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宣传投诉 » 锦屏宣传册

锦屏宣传册

发布时间: 2021-02-09 11:51:11

1. 贵州天柱县的历史

天柱县-县城历史 天柱县地图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置天柱县,后改名,1961年复置。县以城北柱石山“石柱擎天”得名。天柱县县总面积2201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326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41万余人,以侗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98.3%,是贵州省少数民族比例最多的县份之一。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置天柱千户所,属湖广靖州卫;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置天柱县,析会同、绥宁二县地益之,属湖广布政司靖州;崇祯十年(1637年)迁治龙塘,改龙塘县,不久回治天柱,仍复天柱县名。清雍正五年天柱县改隶贵州,属黎平府;十二年(1639年)改隶镇远府。
天柱县民国二年(1913年)天柱属黔东道;十二年(1923年)直属于贵州省;二十四年(1935年)属第十行政督察区;二十五年(1936年)改属第七行政督察区。1950年属镇远专区,1956年划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958年撤销天柱县并入锦屏县,1961年恢复天柱县。天柱人杰地灵,蕴藏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乾隆钦点翰林宋仁溥,侗族农民起义领袖姜应芳均被载入史册,北伐名将王天培、抗日名将吴绍周名垂青史。1949年以后,天柱更是英才辈出,涌现出了张作为、滕树嵩、粟周熊、潘年英、杨长槐、杨抱林、杨念一、杨绍榈等蜚声文坛的作家、画家、音乐家。 天柱县-人口概述 天柱县 天柱县辖10个镇、6个乡。315个村民委员会,11个居民委员会。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天柱县总人口348302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风城镇52194、邦洞镇37512、坪地镇18081、兰田镇26614 瓮洞镇18013、高酿镇27487、石洞镇25464、远口镇23944、坌处镇13902、白市镇30607、社学乡19478、渡马乡16904、注溪乡5008、地湖乡3899、竹林乡13395、江东乡15800。
2003年,天柱县辖10个镇、6个乡,315个村委会、11个居委会。年末总人口40.9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87万人;以侗、苗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40.2万人,占98.2%。人口出生率10.99‰,自然增长率5.88‰,计划生育率93.88%。天柱县-经济发展 天柱县2002年,天柱县国内生产总值5.55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为3.42亿元、0.72亿元和1.4亿元,增长.1.20%、9.76%和11.37%。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82亿元,比上年增长1.10%。粮食总产量12.30万吨,油菜籽产量3680吨、烤烟产量254吨,肉类总产量1.50万吨。除粮食因灾减产4.40%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增产。年末大牲畜存栏8.74万头,生猪存栏21.96万头。积极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天然林更新、退耕还林都有新进展。工业总产值1.37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6075万元,比上年增长13.6%。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原煤10.0万吨、重晶石7.91万吨、水泥3.24万吨、发电量2220万千瓦时。财政总收入4372.8万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795 万元,增长3.10%;财政支出1.52亿元,增长18.2%。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6.06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95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4970万元。招商引资项目25个,协议资金1.6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4095.5万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新突破,天柱县公路通车里程502千米,其中干线公路149千米,新修和改造公路52千米。兴建了一批通村公路,已有224个村修通了公路,占天柱县总村数的71.1%。水电建设成效显著。积极争取到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整治、第四批农村电气县等一批重点项目,地方电网和国家电网实现完成了第一期农村电网改造。天柱县有218个村实现了城乡同网,占总村数的69.2%。通信发展突飞猛进,固定电话装机2.1万门,农村有75%的村通了电话;移动通信网已形成,移动电话用户1.3万户。开通了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和宽带因特网。城镇供水、绿化、市场、电力、通信以及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都有所改善,县城建成区面积拓宽4.4平方千米。天柱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6亿元,比上年增长4.7%。社会保障事业稳步发展,最低生活保障投入215万元,受保人员达4.2万人次;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金投入305万元,受保人员1300人。农民人均纯收入1416元,比上年增长5.4%。基础教育质量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99.4%,初中阶段净入学率由上年的77%提高到84%。小学和初中在校学生年辍学率分别比上年下降0.33和0.09个百分点。高考再创佳绩,有827人被大专院校录取,重点院校上线人数突破100人大关。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工作,有5个乡镇被州政府评选为科技进步先进乡镇。天柱县有卫生医疗机构24个,卫生技术人员810人,病床位447张,93.3%的村建立了卫生室,农村卫生保健工作得到了加强;有文化服务设施21个,有114支业余文艺队伍,群众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2002年4月,天柱县被省人民政府授予贵州省文化先进县称号。有线电视节目增加到了6套,广播和电视覆盖率分别为83%和88%。2002年,天柱县围绕富民强县建市的目标,以财源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实施科教兴县、开放带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工业化和市场化,实现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经济、发展小城镇、扶贫开发、非公有制经济等方面新的突破,发展以开发水资源为主的能源工业、以加工重晶石为主的矿产品加工业、以人工种草为主的畜牧业、以脐橙和油茶为主的林果业、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乡镇工业,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天柱县-行政区划 天柱县辖10个镇、6个乡:
凤城镇、邦洞镇、坪地镇、兰田镇、瓮洞镇、高酿镇、石洞镇、远口镇、坌处镇、白市镇、社学乡、渡马乡、注溪乡、地湖乡、竹林乡、江东乡。天柱县行政区划 天柱县-历史名人 王天培 王天培:
王天培(1888年-1927年),男,原名王伦忠,号植之,贵州天柱执营人。其父王大瀛曾任清朝"绿营兵"都司。王天培少年时代进私熟读《五经》。清末废科举,始进天柱县官立小学就读,继进贵阳陆军小学堂学习。1909年入武昌陆军第三中学堂。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担任宣传工作。1912年进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深造。1914年毕业分回贵州,历任黔军见习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长等职。
详细参见:王天培杨长槐:
杨长槐笔名乎石,贵州天柱人,1938年生,1963年于贵州大学艺术系美术专业毕业,师从贵州老一辈画家宋吟可、孟光涛、王渔父等,工作后在贵州美协长期从事山水画创作和美术组织工作。其作品主要以贵州山川风物为题材,其代表作有《一江春水来》、《醉玉满春》、《侗乡烟云》等。
详细参见:杨长槐

