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部别名
㈠ 一面的作者阿累的资料
作者简介:阿累,生于1909年,原名朱一苇,现名朱凡,江苏涟水人。阿累尼乌斯出生于瑞典乌普萨拉附近的威克,从小就喜欢数学,8岁进入教会学校,充分表现出在数学和物理上的天赋。现在南京金陵大学附中、上海立达学园上过学,后考人上海同文书院学习日语,最后毕业于上海艺术大学。1931年参加反帝大同盟。1932年参加“左翼剧联”。同年8月考入上海英商公共汽车公司当售票员,不久加人共青团,接着参加中国共产党。因参加卖票工人罢工被捕,两年后经人保释出狱,赴马来西亚,在吉隆坡客孔学校教书。后返上海从事写作和翻译。抗战后参加新四军,在部队和地方做文教工作和行政工作。解放后历任湖南革命大学副校长、省文教厅长、省委宣传部长、湖南大学校长等职。1983年离休。《一面》是作者1936年为纪念鲁迅逝世而作,最初发表于黎烈文主编的《中流》半月刊。
阿累,真名朱凡,真名朱一苇,1909年1月生,江苏涟水县人。毕业于上海艺术大学。1932年8月考进上海英商公共汽车公司当售票员,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后,历任湖南革命大学副校长,省文教厅厅长、省委宣传部长、湖南大学校长等职。
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举国上下,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沉痛的悼念。阿累和鲁迅仅见过“一面”,但鲁迅的外貌和言行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能从小见大,表现出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而阿累作为青年一代,期望踏着鲁迅的足印继续前进。
鲁迅于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逝世。广大群众闻讯后,冒着被反动军警逮捕的危险,争先瞻仰遗容,数万群众自动为他送葬。周晔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描述了当时的情景。22日,覆盖着上海民众敬献的“民族魂”旗帜的遗体,安放在万国公墓。
鲁迅先生的一生写了大量的著作,无情地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罪恶和旧中国的黑暗。反动派非常害怕鲁迅的文章,不许他发表,而且要逮捕他,但他始终与敌人做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谈碰壁”中,我们感受到他救国救民,不顾个人安危、不怕碰壁的顽强斗争精神,我们也仿佛看到了他“横眉冷对千夫指”的英雄形象。
阿累
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当代哲学家、小说家、散文家,1909年1月出生,江苏涟水县人.在南京金陵大学附中、上海立达学园、同文书院学习过,最后毕业于上海艺术大学。1931年参加反帝大同盟。1932年参加“左翼剧联”,同年8月考进上海英商公共汽车公司当售票员,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因参加工人罢工被捕判刑,1935年经人保释出狱,旋赴马来西亚,参加马来西亚共产党活动,被官方获悉,迫令出境。1936年夏返上海,从事写作和翻译。1937年抗战开始,参加新四军,一直在部队和地方做文教和行政工作。解放后,历任湖南革命大学副校长、省文教厅长、省委宣传部部长、湖南大学校长,1983年离休。
阿累,生于1909年,原名朱一苇,现名朱凡.《一面》是作者1936年为纪念鲁迅逝世而作,最初发表于黎烈文主编的《中流》半月刊.解放后历任湖南革命大学副校长、省文教厅长、省委宣传部长、湖南大学校长等职
㈡ 权志龙的别称都是怎么来的
鸡涌:因为韩语名发音类似款鸡涌 去掉姓就变成了鸡涌
权萌萌(萌龙):因为很萌
权leader:因为是队专长
权部长:视乎属是宣传部部长??经常宣传五只的活动
妖孽龙:因为宝贝很妖孽 所以..
