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宣传投诉 » 石渠县宣传

石渠县宣传

发布时间: 2021-03-05 11:33:26

『壹』 清江镇的领导分工

党委书记、人大主席团主席 李远宽:主持镇党委、镇人大主席团、镇综治委、镇财经领导小组全面工作。党委副书记、镇长 李德亮:协助书记做好党委工作,主持镇政府全面工作,主管对外开放、重点项目建设、审计、监察工作,主管财政工作。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罗兴斌:协助书记做好党委日常工作,主持镇纪委工作,负责镇人大主席团日常工作,联系人大、政协,协助分管党建、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统战、宣传、工会、妇联、团委、目标管理督查、精神文明、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设以及党务政务公开等工作。分管党政办。党委副书记 杨卫东:协助分管“三农”、武装、科技、质监、信息化、水利、防汛抗旱、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等工作。分管推进办、片区农技站、畜牧、农机、林业站。党委委员、副镇长 李自国:石渠县挂职副镇长 王代富:协助分管政法、综治、信访、稳定、人民调解、法制、应急、人防、安全、企业、流动人口、“三电”等工作,负责综治委日常工作。道经民营经济工作。分管群工办、司法所副镇长 曾 玥:协助分管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城管执法、交通等工作。分管城建办、城管执法中队、交通管理站。副镇长 唐红梅:协助分管计划生充、教育、卫生、药监、血防、食品药品安全等工作。分管计划生育办。副镇长 黄 鸿:协助镇长处理政府日常工作,负责统筹城乡发展、一般场镇改造项目工作,分管发改、统计、规划、国土、建设,土地综合治理和新农村建设的招商引资工作,负责联系重点项目推进、国有资产管理、工商税务。分管综合管理办。党委委员 樊胜军:协助分管救灾救济、老龄、村务分开等民政事务工作。分管民政办。党委委员 陈德虎:协助分管劳动保障、广播、体育等工作。分管事业管理服务中心。

『贰』 四川省有哪些在宜宾100公里以内的城市

宜宾直径距离100公里以内的省内城市有泸州,自贡,内江,乐山,眉山,资专阳。

『叁』 四川邮政编码是多少

邮编:610000.区号:028

成都----028

攀枝花--0812 自贡----0813

永川----0814 温江----028 绵阳----0816 南充----0817

西充----0817 南部----0817 阆中----0817 营山----0817

蓬安----0817 仪龙----0817 达州川--0818 万县----0819

泸州----0830 宜宾----0831 宜宾县--0831 内江----0832

乐山----0833 西昌----0834 雅安----0835 康定----0836

马尔康--0837 德阳----0838 广汉----0838 什邡----0838

绵竹----0838 中江----0838 广元----0839 金堂----028

双流----028 荣县----0813 綦江----08212 长寿----08213

南桐---08216 双桥----08217 新津----028

蒲江----028 郫县----028 新都----028 彭州----028

都江堰----028 崇州----028 大邑----028 邛崃----028

平武----0816 安县----0816 江油----0816

梓潼----0816 剑阁----0839 旺苍----0839

青川----0839 遂宁----0825 三台----0816 蓬溪----0825

射洪----0825 盐亭----0816 华蓥----0826 苍溪----0839

岳池----0826 武胜----0826 广安----0826 宣汉----0818 开江----0818 万源----0818 大竹----0818

渠县----0818 邻水----0826

『肆』 甘孜藏族石渠县西区长沙贡马乡小学是真的吗

曾经是真的,需要衣服的事情去年十一月就开始传出了,现在是否仍需要还请自己联系校长核实。虽然大家都是从善心出发,可是如果物资太多,校方要存放多馀的物资也是相当头痛的事情

『伍』 中国贫困地区集中在哪贫困到什么程度

中国贫困地区主要集中在中国的中部地区、西部山区及西南、东北地区。包括甘肃地区,云南,贵州的局部山区。

其特征有:自然环境恶劣;资源缺乏,基础设施薄弱;人口增长过快,教育、卫生等基本社会服务水平太低;财政收入水平低,公共投入和基础投入严重不足。

(5)石渠县宣传扩展阅读

全国共有585个国家贫困县(包括县级行政单位区、旗、县级市)。国家为扶持贫困地区,设立国家级贫困县标准,资格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认定,审批工作共进行过三次。少数民族自治地区有不同评定标准,称民族自治地方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

国家级贫困县分布于全中国17个省级行政区内,其中以西藏自治区为最多,其后为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陕西省、湖北省、河南省、河北省、甘肃省、山西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中国贫困地区面临五大突出问题。

一是道路交通。经过多年发展,全国交通主网干线已经基本健全,但是贫困地区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的村组内道路还欠账很多。

二是生产用电。现在生活用电基本解决了,但是西部贫困地区还有20%的行政村缺少加工生产所需的三相电,制约了当地产业发展。

三是农村住房。目前国家对农村危房改造有补贴,但是农民自己还是要出大头,越穷的人越享受不到补贴、越盖不起房子,住房不安全是个比较普遍的问题。

四是教育问题。山里孩子每天要翻山越岭去上学,有的父母不得不搬到学校附近陪读。还有的贫困家庭孩子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出现因学致贫现象。

五是医疗卫生。贫困地区缺乏医疗资源,小病扛、大病拖,最后全劳动力弄成半劳动力、半劳动力弄成没劳动力。一人得大病,全家跟着穷。

『陆』 徐州丰县,我的旧衣服,想捐给贫困的学生,有地址

---------------------------------------------------------------
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中区卫生院

需要:不限,任何适合农村版生活用的一切物资

邮编权:627350

地址: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中区卫生院

姓名:冯丹

---------------------------------------------------------------

嘎曲卡瓦爱心助学驿站

需要:课外读物、文具、体育用品、比较厚的外套、毛衣等可以御寒的衣物。

地址: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宣传部

姓名:贡波华清(收)