吴绍周:
吴绍周吴绍周(1902年-1966年)国民党军第十二兵团副司令兼八十五军军长。派名吴见 登,字子斌,苗族,光绪二十八(1902年)二月生于天柱县瓮洞镇客寨村。
详细参见:吴绍周 姜应芳:
姜应芳(1833年-1862年)侗族农民起义军首领。道光十三年(1833年)五月端阳出生在天柱县邦洞镇坌溪寨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嫉恶如仇,具有侠义肝胆。在反抗清朝封建统治的过程中,他英勇善战,冲锋陷阵,威震敌胆。道光二十年(1840年)其父姜老毛被地主胡兴发勾结县官潘光泰以拖欠“皇粮”为由,被囚死于狱中。
详细参见:姜应芳天柱县-文化概况 天柱县天柱属北部侗族方言区,繁衍于此的北部侗苗人民一直传承着重教兴学的传统,因而文化教育较为发达,素有“文化县”之称。在历史文化、名胜古迹中,这里拥有黔湘北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族古建筑——家祠。这些家祠主要分布于清水江下游的天柱县境内。天柱家祠文化极其深厚,建筑典型、历史悠久,颇具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和观赏价值。其中远口吴氏总祠、白市杨氏先祠,建筑规模宏伟,墙上雕画艺术精湛;坌处三门塘刘氏宗祠更是异彩纷呈,成为民族文化之迷。充满神奇色彩的清水江下游家祠群,已成为天柱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和魅力独特的风景线。天柱县家祠已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7座。天柱县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0处。三门塘民族文化村、远口吴氏总祠、王天培将军故居正在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天柱民族民间文化丰富多彩。“侗家人人会唱歌”,侗族民歌源远流长。无论逢年过节、喜订丰收、婚丧嫁娶、宗教礼仪,都要以唱歌来庆祝。侗族民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北部地区民歌有山歌、玩山歌、河边歌、好事歌、伴嫁歌等。玩山、赶歌场是侗族青年男女主要娱乐和建立婚姻家庭的主要途径。竹林的阿婆坳、坌处的平芒、三门塘至今仍保持赶歌场的传统。其景况热闹非凡,真如是“歌的海洋”。
天柱县文化单位有县文化广电视局为行政管理部门。其系统的下属单位有:文化馆、文工队、图书馆、文物管理所、电影公司、新华书店、文化广播电视科稽查队、广播电视站。投资400余万元的县宣传文化中心正在建设之中。各乡镇都有文化服中心。天柱县有村级文艺(腰鼓)队187支。天柱县城乡群众文化活动频繁开展。呈现出异常火爆的场面。二00二年四月,天柱县被贵州省人民政府授予“文化先进县”称号。

