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宣传片
Ⅰ 巴蜀笑星有哪些
一、李伯清
李伯清,男,1947年11月8日生于四川省成都市,艺术家 、主持人、评书人、演员、佛教弟子;是国家一级演员,四川省曲艺家协会会员,成都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重庆市戏剧家协会会员,重庆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第一届巴蜀笑星。
二、沈伐
沈伐,1942年2月出生于四川省富顺县邓井关镇,谐剧表演艺术家、演员。
1986年首次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演出谐剧《零点七》;同年出演首部电影《多情的帽子》。1988年再次登上央视春晚会的舞台,与岳红搭档演出方言小品《接妻》。1989年出演喜剧片《大惊小怪》。1998年出演剧情片《百万彩票》。2000年出演四川方言剧《假打外传》。2005年出演战争喜剧《王保长歪传》。
三、巴登西绕
成都艺术剧院(原成都市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制片主任,导演,副导演,从事舞台表演艺术四十多年。在电视剧《府河人家》、《其香居茶馆》、《一个秋天的晚上》、《待领的勋章》、《风雪二郎山》、《江湖恩仇录》、《老坎客栈》、《山嫂子》、《沉默与谎言》、《幸福粑耳朵》等上百部集作品中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
四、媛凤
艺名凤姐。演员、主持人。1994年,出演首部电影《欲霸天下》饰演丫鬟。2006年主演重庆方言剧《麻辣冤家》中饰演任来凤。2008年出演都市轻喜剧《挪个地方要得不》,饰演何凤。 2010年,出演电视剧《耙耳朵的幸福生活》第三部,饰演凤姐。2016年,主演喜剧电影《奇葩追梦》。
五、王宝器
王宝器,著名巴蜀笑星。原名王增郅,四川蒲江人,著名表演艺术家涂太中的徒弟,擅长喜剧表演和婚庆主持。代表作《幸福耙耳朵》。
Ⅱ 巴蜀文化
巴蜀文化的摇篮 金山丽水 蕴宝含英 位于中国西南部的巴蜀文化区,是指以四川盆地为中心,兼及周边地区而风俗略同的地区,它的腹心地区大致与今日四川省和重庆市的区域相当。不过,在古代,巴蜀文化区的地域范围还包括汉中盆地、黔涪高原。鄂西南和湘西山地等“与巴蜀同俗”的区域。巴蜀地区东部是四川盆地,西部是川西山地和高原,属于长江上游流域地区,只有西北部的若尔盖草地一小部分属于黄河上源。它的西北与青海相接,北部与甘肃、陕西为邻,东连湖北、湖南,南临贵州、云南,西倚西藏,面积达57万平方公里。 从世界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巴蜀位于东亚大陆腹地的“两 河流域”——黄河与长江之间,而与巴蜀同纬度的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则位于西亚“两河流域”之间的肥沃新月地带,还有同纬度的北非尼罗河谷,它们都有相似的地理条件: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物产丰富,都是人类古代文明的生长区。 巴蜀地形复杂多样,含盆地、平原、丘陵、山地、高原、高山诸种类型,大致可划分为东西两部分。 巴蜀东部地形为典型的发育完整、周延无缺的盆状,四周为崇山所环绕,一般在海拔 1000一2000米之间,少数可达海拔3000—4000米。中部盆底低下平坦,地质上乃古代一内陆湖盆,盆底大致可以广元、雅安、叙永和奉节四地的连线为界,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形状象个菱形的大盆。 在盆地地貌图上,以华蓥山、龙泉山为界,我们可以用笔划出盆地内部西、中、东三个部分: 西为川西冲积平原,居于龙泉山以西,面积为90OO平方公里,是四川全省仅有的大平原。其中以岷江、沱江冲积成的成都平原为最大,为盆地中农产最盛、人日最密区域,古称“华阳之地”,是巴蜀古文明兴起的一个重要区域。 中为龙泉山与华蓥山之间的川中方山丘陵,已辟为梯田、台地,是全省最大的农业区。 东为华蓥山以东的川东平行岭谷,由西山(华蓥山)、中山(铜锣山)、东山(明月山)等大小20余条条状山岭和丘陵台地相间排列而成。这里的川江两岸是古代巴人活动的主要地区之一,也是巴蜀古文明兴起的另一个重要区域。 盆地内山地约占40%,丘陵占51.9%,平原占7.2%。