邮政编码:624400

『柒』 毕世祥的社会评价

2014年3月13日,四川日报报道,中共四川省委近日印发《关于追授毕世祥同志“实践党的群众路线优秀党员领导干部”称号的决定》,《决定》说:毕世祥同志是植根藏区、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少数民族干部,他坚守藏区工作岗位30多年,始终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爱党、爱国、爱民,旗帜鲜明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在雪域高原用生命书写了对党的无限忠诚和为民务实清廉的人生篇章。他立场坚定、敢于担当,每当党和人民事业需要时,始终不畏艰险、冲在前头。在藏区反分裂斗争中,他总是亲临一线、身先士卒,与分裂势力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以“爱国、守法、感恩、团结”群众教育活动为抓手,精心组织宣传教育,占领舆论主阵地,正确引领群众。他牢记宗旨、一心为民,曾两次因公外出遭遇车祸,留下了后遗症,仍不顾山高路险,坚持深入一线、深入高山草甸开展群众工作。2010年“4·14”玉树地震发生后,他第一时间抵达海拔4200多米的石渠县真达乡开展抗震救灾,一年17次深入灾区蹲点指导,被群众称赞为“拼命工作的好官”。针对藏区中小学生辍学挖虫草的现状,他耐心做群众工作,告诉大家“最好的虫草在课堂里”,帮助一大批学生重返课堂。他苦干实干、敢为善成,担任州旅游局局长期间,实地考察,走遍了甘孜州的山山水水,许多地方只能以马代步甚至徒步踏勘,被干部群众称为“马背上的局长”。在他的积极推动下,泸定海螺沟、稻城亚丁等一批生态文化旅游景区逐步发展为国际知名景区,俄色茶、牦牛等一大批藏区特色农副产品打入国外市场。他提出将藏族文化融入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组团赴斯洛文尼亚、保加利亚演出,充分展示新中国藏区的新生活、新风貌。他清正廉洁、无私奉献,始终坚守职业底线,从不利用职权为亲戚朋友谋私利,始终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儿子大学毕业因就业问题请他出面打招呼被他拒绝,遇难时衣服口袋里装着的却是为结对孤儿买新衣的纸条。毕世祥同志是政治过硬、信念坚定,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始终与党同心同向、用心同行的杰出民族干部;是忠诚于党的事业,长期扎根藏区,艰苦创业、苦干实干,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上、用生命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优秀领导干部。
毕世祥同志是四川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特别是党中央提出“好干部”标准以来,涌现出的优秀领导干部代表,他的先进事迹集中反映了我省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藏区党员干部对党忠诚、为民服务、勇于担当、恪尽职守、廉洁从政的崇高品格。这是我省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两个跨越”伟大征程中的宝贵财富。为表彰先进、弘扬正气,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为民务实清廉,更加积极奋进、真抓实干、服务群众,凝聚推进我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强大正能量,省委决定,追授毕世祥同志“实践党的群众路线优秀党员领导干部”称号。
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向毕世祥同志学习,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保持政治定力,争做政治过硬、与党同心的好干部。学习他心系群众、甘于奉献的公仆情怀,立足岗位模范践行党的宗旨,争做服务群众、亲民为民的好干部。学习他勤政务实、追求一流的敬业精神,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争做脚踏实地、奋发有为的好干部。学习他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顽强斗志,主动直面困难和问题,争做埋头苦干、攻坚克难的好干部。学习他清正廉洁、大公无私的高尚情操,严守党的纪律,传承党的优良作风,争做秉公用权、廉洁自律的好干部。
各地、各部门要紧密联系实际,精心组织部署,采取多种形式,迅速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掀起学习毕世祥同志先进事迹的热潮。要把学习活动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结合起来,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凝聚改革共识,统一思想行动,不断提高推动改革的能力和水平,以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决心和勇气,冲破观念束缚,突破利益藩篱,坚定不移、心无旁骛地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委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任务。要把学习活动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巩固完善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成果,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好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更好地服务和推进“两个跨越”。要把学习活动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坚持从严治党治吏,坚持“好干部”标准,鲜明“重品行、重实干、重公认”用人导向,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能力建设,增强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兴党的政治自觉,形成忠于职守、坚持原则、敢于负责、吃苦奉献的清风正气,为推动我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2014年3月12日,四川省委副书记柯尊平在四川省委组织部、四川省委宣传部联合举行的毕世祥同志先进事迹表彰会上讲话。柯尊平指出,毕世祥同志用生命践行了入党誓言,用人生书写了赤胆忠心,用行动坚守了共同信仰,为四川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广泛开展向毕世祥同志学习活动,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心系群众、甘于奉献的公仆情怀,勤政务实、追求一流的敬业精神,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顽强斗志和清正廉洁、大公无私的高尚情操。