龙龙、龙哥、龙爷:中文名权志龙 大家就直接按国人习惯叫小名了
鸡德来滚:G-dragon的韩语发音
权少庄主:因为龙给父母买了一个度假山庄
小狮子:龙是狮子座
小辣椒:噗 这个 你懂得
权奶爸:经常带新人 所以称为奶爸
小队:队长 就称权小队
锤子:小时候的外号 因为去别人家是经常拿个东西敲来敲去
㈢ 茅盾简介
茅盾。浙江 桐乡 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版五四权 新文化运动 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1896年 7月4日 生于浙江 桐乡县 乌镇。这是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毗邻着现代化的 上海 ,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里成就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到了“ 文化大革命 ”时期,稍稍平稳便秘密写作《 霜叶红似二月花 》的“续稿”和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茅盾于1981年 3月27日 辞世。
中文名: 沈德鸿
别名: 字雁冰,笔名茅盾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浙江 嘉兴 桐乡
出生日期: 1896年7月4日
逝世日期: 1981年 3月27日
职业: 作家,文学评论家,社会活动家
毕业院校: 北京大学
主要成就: 新文化运动先驱,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
代表作品: 《 子夜 》,《 林家铺子 》,《 蚀 》三部曲,《鼓吹集》等==来自网络
--Q之冰河世纪
㈣ 给大学学生部门的人人网账户起别名,学院团总支秘书处
鲁迅照片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中文名: 周树人
别名: 鲁迅,周樟寿,周豫才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
出生地: 浙江绍兴
出生日期: 1881年9月25日
逝世日期: 1936年10月19日
职业: 文学 作家,杂文家,思想家
毕业院校: 南京路矿学堂,仙台医学院
代表作品: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狂人日记》《朝花夕拾》
身高: 161厘米
重要事件 : 新文化运动
人物生平
鲁迅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来改为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13岁那年,他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科举舞弊案锒铛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致死亡,家境败落了下来,因此卖了房子。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是家庭的长子,上有孤弱的母亲,下有幼小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亲一起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天真活泼的童年生活就这样结束了,他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情的冷暖。
鲁迅年历
鲁迅文言1881年 一岁
八月初三(公历9月25日),生于浙江绍兴府城内东昌坊口。姓周,原名樟寿,字豫山、豫亭、豫才。
1886年 六岁
是年入塾,从叔祖周玉田先生初诵《鉴略》。
其五六岁时,宗党皆呼之曰“胡羊尾巴”。誉其小而灵活也。
1888年 八岁
十一月,以妹端生十月即逝世,当其病笃时,先生在屋隅暗泣,母太夫人询其何故,答曰:“为妹妹。”
是岁一日,本家长辈相聚推牌九,父伯宜亦与焉。先生在旁默视,从伯慰农先生因询之曰:“汝愿何人得赢?”先生立即对曰:“愿大家均赢。”
1892年 十二岁
正月,往三味书屋从寿镜吾先生怀鉴读。以比目鱼对寿先生的独角兽。
在塾中,喜乘闲描画,并搜集图画,而对于二十四孝图之“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独生反感。先生外家为安桥头鲁姓,聚族而居,幼时常随母太夫人前往,在乡村与大自然相接触,影响甚大。《社戏》中所描写者,皆安桥头一带之景色,时正十一二岁也。外家后迁皇甫庄、小皋步等处。
十二月三十日曾祖母戴太君卒,年七十九。
1893年 十三岁
三月祖父介孚公丁忧,自北京归。
秋,介孚公因事下狱,父伯宜公又抱重病,家产中落,出入于质铺及药店者累年。
1896年 十六岁
九月初六日父伯宜公卒,年三十七。父卒后,家境益艰。
1898年 十八岁
闰三月,往南京考入江南水师学堂,改名为树人。
1899年 十九岁