2. 张文俊的艺术年表

1918年11月15日(约农历年10、5)生于山东临沂傅家庄,家有土地几十亩多,由祖父张德顺劳动管理,父亲怀琪经商,开杂货小店,我童年生活多随父亲,少在家中跟母亲一起生活,有时跟外婆一起生活,她是一位非常善良的老人,针线活很好,也常帮人裁衣,我的大舅帮父亲做生意,另一位长工叶老井。
1925年(8岁)开始读私塾,由本庄陈文堂教师教四书五经,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读起,以后读大学,中庸,上下孟子论语,千家诗,书经,礼记,等。我的父亲特别重视我学写字,要求写对联不要求人,所以我从十岁就开始过年写对联,在私塾读书每天写小字,大字,约四年。为我写字打下了基础。
1929-1933年读初小(从四年纪学起)高小(在朱陈庄读毕业后到临沂考取县师范讲习所二年)。
1934-1936年在临沂读师范讲习所,继续学习颜字,柳字,由于受同学高立明的影响,开始接受进步思想,开始读鲁迅的文章。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对我追求进步思想影响很深。
1936-1937年,36年暑期我考取了山东省临沂第三乡村师范学校。我的书法,国画成绩是优秀的。
1937年秋,在山东省立第三乡村师范读书。读进步书。于11月28日,因当时济南论陷,我随亲戚韩汝钧离家去徐州。参加第五战区抗敌青年团。1937年12月由徐州随军至河南潢川,在第五战区、战敌青年军团受训后,3月至8月在河南息县从事抗日宣传活动。
1938年8月因病离开军团去湖北均县湖北中学读书,10月随校到四川梓潼国立六中一分校读书。1938年5月参加民族解放先锋队。
193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1月因组织参加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学藉。流浪至成都。
1940年失业、失学,后在成都南区贫儿寄托所教书。
1941年8月由中共地下党介绍在四川洪雅中山乡小学教书。
1942年1月15日在洪雅被捕,至44年夏先后被囚禁于成都、重庆歇马场五云山集中营。
1944年秋,考入重庆国立艺专,学习中国画,先后师从李可染、郑午昌、潘韶 、诸乐三老师。1946年随校迁至杭州,47年秋毕业。在校组织领导学生运动、带领同学参加庆祝旧政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大会,被特务破坏,发生震惊中外的校口场事件。参加重庆各界庆祝旧政协成功大会筹委会。
1947年8月起,先后在杭州、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进步美术组织,今艺社新民主主义艺术同盟。1948年3月去南京,在邮汇子弟学校教书,和朱克可在地下党领导下负责美术工作,迎接南京解放。
1949年4月23日成立南京文工团任美工组组长。同年6月去北京参加第一次全国文代会。由李可染引见拜望齐白石先生。
1949年10月至1950年调南京军管会文化处秘书处任处长,又任市文联联络部总干事任、美术供应社副主任。《人民美术》第四期发表(南京市第二届美展)一文。
1951年,任市文联秘书处副处长。
1953年任江苏省美术工场场长,江苏省文化局美术创作组副组长,江苏省美术工作室副主任。同年加入中国美协会员。
1954年,国画《江南水乡》获美展三等奖,同年赴京筹备全国工艺美术出国展,10月去安徽梅山水库写生。发表《对江苏当前美术创作的一些看法》。十月和胡毓容结婚。第六期《美术》发表《无锡慧山泥人艺术的改造问题 》。
1955年,发表作品《吴锡吴桥》(新华日报)和《人民喜欢的年画》一文,与魏紫熙等人合作发表插图16幅。
1956年,任江苏省文化局艺术处副处长,负责筹建省国画院、省美术馆、省美协、书协(省书法印章研究会)。同年发表《梅山水库清基图》和《继承和发扬国画优秀传统》一文。
1957年,在单位参加反右运动,发表《造型艺术的典范》一文。
1958年,作品《梅山水库》入选莫斯科国际造型艺术展,得到好评,并收入《十年中国绘画选集》,由中国美术馆收藏,王朝闻撰文评价《梅山水库》为中国画的新声,与钱松岩等人为人民大会堂合作国画《太湖新貌》,与傅抱石先生赴京举办江苏国画展。全苏美协主席谢格拉西莫夫撰文评价中国画家作品有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蒋兆和、李可染、张文俊等六人。
1959年,作品《东山运果》选入中国画刊,发表《美术创作经验谈》论文,《锦屏磷矿》入选江苏画院画集,《三门峡》入选山东画集。《中国文学》英文版发表《梅山水库》。与钱松岩等人连运港写生。文汇报发表《略谈国画表现生活 》和《国画集体创作问题 》文章。
1960年,在江苏吴江桃园公社参加整社一年,于中国画新观察发表《九龙桥》、《三门峡》和文章评《待细把江山国画》。(在河北美术)
1961年,作品《扬帆》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画片,光明日报发表《评山水画莲花峰》(钱松岩)一文,同年秋在黄山写生20天,同年陪石鲁、何海霞等陕西画家访问苏州写生。与钱松岩、亚明等人黄山写生。与钱松岩合作《江上曙色》、《洞庭春晓 》等国画。
1962年,任江苏美协副秘书长、省文联委员,人民日报发表《天都雨后》,与傅抱石等人合作,《化工城》参加全国美展。同年随江苏画家写生团(钱松喦、林散之等)访问青岛和李苦禅、于希宁等人谈艺作画。
1963年,美术发表《洞庭春晓》、上海美术出版社画片《春耕图》。同年10月与张晋先生去三峡,峨眉山写生,为时约四个月。
1964年,《柳影渔歌》等编入现代山水画集,江苏美术馆收藏《铁矿山下》。4月10日至15日与陈大羽、张晋、宋文治在江苏省美术馆合办作品观摩展,110件。
1965年9月下旬,与傅抱石先生、钱松岩先生、宋文治先生去上海为虹桥机场作画准备,后因傅先生去世,未果。11月陪钱松喦去井冈山、瑞金、庐山等地写生。
1966至1973年,文化大革命,在五·七干校劳动。期间创作系列国画小品三峡四十余幅。73年返宁,在家创作并临摹宋元名画。
1977年,调南京艺术学院任教。
1978年,任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副主任。暑期去淮安瞻仰周总理故居,收集创作材料。创作《周总理故居》
1979年春,带学生徐建明、张兴来等去连云港写生。作品《周总理故居》参加省美展,被吉林博物馆收藏,同期创作《钟山雄姿》、《山高水长》等。
1980年秋,带研究生董欣宾去华山、三门峡、葛州坝等地写生,同年在南艺、南博办画展,刘海粟为画展题词:吐故纳新,蝉蜕龙变。5月应文化部之邀去北京作画,创作国画《海上升明月》。同年任江苏省美协副主席,香港文汇报发表《刘海粟较量刘海粟》一文。7-8月陪刘海粟去苏州、黄山写生。
1981年,带研究生去雁荡山写生。《海上升明月》参加中国研究院画展、《山高水长》参加全国美展。同年被聘为南通书法国画研究院顾问。
1982年,去广西艺术学院讲学,并带学生李怀林在广西写生。《芙蓉耸翠》参加广州国画展,《钟山雄姿》被江苏省美术馆收藏,同年还任少儿书画会顾问。
1983年10月,带学生朱峰、严南麟去四川写生,发表《夔门天下雄》等作品,及《工艺美术是人民的美术》一文。
1984年6月,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作品共有120幅,《江山旭日》被评为六届全国美展优秀奖,由中国美术馆收藏。马鸿增(美术评论家、江苏省美术馆副馆长)撰文评论。