因地形多样,物产丰盈,资源丰厚,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自古以来即为农业富庶之区。 “天府之国”的美誉,主要就是指的四川盆地。 盆地四周高山连绵,为盆地与邻接地区间的自然界线。盆地北缘为米仓山和大巴山,山外为汉水河谷盆地。盆地东缘为川鄂界上的巫山山脉,乃长江三峡所从出,其外为湖广盆地,古称云梦泽。盆地东南缘为武陵山脉,山间为施南盆地,属于湖北,以七曜山为川鄂分界线。正南缘为大娄山山脉,横亘其外为云贵高原。西南缘为大小凉山,山外为宁南高原。西缘为龙门山、邛崃山、夹金山和大相岭,山外为青藏高原东麓和横断山脉南端。 盆地的特殊地理环境,对巴蜀文明的发生、发展和演变带来强烈影 响:一方面,盆地四周有高山屏障,自成一个地理单元,古称“四塞之 国”,使它的文化面貌具有显著的地方性,即古人所谓“人情物态,别是 一方”。另一方面,由于盆地的地理位置正处于我国西部高原和东部平原 的过渡地带,处于北方的黄河流域和南方的长江流域的交汇地带,这种东 与西、南与北的交汇位置,又促成了巴蜀先民很早以来就致力于突破群山 封锁、开拓对外交流的奋斗,使得巴蜀文化虽不可避免地具有农业文明的 封闭性和静态性,但它又明显地具有对外努力开拓的开放性。在巴蜀地 区,不仅由于环境的多样化和兼容性带来山林竹木、瓜果药材、北粟南稻、 桑蚕漆蜡等应有尽有,更重要的是促成了巴蜀人巧思勤作、不畏艰险、勇于开拓、兼收并蓄等传统的形成。只要跨出盆地,东出三峡,便与楚文化的孕育地江汉平原山水相通;北越秦岭、大巴山,便与秦陇文化的中心关中之地岭谷相连;走近西北,则与横断山脉的“藏彝走廊”路途相接。所以,司马迁说:“栈道千里,无所不通”。先民们以世世代代的努力突破了四周山地的阻隔,打通了若干条对外通道,促成了与四方的交通和经济文化的交流,形成巴蜀文化善于兼容和开放的明显特点。 巴蜀西部包括盆地西缘山地以西的高原和高山峡谷地区。西北为甘孜——阿坝高原,为“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南一隅。发源于岷山高原上的岷江上游地区,古称“江源”,是氐羌高原文化较早发展起来的地方,也是蜀文化的来源地之一。再往西则为我国西南横断山脉的北翼,山脊海拔均在4000一5000米以上。其中大雪山之巅的贡嘎山高达7556米,是四川第一高峰,白雪皑皑,冰川峰峡,被称为“蜀山之王”。这里山高谷深,岭谷高差往往在2000—3000米以上,是全国地表起伏最悬殊的地区之一。从北到南的大雪山、邛崃山和大凉山等南北向山脉是四川东部和西部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和农业分界线,东部和西部不同特征的地貌、气候、植被。农业和民族,均在这里分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今天的重庆市和四川省境内大小河流约有1300余条,其中流域面积在500—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30多条,主要有长江(又称“川江”)、岷江(包括大渡河、青衣江)、沱江、嘉陵江(包括涪江、渠江)、金沙江(包括雅砻江)、乌江、赤水河等,都属于长江水系,只有极西北的白河和黑河(墨曲)注人黄河。东部盆地所有水系都由南北两方汇人长江,呈树枝状水网,流聚于盆底的最低部,全盆地的河流皆汇聚于长江,这是巴蜀文化具有强烈向心力的地理原因之一。 盆地内清河流的中下游与指曲山脉相关处,多成峡谷地形,这是巴蜀地理的又一个特色。如岷江婉蜒于龙门山脉褶曲的南端形成岷江小三峡;沱江中流横渡龙泉山而成金堂峡;嘉陵江下流截断沥鼻、温塘、观音诸山而成嘉陵小三峡;长江重庆以下,有铜锣、明月、黄草和剪刀四峡;奉节至宜昌,长江截断巫山有著名的长江三峡:雄伟险峻的瞿塘峡、幽深秀丽的巫峡、滩多水急的西陵峡;在峡江最大的支流大宁河上,又有出峡复入峡、大峡套小峡的上游四峡和下游三峡,人们一般称之为"小三峡”。巴蜀的众多三峡,构成天府旅游的突出特色和奇观,这是大自然的恩赐。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巴蜀文化生长、繁衍的温床,它不但造福于历史,而且造福于今天,还将继续造福于未来,直至永远。 巴蜀境域位于北纬30''上下,而世界同纬度地区的其他地区,如阿拉伯、伊朗、非洲北部及北美南部,正当北半球回归高压带,气流下沉,温热干燥,莫不为沙漠横亘区域。这些地方的古文明发生区域有如沙漠中星星点点的绿洲。