要以他为动力,全面深化改革、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以他为榜样,扎实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他为标杆,不断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2014年3月12日,四川省委副书记柯尊平在成都金牛宾馆会见原甘孜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毕世祥同志的妻子、儿子、妹妹、妹夫等亲属,向他们表示亲切慰问。柯尊平说,毕世祥同志对党忠诚、真情为民、无私奉献,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特别是党中央提出“好干部”标准以来,我省涌现出来的优秀领导干部代表。毕世祥同志因公殉职后,中央和省委高度重视,中央领导同志高度赞扬他爱党、爱国、爱民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省委决定追授毕世祥同志“实践党的群众路线优秀党员领导干部”称号,并号召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向毕世祥同志学习,迅速掀起学习宣传热潮,使毕世祥同志的先进事迹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更加广泛、深入、持久的影响,为推进“两个跨越”凝聚强大正能量。 1982年7月,毕世祥同志从西南民族学院政史系毕业后,主动回甘孜州参加工作。198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州直属团委、康定师专、康定县、甘孜县、州外贸局、州旅游局、州政府、州委宣传部等多个单位和多个领导岗位工作。32年来,毕世祥同志始终把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放在最高位置,在甘孜州纷繁复杂的各种危安案件处置中,充分运用舆论武器,树立良好社会舆论导向,为稳控局势提供舆论支持;毕世祥同志坚韧奋进,敢于正视困难、直面矛盾,以不屈的韧劲,扩大了甘孜州民族文化的对外影响力,大力推进甘孜旅游事业快速发展;毕世祥同志敬业爱岗、勤勉工作,以“爱国守法感恩团结”群众教育活动为抓手,组建5000余名宣传辅导员队伍,创新“1+N”宣讲方法,构建全民参与大宣教格局;毕世祥同志真情为民、倾情为民,把群众利益举过头顶,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足迹遍布甘孜的山水,年均深入农牧区基层时间达5个月以上,行程8万公里,救济困难群众上百人次,为困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230件次;毕世祥同志谦虚谨慎、平易近人,公道正派、光明磊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受到领导、同事和亲友的尊崇。
毕世祥同志是少数民族优秀党员领导干部的杰出代表,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优秀楷模,是新时期兰辉式的好干部。毕世祥同志的优秀品质是一面光辉旗帜。 眷恋家乡
他从小就对家乡有着深深的眷念,把家乡介绍给世界的想法,在他的心中埋下了很深的根。
热爱工作
他总是亲自到达一线,从来没有一丝怠慢,担任州旅游局长期间,他跑遍了甘孜州的每个县城。
勤奋学习
没接触过英语的他,在大学期间,每日学习到深夜,最后,能和老外流畅交流,成为全班74名同学的偶像。
“康巴冬月雪满山,壮士一去不复返,贡嘎巍巍哭我兄,大渡滔滔泪难干。”昨天,这首诗在微信朋友圈中被大量转发——这是甘孜州原副州长、现任南充市委常委的胡斌,献给甘孜州委常委、宣传部长毕世祥的悼词。
“他喜欢思考总带给人惊喜”
提出发展新思路
如今形成特色旅游
生在甘孜,长在甘孜的毕世祥,从小对家乡有着深深的眷念。把家乡介绍给世界的想法,在他的心中埋下了根。1997年,他担任甘孜州旅游局局长,那时候的甘孜州还不太为人所知。
在毕世祥担任州旅游局长的12年间,他总是首先考虑本土文化与地域特性。坚持旅游要与当地风土、当地百姓结合。
当所有旅游景点都在忙着修建宾馆时,他却提出了“民居接待”的旅游接待模式。“他喜欢思考,也总是带给人惊喜。”丹巴县旅游局局长罗顺芳说,高原的生态脆弱,大量修建会破坏环境,而具有特点的民居接待,不仅让游客感受最本土的文化,也能让百姓致富。“到2007年,丹巴县已有70家民居接待点,每年为居民带来约10万的收入。”其实,整个甘孜州的旅游业在毕世祥的带领下,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康巴旅游环线”。
“他非常‘能跑’,总亲自到一线”
海拔4300米石渠县
他一年去了17次
为了能了解当地情况,毕世祥总是走到最基层去。同事眼中,毕世祥是一位非常“能跑”的领导。悼词中,有一句话:仅2010年一年,他就17次奔赴海拔4300余米的石渠县访贫问苦,救灾救难。
石渠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距离康定696公里。其实,这样的情况在毕世祥身上并不少见。“只要有任何事情,他总是亲自到达一线,从来没有一丝怠慢。”罗顺芳说,在毕世祥担任州旅游局长期间,他跑遍了甘孜州的每个县城。
就在毕世祥出事的前一天,他还在成都出差。接到下基层开展群众路线的工作任务后,他立刻从成都赶回康定,又在次日上午7点,不顾漫天大雪,准时出发去往407公里外的新龙县。但这一去,就再也没有能回来…… 西南民大校友:毕世祥对家乡感情特别深
昨日上午,一支支蜡烛在西南民族大学78级政史系政治班的同学QQ群中点燃,这是大学同窗们在为毕世祥送行、祈祷。“从网上看到消息,简直不敢相信,心里真的很难受。”同班同学老郭曾跟毕世祥住在一个寝室。他说,昨日上午,同学们都在QQ群中点燃蜡烛,追忆毕世祥。
据了解,今日上午,毕世祥大学班上的两名同学将启程赶往甘孜州,代表全班学生为他送行。
印象
高个子的他很关心同学
虽然35年过去了,西南民族大学教授张为波对这位同班、同寝室的老同学的记忆,依然清晰地停留在1978年10月,这一年,毕世祥考入了西南民族大学政史系。
当年,18岁的毕世祥穿着一件白毛衣走进了寝室,康巴汉子特有的高原红印在两颊,高挑的个子让他显得非常精神。
出生于1960年的毕世祥虽然是班上年龄最小的学生之一,但是对同学特别关心。毕世祥个子高,喜欢打篮球,张为波喜欢每天早上跑步,毕世祥总会特别嘱咐他,“早上天凉,你要小心,别感冒了。”
“他很喜欢跟我们介绍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他说自己来自丹巴,那里有‘美人谷’,风景很漂亮。”张为波说。毕世祥对家乡的眷恋,也留在了老郭的印象之中——当时从甘孜来成都的路还不是很方便,每次上学,毕世祥都要坐好几天的车才能赶到学校,但他却对自己的家乡感到特别地骄傲,经常跟同学介绍家乡土特产。“毕业后,他就回到了家乡甘孜工作。”
成绩
他英语特别好全是靠自学
在老郭记忆中,毕世祥永远都是很精干、做事风风火火的一个人。
去年,30年同学聚会,他因工作太忙,匆匆吃过午饭就走了。两人的最后一面,是在民大校园中的一次擦肩而过,“当时他跟我讲,自己即将去学习进修,因大家都比较忙,就没说两句话……”
读大学时,毕世祥的英语就特别好。进大学前,毕世祥从没接触过英语。“刚进校,他连ABC都不认识,要从26个字母开始学起。”同班同学阿佳说,异常勤奋的毕世祥,每日都会学习英语到深夜,在大家都在外出看电影逛街时,他却留在寝室看书。“他从不被外界干扰。”
渐渐地,毕世祥从不敢开口说英语的学生,成为全班74个人的偶像,“他的英语成绩排在全班前列,竟能和老外流畅交流。这让一米八个头的他,成为了全班女生眼中的‘白马王子’。”阿佳说。
张为波记得,毕世祥的成绩在班上属于中等偏上,排名全班20名左右,“他的哲学也很优秀。”

