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宣传投诉 » 古代家人举报

古代家人举报

发布时间: 2020-12-08 22:49:01

Ⅰ 古代法律里有家里人犯罪家人举报也会定罪,这是哪个国家的法律

中外很多国家历史上都有此类规定。
中国古代法中一般称之为“亲亲相隐”制度。回

在中国古代,亲亲相隐是答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提出的主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亲亲相隐原则得到进一步确认。唐律对亲亲相隐原则作了具体规定,以后各朝的规定大体上与唐相同,其内容主要有3点:亲属有罪相隐,不论罪或减刑;控告应相隐的亲属,要处刑;有两类罪不适用亲亲相隐原则:一类是谋反、谋大逆、谋叛及其他某些重罪,另一类是某些亲属互相侵害罪。

Ⅱ 在古代罪臣的家人将怎么处置

流放,充军,连坐,女眷会成为营妓(军妓)或是充入教坊司成为舞女、歌女等

Ⅲ 古代灭族案件中,为什么对罪人家属没记载

他的妻儿等没有传可立。 一般和主犯一起斩首。 先杀主犯,再杀从犯,先大后小、先主后次、先长后幼。

Ⅳ 古代一人犯法,亲属也受处置,叫什么罪

连坐
连坐

中国古代因他人犯罪而使与犯罪者有一定关系的人连带受刑的制度。版又称相坐、随坐权、从坐、缘坐。连坐起源甚早,夏、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都有连坐制度。商鞅变法时,立相坐之法:①十家为伍,有问题要互相纠举揭发,否则连坐。如不告奸,腰斩;匿奸与降敌同罪。②怠贫收孥法,对于因怠惰而贫苦的平民收录其妻子,没入官府为奴婢。③里典和伍老也因其该管范围有人“犯罪”未检举而连坐。汉承秦制,文帝前元三年(前177)废收孥相坐律令。唐律对谋反、恶逆、不道,凡不在族诛之列的,如年15以下的子及母女妻妾、祖孙兄弟姐妹,都没入官府充当奴婢。但有例外:凡男夫年80及有笃疾,妇人年60及有废疾的 ,女已订婚尚未嫁出的,媳已订婚尚未娶入的,儿子被别人收养或出家、入道的,都不连坐。明、清律规定:凡谋反大逆不在族诛之列的年15以下男子及母女妻妾姐妹、子的妻妾,都给功臣家为奴。清律还扩大连坐范围,对于奸党、交结近侍、反狱、邪教诸项,都有连坐。中华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在一定区域实施保甲制度,也以戒严令、行政命令规定连坐办法。

Ⅳ 古代指泛亲人亲属叫什么

在封建宗法社会中,凡血缘近的同姓本族和异姓外族都算亲属。其关系和名称如下:
父之父为祖,古称王父,后来称祖父;父之母为祖母,古称王母。祖之父母为曾祖父、母;曾祖之父母为高祖父、母。上五世即从本位起,上及父祖、曾祖、高祖。
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景(昆)孙,桑孙之子为仍孙(亦称耳孙)。仍孙之子为云孙。下五世从本位起,下到玄孙。
父之兄为世父(伯父),父之弟为叔父,简称伯叔。世父叔父之妻称世母(伯母),叔母(后来称为婶)。伯叔之子(堂兄弟)称从父景弟,又称从兄弟(后来称叔伯兄弟或叔兄弟)。父之姊妹为姑,后称姑母,其夫称姑父。
父之伯叔称为从祖祖父(伯祖父、叔祖父),父之伯母、叔母称为从祖祖母(伯祖母、叔祖母),父之从兄弟称为从祖父,俗称堂伯、堂叔,从祖父之妻称为从祖母(堂伯母、堂叔母),堂伯叔之子称为从祖景弟,又称为再从兄弟(从堂兄弟,后来改称堂叔兄弟)。
祖父的伯叔是族曾祖父,称为族曾王父;其妻称为族曾王母。族曾祖父之子是族祖父,称为族祖王父。族祖父之子为族父。族父之子为族兄弟。
兄之妻为嫂,弟之妇为弟妇。兄弟之子为从子,又称为侄;兄弟之女为从女,后来又称侄女。兄弟之孙为从孙。
姊妹之子为甥,后来又称为外甥。女之夫为女婿或子婿,后来又省称为婿。
父之姊妹之子女称中表,如表兄、弟,表姊、妹。中表是晋代以后才有的称呼,后来称为姑表。
母之父、线为外祖父、母,古称外五父母。外祖父之父母为外曾五父、母。母[[ 兄弟为舅,后称舅父,其妻为舅母,俗称妗子。母之姊妹为从母,后称姨母,简称姨,其夫称为姨父。姨之子女亦称中表,后称姨表。母之从兄弟为从舅。母之兄弟姊妹之子统称为从母兄弟、从母姊妹,后来也称为姑表兄弟姊妹、姨表兄弟姊妹。
妻之父为外舅,后称岳父或岳丈、丈人,妻之母为外姑,后称岳母、丈母。岳父又称泰山、岳翁,岳母又称泰水。妻之姊妹为姨,后称姨子。妻之兄弟之子称妻侄。
夫之父为舅,又称嫜,后称公;夫之母为姑,后称婆。古连称为舅姑或姑嫜,后连称为公婆。夫之兄弟也称伯叔,后来称大伯、小叔子,夫之妹为小姑子。夫之弟妇为娣妇,夫这嫂为姒姆。简为娣姒,又叫妯娌。
妻之父母与夫之父母之间的婚姻,后来叫亲家。具体地说,夫之父为姻,妻之父为婚。两婿相谓为娅(《尔雅》作“亚”),后代俗称为连襟(襟兄、襟弟)、两乔。

