担,税前列支;(4)城镇居民及失土农民;持有两区民政部门和嘉兴经济开发区社会发展局核发的《最低生活保障救助证》或《社会救助金领取证》,市总工会核发的《特困职工优惠证》以及市、区残联核发的《特困残疾人优惠证》的市本级低保人员、特困职工和特困残疾人。其参加普及型合作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分别由各区制定政策,帮助解决。

5.市中心的建设、新兴、南湖、新嘉、解放等五个街道应由街道出资部分和上述持“三证”参保对象个人出资部分,由市、区两级财政各按50%承担。

6.市本级合作医疗保险统筹基金以区为单位进行统筹,实行区一级基金管理。为保证2005年底前统筹基金年度与财政年度相统一,资金筹集可以半年一次或一年半一次,具体筹集办法由各区制订并落实。

(九)住院费用补偿。2005—2006年,市本级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统筹基金起付线为乡镇(街道)卫生院和区级医院300元,市级医院500元,省级医院和市外医疗机构1000元。

1.住院费用301元至5000元部分补助30%,5001元至8000元部分补助40%,8001元至15000元部分补助60%,15001元至20000元部分补助65%,20001元以上部分补助70%。

2.年度住院费用最高补偿额,大病型为30000元,普及型为40000元,学生为70000元。各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

3.为鼓励参加合作医疗保险的城乡居民患者就近就医,树立正确的医疗消费意识,凡转市级医疗单位住院者,补偿标准下降10个百分点;凡转省级以上和市外医疗单位住院者,补偿标准下降20个百分点。

4.从2003年开始,凡连续参加合作医疗保险的,年度最高补偿额每年增加2000元,增加补偿额最多不超过10000元。中断参加的,按连续参加的时间重新计算。

5.超过最高补助额时,可通过医疗补助(补充医疗保险)对参加合作医疗保险的困难人员给予适当补助,也可向民政部门申请医疗救助。

(十)门诊费用补偿。

1.一般门诊补偿。普及型合作医疗保险由个人帐户(家庭帐户)基金按40%的比例支付,限额使用,用完为止。当年未用完的可转至下一年使用。

2.特殊门诊补偿。对恶性肿瘤、糖尿病、精神病、风湿性心脏病、器官移植后的后续治疗等五种慢性疾病,当年未享受住院补偿的,其门诊费用可以列入合作医疗保险统筹基金补偿,全年累计4000元以上(含)部分补偿20%,每人每年最高补偿额为2000元。

(十一)对参加普及型合作医疗保险的城乡居民,每2年安排一次健康体检。体检项目包括常规体检项目(身高、体重、血压、内、外、妇、儿、眼、五官科检查)、胸透、血糖测定、心电图和肝胆B超;体检单位以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指定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为主,市级各合作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给予支持;体检费用为14元/人,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各承担50%,按实支付给体检单位。其他检查项目由居民自主选择,各体检单位给予八折优惠,费用自付,其中自付部分的50%可用个人帐户支付。

四、工作要求

(十二)进一步加强领导。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落实目标责任制,把发展合作医疗保险列入年度工作和城乡一体化的考核目标,列入政府实事工程。

(十三)进一步加强宣传。各级宣传部门要制订宣传计划,采取集中宣传与经常性宣传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新闻媒体、会议、板报、宣传队、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地宣传,形成良好的宣传氛围,引导广大群众正确认识并积极参加合作医疗保险。

(十四)进一步完善措施。一是完善缴费办法。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与农民签订数年期的合同或协议,实行与电费或其他公用事业经费类似的扣缴、缴费卡代缴等方式,方便农民缴费。二是完善管理办法。合作医疗基金统一纳入市本级财政专户管理,真正做到机构管帐不管钱,收支两条线。建立和完善合作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制度,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努力控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市财政部门会同卫生部门制订基金管理具体实施办法并抓好落实。三是扩大资金筹集渠道,积极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捐赠资助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四是加强经办机构建设。市、区合作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管理机构)做到编制、人员、办公场所、办公设施、工作经费“五落实”。2005年内达到省级规范化建设要求。乡镇(街道)合作医疗保险工作机构设在当地政府,有经办人员,有专门经费,不得挤占和使用合作医疗保险资金。五是提高服务水平。要采取村干部代理报销、建立参保群众体检制度、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工作日每日开放服务等形式,方便参保群众报销和缴费。加强乡镇卫生院的队伍、技术、设施等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吸引参保群众就近就医。

(十五)进一步推进信息化管理。加快实施市、区、乡镇(街道)城乡居民合作医疗管理的信息化管理步伐。2005年底前,实现各级经办机构与乡镇卫生院以上定点医疗机构接口联网,积极推行实时报销制度。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合作医疗信息化管理建设的投入,建立专项建设补助资金,满足基本的建设要求和标准,以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城乡参保居民服务。