正月,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路矿学堂,对于功课并不温习,而每逢考试名列前茅。课余辄读译本新书,尤好小说,时或外出骑马。
1901年 二十一岁
十二月,路矿学堂毕业。
1902年 二十二岁
二月,由江南督练公所派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课余喜读哲学与文艺之书,尤注意于人性及国民性问题。
1903年 二十三岁
是年为《浙江潮》杂志撰文。秋,译《月界旅行》毕。
1904年 二十四岁
六月初一日,祖父介孚公卒,年六十八。
八月,往仙台入医学专门学校肄业。
1906年 二十六岁
六月回家,与朱安女士结婚。同月,复赴日本,在东京研究文艺,中止学医。
1907年 二十七岁
是年夏,拟创办文艺杂志,名曰《新生》,以费绌未印,后为《河南》杂志撰文。
1908年 二十八岁
是年从章太炎先生炳麟学,为“光复会”会员,并与二弟作人译域外小说。
1909年 二十九岁
是年辑印《域外小说集》二册。六月归国,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学化学教员。
1910年 三十岁
四月初五日祖母蒋太君卒,年六十九。
八月,任绍兴中学堂教员兼监学。
1911年 三十一岁
九月绍兴光复,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
冬,写成第一篇试作小说《怀旧》,阅二年始发表于《小说月报》第四卷第一号。
1912年 三十二岁
一月一日,临时政府成立于南京,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招,任教育部部员。
五月,航海抵北京,住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绍兴会馆藤花馆,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
八月任命为教育部佥事。是月公余纂辑谢承《后汉书》。
1913年 三十三岁
六月,请假由津浦路回家省亲,
八月由海道返京。
十月,公余校《嵇康集》。
1914年 三十四岁
研究佛经。
1915年 三十五岁
一月辑成《会稽郡故书杂集》一册,用二弟作人名印行。同月刻《百喻经》成。
喜搜集并研究金石拓本。
1916年 三十六岁
五月,移居会馆补树书屋。
十二月,请假由津浦路归省。
仍搜集研究造象及墓志拓本。
1917年 三十七岁
一月初,返北京。
七月初,因张勋复辟乱作,愤而离职,同月乱平即返部。
1918年 三十八岁
自四月开始创作以后,源源不绝,其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以鲁迅为笔名,载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掊击家族制度与礼教之弊害,实为文学革命思想之急先锋。
1919年 三十九岁
一月发表关于爱情之意见,题曰《随感录四十》,载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一号,后收入杂感录《热风》。
八月,买公用库八道湾屋成。
十月发表关于改革家庭与解放子女之意见,题曰《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载《新青年》第六卷第六号,后收入论文集《坟》。
十一月修缮之事略备,与二弟作人俱移入。
十二月请假经津浦路归省,奉母偕三弟建人来京。
1920年 四十岁
一月,译成日本武者小路实笃著戏曲《一个青年的梦》。
十月,译成俄国阿尔志跋绥夫著小说《工人绥惠略夫》。
秋季起,兼任北京大学及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
1921年 四十一岁
二三月又校《嵇康集》。仍兼任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
1922年 四十二岁
二月八月又校《嵇康集》。
五月译成俄国爱罗先珂著童话剧《桃色的云》。仍兼任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
1923年 四十三岁
八月迁居砖塔胡同六十一号。
九月小说第一集《呐喊》印成。
十二月买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二十一号屋。同月,《中国小说史略》上卷印成。
是年秋起,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及世界语专门学校讲师。
1924年 四十四岁
五月,移居西三条胡同新屋。
六月,《中国小说史略》下卷印成。同月又校《嵇康集》,并撰校正《嵇康集》序。
七月住西安讲演。
八月返京。
十月译成日本厨川白村著论文《苦闷的象征》。
仍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及世界语专门学校讲师。
是年冬为《语丝》周刊撰文。
1925年 四十五岁
八月,因教育总长章士钊非法解散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鲁迅与多数教职员有校务维持会之组织,被章士钊违法免职。随后鲁迅向专管行政诉讼的平政院投递诉状,控告章士钊滥用职权。