『捌』 邓波的典型事迹报导

1.邓波同志简要事迹 (国家税务总局网站)
石渠县位于川、青、藏三省(区)交界处,县城海拔米,气候环境和生存条件十分恶劣,被称为“生命禁区”。18年前,20岁的邓波学校毕业分配到石渠县税务局工作,在全局的藏汉同志的关心帮助下,他克服高原反应,学会了当地生活习惯,很快地进入了工作状态。上班没几天,局里安排邓波到某企业检查,很快查出近两年偷漏税3万多元的事实。1993年底全国推行税制改革,邓波发挥所学专长,连续半个多月给大家讲清了增值税及其他税种的政策。1995年局里分来第一台计算机,邓波又通过短期培训和自学成为唯一的教员。正是组织和同志们的关爱使他在严寒中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工作中的崭露头角使他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他决心在高原扎下根来!
石渠县税源零星分散,近几年的收入都徘徊在100万元左右。征税的主要方式是县城集中纳税和乡镇巡回征收。200多户个体户分散在全县23个乡镇,最近的离县城70多公里,最远的达300多公里。一年巡回征收两次,少则半月,多则一个月,行程1500公里上下。在巡回征收中,邓波和同事们都自带帐篷和锅、碗、柴、米,风餐露宿。10多年累积下来,邓波和同事们在这条路上行程5万多公里。一位采访过邓波的记者形容说“这是生命禁区里的税收长征!”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业余时间,邓波都爱和当地的藏汉同胞拉家常,交朋友。许多藏族同胞都认识他、熟悉他,称他为“冲各若里亚把”(好税官)。
2008年1月,邓波同志被州局任命为县局局长。他内抓管理,外树形象,赢得了上级、社会各界和纳税户的肯定。纳税人有家里有什么事和对税收想法,都要找邓波反映,他被纳税人公认为平民局长。
在石渠工作的18年里,邓波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把事业和责任看的很重,把个人利益看得很轻。1998年6月3日,邓波的妻子在老家临产,而他却正在巡回征收检查的途中。2000年,邓波的妻子不幸患上被称为“虫癌”的肝包囊虫病。邓波紧急送妻子到重庆进行手术治疗。然而术后第5天,正是全州CTAIS试点运行的前夕,邓波忍痛告别了妻子返回石渠。
虽然家境窘迫,但他有一颗爱心。2003年7月在长沙干玛乡的工作调研中,他看到一个卖小百货的藏族妇女带着5个孩子、两个老人艰难度日后,立即掏出了身上仅有的300元钱给他们。2004年8月,当他得知蒙宜乡的达瓦拉姆考上了四川省藏族学校,却因交不起学费准备退学时,又带头并动员大家每人每月捐助20元。2009年7月,他帮助患先天性白内障的五岁藏族小女孩泽仁卓玛重见了光明。 “5.12汶川大地震”,同样牵动邓波的心。他组织和发动全局干部职工为灾区捐款捐物,他说:“现在灾区人民群众需要帮助,我再困难也要尽自己的一份力量。”2010年,紧邻石渠县的“4.14”青海省玉树州强烈地震发生后,邓波主动请缨,率领6名县局职工在在地震不到4个小时赶到了救援现场,始终战斗在抗震第一线,不仅为震后建立安置点做出了突出贡献,更为灾区干部职工树立了榜样,树立了信心,坚定了决心,鼓足了力量和勇气。
18年来,邓波同志克服了高原藏区工作、生活的种种困难,在平凡的岗位上恪尽职守,勤奋工作,拼搏进取,为完成税收工作任务作出了积极贡献;他以高原为家,把藏汉群众当亲人,把纳税人和普通群众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维护藏区的稳定和发展。在邓波同志身上,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境界,体现了高原藏区税务干部忠于职守、艰苦奋斗、无私无畏的精神风貌,体现了当代青年不畏艰难、开拓进取的时代品质。
2.“生命禁区”里的青春之歌——记四川省石渠县国税局副局长邓波
8月,雪域高原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扎溪卡草原上,漫山遍野如火如荼地盛开着格桑花。
“没有经过10个月的霜雪,开不出扎溪卡的格桑花。”人们用这句当地的民间谚语形容来自内地的税务干部邓波,称他是扎溪卡草原上盛开的最绚丽的格桑花。
20岁那一年的7月23日,邓波开始了他的高原之旅。那一天,怀揣着分配至石渠县税务局的通知书,邓波乘坐长途客车从成都平原出发,沿着那条以遥远和艰险闻名的川藏线前行,只觉得山越走越高,路越走越远,阳光越来越炽热,空气越来越稀薄……整整颠簸了5天,终于到了石渠。
至今,邓波已经在石渠工作了15年。在这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被人称之为“生命禁区”的雪域高原,邓波付出了人生最美的青春岁月,忠实践行着“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税务工作宗旨,从一名普通税务干部成长为石渠县国税局副局长,谱写了一曲忠诚事业、奉献高原的青春之歌。从2001年起,邓波先后被授予“四川省民族地区先进工作者”、“四川省劳动模范”、“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我知道,离不开石渠了