1985年,带学生郑佰劲去新疆写生,应新疆教育学院邀请,前往讲学一个月。出版《张文俊画选集》,发表《谈山水画写生取形》一文。任江苏省农民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临沂画院、四川嘉州画院名誉院长。
1986年发表《塞里木湖》等作品,同年晋升为教授。李可染、杨建候、华夏撰文评论,任南艺研究生答辩委员、临沂市经济顾问。
1987年,发表《岱宗瑞雪》等作品,发表《中国现代绘画史笔谈》,应邀聘为河北省高级艺术专业职务评委。
1988年,带研究生李小山去东北、浙江等地写生,同年4月去浙美参加校庆,11月参加全国第五届文代会。
1989年,带学生陈士桂去泰山写生,应聘为南师大研究生答辩委员,安徽师大研究生答辩委员。
1990年,带学生去苏州、无锡写生,任金陵印社顾问,写出《忆可染师》一书。《江山旭日》等五幅作品入选《当代中国画名家选》大型画集。
1991年,有两幅作品参加赈灾义卖。
1992年,在江苏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作品120幅,香港收藏天地、美术杂志发表作品多幅,丁涛撰文评介。为毛主席诞辰一百周年创作《山高水长》,毛主席纪念堂收藏。
1993年秋天,去苏州举办个人画展。参加省文代会,被选为名誉委员,省美协顾问,为中南海创作《峡江秋色》、《海上生明月》等作品,为军事博物馆创作《飞流石上鸣》。10月带学生去四川九寨沟写生,返宁创作巨幅《诺日朗瀑布》等作品,对画水有新的提高。同年被选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大辞典》。
1994年,被选为江苏省文德中国山水画研究会会长。3月迁居江心州,开始创作丈二大画。科学大众发表多幅作品。任江苏省美术馆艺术顾问、江苏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
1995年,在江心州创作丈二大画《黄河》等18幅作品,为电影《南京大屠杀》义卖,作品《雪霁》获日本国际美术特等奖,人民日报发表王朝闻致张文俊的信,肯定文德山水画研究会宗旨。
1996年,现代书画报发表作品7幅,作品《新安江水电站》参加嘉德秋季拍卖会,《东海扬波》入选中学教材。
1997年,创作册页小画,江苏美术出版社发表作品多幅,《中国现代美术全集》收入《夔门天下雄》、《山高水长》,马鸿增撰文评论。同年12月爱人胡毓蓉逝世。
1998年,创作细笔大镜片20多幅,任现代书画报、淮阴师范艺术顾问,李可染基金会委员。作品《大宁河》在加拿大展出,江苏画刊和现代经济报发表多幅作品和专访,为抗洪救灾义卖,在南艺学报发表《回忆黄宾虹》一文,周韶华、周积寅均撰文评论。入选《中国现代书画家大辞典》,李小山发表《老师教我》一文。
1999年,《水乡曲》入选江苏美术五十年画册,《梅山水库》入选南京美术五十年画集,并刊登专访,《夔门天下雄》入选《中国当代美术》,简介入国际互联网,作品《澳门风景》被印刷成明信片。发表《关于山水画如何学习传统,深入生活及创作问题探索》长篇论文。春季创作大镜片山水80余幅,5月至10月创作丈二大画及丈二对开、六尺大画约10余幅。出席澳门九九回归中国名家书画展,并接受新华社、中央电视台采访,澳门日报发表《井冈山飞流》,《山高水长》等作品入选《人民画报》画集,入选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大辞典》。
2000年1月,任澳门书画研究院荣誉院长。
2000年 9月5日--12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张文俊山水画展》参展作品80件,参加开幕式的有原中共中央常委、全国人大委员长乔石、原中宣部副部长贺敬之、中组部常务副部长王照华,安徽省原省长,全国扶贫基金会会长王郁昭,中国美协秘书长,党组书记李中贵,中国美术馆长,中国美协副主席杨力舟,副馆长王安,中国画研究院长刘勃舒,北京画院长王明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原副院长阿老,《美术》原主编华夏,人民美术出版社副社长程大利,湖北省文联主席周韶华,中国美协艺会秘书长孙克,比利时驻华使馆文化参赞,炎黄艺术馆副馆长李松,人民日报美术组长邵剑武,中央工艺美院教授田自秉,刘力上,何燕明,李可染艺术基金会邹佩珠,嘉德国际艺术品拍卖公司以及美术界数百人。画展期间举行了座谈会,肯定了作品的创作,认为作品“得山川之灵气、唱魂魄之赞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文艺报用一整版的篇幅报导座谈会的发言。同时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8开精装本《张文俊山水画集》。此画展中央电视台、 工人日报、中国文化报、现代书画家报、文艺报等均有报导。以下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春山欣欣、千峰峥嵘 2001.10.30 中国美术馆收藏 编号 013234;钟山雄姿2001.10.30 中国美术馆收藏 编号013235;夔门天下雄 2001.10.30 中国美术馆收藏 编号013233。
2000年12月至2001年3月因心脏病住院。
2001年创作大小作品100余幅,其中不乏得意之作。
2002年5月带研究生孙涛去长江三峡及小三峡写生。同月被聘为徐州老年书画院名誉院长、南京徐悲鸿画院名誉院长。
2002年6月带研究生孙涛去广东韶关丹霞山写生,陈履生在《羊城晚报》撰文介绍。
2002年7月在《美术》杂志上发表《我与江苏省国画院》一文,因特网、南艺学报皆进行了转载。
2002年8月去云南丽江虎跳峡、玉龙雪山、昆明石林写生。
2002年9月画大小镜片20张。刘曦林撰文评价:张文俊先生为金陵画派最后一位代表人物。
2002年10月26日至31日在溧阳参加《常州天目湖书画研究院》成立大会,应聘为名誉院长。
2003年4月19日张文俊教授画展在常州隆重开幕,同时由澳门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发行(张文俊溧阳风光作品集),常州市领导及南艺院长,书记等出席画展。《芙蓉耸翠》被收藏 ,南艺发去贺信:常州市文化局、常州刘海粟美术馆欣悉我院著名画家张文俊教授画展在常州隆重开幕,南京艺术学院谨向画展及张文俊先生个人表示衷心的祝贺! 张文俊教授长期致力于山水画创作是金陵画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多年来在传统的山水画创新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我们对张文俊教授取得的杰出成到由衷的钦佩。我们深信,在画展主办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张文俊画展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
2003年5月被聘为中国画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顾问。
2003年8月22日上海美术馆画展《雨后秋泉石上呜》被上海美术馆收藏 编号006105。
2003年10月带学生殷南柱去梅山水库、沂蒙山写生。
2004年4月23日在香港举办个人画展,香港媒体广泛进行了报导。
2004年5月8日--10日在广西桂林写生,并与阳太阳先生会面。
2006年11月3日南京晨报专访张文俊
2008年4月27日在家人和学生的陪同下以九十高年龄登上山东省泰山顶。