十一月,杂感第一集《热风》印成。
十二月译成日本厨川白村著《出了象牙之塔》。
是年仍为《语丝》撰文,并编辑《国民新报》副刊及《莽原》杂志。
是年秋起,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中国大学讲师,黎明中学教员。
1926年 四十六岁
一月,新任教育总长易培基取消过去对鲁迅的免职处分,教育部佥事恢复,到部任事。
二月,平政院开会作出裁决,正式取消章士钊对鲁迅的处分,判定鲁迅诉胜。
三月,“三一八”惨案后,避难入山本医院,德国医院,法国医院等,至五月始回寓。
七月起,逐日往中央公园,与齐宗颐同译《小约翰》。
八月底,离北京向厦门,任厦门大学文科教授。
九月《彷徨》印成。
十二月因不满于学校,辞职。
1927年 四十七岁
一月至广州,任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
二月往香港演说,题为:《无声的中国》,次日演题:《老调子已经唱完!》。
三月黄花节,往岭南大学讲演。同日移居白云楼。
四月至黄埔政治学校讲演。十五日,赴中山大学各主任紧急会议,营救被捕学生,无效,辞职。
七月演讲于知用中学,及市教育局主持之“学术讲演会”,题目为《读书杂谈》,《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八月开始编纂《唐宋传奇集》。同月《野草》印成。
八日,移寓景云里二十三号,与番禺许广平女士同居。
十月抵上海。沪上学界,闻先生至,纷纷请往讲演,如劳动大学,立达学园,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大夏大学,中华大学,光华大学等。
十二月应大学院院长蔡元培之聘,任特约著作员。同月《唐宋传奇集》上册出版。
1928年 四十八岁
二月《小约翰》印成。同月为《北新月刊》译《近代美术潮论》,及《语丝》编辑。《唐宋传奇集》下册印成。
五月往江湾实验中学讲演,题曰:《老而不死论》。
六月《思想•山水•人物》译本出。《奔流》创刊号出版。
十一月短评《而已集》印成。
1929年 四十九岁
一月与王方仁,崔真吾,柔石等合资印刷文艺书籍及木刻《艺苑朝花》,简称朝花社。
五月《壁下译丛》印成。同月十三,北上省亲。并应燕京大学,北京大学,第二师范学院,第一师范学院等校讲演。
六月五日回抵沪上。同月卢那卡尔斯基作《艺术论》译成出版。
九月二十七日晨,许广平生一男。
十月一日名孩子曰海婴(周海婴)。同月为柔石校订中篇小说《二月》。同月卢那卡尔斯基作《文艺与批评》译本印成。
十二月往暨南大学讲演。
1930年 五十岁
一月朝花社告终。同月与友人合编《萌芽》月刊出版。开始译《毁灭》。
二月“自由大同盟”开成立会。
三月二日参加“左翼作家连盟成立会”。此时浙江省党部呈请通缉“反动文人鲁迅”。“自由大同盟”被严压,先生离寓避难。同时牙齿肿痛,全行拨去,易以义齿。四月回寓。与 神州光社订约编译《现代文艺丛书》。
五月十二日迁入北四川路楼寓。
八月往“夏期文艺讲习会”讲演。同月译雅各武莱夫长篇小说《十月》讫。
九月为贺非校订《静静的顿河》毕,过劳发热。
同月十七日,在荷兰西菜室,赴数友发起之先生五十岁纪念会。
十月四五两日,与内山完造同开“版画展览会”于北四川路“购买组合”第一店楼上。同月译《药用植物》讫。
十一月修正《中国小说史略》。
1931年 五十一岁
一月二十日柔石被逮,先生离寓避难。
二月梅斐尔德《士敏土之图》印成。
同月二十八日回旧寓。
三月,先生主持“左联”机关杂志《前哨》出版。
四月往同文书院讲演,题为:《流氓与文学》。
六月往日人“妇女之友会”讲演。
七月为增田涉讲解《中国小说史略》全部毕。同月往“社会科学研究会”演讲《上海文艺之一瞥》。
八月十七日请内山嘉吉君教学生木刻术,先生亲自翻译,至二十二日毕。二十四日为一八艺社木刻部讲演。
十一月校《嵇康集》以涵芬楼景印宋本。同月《毁灭》制本成。
十二月与友人合编《十字街头》旬刊出版。
1932年 五十二岁
一月二十九日遇战事,在火线中。次日避居内山书店。
二月六日,由内山书店友护送至英租界内山支店暂避。
四月编一九二八及二九年短评,名曰:《三闲集》。编一九三〇年至三一年杂文,名曰:《二心集》。
五月自录译著书目。
九月编译新俄小说家二十人集上册讫,名曰:《竖琴》。编下册讫,名曰:《一天的工作》。
十月排印《两地书》。
十一月九日,因母病赴平。同月二十二日起,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师范大学,中国大学等校讲演
1933年 五十三岁
一月四日蔡元培函邀加入“民权保障同盟会”,被举为执行委员。
二月十七日蔡元培函邀赴宋庆龄宅,欢迎萧伯纳。
三月《鲁迅自选集》出版于天马书店。同月二十七日移书籍于狄思威路,税屋存放。
四月十一日迁居大陆新村九号。
五月十三日至德国领事馆为“法西斯蒂”暴行递抗议书。
六月二十日杨铨被刺,往万国殡仪馆送殓。时有先生亦将不免之说,或阻其行,先生不顾,出不带门匙,以示决绝。
七月,《文学》月刊出版,先生为同人之一。
十月先生编序之《一个人的受难》木刻连环图印成。同月“木刻展览会”假千爱里开会。又短评集《伪自由书》印成。
1934年 五十四岁
一月《北平笺谱》出版。
三月校杂文《南腔北调集》,同月印成。
五月,先生编序之木刻《引玉集》出版。
八月编《译文》创刊号。同月二十三日,因熟识者被逮,离寓避难。
十月《木刻纪程》印成。