而巴蜀境域则不问,这里没有同纬度其他地区的沙漠现象,而内部地形差异性极大,受不同季风环流的交替影响,表现为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等诸种气候和动植物的多种生长类型,大致可划分为东部亚热带湿润气候和西部高原冬干夏雨气候两大类型。 东部盆地四面环山,冬季寒潮不易人侵,夏季焚风现象显著,具有冬暖、夏热、春旱,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秋季多绵雨的特点。雅安一带是全省雨量最多的区域,有“雨城”之称,“西蜀天漏”就是形容盆地多雨的特征。重庆市则因云雾多而被称为“雾城”。成都平原,古称“广都之野”,适宜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长,这里自古即是山青水秀,葱荔绿郁,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适于农耕的美丽富饶之地,故有“天府之国”的美称。 西部高原地形复杂,海拔悬殊,因而气候变化很大,有多种类型,具有干雨季分明、日照充足。气温年较差小而日较差大的季风高原型特点。高原南端的金沙江、安宁河谷地区纬度较低,海拔较高,加以北部群山阻隔,气候独具一做既有干雨季分明的季风高原型特征,又有冬暖夏凉、四季不鲜明的低纬度亚热带型特征。 巴蜀东部和西部不同的地形和气候,带来这里生物圈内的兼容性和多样性,其植物种类比整个欧洲还多,是珍稀动植物的宝库。资源植物约有4000多种,其中珍贵的有古老的珙桐、连香树和水青树,有水杉、银杉、冷杉、云杉、银杏等高大乔木,有古老的铁树——苏铁,有各种杜鹃和花楸,不同时令开不同颜色的山花,烂漫幽香。还有箭竹、水竹、方竹、筇竹等 4 0多种竹类灌木层,是珍贵动物大熊猫食用的“粮仓”。遍布盆地中的楠竹、慈竹、白夹竹等则是几千年来用作建筑、农具、日用器物、工艺品、食品和燃料的取之不尽的宝库。在今天,以已开发的占地6万余亩的蜀南竹海和正待开发的占地超过10万亩的巴山竹海为代表的巴蜀竹海洋,又成为远近驰名的旅游胜地。 不同门类的野生植物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经济资源,其中单是各种中草药就有约4000种,川贝、虫草、川连、川芎、天麻、巴豆、巴戟天、蜀椒等药材,多年来驰誉中外,至今在全世界的中药市场上,仍以“川广药材”为其美称。 巴蜀动物资源十分丰富,有脊椎动物1100多种,占全国总数的40%以上,列人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有55种。举世闻名的大熊猫,今天主要生息在四川境内西北部的几处自然保护区内。金丝猴是栖于树上的“金发女郎”,它的法国名称叫做洛克塞尔安娜猴,是用一个俄国金发女郎的名字命名的。扭角羚是森林、灌丛和草甸之间的游民,角似羚羊但扭曲似牛,头似马但嘴有羊胡须,肩似驼但尾似鹿,被美国著名动物学家夏勒命名为 “六不像”。还有小熊猫则是大熊猫的亲密伙伴。从历史渊源上看,它们都是一百万年到几百万年以前的古老动物,曾共同经受过第四纪冰川的严峻考验。《华阳国志》记载古代巴蜀贡献的珍稀动物有犀象、牦牛,还有山鸡、白雉,其毛皮羽绒很早已被开发。至于大熊猫,因它只吃竹子,不伤生命,不猎食其它动物,故古代即作为和平使者的“义兽”,命名为 “驺虞”,被人们视为神物加以保护。 优越独特的生态环境为巴蜀农业文明和城市文明的很早兴起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晋人左思《蜀都赋》曾生动地描绘巴蜀古代生态是“原坟衍,通望弥博,演以潜沫,浸以绵雒,沟洫脉散,疆里绮错,黍稷油油,粳稻莫莫”,“邑居隐赈,夹江傍山,栋宇相望,桑梓接连,家有盐泉之井,户有桔柚之园”的理想的“农业国”。在巴蜀封域内,平原、丘陵主要为水稻土、冲积土、紫色土,是省内主要农耕土壤,是孕育巴蜀竹篱茅舍、流水潺潺绕屋的“林盘文化”的生长地。山地为红壤、黄壤、棕壤,是主要的森林土壤,也是巴蜀“梯田文化”特色的孕育地。高山、高原广泛分布的高山草甸土,适宜生长各种牧草和灌丛。最早的牧羊人——氐羌在远古时代就已选择岷山作为生息地,这里也就成了巴蜀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华阳国志》记载巴地和蜀地不仅“土植五谷,牲具六畜”,而且是“桑蚕麻芒”等经济作物的优良产地,是“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灵龟、巨犀、山鸡、白雉、黄润、鲜粉”,“壁玉、金、银、珠、碧、铜、铁、铅、锡、赭、垩、锦、绣、罽、牦、犀、象、毡、踊、丹黄、空青、桑、漆、麻、苎”等土特产品的优良产地,还是荔枝、芳蒻、香茗、给客橙等奇珍异果的生产地和巴戟天、蜀椒等名贵药物的出产地。