石渠,藏语谓之扎溪卡,意思是雅砻江源头。这里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川、青、藏三省区交界处,距离成都1050公里,距离邓波家乡蓬安县1200多公里。
1992年7月,邓波从四川省税务学校毕业分配到石渠。当时,他最怵的就是这个远。
“父母在蓬安,他们身体不好,我又是家里惟一的儿子。”邓波说,在学校念书的时候,他就想着工作后常回家看看。
单程要颠簸5天,足以让这种希望化为泡影。更无奈的是,从康定到石渠,5天才有一班客车。
呆在石渠,邓波才明白,和“高”比起来,“远”实在不算什么。
石渠县城海拔4250米,比西藏拉萨高6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县城。因为高,空气中的含氧量不足内地的一半,即便空身而行,也相当于在内地负重20公斤。因为高,这里年平均气温与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长城站相仿,冬天最低气温比长城站低整整10度。
恶劣的自然环境以一种颠覆生活常识的方式,让这里成为令人望而生畏的“生命禁区”:由于高寒缺氧,树木无法存活,整个县城看不到一棵树;蔬菜需要从内地长途运送进来,成为昂贵的奢侈品;由于水管会被冻裂,县城住房里没有卫生间,只能使用旱厕;冬天一觉醒来,裹住脖子的被沿就会哈气成冰;开水最高只能烧到70多度,就是煮面条也得用高压锅;冬天开水泡茶45分钟变成冰;一旦感冒很难治愈,严重的还会形成高原肺气肿,危及生命……
据有关部门统计:石渠县人均寿命仅为58.7岁,比全国人均寿命少12.3岁。因此,在四川有谈“石”色变之说,一些人宁可没有工作,也不愿意到石渠去。
从到石渠的第一天起,邓波感受到了缺氧的痛苦,那是一种从后脑弥漫到前额的胀痛,随着心跳阵阵加剧,越到晚上越是强烈,整夜整夜头痛欲裂、难以入眠。随后,胸闷气短、心动过快、流鼻血等一系列的缺氧症状,也轮番袭来。由于吃不上新鲜蔬菜,没过多久,他就开始出现嘴皮干枯、头发脱落等现象。
身体渐渐适应后,内心的孤寂却越来越更难以忍受。县城全部是泥石路面的街道,两边是低矮的土坯房,一条街道,逛不到10分钟;严重缺电,经常收看不了电视;网络不通,报纸也是五六天之后才能收到。
很多时候,邓波连做梦都在大口地吸氧,吃大盘的新鲜蔬菜,看精彩的电视节目,这些普普通通的生活,在这里却成了一种奢望。
面对艰苦的生存环境,邓波曾经动摇过、伤心过、甚至想一走了之。特别是每一次回到山清水秀的家乡探亲,每一次接到内地同学亲友的来信,他的内心都泛起波澜,不知多少次地自问——难道自己的青春要扔在这片冰天雪地?
在那段最艰难的日子里,邓波感受到了藏汉同事们给予的家庭般的温暖,感到了人与人之间从未有过的亲近:第一天到石渠,10多名笑容可掬的同事夹道相迎,县局局长薛洛是个高大的藏族汉子,他的第一个举动,就是脱下藏袍披在衣着单薄的邓波身上,说的第一句话是“来了就好,来了就不要走了”。局里没有食堂,第一顿饭是在薛洛家里吃的,接着,各家各户都领着他吃“转转饭”,端出最好的饭菜款待他;每当他的寝室亮灯的时候,大家主动地来陪他,请到家里拉家常。下乡的时候,藏族同事宁可自己少吃一口,也要让邓波吃好;宁愿自己裹着藏装席地而眠,也要把床铺留给他;如果没有床铺,大家让他睡在中间,藏族同事则睡在边上……
就在邓波徘徊不定的时候,工作上的崭露头角也增添了他的信心。他是当时全局惟一一个“科班”出身的干部。上班后,他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到一户企业查账,很快查出这户企业近两年偷漏税3万多元,令同事们刮目相看。走上工作岗位不到两个月,邓波就被委以重任,率队开展一年一度的纳税大检查。第二年底推行税制改革,许多人弄不懂,邓波通过短期培训和自学之后,连续半个多月给大家讲解新税制。1995年局里分来了第一台计算机,他第一个学会了操作,然后又手把手地教会了全局税务干部。其实,他们哪里知道,邓波在学校里只上过两节计算机课……在大家赞许和信任的眼光中,邓波感到从未有过的成就感。在那一刻,邓波意识到:石渠需要他。
“也就在那时,我知道,我已经离不开我熟悉的税务工作,离不开石渠了。”邓波说,“也许我会少活几年,但只要我活得实在,活得有意义,我的生命就会延长!”
在邓波之前,石渠也先后分来几十名内地大中专生,但大多都超不过三年就离开了。在石渠县国税局,只有两名内地汉族干部在这里工作了10年以上,邓波就是其中一个。
几年中,邓波学会了喝酥油茶、吃糌粑、啃生牛肉;学会了用牛粪生火取暖、做饭;学会了日常交流的藏语;学会了在严酷恶劣的环境中,像高原牦牛那样顽强地生存。像许多内地支边援藏的汉族同志那样,像长眠在石渠的烈士那样,在最艰苦的地区,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邓波选择了他的人生坐标和奋斗的基点——为共和国的税收事业扎根高原,奉献青春。
1996年6月25日,邓波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4年后,邓波担任石渠县国税局副局长。
巡征路上行程5万公里
邓波是第一个分配到石渠的四川省税务学校毕业的高材生,他用所学的税收理论和纳税服务新理念,为石渠县国税局征管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为石渠县国税局捧回了一个又一个奖项:1996年获得“州级征管稽查能手”称号,1998年被甘孜藏族自治州国税局授予“一九九八年度打击偷漏税先进个人”,而他为石渠县国税局赢得的第一个税收业务奖项,则是在刚刚来到石渠县国税局的时候。