十二月十四夜脊肉作痛,盗汗。病后大瘦,义齿与齿龈不合。同月短评集《准风月谈》出版。
1935年 五十五岁
一月译苏联班台莱夫童话《表》毕。
二月开始译果戈里《死魂灵》。
四月《十竹斋笺谱》第一册印成。
六月编选《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并作导言毕,印成。
九月高尔基作《俄罗斯的童话》译本印成。
十二月编瞿秋白遗著《海上述林》上卷。
十一月续写《故事新编》。
十二月整理《死魂灵百图》木刻本,并作序。
1936年 五十六岁
一月肩及胁均大痛。同月二十日与友协办之《海燕》半月刊出版。又校《故事新编》毕,即出书。
二月开始续译《死魂灵》第二部。
三月二日下午骤然气喘。
四月七日往良友公司,为之选定《苏联版画》。同月编《海上述林》下卷。
五月十五日再起病,医云胃疾,自后发热未愈,三十一日,史沫特莱女士引美国邓医生来诊断,病甚危。
六月,从委顿中渐愈,稍能坐立诵读。可略作数十字。同月,病中答访问者《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又《花边文学》印成。
七月,先生编印之《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出版。
八月,痰中见血,为《中流》创刊号作小文。
十月,体重八十八磅,较八月一日增约二磅。契诃夫作《坏孩子和别的奇闻》译本印成。能偶出看电影及访友小坐。
八日往青年会观第二回“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
十七日出访鹿地亘及内山完造。
十八日未明前疾作,气喘不止。修书一封,托内山完造请医,此为绝笔。
十九日上午五时二十五分逝世。
家庭背景
出生日期:清光绪七年辛巳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
青年鲁迅出生地:生于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东昌坊口新台门周家,鲁迅原名周樟寿,后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豫才。至三十八岁,使用鲁迅为笔名。 与周作人和周建人成为“周氏三兄”。
祖父:周福清(1838~1904),原名周致福,字震生,又字介孚,清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曾任江西金溪县知县,此时正在北京任内阁中书。
父亲:周伯宜(1861~1896),字伯宜,曾改名文郁,秀才,闲居在家。因肺结核而死。
母亲:鲁瑞(1858~1943)当地举人鲁希曾孙女,思想颇为开通,出身于绍兴平桥村一户官宦人家,没念过书,但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能力。
二弟:周作人(1885-1967),暮年译《希腊神话》
三弟:周建人(1888-1984),曾任浙江省省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鲁迅逝世时,郁达夫在《怀鲁迅》中写下这样的话: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虽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拜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怀鲁迅》郁达夫,一九三六年十月二十四日在上海,原载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一日《文学》第七卷第五号。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㈤ 谁知道(恽代英)的感人故事
姓名:张太雷
别名:张椿年
生辰:1898年
忌日:1927年12月12日
籍贯:江苏常州
职业:革命家
恽代英,字子毅,祖籍江苏武进。1895年8月12日出生于湖北武昌一个官僚家庭。父亲恽爵三为清朝知府下属八品官,母亲陈葆云出身于士宦之家,是代英的启蒙老师。代英兄妹5人,他排行第二。代英从小酷爱学习,每看到一本好书,便废寝忘食地阅读,非读完方罢休。1913年,他考入武汉中华大学预科,1915年进中华大学文科攻读中国哲学。他十分重视“砥砺行为,敦进学业”。他博览群书,除了阅读大量社会科学方面的中外书籍,还涉猎自然科学。他的学习成绩优异,深得老师的器重和同学的敬慕。他擅诗善文,还具有演说的天才。
当时,我国正处于新文化运动时期。恽代英追求真理,在《新青年》、《东方杂志》等刊物上发表了许多文章,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冲锋陷阵的猛士。
20世纪初叶,在中国大地上,一批进步团体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1917年10月,恽代英和梁绍文、洗震、黄负生等创办了互助社。互助社的宗旨是“群策群力,自助助人”。互助社是武汉地区诞生的第一个进步团体,也是全国最早的进步社团之一。