至今,巴蜀还受着这样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的恩惠。 今天的重庆市和四川省古称巴蜀。大致说来,盆地西部和中部地区称为蜀,盆地东部(即习称的川东)地区称为巴,而整个盆地连同周边地区则又通称为蜀。不过,巴蜀的地域范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有一个历史演变过程,这个过程是与巴蜀文化区以及历代行政区划的变动大体上相适应的。 在战国以前的历史文献里,巴与蜀是分称的,不论在地域范围、人类群体,还是在古国、古族等方面,巴、蜀之间都有着清楚的分野。到战国时代的文献中,才开始出现巴蜀合称的记载,从地域相连的角度反映了巴与蜀文化和人类群体的交流融汇。 巴字的本义,按照东汉学者许慎《说文解字》的解释,原为“食象它(蛇)”,是一种吞食大象的巨蛇。此外还有一些关于巴字含义的不同解释,但多无确据,没有取得公认。 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巴作为地域名称,它的涵盖面相当广阔,其中心区是川东、鄂西地区,还北达陕南、汉中之地,包有嘉陵江和汉水上游地区,又南极黔涪之地,包有黔中和湘西地区。由于这一大片地域通称为巴,所以世代居息繁衍在这块土地上的各个古族也被通称为巴,并由此派生出巴人、巴国、巴文化等概念。从这个意义上看,巴这个名称包含有地、族、人、国、文化等多层次的复杂的内涵,是一个复合性概念。 巴作为地域、民族和古国的名称,早在夏商时代就已著称于世。在《山海经》这部“古之巫书”里,记载有夏代开国君主夏启的臣子孟涂在长江三峡巴地主管神抵的事,又记载有“西南有巴国”的事。在其它古书里,还记载有鄂西南清江流域的廪君之巴,和川东嘉陵江流域的賨人之巴(板楯蛮)。 巴国最初立国在汉水上源一带,西周春秋时沿大巴山北缘向东发展,战国时代南移长江流域,溯江而上进人川东今重庆地区,从此重庆地区便成为了巴国大本营的所在。以重庆市为中心的川东地区历代通称为巴,显然是同巴国大有关系的。 至于蜀字的本义,许慎《说文解字》解释为“葵中蚕”,再从其它古代文献综合考察,蜀就是桑蚕,它是现代家蚕的直接前身。 古代文献中记载川西北阳江上游地区有蜀山,居住其地的蜀山氏曾与黄帝族通婚,表明最早的蜀族是从岷江上游兴起的。 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蜀也是一个包含着地、人、族、国、文化等多层次内涵的复合性概念。在夏商之际,除岷江上游的蜀山氏而外,在四川盆地西部平原和汉中平原等地,还有并存于世而相互争雄的蚕丛、柏灌、鱼凫等三代蜀王,他们族群不同,活动地域有异,却都通称为蜀,意味着蜀的地域范围也是相当广阔的。殷墟甲骨文中和西周甲骨文中多次出现有关“蜀”的记载,殷周甲骨文中的蜀,指的是以成都平原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边包括汉中盆地在内的古蜀国。正是这个古代蜀国,曾在商代创造过高度发达和辉煌的三星堆文明。从商周时代直到春秋战国,古蜀国曾经几次发生王权更迭。公元前316年巴、蜀统一于秦后,秦在巴、蜀故地分置了若干个郡,而分别以巴郡和蜀郡为中心。这样,以巴和蜀分别作为川东、川西的政治经济中心的这个格局连同巴和蜀的名称,便一同保存了下来。隋唐以后,巴和蜀虽然不再是郡、州、道的行政区划名称,但一直作为地区的代称在各种场合被广泛地加以使用,以致成为地域、人群和文化最重要的标志,直到今天。 重庆有悠久的历史,在春秋战国时期曾经是古巴国的国都。在历史上,它的名称变化甚多,有过江州、巴州、楚州等名称。隋初改为渝州,取意于古渝水(嘉陵江),重庆位于嘉陵江之滨,故名渝州,所以重庆至今仍简称为“渝”。北宋徽宗时改名恭州。南宋孝宗时,其第三子恭王赵悍封于恭州,后来孝宗禅位,恭王继位为帝,是为光宗。光宗即位时,照例要将封地升州为府,遂取名为重庆府。从此以后,重庆一名沿用至今,今则为直辖市名称。 初源于距今4500— 3700年前的“宝墩文化”,标志着成都平原城市文明的兴起。在距今3000年左右出现了今成都市区内以十二桥木结构建筑遗址为代表的城邑,在距今2000多年前蜀王开明尚在成都建立了蜀国都城。公元前311年秦国建成都城,是成都城市定型化的界标。从此,作为全蜀以至中国西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都的城名和城址所在地一直没有发生过变动。 