3. 王顺友简介

王顺友1965年10月出生于中国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2005年被评选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20年来在雪域高原跋涉了26万公里、相当于走了21趟二万五千里长征、绕地球赤道6圈。每年投递报纸8000多份、杂志700多份、函件1500多份、包裹600多件;投递准确率达到100%
中文名
王顺友
国 籍
中国
民 族
苗族
出生地
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
出生日期
1965年(乙巳年)10月
职 业
邮政局投递员
信 仰
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
20年来每年投递报纸8000多份
投递准确率达到100%
跋涉26万公里相当绕地球6圈。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目录
1人物经历
2个人语录
3主要荣誉
4外界评价
5相关新闻

1人物经历编辑
一个人、一匹马、一条路、和一颗温暖的心。
在绵延数百公里的木里县雪域高原上,一个人牵着一匹马驮着邮包默默行走的场景,成为了当地老百姓心中最温暖的形象。
马班邮路线路图
20年,他一个人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按班准时地把一封封信件、一本本杂志、一张张报纸准确无误地送到每个用户手中;
20年,他一路奔波不喊累不叫苦,战胜孤独和寂寞,将党和政府的温暖、时代发展的声音和外面世界的变迁不断地传送到雪域高原的村村寨寨,把党和各族群众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这个人,就是木里藏族自治县邮政局的一个普通的苗族乡邮员;一个20年来每年都有330天以上独自行走在马班邮路上的邮递员;一个在雪域高原跋涉了26万公里、相当于走了21趟二万五千里长征、绕地球赤道6圈的共产党员———王顺友。
再大的苦也要忍,不能给党丢脸
乡邮员是我的本职工作,再大的苦也要忍,不能给党丢脸
1984年,年仅19岁的苗族小伙子王顺友从当乡邮员的老父亲手里接过了马缰绳,子承父业,成为了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一名普通的马班邮路乡邮员。当时,老父亲拍拍儿子的肩膀郑重地说:“送信就是为党做事,为党做事的人要吃得起苦。”王顺友把这句话牢牢地记在心里,走上了马班邮路的漫漫征途。
四川木里藏族自治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这里高山绵延起伏,全县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大山有20多座,平均海拔3100米,生活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王顺友负责的邮路从木里县城经白碉乡、三桷桠乡和倮波乡至卡拉乡,往返里程584公里。1999年,王顺友开始负责县城至白碉乡、三桷桠乡、倮波乡三个乡邮件的投递工作,这条邮路往返360公里,他每月两个邮班,一个邮班来回14天,他每月有28天要徒步跋涉在这苍茫大山中的邮路上。
马班邮路
从海拔近5000米到近1000米,气温从摄氏零下十几度到近摄氏四十度,依次经过察尔瓦山、雅砻江河谷、座窝山、矮子沟、鸡毛店山、山王庙峰、刀子山等大大小小的山峰沟谷,穿过四片野兽出没的原始森林。必经之地察尔瓦山,气候异常恶劣,一年中有6个月冰雪覆盖,气温达到零下十几度。而一旦走到海拔1000多米的雅砻江河谷时,气温又高达40多度,酷热难耐。从白碉乡到倮波乡,还要经过当地老百姓都谈之色变的“九十九道拐”。这里,拐连拐,弯连弯,山狭路窄,抬头是悬崖峭壁,低头是波涛汹涌的雅砻江,稍有不慎,就会连人带马摔下悬崖掉进滔滔江水中。 这就是王顺友走了20年的邮路! 在这条路上,没人能和王顺友比速度,他顽强无比。
2002年12月,日本NHK电视台专程来到木里,对王顺友负责的邮路进行跟踪拍摄。摄制组用4天的时间只走了80多公里,最后实在走不动了,只好坐车返回木里,然后转西昌、过冕宁,再经甘孜州九龙县到达倮波乡,这一圈,他们绕了六、七百公里才进行完邮路终点的拍摄工作。出发前,他们和王顺友打赌说:看谁先到达倮波乡。然而,令日本摄制组万万没想到的是,当他们坐车到达倮波乡时,王顺友已牵着那头白骡子等他们半天了。日本记者被王顺友征服了,他们伸出大拇指说,王顺友,好样的,你是真正的男子汉!
王顺友和乡亲们
在这条路上,没人能替他分担这近乎残酷的艰苦,他一肩挑、一人扛。当万家灯火、家人团聚的时候,王顺友只能一个人蜷缩在山洞、牛棚、树林里或露天雪地上,只有骡马与他相伴。冬天一身雪,夏天一身泥,饿了就啃几口青稞面,渴了只能喝几口山泉水或吃几块冰。到了雨季,他几乎没穿过一件干衣服。由于常年野外风餐露宿,喝酒驱寒,王顺友的身体一堆毛病,胃病常年伴随他,他的心脏、肝脏、关节也经常受到病痛的折磨。他,脸色黝黑,眼窝深陷,皱纹有如刀割,爬满了消瘦的脸庞,人看上去似乎50有余。
在这条路上,更没人比他乐观,他苦中作乐,以苦为乐。王顺友是苗族,唱山歌是他从小到大的爱好。大山深处,常常走上一两天都见不到一个人,孤单寂寞时,他就亮开嗓子纵情地高唱山歌:“月亮出来照山坡,照见山坡白石头。要学石头千年在,不学半路丢草鞋……”
面对这绝无仅有的困苦,这个外表矮小、干瘦、背驼的“男子汉”以顽强的意志战胜了孤独寂寞和艰难险阻,每年投递报纸8400多份、杂志330多份、函件840多份、包裹600多件,为大山深处各族群众架起了一座“绿色桥梁”。正如他自己所说:“搞好本职工作是我的责任,再大的苦也要忍了,不能给党丢脸。”
送信就是为党做事,为党做事的人要像个英雄
