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宣传资料
㈠ 科学素养包括哪些对公务员宣传科普知识,有哪些内容
国际上普遍将科学素养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即对于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
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
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
目前各国在测度本国公众科学素养时普遍采用这个标准。
具备基本科学素养:只有在上述三个方面都达到要求者才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众。
㈡ 在医学院设立科普知识宣传栏的好处
在医学院设立科普知识宣传栏的好处:
一、“平易近人”,贴近生活。让我们更加了解医学院,形成良好的环境氛围。
二、科学指导,引领思想。通过对科普知识的宣传,培养形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
三、提高认同,加快融合。这样就会使陌生的人变得熟悉起来,让疏远的人开始亲近起来,让需要帮助之人得到了关爱,提高人们对医学院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加快学院人员的融合,形成文明和谐的人际关系。
㈢ 科普知识宣传对小学生的意义
了解科学知识,可以知道我们的前沿科技,了解我们的世界为何如此
摘一段科普作家卡尔·萨根的话:人类目前所处的这个时代,说它好也罢,说它糟也罢,反正是科学的时代;而在科学的时代里,如果公众对有关技术的东西连最起码的内容也不懂得,便不能批评议论,也就不能明智地投票表决。这样,社会也就无法实现真正的民主。
㈣ 社区可以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有哪些
内容包括科普知识宣传资料分发、免费咨询和电脑维修服务、科普问答知识有奖竞猜等。
社会实践的队员们来到社区活动中心,带着所需的科普宣传用品设立了科普宣传站,投入到当天的宣传活动中来。其中科普问答知识有奖竞猜吸引了社区居民尤其是小朋友们的踊跃参与,一些题目难倒了不少小朋友,但通过互相帮助、求助家长等方式学到了新知识、答对了题目,为自己赢得了绿色植物、鼠标垫、耳机等小礼品。活动还准备了多本科普书籍免费赠送给社区居民,并在社区醒目位置摆设安全小知识展板,分发安全知识宣传手册,进一步帮助社区居民们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推进社区科普工作
社区充分利用科普条幅、科普展板、发放宣传材料,宣传低碳生活、精彩妙招等日常生活科普知识,极大地丰富了辖区群众的科技文化生活。同时为保证居民随时随地都能学到科普知识,还组织辖区居民到社区观看远程教育养生知识讲座,通过观看学习,增强了居民们的科普养生知识,同时也倡导了科学、环保、文明的生活理念,深受辖区居民欢迎。
社区通过开辟《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宣传栏、“社会公德教育橱窗”、“精神文明长廊”等科普教育阵地,开设了居民普法课,普及法律常识,在社区内广泛向青少年进行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努力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氛围。其次活动得到了驻街单位和三家个体经营户的大力支持,也为科普日的宣传活动扩大了更广泛的参与范围。这次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加强了对青少年群体的科普教育,提高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养。进一步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提高科普意识。营造了良好的“爱科学、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氛围。
㈤ 科普包括哪些内容
科普包括让公众接受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技术的应用、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
从科学社会学的角度看,科学普及是一种广泛的社会现象,必然有其自身的“增长点”。科学普及的生长点就在自然与人、科学与社会的交叉点上。也就是说,自然科学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生成了科学普及,科技与社会又作为科学普及的“土壤”,哺育着它的生长。
从本质上说,科学普及是一种社会教育。作为社会教育它既不同于学校教育,也不同于职业教育,其基本特点是:社会性、群众性和持续性。科学普及的特点表明,科普工作必须运用社会化、群众化和经常化的科普方式。
(5)科普知识宣传资料扩展阅读:
中国的科普特色教育有: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教育基础设施落后,人均受教育水平较低,因此公众的整体科学素养水平比较低。此外,中国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的国家。公众的科学素养存在很大的城乡差别、地区差别、职业差别。
因此,中国的科普是一个多层次的立体工程,较之西方的公众理解科学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包括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科普一直被作为公益事业,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设立了科普管理和协调机构,建设了大量科普场馆和设施,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科普
㈥ 科学普及的科普日
全国科普日由中国科协发起,全国各级科协组织和系统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的颁布和实施而举办的各类科普活动,定在每年九月的第三个双休日。
2002年6月29日,我国第一部关于科普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正式颁布实施。