从现有的各种资料看,作为城市的名称,成都早在战国时代就已见于记载,四川青川战国船棺葬内出土的铜矛上铸有“成都”铭文,稍晚的睡虎地秦墓竹简有“成都”的记载。历史文献记载中,《史记》和《山海经》都提到成都的名称,这表明成都城名的来源是十分久远的。 “四川”这个名称,始见于宋代。宋真宗咸平四年 (1001年)设益、梓、利、夔四州路,治所分别为今成都、三台、汉中和奉节。这四路,一般称为川峡四路,简称为“四川”。在宋徽宗大观三年 (1109年)的诏书中就正式使用了“四川”一词,这是目前所见到的将“四川”作为行政区划略称的开始。这以后,宋代设有“四川宣抚使”、“四川制置使”等官职,就是中央派驻川峡四路的官员,都将川峡四路简称“四川”。到元代就正式以“四川”为名,建立了四川行省。 元代的中央行政机构叫中书省,各地直辖于中央的地方行政机构叫 “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代在宋代的川峡四路基础上设四川行省,简称四川省,省治成都。从此“四川”一名沿用下来。 1998年3月行政区划调整,将四川分为今重庆直辖市和四川省。
Ⅲ 巴蜀文化包括哪些
“蜀道”文化:
(1)四塞之国
巴蜀盆地在地形上为“四塞之国”,古代交通甚为困难,故李白发出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这一封闭地形对巴蜀文化作为农业文明所必然带来的封闭性肯定会有较大影响。但正是因为如此,又反过来激励起巴蜀先民向外开拓、努力改善自身环境的决心和勇气。于是,环境与文化相交融,造就了巴蜀先民封闭中有开放、开放中有封闭的历史个性。随着时代的推移,开放和兼容终于成为巴蜀文化最大的特色。
巴蜀文化同秦陇文化的沟通,最大的障碍是北方的高山——秦岭。但巴蜀先民以惊人的勇气,创造了高超的栈道技术,打破了盆地地缘的封锁,克服了狭隘的封闭性。蜀王派遣五丁力士开道,迎接秦惠文王所送金牛和五个美女的神话故事,就是上古时代开山通道进行文化交流的生动体现。栈道是巴蜀人的一大发明。司马迁认为巴蜀“四塞之国”的封闭性是靠“栈道千里,无所不通”来达到开放的,这是很精到的史家眼光。
逢山必须开道,遇水必须造桥,古蜀先民为了突破封闭,在发明了栈道的同时,又发表了笮桥。笮桥即绳桥,有多种类型,至今尚可见到的藏区的溜索和编网的藤桥,岷山上的竹索桥,滇西北的编网篾桥,都江堰早期的珠浦桥以及攀枝花早期的铁索桥,都是巴蜀先民向外部世界开放的智慧体现。
(2)南方丝绸之路:
远在四千年前,四川盆地就存在着几条从南方通向沿海,通向今缅甸、印度地区的通道。一些重要的考古发现,如三星堆出土的海贝、象牙,大溪文化的海螺和象牙,茂汶和重庆涂山出土的琉璃珠,都不是本地所产,而是来自印度洋北部地区的南海,这些都充分证明巴蜀先民与南方世界有所交通和交流。汉武帝时,张骞在大夏发现邛竹杖和蜀布的故事,说明巴蜀到印度(古身毒国)再到西亚早就存在一条通道。
这条通道,现代史学家沿用“丝绸之路”称呼的惯例而称为“南方丝绸之路”。
南方丝绸之路主要有两条线路:一条为西道,即“旄牛道”。从成都出发,经临邛(邛州)、青衣(雅安)、严道(荥经)、旄牛(汉源)、阑县(越西)、邛都(西昌)、叶榆(大理)到永昌(保山),再到密支那或八莫,进入缅甸和东南亚。这条路最远可达“滇越”乘象国,可能到了印度和孟加拉地区。
另一条是东道,称为“五尺道”。从成都出发,到僰道(宜宾)、南广(高县)、朱提(昭通)、味县(曲靖)、谷昌(昆明),以后一途入越南,一途经大理与旄牛道重合。根据目前所能见到的文献资料,最早走这条线路的古蜀先民的知名人物是秦灭蜀后南迁的蜀王子安阳王。安阳王率领兵将3万人沿着这条线路进入了越南北部红河地区,建立了瓯骆国,越南历史上又称之为“蜀朝”。
(3)巴蜀宣传片扩展阅读:
巴蜀文化特色:
(1)文化地理区域:
巴蜀是一种特定的称谓,如今已分为巴和蜀。在战国以前,巴与蜀是分称的,泾渭分明。“巴”的古义为“吞食大象的巨蟒”,中心区域为重庆、川东及鄂西地区,涵盖陕南、汉中、黔中和湘西等地;“蜀”的古义为“葵中之蚕”,主要地理位置涵盖四川盆地中西部平原地区。由是观之,巴蜀的核心区域即为如今的四川省和重庆市。
(2)形成过程:
滥觞于商代,见名于春秋,主体气质成于秦汉,巴的进取与蜀的兼容由此合二为一,秦汉以后逐渐融入中原文化,摇曳而生姿,经历代而飘然不散,是一片可以遮蔽天空的星云,和而未合,惜乎未能聚拢成星体,过去不能,现在不能,未来亦难能。
(3)文化特点:
总体上,巴蜀文化绵长久远、神秘而灿烂,可坐享天成,亦可以行卒而生;可无为逍遥,更因刀剑而存。文化上兼容儒释道,以道,注川人风骨;以儒,举川人仕进;以释,去川人彷徨;进退之间,死生契阔。
Ⅳ 反映巴蜀民俗文化的电视纪录片有哪些
