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局官网投诉
『壹』 上海市劳动局的举报电话是多少
劳动局已整合划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举报电话86-21-23111111,全国劳动人事举报电话12333.
根据2008年11月4日下发的《上海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明确:
组建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市人事局的职责、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职责、市医疗保险局的职责,整合划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挂市外国专家局、市医疗保险办公室牌子。组建市公务员局,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管理。不再保留市人事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改革后,与市人事局合署办公的市编办单独设置。
(1)劳动局官网投诉扩展阅读: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举报注意事项
1、任何组织或个人对违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可采用电话、信函、来访、网上等方式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举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机构设立举报信箱、接待室、12333电话和网站接受举报。
2、举报人应当实事求是,如实提供被举报人的名称、住址和具体的违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规章的事实或线索。举报人要求告知查处结果的应当将自己的真实姓名、联系电话等告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机构。
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对举报人反映的违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的行为应当依法受理,并为举报人保密;对举报属实,为查处重大违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提供主要线索和证据的举报人,可以给予适当奖励。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监察举报注意事项
『贰』 如何在网上向劳动局投诉
网上向劳动局的投诉方法
劳动局早己更名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简称人社局。
可以直接拨打12333,按步骤转接。
或者直接拨打电 话:(010)84201116
(2)劳动局官网投诉扩展阅读
给基本程序:
1.争议发生后一年内申请仲裁,递交仲裁申诉书
2.仲裁委员会收到申诉书之日起五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3.仲裁庭开庭五日前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
4.开庭,明确请求,答辩,调查事实,举证质证,辩论,陈述。
5.调解
6.调解不成,裁决。
为帮助京津冀跨区域劳动者就近就地维权,今年三地劳动监察部门联合下发了《京津冀跨地区劳动保障监察案件协查办法》,明确了京津冀跨地区劳动保障监察案件启动协查的情形、协查层级、委托协查申请范围、文书样式及完成时限等内容。
劳动监察部门还着力推进京津冀劳动者工资支付异地救济办法的实施,在案件查处上采取“一点投诉、三地联动处理”的工作模式,减少跨地区案件的流转审批层次,着力提高办案效率。
也就是说,三地广大劳动者,在三地任何一处工作,如果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在有证据证明的情形之下,就可以就近就地投诉,维护合法权益。上半年,京津冀三地完成了36件案件流转、协查。
『叁』 东莞劳动局投诉电话
东莞市人力资源局(原劳动局)电话(0769)22836661,12333。
东莞市人力资源局劳动监察分局电话22618669,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公室电话22203614。
劳动保障监察举报须知
一、 须提交的资料
1、填写申报登记表,内容较多的,可以附有关书面申报材料;
2、举报人的身份证明(不需要匿名报告);
3、与违法事实有关的证据材料(为了提高查处效率,要求举报人提供尽可能多的证据材料)。
二、程序
1、提交材料。举报人填写报名表,提交材料。
2、接受指导。报案人确认所有材料已提交并在管辖范围内的,应当接受登记。不在本行政区域内的,责令举报人直接向当地人力资源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3、立案。经审查,报告属于管辖范围,认定违法事实的,依法立案。
4、处理。查处举报事项,依法处理。
(3)劳动局官网投诉扩展阅读:
保障未按时支付工资的职工权益的方法
我们应该收集劳动关系证明、工资欠款证书(如拖欠、考勤和工资支付形式形式发行的雇主),如果没有签署劳动合同,我们可以发行工作证件或证书的入口和出口单位,等。然后我们可以选择下列方式之一,维护我们的权利:
1. 协商解决
对劳资双方来说,直接协商劳动争议问题并不是必要的程序。双方可以谈判,也可以不谈判,完全是自愿的。
2. 申请调解
当事人已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办理劳动争议调解手续。调解程序也是当事人自愿选择的。调解协议不可执行。当事人一方后悔的,也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3.仲裁
当事人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起诉处理争议的,必须办理仲裁手续,不得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肆』 厦门劳动局投诉网站
一、各地一般统一为12333,也可以直接电话当地劳动局稽查大队;
二、举报的方式还有其他,例如:
1、到就近的劳动局窗口去提出投诉,需带上相关的材料证明;
2、找到网上投诉的网址,提交资料进行投诉,在线的人员会为其解答;
3、直接拨打12333进行投诉。
(4)劳动局官网投诉扩展阅读:
劳动局包括劳动分局和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劳动分局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劳动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组织实施市制定的劳动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