邮路上高山气候恶劣,空气稀薄,道路险恶,行走困难,经常还会遇到冰雹、飞石和野兽的袭击,一个人行走异常危险。当地人走这条山路都是和马帮结伴而行,只有王顺友总是独自一人风雪无阻地行走在这条路上,露宿在荒山野岭,熟识的村民送他一个外号“王大胆”。 “王大胆”的胆量已经被考验了无数次。
2000年7月,王顺友翻过察尔瓦山,途经树珠林场时,从树林中突然跳出两个抢匪,距他只有两丈远,恶狠狠地大声冲他叫喊:“把钱和东西全部交出来!” 面对匪徒,王顺友没有胆怯,他以更高的声音正义凛然地喊道:“我是乡邮员,是给大家送报纸信件的!要钱没有,要命一条!”说话之间,王顺友靠向自己的马,从背篓中拔出了刀子,欲与匪徒搏斗。两个匪徒见王顺友一身正气没有一丝胆怯,穿着邮政标志服,又带着刀,不知如何是好。趁匪徒愣神的工夫,王顺友急中生智,纵身上马从匪徒身边冲了过去。
接触王顺友的人常说他有一种“英雄情结”,王顺友爱看电影,特别爱看关于英雄的电影,最佩服《英雄儿女》中的王成。他说:“王成和我一个姓,他不怕死,为了党,命都敢丢。我要是生在战争年代,我一定会去当兵,为人民冲锋陷阵。现在没有打仗的机会了,把信送好就是为党做事。人总有一死,如果为工作而死,值得。”
送邮路上,险象环生。
1988年7月的一天,王顺友送倮波乡的邮件来到雅砻江边,他把溜索捆在腰上向雅砻江对岸滑过去。不料,快到对岸时,溜索上的绳子突然裂断,王顺友从两米多高的空中摔在河滩上,邮件包从背上弹落在滔滔的雅砻江中顺江漂去。王顺友“呼”地一下从河滩上爬起来,抓起一根树枝跳进湍急奔流的江中打捞邮件,几经搏斗,王顺友硬是从汹涌的江水中把邮件包抢了上来。此时,王顺友累得瘫倒在河滩上。可他只休息了一会儿,便又背上邮件向倮波乡艰难地走去。
马班邮路
新华社四川频道木里6月30日电(记者侯大伟) “哎……我从北京赶回来哟,乡里乡亲等着我噢;牵着马儿就上路哟,送去党的好声音噢喂!”6月30日上午10点27分,王顺友吼着从北京回来后自编的山歌,牵着枣红马,驮着两大袋邮件、报纸重返马班邮路,继续他20年来一个人、一匹马、一条路的艰苦而平凡的乡邮工作。
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典型、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马班邮路乡邮员王顺友,为了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为了传递人民群众的信件,在大山里默默行走了20年。他的感人事迹被报道后,引起全国广大读者、观众的强烈震撼和反响。受各地邀请,王顺友从5月23日起一直在外参加各种活动,其间还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6月29日下午17时多才回到木里。在王顺友离开木里的这段时间,县邮政局临时聘请了一个当地老乡为他代班。
王顺友对记者说:“受到那么多人的关注,得到这么高的荣誉,都是源自于党的培养、源自于我对这份工作的尽心尽责,我不能骄傲、不能停下来,我要更好地去走好马班邮路,所以我准备明天就上路。”
为做好第二天上路的准备工作,29日下午刚回到木里,王顺友就匆匆赶到县邮政局分发邮件、办理手续,一直忙到晚上19时过。30日一大早,县邮政局用邮车将王顺友和邮件送到十多公里外大山里的家中。县城不能养马,这儿才是王顺友马班邮路出发始点。
9点17分,县邮政局邮车邮件一到,王顺友和家人即备马上鞍、准备行囊。除了两捆邮包,王顺友的行囊很简单:一袋干粮、一袋饲料、一顶帐篷、一壶白酒。王顺友说:“路上太孤独了,没有酒走不下来。”
在家人的帮忙下,王顺友的行囊很快就上马捆扎完毕。轮到捆扎邮包的时候,王顺友坚决不要其他人动手帮忙,他自己将两大包邮件抱上马后,捆了扎、扎了解、解了又捆,来来回回折腾了几次,最后王顺友双手拉着马背上的包裹,使劲地摇,直到确信邮包不会滑落才罢休。妻子韩萨倚在墙角默默地看着他,直到王顺友牵着马走出家门,也没有说一句话,依依不舍之情令人动容。女儿则在屋里忙前忙后准备午饭。
20多年乡邮工作,这样的“出发”早已成为王顺友一家生活的习惯,没有嘱咐、没有叮咛,甚至连招呼一下都没有,王顺友牵着马、唱着山歌就上了屋后的山。三个小时之后,他将到达第一个送信点--树珠村,在那里王顺友将吃上这次行程的第一顿饭。
走在马班邮路上的王顺友
……我从北京赶回来哟,乡里乡亲等着我噢;牵着马儿就上路哟,送去党的好声音噢喂“哎!” 王顺友背影在大山中慢慢隐去,而他的歌声还飘荡在幽静的山谷中。
木里藏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紧连青藏高原。这里群山环抱,地广人稀,平均每平方公里的地面上只有9个人。全县29个乡镇有28个乡镇不通公路,不通电话,以马驮人送为手段的邮路,是当地乡政府和百姓与外界保持联系的唯一途径。全县除县城外,15条邮路全部是马班邮路,而且绝大部分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以共产党员王顺友为代表的马班邮递员几十年如一日,冒着生命危险跋涉在人迹罕至的高寒深山,为各族群众送信送报,确保全县所有乡镇通邮,受到当地各族群众高度赞誉。
2005年1月6日,王顺友送完倮波乡的邮件准备返回白碉乡时再次遇险。当时,他刚要上横跨雅砻江的吊桥时,吊桥的一根钢绳突然断了,整座吊桥翻了个180度,正走在桥上的一个马夫由于手快,伸手抓住了另一根钢绳,慢慢地爬回了岸边。另一个马夫和9匹骡马则全部坠入江中,瞬间就淹没在湍急的江水中,紧随其后的王顺友吓出了一身冷汗。看到当时场景的人在为王顺友感到庆幸的同时都问他:“你害怕吗?”王顺友说:“哪个不害怕哟,但是人总有一死,如果是为工作而死,值得!”
正是凭着这种极端负责的工作态度,20年来,王顺友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个邮件,没有丢失过一份报刊,投递准确率达到100%,为中国邮政的普遍服务作出了最好的诠释。[1]