新闻频道
《TA的故事》
新闻频道
《TA的故事》
Ⅳ 四川为何被称之为巴蜀
今天的四川简称“川”。
古代的四川简称“蜀”,而不是“巴蜀”。因为,秦汉以降,重庆一直只是四川地区一个普通小城。在古代,四川地区从没有“巴蜀”,更没有“成渝”这种叫法。
直到近代,重庆被迫开埠,经济得到发展。尤其是辛亥革命之后,随着政治地位的提高,重庆才开始“以巴文化中心自居”。抗战时期,卫聚贤先生首次提出“巴蜀文化”这一“新地域文化”概念,原意也只是“指先秦之前的一段早期四川文化”,即所谓的“早蜀文化”,并没说“整个四川历史都是巴蜀文化”。事实上,自秦统一中国之后,四川地区曾先后历经多次人口大迁徙、民族大变迁,不断汉化胡化,根本不存在什么巴蜀文化。
但后来,一些文盲学者却误将“巴蜀文化概念”扩大至整个四川历史,甚至直接把“巴蜀文化”等同于“四川文化”,这才导致今天许多人误以为“四川自古都是巴蜀文化”,这就好比说“美国自古都是印第安人文化”一样,荒唐可笑!
以“巴蜀”取代“四川”概念,等于彻底曲解和误导了整个“四川文化”的本质内涵。这才让人误以为四川自古就是成、渝2大中心,误以为“四川文化”就是成、渝文化,就是巴、蜀文化。
《古代没有巴蜀文化,直到抗战时期,四川才开始出现“巴蜀文化”这一新概念》
Ⅵ 四川古时候称为巴蜀,四川对中国到底有多重要
巴蜀资源丰富,地势优越,是自古以来的一个兵家必争之地。
秦国在战国时期一举统一了天下,而我们可以推测,当时秦国之所以能一统天下,与它所处的位置不无关系。秦国正是因为在蜀地,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和地势优势,所以它才能够在战国时期渐渐变得强盛起来。历史上同样还有一人,也是因为巴蜀的地理位置而取得了成功,那就是刘邦。
总的来说,四川这块地方从古至今都是我们国家极其看重的一片土地,有世界瞩目的都江堰,还有可爱的大熊猫基地,到了四川便会被这里的人文和历史吸引,所以它是我们国家的一块瑰宝。
Ⅶ 巴蜀,历来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其中,最有名的门派莫过于唐门。 唐门所在是一个神秘的地方,——鬼见愁。
唐门所在是一个神秘的地方,许多人只知道,那是一个半山腰,而唐门所在这座山的山顶有一个令人胆颤心惊的名字,——鬼见愁。
从鬼见愁悬崖上扔出一块石头,要足足数上十九下才会听到石落山底的回声,可见其高,也正是因为这十九秒,尚超过十八层地狱一筹,故而得名。
一名身穿灰衣的青年正站在鬼见愁顶峰,凛冽的山风不能令他的身体有丝毫移动,从他胸口处那斗大的唐字就可以认出,他来自唐门,灰衣代表的,是唐门外门弟子。
他今年二十九岁,因出生不久就进入唐门,在外门弟子的辈分中排名第三,因此外门弟子称他一声三少。当然,到了内门弟子口中,就变成了唐三。
唐门从建立时开始就分为内外两门,外门都是外姓或被授予唐姓的弟子,而内门,则是唐门直系所属,家族传承。
此时,唐三脸上的表情很丰富,时而笑,时而哭,但无论如何,都无法掩盖他的那发自内心的兴奋。
二十九年了,自从二十九年前他被外门长老唐蓝太爷在襁褓时就捡回唐门时开始,唐门就是他的家,而唐门的暗器就是他的一切。
突然,唐三脸色骤然一变,但很快又释然了,有些苦涩的自言自语道:“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十七道身影,十七道白色的身影,宛如星丸跳跃一般从山腰处朝山顶方向而来,这十七道身影的主人,年纪最小的也超过了五旬,一个个神色凝重,他们身穿的白袍代表的是内门,而胸前那金色的唐字则是唐门长老的象征。
唐门内门长老堂包括掌门唐大先生在内,一共有十七位长老,此时登山的,也正是十七位。就算是武林大会也不可能惊动唐门全部长老同时出动,要知道,这唐门长老之中,年纪最大的已经超过了两个甲子。
这些唐门长老的修为,无一不是已臻化境,只是转眼的工夫,他们就已经来到了山顶。
外门弟子见到内门长老,只有跪倒迎接的份,但此时,唐三却没有动,他只是静静的看着这些脸色凝重的长老来到自己面前,挡住了所有的去路,而在他背后,是鬼见愁。
放下三朵佛怒唐莲,唐三投下最后那恋恋不舍的一眼,嘴角处流露出一丝欣慰的微笑,他毕竟成功了,努力了二十年,他终于完成了这唐家外门暗器的巅峰之作,那种满足的成就,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此时此刻,唐三觉得对自己来说,一切都已经不重要了,违背门规也好,生死存亡也罢,似乎都随着眼前这三朵盛开的唐莲而告一段落,佛怒唐莲,这世间最霸道的暗器诞生在自己手中,还有什么比令这浸淫在暗器上一生的唐三更加兴奋的呢?