1918年夏,恽代英大学毕业,担任中华大学附中教务主任。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消息传到武汉,恽代英和互助社的成员热烈响应。他书写《四年五月七日之事》、《呜呼青岛》的传单散发,并组织学生上街游行和集会。掀起了武汉三镇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的浪潮。武汉人民的革命斗争,迫使湖北督军王占元向北洋军阀政府和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去电,要求拒绝签字。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1920年2月1日恽代英和林育南等创办了“利群书社”。书社经销《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ABC》和《新青年》、《共产党》等刊物。书社每天吸引着许多追求进步的青年和群众,是武汉地区宣传马克思主义新思想的重要阵地。
恽代英在1919年10月加入了少年中国学会,1920年春,他受少年中国学会的委托来到北京,负责编辑《少年中国学会丛书》。
6月,恽代英回到武昌。同年秋到安徽宣城,任省立第四师范教务主任,随读的有李求实、吴华梓、刘茂祥等。他到校后,对学校旧的教育制度进行改革,指导学生阅读《共产党宣言》、《新青年》等进步书刊,举行“五四”、“五七”纪念会。由于恽代英的革命活动,宣城地方反动势力恐惧万分,诬指恽代英“组织党羽,煽动学生,图谋不轨,大逆不道”,安徽省军阀下令通缉恽代英。恽代英被迫于1921年5月离开了宣城,只身经芜湖、安庆,来到南京。
同年7月1日至4日,少年中国学会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梅庵举行年会。年会在讨论学会宗旨和主义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邓中夏坚决主张学会应确定社会主义方向;左舜生等则坚决反对,主张学会应成为从事“社会活动”的改良主义团体。恽代英在年会上,起初采取调和态度,以免学会造成分裂。年会的后期,当他完全意识到学会不可避免要分裂时,就在大会上作了《学会前途危险,应讨论如何分裂》的发言,明确表示了自己的态度。这场斗争教育了恽代英,使他寄托在少年中国学会上的改造中国的希望破灭了,加速了他向马克思主义转化的步伐。
会后,恽代英返回武昌。7月中旬,恽代英、林育南、李求实等在湖北黄岗成立了“共存社”。共存社的宗旨是:“以积极切实的预备,企求阶级斗争,劳农政治的实现,以达到圆满的人类共存的目的。”这表明它是一个具有共产主义小组性质的革命团体。它的成立,标志着恽代英、林育南等先进青年已经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
7月23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宣告成立。恽代英闻讯后,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同年10月,恽代英到四川泸州川南师范任教,先后担任教务主任、校长等职。次年5月,他在该校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组织进步学生学习《共产党宣言》等著作。在此基础上,他又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组织,为在四川发展革命力量奠定了基础。
1923年1月,恽代英因遭受军阀张英的迫害,愤然离开了泸州,到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执教。同年夏,他应上海大学校务长邓中夏的聘请到上海大学任教。他和邓中夏、肖楚女等人一起为我党培养出许多优秀干部。
8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南京举行,恽代英出席了会议,并被选为团中央候补委员,不久增补为中央委员,负责宣传工作。团“二大”结束后,恽代英到上海和邓中夏筹办《中国青年》。
10月20日,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正式创刊。恽代英是《中国青年》的编辑。他除精心编辑外,还为《中国青年》撰写了200多篇文章和通讯,受到广大青年的衷心爱戴和崇敬,称赞他是良师益友。恽代英撰写的这些文章,为我们党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作出了贡献。
国民党“一大”后,恽代英受党的指派,和毛泽东、邓中夏、向警予等共产党人参加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的工作。恽代英任宣传部秘书。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为了深切悼念这位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国共两党联合发动社会各界举行追悼会,掀起了广泛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宣传。恽代英参加了上海执行部举行的各种追悼活动,他还奉上海执行部之命,来南京举行悼念和宣传活动。4月21、22日两天,南京各界人民隆重举行悼念孙中山先生的大会和活动,计有10万人参加。恽代英、何香凝、邵元冲、杨杏佛等发表演说,对孙中山主张的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和国民革命进行了宣传。