综合管理辖区内城乡劳动力就业、流动就业、涉外就业;综合管理辖区内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实施劳动预备制度和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综合管理辖区内各类企业劳动关系协调工作,负责辖区内企业劳动合同鉴证、劳动争议处理、劳动争议仲裁工作;依法行使劳动行政监督检查权,监督检查辖区内企业劳动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组织查处劳动违法案件,处理劳动关系方面的群体性突发事件;负责劳动信访工作;
负责劳动普法工作。综合管理劳动就业服务中心;承办劳动局交办的其他事项。劳动就业服务中心主要任务是:负责辖区内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城乡劳动力就业、流动就业的具体服务工作;负责辖区内政策性就业安置、失业职工再就业的服务工作;
受委托承办用工申报、招用外省劳工和招工广告的核准工作;负责劳务扶贫和劳务合作工作;负责辖区内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服务工作;负责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工作;负责流动就业统计工作;负责临时工调配费核缴工作。
『伍』 劳动局投诉过程
1、首先,在向劳动局投诉之前,我们应该先做好准备工作,平常我们就应该注意搜集和保留相关的证据,比如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卡等等。
2、在投诉之前,我们应该先搞清楚用人单位主体,到底归属哪里的劳动部门管辖。
3、确定管辖的劳动部门之后,我们可以采取直接前往劳动部门的窗口进行投诉,相关的人员会直接受理,并给你出具受理回执。
4、现在互联网发达,一般劳动部门都开通了相关的网络投诉的渠道,我们也可以选择从劳动部门的官网投诉入口进行投诉。
5、电话投诉,直接拨打相关劳动部门的投诉电话,一般网站上或者114等途径可以查询到相关的投诉电话。
6、市民热线投诉,现在很多地方都有开通市民热线,方便老百姓,这个电话投诉效果应该不错,还有市长信箱等方式,都可以的。
拓展资料
劳动局:
劳动局包括劳动分局和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劳动分局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劳动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组织实施市制定的劳动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
综合管理辖区内城乡劳动力就业、流动就业、涉外就业;综合管理辖区内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实施劳动预备制度和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综合管理辖区内各类企业劳动关系协调工作,负责辖区内企业劳动合同鉴证、劳动争议处理、劳动争议仲裁工作;依法行使劳动行政监督检查权,监督检查辖区内企业劳动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组织查处劳动违法案件,处理劳动关系方面的群体性突发事件;负责劳动信访工作;负责劳动普法工作。
综合管理劳动就业服务中心;承办劳动局交办的其他事项。
『陆』 广东劳动局官网在线投诉
你好,你可以打你当地的劳动局进行投诉。不用达到广东省的劳动官网。你可以在你本地的114查后台查一下你们当前城市的劳动局号码就行。
『柒』 劳动局有没有网站,可以网上投诉吗
对劳动者最不公平最不保障的了,其它方面都有中央投诉网站与平台,比如全国性的消费者投诉平台,只是劳动保障做的最差劲的了!劳动者是投诉无门的了,只能被压迫被剥削的了!
『捌』 如何在网上向劳动局投诉
你好,最好是自己亲自去一趟劳动局,这样比较稳妥一些,谢谢
『玖』 劳动局投诉流程
劳动局投诉流程步骤:准备证明材料、协商调解、投诉举报仲裁;材料:个人身份证件、证明劳动关系的资料。
1.需准备与公司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证明劳动关系可以是劳动合同,如果未签订劳动合同,可以收集以下证据证明事实劳动关系:
(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四)考勤记录或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2.在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情况下,要先和用人单位协商,如果协商无法解决,则可以通过以下法律途径来解决,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举报;
3.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需要注意的是,要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通过诉讼途径解决。
『拾』 杭州市劳动局咨询 投诉电话是多少啊
人工业务咨询:12345,投诉维权:86612333 。
浙江省杭州市劳动局已整体合并到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信息如下:
1、单位地址:杭州市解放东路18号市民中心D座18-20层。
2、邮编:310026 。
3、举报投诉:浙江政务服务网统一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
4、E-Mail地址: [email protected] 。
(10)劳动局官网投诉扩展阅读:
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劳动维权的主要职责:
1、统筹拟订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制度和劳动关系政策,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制定消除非法使用童工政策和女职工、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政策,制定完善工时制度和职工休假制度。
2、组织实施劳动监察,协调劳动者维权工作,依法查处劳动违法案件。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农民工工作、家庭服务业发展综合性政策和规划,推动相关政策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