那时,税务干部收税是“一个包、一本票、一支笔”,根本没有纳税资料档案,税收征管随意性比较大,缺乏规范意识。为加强对纳税人的户籍管理,邓波加班加点,用一个月时间建立健全了全县的纳税档案资料,彻底改变了石渠县国税局纳税档案资料不齐、家底不清、工作不规范的状况,在甘孜藏族自治州国税局的征管资料单项评比中获得了三等奖,这是石渠县税务局有史以来获得的第一个税收业务奖项。
在只有14名国税干部组成的石渠县国税局,邓波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尽管他是分管业务工作的副局长,在全员管理模式中还兼任系统管理员、税收法制、税务稽查等7个岗位的主副岗,一旦有同志离开工作岗位,他都能顶上去开展工作。
在税收业务上同事们说他是一把好手,在科技兴税方面,同事们夸他是一个能人。
从2001年综合征管软件CTAIS1.0版试点,到2006年上半年的CTAIS2.0版上线,邓波一直担任县国税局业务组长,兼任系统管理员。不知熬了多少个通宵,邓波学会了各个子系统的操作应用和安装,再手把手地教其他同事操作。少数干部有畏难情绪,邓波哪怕陪着到晚上10点不吃饭,也要帮助他俩学会当天的计算机操作课程,硬是把这两位藏族干部培养成办税服务厅分管纳税申报和税款征收的熟练的操作员。通过边学习边应用,边应用边交流,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热情,全局同志都参与到“金税”工程工作中,今年县国税局在“推综”工作中顺利上线。CTAIS2.0版上线的头两个月,申报率和入库率均达到100%。长达半年的艰苦工作,邓波的体重由140斤下降到120多斤。
有一次,新领来的打印机出现了奇怪的故障——早上打不了发票,中午恢复正常。石渠没有打印机维修点,送到外地修理至少要五六天,耗费又大。邓波知道后反复琢磨,细心的他终于发现,打印机早晨无法工作是由于气温较低造成的。于是,他把自己家里的电吹风拿来,挂在办公室墙上,遇到低温就为打印机吹暖风,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最艰苦和最危险的地方,邓波总是和税务干部们并肩奋战。石渠征税的主要方式是县城集中上门纳税和乡镇巡回征收。邓波每年都参加巡回征收,没落下过一次,累积下来,他和同事们已行程5万多公里。甘孜州一位采访过邓波的记者形容说“这是生命禁区里的税收长征!”
收税难,难在路途遥而艰险。石渠面积比两个成都市还大,200多个体户分散在全县23个乡镇,最近的离县城70多公里,最远的达300多公里,中间还要翻越几座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多数乡镇没有旅店、餐馆,每次巡回征收,邓波和同事们都自带帐篷和锅、碗、柴、米,出发前,全局留下的同志都要自发地为他们送行,感觉就像是一次远征。
在雪域高原收税,经常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特别是在终年积雪的冰雪道上行走,让人胆颤心惊。邓波记得第一次带领同事们开展巡回征收返回时,有的路段向江边的倾斜超过30度,在一处上坡路段,他们遇上了冰道,挂着防滑链条的车轮依旧滑得像涂了油似的,车轮不进反退,幸亏驾驶员手疾眼快,猛往外一打方向盘,车后轮顺势滑进岩边的排水沟,而车头则悬在了江边。在回来的路上,汽车冒着漫天风雪在白雪皑皑的山路上艰难地行驶。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分不清哪是路,哪是坑。为了不被困在山里,他和同事们用铁锹铲雪找路;汽车打滑了,他们就脱下外套铺在汽车车胎下,终于在天黑前赶回了县城。
外出最怕的是汽车中途抛锚、当“山大王”。2004年11月的一天,邓波和四位同事乘坐的吉普车抛锚了,四周荒无人烟,风雪弥漫,他们只能躲在车里,靠嚼冰雪吃糌粑充饥,靠唱歌讲笑话壮胆。嗓子唱哑了,故事讲完了,还是不见一个人影。晚上,气温降到零下20几度,冻得浑身直打哆嗦,尤其是脚冻得钻心的痛,他们裹着大衣和藏袍紧紧靠在一起,把脚伸到同事的怀里相互取暖,熬了两天两夜,直到救援的同志赶到。当保修工把车修好时,车上的机油早就冻了,他们将衣服浇上汽油点燃,待机油解冻后又继续踏上收税的路途。
一年两次巡回征收,少则半个月,多则一个月。泥石流、塌方、暴雪,随时可能让巡回征收成为一条“不归路”。
收税难,难在语言障碍上。刚开始的几年,邓波由于不懂藏语,收税非常困难,甚至挨过骂、挨过打。1994年3月,邓波到集贸市场上收一个牛肉摊贩50多元的税,由于语言不通,双方争执起来,结果挨了一顿拳脚,直到几个藏族干部赶来解围,才收到了这笔税款。这件事深深触动了邓波,他意识到在藏区收税,必须从语言、习俗乃至生活方式上与藏族同胞接近。于是,他开始像当年学英语那样刻苦地学习藏语。
邓波说,藏族同胞非常善良、淳朴,有时候只要说句“确亚”(你好)、“嘎里若”(慢走),他们立刻会对你笑脸相迎。在每年的税法宣传月活动中,邓波和税务干部们都带着藏汉两种文字的资料,坐在牧场的草地上,和牧民们讲政策,拉家常。有一次,邓波到县城的东区去收税,开百货商店的藏民布柯一开始不愿缴税,邓波和布柯拉起了家常,从改革开放带来的富裕生活,再讲到国家的税收政策,一直聊到深夜。两天后,布柯来到办税服务厅补缴了税款,他动情地说:“我们翻身农奴不能忘本,自己赚了钱,应该通过纳税来支援国家建设。”后来,布柯成了当地一名义务税收宣传员,还成了全县协税护税的先进典型。