(十六)秀城区、秀洲区政府、嘉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要依据本意见精神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十七)本意见由市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自2005年7月1日起执行。原有规定与本意见不一致的,以本意见为不一致的,以本意见为准

10. 写一份创建流动人口示范村活动工作总结和下一阶段流动人口工作计划。镇级

关于开展创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示范村(居、社区)的实施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切实解决服务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流动人口全国“一盘棋”格局的形成。自2010年起在全区广泛开展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示范村(居、社区)创建活动,充分发挥村(居、社区)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中的职能作用,注重探索和建立管理模式,总结经验,以点带面,形成上下联动,责任到人,层层落实,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使全区流动人口聚居地达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示范村(居、社区)的标准。现对创建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围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总体思路,全面贯彻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按照建立“统筹管理、服务均等、信息共享、区域协作、双向考核”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机制的要求,探索新经验,健全新机制,在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水平方面发挥典型引导和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健康稳定发展。
二、创建的原则和标准
各乡镇村(居、社区)要按照“一创(创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机制),二化(市民化服务、属地化管理),三同(同宣传、同管理、同服务),四到位(人员经费配备到位、免费服务落实到位、基础管理质量到位、群团作用发挥到位)”的原则,全面落实领导重视好、制度保障好、基础管理好、服务质量好、目标完成好的“五好”工作标准。基本形成“政府牵头,部门配合,区域协作,群众参与,优质服务”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新格局。
三、主要工作指标和工作要求
1、流动成年育龄妇女数在30(含30人)人以上;
2、流动成年育龄妇女底数清、情况明,账卡齐全,持证率、验证率均在95%以上,三种责任书签订率达95%;
3、有专人负责流动人口工作,做到人员、经费落实,有一把手研究、解决流动人口计生工作记录;
4、符合条件的已婚育龄妇女能享受免费孕检、免费获得避孕药具,同户籍人口一样享受康检服务,孕检率达80%以上,为实行计划生育的已婚育龄妇女提供免费技术服务率不低于70%;
5、营造流动人口宣传氛围,开展经常性的宣传服务活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法规政策宣传覆盖率达95%以上,计生知识知晓率达85%以上,并有活动记录和照片;建立流动人口图书角,有图书角管理制度和图书借阅情况记录;
6、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档案规范,按要求归档;
7、建有流动人口协会并定期开展活动,有协会管理制度和活动记录。
四、重点工作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示范村(居社区)创建活动重点围绕六个方面工作开展:
1、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网络。配备或整合计生专干、计生宣传员、流动人口协管员等人力资源,层层明确管理职责,工作任务落实到人。
2、规范和完善基础台帐建设。建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台帐,做到帐表卡册齐全。
3、基础工作扎实,服务管理规范到位。推进和完善流动人口“以房管人”机制;做好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办证(换证)、验证工作;努力提高为流动育龄夫妻提供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环情孕情监测和生殖健康服务的水平。
4、加强部门合作和区域协作,建立综合管理机制。制定完善综合服务管理的信息共享与通报制度、联合管理与综合执法制度等相关制度;加强与流动人口户籍地的沟通与协作。
5、加强信息化建设,构筑信息交流通道。充分利用PADIS全国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工作,及时通报流动已婚育龄妇女的婚育、生育、避孕节育、康检等信息,收到信息要认真核实反馈。
6、强化优质服务,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经常性的开展流动人口“关怀关爱”和“送温暖”活动,努力为流动人口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
五、评选、奖励和管理
每年十月评选一次,采取听汇报、看现场、查资料、座谈走访等方式进行,先由各乡镇、街道计生办进行自检,认为达到标准提出申请,验收达标后,予以表彰命名。示范村(居、社区)实行动态管理,对年内符合条件的示范村(居、社区)进行挂牌,对不符合的予以摘牌。
六、保障措施
(一)领导重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是目前我区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事关我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健康、稳步发展的大局。各村(居、社区)党政领导要高度重视,切实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投入到位。各级都要抽调专人,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示范村(居、社区)创建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确保示范村(居、社区)创建工作积极、稳妥的推进。
(二)经费保障。各乡镇街道不规定数量,根据各自条件进行创建,成熟一个规范一个,流动人口较多的乡镇、街道今年至少创建一个村委会和一个居委会(社区),创建过程中所需经费由区、乡、村共同负担,由乡镇、街道根据支出情况,申请区人口计生委给予一定的补助。
(三)加强考核。创建工作及工作进度纳入年终流动人口工作考核之中。各乡镇街道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给予必要的人力和财力支持,确保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