“我知道,偷入内门,偷学本门绝学罪不可恕,门规所不容。但唐三可以对天发誓,绝未将偷学到的任何一点本门绝学泄露与外界。我说这些,并不是希望得到长老们的宽容,只是想告诉长老们,唐三从未忘本。以前没有,以后也没有。”
唐三此时的情绪很冷静,或许,这是他一生之中最冷静的时候。看着山腰处唐门那大片古香古色的院落,感受着这属于唐门的空气,唐三的眼睛湿润了。自从他懂事那天起,可以说,就是为了唐门而生,而此时,也该为了自己一生中的追求再为唐门而去了。
长老们都没有说话,他们此时还没能从佛怒唐莲的出现中清醒过来。两百年,整整两百年了,佛怒唐莲竟然在一个外门弟子手中出现,这意味着什么?这霸绝天下,连唐门自己人也不可能抵挡的绝世暗器代表的绝对是唐门另一个巅峰的来临。
看着长老们低头不语,唐三粲然一笑,“唐三的一切都是唐门给的,不论是生命还是所拥有的能力,都是唐门所赋予,不论什么时候,唐三生是唐门的人,死是唐门的鬼,我知道,长老们是不会允许我一个触犯门规的外门弟子尸体留在唐门的,既然如此,就让我骨化于这巴蜀自然之中吧。”
唐三那平静甚至有些兴奋的声音终于将长老们惊醒,当长老们抬起头看向他的时候,只见一层乳白色的气流瞬间从他身上蔓延开来。
“玄天宝录,你竟然连玄天宝录中本门最高内功也学了?”唐大先生失声说道。
轰的一声炸鸣,当众位长老同时后退以防不测的时候,他们看到的却是全身**的唐三。
唐三笑了,他的笑容很灿烂,“**而来,**而去,佛怒唐莲算是唐三最后留给本门的礼物。现在,除了我这个人以外,我再没有带走唐门任何东西,秘籍都在我房间门内第一块砖下。唐三现在就将一切都还给唐门。”
“哈哈哈哈哈哈哈……”唐三仰天狂笑,猛地向后迈开脚步,此时此刻,众位唐门长老突然发现,竟然没有一个人来得及阻止他,他那在白光笼罩中的身体,闪电般扑向前方的鬼见愁,高大昂扬的身躯腾空而起,朝那山间的云雾迈去。
“等一下。”唐大先生终于反应了过来,但是,此时他再说什么都已经晚了。
云雾很浓,带着阵阵湿气,带走了阳光,也带走了那将一生贡献给了唐门和暗器的唐三。
时间似乎已停滞,唐大先生双手颤抖的捧起面前那三朵唐莲,他的眼睛湿润了,“唐三啊唐三,你这是何苦呢?你带给我们的惊讶实在太多太多……”
“大哥。”二长老上前一步,“何必为这叛徒神伤?”