邓波勤奋好学,他通过自学取得了西南财经大学财税专业的专科和本科学历。在他的帮助和影响下,全局干部学习文化业务、好学上进的的风气日益浓厚,包括4名藏族干部在内的8名干部取得了大专以上文凭。
收税难,还难在人情关。1996年,县国税局查出了某公司2万余元的欠缴税款,恰好邓波的妻子就在这家公司工作。公司领导向邓波求情时被他一口回绝。几天后,邓波的妻子便从出纳保管岗位,“发配”到效益最差的门市部站柜台,不仅工作辛苦,而且收入锐减。妻子抱怨他太直率,哪怕应付一下也好些,他却说:“收税不是买菜,不能随便讲价。钱多咱就多用,钱少就少用。”
曾经有人不解地问邓波,你们费这么大的劲,吃这么多的苦,收的税还不及内地一个税务所的零头,有什么意义?邓波回答说:“国家既然把这么大一片土地上的税交给我们收,我们守土有责,一分一厘都是税,收多收少都是责!”
帮助纳税人就是帮助我们自己
石渠是国家贫困县,全县6.5万人口中藏族占98.5%。这里属于典型的游牧经济区,没有骨干企业,全县国税收入基本依赖个体经济支撑,税源零星分散,近几年全县每年的国税收入都徘徊在60万元左右。如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培养后续税源,一直是邓波思考的问题。
石渠十年九灾。石渠人至今仍记得1996年那场百年不遇的大雪灾。大雪填满了沟谷,掩埋了公路,积雪达1米多厚,最低温度达到零下45度。当看到最耐寒的牦牛,成群成群的冻死在雪地里,看到牧民们悲伤、绝望和无助的神情,邓波禁不住落了泪。那一年,中央和四川省紧急救援,空投了大批救灾物资,让石渠人度过了这个难关。
石渠需要休养生息。2003年,国家出台调高增值税起征点的政策,当时,县里有人担心财政减收,要求向上级反映暂缓或“变通”执行,对此,主管税收业务的邓波态度非常坚决:一定要把这项税收政策落实到位。他清楚地知道,税收一头连着国家的血脉,一头系着百姓的利益。在这贫困藏区里,国税干部有责任不折不扣地将党的富民政策落实到位,将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据统计,这项政策执行以来,全县有133户个体纳税户直接受益20多万元。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业余时间,邓波都爱和当地的藏汉同胞拉家常,交朋友,嘘寒问暖。个体户们说,邓波总是笑着打招呼,最常问的两句话是:“生意还好吗?有什么困难吗?”“对税务干部执法有什么意见吗?”
2003年10月,内地的一名下岗女工唐晓蓉到石渠做生意,头一次进货就遇到大雪降温,从成都拉来的600斤饮料和啤酒全冻了,如果不及时升温,那些瓶装的饮料、啤酒就会冻结爆裂。初来乍到的唐晓蓉不知所措,就在这时,听说了这件事情的邓波,立刻把家里的钢炉和木炭搬了过去,当时,唐晓蓉的泪水夺眶而出。过了两天,唐晓蓉带着两瓶酒来到邓波家,她说:“我们非亲非故,你这么真心实意地帮我,这两瓶酒不值什么钱,是我的一点心意,你就收下吧。”邓波婉言谢绝了,他说:“只要你们生意做好了,多缴税,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支持。”
只要是纳税人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即便与税收无关,邓波也爱管“闲事”。
一次,他从一位纳税户那里得知,县里有关部门新出台的货车停车规定,对个体户的经营很不利。按照这项规定,个体户们的货车不能在马路边卸货,否则将受到处罚。可是,不少个体户的仓库就在街道边上,加上货车已经翻山越岭地走了五六天,如果不及时卸货,直接影响货物特别是食品蔬菜质量,为此,有的个体户已经和执法人员发生了冲突。邓波对这件事情进行调查后,马上向有关部门反映了这个问题,有关部门重新规定了停车时段,使这一问题得到了解决。个体户们说:“虽然这只是一件小事情,可是,对于我们来说,却是实实在在地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2003年,作为县政协委员的邓波针对乱收费问题,提出了《关于统一清理行政性收费项目的建议》,被县政协列为九届二次会议的第2号提案,引起了县政府高度重视,全县当年清理废除行政收费项目18个。
邓波在税收工作中和许多藏汉同胞结下了深厚的友谊。40多岁的藏民打洛孤身一人从青海到石渠做虫草生意,邓波每次上班的时候,都要经过他的铺面和他寒暄几句。有一天,邓波发现他的铺面一整天都没有开门,觉得不太对劲,敲开门才发现,他已经病倒在床上,一天多没吃东西,邓波赶紧买来方便面和药品。邓波临走时他挣扎着下床,拉着邓波的手,流着泪,一句话都说不出……
邓波常常想,在石渠这个生命禁区里,这些常年奔波在高原的贩运户,这些靠做小生意赚点钱的个体户,他们缴纳的税款虽然不多,但也是在回报国家,奉献社会。作为一名税务干部,一名共产党员,对于他们的难处,怎么能够不帮忙?怎么能够不管呢?
石渠需要加快发展,而发展首先要抓教育。由于经济文化落后,许多牧民宁肯让孩子放牛放羊,也不愿送去读书。2005年,邓波根据县里的部署,和税务干部们来到全县最偏远的蒙沙乡开展“普初扫盲”工作。他们筹款为这个乡中心小学100多名学生购置了寄宿的铁床、床垫、被褥和学习用品,到每个牧区做动员说服工作,邓波对牧民们说:“再穷也要让孩子读书啊,孩子们不上学,藏区哪有希望?”那一年,他们将40多个孩子送回了学校,入学率由原来的40%提高到98.5%。