这一年上海爆发了“五四”反帝爱国运动,恽代英是这场运动的发动者和领导者之一。他领导了上海学联和全国学总党团,负责青年学生工作。为了把“五四”反帝爱国运动推向全国各地,运动一发生,他以上海执行部的名义发电全国,要求各地迅速行动起来,声援上海爱国运动。在运动高潮中,他来到南京进行宣传鼓动,向南京人民介绍了“五四”惨案的情况,揭露帝国主义的罪行。
7月15日至19日,少年中国学会在南京召开第六届年会,这也是少年中国学会的最后一次会议。在会上,他又一次与国家主义派进行了斗争。7月19日,恽代英在南京东南大学发表题为《五四运动》的演说。
党为了加强对黄埔军校的领导,1926年5月,调恽代英到黄埔军校担任政治总教官。这时蒋介石正加紧阴谋篡夺革命统一战线的领导权,恽代英领导军校内的党团员,团结国民党左派,与蒋介石进行斗争。
7月,广州国民政府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组织下,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恽代英奉命留守广州。
10月15日至28日,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了中央执行委员及各省区代表联席会议。恽代英和宋庆龄、毛泽东等出席了会议。会议决定中央军校政治科迁到武昌,恽代英也奉命到武汉中央军校政治科担任领导工作。
1927年蒋介石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武汉三镇顿时掀起了反蒋斗争高潮,恽代英领导军校师生参加了反蒋斗争。22日,《汉口民国日报》发表宋庆龄、邓演达、恽代英、毛泽东等联名讨蒋通电;次日军校学生和群众30余万人,在阅马场举行声势浩大的讨蒋大会,大会通过《讨蒋通电》。军校政治部的《革命生活》日刊还出版了《讨蒋特刊》,发表了《讨蒋通电》。
在一片讨蒋声中,这一年的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恽代英出席了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上,恽代英和瞿秋白、毛泽东等对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进行批评,迫使陈独秀作了检查。
5月17日,国民革命军独立十四师师长夏斗寅叛变,恽代英率领军校学生随叶挺部队赴前线讨伐夏斗寅,取得了讨夏的胜利。继夏斗寅叛变后,5月21日,许克祥在长沙制造了“马日事变”;7月15日,汪精卫公开叛变,武汉三镇沉浸在一片恐怖之中。
反革命的屠杀,吓不倒中国共产党人。7月上旬,党中央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成立了周恩来等9人组成的中央临时常委会,代行中央政治局的职权。临时中央派李立三、恽代英、邓中夏等一部分中央负责同志和大批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前往江西九江、南昌,到叶挺、贺龙部组织革命力量,南征广东,重建革命根据地。
恽代英等到达九江后,形势突变,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在汪精卫的拉拢下,决意“清共”。在这紧要关头,恽代英和邓中夏、李立三等商议,并征得瞿秋白的同意,向临时中央建议,在南昌举行暴动。
临时中央常委会同意在南昌举行暴动,并派周恩来赴南昌,组成以周恩来为书记,恽代英、李立三、彭湃、谭平山为委员的前敌委员会。
8月1日凌晨,南昌起义取得了胜利,建立了革命政权——革命委员会,恽代英为革命委员会成员。
南昌起义失败后,恽代英历尽千辛万苦,于9月下旬到达香港。10月15日,张太雷在香港主持召开南方局与广东省委联席会议,改选了广东省委,张太雷仍然担任书记,恽代英被选为省委常委。11月26日,广东省委正式作出在广州发动工农兵武装起义的决定。
12月11日凌晨3时30分,张太雷、恽代英、叶剑英等领导的广州起义取得了胜利。当天,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广州苏维埃政府诞生,恽代英担任苏维埃政府秘书长。
广州起义在反动派和帝国主义联合进攻下失败了。但恽代英没有灰心丧气,他对周围的同志说:“世界上没有一帆风顺的革命,挫折是不可避免的,要经得起挫折。只有不怕失败的人才是能取得胜利的人。”“俗话说,‘秀才造反,3年不成’,假如我们造30年反,决不会一事无成的。”“我们的理想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实现了,那时世界多么美妙,也许那时年轻人不易领会我们走过难以令人设想的崎岖道路,
我们吃尽了苦中苦,而我们的后一代则可以享到福中福。为了最崇高的理想——共产主义,我们是舍得付出一切代价的。”
广州起义失败后,恽代英退到香港。
