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宁宣传
⑴ 《农广天地》姜鑫鑫走进昌宁
"看着这么好的古茶树资源,却没能给村民带来很好的收益,我觉得很心疼。希望能通过我们的节目,为这里的古茶树、这里的人带来更多的希望。"在温泉镇联席村,中央电视台《农广天地》栏目组外景主持人姜鑫鑫动情地说。
"千年古茶树、农家土罐茶、林下生态鸡、温泉不老蛋……"每到一个拍摄点,主持人姜鑫鑫和摄制组的每一个人都会用微信朋友圈等自媒体,向朋友介绍看到、尝到的特色产品,用自己的方式推介自己眼中的昌宁。仅拍摄期间,就成功帮助联席村李国先、李绍富两个制茶人搭起了"金桥",两人分别有5公斤和3公斤的古树茶样品通过摄制组的介绍,即将启程飞入了远方爱茶人的茶杯。
"我觉得昌宁有很好的资源和特色鲜明的产业,非常值得拍摄。"此次拍摄制片、编导曹亮在拍摄的间隙,还不时地了解昌宁特色农业情况,在了解到野生菌、核桃、蔬菜、水果、畜牧等特色产业优势后表示,将会持续关注昌宁,努力用栏目的平台帮助昌宁做好宣传推介,让这些产业在群众的致富路上发挥更大的效益。"感觉跟昌宁挺有缘,就连天气都是非常配合。"他说着这样的话,同时开始了对下次拍摄的谋划。
"不老蛋、千年茶、生态鸡,这些无不透着昌宁人长宁长安、长长久久的美好愿望,还有对健康生活的孜孜追求。从农田到餐桌,懂健康生活,我们的旅程还将继续。"与出镜主持时所说的一样,姜鑫鑫在结束拍摄里说:"虽然拍摄结束了,但却没有要离开的感觉,觉得昌宁就像家一样,随时都会再来!"
⑵ 昌宁县的地理环境
2007年,昌宁县生产总值达到22.09亿元,比2002年增加10.9亿元,年均增长10.9%,第一产业增加值由5.7亿元增加到了9.6亿元,年均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由2.3亿元增加到了5.4亿元,年均增长16%;第三产业增加值由3.2亿元增加到了7.1亿元,年均增长14.4%。三次产业比例由2002年的51.1:20.3:28.6调整为43.3:24.5:32.2。
2012年全年生产总值579087万元,同比增长12.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1772万元,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210241万元,增长16.9%;第三产业增加值137074万元,增长19.1%,三次产业分别拉动国民经济增长2.9、4.8和5.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6.8:27.1:26.1调整为40.0:36.3:23.7。 2007年,昌宁县实现现价农业总产值16.3亿元,年均增长7.1%。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实现总产14.87万吨,人均占有粮食达432公斤。甘蔗、烤烟、香料烟、茶叶和核桃产业面积已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香料烟、茶叶和核桃产业位居全市第一位。2006至2007年榨季入榨甘蔗65万吨,创历史最好水平。收购烤烟19.4万担,实现产值9748万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51.5%和94%。收购香料烟8.8万担,实现产值4566万元,分别是2002年的3.7倍和3.9倍。生产干茶6877吨,比2002年增长63.7%;实现产值3.06亿元,是2002年的10.4倍。新植泡核桃24.2万亩,总面积达75万亩,是2002年的2.5倍;实现产量8100吨,是2002年的2.6倍。林业、畜牧、果蔬等产业快速发展,累计完成造林47万亩;畜牧业肉类总产3.9万吨,现价总产值3.9亿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70.1%和58.9%。整合各类资金2700万元,实施新农村试点建设72个,取得阶段性成效,田园勐廷等试点示范带动作用逐步显现。
2012年昌宁县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5730万元,同比增长7.1%。其中:农、林、牧、渔、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分别为206431万元、11419万元、135000万元、6550万元、6330万元,分别增长5.45%、1.98%、11.1%、1.46%、1.86%。茶叶、泡核桃,油菜籽等农产品产量大幅增长。
2012年主要农产品产量表 产品名称 粮食 烤烟 香料烟 甘蔗 茶叶 泡核桃 油菜籽 水果 蔬菜 计量单位 吨 吨 吨 吨 吨 吨 吨 吨 吨 2012年 188870 15000 5645 622100 15425 23003 4849 107791 119039 比上年±% 4.69 8.3 2.51 12.07 20.24 14.98 20.3 -9.7 15.7 2007年,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10.36亿元,年均增长19.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4.3亿元,年均增长17.8%;利润总额达4000万元,年均增长52%。行业整合和资源整合取得突破,成功引进了康丰、龙润、立得、兴牧、桦东等一批龙头企业,发展了恒盛、贞元、建星、映山等一批骨干企业。企业技术进步和创新取得实质性进展,贞元、盛吉、恒盛、康丰等企业相继完成了一批技改扩建和节能降耗项目。特色工业园区规划通过市级评审,木材加工园建设已经启动。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昌宁县个体私营户达11738户,比2002年增加7011户,其中私营企业345户,比2002年增加255户;上缴税金达9005万元,在2002年的基础上翻了两番。
2012年全年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529279万元,含小湾电站、电力公司,同比增长37.5%,实现工业增加值175200万元,增长15.3%,拉动经济增长3.3个百分点。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产值304430万元,增长53.4%;重工业产值224849万元,增长21.1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97951万元,比上年增长36.25%;实现利税20058万元,增长19.86%,在18户县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5户亏损。