2个人语录编辑
“乡邮员是我的本职工作,再大的苦也要忍,不能给党丢脸。”
“送信就是为党做事,为党做事的人要吃得起苦。”
“我是乡邮员,是给大家送报纸信件的!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哪个不害怕(死)哟,但是人总有一死,如果是为工作而死,值得!”
“我要继续走好邮路 走到走不动为止。”

3主要荣誉编辑

2005年10月19号,在万国邮政联盟总部的会议上,131年的惯例被中国人打破,王顺友成为自1874年万国邮政成立以来第一个被邀请的最基层、最普通的邮政员。
2001年被四川省邮政局评为四川省邮政劳动模范;2001年5月1日,成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05年4月,中共四川省委授予王顺友同志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国家邮政局授予王顺友同志全国邮政劳动模范称号;2005年5月1日,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王顺友同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感动中国2005年十大人物王顺友
王顺友曾于2005年被评选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颁奖词:他朴实得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心,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事迹:孤独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投递员王顺友的一种生活常态。每送一次邮件需要半个月,在这段时间里自己跟自己的歌声打交道,跟身边陪伴他的马打交道,这种“孤独”,是让人尊敬的。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4外界评价编辑
以王顺友、全二平为代表的一批邮政人扎根基层、服务民众的事迹广为传颂,提升了邮政的企业形象,成为邮政
关注民生的代言人。邮政的现状、改革与发展引发了社会更多的关注,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个行业,交流成为一种常态,互动成为一种可能。 邮政部门要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融入地方经济发展。这其中,特别需要关注影响民生的政策、方针、制度的出台,扬长避短,量身定做邮政新业务,做到有的
胡总书记亲切接见王顺友等劳动模范
放矢,要经常进行换位思考,多站在对方的角度确定邮政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定产品结构。事实证明,凡是受到广大人民群众肯定和欢迎,能够促进社会建设、和谐发展,关注民生,社会效益显著的邮政产品与服务都能够得到政府力推,从而形成良性互动。要充分利用好各级党委、政府的优惠、特殊政策,借梯上楼,举一反三。邮政企业必须处理好自身“小环境”和社会“大环境”唇齿相依的和谐关系,而服务“民生”正是合适的切入点,能在最基本方面达成共识。只有加快发展,营造自身“小环境”,融入地方社会“大环境”,促进企业“内外和谐”,才能带动邮政企业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实现又好又快,并最终朝着和谐、稳定、可持续方向发展。[2]

5相关新闻编辑
获赠奥运水晶门票
魏牛庚、王顺友 、董红、张雷、吴鹏等32位代表“工、农、商、学、兵”各行各业的杰出工作者来到活动现场,
他们的事迹分别以展版和多媒体等形式出现在大家面前,一个个感人肺腑的事例、一段段形象生动的画面,深情回顾劳模们的工作业绩,深刻诠释中国平凡而伟大的劳动者对北京奥运的支持与企盼,让与会人士充分了解和感受到奥运是人民的奥运。 中国人保集团总裁吴焰将写有“中国心·人民情”的奥运水晶门票送到劳模代表 “马班邮路”投递员王顺友手中,届时32位全国劳模将盛邀出席并亲临观看北京奥运会,为奥运加油。作为人民的“信使”,劳模将会把“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保障奥运的精神从工作一线的劳动者中传递到北京奥运,再将奥运精神成果带回到人民群众去。[1]
四川西昌交通专用公路开工 马班邮路将消失
“希望马班邮路将来能过汽车,但愿马班邮路早日消失!”2012年初,在出席四川省两会时省人大代表、凉山州木里县邮电局的邮递员王顺友曾说过这样的话。
仅三个月时间不到,这位全国劳动模范的愿望就有望成为现实:2012年4月8日,随着雅砻江中游卡拉和杨房沟水电站交通专用公路在西昌正式开工,著名马班邮递员王顺友常年奔波的马道上将建起一条全长91.3公里的三级公路,公路也将成为木里县对外联系的黄金通道。
“卡拉和杨房沟水电站交通专用公路的开工建设,标志着雅砻江中游两座百万千瓦级电站建设步伐的加快,同时也标志着雅砻江中游水电开发利用的加速。”据二滩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云华介绍,总投资约300亿元的卡拉、杨房沟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境内,是雅砻江中游河段梯级开发的两座骨干电站。两座电站总装机250万千瓦,其中卡拉电站装机100万千瓦,杨房沟电站装机150万千瓦,电站年发电量达110亿千瓦时,“卡拉和杨房沟电站坝址地处高山峡谷,远离现有的交通网络,交通极为不便。此次卡拉和杨房沟水电站交通专用公路的开工,将突破两座大型电站乃至中游河段各梯级电站早日开工建设的瓶颈难题。”
记者获悉,工程建设总投资43.35亿元的交通专用公路全长91.3公里,设计为国家三级公路。专用公路从锦屏一级水电站沿江而上,终点至木里县麦地龙乡的杨房沟水电站坝址。整个项目施工工期约三年零四个月,其中包含多个超长隧洞。木里县长宋平表示,交通专用公路建成后将成为木里县建设通村公路网的交通支干,极大地改变木里县现有29个乡镇70%不同公路的局面,惠及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30%的人口,当地六个乡近三万名藏族群众将从此有了一条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致富路。
《香巴拉信使》讴歌王顺友
以全国劳动模范、2005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获奖者、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邮政局“马班邮路”乡邮员王顺友为原型、俞钟导演的电影《香巴拉信使》于5月3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盛大的首映式,来自邮政系统、宣传部、广电总局的众多领导和王顺友本人出席。主演邱林和网络红人“天仙妹妹”尔玛依娜在电影中谱写了一段新时期的“邮缘”——乡村邮递员和百姓之间深厚的缘分。
王顺友的事迹在两年前的6月2日被全国媒体集体报道,感动了无数人。他参加工作20年,克服地形、天气等种种困难,一个人,一匹马,一条路,往返跋涉26万多公里,相当于走了21个二万五千里长征,把邮政服务延伸到一个个偏僻乡村。20年当中,他没有误过一次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到百分之百。在遇到劫匪,洪水侵袭的时候,他总是想方设法保护邮件,却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把这样一个典型人物的事迹改编成电影,素材不可胜数,但罗列起来却未必能传达打动人心的力量,反而会让人容易产生枯燥说教的感觉。《香巴拉信使》却是集中“笔墨”用一个曲折的故事反应先进人物的思想境界。
主人公王大河是木里县的乡邮员,一次领导让他给一个名叫王雨生的孩子送去大学录取通知书,并要求王大河把他带到县里参加欢送会。但在大山耸立、路途崎岖、少数民族聚居的大山中,寻找这么一个只知道汉族名字的孩子绝非易事。王大河历尽波折找到王雨生后,却发现他不是男孩,而是一位本名翔秋的女孩。翔秋以为自己录取无望,即将被包办嫁人……王大河又说服所有人,将翔秋带到县城。可是路上,翔秋渐渐体力不支,王大河被自己的马踢伤,马又跌落悬崖……当翔秋终于可以踏上大学之路的时候,王大河却躺在了病床上。
为了体现电影人物的本色,本片没有启用一位专业演员。饰演王大河的正是在张艺谋电影《千里走单骑》中扮演导游邱林的邱林,而饰演翔秋的则是在网络上人气超高的天仙妹妹尔玛依娜。
邱林此次虽然不是演自己,但对于主人公的生活环境却非常熟悉。他说自己也有徒步跨越大山的经历,但相比王顺友20多年如一日的跋涉,他还是觉得太累了,太可怕了。
尔玛依娜在电影中虽然是出演一个刚刚高中毕业的小女孩,可是不少片断连造型都和她平时出现在媒体面前时一模一样,基本上也算是本色演出。
至于导演俞钟,他执导的《我的兄弟姐妹》曾经赚足了无数观众的眼泪,堪称一部非常成功的商业片。这次他接拍这样一部看起来颇有政治任务色彩的电影,让人有点琢磨不透。不过,无论是故事的驾驭,还是演员的选取,我们还是能看到俞钟身上体现出来的很强的商业性。而假如能把一部思想性极强的电影拍成在商业上也取得成功的电影,不消说,更是极难做到的事。《香巴拉信使》起码初步具备了这样的潜质。
词条图册