Ⅵ 古代人如何称呼别人的家人

在古代,由于特别重视礼仪,所以名、字的称呼上是十分讲究的。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作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平辈之间,只有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才相互称名,在多数情况下,提到对方或别人直呼其名,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平辈之间,相互称字,则认为是有礼貌的表现。下对上,卑对尊写信或呼唤时,可以称字,但绝对不能称名,尤其是君主或自己父母长辈的名,更是连提都不能提,否则就是“大不敬”或叫“大逆不道”,所以便产生了我国特有的“避讳”制度。
在古代名和字连起来称呼,也是为了表示尊敬。有两种情况,值得我们注意:
第一种情况是在先秦时期,当名和字连称时要先字后名。如:
孔父嘉,孔子在宋国的祖先,“孔父”是字;“嘉”是名;姓为“公孙”。
叔梁纥(he),孔子的父亲,“纥”是名;“叔梁”是字;姓为“孔”。
孟明视,百里奚的儿子,“视”是名;“孟明”是字;姓为“百里”。
西乞术,蹇叔的儿子,“术”是名;“西乞”是字;姓为“蹇”。
白乙丙,蹇叔的儿子,“丙”是名;“白乙”是字;姓为“蹇”。
第二种情况是汉朝以后名字连称时,先“名”后“字”。如:
“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场德进,东平刘桢公干……”这是曹丕《典论·论文》中的一段话,提到“建安七子”名字连称,都是先名后字。
字起源于商朝,盛行于周朝,后来形成了一种制度。直到近代仍然被许多知识界和文化界的人使用,如胡适字适之,孙文字载之,毛泽东字润之。现代则已经很少人使用了,但中国人口现有十三亿,同名同姓发生率过高,文化界也有一种观点建议恢复表字制度。

Ⅶ 古代被判灭九族的人,家人为何在家等死

在古代中国,出现了不少极刑,比如宫刑(司马迁)、凌迟处死(袁崇焕)、膑刑(孙膑)、车裂(商鞅)等等。这些罪行只是针对个人的。而最令人胆寒的是灭族大罪。在古代中国,有“彝族三个民族”,所谓扁平,类似的意思)、“易久祖”等,到了明朝,明成祖朱棣甚至创出了“诛十族”,增加当事人的老师和朋友。

再比如说明朝。明朝的太祖朱元璋是个雄才大略的君主,他登位之后,建立了非常详细、严密的社会控制系统,他把每个人在什么地方,规定做什么职业都限定得非常死板,甚至从本县到邻居的县去都需要先申请临时通行证。没有通行证,你一辈子基本上就呆着这个地方了。

所以,在这样的社会制度下,人员流动性太小,社会结构太固定,即使得到消息想要逃走,也很难实行。尤其普通民众,即使逃到另外一个地方,也很快被查问身份,最后逮捕归案。

这样看来,得知被灭族后,不是大家不想跑,而是要么来不及跑,要么跑不掉。

Ⅷ 古代要挟家人的例子

楚汉之争中刘太公被项羽擒获,项羽要求刘邦下城投降并以欲烹太公做为威胁,刘邦是这么对项羽说的:“吾与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

Ⅸ 古代为什么会有诛九族制度,一人犯罪连家人都牵连那岂不是很冤吗,家人也跟着遭殃多冤啊

  1. 这是为了震慑;

  2. 其次,你以为能犯诛九族大罪的会是普通老百姓么,你是高官,回你爹答你妈你亲戚很多人都靠着你升官发财,享受的,就是俗话封妻荫子。无辜躺枪么,不觉得。我们现在很多事做,古人很多人一辈子就在一个地方待着,你住一起的,你不知道你家人犯的罪,对不起,满门是肯定的,诛九族一般都是谋反的高度(你谋成功了,你就是皇帝最大,失败了当然代价就大,风险和收益成正比),一个朝代诛九族大罪没那么多的,搞不好一个皇帝整个在位期间都没有一个。

  3. 没什么冤的,古代能犯诛九族大罪的都不是普通人,人家愿意干这高风险的活,成功家人一起享受,失败就冤了,没那么好的事。虽然有些确实很远的,不过么,没办法了,诛九族威慑力是必要的,不然人人都干了,社会不稳,我们普通老百姓更倒霉。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