2003年6月29日,在《科普法》颁布一周年之际,为在全国掀起宣传贯彻落实《科普法》的热潮,中国科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科普活动。自此,中国科协每年都组织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在全国开展科普日活动。从2005年起,为便于广大群众、学生更好地参与活动,活动日期由原先的6月份改为每年9月第三个公休日,作为全国科普日活动集中开展的时间。一直以来,全国科普日活动都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特别是中央书记处的高度重视和关心。自2004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以来,中央书记处领导同志每年都莅临全国科普日北京活动现场,与首都各界群众一起参与科普日活动,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全国各地主要党政领导也都参加当地的科普日活动。
2009年底,中央书记处在听取中国科协党组工作汇报的时候,进一步明确要继续办好全国科普日活动,并且提出“中央书记处全体同志都要继续参加全国科普日活动”,进一步体现了中央领导对全国科普日活动的关心、重视和支持。 滁州市气象局对“全国科普日”进行宣传
滁州市气象局参加了由市科协牵头组织的2012年“全国科普日”启动仪式暨科普宣传、义诊活动。
在宣传活动中,市气象局通过摆放展板、发放气象科普资料、现场接受市民咨询等方式,大力宣传气象科普知识,共发放各类材料1000余份,接受咨询50余人次,为普及气象科普知识和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做出了积极努力。
其他地区宣传
昌乐县“全国科普宣传日”启动仪式在乔官镇宝石沟科普示范基地举行。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刘艳芳讲话,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科协主席周晓玲主持。县政协副主席滕建勋出席。
刘艳芳在讲话中说,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扎扎实实搞好全县科普工作。各级科协组织要进一步落实《纲要》要求,面向农民群众,组织相应的科普活动,真正做到科普惠民,实现科普成果由社会共享,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三个昌乐”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启动仪式结束后,还开展了“绿色·健康”体验活动,进行现场采摘,并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讲座。
㈦ 卫生科普知识宣传资料 接种前后应该注意什么
在接种前、后要注意的事项
1、要向医生说明宝宝的健康状况,如果是早产儿或者营养不良,最好先不要接种,和医生商量后定时间注射。
2、给宝宝接种疫苗以后不要急着回家,要在接种场所休息三十分钟左右,如果宝宝出现高热和其他不良反应,可以及时请医生诊治。
3、宝宝一出生,医生就会给你一本小册子,上面会详细写有宝宝应该注射的疫苗和注射时间,父母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和时间进行接种,不要半途而废。如果因为粗心错过规定的注射时间,一定要向医生说明情况,另外约定时间注射。
4、接种以后,要保证接种部位的清洁,防止局部感染。
5、宝宝接种以后,父母要细心观察宝宝的反应,不要让他剧烈运动,如果宝宝有轻微发热、食欲不振的现象,这是正常的,一般一到两天会自动消失。但如果反应强烈且持续时间很长,就应该立刻带宝宝去医院请医生诊治。
什么情况下宝宝不能接种疫苗
1、患各种疾病的宝宝不宜接种,例如:感冒、腹泻、发热、空腹饥饿、呕吐等情况下,有的疫苗不能注射。
2、如果宝宝患有肝炎、结核等传染病以及严重心脏病等疾病时,身体的免疫力会下降,很在可能会随不住接种所引起的反应,甚至有可能会加重病情。
3、患有皮肤病的宝宝也不能进行接种。
4、过敏体质的宝宝很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应该咨询医生以后再决定是否注射疫苗。
5、如果你的宝宝不宜接种,但是遇到特殊情况比如被狗咬伤而必须接种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注射疫苗。
6、有争性传染病而未过检疫期的宝宝不宜接种疫苗。
㈧ 寻求有关国土资源的科普宣传资料
2006年“世界地球日”主题确定
2006年第 37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善待地球—珍惜资源、持续发展”。近日,国土资源部办公厅下发通知,要求全国国土资源系统扎实做好宣传活动。
通知要求,要围绕主题向公众进行资源环境的基本知识、基本国情,节约利用、集约利用资源,以及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国家政策和科普知识宣传。
通知要求,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围绕今年的“世界地球日”主题进行宣传,做好具体的组织工作。联合相关学会、协会,并争取新闻及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参与,使资源环境保护的科普宣传更加深入。
通知要求,要创新形式,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在纪念“世界地球日”期间,充分利用好国土资源科普场馆等基础设施,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纪念活动。创造条件开放国土资源实验室等科普设施,积极进行国土资源科学知识和科技成果宣传。通过散发宣传资料、进行实物展示、播放录音录像、举办科普讲座和组织专家现场咨询等方式,向公众宣传、讲解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知识。还要充分发挥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的作用,集中报道资源环境保护内容和主题宣传活动情况,扩大宣传影响和效果。
世界地球日(背景资料)
每年的4月22日为世界地球日
1970年4月22日,由美国哈佛大学学生丹尼斯·海斯发起并组织的环境保护活动,犹如星火燎原。全美国共有2000多万人参加,约1万所中小学,2000所高等院校和全国的各大团体参加了这次活动,这一天就成了第一个地球日。
1972年全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197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成立,此后保护环境的政府机构和组织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增加,地球日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地球日也成为了全球性的活动,我国从1990年开始,每年都举行地球日的纪念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