唐大先生的目光瞬间变冷,全身寒气大盛,瞪视着二长老,“你说谁是叛徒?你见过一个叛徒在得到本门最高秘籍之后会不逃?你见过一个叛徒会以死明志?你见过一个怀有足以毁灭唐门任何高手的绝世暗器却将他作为最后的礼物送给唐门?唐三不是叛徒,他是二百年来,本门最出色的天才。”
二长老一呆,“可是,他偷学了本门……”
唐大先生骤然打断,“如果你也能做出佛怒唐莲,你偷什么我也可以不管。你错了,我也错了,就在前一刻,我们竟然眼睁睁的看着唐门再次辉煌的机会从眼前溜走。”
众位长老围了上来,他们的神色都很复杂,有困惑,有伤感,有叹息,更多的还是遗憾。
“你们什么都不用说了,传我令谕,命本门弟子全体出动,鬼见愁下寻觅唐三,生要见人,死要见尸。同时,从这一刻开始,唐三晋升为本门内门弟子,如果他还活着,将是我这掌门之位唯一的继承人选。”
“是,掌门。”众长老同时躬身遵命。
如果唐三此时还在这山崖之上,还能听到唐大先生的话,即使是死,他也一定会很欣慰,他的努力终究没有白费。可是,这一切都来的太迟了一些。
鬼见愁,那扔下一块石头也要数上十九秒,似乎超越十八层地狱的存在,又怎么可能允许一个活人被云雾释放而归?唐三走了,他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的另一次命运却刚刚开始。
Ⅷ 有一部老电影清朝武侠片叫巴蜀什么盗
老电影,它的清朝,他的武侠边和85,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抢到了,并且这个抢到我觉得也是一个历史人物。
Ⅸ 有“巴蜀名片”之誉,距成都3小时车程的四川良心景点在哪里
四川“最良心”的景区,有“巴蜀名片”之誉,距成都3小时车程
工作闲暇之余,邀上三五好友,寻找一个静谧而又有故事的地方来一场浪漫的旅行,大概是在这个炎炎夏季能够想象到的最畅意的事情了。最好是那些远离城市喧嚣的地区,比如什么古镇古村等等,平时见惯了高楼大厦的繁华和喧嚣,偶尔享受一下古村落的静谧,也是非常不错的。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一个四川最良心的景区,被誉为巴蜀的名片,离成都也非常的紧张近,只有三小时的路程。
而且这里的气候也非常的宜居,周围有山有水,在中国传统风水学上是一个典型的风水宝地,从上空往下俯看这座古城就像一个太极八卦图一样。尽管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的打卡点,但是物价依然非常的亲民,无论是住宿还是吃食都很便宜,6块钱就能吃一碗料很足的牛肉面。
Ⅹ 巴蜀历史
历史记载
先秦时期
先秦时期地区名和地方政权名。主要在今四川境内。东部为巴,西部为蜀。据《华阳国志》所记,先秦
巴蜀地区的民族有濮、賨、苴、龚、奴、獽、夷、蜒、滇、僚、僰等族称,其中大部分是百濮支系。大量出土文物表明,巴蜀文化是与中原有别的另一民族文化。特别是其精致的青铜器,形制、纹饰均具地方特色,但也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在属于战国时期的兵器及古玺上,还发现两种与汉字不同且迄今未能释读的文字。 考古发现还表明,蜀地早在殷周时代已进入阶级社会。传说最早的蜀王是蚕丛氏,《先蜀记》有“蚕丛始居岷山石室中”的记载。岷山在今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境内。《华阳国志》还说:蚕丛“其目纵﹐死作石棺石椁,国人从之,故俗以石棺椁为纵目人冢也”。蚕丛之后的名王有杜宇,号望帝。建都于土壤肥沃的郫邑(今四川成都西北二十公里)和瞿上(今四川成都南十公里)。他“教民务农,……巴亦化其教而力农务,迄今(晋时)巴蜀民农时先祀杜主君”。后有荆人鳖灵溯江水至郫,为望帝相,时蜀地大水,鳖灵决玉垒山以除水害,从江水分沱以减水势,为蜀中治水先驱。后望帝禅位鳖灵,是为开明帝。为开明王朝约始于公元前666年,建都成都。此后蜀渐强大,曾攻秦至其都城雍(今陕西凤翔南),又取南郑,东伐楚至兹方(今湖北松滋),“据巴蜀之地”,雄长巴蜀。后巴、蜀相争,秦惠王于公元前316年派司马错﹑张仪率兵灭蜀。巴国传说中,以夷水(今湖北清江)流域的巫蜒五氏族共举巴氏子务相为廪君的故事最着(见蛮)。廪君乘土船不沉,又射杀盐神,死后魂魄化为白虎。故其族有以人祠虎的习俗。巴约在战国时为楚所灭,楚在巴地建立巫郡。
秦灭巴蜀
传说在殷末,巴和蜀都曾参加了周武王伐纣的战争。巴人有著名的“巴渝舞”,“歌舞以凌殷人”。武王克殷后,曾封宗姬于巴,爵之以子,大概建国在汉水中游。巴在春秋时和邻近的鄾﹑邓﹑申﹑楚等国都有交往,和楚还有婚姻关系。但后来也被楚所并,为楚汉中郡。在今重庆东部涪陵地区当时还有一个枳巴,战国后期灭于楚。秦在灭蜀国之后,随后也灭掉建都江州(今重庆)的巴国。后又从楚夺得大片巴地,建立巴郡。秦灭巴蜀,为进一步灭楚和统一六国准备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