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永信被实名举报
Ⅰ 如何看待释永信被实名举报私生活混乱,玩弄女人这一事件
第一,外貌。
许多人说,一看释永信就不是好人。怎么看的,当然是看外貌。世人都是外貌党,外貌党还都喜欢引用一句没有科学依据的成语——相由心生。不过无论如何,释永信的外貌并非大奸大恶之相,但他有一个原罪,胖。
在这个减肥已上升为意识形态的时代,胖是所有胖子的原罪,而作为出家人是释永信,胖就更是他不可原谅的罪恶。当其他指控不可靠时,一句“肥头大耳”似乎就可以把他的劣迹坐实。
然而,以胖定罪是不可靠的。营养专家告诉我们,吃素并不一定能杜绝肥胖,素食中也有脂肪,另外,多的碳水化合物在体内会转化成脂肪,储存起来。更重要的是,肥胖不仅与个人饮食、运动习惯有关,而且会受遗传影响,人类身体内存在肥胖基因。
因此,不能看和尚胖就断定他没有守清规戒律。而且有些攻击语言,也涉嫌对肥胖人群的整体歧视。就事论事,避免人身攻击,这是公共发言的基本底线。
第二,商业化。
人们总是愿意相信释永信有问题,这次如果查不出实在的问题,下次再有人举报或者爆料,人们还是愿意相信。少林寺外联处主任郑书民转述释永信的话说,别人骂我们是因为很关心我们。这话说得太乐观了,其实原因很简单,人们愿意怀疑释永信,是因为少林寺有钱。
佛门给人的感觉一向是清贫。然而众所周知,过去一些年在释永信的带领下,少林寺走出了一条风光十足的商业化道路。办企业、开网店、拍电影、澳洲开分寺建酒店,少林寺的多元化经营让外人感觉离修行越来越远,离商业大潮越来越近,因此人们看释永信的目光也越来越不像看一位方丈,而像看一位名为方丈的CEO。
寺院一定不能做经营,这是人们的偏见。据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所研究员、世界宗教研究杂志社社长黄夏年介绍,中国古代寺庙一直有经营的做法。比如说在隋唐时期,佛教里面有“佛进藏院”,中国经济学家认为“佛进藏院”就是中国的典当行。宋、元、明代,特别是到了清代以后,佛教堂经营已经非常成熟,在寺院里有收租的,有做买卖的,这些在史料上都有记载。
并不是说古代寺院有经营活动,少林寺的所有活动就都有批评豁免权了。关键不在于有没有经营,而在于赚来的钱是怎么花的。少林寺和释永信一贯的说法是做拿去维修寺庙和做慈善了,但空口无凭。英国广播公司记者曾问释永信有没有考虑把少林寺的收入账目对外公开,释永信方丈回答说,其实少林寺每年都要接受有关主管部门的审计。至于对公众公开账目,他表示,少林寺不是“独立”的,如果这样做的话,还要考虑佛教界以及周边其他许多因素才行。
我们不理解少林寺究竟要考虑哪些因素,但可以确定的是,只要少林寺依旧躺在金山银山上,而它的账目却仍不透明,少林寺和释永信就注定会不断遭受质疑。少林寺或许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经营模式和账目管理了,如果少林寺并不是能够独立做主的主体,那么它所依傍的主管部门也应该承担起责任。否则这座千年古刹的声誉,只会在一轮又一轮的舆论风波中不断被侵蚀,不知伊于胡底。
第三,公众人物身份。
面对舆论的质疑,释永信很难用“无罪推定”做自己的挡箭牌,因为他的身份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僧人,也不是单纯的方丈。释永信还历任第七届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第六届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第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公众人物,势必吸引大量的目光。
进行无端的恶意揣测,在相貌上评头论足,这些都没有意义,但是由于释永信身上有这么多耀眼的光环,公众对他的质疑理应得到回应。面对追问,不仅是释永信本人和少林寺,释永信所属的相关机构恐怕都有责任进行澄清,而没有理由在汹汹舆情之前保持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