4. 侗族人为什么没有自己的文字

当下,有一些人在宣传,推广侗文,有些媒体却常这样介绍侗族“侗族,虽然有其优美而古老的文化,却一直没有自己的文字”。许多人便会心生疑问,侗族到底有没有自己的文字。我的回答是“侗族一直以来都没有自己的文字,以往都是用汉字来记录某些事情,直到1958年才有了侗文”,这个侗文是用拉丁字母创制的,属于表音文字。
传统的中国人是不喜欢拼音文字的,而且有的人认为侗文是政府强加给我们的,并不是侗族人自己创造的,所以情感上不能接受,心里也不认同。就算这是侗文,也没有什么作用了。
本人在2014年以前也从未听说过侗文,一直以为侗族没有文字。为什么侗族没有文字呢?这个问题不难回答,世界上还有大多数的民族没有与其语言相对应的文字。因为没有文字记录,就没有文献资料,就没有民族语文课,使用人数少,交流不频繁,又受强势的外来语言文化冲击,所以濒危的语言越来越多,失去了民族语言这个文化载体,这个民族也差不多就终结了。
正是出于此番考虑,我心生疑问,侗族为什么不能有自己的文字呢?以前没有,现在也不可以有吗?物各争存,宜者自立,由是而立者强,强者昌,不立者弱,弱者灭亡。所以侗族要想生存,就必须有文字了。侗族要创造什么样的文字呢?
我在读初二的时候就有创造侗文的想法,侗语和汉语一样都是音节语言,语音是以音节为最小单位的,一个音节表示一个词,所以也应该创造方块字。我造了几天,就造出十余个“侗字”,为什么这么少?因为方块字都快被汉字用完了,国安字库里有91251个汉字,要想创造和汉字不一样的方块表意字是何等的困难。所以我打消了造方块字的念头,改去造拼音文字,不论是什么语言,它的语音都是由音素构成的,也就是说都可以“拼”出来,我花了几个月把我的家乡话语音体系搞懂了,就造了一套表音文字。现在用拼音文字是不二选择,可以在手机,电脑上输入,方便传播学习。如果还硬生生地去臆造上千个方块侗字,显然是不可能的了,电脑上不能输入,只会增加识记难度。
后来我遇上了侗文,1958年创造的那个侗文,真是相遇恨晚,学习了侗文,我收获很大,改变了我对侗语的狭隘认识,了解了各地侗语方言。毅然决然的走上了推广侗文,探索侗族语文的道路。有的人问我学侗文有什么用,为什么要学习侗语侗文?作为一个侗族人,传承与发展自己的民族语言,竟然还要被问为什么,难倒当今社会的价值观念已扭曲沦落到如此不堪的境界吗?
强拧的瓜不甜,但是解渴。侗文虽然是专家们创造出来的,可它的出现,是载入史册的,标志着侗族文化发展向前迈进了关键的一步。侗族有了文字,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便有了坚实的基础。因为侗语可以有文字记录了,就有了开设侗族语文课的条件,民族语言得以发展,文化方能延续。
侗族是有文字的,作为一个侗族人,学习侗语侗文,传承民族语言文化是不需要问“为什么”的。
2015.12.26 李茂福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