1928年6月,恽代英从香港赴广西贵县,作为党中央的代表出席了中共广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同年秋,恽代英奉命从香港调到上海党中央组织部任秘书,协助部长周恩来工作。
1929年初,恽代英任党中央宣传部秘书长,负责编辑党刊《红旗》。1930年中共福建省委在厦门召开第二次代表会议,恽代英代表党中央出席了会议。会后,他视察了闽西苏区。这时,党中央的领导人李立三推行“左”倾路线,主张全国暴动。恽代英对李立三的“左”倾盲动错误进行了批评和抵制,遭到李立三的打击,先后调恽代英任沪中区、沪东区行动委员会书记。他住在贫民窟,身着工人装,在工人群众中进行工作。
5月6日下午,恽代英在杨树浦韬朋路附近的老怡和纱厂门前等人联系工作时不幸被捕。为了掩护自己的身份,他化名叫王作霖。敌人将他押至巡捕房,巡捕三番五次的毒打,他坚不吐实。次日,恽代英被上海公安局引渡,并以共产党嫌疑关押在龙华国民党警备司令部看守所内。他仍然坚持假口供,敌人无可奈何,6月初只好将他转押到漕河泾监狱,不久,以“工人擅自开会有罪”判了他5年徒刑。监狱中生活极其恶劣,连霉米饭都吃不饱,里面还夹杂着石子、砂子、稗子;开水也不够喝,见不到阳光,呼吸不到新鲜空气。为了改善狱中生活,反抗虐待,恽代英组织难友们开展斗争。“八一”南昌起义纪念日时,恽代英用亲身经历向难友们讲述了起义的经过和经验教训。
8月27日,恽代英被押解到苏州监狱。次年2月,又转押到南京江东门外中央军人监狱关押。监狱非人的生活和疾病的折磨,使他身体十分虚弱,但他始终保持旺盛的斗争精神。他经常对难友进行革命气节教育,他说:“对一个革命者来讲,战场固然是考验,而监狱也是一个特殊的战场。一个真正的革命者,在这个特殊战场上,在生死面前,要经受得起严峻的考验。”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编写了一本解释党的“十大纲领”的工人读本。他还写下了这样一首气吞山河的狱中诗:
“浪迹江湖数旧游,
故人生死各千秋,
已摈扰患寻常事,
留得豪情作楚囚。”
恽代英被捕后,党组织设法营救,就在他即将被提前释放时,被叛徒顾顺章出卖。蒋介石急令军法司司长王震南到狱中核对。4月28日,王震南拿着恽代英在黄埔军校的照片来到监狱。恽代英知道自己的身份已经暴露,轻蔑而自豪地说:“我就是恽代英!”王震南劝降失败,下令将代英加上镣铐,关进单人牢房。
蒋介石闻讯后,亲手下令:立即就地处决!
4月29日中午12时,敌人将恽代英从牢房押往狱中刑场。恽代英神色坦然,昂首挺胸,沿途高唱《国际歌》。临刑前,面对执行的刽子手,恽代英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蒋介石走袁世凯的老路,屠杀爱国青年,献媚帝国主义,较袁世凯有过之而无不及,必将自食其果!”
㈥ 宣传部有什么好听的别称
推广部、企宣部、品牌部
㈦ 宣传部有什么好听的别称
迄今好听的抄别称一个没有,不好听的有很多。列宁时代联共定名“宣传鼓动部”,开宣传部滥觞。30年前有人设想过“交流部”“传通部”等,但和政府机构交通部相混淆。还有过“公共关系部”的提议,又觉得像工商业者的小格局,又有些低三下四。见过 the Publicity Department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这种译法,传统的译法 Central Propaganda Department 当然更多,不知他们官网上现在怎么用外文名称自报家门。
个人觉得,“传导部”“事业拓展部”均得要领,“交流事务部”“交流中心”“文宣部”(在台较通行)也比现在通用的名强些。力反世界语义潮流,大行贬义词正用,这种怪异现象应该及早消除。
㈧ 全国著名大学另类别称
人大:中共中央第二党校
北师大:积水潭师专
北京理工大学:魏公村汽配维修服务站版
中国人民公权安大学:中国专政工具生产厂一厂
中国农业大学:海淀种猪选育场
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子弟学校
㈨ 罗思鼎的别名及组织
另有丁学雷、宫效闻、石仑、康立、翟青、齐永红、石一歌、史锋、史尚辉、曹思峰、梁凌益、戚承楼、靳戈、方岩梁(谐音“放眼量”)、金风、方耘、常峰等80多个笔名(各个写作小组又有自己常用的固定笔名,如文艺组的丁学雷、方泽生、石—歌、任犊)。最重头的文章也使用上海市委写作组或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大批判组的名义。因为开始办公地点在李鸿章之子李经迈私家欧式住宅的丁香花园(长宁区华山路),所以又叫“丁香花园写作班”,后迁至徐汇区康平路89号。
正式组建于1971年7月,迄于1976年10月(据朱永嘉回忆,该写作组最初萌芽时间在1960年代中期中苏论战时,是复旦大学七名年轻教师相约共用的笔名)。是一个编入政府系列、形似松散庞大而结构紧密的行政管理系统,利用“分层控制、多方插手”方法运作,直属张春桥、姚文元(徐景贤代管)。两人给写作组的批示、书信、电话多至360次以上。朱永嘉、王知常、肖木是该写作组的主要负责人;下分历史组、文学组、经济组、哲学组等,又下辖有若干外围小组(如“石一歌”和各种教材编写组);外围小组人员编制仍在原单位,经费由所在单位担负、筹措、拨付,分合自如,高度集中。在北京设有联络处。由于当时无宣传部的设置,写作组实际上兼有宣传部的管理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