2012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表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2011年比上年±%食糖 吨 70784 41.8 精矿含锡 吨 77 -22.22 水泥 吨 426796 426.67 工业硅 吨 17674 9.28 机制纸及浆板 吨 6540 -18.81 发电量 万度 12698 6.13 原煤 万吨 35.59 3.49 砖 万块 14946 -2.06 精制茶 吨 21416 52.2 酒精 千升 6895 70.25 2007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6218万元,比2002年增加6257万元,年均增长10.2%;基金收入427万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195万元,比2002年增加2828万元,年均增长7.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2732万元,比2002年增加24114万元,年均增长18.1%。积极构建新型银政企合作关系,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作用不断增强。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6亿元,年均增长19.4%;贷款余额12亿元,年均增长7.9%。城乡消费持续活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8亿元,年均增长15.6%。零售物价总指数和消费品价格指数分别为106.3%和106.6%。实现旅游总收入3190万元。
2012年,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79799万元,同比增11432万元,增长16.72%。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2110万元,同比增10398万元,增长24.93%。完成财政总支出232157万元,同比增71364万元,增长44.38%。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15207万元,同比增64948万元,增长43.22%。昌宁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40870万元,比2011年增长15.2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51389万元,比年初增长20.05%。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26599万元,比年初增长12.76%。人均储蓄存款7242元,同比增1170元,增长19.27%。 2012年“欢乐乡村大家乐”文化创建活动彰显特色。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综合文化室、自然村文化院等与新农村建设、党建活动及农村“一事一议”奖补项目进行完全整合,并产生效益。文物保护得到加强,“四有”措施落实到位,完成了卡斯、大田坝两个变电站站址的文物调勘工作,编制完成了鲁道源故居、赵家老宅、姚家坡烈士陵园、明德锁水阁四个文物保护单位的中央补助地方文化体育与传媒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的项目申报工作。苗族服饰保护工作扎实推进,成果丰硕。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圆满结束,新注册成立昌宁杜鹃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文艺创作有所突破,已创作新节目26个。
昌宁苗族服饰。2006年5月26日,“昌宁苗族服饰”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7年12月21日,昌宁县耉街苗族服饰被正式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国苗族最古老的民族服饰“五色衣”在这里得到了完整保留。
一是完成了25万字的《昌宁苗族服饰》编撰工作。
二是完成了《昌宁苗族服饰图片写真集》的图片资料收集工作,拍摄、收集了“昌宁苗族服饰”3216幅照片。
三是建立健全了保护项目和传承人档案。
四是积极审批种植脱毒大麻,保证了服饰原料的供给。
五是建立健全了保护机构。
六是建立了昌宁土皮太小学苗族服饰传承点。
七是完成了“昌宁苗族服饰”口头文学诗歌122首,传说故事12万字的收集工作。
八是创作完成了大型舞蹈史诗《苗岭天风》剧目,被收录入《保山文化词典》。
九是完成了歌曲《五彩盛装》创作,并荣获保山市首届新农村剧目展演金奖。
十是完成了《五彩盛装》MTV拍摄,制作完成了“昌宁苗族服饰”宣传片。 昌宁县有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三大宗教,大都属少数民族群众信仰;还有大部分少数民族群众信仰原始宗教。全县有佛教寺庙20个,清真寺2个,基督教简易教堂一个。截至2002年末,有神职人员35人。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2006年昌宁县世居的7种少数民族人口普查情况:
彝族
彝族是昌宁县人口较多,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珠街彝族乡、耈街彝族苗族乡、柯街镇、卡斯镇、湾甸傣族乡等乡镇。昌宁县彝族人口20408人,占昌宁县总人口的6%,占昌宁县少数民族人口的56.5%。
傣族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土著民族,社会经济发展较快。总人口6336人,占昌宁县人口1.9%,占昌宁县少数民族人口21.3%。主要分布在湾甸傣族乡、柯街镇、卡斯镇和勐统镇等4个乡镇。
苗族
苗族来昌宁定居有130余年历史。是一个勇敢剽悍的民族,性格温和,历史以来在与其它民族交往中能和睦相处。昌宁县境内苗族总人口5093人,占全县少数民族人口比例的第三位。
布朗族
布朗族主要分布在卡斯镇卡斯村的双龙社、二沟社、应柏社、小窝铺社;新谷村的谷板社、中寨社;邑林村的下寨社和更戛乡西米村的白草林社、大出水社。总人口1691人,占昌宁县总人口的0.49%,占昌宁县少数民族人口的5%。
回族
昌宁县境内的回族是客居民族,总人口968人,占昌宁县总人口的0.3%,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2.7%。大分散小集中在田园镇、湾甸乡和柯街镇三个乡镇中。
白族
白族主要居住在卡斯镇兰山村二道桥社。总人口829人,占昌宁县人口的0.2%,占昌宁县少数民族人口的2%。
傈僳族
昌宁县境内傈僳族系客籍民族,主要分布在珠街彝族乡谷满村曼富路社,羊街村李子园社和更戛乡米河上新寨、下新寨社。总人口429人,占昌宁县总人口0.12%,占昌宁县少数民族人口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