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富举报
1. 玖富万卡诈骗公司怎么投诉
提问者被诈骗,应该带着证据报警。
诈骗案是刑事案。
警方会根据提问者提供的证据鉴别,
要是诈骗案,警方会积极破案
2. 玖富万卡怎么投诉
这个东西本来就是骗人的,不要去相信。这个是很难投诉的。
3. 玖富万卡网贷是套路贷。要举报,希望有公正的政策冶它们
网贷有风险,入行需谨慎
4. 向扫黑除恶投诉玖富万卡行吗
当然可以!赶紧向当地警方或者扫黑除恶巡视组投诉举报,需要提供相应的证据,建议实名举报,便于警方和你联系。
5. 举报玖富万卡
你没找对地方,在这里举报没用。
6. 玖富万卡是高利贷,借26000利息要23000,大家注意点,该怎么投诉
可以向法院起诉,借贷利率超过36%的,超过部分的利息法院会支持不用偿还。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规定如下:
1、第二十六条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2、第二十九条 借贷双方对逾期利率有约定的,从其约定,但以不超过年利率24%为限。
未约定逾期利率或者约定不明的,人民法院可以区分不同情况处理:
(一)既未约定借期内的利率,也未约定逾期利率,出借人主张借款人自逾期还款之日起按照年利率6%支付资金占用期间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二)约定了借期内的利率但未约定逾期利率,出借人主张借款人自逾期还款之日起按照借期内的利率支付资金占用期间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6)玖富举报扩展阅读
新华网北京3月14日电(记者仇逸、何欣荣)“一位婚庆店小老板,只因为急需2.8万元周转一个月,误入了高利贷的环环陷阱,3个月下来,借款从最初的4万元利滚利成了188万元,把自己房产也押了进去。”全国人大代表、上海期货交易所理事长杨迈军说,应借鉴其他国家立法经验,完善民间借贷相关法律,严厉打击高利贷行为。
杨迈军代表介绍,在他所调研的社区中,类似那位婚庆店小老板遭遇的事件就有四五起,且已经形成了很成熟的诈骗犯罪伎俩。“高利贷看似解燃眉之急,其实是饮鸩止渴。”
杨迈军代表指出,高利贷的利率可能是月息10-30%,折算成年利率将达到120%-360%,而一般中小型企业的纯利润一年也就是10-15%。
“不少中小企业的破产和高利贷有关,一些家庭甚至因为利息负担过重而家破人亡。”发生恶性事件,诱发其他刑事犯罪。”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奉贤区南桥镇杨王村党委书记孙跃明说。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人大网—人大代表建议:严厉打击打着民间借贷幌子的高利贷行为
7. 举报玖富万卡借5300保费要3000.问客服还答不上保费是用干嘛的
客服当然答不上来了,借5300元,要保费3000元,这是高利贷呀!吃人不吐骨头,去派出所举报它。
8. 玖富万卡借19200,分36期,需还39960,年利率多少,属于高利贷吗,属于的话该怎么举报
贷款有风险,一定要谨慎,借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自己的偿还能力。
分36期,也就是3年,折合年利率36%,不属于高利贷,但属于非常高的利息了。首先从相关法规上来说,超过36%的贷款,属于高利贷,不受法律保护。24%-36%之间,如果借贷双方都认可,也是合法的,如果借款方不认可的,法律只保护24%的借款,也就是超过24%以上的部分无效,简单的说,只要你不认可,只需要按24%的利率偿还。
通常来说很多网贷公司都会巧妙的利用相关法规,而且合同对借款人极为不利,因为都是格式合同,借款人通常不会仔细看,而且也不允许修改,因此看了也白看。总之,网贷有很多陷阱,一定要慎重。
9. 玖富万卡怎么投诉,利息太高了。
上微博看看8月15号关于“钱站”被合肥警方调查的事件
上“消费保”投诉网站看看网友投诉,在帖子评论处有网友提供的维权建议,建议借鉴维权,以便更好解决问题。
这里不能上传监管部门的投诉网址,移步上消费保吧。
10. 如何举报玖富分期骗子公司
举报玖富分期骗子公司可到: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举报平台网站进行举报。举报不同于版投诉,建议描述其具权体行为及所违反的法律、法规条款。 互联网金融业态包括:
1、互联网支付;
2、网络借贷,包括个体网络借贷(即P2P网络借贷)和网络小额贷款;
3、股权众筹融资;
4、互联网基金销售;
5、互联网保险;
6、互联网信托;
7、互联网消费金融;
8、跨界等。
举报相关说明
1、举报人实名举报。
2、为利于举报问题的解决,举报人如实提供违法违规事实的详实证据,作为举报附件提交(附件大小:2M以内)。
3、为防止恶意举报、重复举报,提高网上举报的运行效率,同一举报人每天最多提交5件举报。
(10)玖富举报扩展阅读:
本平台接受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举报:
1、举报事项属于管理部门监管职责范围;
2、有明确的被举报从业机构;
3、有违法违规行为的具体事实,及相关的证据或者线索。