2004年8月,邓波从一位藏族干部的口中得知,蒙宜乡16岁的藏族小姑娘达瓦拉姆考上了四川省藏族学校,可是读了没几天就因交不起学费准备退学了。邓波赶紧发动大家每人每月捐助20元,一直到她毕业为止。今年6月,毕业后的达瓦拉姆跟着她父母来到县国税局,向每一位税务干部们献上了一条雪白的哈达。
提起邓波,石渠的许多藏族同胞都认识他、熟悉他,称他为“冲各若里亚把”(好税官)。
有一种牵挂是最执着的爱
生命禁区里的环境固然艰苦,但高原的景色却美丽动人。邓波常常望着海水般湛蓝天空,飘过大朵大朵的白云,望着晶莹洁白的雪峰,映照着一望无际的草原,他说,那一刻,他的心灵仿佛得到了净化。
在这蓝天白云之下,在雪山草地之间,邓波知道,自己的青春和爱已经融入了这片土地。在这里,他付出了青春和汗水,也收获了事业和爱情。
邓波的妻子是一位汉族姑娘,提起她,邓波的内心充满愧疚。
1998年6月3日,在老家待产的妻子住院临产,消息传来,正准备下乡巡回征收的邓波犹豫了,这是妻子最需要自己陪在身边的时候,可是,巡回征收工作迫在眉睫,整个计划又是自己一手编制的。考虑再三,他想,即便请假回家,路上也需要五天甚至更长时间,也许还没有赶到,孩子就已经出生了,还是等巡回征收后再回去。于是,邓波把心一横,和同事们踏上了巡回征收的征途,由于乡上的电话几乎都是“聋子的耳朵”,直到半个多月后返回县城,邓波才看到妻子的来信,得知她们母子平安。看着照片上儿子稚嫩的小脸,想起妻子在信中的话:“你可以不回来看我,但你总应该回来看看你的亲骨肉吧!”邓波禁不住潸然泪下。率真豪放的康巴汉子们知道后被感动了,齐声为他唱起了一首歌“什么也别说,祖国知道我……”
石渠是我国包囊虫病高发区。包囊虫病是一种高原地区人畜共生的寄生虫病,当地人称为高原“癌症”。2000年,邓波的妻子患上了肝包囊虫病,发现时病体已经有拳头般大小,一旦病体外囊破裂,将引起排他性、休克性死亡。邓波借了3万元钱,赶紧送妻子到重庆进行手术治疗。肝区手术危险,需要精心护理。然而就在手术后的第5天,邓波从电话里得知全州的CTAIS试点即将开通。邓波是分管领导,又是系统管理员,如果不及时赶回,很可能会影响到全州的试点工作。当时,邓波心乱如麻,望着脸色苍白的妻子,望着病床上吊着输液瓶,邓波实在是说不出口。细心的妻子察觉到邓波的焦虑,问道:“是不是工作上有什么事情?是不是局里需要你回去?”邓波点了点头。妻子的眼泪顿时流了下来,过了一会,她说:“你走吧,不要耽误工作,这里的条件好,我会照顾好自己的。”第二天,邓波忍痛返回了高原。
由于妻子患病的部位紧挨着肝区大动脉,手术无法切除干净,如今,她的病体又长到接近手术前的程度。正常人打蛔虫的时候,每半年服用两片“肠虫清”,而她每天都要服用六片。严重的药物副作用折磨着她的身体,看到妻子日渐虚弱憔悴,邓波心急如焚。
邓波的父母远在千里之外的老家,邓波不仅不能在他们身边尽孝,儿子出生后,考虑到高原的生活、医疗条件比较差,一直放在父母那里照看。儿子今年已经8岁了,邓波却没能陪他过一次生日,给他开过一次家长会。邓波每年只能利用春节回家探望一次,每次回家,望着一年比一年老去的父母,望着一年比一年长大的儿子,邓波的心里都有说不出来的痛。每次邓波返回高原,老人和孩子都要流泪,像是一次生离死别。
高原物价高,邓波和妻子的工资加起来3000元左右,生活费、取暖费、探亲费,再加上妻子的手术治疗费及平时的医药费,几乎花光积蓄。如今,邓波家像样点的家当,只是一台21寸的彩电和一套沙发。
虽然家境窘迫,但邓波对贫困的藏族同胞却是满腔热情,倾尽全力。2003年7月在长沙干玛乡的工作调研中,他看到一个卖小百货的藏族妇女带着5个孩子、两个老人艰难度日后,立即和税务干部们一起凑了300元钱。邓波还和同事一道,帮助尼呷镇孤寡藏族老人翁姆修好了破损的住房,解决了生活的困难……邓波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们经济条件再差,也比他们好过,能帮多少就帮多少吧!”
在被称为“生命禁区”的石渠,在远离都市的高原藏区,在祖国西南部那条遥远而艰难的税收战线上,邓波将青春和爱融入了这片土地。在他身上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境界;体现了高原藏区税务干部忠于职守、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体现了当代青年人不畏艰难、开拓进取的时代品质。
这,就是一名普通的高原税官——邓波在“生命禁区”里谱写的一曲青春之歌。

『玖』 玛多县一年中有11个月需供暖吗

2018年5月18日,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委宣传部发布一组鄂陵湖开湖的照片,场面壮观。玛多县地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是中国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腹地,也是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的源头。玛多县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县城玛扎里镇是中国海拔最高的县城,这里高寒缺氧,全年只有冷暖两季之别,年均气温零下4摄氏度,一年中有11个月需供暖。扎陵湖和鄂陵湖位于黄河源头的玛多县境内,距玛多县城约40多公里,是黄河源头两个最大的高原淡水湖泊,素有“黄河源头姊妹湖”之称。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